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59800000008

第8章

如今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江苏京剧团著名演员沈小梅,就是“洋贵妃”——美国姑娘魏莉莎的辅导老师。她出身于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两度留法,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是很有才华的银行家。母亲出身于职业外交家的名门望族。小梅自幼受文化氛围的薰陶,爱好文艺。她幼学钢琴,后又从师声乐专家习声乐。看来父母要培养她成为一位音乐家和歌唱家。然而父母酷爱京剧,常常带小梅去戏院看各路京剧名家的演出,她特别迷恋于旦角艺术,在四大名旦中她特别倾心于梅派艺术,她对梅兰芳的京剧艺术迷恋得极深,佩服得五体投地。有志者事竟成,1953年她终于在李释戡先生的促成下,正式拜在梅先生门下,使她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那时候,她还是一个初中学生。她一面学文化,一面向梅先生学艺,当然是够辛苦的。初中毕业以后,何去何从?升学还是从艺?她决心走后一条路献身京剧事业。1956年春梅先生到江苏演出,把她带,到南京,介绍给了江苏京剧团,从此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梅兰芳对这位有志于梅派艺术的小姑娘充满了爱心。小梅学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使梅兰芳深受感动。他更加耐心地开导她,使她更好的掌握京剧的特殊艺术规律。

沈小梅回忆向梅师学艺时,梅已年逾花甲,他不顾炎热,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教她,即或是一板一眼,一个微小的细节也是认真对待,绝不轻易放过。他经常提醒她: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将学会的东西融会消化,不要摹拟教你演戏的人,而要表演好你所饰演的剧中人。关于程式化的问题。梅告诉她:程式是死的,人是活的;是演员驾驭程式,不能让程式捆住演员,程式要为演好人物服务,为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不能仅止于模仿和满足于形似,而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些教导,都成了她终生奉行的座右铭。沈小梅也深有感触地说过,她不仅向老师学习唱念做打,学手眼身步,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老师的人品、戏品。

如今的沈小梅,硕果累累,她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她的表演艺术深得梅派精髓,而且还有所创造、发展。90年代,她进京演出由马少波编剧的《宝烛记》,她扮演的长孙皇后,其中的不少唱段,一泻千里,荡气回肠,多板式、多层次地抒发了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从而大大丰富了梅派唱腔的表现力。在促进中外文化,弘扬民族艺术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不但培养了美国的“洋贵妃”,也指导了加拿大男旦刘伟亮。她踏着当年老师的足迹,把京剧艺术送到大洋彼岸美国去,她为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了全本《玉堂春》,还结交了更多海外知音。1990年2月,英语京剧《玉堂春》在肯尼迪剧院连演11场,获得极大成功;她又在美演出了《拾玉镯》、《宇宙锋》,引起极大轰动。阵阵掌声、丛丛鲜花,表达了观众对她的梅派艺术发自内心的赞美。为了表彰沈小梅的艺术造诣和对美国人民的杰出贡献,夏威夷州众议院一致通过授予她由议长、首席行政长官和51位议员共同签名的《嘉奖书》。她为梅兰芳的京剧艺术争得了荣誉,不愧为梅兰芳的好弟子,也为祖国增光添彩,不愧为祖国的好儿女。

(2)顾正秋

顾正秋有台湾梅兰芳的美称。她出生于南京郊区一户丁姓大家庭,祖父务农为业,父亲高中毕业以后当过小学教员和小职员,她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是个贤良的家庭妇女。后来由于生活艰难,她投奔上海外祖母家。外祖母是位慈祥的老太太,很宠爱她。她天资聪敏,8岁就能学唱京戏,11岁时上海戏剧学校招生,她避开封建守旧的家庭,用干妈的姓,取名顾小秋报考了戏校。进校以后,排辈正字,就改名为顾正秋。在戏校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44年,上海戏剧学校学员演出全本《金山寺》,她在剧中扮演白素贞。水漫金山一场大打出手非常精采,深得台下看戏的梅兰芳先生的赏识。第二天,由校长陈承荫先生带领顾正秋拜见了梅兰芳,请求梅先生收下这个女徒弟。梅见她小小年纪,在台上演出如此稳重,觉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一口答应了下来,在《顾正秋的舞台回顾》中详细描述了她的拜师经过,当时她见梅兰芳这位艺术大师态度和蔼,一点没有大演员的架子。当时,他向顾只问了三句话:

“你十几岁了?”

“对于学戏,你觉得苦不苦”

“已经会了哪几出?”

拜师以后,梅兰芳对她没有采取手把手的教学方法。他采取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科学教学方法。他让她经常留在家里,听听很多梨园界前辈的谈话,从中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薰陶。等到抗战胜利以后,梅重新登上舞台,就让她每天去观摩他的演出;同时也鼓励她去看别的名演员的演出,从中得到各方面的学习机会。这段时间可算是顾正秋成长最快的岁月。她深情地回忆说:“接下来梅先生又在天蟾舞台唱了一个月,休息了没多久,又在中国大戏院唱,这半年多时间,我每天听梅先生的戏,所获的益处,真是一言难尽。这期间,梅先生才开始偶然给我说一两句的唱腔,我跟魏莲芳学的《霸王别姬》里的舞剑,也就是这时候才由梅先生给删去了几个繁复的身段。”

以后,梅兰芳介绍她跟谭富英搭班演出。她的精湛演出,受到谭富英极大的赏识,并将她收为义女。顾正秋听从梅先生的教导,没有死学一派。她博采众长,在保持传统特色之中寻求新的突破,令人耳目为之一新。顾正秋有这样的特殊本领,不论梅派、尚派、P派、荀派、张派,到了她手里,都能转化为“顾腔”,受到了观众高度的评价。例如她演唱的程派名剧《锁麟囊》,她在字字腔腔上并非全仿程,而是以自已的嗓音特色来表演,听来自成一格。有一年,顾正秋在台北三军托儿所公演《锁麟囊》,台下拥挤着最忠实的“站票”观众。其中不少观众赞美说:“人家这才唱的是戏,200块一张的黄牛票,不冤!”

顾正秋杰出的艺术成就,在台湾全岛是一致公认的。她从不骄傲,虽然早就结束了舞台生涯,可是观众还时常怀念着她。有一年,台湾《征信新闻报》想请顾写一篇类似自传性质的文章。顾正秋谦逊地说,叙述的素材由她口述,希望报社邀请一位懂得京剧艺术、熟习剧场掌故的作家来执笔。她谦虚的说她自己是个平庸的舞台演员,不是传奇性人物,生活平凡,没什么可传的,她只能把学习过程和舞台体验谈一谈。由于她在二十几岁时便退出舞台,她认为表演技艺还没能达到理想境界,对于传统舞台艺术的内涵精义,认识也嫌不够,希望担任执笔的作家,尽量用自己的意见来批判她的“剧艺见识”和“舞台成就”,这样做法,也许这部书还略具舞台工作者的参考价值。

听她这席话,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梅大师的谦逊美德。“言教不如身教”,梅门弟子中象顾正秋那样具有谦逊美德的人,为数是不少的。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有几句名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庶众,故能明其德。”一个伟大的人物,只有从多方面吸取教益,充实自己,才能有所成就。艺术大师梅兰芳是深通这一真理的,所以成了流芳百世的梅兰芳!

五、放眼世界走天下

纵观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高瞻远瞩,都有广阔的胸怀。他们从不局限于自己的本国、本乡、本土,而是走出国门,要去看看外面广大的世界。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传播到海外去,一方面寻求知音,一方面也要让他们享受美好的文学艺术。因为他们认为,一切美好的文学艺术都是世界的财富,也是属于全人类的。

梅兰芳艺术大师同样具有广阔的胸襟,在中国京剧史上他第一个把京剧艺术带到海外去,这是前辈艺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四大名旦中,他一马当先,敢于把最美的京剧艺术展现在外国人面前。程砚秋只是到欧洲去考察了一番外国的演剧情况。荀慧生和尚小云都没有出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没有机会使他们的艺术让外国朋友观赏,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梅兰芳无疑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一生三次访问日本(1919、1924、1956),二次访问前苏联(1935、1952),一次访问美国(1929年末)。他出访的目的有二:一是把美妙的京剧艺术介绍给海外观众,不但在那里播下友谊的种子,同时也播下京剧种子。二是学习、借鉴外国戏剧中有益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

1、三次访日

梅兰芳25岁时,他的名声已经远播海外,几个国家争相聘请他去演出。他和智囊团人物商议的结果.决紀先去日本演出,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因为日本国是我们的近邻,也属于东方民族,在文化传统上跟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他也考虑到中国古典戏剧在日本更易让观众接受,同吋,他打算趁此机会观摩一下日本的歌舞伎和瑶曲。1919年4月他率领剧团离京赴日,同行的演职员有姚玉芙、姜妙香、高庆奎、贯大元、芙蓉草、董玉琳、何喜春、陶玉芝、金毓楼等40余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演出。据马宝铭的《梅兰芳首次东渡纪实》所载,梅剧团于4月24日到达日本,开始数天,梅兰芳先观看日本的戏剧《茨木》和《一之谷》两剧,以后又观看日本的歌舞伎演出和名演员中村歌右卫门(名青衣)演出的《鸡娘》,并和日本的戏剧家、演员会面。5月1日,开始连续5天演出《天女散花》;5月6日,开始演出《御碑亭》。5月8日,梅兰芳作“中日戏剧之异点”的演说。梅剧团在日本的演出方式比较特别。不是专场演出,而是和日本歌舞伎同台演出,让观众在比较欣赏两国艺术的特点中,从而得到更高的艺术享受。

1924年,梅兰芳再次东渡日本,在东京帝国剧场演出15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以后又在大阪、京都演出6场,同样受到热烈的欢迎。第二次访日共演出10出戏:《红线盗盒》、《贵妃醉酒》、《虹霓关》、《廉锦枫》、《麻姑献寿》、《审头剌汤》、《奇双会》、《御碑亭》、《黛玉葬花》和《洛神》。这些剧目充分发挥了梅兰芳的青衣、花旦、刀马旦等各个行当的特长,使日本剧艺界人士无不对他赞美不已。

两次访日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日本评论界和观众,一致认为京剧具有形式美和象征美。比写实的戏剧更带有本质性,这无疑是非常中肯的评论。其次,京剧舞台上的一桌二椅的简单道具,可以表演无限广阔的空间,给日本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日本评论家落吐庵如此评论说:“我看了梅剧,觉得不用布景是无所谓的,不用布景却能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身上,有时效果也挺好。”开始时梅兰芳和他的合作伙伴担心对他的唱腔,由于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审美情趣不一样,是否能被日本观众欣赏呢?艺术实践的结果,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g本观众能够欣赏优美的梅腔。文艺界的人士称赞他“嗓音玲珑透切,音质和音量都很鲜明……”自始至终一点儿凝滞枯涩也没有,而且同音乐配合得相当和谐,有一种使观众感到悦耳的本领,真令人佩眼对于梅兰芳舞蹈,他们也十分喜爱。有的评论家赞扬说:“他舞天女之舞时的步子、腰身、手势都很纤柔细腻,翩跹地走路的场面很自然,人们看到这个地方,只觉得天女走在云端,不胜感叹梅氏的技艺真是巧夺天工。”第二次访日时,大阪市小坂电影制片厂为他拍摄了《红线盗盒》、《廉锦枫》和《虹霓关》三剧的片断,在各地放映、日本蓄音器商会为他录制了5张唱片出售,影响全日本。

总之,这两次访日的最大成功是使梅兰芳树立了信心,觉得京剧艺术是可以被海外观众接受的,海外评论家和观众对京剧艺术的评论,不是外行话,而是言之有理的。

梅兰芳第三次访日是在建国以后。1956年以梅兰芳、欧阳予倩为首的“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作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访问演出,使日本人民进一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是真、善、美的化身。日本新闻界认为,中国京剧访日代表团的演出是“60年来轰动日本戏剧界的大事”,称赞京剧是“名副其实地取得了世界戏剧的地位。”日本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岛健藏对这次演出很满意,他认为京剧具有民族持色,因而显示出京剧的艺术价值。他深有体会地说:“艺术是各国人民固有的文化,同时,它又能越出国境,把各国人民的心联在一起,看不到这一点,一味迁就,就失去了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也就失去了它的艺术价值”。梅兰芳通过这次访问演出,强调京剧是一种唱功、道白、表演和武功融合为一的艺术,如果我们怕外国观众不懂唱功,就把唱去掉,怕他们不懂道白,就把道曰去掉,怕他们不懂表情,又把表情去掉,剩下的就只有武功,结果就成日本有些观众所说的“杂技了。”

2.一次访美

梅兰芳于1929年末率领剧团远渡重洋访问美国。先后在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洛杉肌、圣地亚哥、西雅图、植香山等城市演出了72天。这真是一次空前的演出,在中国京剧史上应该占据辉煌的篇章。

访美成果之一:使美国人民大开眼界,破除了西方人对中菌戏剧所持的错误观点。

原先西方人错误地认为:“中国剧场依然停留在它的婴儿期”、“中国戏剧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等等。等到观看了梅兰芳的演出以后,美国人民大为震惊,世界上竟有如此美不胜收的艺术,他们简直惊呆了。梅兰芳的访美演出活动,不仅轰动了美国,也震动了世界剧坛。当时美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司徒克·扬(StardYoung)的评论是很有代表性的。他在评论文章中写道:“在一个属于古老民族的传统艺术和一个被他们的人民承认为伟大的艺术家面前,我们大多数观众必定会感到谦卑,梅兰芳的表演使我们足以感到这是本季度戏剧的最高峰,也是自爱丽奥诺拉·杜丝(EleonoraDuse,意大利著名女演员,在国际上颇有澎响)的访问和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契诃夫戏剧以后任何一个戏剧季节里的最高峰”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文坛硬汉海明威

    文坛硬汉海明威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 常德传印象

    常德传印象

    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媒体近年来对青岛港老总常德传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报道,全书分别以纪事、对话、评论为题,集萃的几十篇文章中,分别透视了常德传的精神世界和青岛港的建设成就。
  •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的故事

    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的故事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可以说世界文明史的实质就宋应星,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汉族,奉新(今属江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43)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
  • 红楼十五钗

    红楼十五钗

    本书是关于《红楼梦》内部十二正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史湘云等及晴雯、花袭人、甄英莲三个副钗共计十五钗人物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脱离正常人后我飘了

    脱离正常人后我飘了

    啊啊啊啊!七言:“有鬼啊!”晏惜玉:“怕什么,有我呢!”七言:“呜呜呜,它欺负我!”晏惜玉:“有我呢!”……脱离正常人后七言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始至终陪在她的身边的都是他。有点沙雕有点小恐怖。恋爱选我我超甜!
  • 冬雪过后

    冬雪过后

    重重阴谋到底什么才是真的?原本以为我遇见你便是永远谁知只是昙花一现。雪化了我也不在等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余生独醉你

    余生独醉你

    她是孤儿,古灵精怪。他是二爷,冷酷无情。他教会她“长大”,而她教会他“柔情”。弱水三千皆是过客,而我余生独独醉你,从初见那一刻起。
  • 人上煌

    人上煌

    诸临万界,无上天威,何人敢犯,何人能敌!唯我!
  • 傲娇王爷之医妃留步

    傲娇王爷之医妃留步

    重生?不,你错了;废材?不,你又错了;天才?不,你更错了。上一世只是为了集齐灵魂碎片;废材之名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天才只是她的万分之一而已。又是怎样的血脉创造了这样的妖孽?(本文慢热,请耐心)
  • 毒爱总裁休想逃

    毒爱总裁休想逃

    一场车祸,她失去双亲,下半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当她对生活再无眷恋的时候,一个堪称完美的男人救了她,承诺要照顾她一生一世。她风风火火嫁入豪门,只为那唯一的康复机会。到头来,却发现,那场车祸不是意外,罪魁祸首竟然是他……
  • 女人要懂心理学

    女人要懂心理学

    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发展潜力。如果你能认识自己的长处,并善用它,则可以为你的人生增值;倘若认识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竞争,那么你的人生则会贬值。认识自己还需要我们经常仔细地反省自己,不受外界环境的左右。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就是依靠经常的自我反省和思考,来了解自己的本性及其变化。
  • 他和她之于它

    他和她之于它

    他和她因为它而起的情成为了年少的欢喜,突然的变故……
  • 邪皇虐宠太妃

    邪皇虐宠太妃

    她一舞倾城,跻身本朝后宫嫔妃之列;老皇帝驾崩,她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妃娘娘。他承继天命,是最尊贵的二皇子,被皇兄设计贬为凡人,却为了她拥兵自重,重夺皇权,登基为帝。他与她一见钟情,却历经坎坷,几多风雨,最终是否能有恋人终成眷属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