登陆注册
22340800000011

第11章 云中之鹤(2)

李鸿章就这样坚守在绝望的前哨站之中,数十年如一日。对于这个晚清第一汉臣来说,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他都是孤独的。并且,李鸿章感到最孤独的是,他预见了方向,但却一直难以寻找到最正确的道路,他不得不走的,是妥协之中的传统方式,在夹缝中寻找一条道路,那就是,小心翼翼、处心积虑地架构自己的政治体系,就像一只蜂王在构筑自己的蜂巢。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谋求集腋成裘一点一滴的改变。这样的改变缓慢而艰难。在近40的时间里,李鸿章从未离开过官场,含辛茹苦,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与几乎所有的官僚们不一样,李鸿章似乎从不回避棘手的事情,从不逃避事务和责任,他一直兢兢业业,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到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清国摇摇晃晃的******所能倚仗的,似乎只有这个留着山羊胡子、身材高大的长者。虽然有时候他也会玩一点高妙的太极推手,也精通官场平衡术,但在更多时候,李鸿章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冲在前头,从没有退缩的意思。无论是面对公众、政敌以及如狼似虎的入侵者,他都有着泰山石敢当的勇气和责任。

李鸿章的隐忍是他坚信未来的补偿吗?或者是在他的内心当中有着舍生取义的想法?似乎不能这样看。李鸿章一直就不是个理想主义者,也谈不上是一个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人。他不算是一个有着精细的远大目标的人,但却是一个对于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文化抱有巨大信心的人。同时,李鸿章又是一个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完成自己人生目标的现实主义者。从一个乡下青年,走上人世的显赫位置,这是他工于心计、处心积虑、小心做人的结果。

环顾李鸿章周围,那都是些什么样的情况呢?时代被摧残得乱了方寸、尊颜尽失;国民蒙昧、迷信,缺乏理性;至于社会的中坚力量,那些旧知识分子,一个个自以为是,抱残守缺。当一个社会的普遍思潮还停留在烧纸屋、纸钱、纸箔,雇道人巫人打唱等层面上的时候,又何以能指望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呢?不可避免的是,作为那个时代少有的清醒者,李鸿章在思想上单骑突进的同时,同样也承担着由清醒带来的孤独和劳顿。

有两个例子足以说明当时社会知识分子阶层的迂腐和落后:

一个是蒙古族汉学家、曾担任皇帝老师的倭仁。对于当时的“洋务运动”,这个旧知识分子几乎愤慨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建立国家的途径在于端庄和正义,而非武力和阴谋……在于人心而非技术……蛮人是我们的仇敌。”他又说,蛮人入侵北京,焚毁圆明园,杀我人民。“为什么我们要去寻找雕虫小技,尊蛮人为师呢?如果才智之士都改变他们的正常学习,而追随于蛮人之后,那就会驱使亿万中国人民去归附蛮人……我们还要扩大他们的影响,在火焰上加上薪炭吗?”

至于光绪时朝廷中最有学问的“徐太师”徐桐,明显地,就是一个极端排斥外国的“传统的典范”。

徐桐,清朝末年著名的理学家,汉族,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由翰林升至体仁阁大学士,算是清朝的四宰相之一。徐桐“学富九车”,无所不通,被视为清廷学识最渊博的官员,慈禧太后对他也很尊敬。关于清廷大学士徐桐,正史野史记载颇多,其内容大多与他极端排外有关:徐桐绝不穿洋布制成的衣服,永远是一身中国绸缎或者中国土布;他收礼不收银元,只收本土的松江银;他仇恨一切外国的东西,绝不使用进口的一切物品;他最不喜欢看中国人戴西洋眼镜,看见就骂。徐桐有一个在刑部做官的儿子,与他相反,儿子私宅里是全套的西洋家具。徐桐每次从儿子门前走过时,都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唯恐看到那些西洋物件。有一天,徐桐看见儿子居然当着他的面吸西洋雪茄烟,便大声呵斥:“我在尔敢如是,我死,其胡服骑射做鬼奴矣!”“罚令跪暴烈日中,以儆其后。”

这个如此痛恨洋人的清廷最有学问的人,还做了无数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徐桐曾经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可“美”的?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清国军队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更令人感叹的是,这个清国的大学士竟像鸵鸟一样,拒不承认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坚持认为那些“乱七八糟的国名”是英国人胡编出来吓唬人的:“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这样一个传统的大学问家,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后,对义和团所玩的“刀枪不入”、“灵魂不死”的江湖把戏却笃信无疑。常识的缺乏,使得徐桐以一种自欺欺人方式劝说决策者让整个国家加入一场乱哄哄的闹剧,把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清朝送入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八国联军攻下北京之后,80多岁的徐桐再也没有气力跟着太后一起逃亡了,他留在了北京,在房梁上系了两根绳索,一根是给自己的,另一根,则是为他第三个儿子、刑部侍郎徐承煜准备的。父子俩同时上了板凳,徐桐希望能够看到儿子大义凛然的场面,然而儿子一直盯着他,不肯先死。两人僵持了一会,徐承煜突然大哭道:“儿子如果先死,就无法为父亲尽孝了,请允许我为父亲殓葬之后再死。”这一回徐桐无法坚持了,只好叹了口气,说:“记住,教导子孙,劳动读书,就是别当官!”说完,把脚一蹬,板凳倒了,清朝“最有学问的人”死了,死得不值一文,死得轻若鸿毛。徐承煜在院子里挖了个坑,把父亲的尸体拖进去草草埋了,随后溜之大吉。

像徐桐、倭仁这样的旧知识分子,哪里值得依靠呢?对于徐桐、倭仁之流来说,他们最好的位置是枯守在国子监,毕身去研究生僻学问。一个跟不上形势抱残守缺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政治英才的。一切都是阴差阳错。

但他们偏偏处于政治的中心地位,掌握着社会发展的动脉。在当时,像徐桐这样的腐儒,遍布清朝上上下下。这样的人把持着国家的大权,怎能不贻误国家命运呢!

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不足以依靠,那么,同时代的民众们,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这些世代在贫瘠大地上从事着最劳苦的耕作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人,他们温顺勤劳,幽默诙谐,对物质生活很少苛求;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戏剧,沉湎幻想;他们思维简单,黑白分明,疾恶如仇;他们善于用小小的诡计赢得姑娘的媚眼、神仙的关照和朋友的仗义;他们幽默风趣,能说一口滑稽的话语,能用最优雅的俚语小调来吟唱太阳和月亮,歌唱爱情和姑娘——他们看不起异族,对异族入侵充满本能的、刻骨的仇恨;他们的信念坚定而纯洁;他们有时善良,有时又麻木不仁;他们经常地欺骗和自我欺骗,自我膨胀然后自我践踏;他们缺少理性的思索习惯,容易冲动也容易排斥——当西方民众普遍有着浓郁的法律思想和秩序意识的时候,庞大清朝的民众仍在心里荡漾着《水浒》般的快意恩仇。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想像的是,李鸿章等几个人所从事的洋务运动和现代化就像是一场独角戏,在舞台上,李鸿章一直自拉自唱,那个时代远远地看着他,漠然而不屑。

在撰写李鸿章的过程中,我面临的最大一个困惑就是,这个颠沛于乱世,看似优雅风光,其实却矛盾尴尬,甚至苍凉悲苦的晚清重臣,他真正具有的,是怎样的一个内心世界?对于这个19世纪中国最为显赫的人来说,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真实面目了。也许,对于李鸿章来说,因为他拥有的才智太多,以至于我们无法看清他的软肋;他的行动过于圆滑,我们便很难看出他的真实思想和性格。

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李鸿章在他一生中所做的一切,到底需要怎样的内心力量来支撑?在阅读大量李鸿章的资料之后,有一些东西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在李鸿章的身上,存在着一种属于他,又属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东西;是属于个人,又是属于中国整个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与拥有繁杂丰富的经历相一致的,李鸿章同样拥有的,是更为复杂也更为沉潜的心路历程。可以肯定的是,李鸿章的内心应该是有强大力量支撑的,这一点,从李鸿章孜孜不倦的行为就可以断定,一个人,没有巨大的内心力量,是不可能像一叶扁舟一样漂浮在浩渺的海洋中的。并且,可以肯定的是,支撑李鸿章身躯的,不仅只是单薄的个人力量,肯定与中国文化精神紧密相连,是鸿蒙的中国文化向他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精神的本质在于:李鸿章肯定能认识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的伟大,同时也会了解到困难的艰巨,以至于在这一过程中,他常常陷入一种自欺欺人的高尚绝望,也陷入一种无法自省的习惯当中——那是意识到自己在从事着一个远大目标的高尚,也是永远看不到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绝望。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李鸿章大多数时候所呈现的,并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表现体。每一个身居高位的人的思想都是极其隐秘的,在大多时间里,他们并不按自己的想法办事,而是以各种力量的权衡来作出行动。他们的行为都可以说是不真实的,也是表象的,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的行动只能说是某种需要的结果,并不代表自己真实的内心。他们的真实思想,甚至不会暗藏在自己的行为中。李鸿章同样也是如此,关于他真实的想法,那真是属于绝对隐秘的,也是极难揣测的。或者,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已经没有真实想法了,既然坠入这个泥潭,那就一切身不由己,有的,只是自觉不自觉的下意识,是不能左右自己的集体无意识。

正是由于李鸿章一直身处这样的体制和环境,决定了他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个人,而是处于一系列复杂矛盾中的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在这样的人身上,我们是很难见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躯体的。或许只能等到夜深人静时,在脱下顶戴花翎时,在脱去长袍马褂时,换上睡衣睡袍时,我们才能感到一点真实,感到那个人物有属于自己的影子。而穿上官袍的人,是没有影子的人。

但一个人所携带或者所呈现的东西是有着源头的。源头,这种深藏不露但涵有内在力量的东西,来自身后的巨大文化背景,也来自自己的内心深处。只有对照源头,这股涓涓的溪水才可能是清晰的。同样,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同样也是有着源头的,一个人的本心是左右一个人最根本的原动力,而其表象则是他所接受的文化,他的教育,他的生活环境以及一些神秘的、甚至连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东西。神秘同样也是一种通道,以一种不可解释的方式传达着某种信号。任何时候他给我们呈现出的都是冰山的一角,而其绝大多数的真实,一直隐藏在神秘的后面,甚至连他自己也无从了解。

是李鸿章一直习惯于这样的方式,还是他本身缺乏真正的济世的思想体系?照我看来,后一种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由于李鸿章的性格,也由于他的知识结构,还由于他的整个文化背景,以及他所处的官场位置,这使得李鸿章在考虑中国的前途与道路的诸多问题时,采取了一种浅层而实用的方式,而这些方法与态度并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是流于“器用”,并且李鸿章是深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这样综合的想法和因素,也就决定了李鸿章终究只是一个器用者,也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李鸿章晚年给人印象最深的照片有两张,一张是他坐在两个人抬着的大轿上,局促而悲凉,这张照片摄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际,这是灰暗背景下的灰暗的人。以李鸿章如此的风烛残年,还在为国家的命运颠沛流离,忍辱负重。另一张,就是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之后赴日本谈判被枪击伤后的照片,脸上还有着枪击的疤痕,山河破碎,李鸿章应该有着巨大的愤懑和悲恸吧。这两张照片,看起来不由让人悲凉。

真不知该怎样去理解李鸿章,他算是一个洞察历史与未来的智者吗?似乎怎么都算不上。如果大车必然要倒,妄图去扶持反而是一种干扰;如果历史已无意于腐朽的现实,那么,励精图治反而是一种累赘。也许,李鸿章的悲剧就在于此。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拼命抢救于无救,是人间最大的悲剧。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

    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宁夏名人

    宁夏名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史记》中记载的宁夏人:乌氏倮;开边大将:蒙恬;“梁半朝”:汉代乌氏梁氏家族;壮节侯:傅燮等。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钱钟书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大文学家,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大学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成年后,他遇见爱情,经历艰难,修成正果,继而留学深造走向世界。回国后与妻子相濡以沫,患难而来,坚持文学创作。他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有千古名篇《管锥编》,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其文才横溢,妙喻连篇。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将带你走进一代文学巨匠钱钟书的人生沉浮。
  • 花木兰精神

    花木兰精神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会有一千个花木兰。花木兰精神在不同的时代里,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不同人的心目中,都会得到不同的解读。但是,高贵的品质总会有恒定的价值,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并不会阻止优秀的女性在花木兰身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种精神。花木兰,也许就是她们心中的另一个自己。《花木兰精神》的作者是曹荣。
热门推荐
  • 邪魅王子迷上我

    邪魅王子迷上我

    四个天之娇女,四个天之骄子,在一个美丽又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校园遇见,校园曾发生过一件美丽却又悲伤的故事,这个故事却没人知道,而她们却又一次重现了这个故事,却不知她们是如同这个故事般悲伤or幸福?(第一次写,不知道写得好不好,有写得不好的地方,请跟我说,可以吗,谢谢哦,其实我不需要你们什么奖赏,因为喜欢,就想写,鼓励嘛……当然要啦^_^)
  • 为什么穿越后起步总比别人晚

    为什么穿越后起步总比别人晚

    每一次穿越过后都会被告知自己在玩游戏……方音:或许这只是游戏,但对于我来说就是人生!
  • 亿万爱情游戏

    亿万爱情游戏

    钻石和爱情,你会选择哪一个?你想不想二者兼得?现在,这里就有一个让你同时拥有二者的机会。“我的亿万爱情”,一个相亲的真人秀节目。它的性质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耀眼夺目。不明思议,如果你参加它,那么你就很有可能会同时获得钻石和爱情。童非非就是这样的一个幸运儿,在一个机缘巧合下,她作为选手加入了“我的亿万爱情”。在这里,她结识了形色各异的选手,这些人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亿万富翁。比赛开始,一场激烈的美人心计就此展开。公平竞争下,隐藏的是尔虞我诈的残忍。姐妹情深中,暗含的是波涛汹涌的争斗。最后,当友情与背叛交织,在面临钻石和爱情的选择的时候,童非非将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男友是个柠檬精

    男友是个柠檬精

    男主肖逸是一个学霸兼校草女主林安是一个学渣兼宅女两人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他们的故事即将开始治愈系的恋爱简直甜的不要不要的
  • 温柔面庞

    温柔面庞

    所有人都告诉我,她是你妈妈,她做的都是为你好,你应该理解她。目前正在更文《风归于何处》
  • 因听雨而离殇

    因听雨而离殇

    锦瑟乃一种乐器,相传它本五十弦,但黄帝却因听了素女鼓瑟,竟悲不难耐,因而去了二十五弦,留下二十五弦。自此再没人见过五十弦的锦瑟。但在一个无人知晓,与天地隔绝的地方,却有人在此弹起了五十弦的锦瑟,一段隔了千年美丽和哀伤的话语又再次浮现,让人潸然泪下。当命运降临在她的身上时,她又该何去何从?“这是你的命”“那我便逆天而行”……
  • 暴力青梅超甜的

    暴力青梅超甜的

    小时候,他天天被她欺负,长大后,她天天被他‘欺负’…………这么多年以来,楚凌心中一直藏着一个白月光,她是他的救赎。……灵安默:为什么,只有面对他,我会心跳加速?……记者:楚少,这么多优秀的人,您为什么执着于灵小姐?楚凌:因为她是我的唯一,我的救赎记者:我听说灵小姐经常家暴您?楚凌:那是她对我的爱,因为爱我,才打我,也只有她能欺负我!记者:……(猝死)……楚凌:从小到大,只有她能欺负我!别的什么人,要是让她伤心了,我会让他们下地狱!
  • 亲爱哒殿下

    亲爱哒殿下

    作品简介就是慢慢看我觉得挺好看的.
  • 再见羑里城

    再见羑里城

    从小到大,语文老师说,要多读课外书,培养文化素养;数学老师说,要多做习题,才能胜出;英语老师说,没有别的技巧,就是多背单词多做阅读。年少青葱的岁月,我们追逐分数,一路追上象牙塔,人生就完美无忧了吗?各式各样的培训班教我们怎样提高成绩,可是没有一个人教我们怎么成长为大人。我们跌倒也好,头破血流也好,万人瞩目也好,都得自己扛着,人生,真的是只有经历了,才会懂,所谓成长从来都是伴随着痛苦和磨难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就能成长为谁的侠客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