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92600000017

第17章 名石与文化素养(4)

⑨石中飞白画石技法:在画石时,使用飞白法,以少量线条,抑、扬、顿、挫运笔,画笔呈枯丝平行而刚中带柔,转折处笔露毕显而略施烘染。画石时,飞白要使用得当,如果白而不飞者,不像石而像书法中的篆书;如果飞而不白者,也不像石,而像书法中的隶书。所以画石飞白要得当,“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得当使有,神在其中。

⑩石中斧劈技法画石:山石嶙峋挺拔,石骨暴露狰狞,这类危崖峭壁,石角棱的顽石,用果断、豪放的斧劈皴技法来画,既恰当,又体现了画的雄奇坚实。斧劈皴以侧锋用笔,侧锋线平扁多变,中锋线圆厚含蓄。在画山石时,大斧劈用笔身,有腕中之力,有横扫之势;小斧劈用笔头,手指着力,其势如啄。所以斧劈皴完全符合表现硬锐石质山石的要求。

⑾沉积岩折带皴技法画石:沉积岩有些像层层的叠糕一样,以片状结构堆积而成,要表现它的结构和质感,可以用折带皴技法进行绘画。折带皴介于披麻和斧劈之间的一种皴法,形如叠糕一样的沉积岩,经长期侵蚀,会崩落、剥蚀,形成方折状。如果用披麻皴中锋行笔到这里,为表现这方折方势,必须改为侧锋转折而下。变一笔一笔的中锋为中锋侧锋互用,变圆浑为方折,这种方与圆、薄与厚、硬与软之间的形式突变,显然是最好的表现方法。用侧锋方式,山石造型方折峻硬,用笔要侧,结体要方,层层连叠,左闪右按,用笔起伏,或软或轻。就如清代画家龚贤所说:“浑沦包破碎,端正蓄钟奇。”概括了沉积岩赏石用折带皴技法画石对比变化的辨证关系。

⑿石中黄石刮铁画石技法:明代计成《园冶》记述:“黄石四处皆产,不入斧凿,如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镇江圃山,沿大江直至采石之上皆产。”善叠石者分别组合,使“峰与皴合,皴自峰生”,故黄石虽无湖石玲珑剔透,然掇石有法。在画黄石之时,宜用刮铁皴画法,笔锋刚劲犀利,粗润而间杂着偏锋运笔,似刀似斧,描写黄石之山石皴法。刮铁皴的出现,标志了山水赏石画润阔运笔的确立,能独到地表现赏石之质感和分量。

⒀多头石峰解索画石技法:多头石峰是盆景或私家庭院常用的小型赏石,能以小胜大,用解索皴技法(牛皮皴)结合披麻皴来表现峰峦之势恰到好处。在画多头石峰时,用牛毛皴技法,运笔既要一笔一笔拆得开,又要一笔一笔气脉相连;既不过多交搭,又要显得紧密。运笔的轻重、快慢、节奏、力度都是在一定组合之中完成的。

⒁灵璧石峰雨点画石技法:灵璧石,石质细腻温润,滑如凝脂,石表纹理丰富,皱襞渴痕纵横。灵璧石,石纹细密,似有小洼处分布石体,所以用雨点皴技法画之较宜。雨点皴笔重骨法,山石坚韧,山顶好作密林,石势折落有势,雨点皴豆瓣皴画之最为相宜。

画石,使用各种皴笔画法,是最主要的表现方法之一,皴笔一笔一笔,干净利落,往往一笔呈现一个石面,皴笔技法也十分丰富,表现力也很强。皴笔方向相同,可表现同一平面上的深浅石纹,表现微妙结构的变化;皴笔方向不同,则表现不同的平面,为结构的大变。皴笔画石运笔方向,时有直、横、斜、倒的变化,可以根据山石、赏石的轮廓合理运用,笔与笔气脉相连方能画得赏石的佳作。

总之,中国的观赏石品类非常丰富,而且新的赏石品种也越来越多,但中国画的画石技法更加多样,仅太湖石画法和表现技巧就有不少。可以说,任何赏石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绘画技法来表现。这一方面可以说明中国画的理论和技法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说明赏石文化进入绘画,将拓展一个崭新的领域。

赏石文化与文学艺术

(1)古籍与石文化

①《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地理着作,《尚书》中《禹贡》篇被列为儒家经典着作之一。着作着重提到青州石和徐州磬石,而且对其进行了描述:青州有“铅松怪石”;徐州有“泗滨浮磬”。虽没有解释其为何物,但这些奇石当时已作为地方贡品上缴宫廷。

②《山海经》:是一部出自我国战国时代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古代典籍,自古以来被称为奇书。《山海经》共有18卷,分为两大类,其中《山经》5卷、《海经》13卷。虽只有数万字,却包含着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矿产等十几个大类的内容。其中,从地理、山石角度详尽记录了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以及山石的分布和矿产资源等神话传说及史地资料。其中“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以神话故事形式论述了地理知识。书中多处记载了白玉石、水精石、文石和生物化石等。

③《论砚》:由于唐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故文学艺术空前繁荣,我国的建筑、雕刻、绘画、书法已经传播到许多国家。这个时代的画家和书法家,就有近千人,因此文房四宝的发展异常空前,在这样的背景下,柳公权的《论砚》问世了。着述中对取砚、石质、纹理、致密和发墨等研究极为深芨。柳公权将山东青州的红丝石列为砚石第一,山西绛州砚石列为第二。

④《历代名画记》:唐代书画理论家张彦远着。此书着有十卷,“述所闻见,极为赅备”。对画格、石格的品评,立言允当,书中所载树石山水法的立论为存世同类着作中较早者。对园中的山石、盆中的附石,微形山石的选石、选景和独立石玩都有独到见解,为玩石、赏石者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⑤《太湖石记》: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他在此书中称:“三山五岳,石洞千壑,祝缕簇缩,尽在其中。”有了太湖石的置景,便可再现自然之美,采用分峰用石,犹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他品鉴太湖石为:“石有聚簇,太湖为甲。”

⑥《宣和石谱》:宋代常懋着。书中记载有60种观赏石,许多石种的命名讲究雅致。有的取于自然物象,如御日、扪参、吐月、排云、月窟;有的取自于飞禽走兽,如仪凤、蹲豹、狻;有的取自于色彩,如堆青、凝碧;有的对大型的景石,如“神远峰”等还给予品鉴述评。

⑦《渔阳石谱》:宋代渔阳公着。搜集石晶20余种,尤其对广东的英德石论述详尽。如有一则论述说:“节署”中有一座英石峰,嵌空玲珑,如云飞动,疑是出自鬼斧神工,人们见了则摩挲爱玩,日夕不肯离去,遂将其题为“绉云”。此外,还写了“绉云日记”,并为其绘制精美图。

⑧《太湖石志》:宋代范成大着。书中论述了太湖石(又称湖石),因产于太湖而定名,且石性玲珑剔透,还对其分列了14个品种,如山石、小洞庭、鸡距石、神证石、石板、鹰头石、石屋、龙舌石、石壁、仙人石、鼋壳石、龙床石等。在此基础上进而对太湖石的地理环境及成因、造型、石质、纹脉、色泽、音韵等诸多要素作了观察与记述。

⑨《砚史》:北宋米芾着。是专论砚石的着作,在“用品”中叙述了砚石质地的优劣,当以发墨为上;在“性晶”中叙述了石质之坚软,硬则细密,软则疏松;在“样品”中则备列了晋唐以及宋代砚石形制的不同。载有玉砚、蔡州白砚等26种,对于端、歙二石,辩论尤详,自谓皆曾目击经用,非此不录。

⑩《云林石谱》:宋代杜着,号云林居士,为唐代杜甫后裔,宰相杜衍之孙。《云林石谱》是我国第一部记载观赏石的专着,此书分上、中、下三卷,汇集石品116种,并记载了出产地点和采集方法,且详述其形状、色泽,还品评了这些观赏石的高下、优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记述珍石的专着。

⑾《洞天清录集》:南宋赵希鹄着。他精鉴赏,汇集内容分十门,其中《怪石辨》篇有10条,古今石刻辩25条。《洞天清录集》中每条都有重点描写石、质、形、统和选石的多种标准,以及顽石的修琢、水渍、布色等的加工方法,且许多奇石的产地都有详尽的记载。

⑿《新格古要论》:明代曹昭着。《新格古要论》是在《格古要论》五卷基础上写成的。其中序称:于《格古要论》中更选其要者;分古墨迹、古砚等十四门,每门各分子目;中卷四论,有论古砚;下卷五论,有论异石,其中对燕子石、石榴子石、青州红丝石作了详细记述。在《新格古要论》中又增加了许多新的石种,如灵璧石、土玛瑙、云母、南阳石、永石、川石、英德石、试金石、霞石、鸟石、龟纹石、昆山石、太湖石等。在卷六中还记载了许多玉石类,如白玉、黄玉、碧玉、绿玉,对玉的品位、质地、产地都作了论述,对各地名砚的记述更详尽。

⒀《长物志》:明代文震亨着。是阐述造园等艺术的论着,明崇祯7年(1634年)成书,共二十卷,分十二卷。其中,室庐、花木、水石、禽鱼等与造园理论密切相关。尤以水石类一卷对观赏石作了详尽的记载,其中主要叙述了8种,如灵璧石、英德石、太湖石、苏州尧峰石、昆山石、土玛瑙、云石、永石。而且,对这些赏石的产地、造型、色泽、纹理和言韵等都有深入的晶评与描述。在品鉴灵璧石与黄石时说:“不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大者属奇品,小者置几案。”“俗言灵璧无峰,英石无坡,以余所见,亦不足然。”他对园林置石、择石置景、水石结合的原则等论述精绝,匠心独运。

⒁《素园石谱》:明代万历年间林有麟着。传说他在素园内设玄地,专贮奇石,只要见到奇石、怪石就辑录石谱,该谱共纳石玩56品,并珍藏有宋宣和及以后名品百余种,并一一绘成图形,其中每品石图都有评鉴,对其形态颜色、石质、纹理、声韵都作了生动描绘。同时,对观赏石的评估、鉴赏标准、配座、置案等内容都有详尽论述,还附以前人题咏。此书绘图精致,规模亦很大。

⒂《园冶》:明代计成着。对太湖石有深刻记述:“太湖石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山险怪势。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黑青,其质纹纵横,笼络起隐,于石面遍多坳坎,盖因风浪冲激而成,谓之弹子窝,扣之微有声。……石以高大为贵,惟宜植立于轩堂前,或点乔松奇卉下,装治假山,罗列园林广榭中,颇多伟观也。”

⒃《怪石赞》:清代宋荦着。宋荦是清初着名文人,在其作黄州通判时,获得佳石16枚,作者用极有诗意的文字,为它们命名,并记述形状、附上赞词,此书约撰写于康熙四年(1665年)。

⒄《观石录》:清代高兆着。此书收录当时藏石家11人,着重对寿山石进行评鉴,也是我国第一部寿山石的专着。书中将寿山石分为神品、妙品、逸品等三大类,还十分详尽地记录了名家藏石情况。

⒅《后观石录》:清代毛奇龄着。毛奇龄是清初着名学者,他客居福建时,曾获寿山石49枚,并记下它们各自形态与色泽。因高兆着有《观石录》,故将此书命名为《后观石录》,是我国较早记载寿山石的专着。书中还对寿山石的质地、色泽、形纹、钮剥、刻工一一作了评价;书中还将田坑列为其首,水坑列为第二,山坑列为第三,此书评鉴的观点和方法,至今沿用。

⒆《石雅》:现代章鸿钊着。此书成于1918年,书中运用大量古代文献,结合现代科学,对我国的石类进行研究和论述,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玉石编》为琳琅卷、珍异卷、玉类卷;中编《石编》为辨疑卷、制用卷、药石卷、形象卷、文玩卷;下编《金编》为三品五金卷、色金卷、杂金卷等。此书对中西石类的比较和渊源关系的看法,别具特色,是研究我国石类的重要着作之一。

⒇《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现代张轮远着。全书分灵岩石谱和大理石谱2种,写了25方面的内容,分别论述灵岩石的观赏历史、产地概况、命名及矿物成分,以及灵岩石的成因、石质、纹理等。对我国雨花石和大理石的出产、形态、颜色、鉴别和保存方法进行了记述和评论,条理清楚,是记载我国大理石比较完备的一部着作。此外,书中还对万石斋的佳石一一作了“小传”,书后附录中所附的历史文献也极为丰富翔实。

(2)其他文学艺术与石文化

音乐、戏剧、文学及诗歌等艺术作品同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以下的实例中可以发现,当人们在欣赏一些以观赏石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时,便能不时地品味出蕴藏在石文化中的艺术韵味。

《芬格尔岩洞》是作曲家门德尔松(FlixMendelssohn,1809~1847)的着名作品。它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自然,是原始的海岛景观、风声、涛声,使人仿佛置身于岩石被海浪侵蚀后所形成的犹如碧海苍穹般的海蚀地貌。这是在音乐世界里描绘的原始大自然景观,所以音乐一旦融人石文化,石文化一旦与音乐揉合,就更显示出赏石文化的神奇。

《浮士德》是戏剧家歌德的着名作品。在其作品的许多重要情节中,常出现研究杜宾根南部石灰岩地层中所产的株罗纪菊石的一段往事。杜宾根环境美丽动人,而株罗纪的菊石世界更具观赏性。

《武藤野夫人》是日本作家大冈平的小说。他常以自然科学的内容来描写千变万化的岩石、岩石文化和大自然景观,既生动活泼、又情趣盎然,作品中一直贯穿着有关的观赏石文化。

《化石》是日本作家大冈平的另一部小说。他把自然科学的内容,生动地演变成小说情节,在他的作品中对数千万年前的红珊瑚化石和雄伟建筑环境中多彩的大理石花纹,描写得十分华丽动人。如果作家不是十分了解化石的成因和赏石文化之美,就根本无法作出这种安排。

日本诗人,宫贤治,既是着名诗人,又是地质学和石文化的专家。在其诗歌作品中,每每流露出自然美学的生动和不朽的诗句。

我国诗人黄任,也着有与赏石有关的诗句:“丽白妃青又比红,洞天生就小玲珑,怡情到老同燕玉,好像于君似国风。神骨每凝秋涧水,精然多身暮山红,爱好冰雪聪明极,何止灵犀一点通。”

同类推荐
  • 世界戏剧学

    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首次修订版,作为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十年之后,1992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世界艺术哲学(上)

    世界艺术哲学(上)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本书介绍了影视艺术与技术发展及其规律,系统阐述了影视创作理论,并对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加以鉴别,赏析。
  • 记忆红楼

    记忆红楼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策划、拍摄、制作长达三年之久。这部鸿篇巨制既承载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电视观众的记忆,也是上百个演职人员对那段青春岁月……
  •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本书主要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给摄影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热门推荐
  • 带着忧伤去奔跑

    带着忧伤去奔跑

    站在那段不轻不重的岁月末梢,轻狂、意气、又或者叫它理想,那些原以为会记住很久的天真,开始模糊不清,抬头,阳光灿烂的有些刺眼。ps: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李元霸的现代生活录

    李元霸的现代生活录

    世人皆知,李元霸乃大唐第一好汉,武力无双,霸绝天下,可世人不知,他因何而亡,英年早逝。现代都市亦有一位姓李名元霸之人,但他却是个书呆子,手无缚鸡之力,常言圣人之语,外号大废物,最终死在‘猪’蹄下,创下了千古笑话。当大唐李元霸重生在他身上时,会发生怎样的传奇,擦出怎样的火花。未婚妻来退婚,却玩起了暧昧,一个个美女被他漠视,却玩起了倒追,且看李元霸这个只知战而战的武夫,如何享尽艳福,霸道在世,推倒一个又一个美女,从而猛绝天下,艳遇不断,激起无穷‘斗’浪,爽到战力无双。PS:此书很YY,慎入之.
  • 太初御仙

    太初御仙

    出身普通的家庭,紧靠一本残卷秘术。开启人生巅峰,叶珑狂虐天骄,把常人不可及的事情作到完美…把一世修真手断炼制天地仙兵…开创三界上神之旅
  • 银色世纪

    银色世纪

    “女士们,先生们”“150年前,我们受人宰割”“自2050年来,外星那些混蛋,先后5次降临地球,我们同胞从70亿人锐减到不足1亿。”“现在,我们终于有了抵抗的力量。”“现在,在场的人们,不管你曾经是裁缝,学者,科学家,工程师还是其他。”“登上这艘船后,你们.。就是军人!”“诺人类不朽,你。。就不朽”
  • 大千游记

    大千游记

    五大陆的战争,一个人的旅行,炼金术的世界,一个不传奇的故事,一个不动人的情节,所有的所有……只是一个写故事的人,写一个想写的故事
  • 痞子修仙传

    痞子修仙传

    萧让是公认的败类大少,却因为一次灵魂祭祀,决心修炼,爆惊人修炼天赋,仅三年成为仙人,勇斗强敌,完美全胜;凭借过人的修炼天赋,成就一代王者!
  • 诸界与我同崩坏

    诸界与我同崩坏

    断界人,一种神秘的存在。断,是破坏,是崩断;界,则是世界。其目的不言而喻。钟言有幸,被迫高升为这种存在。不过他还很懵懂,作为一个无天赋,无技艺,无武学的普通三无羸弱人类,他先要活下去。那么,就先从眼前的几本武学开始吧。有朝一日,钟言武学大成,却发现面对的是整个世界…算了,活到老,学到老…我还是踏踏实实把《炼金术的格调—论如何高效优雅地杀戮》啃完吧。武学秘籍一小时。炼金一小时。精神修复一小时。巫术开发再一小时。人体…作为人体实验一小时。……这是钟言某个有趣而又无聊的时间片段。——————原创世界,无限可能,一切,从最基础的开始。
  • 穿过红土的觉醒

    穿过红土的觉醒

    刘晓彬为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高研班学员,其文学评论专著《穿过红土的觉醒——论张品成小说》近日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文学评论专著由绪论和13个章节共75篇文章组成,这些篇章既可以割裂开来单独成篇,又互相呼应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该评论专著全方位地剖析了张品成近30年来创作的小说精华,并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了其作品的价值与影响。
  • 快穿:主神大大好傲娇

    快穿:主神大大好傲娇

    林秋因男友背叛死亡。然后碰见一个系统,还愿系统。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团子。于是,林秋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小竹马,高冷男神,统统到我怀里来。但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过了小白阶,偶尔一次抽奖不小心抽中和主神大人行动。为什么小团子老是背叛我耶。林秋方了。高高在上的某主神:我傲娇的不想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