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人,在位16年。她是唐初工部尚书武士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史称其性巧慧,多权术。
公元624年,即唐高祖武德七年的正月二十三,武则天出生在都城长安。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登上皇帝宝座的,不是别人的傀儡。
公元624年,即唐高祖武德七年的正月二十三,武则天出生在都城长安。他的父亲虽然在唐朝是贵族,但祖先并不显要。武则天的祖籍是现在的山西文水,即当时的并州文水。父亲在隋炀帝时期因为做木材生意,顺应了隋炀帝大兴士木的形势,结果发家致富。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和权贵们有了交往,并得到了一个下级军职。
到了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起兵,武则天的父亲以军需官的身分跟随效劳,最后攻克长安后,论功拜为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列入十四名开国功臣行列,从此成为唐朝新权贵。
公元620年,武则天父亲的原夫人病逝,唐高祖便做媒介绍娶了隋朝显贵杨达的女儿,当时已经四十的老姑娘,后来为他生了三个女儿,第二个便是武则天。
武则天的天生的毒辣性格和她的出身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她的家族是从父亲开始才兴旺的,但是,在当时的舆论中对于他父亲这样的人还是歧视的,从魏晋以来注重门第等级的风气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唐朝的法律就有规定,禁止良民和奴隶身分的人通婚。至于上层,虽然同样是贵族,但由于各自的家世不同,身分地位也有区别。所以,武则天的小时侯也会多少受到这种歧视的影响。等到她做了女皇,对于以前歧视过自己的人就有了报复。
的确,我们在武则天身上是看不到多少“贵族气质”的。
后来的人们对于武则天肯定的方面,就包括了她对于出身贫寒官员的提拔、重用,逐渐打破了门第的影响。
出身的问题成为武则天倔强、争强性格的来源之一,她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回应那些歧视,等有了权力,打击报复自然少不了,就性格而言,女性的报复比男性有时更狠毒,古语所说的“最狠莫过女人心”虽然有点绝对,但应用在武则天身上恰当无比,简直就是对他说的。
入宫之前,武则天的生活并不如意。她的少女时期随做官的父亲在四川生活,后来,父亲去世,同父异母兄长对她们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则天在长安和姐妹、母亲有过一段很艰难的生活。
到了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逝,第二年,太宗听说武则天美貌出众,操行方正,于是将她召进宫中做了才人,这是级别很低的嫔妃,这时的武则天只有十四岁。况且一旦入宫,就相当于生离死别了,而年纪不大的武则天却把这看成是一个晋身的大好机会,并且可以离开家庭的管束了。因此,她很高兴的入了宫。
武则天为人聪慧,爱读史书,很通政事人情,性格刚毅果断。
在《鹤林玉露》里有这么一个记载:吐蕾国进贡给太宗一匹极其名贵的马,性猛烈强悍。太宗亲自去控制它,也无法制伏。当时,武则天大声说:“我有三样东西可以制伏它。开始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就用铁棍打它,如果还不服,就杀了它。”一个小小的宫女竟有这样的胆略和气魄,太宗不禁大为惊异。
进宫之后,太宗赐给她武媚的称号,所以人们都叫她媚娘。由于她性格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宠爱。这使得武则天进宫十二年后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当然也没有改变、提升。
武则天的机会来自于太宗的儿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
太宗病重时,担心西汉吕雉专权的局面出现,便决定把武则天赐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了病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之后,你打算怎么办呢?”
武则天吓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就镇静了下来。对太宗说:“我本来是应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但你的身体一定能好,所以我也不能马上就死,我情愿吃斋念佛为皇上祈祷,来报答。”
武则天的回答很机智,她选的是一条最好的路,也是惟一的一条能活命的路。
太宗想了想就答应了她。
可能当时的太宗在想,杀了她不忍心,让她削发为尼也好啊,总没有尼姑当权了吧。
世上就是有这种事情。
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他们都是皇帝的“东西”,即使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能动。
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后,并没有安心念佛,而是处心积虑地想出来。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武则天的美貌加上旧情,促使高宗不再顾忌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这就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权力的一次极好体现,自己喜欢的事,即使祖先有过训令禁止,也可以找个借口去做。
这次再入宫时,武则天已经是二十八岁的人了,按照一般的理论,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是徐娘半老,毕竟不比十几岁娇艳的女子了,但武则天的心计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再者,她的美貌也许确实出众,还有高宗对她的感情做基础,久别重逢,更能抓住高宗的心。
武则天这次再入官也和宫中的斗争有关,当时的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鼓动高宗接武则天进宫,她还自己做主让武则天先蓄发,然后再入宫。王皇后没有想到自己在引狼入室。入宫后,武则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她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这使高宗也很高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了,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仪,这是正二品的级别。超过了其他八个嫔妃,是九嫔之首,在她的上面,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武则天进宫之后,基本上让高宗只宠爱她一人。前后生了四男二女,而高宗总共才有十二个子女。后边的六个都是武则天生的,可见武则天的受宠程度是其他嫔妃无法相比的,这连主张让他进宫的王皇后也没有料到,结果自己也吃了大亏。
武则天的性格决定了她不甘于居人之下,她的目标是皇后。等她的地位稳固之后,便开始有心计地活动了。她在后宫里想方设法笼络太监、宫女,特别是和皇后、萧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她总要设法接近拉拢,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她们注意监视皇后和淑妃的行动。
首先,武则天联合王皇后打击萧淑妃,等高宗把萧淑妃废成庶人后,武则天便开始对皇后下了手。
武则天生下的第二胎是个女孩儿,非常可爱,王皇后也很喜欢,经常去看望,等高宗快来的时候便知趣地先走了。武则天为了皇后之位,便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就把手伸进了被窝,狠狠地掐住了女儿的脖子,直到掐死。
武则天将女儿掐死,然后盖好被子,伪装好。高宗来了,假装笑脸相迎。等再看到女儿时,武则天痛苦失声。不知道当时的她是不是有些后悔,虎毒不食子,难道武则天竟连野兽也不如?或许权势真的能让人丧失理智,以致于六亲不认。也许当时的她没有办法了,这是她惟一的办法。武则天正是利用一般的推理来嫁祸皇后的,母亲或者父亲杀死婴儿,这只是在穷困或者走投无路时才有的事情,可爱的女儿,又是公主,谁也不会怀疑是武则天。
高宗也是这样考虑的,所以高宗听说刚才是王皇后来过时,不由大怒,而王皇后也一直没有生育,所以高宗便下决心要废掉她。
在封建社会,对于皇后的废与立都是国家大事,必须由大臣们共同商议。这方面的阻力主要来自重臣、国舅长孙无忌。还有宰相遂进良等大臣也极力反对。
朝廷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以外,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为了在高宗和武则天面前争功邀宠,就站到了长孙无忌的对立面,支持武则天做皇后。高宗把长孙无忌等反对的人召到一起,商量皇后的废立问题。武则天坐在帘子后面监听。长孙无忌极力反对,为王皇后辩解,说她出身高贵,忠厚贤惠,没有什么大过失,不该废皇后之位。而武则天却是出身贫寒,还曾经侍奉过先帝太宗,再立为皇后违背了礼制。
褚遂良也在一旁反对,而且还磕头磕得流血,一气之下提出辞官回家。武则天见了,怒火顿生,大声喊道:“怎么不把这种臣僚乱棍打死!”其他人见状,赶忙替褚进良求情,性命虽然保住了,但被贬官,去了谭州即现在湖南长沙任都督。
后来,还是开国的功臣李初给高宗出了个主意,他说皇后的废立是皇上的家务事,没有必要和大臣们商量。同时,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们中间大造舆论,支持武则天。终于,在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诏书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六天后,即十九日,正式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对王皇后、萧淑妃也没有放过,后来将二人各责打了一百杖,然后残忍地砍去双脚,泡在酒里活活折磨死。其报复心和残忍性可见一斑。
武则天做了皇后,先要清除仍有威胁的长孙无忌。她指使许敬宗等人,捏造罪名制造朋党案,然后将长孙无忌牵连进去,把他流放外地,后来许敬宗又逼长孙无忌自尽。长孙无忌集团其他的人也被清除,或杀或流放。武则天终于将最大的对手解决了。
据史书记载,高宗不仅懦弱寡断,而且身体不好,经常头晕目眩,不能理事,政事均交武后处理。于是,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操握实权。
武则天念念不忘长孙无忌说她出身贫寒的话,为了提高威望,为以后秉政做准备,她主持将《姓氏录》进行了修改,提高自己武姓的地位。原来在唐太宗时期,曾经修订过《氏族志》,是太宗命高士廉按照官位高低来制订的。但受魏晋以来重视门第风气的影响,在里面也列了很多官职很低的人的姓氏,而且将武姓排除在外。这让武则天一直耿耿于怀。等把长孙无忌驱逐出京城之后,仅仅两个月,许敬宗便马上请示修订新的《姓氏录》。修成之后的《姓氏录》将武姓列为第一等,其他的则按照官职品位的高低顺序来排列。
高宗因为不满意武则天的专断,就和宰相上官仪商量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上官仪正想如此,就答应起草诏书。武则天的耳目得知后赶忙报告,武则天赶到后,软硬兼施,说得高宗变了主意,还把责任全推到了上官仪的身上。武则天于是让许敬宗捏造上官仪和已经被废的太子李忠图谋反叛,将上官仪父子处死。高宗的软弱性也是武则天一步步登上女皇宝座的客观原因。
武则天虽然心狠手辣,但她也是有些才干的。她曾经上意见书十二条,也就是历史上的“建言十二事”,这里面包括了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广开言路等,基本上是一套较完整的治国方略。后来也被高宗颁布诏书推行。后来高宗之所以将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武则天,也是相信她有这方面的能力。
武则天以后之所以能在朝廷施展才干,和她对于庶族出身的官员的重用有很大的关系。科举制度在隋朝隋炀帝时期创立,就是为了打破魏晋时期以来做官都讲出身的恶习以及由此引出的很多弊端。到了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基本定型,新的官员很多是出身微寒的,他们需要最高层重用他们,而武则天就成了他们的总的代言人。一大批的文人学士成为武则天的鼎力助手,武则天利用他们来打击旧的贵族反对势力,巩固自己的权势与地位。
作为母亲,武则天的心比一般的人要狠多了,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对亲生儿子都不肯放过。
武则天亲生的儿子一共是四个,长子李弘,次子李贤,老三是李显(又叫李哲),老四是李旦。第一个有机会继承皇位的是长子,在公元656年,太子李忠被废黜,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立为皇太子。
李弘为人忠厚,而且知道谦虚忍让,高宗和众大臣对他都很满意,在参与朝政的过程中显示出政治才干。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高宗想把皇位传给李弘。
但武则天却不愿意让儿子来侵夺自己已经习惯的政治权力,而且儿子一旦即位,自己的权力梦特别是女皇梦就肯定要破灭了。况且,儿子对自己也不是那么听话,于是,在权力和亲情之间武则天狠心地选择了前者,在公元675年,即上元二年,武则天用毒药将年仅二十四岁的儿子李弘毒死。
李弘死后,高宗由于精神受到刺激,加上原来的头疼病,觉得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再操劳国家大事了,就想把皇位让给武则天。但是,由于大臣们极力反对,武则天没能如愿,但这对于武则天却是个极大的刺激与鼓励。
在哥哥李弘死后一个月,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他和哥哥李弘一样,也很聪明,在高宗让他处理政务过程中也显示出过人的能力,加上宰相们的辅佐,武则天又感到了权力将要离她而去了。所以,武则天指使人诬告太子贪恋女色,想早日夺取皇位,公元680年的八月,李贤被废掉太子身分,贬为庶人。后来又被迫迁到巴州。到了公元684年的时候,在武则天废除中宗李显后的第三天,武则天就派人到巴州将李贤杀死,同时,许多人被牵连被杀。
在李贤被废掉太子的第二天,三儿子李显被立为太子。公元683年,高宗病死,立下遗嘱让太子即位,但国家大事还要听从武则天的意见,这成了武则天日后专权乃至成为女皇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李显即位后就是唐中宗,他尊母亲武则天为皇太后,李显比他的哥哥要软弱很多,所以他的即位在开始的时候才被母亲所接受。
但中宗也没有将宝座坐热,就被母亲赶了下去,当时即位还不到两个月。中宗即位后,就没有把母亲放在眼里,低估了母亲的力量。他想让岳父韦玄贞做宰相,但是父亲高宗临死时立的顾命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便不可一世地说:“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了他,又能怎么样?”裴炎便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立刻召集大臣们到了乾元殿,将中宗废为庐陵王,幽禁在深宫之中。幽禁中宗后,武则天把最后一个儿子李旦推上了皇位,这就是唐朝的睿宗。
武则天虽然让小儿子继承了皇位,但不许他处理朝政,一切大事都由自己来决定,逐渐地,武则天就产生了做女皇的愿望。
武则天首先将东都洛阳改为神都,准备将来做都城用。她还把唐朝文武百官的名称进行了变动:尚书省改成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丞相,门下省改为驾台,侍中改为纳言,中书省改为凤阁,这明显地是体现了女性特征,所以原来的宰相名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改成了“同凤阁鸾台三品”。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也改了名称:吏部改成天官,户部成了地官,礼部是春官,兵部是夏宫,刑部是秋官,工部是冬官。御史台分成了左肃政和右肃政两台,由左台负责监察朝廷,右台负责纠察地方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