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4300000043

第43章 活处事如线,左右逢源(1)

人生是由形形色色的人事编成的网,面对它的时候,必须能屈能伸才能在空隙问自由穿梭。在面临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不要意气用事,也无需不知所措,刚柔相济、处事如线才能使事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1.似柔非柔,以屈求伸

与人交往时,间接常比直接好,少言常比多言妙。似柔非柔,以屈求伸才是交际箴言。

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藏锋收尾才能笔落惊鸿,写出上乘的作品。做人亦如此,不必锋芒太露,这或许符合中国人含蓄、谦虚的思想。

有时曾国藩的锋芒太露,因此处处遭人忌妒,受人暗算,连咸丰皇帝也不信任他。1857年2月,他的父亲曾麟书病逝,朝廷给了他三个月的假,令他假满后回江西带兵作战。曾国藩伸手要权被拒绝,随即上疏试探咸丰帝,说自己回到家乡后日夜惶恐不安,自认不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又处于不得施展的位置,想尽孝就无以报皇恩,想尽忠又无以谢父母之恩。

咸丰皇帝十分明了曾国藩此一试探性的口吻,但心中仍旧坚持不给其实权的想法。正好此时江西的军务已有好转,就顺水推舟,批道:“江西军务渐有起色,即楚南亦变肃清,汝可暂守礼庐,仍应候旨。”假戏真做,曾国藩真是哭笑不得。

此外,曾国藩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舆论压力。此次曾国藩离军奔丧已属不忠,此后又以复出作为要求实权的砝码,这与他平日所标榜的理学家形象大相径庭。因此,招来了种种指责与非议,再次成为舆论的中心。吴敏树致书曾国藩谈到“曾公本以母丧在籍,被朝命与办湖南防堵,遂与募勇起事。

曾公之事,暴于天下,人皆知其有为而为,非从其利者。今贼未平,军未少息,犹望终制,’盖其心态有不能安者。曾公诚不可无是心,其有是心而非讹言之者,人又知之。……奏折中常以不填官衔致被旨责,其心事明白,实非寻常所见。”吴直言不讳让曾国藩备感尴尬。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曾国藩失眠了。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自省自悟以后,曾国藩在自我修身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人处事也不再锋芒毕露,而是日益变得圆融。

智有所用,不在小谋。急于求成的人最难以克服的弱点就是不注意时间和场合地表现自我、自高自大,不懂得龙蛇屈伸之道。

曾国藩的处世,深谙龙蛇屈伸之道,这也是经过教训,总结经验后的获得。

之后,曾国藩认为与人交往,切忌自以为是,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处处争强逞能,不给别人以一现和施展的机会,否则别人很快就会对他产生反感,将来一起合作共事的可能性就可想而知了。

古语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思想修养好的人,语言简洁,不乱发议论;而性情浮躁的人,滔滔不绝,却言之无物。

曾国藩以自身的体会来检点表现太强的毛病。他说,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话不多;与亲人相处的时候,话也很少。但与朋友在一起时,话就很多,如果恰好异性朋友也在一起时,话就更多了,表现欲一下被激发,说到得意的地方更是手舞足蹈。夸夸其谈的人,本来是想表现自己的长处,可是他在表现自己的长处时却暴露了自己的短处,只知道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乐趣里,却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曾国藩不仅常常检点自己的言行是否属于表现欲太强,还提醒自己的僚友朋友共同注意。

可见,与人交往时,间接常比直接好,少言常比多言妙。似柔非柔,以屈求伸才是交际箴言。

2.学得巧法,事无定法

古来大的战争,大的事业,人谋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却占十分之七。成名成功不仅需要辛劳,更需要巧思巧做,这样成功才更有可能。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情。选择权虽然在自己手里,可形势却容不得选择。这种时候,不知所措或是置之不理都是不正确的。事无定法,人有活心,应付也是一种学问。

曾国藩也常遇到类似的事情,比如说应酬,可偏偏他最怕应酬,又不得不应酬,因为大家需要他,他也不能脱离大家。

同治七年(1868年)底,曾国藩以协办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勇毅侯爵、钦差大臣的多重显赫身份回到了阔别17年的京师。他的弟子黎庶昌在为其所作《年谱》时写下这样几句话:“时在廷诸臣,想望丰采,退朝之际,干官瞩目焉。”这并非夸张。17年前,曾国藩以在籍侍郎的身份,投笔从军,经十数载艰苦卓绝之努力,终于把定都金陵十数年,几乎推翻清王朝的太平天国镇压下去,这对于满朝文武而言就是奇迹与惊喜。他不仅是功臣,更像是一位“英雄”。并且,对于朝中的新贵而言,无论是资历,还是功绩,他们都难以望曾国藩之项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仰视这位身体略显瘦弱却至关重要的大臣。

在京的一个多月里,曾国藩分明感受到了仕途中的“得意”。他的日程排得比平时还要满,除了每天要接见十余次来访者外,他还要外出拜访各界人士。他有太多的应酬,但他并未拒绝。虽然心有不愿,但是多年官场经验与习惯他已无心改变。曾国藩过去在京师作过几个部的侍郎,在地方任两江总督后节制四省,因此,凡是他做官之处,都有各部、各省公请。

对这种吃请宴送,曾国藩十分熟悉。请他的人一是联络感情,二是希望关照。因为曾国藩“宠眷”未衰,受朝廷倚重,他的话朝廷自然要尊重的。

奉承巴结之人屡见不鲜,且个个招数繁多,使曾国藩对权势多了一番感慨。

在应酬往来之际,曾国藩感受到京师远非久留之地,他感到有干手千眼在抓着他、看着他。他感到还是在外面、在地方为官自在。他在日记中说:

在京酒食应酬,“每日疲精以徇物,远不如外省之得以自由。自问胸次,添出许多鄙俗之念,殊无谓也。”他每天拖着疲倦之躯奔走赴宴,无非是“徇物”,即给别人面子,让别人说好话。这与他在地方为官,每天弈棋几局,倦极即睡,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他痛切地感受到人心风俗之不可改变。朝野大臣们都眼盯着权势,巴结、顺从、阿谀、媚态,种种令人看不惯的东西已经几十年了,自己怎能改变呢?

他曾经对此发表看法:我一生周旋于各种应酬之间,看透了人情的顺逆薄厚。凡是京师里有权势的地方,到处都有冷暖的区别。我老了,就是有心改也做不到了。

与人相处的时候,曾国藩从来不以强势压人,而是看其所需,灵活对待。

曾国藩在同僚相处上,更体现了这一原则。曾国藩帮助僚属部下建功得赏,举荐升迁;僚属部下也帮助曾国藩扶危解难,兴旺发达。于是湘军这个大群体成为一个和衷共济、互相映衬、充满活力的战斗群体,使其“事业”的“雪球”

越滚越大。曾国藩深知要想取得别人的辅助,就要活泼待人,做多面手,做巧事、说巧话,深得人心,另一方面也要善于伪装,防止小人暗算。

曾国藩在家守制的一年多时间里,湘军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离开汀西时,太平军与湘军正在相持苦战,九江、吉安、瑞州等城尚在太平军手中。但是,由于太平军的内讧,太平军精锐出走。湘军乘机攻陷九江、瑞州、抚州、湖口等地,最终控制了两湖、江西的绝大部分地区,开始向安徽进攻。

由于湘军作战有功,其将领们一个个升官晋爵,今非昔比,到咸丰八年(1858年),胡林翼加太子·少保,杨载福官拜提督,李续宾也官至巡抚,赏穿黄马褂,其他将领也都得到相应的官衔。然而,在籍守制的湘军统帅曾国藩仍然是原来的侍郎官衔。

曾国藩为部下感到高兴,但是自己的处境使他心中不免感到愤愤不平。他给曾国荃写信说:“愿吾弟兢兢业业,日慎一日,到底不懈,则不特为兄补救前非,亦可为吾父增光泉壤”。还说,湘军官员都“大有长进,几于一日千里,独余素有徽抱,此次殊乏长进”。他亲手创建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立下殊勋,将领们升官扬名,他自己却在关键时离开了战场。主帅不在,前线战士却取得了重大胜利,这对守制欲复出的曾国藩来说是太不利了。

但是,湘军在曾国藩家居的一二年内,虽然顺利地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却是由于太平军上层领导的内讧提供的大好机会。而湘军毕竟是曾国藩亲手创建,湘军将领都是曾国藩亲手培植。他虽在千里之外,但仍旧有运筹帷幄的作用。湘军的将领仍旧与他有密切的联系,前方的战情战报曾国藩无一不知。在作战中,别的人很难统一指挥,他的作用仍无人可以代替。因此,由曾国藩保奏而升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时刻想着让曾国藩出山。

咸丰八年(1858年),石达开率20万太平军对衢州发起攻击。胡林翼于咸丰八年三月二十九日(5月12日)上奏,请求起复曾国藩带湘军进援浙江,湖南巡抚骆秉章也随即附和,于五月二十五日(7月5日)上奏,咸丰帝看到形势又紧张起来,环视周围,的确无将可用,因此不得不再次起用曾国藩。

曾国藩六月三日接旨,再不提任何条件,于六月初七日便离开荷叶塘,赶赴战场,再度出山率领湘军作战。曾国藩这次再度出山,固然因为大清王朝的身边无人,但更主要的是得利于曾围藩昔日部下的鼎力相助,给他创造了文一绝好时机。

一个成功者,要做到巧做事,万事万解,不拘泥一处。

曾国藩对成事的理解是:古来大的战争,大的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却有十分之七。而且结果往往是努力辛苦的人不见得是成名的人,也不见得能享福。所以,成名成功不仅需要辛劳更需要巧思巧做,这样成功才更有可能。

3.激流勇退,明哲保身

斗争就像给自己筑的墙,退让就像给自己拓宽的路。选择让墙越筑越高,还是让路越走越宽,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明智的选择。

一个懂得抓时机、知进退的人,才可能善始善终。

曾国藩由筹办团练开始受到清朝政府重用,在筹办团练之初,曾国藩历经了种种坎坷,但他还是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挫折和打击,在困难面前坚强立足,处处对人宽容,这使他在派系矛盾中保存了自己的实力。

曾国藩曾说:“困心恒虑,正是磨练英难,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叹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这句话体现了曾国藩在矛盾丛集、内忧外患的艰难情况下的一种息事宁人、委曲求全的处世观,这对于当时为官的他,可以说是无奈之举。

在满族享有政治特权的朝廷,曾国藩作为汉人,能得到清廷的赏识和重用,和曾国藩采取的息事宁人、委曲求全的官场哲学密不可分。曾国藩不愿意和别人发生冲突,在冲突发生时,他首先采取的是退让的态度。当然,曾国藩采取的并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情况下,他能够采取自卫的手段,争取自己的权利。

曾国藩深知斗争就像给自己筑的墙,退让就像给自己拓宽的路。到底是让墙越筑越高,还是让路越走越宽,每个人心中都会有明智的选择。只是曾国藩官场沉浮几十年,激流勇退,不贪荣禄,实是他能终善其身的明智做法。

“忍”是对人,“退”是为自己。

慈禧当政只18天,便命曾国藩于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之外,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均归其管制。同时,曾国荃也以记名按察使“赏赐头品顶戴”。身受这种殊遇,曾国藩的思想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他深感圣恩,另一方面他深知身居高位的危险,况且自己手中又握有重兵。利则以此立身,弊则招致杀身之祸。

天京战役开打后,冲锋在前的是曾国藩的部队。所以曾国藩几次去信强调不要抢功,“何必占天下第一之美名哉?”、“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等等。他担心的是面临大功之后的政治危机。所以他要事前部署,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天京攻克后,他又亲自裁军以打消朝廷对自己重兵在握的疑虑。此时的他已经是功成名就,但回顾历史,历代官宦沉浮让他不得不担忧。虽然身处安荣之境,却常常有可危可急之时。曾国藩开始有不再做官的想法,但深思熟虑后认为“平世辞荣避位,即为安身之策;乱世之中,尚非良策也。”大胜后辞官,皇帝是不会答应的,而且还可能被猜忌不够忠诚,实在没有必要。

官还是要当的,既然要当就尽量当的平安。他一方面自动解除兵权,一方面继续任职,只是想求得朝廷的“放心”二字。

当他和弟弟曾国荃同时被封爵时,他知道这不是长久可以信赖的。

曾国藩对自己创下的功业,在一些家书中偶然有得意之情流露,但更多的则是警惧,他在书信中表达出忧虑,大意说:一个星期之内就收到了渝旨十四份。自己现在权位太尊贵,威望太大,不能不惊恐害怕啊!家运太昌盛,虚名太多,物极必反,真让人担心啊!

曾国藩十分注重自我克制,特别注意调剂自己和清廷之间的关系,尤其关注历史上那些顾命大臣功高震主的问题。他在日记中写道:“古之得虚名而值时艰者,往往不克保其终,思此不胜大惧。将具奏折,辞谢大权,不敢节制四省,恐蹈覆负乘之咎也。”

他还写家书提醒弟弟: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今天的兴盛来之不易,但身处高位,一不留神明日就可能凋零破败。他说自己如果真的有福就罢业回家,但愿有一天能功成身退,享受真正的快乐。曾国藩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封建统治术,惟有功成身退方能明哲保身。

曾国藩的一生几起几落,但多是有惊无险,这与他明哲保身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为人在世,不争名夺利,不居功自傲而是适时委屈,圆融行事,这样才能福泽一生,不会后悔。在权力名利中算计的人,算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4.处事圆融,曲直如线

文武之道,有张有弛。人生之路,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只进不退,定生祸端;只退不进,无所作为。

俗话说:适者生存。不同的时代对适者的要求也不同,变化多端。

古往今来,世事复杂多变,险象环生,危机四伏,封建社会的宦海官场中,更是难有宁日。任何时候,人都不止百种,有坦荡无私的,也有巴结奉承的。前者多是默默无闻,后者却常常是臭名昭著。

曾国藩早早涉入官场,对那些结党营私、贪图享乐的庸俗官僚了如指掌,他既想做点利国利民的事,但也不想得罪他人,陷入不必要的势力之争中。

由于清王朝是满人的天下,对汉人有着强烈的排斥与挤压,这使得曾国藩愈加小心翼翼、深思远虑,以免出现差锚。这点从他的日常公务中就可见一二。

左光八是湖南的反清义军,后来被地方官府捕押,当地很多乡绅纷纷出面保举。曾国荃致信曾国藩论及此事。曾国藩同意按乡绅们意见办理,他认为左光八不过是散兵游勇,成不了大气候,也可能与外边义军没有什么过密的联系,但他还是很小心,怕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告诫弟弟,断然不可激化官兵与群众的矛盾,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免陷入僵局。

曾国藩认为,身居官场,势力甚多,为官时执行公事、处理公务更需慎重,因为政务之中的牵扯更多,后果难料。

同类推荐
  • 挑战困境:美梦成真的九种方法

    挑战困境:美梦成真的九种方法

    本书内容包括梦想即财富、确定你致富的目标、想象的光辉、伟大的潜意识、巨大的心理力量、永远的胜利者、你也能美梦成真七章内容。
  • 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

    本书分析了目前以及未来的竞争走向,总结了人生必备的六种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应遵从的规律,并且将他人的高效学习法做了详细介绍。
  • 心灵鸡汤精粹版10

    心灵鸡汤精粹版10

    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
  • 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如何做事决定命运、财富源于方法。这是每个人都应认可的名言。人与人的差别,从根本上说首先是做人做事的观念方式上的差别。我们从小就会被教导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也是一种人们所习惯的常理。做事的态度要讲究方法,讲究思路,思路对,就会柳暗花明、思路错,就会山重水覆。凡事换角度,凡事逆向思维一番,也许这样一换,对事物的本身原貌就会看得更清晰,准确。从而正确地把握事物,进而产生正确的思路和行为。如果本书能帮助各位读者发现自己的盲点,修正自己某些偏颇式错误的观念,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有所助益,那么我将感到由衷的高兴。
  • 静下来,才能看见自己

    静下来,才能看见自己

    只有在心静的时候,我们内在的灵魂世界才能气清日朗,一草一木才能看得分明;而一颗充满浮燥的心,犹如使我们置身于迷雾之中,我们既不能真实地认识自己,也不能知道自己的位置,更不能看清我们所处的世界。除了那颗平静的“朝圣者的心”,我们手中紧握的财富、肩上背负的盛名、心头记挂的情仇都是浮云,不如放了自己,还心灵自由,用一颗初心去细细感知“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
热门推荐
  • 餐饮店就该这样管

    餐饮店就该这样管

    《餐饮店就该这样管》从当今餐饮市场的实情出发,浓缩作者实战精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翔实的案例,揭秘多家成功餐饮店的经营绝招,并有针对性地做出诊断、形成制度、设置流程,让广大餐饮管理者能够拿来即用,全方位提升管理效率。
  •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位于革命老区平山县西北,距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90公里。西柏坡背靠太行山、面对大平原,能攻能守、进退有路,具有独特的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到1937年,平山县的党员近2万人,同时,该县组建了2000人的“平山抗日团”,被毛主席誉为“王者之师”。此外,平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这正是党中央由延安迁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
  • 后红楼梦

    后红楼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NF之神怨

    DNF之神怨

    希望有喜欢dnf剧情的玩家来读一读这本书,几乎包括了现在能够找到的所有剧情,带有部分自己的脑补,还填上了一些剧情上的坑。求交流啊。
  • 爆萌天师:鬼夫太太帅

    爆萌天师:鬼夫太太帅

    天师道因为香火不旺被当地旅游局拆了建寺庙,蓝小花这个掌门人也被扫地出门。被赶下山后去省城找到老同学开了一家灵异小馆,生意倒还不错。因为一次意外的盗墓事件,让她发现自己身体里的令牌不同凡响。因为一个神秘小鬼,让她知道祖师爷留下的东西都是宝贝。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小鬼要抢要骗怎么办?蓝小花:“打死!”那些魔头也要抢,可你又打不过怎么办?蓝小花:“怕啥,我有万能的师兄帮我挡着。”可十殿阎君,万年魁拔也不放过你啊!你大师兄也打不过他们!蓝小花:“……”
  • 河涧花墟

    河涧花墟

    仙道路杳,此一世她这个仙二代仗着祖宗的福荫游手好闲做个顽仙大抵也不为过。偏生那个人找上门,她望着他的眼眸深处,犹如看到岁月深处也曾年少轻狂的流转时光。芳径重来,燕双而人独的结局会不会再次为一切划上句号呢?
  • 班长大人很彪悍

    班长大人很彪悍

    她,是同学心中的“女神”,说是女神,不如说是“女武神”,学习科目样样精通,在同学眼中是如此彪悍的存在。在初四的下半年,来了两名转校生:邵涵晴和顾倾晴…
  • 凤舞天下:朝歌夜弦梦依稀

    凤舞天下:朝歌夜弦梦依稀

    美男都是用来欣赏的,这是大公主容昭华的从小的想法,但是如果遇到一个闷骚又腹黑的白莲男子,而且就这样吃定了她,这要怎么办?当公主遇上冷情腹黑的邻国质子,江山之争,皇位之争,如何见招拆招……片段一:“你就是慕容清,长得真好看,以后我会一直保护你,不会让你受他们的欺负的。”当年的花前月下,只为了博“美人”一笑,穿着紫衣的小姑娘扬着嘴角,痛的呲牙咧嘴的笑着。片段二:“我知道你爱他,可是我只要这样看着你,就已经满足……”
  • 诸神求我拯救世界

    诸神求我拯救世界

    长夜至,红色诡异之月当空高挂,似乎要滴出血一般,大恐怖填充着这片广袤的世界,人类恐慌莫名,他们只是抬头看了一眼那血红的月亮,便感觉无数嘈杂的声音轰击着自己脑袋,唆使自己杀戮,有人苦苦压制内心的恶魔,也有人坦荡接受,世界顷刻间动荡不安,失去理智的人类开始自相残杀,强者们甚至直接化身成背长双翼,头顶生角的怪物。
  • 我在冥王星上做巨巨

    我在冥王星上做巨巨

    我终归是我,不一样的鬼火!其实,不认命不服输的人都是一颗冥王星,虽遭受命运的不公,却宁弯不折,渐次蓄力,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