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94500000008

第8章 企业国际化成长与跨国企业

一、企业成长:多维考察

(一)衡量企业成长:销售规模扩大、市场区位多元化和企业成长率

关于企业成长问题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均有研究。经济学中侧重于对企业最优规模、企业最优边界、企业最优成长率和企业成长企业成长总是客观存在于企业群体的演化过程和许多企业个体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这是所有企业在市场上求生存和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和企业超级环境的不确定性,具体企业的动态变化并不一定必然表现为成功的成长道路,企业的收缩、被兼并或者破产均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从宏观水平和长期趋势来看,企业成长是一个基本规律,突出表现在大型企业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从历史发展来看,企业成长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受制于企业家自身的自然寿命,机器大工业初期受制于资本的可得性,随着公司制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使企业成长突破了企业家自然寿命和资本可得性的界限,这时企业成长主要受制于企业内部管理协调成本。而且在公司制度下,企业获得了持续成长的可能性。

约束条件等问题的分析。管理学中倾向于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把企业看做具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分析其成长的阶段及其每个阶段的特征,以此来把握企业发展的规律性,为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企业成长是企业通过投资支出活动实现的业务扩大和市场扩展,投资支出可以是不同的形式,如工厂设备投资、市场投资或研发投资等,投资资金的来源可以是企业内部的积累,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的资本市场。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基本职能就是通过投入品的转换,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销售规模及其增长和市场半径及其扩张,大致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和成长情况。销售规模及其增长可以是一种特定产品数量、品种的增加,也可以是多元化经营的新产品增加。市场扩大可以是原有市场区位随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而形成的市场容量扩大,也可以是由原有市场区位向新市场区位的渗透和扩张,后者就是市场半径的扩大,是指企业销售市场区位的增加和市场空间的扩展。如果把国内市场看做一个区位,企业市场半径的扩大就表现为国外市场成为新的市场区位。企业的销售可以随原有市场容量的扩大而增长,但是由于随收入提高而来的偏好变化和新企业进入的可能性,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只有依靠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空间的扩大。因此,从市场需求方面看,企业成长是原有产品数量(品种)增加、新产品的增加以及国外市场区位的函数。一般而言,企业会循着单产品的专业化向多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地区市场向区域市场再向全国市场发展的成长路径。

假定一家企业已经在国内获得充分发展,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就是向国外市场扩张,这时我们可以假定企业在需求方面的成长完全取决于市场区位的多元化,即企业为了获得比已有市场条件下的更快成长,必须实施市场区位多元化的策略,这样可以得到

Gd=F1(L)

G d代表需求的增长,L代表市场区位的多元化水平,两者是正相关关系。

为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即进入国外市场就要增加相应的支出,包括广告费和其他促销活动支出,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工艺方面的研发支出,为吸引新顾客采用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以及在国外设立销售机构或其他分支机构的支出等。上述支出如果被作为资本成本,将提高资本—产出比;如果被看做现期成本,将导致利润空间缩小,与降价是同样效果。同时市场区位多元化也会导致企业管理方面的效率下降,因为存在管理约束的“彭罗斯效应”。上述关系可以看做是企业市场区位多元化的成本函数,即

p是资产回报率,是利润与资产存量比率。由于

表示利润,Q为产出,m是利润率/Q,v是资本—产出比率K/Q,这样,企业市场区位多元化的成本函数也可以表示为

把企业需求增长函数与市场区位多元化的成本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企业需求增长率是资产回报率或利润率的反函数,即通过市场区位多元化而获得的较快增长,或者要求一个较低的利润率,从而使资产回报率降低,或者导致一个较高的资本—产出系数,它同样降低资产回报率,或者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出现,即

但是,从长期来说,企业需求增长能否实现的关键,取决于增加支出的投资资金的可得性,即企业成长从供给方面看需要更多的人力和实物资本的投入,以满足对企业产出需求的增长,因此,企业的实际成长及其速度取决于资金供给的增长可能性,长期内的成长趋势将由需求增长与供给增长的平衡所决定的。

需求增长的资金供给有三个来源:留存利润、借贷和发行股票。如果不能依靠外部资金,新投资就等于留存收益,如果用r表示留存利润与总赢利的比例(利润留存比率),I表示新投资,则有

I=r

因此,企业资产增长率(简称供给增长率)为

可见,企业供给增长率是资产回报率的一个直接线性函数。给定投资等于新资金的运用,并假定K代表已投入现有资产的资金,那么Gs也可以被认为是资金供给的增长率。当考虑外部资金的可得性时,上述分析尽管不够精确,但并不影响结论。因为这时新投资的总供给将超过留存收益,但在长期内,它仍将与资本收益相关,因为其他情况相同时,企业利润越高,可从外部筹集的资金也越多,反之亦然。

如果用α代表每单位利润所能带来的新投资,则有

在利润留存比率r不可能高于1的情况下,α有一个绝对的上限,即给定企业的利润水平,它将同时确定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上限。因为较高的利润留存比率意味着较低的现金分红,股东必然对此作出反应,他们预计采用更高股权融资比率将使资金很难获得比其他领域更好的回报。如果采取高额借贷的办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息负担。因此,一个较高的α值会导致该企业股票的吸引力相对下降,这意味着一个较低的股价水平,这使企业容易被接管。这样,关心自身利益、不愿失去与企业控制权相应的薪金、地位和权力的经理面临一个α的最高值α*,超过该值企业被接管的风险就高得无法接受。由此可以给出供给增长函数

Gs=αp,α≤α*

将上述的需求增长函数和供给增长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企业的均衡成长率。

方程(2)、(4)、(5)共同惟一地决定了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和企业的成长率。由于企业需求增长函数和供给增长函数均只有p这一个变量,且一个是正相关,一个是负相关,因此必然存在一个交点,该点就是企业惟一的均衡成长率。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从企业成长的角度,企业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是为追求成长目标所进行的一种市场投资,可以简单采用出口的办法,也可以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办法,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企业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的一种投资形式,需要放在企业总体经营活动和长期成长过程中加以考察,才能把握其条件和动机。第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相对于东道国当地企业的较高垄断收益或较低内部化成本,也是服从于企业销售增长的总体目标,以及与总目标相应的经营活动。而企业经营活动是与环境高度相关的,因此需要联系企业成长的环境分析企业采取直接投资形式的原因。第三,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本身的利润率不是决定该项投资是否进行的关键因素(如(3)式所示)。从企业需求增长函数来看,对外投资项目本身扩大销售额的同时会降低即期利润率,因此在成长最大化的分析框架中,利润率只是通过供给增长率对对外投资项目形成约束,而不是决定因素,这与通常的分析完全不同。如果资本市场的不完全程度较高,对企业以较低利润率为代价追求销售额增长的约束会更弱,从而会鼓励企业的市场投资,也会鼓励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二)业务成长模式:专业化成长和多元化成长

企业成长的表现之一是销售规模的扩大,而销售规模是企业经营业务的函数。企业扩大业务的模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扩大单一种类的产品或服务实现销售规模的扩大,称为企业的专业化成长,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规模扩大形式;二是通过跨部门经营,增加与企业原有经营方向不同种类的产品或服务实现销售规模的扩大,称为企业的多元化成长。

从历史上看,专业化成长是工业化早期企业成长的基本模式,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则是企业起步和初期的基本成长模式。专业化成长可以是扩大一种产品,或利用通用型核心技术增加该产品的差异化品种,在同一个市场扩大销售规模,也可以是扩大一种产品或增加差异化品种,向不同市场扩大销售。企业专业化成长的基本动力是企业对规模经济的追求和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当企业的横向边界随企业成长而扩大时,如果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下降时,就意味着存在规模经济,其来源是随工厂规模扩大而来的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带来的学习效应和设备不可分性带来的成本节约,以及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大规模管理、大规模销售、大规模采购和筹资有利性带来的成本节约。通常用理论上的U型逻辑成本曲线或实证方面的L型经验成本曲线来反映。当企业的纵向边界随企业成长而扩大时,就会把某些原来通过市场进行的交易纳入企业内部进行,由此节约了询价、谈判、签约、监督契约实施等方面的市场交易费用,直到节约的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内部因纵向边界扩大而增加的管理协调费用相等时,企业成长的边界就被确定了。企业的专业化成长如果是通过企业内部利润积累提供资金而实现的,通常称为内部化成长;如果是通过信用获得资金,并采用购并其他企业的方式实现的,通常称为外部化成长。

从历史上看,多元化成长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大企业成长的主导性模式,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是企业在经历了一段时期专业化成长并达到一定规模水平之后企业成长的主导性模式,其成长方式主要是购并。企业多元化成长的基本动力是企业对范围经济的追求。如果随企业经营业务种类的增加,企业的总成本能够低于这些业务由不同企业单独生产时的总成本,就意味着存在范围经济,与通常用平均成本来定义规模经济不同,一般用相对总成本来定义范围经济,即企业作为整体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总成本相对于分离成两个或更多企业进行生产时的总成本。这种范围经济效应是通过企业对通用性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而获得的,这些通用性要素主要有通用机器设备、一般技术、一般的管理技能、营销技术和研发能力等。

企业的多元化成长可分为技术关联型、市场关联型、技术—市场关联型和非关联型成长四种情况。企业多元化成长过程中,具体业务是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因为企业追求持续成长,而任何产品均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不可能永久成长,这样企业通常根据不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采取相应的经营战略,对处于成长期的新产品,企业将通过在销售和开发方面的投资,以期望在未来能达到盈利水平,对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则通过规模的扩大获得尽量多的现金流量,为开发新产品和调整老产品提供资金,对处于衰退期的产品逐步加以淘汰。多元化成长不仅使企业获得范围经济的利益,给企业带来分散风险的效应,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调整更具有持续性,也提供了企业进行市场区位多元化的基本动力。

(三)地域成长模式:国内成长和国际化成长

企业成长也表现在经营的市场区位由国内扩展到国外,这既是业务成长的结果,也是业务进一步成长的条件。任何一个企业的起步和初期成长均在国内市场实现的,这是由企业的市场经验和市场知识水平,以及市场的竞争特点所决定的。企业成长的初期一方面可用资源有限,另一方面处于全面的学习时期,因此,在市场知识方面投资的最优水平必然较低,因为这种投资的边际收益主要取决于给企业带来的销售额增加量,企业成长初期的产量规模有限从而销售额增加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投资的边际收益低,而成长初期的资源较少使得这种投资的边际机会成本较高,市场知识投资的最优水平是该种投资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水平,由上可知这个水平必然较低,相应地,企业的市场区位会接近其经营地点,并且市场区位也很少。同时,企业成长初期一般规模较小,基本上不具有市场力量,因此进一步削弱了企业进行市场知识投资的动力。此外,企业成长初期需要与顾客和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对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和质量进行适应性改造和改进。企业的国内成长通常会经历国内集中生产、国内销售,国内多工厂生产、国内销售和国内多元化生产、国内销售等阶段。

企业的国内成长主要是通过业务规模的扩大实现销售额的增长,这种业务扩大可以是专业化,也可以是多元化。企业为实现业务规模扩大所进行的各种投资,如工厂设备投资、研发投资、购并其他企业的投资等,其边际收益均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减,因为国内市场区位销售增长的潜力逐渐下降。这时市场区位多元化投资的相对收益提高,企业成长进入国际化成长阶段。给定企业实现销售增长的目标和扩大国内业务方面投资收益的递减,企业首先会选择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的市场投资形式:产品出口或通过国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生产和销售,形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成本方面,也要考虑收益方面,不仅要考虑短期效应,也要考虑长期效应。例如,出口形式成本较低,但考虑到收益和长期的时间因素,就不一定优于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市场投资形式确定之后,再确定一个对外投资的最优水平。如果选择了用出口方法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就意味着该企业由国内企业转变为一般的国际化经营企业;如果选择了在国外生产和销售,就意味着该企业由国内企业或一般的国际化经营企业转变为跨国企业。

在决定企业销售增长的因素中,增加新的市场区位,不仅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竞争工具,也是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力,它决定了销售规模扩大的可能性和速度。新市场区位的产品进入,一种情况是销售额从零开始,随着市场营销工作的展开而有所增加,但销售水平很快开始下降,这种产品被认为是失败的,并逐步退出市场。另一种情况是,产品销售额增长十分强劲,并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成为企业正常的销售收入来源,这意味着市场区位多元化的成功。即使是进入失败的情况,也会使企业增加市场经验和市场知识,有利于下一步的市场区位多元化投资,虽降低利润水平,但对企业成长也可能具有正效用。如果市场多元化水平为L,产品进入国外市场的成功率为B,并且有足够长的时间显示每种产品的进入是成功还是失败,那么市场区位的增长率就是BL,如果现有国内产品的增长率为x,产品进入国外市场获得成功,这时企业的销售增长率为

g=x BL

显然,即使x和B的值不变,一个较高的市场多元化水平也将提高企业的销售增长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成长速度。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从企业成长角度,决定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的因素,与已有理论所分析的因素是否有所区别。

二、国际化产业和国际化经营企业

这里的产业是指经营同类产品企业的集合。国际化产业可以大致定义为其产品的交易或生产能够比较容易地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或组织。由于不同产业的技术和需求差异,其规模经济和市场需求的状况不同,从而国际化的程度存在差别。从贸易的角度来看,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高的产业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因为可以作为国际贸易中的可贸易品,而其他不具有上述特点的产业在不同程度上属于非贸易品,相应地就属于国际化程度低的产业。但上述这种区分在考虑到要素国际流动的可能性之后就显得不恰当了,非标准和主要满足当地市场的产业,可以通过要素的国际流动由国外的企业来提供,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也成为国际化产业,当然要素流动的技术和政策障碍更多,但技术和政策发展的总趋势是有利于这些产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战后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和服务业跨国企业的发展就是证明。因此可以归纳出如下命题:第一,随技术的发展,产业会不断增加,国际化产业也会不断增加,原有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也会提高,所以,国际化产业的数量是技术进步的函数。第二,随着国际经济的范围的功能性一体化和制度性一体化发展,各国的政策自由化程度会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间要素流动规模的扩大,导致国际化产业的增加,所以,国际化产业的数量是经济国际化水平的函数。第三,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国际化产业的规模与各国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国内经济开放程度正相关。第四,不同时期世界平均技术水平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综合程度不同,导致后起国家国际化产业规模大于先进国家早期相似发展阶段的水平。

我们把国际化经营企业定义为通过不同方式将自己的经营活动与国外市场联系起来的企业,包括从事出口、进行各种契约性国际合作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同时我们把出口、各种契约安排和对外直接投资均看做是企业为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的方式。因此,只要企业利用了上述的任一种形式,就意味着企业进入或达到国际化成长阶段。但企业达到国际化成长阶段并不意味着是跨国企业,只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了独立的价值增值单位的企业才是跨国企业。很明显,企业成长并不是均能达到国际化成长阶段,也不是说所有企业的成长均要进入国际化成长阶段,实际上绝大多数仅限于满足地方市场的中小企业,或作为中间品专业化供应者的中小企业均是局限于国内市场,这类企业不属于我们的分析对象。同样,也不是所有达到国际化成长阶段的企业均能成长为跨国企业,有的企业只是满足于通过出口方式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这类企业也不属于我们的分析对象。

三、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方式选择和阶段演进

(一)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方式选择

假定一家代表性企业,在国内成长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开始考虑国际化成长,首先面临的就是选择何种方式实现市场区位的多元化,通常有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这两种基本的选择形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国外经营的控制权不同,出口贸易合同一般是一次性和非标准性的,无法对本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产品销售渠道和服务质量进行控制,而对外直接投资形式由于对国外经营具有管理控制权,能够对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实施有效的控制。

邓宁认为东道国的区位因素是决定企业选择何种形式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的关键。在国内成长起来的企业形成了某些方面的特有优势,并且通过在企业内部使用这些优势可以防止通过市场交易出现的租金消散,这时企业既可以在国内建立新工厂或并购其他企业,增加产量,通过出口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也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来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如果东道国区位因素所能提供的利益较大,企业就会选择对外投资形式。东道国的区位因素包括要素禀赋的情况、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的状况、基础设施和政策措施等组成的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实际中各种区位因素在同一个国家可能不能同时具备,这时企业也可以分别加以利用,例如A国的要素禀赋对决策企业是有利因素,但该国的市场规模或潜力并不具备投资有利性条件,而B国正好相反,这时企业就可以在A国进行直接投资,而向B国出口,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很多的企业对外投资均是通过这种组合实现的,因此,对一家企业而言,出口和对外投资并不一定是只能二者择一的选择。

霍斯特(Horst,1974,in Dunning(ed),1974)依据成本因素,提供了一种企业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形式选择的模型。假定企业出口边际成本(国内生产成本加上出口成本)不随销售量而变化,在东道国生产的边际成本也不随产量而变化。这时选择出口还是对外投资,就取决于国外生产所节约的成本是大于还是小于控制和协调成本。WXYZ的面积是国外生产相对于出口所节约的成本,如果国外生产的控制和协调成本小于WXYZ的面积,企业将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反之则选择出口。

赫希(Hirsch,1976)也是从成本比较的角度分析选择的依据。他把影响变量分为三类:比较投入成本;企业特有的生产要素收益;随距离增加而增加的信息、通讯和交易成本。企业进行市场区位多元化决策时,需要考虑以下的变量之间关系:(1)Pa和Pb分别代表在本国和外国的生产成本,包括资本品购买、劳动力和其他投入品的现时成本。(2)K代表企业专门知识和无形资产的收益,它们是由研发、广告与促销以及管理技术上的投资而带来的。(3)M代表出口的销售成本超过国内销售成本的差额,它由所有与出口有关的额外费用和关税组成,在形式上,M=Mx-Md,Mx和Md分别表示单位出口销售成本和单位销售额的国内销售成本。(4)C表示管理和协调国外生产经营活动的额外成本,在形式上,C=Cx -Cd,Cx和Cd分别表示国外和国内经营的管理和协调成本。在综合考虑上述关系的前提下,本国企业在出口和对外投资形式之间的选择条件就可以确定,具体说就是:

当Pa MNf时,采取出口方式,Ne<nf时,采取直接投资方式。

阿利伯(Aliber,1970,in Kindleberger(ed),1970)在考虑了不同国家货币汇率可能变化带来的通货溢价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东道国市场规模与企业市场区位多元化选择之间关系的模型,即考虑到母国可能的通货溢价,企业在国外市场规模较小时选择出口,而市场规模如果较大,则可选择直接投资。

东道国市场小于 a时,企业选择出口形式,东道国市场大于b时,则选择直接投资形式。

上述这些模型均是在假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条件下,从成本和收益静态比较的角度探讨企业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的形式选择,没有考虑企业国内成长过程对企业市场区位多元化形式选择的影响。企业国内成长是采取专业化方式还是多元化方式,企业国内成长过程的自主性程度,以及企业经营的产品或产业的技术性质均会对企业国际化成长方式产生影响。

(二)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阶段演进

一般情况下,新生企业的建立是一个或几个创业者在本地市场发现了有利可图的机会,发现了尚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于是通过开发出新产品或利用新的营销方式满足本地市场这种需求。因此,所有的企业均是从国内市场起步的,并且最初的成长阶段也是依托于国内市场的。企业从国内成长转向国际化成长是一种质的飞跃,能实现这种飞跃的只是少数企业,而且这些少数企业中,有些可能只是满足于通过出口方式实现国际化成长,更少数量的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实现国际化成长,才成长为真正的跨国企业。但是由于达到国际化成长阶段的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均是各国规模较大的企业,它们数量虽少,但在一个产业中的销售额、资产额、就业人员等方面均是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型跨国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通常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对企业国际化成长和跨国企业的研究始终是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

企业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可以根据这个过程中的某些重大转折点把该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企业市场区位向国外的扩展为标志,可以把企业成长分为国内成长阶段和国际化成长阶段,我们的研究主要涉及后一个阶段。进入国际化成长阶段的企业仍面临业务扩展的任务,因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对的是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扩展才能维持生存,所以企业的国际化成长仍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同样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由于出口、契约性安排和直接投资这三种市场区位多元化形式,在对市场知识掌握的要求、所需资金规模、管理协调的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程度方面均显示出由低到高的递进性,因此,也可以把它们大致作为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几个阶段,当一家企业初次进入国外市场,出口是最简单的方式,当国外市场有所发展,并要求更多考虑国外市场的需求时,通常会向东道国当地企业发放许可证进行授权生产,或者在东道国直接投资进行生产经营。

经验表明,绝大多数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均采取了“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的演进次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通常按下列阶段发展: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自行直接出口———设立国外销售分部———建立国外生产基地。约翰森和瓦伦(Johanson&;Vahlne,1977)对瑞典四家有代表性的制造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对它们的国际化成长过程进行比较时发现,这些企业的演进阶段高度相似,即最初是从零星的出口开始,随着出口活动的增加,企业掌握了更多的国外市场信息和联系渠道,出口市场开始通过外国代理商稳定下来,再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或国外业务的扩大,企业在国外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子公司,最后当市场条件成熟之后,企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建立国外生产基地。四家瑞典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演进阶段如表3-1所示:

表3-1每一行代表一种特定经营方式的发展顺序。第一、二行显示国外销售分布的建立方式,在所调查的4家企业的63个销售分部中,只有7例是未经历出口而直接建立的,其余56例是从原先的出口中间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3行显示国外生产性子公司设立的顺序,4家企业的37家国外生产性子公司,28家是从企业销售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企业国际化成长呈现阶段性的原因在于,企业进行市场区位多元化市场投资的规模是与其所拥有的市场知识直接相关的。即决策者市场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其对国外市场机会和风险的认识,从而决定对外投资的决策。由于市场知识中的绝大部分属于经验知识,企业只能通过干中学的方式获得,因此企业不可能等到掌握所有的国外市场知识时才进行对外投资,也不能对缺乏深入了解的国外市场一开始就进行大规模投资,普遍的做法就是首先采取投资量较小、需要市场知识较少的形式进入国外市场,随着企业市场经验知识的逐步积累,不断扩大市场区位多元化的范围和提高国际化经营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国际化成长实质上是企业积累市场经验知识的过程。当然企业走向国外市场有时也可以跳过某个低级阶段直接采用对外投资的形式,但这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所掌握资源的规模,如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而对外投资相对数额很小时,就有可能直接采取建立国外生产基地的形式。二是企业以前在国外其他市场区位积累的经验,如在甲国的市场经验知识有可能使企业在后来向乙国的投资过程中越过初级形式直接采取较高级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国内成长所处的技术空间、市场空间和产业空间,均会对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演进过程产生影响,包括对国际化成长过程中目标市场和进入国外市场方式选择顺序的影响。

四、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能力积累和战略行为

(一)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能力积累

企业国际化成长就是通过出口或直接投资形式的市场投资实现市场区位的多元化,这种市场投资的目标能否达到,关键还是取决于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企业的发展前途不仅仅取决于自身是否具有优势,还取决于其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大小,因为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企业,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只是这种优势的类型和凭此优势取得的市场业绩大小有所区别。从出口来说,企业提供的与进口国同类的产品必须在价格上低于当地企业,或者与当地企业产品形成客观或主观的差异性,由于出口产品需要加上运费和关税等附加费用,所以只有保持相对于当地企业的较低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才能在国外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如果采取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形式,可以避免出口涉及的相关费用,但存在其他方面的不利之处,形成实际的附加成本,包括相对于当地企业所需要的额外通讯和管理协调支出,以及由于市场知识方面的缺乏所形成的额外成本。因此,试图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的企业必须具备当地竞争企业所缺少的优势,几乎所有的直接投资和跨国企业理论均是以此为出发点(胡德和扬,1979)。但是,跨国企业理论中始终把企业特有优势看做是给定的,并且是市场不完全的产物,对这种优势的形成及其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均没有涉及,获取这些优势所需要的计划、投资、管理和经验等均被忽略。实际上,企业的特有优势不论以何种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均反映了企业的能力,只有理解了这种能力的性质、获得和维持,才能把握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过程。如果仅从优势和能力两者的关系上看,优势是能力的表现,似乎可以互用,但这里却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差别,特有优势论是以市场结构的外在因素解释企业之间的差别,即企业特有优势是市场不完全的产物,如果没有市场不完全,市场上的所有企业均是相同的,从而就不可能存在少数企业拥有优势的情况。而能力论是以企业的内在因素解释企业的差别,即企业的经营活动、规模扩展及其相应的经验积累,导致企业之间的差别。因此前者是坚持企业被动性行为的观点,而后者则是坚持企业主动性行动的观点。

凯夫斯(1974)较早用产品差异化的能力来概括跨国企业所特有的垄断优势,即跨国企业具有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地区消费者偏好设计有差异产品,并运用强有力促销手段引导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能力,这比海默和金德尔伯格仅列举具体的垄断优势在理论上有所进步。但是,他仍然同海默等人一样,忽视企业优势的形成过程,把市场不完全作为优势或能力存在的原因。巴克利和卡森(1976)、邓宁(1981)后来对企业优势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扩展,但仍是坚持市场不完全的思路,只是他们认为主要不是来自海默等人认为的结构性市场不完全,而是来自交易性的市场不完全。因此,虽然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企业理论突破了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假定,但仍然坚持了它的企业性质假定,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只是其市场模型中的一个理论构件,是无差异的抽象主体,不存在能力差异。这样企业自身的能力积累自然无从谈起,试图通过对企业特有优势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的把握来理解跨国企业的产生,自然也就不可能。刘海云(2001)认为已有跨国企业理论之所以忽视企业特有优势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是由于这种理论解释的对象是欧美早期的跨国企业,而这些企业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综合优势,理论自然关注的是如何利用这些优势。这种认识并未触及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本的原因是已有的理论始终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性质假设。

彭罗斯(1959)把企业看做一种实际的经营组织,作为一种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集合,为解释企业能力的性质及其形成和维持过程提供了一个恰当的理论框架。企业能力是企业在逐渐拓展其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特有技术、技能和知识的体系,具有特殊性、路径依赖性和难以模仿性。由此企业之间的差异是由企业成长本身形成的,即使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企业能力是与企业的成长过程相关的,即企业能力是随业务扩展和市场区位多元化而不断增加和积累的。企业拥有的相对优势会随着其他竞争企业的能力提高而发生变化,企业为了维持已有的优势,必须不断地通过熊彼特式的创新提升自己的能力。熊彼特(1934)指出创新有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新技术;(3)开辟一个新市场;(4)获取或控制一种原料或中间品的新供应来源;(5)建立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市场区位多元化是熊彼特创新的一种形式。因此,企业通过市场区位多元化的国际化成长也是企业能力积累的重要途径,这样企业在出口和直接投资的形式选择中,必须考虑哪一种形式更有利于企业能力的积累,而不是简单地根据它们短期内的投资支出大小做出决定。

(二)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战略行为

企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可以根据企业在成长过程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划分成不同的阶段(爱迪斯,1988;陈佳贵,1997)。有的企业能够从一个阶段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而有的企业在这种过渡中未能成功。造成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战略的正确与否,一定意义上,企业成长过程就是一个根据市场超级环境变化不断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过程。

战略考虑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是20世纪中叶以后企业成长与以前企业成长过程的重大区别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而产品市场日趋饱和,从而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与技术进步加速同时出现的企业经营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那种企业只要增加投入,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就能保证企业顺利成长的环境不复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研究和预测超级环境的可能变化,研究产业内的竞争状况和特点,结合企业本身资源和能力,制定企业的经营和成长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并据此配置企业所拥有的经营资源,制定目标、确定途径、配置经营资源就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战略行为是企业的长期经营活动方面的决策,就是决定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为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采取的行动和所要遵循的途径,以及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配置(Chandler,1962)。企业战略行为的核心就是寻求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能力与企业战略行为之间存在着互相强化的关系。企业战略是企业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的一种筹划,然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加上战略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制定了企业战略也并不一定保证企业成长肯定能够成功,但经验证明,没有战略的企业必然更容易失败。

现代企业在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保持其市场地位,企业战略的核心就是确保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增强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企业国际化成长战略是在企业的国内成长达到一定阶段之后,由于国内市场和资源的限制,使其成长率面临下降,竞争优势的维持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企业所确定的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即通过市场区位的多元化扩大市场和销售规模或取得进一步成长所需的资源。由于这种战略确定的是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销售增长目标,企业在选择实现市场区位多元化的方式时,必须考虑企业之间策略性竞争的因素,即不能假定其他企业(包括国内其他企业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对本企业的行为不作出反应。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避免使自己的投资因市场份额竞争博弈中的囚徒困境而遭受损失,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会倾向于采用具有可信性威胁的市场承诺,来影响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未来竞争策略,而企业的对外投资通常就是比出口更具有可信性威胁的一种市场承诺(蒋殿春,1998)。因此,从企业成长战略的角度来看,企业在选择国外市场的进入方式时,不是仅仅考虑短期内的投资支出,而是要基于竞争策略的综合权衡。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成长过程中的战略考虑,由于经济发展赶超性所对应的发展战略而具有更大的现实性,因为企业目标与政府目标更容易一致,企业的战略行为可以更容易得到政府各种形式的支持。

</nf时,采取直接投资方式。

同类推荐
  • 温州“大变局”

    温州“大变局”

    温州人敢想、敢试、敢为天下先,打造了许多令人惊羡的第一;温州人胆大包天、包地、包海、包岛、包油田……占尽市场先机、屡屡得胜。短短30年,温州以独辟蹊径的行走模式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创造性与原创性。
  • 发现内蒙古:全域到全球的新丝路

    发现内蒙古:全域到全球的新丝路

    在犹如雄鸡一样的中国版图上,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了近三十个经度,从东北到西北划了一道弧线,正如厚实坚韧的脊梁挺立在中国的北方。正是凭借这种边连两国、横跨三北、毗邻八省的区位优势,内蒙古才具备了开创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区域协作与国际合作新格局的优越条件。正是透过内蒙古特殊的地理优势、历史魅力与发展历程,让我们得以重新发现往昔中国、现在中国与未来中国的发展脉络,重新思考大国崛起、中华复兴的战略抉择;重新探寻中国开放发展,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之道。
  •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于男人来说,经济学已经是一门必修课。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本书以案例与论述相结合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以浅显易懂语言讲述,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掌握经济学常识。
  • 20几岁学点经济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经济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经济学》内容简介:经济学就是99%的人知道没学过,99%的人学过了不知道,1%的人既知道也学过,成功了。《20几岁学点经济学》不是经济学专著,也不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而是一本趣味横生的经济学读物。因为《20几岁学点经济学》集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读了之后,你就能成为那仅为1%的成功者。
  • 杨致恒文集

    杨致恒文集

    本书收录了《坚持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也评梅林的<马克思传>中的错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关于发展经济学的几个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其重大意义》等论文。
热门推荐
  • 绝世光环之王子天

    绝世光环之王子天

    没有人知道的世界,值得我们去探索吗?不知道多少的文明,碰撞后,活下来的,一定就是人类?
  • 警犬66号

    警犬66号

    金曾豪著的《警犬66号/金曾豪精品动物小说》讲述了第66号警犬拉拉机智、凶猛,是一条非凡的警犬。可它有四分之一狼的血统。狼性不时在它身体里苏醒、骚动,与狗性和警犬的纪律发生冲突。就因为这个,66号警犬的破案故事格外的惊险。但在一次次的危机中,拉拉与人类建立了超乎寻常的信任。拉拉参与了许许多多的案件,并成为了破案的关键。拉拉聪明,机敏,有着强壮的体魄与灵活敏锐的嗅觉,它能通过点点滴滴的线索,找寻到嫌疑人。
  • 造神時代

    造神時代

    万年之前的岁月为何找寻不到,万年之前的修士为何无踪无迹万年之前的文明为何埋没长河,万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到时是谁的子嗣,我们的先辈到底在哪,一切迷云,都在一块石碑上找到了线索碑文‘造神時代’
  • 超级妖孽下山

    超级妖孽下山

    被师父使唤了十多年的林一终于可以下山了。山上豹狼多,山下更是虎狼窝。
  • 萌学园之浩劫来袭

    萌学园之浩劫来袭

    千万年才会出现暗黑世源这次即将破除封印,后果会怎样?月莲盟与六族星盟会牺牲吗?牺牲了后果会怎样?
  • 善法方便陀罗尼咒经

    善法方便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应启行

    应启行

    总是隔层纱,看不明白。你认为好的,或许别人认为一文不值。
  • 卿若有你

    卿若有你

    堂堂的香奈儿亚太地区COO,穿越到康熙四十五年,成了和妃娘娘的外甥女——瓜尔佳卿若。笑话,堂堂小职员升到亚太地区首席运营官怎能少得了智谋和手段?那瓜尔佳卿若自然也能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的出剧本,查得出异常,取得了民意,走得了私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若儿,能不能留下来陪陪我?”有娘相当于没娘的四爷让人心疼。“若若,能一直呆在我身边吗?”有爹相当于没爹的八爷让人心疼。“卿儿,你别走可以吗?“无爹无娘的十三爷让人心疼。”卿卿,你去哪我去哪。“失去爹娘的十四爷让人心疼。ABCD四个选项,换你你选谁?「作者小白一枚,此文乃处女作,若有不足,望各位海涵,有建议多多提!集思广益!」
  • 青阳山上青羊观

    青阳山上青羊观

    落魄的门派,苦逼的师父,面瘫的师姐,还有一个整天想着行侠仗义的师兄,再加上倒霉的主角。四个人无聊透顶的生活。时隔多年后,有人问已经成为天下第一宗的宗主普鹳“你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是什么?”普鹳回答:“最幸运的就是那天我装比没成功。”“装比!”“对就是装比!”
  • 地球方舟

    地球方舟

    如果人类将面临末日时,会否还有出路呢?主角李心颖以她独特的方法,拯救了末日将临的地球。地球的深处原来便是神应许之地,人类的起源和未来在书中一一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