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40800000012

第12章 洋务运动(1)

世人在看待历史人物的业绩时,最喜欢注重他们富有戏剧性的、充满诗意的时刻,这是最容易的观察方式。其实,所有具有历史意义的业绩,都经过了孜孜不倦的长期准备以及通向成功的种种坚忍不拔的努力,经过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的苦心孤诣,而这些,一般来说,很容易被忽略。就像李鸿章,有谁注意这个人在洋务运动中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以及汗牛充栋庞杂无比的细枝末节呢?从正在编撰的《李鸿章全集》来看,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李鸿章浩如烟海的书信和奏折:奏稿包括贴黄1500万—1600万字,函稿600余万字,电稿300万字,诗文100万字,全集总目录100余万字,总计约2500万—2600万字。

这些,都堪称历史上个人文集之冠。而李鸿章的书信和奏折,有很多,都是在晚年办洋务时写下的。在那些信札和奏折中,既有对于洋务运动的总体构想,进程中的深思熟虑,也有遇到困难时的想方设法,以及遭遇阻力时的无奈和郁闷——在给友人和家人的书信中,李鸿章经常在信中用合肥土话狠狠地骂人,以发泄自己内心积淤的怒气。

李鸿章应该算是清朝“思想解放”的先驱者。在繁忙的事务当中,李鸿章一直坚持着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对于这样的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员,这一点,应该是相当不易的。一有时间,李鸿章就阅读一些西方的著作,并且对于西方社会的变革进行着思考。他曾经说:“阿(亚里士多德)氏以前人之说为无可疑,即据之以推新理,故其学不及贝(培根)氏。”褒扬培根,贬抑亚里士多德,无非是他反对泥古,渴望从实际出发研究新事物成为一代新风的求变心理的折射。他渴望有中西哲学和各项学术融合的新的文化诞生。

那段时间,李鸿章在与友人的信当中写道:“书生们空谈误国,实在可叹,外国猖獗到了这个地步,不急切地求得国家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啊!”李鸿章大声疾呼:在目前形势下,对外,我们必须与洋人和睦相处;对内,我们必须改革我们的制度。如果我们继续保守而不求任何改变,全体国民将日益退步和衰弱。当今所有外国都在实行一个接一个的改革,每天都在进步,犹如升腾的蒸气机。唯我中国竟如此小心地维护传统制度,即使中国亡了,保守派也不会感到痛惜。天啊,人啊!我们怎样才能明白其中缘由呢?西方人特别依仗他们的枪、炮和蒸汽船的优越和效能,才得以蹂躏中国。生在今日却依然说“抵制蛮夷”和“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土”,简直是肤浅而荒谬的空话。没有武器和技术,我们怎能哪怕过一天安宁日子?自强的方法就是学习他们能做的事和接受他们依靠的东西。(李鸿章《复王壬秋山长》;李鸿章《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可以看出的是,李鸿章推进洋务运动时,虽然不排除个人利益的成分,但他的总体愿望,还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李鸿章看到了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因为科技和文化的薄弱所造成的。李鸿章讨厌空谈误国,希望通过集腋成裘脚踏实地的努力,以求得中国一点一滴的改变。正因为这样的想法,李鸿章决心在有生之年踏踏实实地做点实事,以自己的力量推动庞大的中国有所改变。

1860年以后,李鸿章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他的洋务运动了。起初,这样的行为,源于“同治中兴”的背景。1861年咸丰皇帝逝世,同治皇帝即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开始了自强运动。从1862到1875年,朝廷颁布了一系列诏书,要求地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绝大多数地方,既没有理解力,也没有行动力,只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只有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一批地方大臣,算是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事情。

李鸿章办理洋务运动的初衷是什么呢?从表面看,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大清的军事力量。所谓的“洋务”,实际上就是“西方事物”。李鸿章就是想通过这场运动切实地学习洋人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是以技术入手的,这是表面,但在深层次上,李鸿章也看到了清朝制度和文化的弊端,而这种文化和制度,都不具有竞争性。

正是出于这样的动机,李鸿章把学习和模仿西方作为救国的急务,“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品、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他自觉地继承和发展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以“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为洋务自强运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戎”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改良和建设的国际环境,以外部环境的平静来自强不息。李鸿章想从古代来找寻相应的历史经验:“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天耶?人耶?恶得知其故耶?”在这里,李鸿章已把自己的洋务运动,等同于历史上的商鞅、王安石变法了,这样的想法也让他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遭受到的惩罚;同时,李鸿章也想以自己的智慧,尽量地避免失败,以追求这种史无前例的成功。

在当时,李鸿章洋务运动声势弄得很大。现在看起来,李鸿章的这些行动,看起来大包大办,同时,也似东一榔头西一棒,缺乏系统性。这样的情形,也怪不得李鸿章,李鸿章当时所想的,就是力所能及地多做一点,至于真的效果如何,能不能做好,李鸿章已顾不了那么多了。草创时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有那么周密的计划。并且,李鸿章事无巨细,都得自己亲历亲为,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执行力非常羸弱的制度。他只能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方式来做点事。这也怪不得李鸿章事必躬亲,在当时的那种状况下,以一般人的理解力,是肯定无法完成一些事情的。也正如此,大量繁琐的事务压在了李鸿章身上,在层层叠叠烟锁雾绕的关系与事务当中,李鸿章变得沉默寡言了,也变得焦虑了。虽然李鸿章在表面上一直举重若轻,但在内心当中,李鸿章一直是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的。更多的时候,李鸿章总是沉静无语,对待一些事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李鸿章就是这样开始了洋务运动。从整体上来说,李鸿章一直不算是一个思想家,他只能算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虽然李鸿章一直有着自己的思想,但他的思想并没有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人类思想的进程显然缺乏系统的认知,他的世界观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也并没有将自己的思想整理得严丝合缝。李鸿章所要做的,就是在别人争论和探讨的时候一个人不声不响地挪动着脚步,低调地做自己的事。这一点无疑是李鸿章的聪明之处。对于当时的状况而言,在众多问题上,并不适合争论,也不太适合大张旗鼓。在这一点上,李鸿章显然看得很透,在不少大臣民众空喊“攘夷”而反对学习西方,或者在后期一些人们叫喊全盘西化的时候。李鸿章表现得就像一个商人,只是默不作声地做着自己的“转口贸易”,从技术入手,做一些力所能竭的事情。对李鸿章来说,已来不及想像由技术而引起的一系列变故的后果了,他最想解决的当务之急,就是首先要能从军事上抗衡西方列强,保全自己的国家,避免受列强的瓜分。在这一点上,李鸿章既算是鼠目寸光,也算是实事求是。李鸿章就这样走了一条最捷径的路,走得义无反顾。

可以说,李鸿章洋务思想也是在他不断地摸索中趋于成熟的,虽然李鸿章的整个洋务思想体系并不完整,他的主张也有许多弱点,有的且是重大弱点。

李鸿章在诸多事务上表现了他实在而精明的一面。曾经的草根经验让这个江淮书生远离迂腐的思维方式,也让他形成了准确的判断力。李鸿章要的,就是那种最基本的实效。当一个事物变得不甚清晰的时候,李鸿章便用最简单的利益得失来判断事物的价值。这种最基本的判断往往是最根本的,也是最接近事实并且切实可行的。比如,在开放通商口岸的问题上,当时清政府和列强为此唇焦舌痹,甚至不惜兵戎相见,而李鸿章的看法显然要豁达得多:“人皆震惊于添口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李鸿章是主张更多开放通商口岸的,在当时,一个朝廷大臣能这样实事求是地表达出反面意见,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是需要相当胆略的。

在李鸿章看来,这个泱泱大国肯定是患上了重病。虽然李鸿章不算是一个优秀的医生,不能诊断出病因的核心所在,但他起码看到了这个大国表面的脓肿。在李鸿章眼中,这个已入膏肓的病人,是不能用猛药的,也不能用手术刀,只能局部进行调理,或者用点补药使他变得强壮起来。李鸿章寻找到的一条路径是,从模仿开始,寻求改变,只有先得其表,才能得其根本。以这种初衷所倡导的洋务运动,完全可以看作是这个东方帝国的一次内部修炼,是一场高举招幡的借尸还魂。

当然,李鸿章的作法,也是无奈之举。它是一种精明,一种权衡得失的判断,而不是审时度势的智慧。这样说,是因为李鸿章对于世界的大势还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没有从文化以及思维方式上明白这块土地落后的真正原因,也不明白薄弱的核心所在。在国门被打开的最初时光,李鸿章们就像是小贩一下子输掉了所有的血本,然后红着眼想扳回所有的赌资。至于竞争的实质,输的真正原因,却不甚明了。在遭受到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之后,这块土地茫然失措。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能抖擞起精神,潜下心来模仿和跟从,也不失为一件妥帖之事。这样的行为,也算是当时所能从事的最适宜的方式了。随之对于西方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李鸿章切身的感受就是,就当时中国所处的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军事的状况,根本没有打赢这场战争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形下,李鸿章觉得只有一种路径可以改变,那就是争取时间,“深挖洞,广积粮”,潜心自强,以一种新的方式韬光养晦,图谋着让这个东方帝国有朝一日东山再起。

李鸿章团结了一大帮有志之士从事着这项亘古未有的改良。对于自己的部下和幕僚的选择,李鸿章有着自己的标准。标准就是要符合洋务运动的基本原则,首当其冲,就是对于西方科技不排斥,并且,有着做实事的能力。在这些幕僚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具有新思想的洋务和外交的代表人物,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唐廷枢、冯桂芬、盛宣怀、郑观应、徐润、容闳、****忠、罗丰禄、伍廷芳、吴汝纶、袁世凯等。在他的亲友中,只有他的大儿子李经方和女婿张佩纶进入了他的幕府,其他人均轮不上。在他看来,李经方外语过人,通五国文字,对西方的情况较了解,性格沉稳,能办事;而张佩纶有才华,敢直言,有胆略。这些都是他所需要的。可以说,数十年间,在李鸿章的周围,集中了当时中国最具开放智慧和实际才干的中级官员、外交人才和商务人员,他们当中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李鸿章将他们网罗在自己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曾有人评价说“李鸿章可以名副其实地被称为是幕府制度当中最伟大的产儿,幕府制度最熟练的运作者和幕府制度最后一个伟大的实践者”。据统计,在李鸿章身边的幕僚有数百人。他正是依靠着这支庞大的幕僚集团,实践着他的主张和思想。

在李鸿章的幕僚中,周馥跟随李鸿章的时间最长。从淮军还在招兵买马之时,一直到《辛丑条约》的腥风血雨之际,周馥一直都在李鸿章的鞍前马后,前后“风雨龙门四十年”,只有短时间去内地任职。周馥就像李鸿章的管家一样,无论是筹饷、治河、开矿、办学、修铁路等,李鸿章很多事情都交给周馥来办。周馥一直忠心耿耿,直到李鸿章在贤良寺大吐血去世,周馥都一直守候在李鸿章的身边。

李鸿章搞洋务运动时,有一个干将叫做盛宣怀。他是一个能力非常强的经商好手。盛宣怀是常州人,他有着江浙人固有的聪明和干练。盛宣怀帮李鸿章办轮船、办铁路、办电报、办冶铁公司、办棉纱厂、办海关,还全权代表李鸿章对外进行商务谈判。盛宣怀做事练明敏达,具有实干才能,而且对李鸿章一直忠心耿耿,也李鸿章的左膀右臂。

唐廷枢原先是英国人在中国最大的洋行——怡和洋行的总买办,帮英国人经营丝茶出口贸易,办洋务很有一套。李鸿章惜才如命,把唐廷枢挖来,任轮船招商局总办;1876年,李鸿章开办开滦煤矿,任唐廷枢为经理,唐聘用了十多个西洋工程师,装上现代化的水泵、电风扇、吊煤机,年产煤25万吨。

除了开滦煤矿外,在唐廷枢手上,还兴办了好几家在中国近代史上数得着的大企业。可以说,唐廷枢是李鸿章办实业的最得力的干将之一。

****忠则是李鸿章麾下的外交干将。****忠家与李鸿章是世交,****忠的哥哥****勋在李鸿章平定太平天国时,就在李鸿章的幕府,也是他将****忠推荐给了李鸿章。****忠年轻时即精通好几国外语,李鸿章见他聪明异常,便将他送到法国留学,兼任驻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1879年,****忠取得博士学位回国,算是当时留学生中学位最高者。****忠回国后,一直帮李鸿章办洋务,曾受命去印度和朝鲜处理外交,也曾管理过轮船招商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忠还对汉语的语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构架,他编撰了著名的《马氏文通》,这是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庚子事变后,李鸿章来到北京担任议和大臣,****忠一直跟随李鸿章左右,担任外电的翻译。由于工作量巨大,****忠劳累过度,不幸中暑身亡。

除了这些才高八斗、务实能干的幕僚们之外,李鸿章的身边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那就是洋人幕僚。李鸿章从来就不盲目排外,早在他进军上海之时,他在淮军中,就聘请了一些外国军事顾问。在办理洋务运动时,李鸿章当然也招募了很多西方有学之士。在李鸿章的西方人顾问群中,有两个人是中坚分子。一个是德国人德璀琳,另一个则是美国人毕德格。他们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李鸿章的幕僚,但却起着比一般幕僚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李鸿章任职北洋期间,同他们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几乎在所有面临的内政与外交上,二人都为李鸿章出谋划策,受到李的信任。

同类推荐
  • 李约瑟研究

    李约瑟研究

    李约瑟(JosephTerenceMontgomery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其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被中国媒体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戴笠大传

    戴笠大传

    在乱世中,他如一把小巧隐蔽却暗藏剧毒的匕首出鞘,寒光一闪,遇害者尚不知道是谁伤了自己,却已魂归九天。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听到他的名字不闻之色变,听之动魄。人们在背后送了他许多的绰号:“老板”、“东方的希姆莱”、“暗杀王”、“间谍王”、“蒋介石的佩剑”……而这林林总总的绰号,不足以刻画出他真实面貌的十分之一。他到底是谁?他到底有怎样跌宕起伏,传奇神秘的一生?他有着刀光剑影的一生。他不是行刑的刽子手,但是死在他手下的人数却数不胜数。
  • 关汉卿传

    关汉卿传

    全书分25幕,将我国四大元曲大家之一关汉卿的一生从出生到从事戏曲创作的曲折人生做了荡气回肠的叙述,他的家庭遭受变故,他的创作几次枯竭,他的爱情温婉凄美,他的医术更胜一筹,他的作品不断变化,他,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古代文人气质典范。
  •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是“经营之神”!他是“日本式管理之父”!他是重振日本精神的著名企业家!他以富有人情味的管理赢得了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交口称赞!松下幸之助全传》从一个平民的角度,向读者深度剖析一个最真实的松下幸之助。作者从回忆松下幸之助的童年开始,讲述了他如何从学徒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家的完整过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和老爸是明星

    我和老爸是明星

    打工仔刘枫意外穿越,来到了异世地球,这里没有星爷等等的影帝与歌星。为了女儿,为了老婆的认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缠情蜜爱:霸道总裁别过来

    缠情蜜爱:霸道总裁别过来

    三年前,她为了他入狱。三年后,她满心欢喜出狱却看到了他和闺蜜订婚的场面。心中怒火中烧,她什么都不要,只为复仇!
  • 一株漂浮东莞的草

    一株漂浮东莞的草

    我踏上了兜售青春的火车,沦陷在工业园,穿梭在流水线,忙碌于三点一线,所谓一入江湖岁月催,是的,时间太瘦,指缝太宽,那么我还剩下什么,,,各位观众请看大屏幕
  • 枫叶的告白

    枫叶的告白

    初中到高中男主跟女主是一个班的,男主喜欢女主,可是,在上大学之时,男主和女主考上了同一所大学,但由于学的专业不同,两人渐渐疏远了,男主就找了女二,他们在一起一年,后来分手了,女二觉得时女主抢走了他的男朋友,就想要报仇。男主用qq找到了女主,两个人就聊起来了,但女主也找了个男朋友,秋天之际分手了,就是那是男主用枫叶向女主表白,后来两个人幸福的在一起了。
  • 强者归来

    强者归来

    那年,我含恨离家出走,发誓报仇雪恨。后来,我涅槃重生,卷土重来,定要世界颤栗,护你一世无虞!......
  • 重生之娇妻快到怀里来

    重生之娇妻快到怀里来

    前一世,自己眼瞎把渣男和自己的绿茶婊闺蜜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最后落了个跳楼自杀,还是自己的死对头历溟爵帮自己报仇。这一世,无论如何自己也要让这群狗男女付出惨痛的代价,顺便要跟历溟爵好好生活,再生几个孩子玩玩。黑夜里需要光才可以变成黎明,而历溟爵的光就是顾凌熙。(痴情腹黑总裁?腹黑女主)注:女主实在想不出来了,抱歉啊!
  • 晨曦塔

    晨曦塔

    异族涌动,风云四起,塔下的少年,世界由我叶济楚来守护,尔等鬼怪皆臣服于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