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55400000022

第22章 蓼红苇白断肠时——《红楼梦》菊花诗解读

钰报道:呜咽的西风卷着黄叶拍打着木讷的窗棂,幽蓝的日光灯隐隐哭泣着孤寂的心绪,读着百度里,《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诗“蓼红苇白断肠时”的句子,不知怎么突然我想起“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诗句,想起了一个即将赴难的老人,一个思绪万千的老人,枷锁镣铐沉重了思绪的老人,一个只身敌船的老人,鱼尾纹处隐隐泪痕,零丁的胡须上隐隐约约的浑浊痰迹,将死的惶恐已经不在,百年的唏嘘已然清晰,所叹的是家国何在?唯有丹青可表了啊!这种报国之心我们暂且不想,我们确实可以感觉到那种零丁的感觉在即将离世的老人的心中不停地撞击啊!

当读到百度里有人说“蓼红苇白断肠时:当狗尾巴花黄了,芦苇白了,我却一个人独自惆怅”。我想到了这样的句子“流离岛上哭流离,零丁洋里叹零丁”,我怎么也不能和一个孤居的妇人“独自惆怅”对上号,我看到的是一个抛妻离子只身流离岛的零丁苦旅的丈夫的无限悔恨和切心的思念妻子的情景。我打开了正在上大学的儿的QQ,问孩子“蓼红苇白断肠时”是什么意思?孩子回答我说,他不知道什么是蓼,“蓼红苇白断肠时”好像是很苦的思绪,蓼红苇白是什么状态他不知道。我真的很苦闷,是啊,这么大的孩子上哪儿能看到“蓼红苇白”的情景呢?像我们这么大的人不生活在农村也不会体验到这种情景的,没有体验怎么能体会得到作者的悲痛、悔恨、思念、期望兼以隐隐失望的复杂心情呢?当今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之物闷在了幢幢高楼的夹缝里,古人的体验一如文物般埋没在滚滚车流,现在的我们不告诉孩子,将来的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将神秘的探佚着这些曾经十分自然的事物了啊!将来,不久的将来,再讲《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真意境,将更加困难。敬爱的先生,我多么地想你把曾经的思绪和心境讲讲,告诉今天的我们中华儿女知道,让他们真正的理解红楼真意境,以免一误再误,终至不可逆转。

先生道:是啊,我在上界,时时关心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关心着这些血脉传承的精灵,关心着华夏文化的籽叶生发,繁衍流传。这是我们一刻也不可忘怀的责任哪!当下这三十年,华夏飞速追赶,物华天宝,滋深养厚;但是物境改变,瞬息两重。环境的改变,心境、意境的改变便不可逆转,但是天道却是不变的,如何让当下的华夏儿女、今后的华夏子孙,体会到故去的心境、意境,认识到那些文章里解释的恒常天道,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须解释的。

薛宝钗的《忆菊》不要仅仅看到一位孤独的妇人的苦守,它真的是叙述了一个苦旅离人,孤苦伶仃,无限思念、无限悲苦的情怀。是站在一个妻子的角度思念自己妻子的情怀。这需要读者进人这叙述的情景。理解这些情景和心境,语言就显得十分贫乏和单薄,靠逻辑更会引到邪路,它只有靠你的悟性,沿着作者给你的情景让你的心随着语言文字的导引逐渐进人意境才行,就如中华的气功导引一般,也类似释祖一道的禅那,你的心要先进人物我一体、天人一体的境界。这也象欣赏一幅中华写意山水,主客体进人一体,你才看得懂呢!满嘴皴抹染,那是行外人称行内人的作为,或者是画技师的技巧点评。

抛妻离子二十年了,流离在人迹罕至的孤山上,山上的树叶黄了又绿了,几度春秋已经模糊,站在山端,遥望家乡,“路远山高”,几声雁叫,仿佛带来了她的口信。山前小溪边,几度逡巡,几度静静地坐在那儿,木讷地看着溪边蓼花芦苇,也曾问过游来游去的鱼儿,你怎么这么快乐自由?你知道我在想我的妻子儿女吗?你知道我在想世道会轮回?你知道吗?我离开妻子的时候对我的妻子说,世道会变得,你暂且等待,明年,也许后年,菊花开的时节,重阳节日子,我们就会相见。等到世道变了,来人拿着一只麒麟我们就能相见。哎,这又是一个秋,凌冽的秋风又吹到了山间的树木花草之间,蓼花开了,芦花也开了,茅屋疏篱间菊花又将要开了啊。这么一个令人悲痛的秋天。门前的小溪边蓼花垂垂的开满了惊心的嫣红,那如妻子面容的嫣红,我怎么敢看哪?两行清泪随着我的思念和担心,无奈和悔恨,流满了沧桑的面颊。芦苇花,那如雪的芦苇花啊!那一片白茫茫的芦苇花啊!不由得勾起我对惨遭屠害的家的无限思念,对流离奔腾、四处飘摇的众儿女的无线牵挂,怎么不叫我肝肠寸断。“流离岛上哭流离,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昭来人。”孤苦流离,我已经看淡了生死荣辱,曾经的永不人浊世的誓言犹在耳边,但是,无限的牵挂,放不下的心怀,鼓励我必须完成这部书,以昭告后人,警示来者,这片土地,这些生灵让我做不成真正的隐者,“欲洁何曾洁”,也不能这样洁身离世啊!我相信我们相见的那个重阳日会来到的。飘摇的柳絮不都是落在地下,也有飘上天空的时候;困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满清的统治必然会有丧亡的一天,那时的日月才是我们相见的重阳。

“蓼红苇白断肠时”,蓼花红了、芦花白了,不是个中人,你决体会不到“断肠”的滋味。甚至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也许是茫然。“蓼红苇白”就是一个“秋”字,但没有用朔风枯叶写那萧杀的秋;也不是春华秋实的那个灿烂的秋;而是一个思念、牵挂、期盼的秋,是菊花即将开放之前的秋,那是激起我无限牵挂的秋,是一个孤独的离人的秋,是我的秋。你只要从一个“秋”字领会就好了。文章中的“菊”,就存在于这个秋之中的菊,这个蓼红苇白时节还没有开放的菊。这就是整首诗的目的和意义。有的学人说那不是宝钗的吗?我说,是的,但是是我心中的宝钗的秋对吗?整首诗歌的角度就是离人从被思念者的角度写的。除了这个情景,除了自己的心境,你怎么可以在蓼红苇白的时刻,有了断肠的心境。那是因为,我给了我的妻子重阳的约定,菊花开放时相见的约定。蓼红苇白时节,我知道菊花就要开了。菊,隐者的像;指代的就只能是那个离家出走的人—贾宝玉(曹頓)。

好了,到此我们想一想这句话,“当狗尾巴花黄了,芦苇白了,我却一个人独自惆怅。”是不是要改成“狗尾巴花红了,芦苇花白了,我知道又一个秋天到来了,离菊花开的日子不远了,离我们的约定一重阳之期不远了,我不停地追问:在这个重阳,腐朽的水国统治者会不会死亡?我的妻子会不会和我相见,我们这些流离之人是不是可以重见天日?我的心随着这秋天的物镜无限的思念和惆怅”。一个“当”字,一个“却”字,表露的是巨大的误读。是物镜与我的割裂,导致的就是意义的翻转。整个的菊花诗就是站在宝钗的角度所描述的是离人—曹頓的悲苦和惆怅啊!

“自古忠臣多罹难,却为大爱济世心。蝇营狗苟虽无耻,茅坑圈舍可全身。流离零丁惶恐多,意催掾笔绘丹青。槛外之身槛内心,红楼风月昭后人。”

钰报道:先生啊,我已经泪流满面了啊。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位经历苦难和流离的老人的悲鸣。可是,当下绝大多数的解诗者,都不是这样解的。我想借此机会全面听听你对《红楼梦》所有菊花诗的解读,一方面可以是广大读者更能正确的读诗,另一方面,也是对你关于薛宝钗这一首的解释的进一步佐证。

先生道:好的。

宝钗忆菊

恨望西风抱闷思,寥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许多“大家”的解释是:这首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坐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解”,就是这个意思。

他们说“诗无达解”也许是正确的,但是,这却不能是对这首诗不求甚解的理由,而不去坐实什么。看看这首诗,“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说的就是初秋时节,这个时候正是“空篱旧圃秋无迹,痩月清霜梦有知”的情况,蓼花开了,芦苇花也开了,菊花还没有开放,菊花的样子还是依稀在昨天的记忆里,此所谓“秋无迹”与“梦有知”啊。菊花显然指代的就是那个隐者一离家出走的贾宝玉(曹頓)。坐在寂寥的黄昏里,凄惨的归雁的鸣叫伴随渐渐模糊的黑影越来越远,我的离人你在哪儿,鸿雁能不能带来你的消息?无奈的愁绪已经度过了三更,邻家捣衣的女人已经睡去,我的丈夫你的衣服谁来给你洗?两行清泪在此蒙上了双眼。有谁知道我为了你已经痩的如黄花一般,我知道你说在重阳时节黄花开了的时候就会相见,如今重阳又将来到,我的丈夫你在哪儿?请结合上文进一步感受诗意。

这是这首诗的正解,这不是仅仅什么预示宝钗将来孤独;而是我个远离妻子的离人心中的对妻子愁苦思念丈夫的模糊猜测和表述。《忆菊》实在就是《菊忆》。这一首诗是一篇引子,它引领了作者曹頓一我,对过去,也就是归隐之前的生活的回忆。所以,总其名曰:忆菊。也就是菊忆。薛宝钗是我世俗生活的形象,我的世俗生活的四首诗由这首诗歌引领。

宝玉(怡红公子)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解诗客说: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愜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他得意极了。

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人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钗说的就是菊花诗的布局结构。大家也许不明白什么意思,其实这个结构就是我一曹頓“菊隐”的人生经历的各个阶段。

解诗客看到了贾宝玉种菊的情怀,他没有看到,这首诗正是贾宝玉一曹頓少年情怀的隐曲表达。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的曹頓是快乐的。年少的曹頓也如大多数少年一样看了陶渊明的诗歌,有模学样的感受访菊的情怀,快乐的欣赏着隐者的故事。第二首,后来,曹頓被过继到曹颗之父曹寅家,虽然是别圃移来,但是经雨活,根本没有离愁和相思的苦楚,只有诗酒唱和的雅致和被人关怀的呵护。有一位大家一直坚信“菊”是史湘云,“别圃移来”是湘云嫁了别人,后来改嫁于贾宝玉。那是十分荒诞的。“别圃移来”恰恰是曹頓做继子的证据。这儿写的是隐者一贾宝玉(曹頓)自曹荃家过继曹寅家的少年时期的故事。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年少的曹頓学着大人的模样访问隐者,快乐的“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也曾为此赋诗“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但不免“为赋新诗强说愁”了。

湘云(枕霞旧友)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评诗客说:对菊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

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其实史湘云这两首诗,是从我的妻子的角度回忆和叙述了我和湘云相爱和刚结婚时的经历,以及历经太虚幻境终于悟道出家做了隐者的故事。不是写了史湘云自己。

《对菊》一首写的是我刚到曹寅家,别圃移来,承担曹寅宗祧,比黄金还贵重,得到了曹寅父亲及李夫人母亲的极度疼爱。那个时候还是没有“官帽”的“科头”青年,和自己的爱人一史湘云潇洒快和,经常品评古人,高谈阔论,表达自己隐者的志向和情怀,我们也曾经许下了永不做“金玉”官,过“木石”平民生活的志向。我们就是这样的知音爱人。我们在一起经过了极其短暂的平民恋爱的快乐时光。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我们很珍惜这短暂的快乐时光。

《供菊》一首,我和史湘云已经做了夫妻,“弹琴酌酒喜堪俦”,我却被逼做了江宁织造,从“科头”戴了官帽,开始了“几案婷婷点缀幽”仕宦生涯。我的菊隐之志只能在繁杂和危险的官场作为我聊以安慰的点缀。但是,我还是做出了大胆的决定。“三径”、“抛书”大家应该很明白,“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史蒋诩置三径。这儿就是直接说出我“抛书”去职,置“三径”不见官僚俗物,与清霜、斜阳为伴的故事。这高傲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向,正是得到了我的妻子史湘云“同气味”的大力鼓励和配合,她说“春风桃李未淹留”,你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这首诗是一个转折,自此之后,作者曹頓进人了出世归隐阶段。后面的诗歌,都是对出世归隐的宣示和归隐后的生活。这首诗是曹頓假死出家的文本证据之一。是贾宝玉悬崖撒手的明确表达。

周汝昌看到了史湘云是写了我的妻子的形象,却不知道为什么,满地里猜测。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为什么?

大家会说“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一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

“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这是肤浅的。

真正的这首诗的目的就是我的“菊隐”情怀的表达,大家知道黛玉就是我的隐者志向的代表,我的隐者志向与情怀就是要靠黛玉表达,黛玉菊花诗夺冠是必须的。黛玉的三首诗的全部目的就是在此宣示我自己的隐者之志。这首诗表达的是自己对待出世归隐的快乐情怀和坚定志向。同时表达了世人对自己归隐不懂、不支持的慨叹。此首宣示是同开始薛宝钗忆菊是对过去的生活的回忆一样,是对自己出世的咏叹的引领。这首诗,承接了史湘云《供菊》的转折,开始写菊隐以后的情怀。我的出世以后的隐者生活便由黛玉的诗歌引领。

宝钗(蘅芜君)

画菊

诗佘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看看大多数评诗者的解读:“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有“画饼充饥”之意。书作者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他们大都采用“似乎”一词从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夫妻关系联系。这是不好的。

我们知道,薛宝钗代表了我的金玉良缘的世俗生活,同时解析了我的发妻的世俗生活的方面,从她的世俗生活上面表述了我的妻子的生活状态。表达的就是,我离家出走后,我的妻子过着“画菊”聊以自慰的孤独生活。但是,她面对孤独和清贫是乐观的,她说“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菊就是隐者一悬崖撒手出家做道士的我,我的妻子在我出家后是看不到我的,只能在心中想象我的形象,只能画菊自慰思念的情怀。这首诗是作者对妻子在自己出家之后生活的猜测和坚定的信赖。宝钗是如此,黛玉在我出家之后怎么样呢?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

在此还是列出解诗客的评论以便于和我的述说比较: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偟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在他们的解释中总是毫无端的的与自认为的个人联系。他说“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我说不是的。全诗这样讲的:我知道要问作为隐者的菊花的事情,大家都不会知道的。我还是自己到他家寻找的好。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这样不与世俗金玉之流同流合污?你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吗?大家都争春闹,你怎么独独在凄冷的秋天开放?你在那墙角篱边,冷冷的清露白霜里,不觉得寂寞吗?鸿雁归来、秋蛩嘶鸣之时你不想你的妻子吗?别说了,别说了,别以为世间没有知音,我的妻子就是我的谈者。我什么时候可以和她相见,哪怕就说一句话。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作者对知己之情的思念。作为知己的代表者林黛玉的一系列疑问就是作者一我的志向的存在状态。

我们知道,黛玉就是曹頓木石志向的代表,是知己的代表。这儿表达的就是菊隐之志的问答,在孤苦之中坚守知己相约的盟誓,以及真心思念爱人的痛苦。和宝钗世俗之孤苦生活而又画菊自慰相思的世俗生活结成对子,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菊隐出世志向的坚守,哪怕世间没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有我的妻子理解我就足够了。

探春(蕉下客)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解诗客说: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呵呵,世人不知探春其实就是作者一我自己,所以发出如此解读。我下面这样解,你对着上面的解读看看。《簪菊》是作者一曹頓表达了对待出世(菊隐)的态度。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提示,探春就是男人,就是作者,不是“以男人自况”。“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等等很多相似相同”都在暗示,探春就是“贾宝玉”,就是曹頓的政治理想的形象表述。探春在这儿表述的就是笑傲江湖,不管“时人眼”如何,也不论他人“笑路旁”,我依然会坚守长安公子和彭泽先生曾经坚守过的志向。更何况,在此再次提到了“三径”。要好好领会“三径”,那是作者菊隐的地方,是杜绝官场的地方。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三。

请看看解诗客的解读(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这些人依旧看不开,还是认为谁写就是写谁。胡乱朝黛玉身上硬糊。哈哈哈!大谬也!这一首诗还是咏叹啊,我枕着稀疏的篱笆甜酣的一觉睡去,天上月亮和云彩渐渐模糊,朦胧间来到了仙界,见到了庄子,我告诉他你那里永远看不清自己的日子不是我的理想,我的志向就是和我的妻子一起过着陶公出世一样的隐者生活。渐渐地睡熟了,那美好的团聚的仙境随着远去的雁影而断去;秋虫的鸣叫惊醒了我的梦,使我无限惆怅而恼恨它们。这一些默默的怨恨和恼怒去同谁诉说,远望着连天的衰草和空洞而迷茫的寒烟,对妻子无限的无限的思念之情布满了倾情的双眼。这儿没有一处是与黛玉之死、黛玉之身世相关的,反而正是作者一那个归隐者的无限思念之情的表达。读诗要读境、感情、堪事、悟理,可不能因为“诗无达解”之借口就胡乱联系。

湘云(枕霞旧友)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解诗客言: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用的是“一冬”韵。由爱菊花而爱及菊花的影子,极力描绘曰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种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看见没,一个腔调。依然的生拉硬扯。

其实这首诗是史湘云与作者命运的一个总结。作者曹頓“潜度偷移”好不容易假死出家,来到“三径”世外桃源中,从此后他只能以模糊的影子存在在史湘云的梦里。但是,他们老来终于得以见面。注意最后一联,“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在一个月光朦胧的秋天的晚上,窗棂透出微弱的灯光,作者和史湘云终于相见,史湘云迈着轻轻的脚步,唯恐踏碎了菊花的清香,双手抱着须斑发白的丈夫,朦朦胧胧辨认着他的模样。这显然是老来相见。

探春(蕉下客)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佘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这是十二首菊花诗的最后一首。

再看看解诗客的解读:

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金钗有十二个,菊花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诗作十二首判词看待,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司”去。家要“一败涂地”,《残菊》就暗含着一败涂地时群芳的最后结局,也包括她自己的结局。“万里寒云”正是她远嫁时的况味;“暂时分手莫相思”也可同“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的曲子对应起来。吃肥蟹,饮醇酩,赏艳菊,作佳诗,何等富贵风流!然而透出的气息却是如此凄凉惨淡。这是《红楼梦》常用的手法,也是作者的高明处。

这些解释的人都犯了一样的毛病。大家不知注意了没有,整个菊花诗会,参加作诗的就只有宝钗、黛玉、宝玉、探春、史湘云。你不觉着奇怪,反而去说“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司去”。这是没有看懂此书的模糊总结,毫无理由的朝薄命司乱靠。乱联系。

宝钗所说的“总收”,是对此前宝钗《忆菊》所领五首和黛玉《咏菊》所领五首总十首诗歌的总结,宝钗领曹頓归隐之路的回忆;黛玉领曹頓归隐之志的咏叹,最后只能是曹頓(贾探春)和自己的妻子史湘云做结啦。史湘云最后一首,表达了曹頓和妻子老来相见的结局。作为曹頓政治理想形象的探春,归结了曹頓生命历程的最后处境。

《残菊》说,季节已过小雪,菊花、菊叶、菊枝都出现了老残的模样,枝干已经倾斜,叶子已经发黄飘落,黄花已经失去了金色,秋虫已经在寒冷里不再鸣叫,大雁也迟迟不再成阵高飞。我的爱人,不要苦恼,秋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明年重阳我们还会相会。这个结尾是充满信心和坚定信念的生命态度。哪儿是写什么“‘一败涂地’,《残菊》就暗含着一败涂地时群芳的最后结局,也包括她自己的结局”?而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明岁秋风知再会”,抱定青云之志,属于我们汉明的日子一定还会回来。

我讲过的,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贾宝玉都是作者曹頓解构了自己的某一方面创造的形象,他们客观的讲都是作者本人。史湘云是作者现实妻子的形象。薛宝钗代表了曹頓金玉良缘的世俗理想,本身兼具世俗妻子的身份;林黛玉代表了木石前盟的隐士情怀,本身兼具了知己爱情的身份。这二人表达的爱情归属,在史湘云身上以第二个“兼美”表述,史湘云具备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二人之美。贾探春根本就是曹頓的具体形象。所以,整个菊花诗以薛宝钗开始记述世俗生命历程,以林黛玉引领咏叹木石前盟的隐士情怀,最后有史湘云和贾探春做结,共十二首。史湘云的《菊影》是相见,其实就已经进入了总结阶段。

当前,很多人对这些诗解读,都在胡乱联系。不去从诗歌本身去认真解读,什么人写的诗就和什么人既定的模式上套去。周汝昌先生更是按照他自己的模式,全部套给了史湘云。

“寥红苇白断肠时”,各位读者,请你们解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诗歌时,要进入这些言语的境界去;把你变成作者;让主客体合一,从主体的体验角度认真审视,感觉情感,堪认事实,觉悟真理。不要乱联系。

同类推荐
  • 传世藏书——宋词精选(上)

    传世藏书——宋词精选(上)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 红尘禅心

    红尘禅心

    一个人的人生结局不论是圆满或徒劳,命运总是显得那么微妙无常。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如白马过隙,活在当下也许是对人生最直接最简单的诠释。我们无限感慨生活却总是在花开花落的悄然无声中体会着生活的无语。在浮浮沉沉的命运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就是善待生命。
  • 说不完的红楼梦

    说不完的红楼梦

    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红楼梦》随谈。《说不完的红楼梦》三十六篇。前四篇为综合谈,谈及《红楼梦》的“石头”神话意象、真假立意构思和诗化叙事风格;中间二十六篇为人物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和不同问题切入,分析宝、黛、钗及王熙凤、秦可卿、贾母、湘云、探春等人物形象或人物间的种种关系;后六篇为艺术谈,谈及《红楼梦》美女形象塑造特点和叙事中的双关话语、人物视点、人物诗词、“影子”笔法、艺术得失等问题。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云中谁寄锦书来:李清照词传

    云中谁寄锦书来:李清照词传

    李清照,拥有着卓绝才情,惊艳美貌,她锦口绣心,既有着婉约低徊的温柔,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为何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章是如何璀璨鲜妍?在本书中,作者对李清照漱玉词中数十阕优美词章以细腻笔触进行了清新解读,娓娓道来一代才女跌宕起伏的悲欢离合与家国情怀,自词中透视她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系统助我称霸祖皇

    系统助我称霸祖皇

    同样拥有超凡系统,为何我李凡拥有的却是黑手指?召来的人才尽是奇葩极品,还要不遗余力的获取他们的忠心,不然就是万劫不复,在百国征战的祖皇世界里,他又将如何走向权力的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符世画魂

    符世画魂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一个绘画小学徒在获得符兽觉魂之后,将画画与符术结合起来,恣意人世间的都市冒险故事!本书设定新颖,独创符灵力体系,相信会让大家耳目一新。而且,和大多数纯洁的作者一样,本书主要描写的也是爱,友情和正义!——————————————推荐朋友最新出炉的强书《修妖传奇》!书号1042406。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感悟父爱感悟母爱全集

    感悟父爱感悟母爱全集

    《感悟父爱感悟母爱全集》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作品,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天下最美的有关父爱母爱的感人文字,都曾令万千读者因感动而哭泣。希望你能在一篇篇文字的述说中感受到爱的流淌,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向爱致敬的同时,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善待父母陪伴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 江先生的心尖宠

    江先生的心尖宠

    遇到江先生之前“姐姐,对不起,我和乔哥哥是真爱。”“煜宁,对不起,我爱的人是芷柔。”呵,想她温煜宁,温家大小姐,竟被她妹妹挖了墙角,男人还是她默默付出了整整五年的男朋友。她的心,早在面对生死的那一刻,那个男人毫不犹豫的选择救她妹妹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灰飞烟灭。原以为从此以后不会再动情的她,这时候,却错了。遇到江先生之后温煜宁每天忙着吃饭,睡觉,教渣渣如何做人。呵,妹妹,前男友,都是什么东西?他们配吗?某天午后,温煜宁满脸开心的问她眼前的男人“江先生,你知道我走的最远的路是什么吗?”男人面不改色的说:“嗯,通向我心里的路。”“不是,是你的套路。”男人一脸玩味的看向女人:“嗯?”女人眼角的弧度更加的弯了起来:“不是吗,江先生?”男人一脸宠溺:“是,还有,要叫老公,老婆~”谁能想到,在外人开来这样高冷衿贵的男人,撩起人来,竟是信手拈来。“我会努力,不会做你的软肋,你做什么事,无需太多顾虑我。”江北琛永远不会忘记她答应他的追求后说的那句话。【甜宠,闷骚霸道总裁vs超A霸气小姐姐】【新手小白,剧情不狗血,欢迎入坑】
  • 车头灯不亮(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车头灯不亮(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这是作者深情回顾自己家族历史和父亲往事的一篇佳作。从民国、新中国直到新时期,这是一道社会变革动荡剧烈的历史长河。一个男人,从为人子而为人父、从农家子弟而为知识分子地穿渡这一历史长河时,会有何种遭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今天的80后、90后听来,也许很荒诞很恐怖,简直匪夷所思。可不幸的是,它却是真实的。而且它还应几乎同一的发生在许多人身上,这便成了一个沉重的值得省思的命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当这故事与某特定人、特定历史紧密结合了,便会有特定的意味。作品构思巧妙,文笔成熟,用一个个小故事珠串壁联,简洁地勾画了一个人的一生。它试图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历史是汪洋,人是小舟。洋能载舟亦能覆舟,何浮何沉,全在二者的调适。不过汪洋恒强,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余下只能是小舟如何顺应。但胜利者并不一定总是强权者。持一颗平常心,守一道良心线,走能走的路——即使平凡,也会非凡。凡一,中文出身,浸濡文字有如鱼之得水,喜码方块汉字,看它神奇排列,砌出许多思想与神奇,将其与人分享,视之乐事也。
  • 墓狱轮回

    墓狱轮回

    当世界沦为坟墓,你会是守墓人还是墓中结局早已注定的死物。
  • 三世子牙

    三世子牙

    我穿过人烟,却看不到你的背影,这世间痴情多愁,又有几度不眠不休。愿於穆兮,亦不负情,可两全乎?天书有情,天地可老,眷属难期,此路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