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14800000040

第40章 衣食住行(4)

品尝高级碧螺春颇有情趣。品饮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或用70—80℃的开水冲泡。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窑洞

窑洞是沿土壁掘出的与地面平行的洞穴,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流行在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

穴居之习,古已有之。《诗经·大雅·绵》中记载:“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亶父,周文王的祖父。陶,借为掏;复,借为覆。从旁掏的洞叫覆,即窑洞或山洞;向下掏的洞叫穴。周人不修房室(“未有家室”)的穴居习俗,与现在仍然存在的窑洞是一脉相承的。

窑洞与天然洞穴颇为相似,可能是古人最早创造的建筑形式,现存实例可见宁夏海原县菜园村遗址。在人们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低下的情况下,用简单的生产工具就可以挖掘窑洞,供人们生息,所以穴居之风沿习至今。

黄土高原地区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中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在黄土高原一带农村,自古以来就有住窑洞的生活习惯。尤以村民们居住的窑洞天井四合院最有特色。当居民选择好要居住的地点后,先在地面上挖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大坑,然后在四面打出几孔窑洞,旁边挖一条通往地面的地道,院内中间挖一口渗水井,坑沿四周砌一圈矮墙, 便成为一处防雨挡风、东暖夏凉的地下天井四合院。整个村庄坑连着坑、户连着户。站在坑上村边,只闻鸡犬相吠,却不见村庄的踪影,颇为奇特。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同时,由于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温差较小,居之能延年益寿。

吊脚楼

吊脚楼也叫“吊楼”,是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民族的传统民居,多依山就势而建。

吊脚楼多为外廊式二三层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楼上前半部光线充足,是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后半部为室,其中设有“火塘”,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饭和待客的场所。

第三层楼上设卧房。一般一家一栋,也有的村寨,如广西三江县的苗江、八江、林溪一带,多聚族而居,将同一族的房子连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庆佳节,聚集于此,设宴接待宾客。平坝侗族,如天柱、新晃、榕江县的连江一带,大都是两层楼房,楼下住人,楼上存放粮食杂物。堂屋中设有“神龛”,两侧为卧室、厨房,猪牛圈都在屋侧房后。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建造吊脚楼是当地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是“伐青山”,主要是准备木料,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与“春”、“子”谐音,意为春常在,子孙旺;第二步是“架大码”,即加工大梁及柱料,在梁上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坚柱”,主人选黄道吉日祭梁,请众乡邻帮忙将一排排木扇竖起。之后还要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吊脚楼,有的高达五六层,结构谨严,不用一颗钉子,全系卯榫嵌合,显示了高超的建筑工艺。

人们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吊脚楼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

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

北京的四合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连,其中也包括着中国传统理念。由于在《易经》中贯穿着一种阴阳五行的学说,它对四合院建筑的营造方式产生了直接影响。《周礼·考工记》认为:“天为乾、为圆,地为坤、为方”。“圆象征天上万象变化不定,方象征地上万物有定形”。北京的四合院建筑,正是以民居形式来体现地面的“四方”观念。对于四合院中房屋、天井、门口等布局,古人有着许多说词和规范。

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的一个独立的院落,正房旁有时还有东西耳房,有抄手游廊将四面的房子联接,可避风雨。

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进院落,大型的有三四进院落和花院,二进院落一般是在东西厢房之间建一道隔墙。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员居住的,内外宅之间一般建豪华的垂花门,垂花门内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既指此门,家中的男仆一般也不得进此门。街门比较简单,街门一般建在院子的左边。大型四合院最后一排正房为后罩房。

门楼及门道是各家的门户和门脸,它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地位与穷富,门楼的建筑形式备受人们的关注。北京的胡同一般是东西走向的,以走人为主,胡同北边的四合院门一般开在院子的东南角,南边的四合院门一般开在院子的西北角。

在四合院建筑中,木材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了使屋架牢固,匠师们采用了特殊方式将其各部位紧密联在一起。斗、拱、昂、枋就是最常见的物件之一,这些部件在木结构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北京四合院建筑木结构的制作和使用,不但具有实用性、科学性,更具有一种很高的艺术性。观赏那些青砖磨缝、雕梁画栋、飞檐斗山的四合院建筑制造工艺,处处都有一种诱人的魅力。

老北京人讲究较多,如院门前不能种槐树,因以前槐树上会掉下来一种虫子,俗名“吊死鬼”;因桑树与“丧”同音,四合院边也不种桑树。北京人大都爱在院子中种夹竹桃。

轿子

骄子是一种靠人或畜扛、载而行,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就其结构而言,轿子是安装在两根杠上可移动的床、坐椅、坐兜或睡椅,有篷或无篷。

轿子最早是由车演化而来。汉时的所谓轿实际上是能行山路的车。《明史·舆服志》上说:“轿者,肩行之车。”所以旧时的轿又称“肩舆”、“平肩舆”。“轿子”之名,据说最早始于宋。

中国的轿子曾流行于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历代相袭。因时代、地区、形制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如肩舆、檐子、兜子、眠轿、暖轿等;在种类上,有官轿、民轿、喜轿、魂轿等不同;在使用上,有走平道与山路的区别;在用材上,有木、竹、藤等之分;在方式上,有人抬的和牲口抬的,如骆驼驮的“驼轿”、“象轿”。

清末民初流行过一种“骡驮轿”,实际上是“骡抬轿”的讹音,轿子由二匹骡子前后抬着。轿杆固定在骡背鞍子上。轿夫跟着边走边吆喝。轿内坐人,大轿可坐3—4人。骡驮轿多用于山区或乡间崎岖小路。

现代人所熟悉的轿子多系明、清以来沿袭使用的暖轿,又称帷轿。木制长方形框架,于中部固定在两根具有韧性的细圆木轿杆上。轿底用木板封闭,上放可坐单人或双人的靠背坐箱。轿顶及左、右、后3侧以帷帐封好,前设可掀动的轿帘,两侧轿帷多留小窗,另备窗帘。

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轿子和其它事物一样,在使用上也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违规则要受罚。历代统治阶级都曾制定过轿子的形制等级,体现在轿子的大小、帷帐用料质地的好坏和轿夫的人数等方面。二人抬的称“二人小轿”,四人抬的称“四人小轿”;八人以上抬的则称之为大轿,如“八抬大轿”等等。民间所用的轿子分素帷小轿和花轿两种。前者系一般妇女出门所用之物,后者则专用于婚嫁迎娶。

民轿盛行于清末和民初。解放后轿行自行歇业。

黄包车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为引人注目,招徕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车。

黄包车大约创制于1870年。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拟从日本购进,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为东洋车。

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京、津、沪、汉等大都市。

黄包车初时为双人同坐,男女可同坐,1879年,因认为男、女同坐有伤风化,车夫拉双人车也颇困难,因而禁止双人同坐。1890年车价约为1英里内5分,2英里内1角。

黄包车以其适应性强,雇用方便,车资低廉而久盛不衰。旧上海的黄包车绝大部分是车行出租给车夫的,肮脏破旧者居多;也有有产者私人配置,雇佣车夫拉的,俗称“包车”;还有一种车夫自购的车,多为半新旧的车,车身油漆一新,可包月,亦可临时雇坐,俗称“野鸡包车”。凡在租界上通行的黄包车须向工部局捐照会。随着三轮车的兴起,至20世纪40年代后期黄包车逐渐被淘汰。

独轮车

独轮车以只有一个车轮为标志,俗称“手推车”。 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特别在北方,几乎与毛驴起同样的作用。

过去的独轮车,车轮为木制,有大有小。小者车盘平;大者高于车盘,将车盘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但两边须保持平衡。在两车把之间,挂“车绊”,驾车时搭在肩上,两手持把,以助其力,独轮车一般为一人往前推,但也有大型的独轮车用以载物,前后各有双把,前拉后推,称作“二把手”。

据说独轮车的发明者是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三国志》中也有“木牛流马,皆出其意”的文字。据考,木牛流马也就是独轮车。独轮车使用便利,远途运输,无夜起铡草喂料之苦,不用牛马而能行走,一个人就可以推运。所以民间称其为不吃草的牛(木牛),能流转的马(流马)。

宋代高承撰《事物纪原》也将造独轮车之功归于诸葛亮。然而,根据汉画像砖和一些文字记载,独轮车的发明时间可上推到西汉晚年,或称为“鹿车”、“辘轳车”。后汉晚期应劭著的《风俗通义》中说:“……乘牛马者,斩饮饲达曙。今乘此(鹿车)虽为劳极,然人传舍偃卧无忧……无牛马而能行者,独一人所致耳。”

三国以后,独轮车被广泛使用。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舟车》中描绘并记述了南北方独轮车的驾法:“北方独轮车,人推其后,驴曳其前;南方独轮车,仅视一人之力而推之。”

在北方汉族,独轮车与排子大车相比身形较小,俗称“小车”,在西南汉族,用独轮车行驶时“叽咯叽咯”响个不停,俗称“鸡公车”。江南汉族因它前头尖,后头两个推把如同羊角,俗称“羊角车”。古时候,女子结婚后回娘家时,用的就是独轮车。回娘家时,丈夫推着车子,妻子坐在上面,就这样两人双双回到娘家。

独轮车在狭窄的路上运行,其运输量比人力负荷、畜力驮载大过数倍。独轮车可以在乡村田野间劳作,又方便在崎岖小路和山峦丘陵中行走。在当时是一种既经济而用得最广的交通工具,这在交通运输史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发明。

中国的独轮车,除由人推畜拉之外,更有在车架上,安装风帆以利用风力推车前进的发明。这种车称为“加帆车”,大约创制于5世纪。

独轮车在明末清初传到欧洲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同类推荐
  • 中国民间文学史

    中国民间文学史

    本书内容涉及神话,民间故事,史诗,民间谚语、谜语和歇后语,民间小戏,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等。
  • 历代寓言

    历代寓言

    本书汇集先秦至清代寓言数拾则,分为“修身明镜”、“察情法门”、“宦海怪状”、“人情冷暖”、“智者风采”、“举贤学问”、“哲理采撷”七个部分,各篇由寓言原文、译文组成。
  • 宁夏灯谜:1973—2012

    宁夏灯谜:1973—2012

    灯谜发展到现在,从内容、形式到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各地的灯谜创作、灯谜猜射和各种形式的灯谜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创新。
  • 前期与后期:困境中的生命意识(立斋文存)

    前期与后期:困境中的生命意识(立斋文存)

    《前期与后期》是清华大学国学院刘东教授以独特视角研究思想史,深刻反思当今人文学科学术状况之作。刘东教授认为,对于人文学者来说,创作生涯的前期与后期同样重要,从前期到后期是一个自我修养、磨炼心性的过程。在前期,需要视野的确立与充分的积累;而后期,则是一个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挥,走向成熟,释放出更多创造性的过程。有志于学术的学者,应该有所坚守与执信,不必在意短期、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在学术生涯的后期,要以刻苦与坚忍,坚持进行“后期写作”。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民族移民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民族移民

    本书从人生历程民俗、忙忙碌碌办年事、热热闹闹过大年、四时八节饶有趣、五彩缤纷的庙会花会、家常便饭最养人、风味小吃最诱人、适应环境的民间服饰等方面,介绍了兰州市的民风民俗。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来日总方长

    来日总方长

    白笙喜欢蔺烨,所有人都知道,最后喜欢到差点丢了半条命,也没换来蔺烨的一次回头。未来很长,白笙终究会走出来,拥抱属于自己的太阳。
  • 娱乐圈之小姜饼

    娱乐圈之小姜饼

    一觉醒来,姜若从人生赢家变成没人要的小可怜;她表示,只要能甩脱某偏执狂,神经病,大变态,她愿意。柏森嗓音轻柔:“什么时候开始你说了算,什么时候结束我说了才算。”“姜若,是你先撩拨的我。”姜若:……算了,反正我也馋他身子。
  • 二虎寻宝记之天顶山

    二虎寻宝记之天顶山

    这是一本很有创意的小说,书中结合了“中国民间传说上古神兽”是一本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小说。俗话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意。二虎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和父亲刘柱子相依为命,刘柱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自己父亲说过宝藏的故事,刘柱子每天晚上做梦都会做同一个梦。梦到他带着无数的财宝回到了家里,拿着这笔财富他过得是花天酒地,但是梦终归是梦永远不可能成为事实。于是这个梦伴随了他整整30年的时光,就在有一天刘柱子下定决心去寻找这传说中的宝藏的时候,这时候一个意外让刘柱子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间。。。。。。。。
  • 青春启蒙

    青春启蒙

    读完高中就没读书的她在外面晃了几年瘦骨如柴的回到家,父母看她一日日消沉下去便让她回服装厂帮忙。重拾刚劲的她在服装厂帮忙了一段时间就自己自创品牌在网上开网店,还同一时间开了一间服装店。可在她好不容易熬到公司有了一点起色的时候她却发生了车祸。车祸不仅让她失去了7年的记忆,还留下了不吃药就会做噩梦的后遗症。记忆只有17岁的她很迷茫,经常听到公司的人提到以前的她,不过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反而现在的她活着和公司口中提到的她是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亲近的人都想不到她和他们口中的诺晴是同一个人。日子就这样平静的过着,直到认识了尚奕彦。这个主动认识她的男人她的生活才慢慢有了一丝变化……
  • 再会1850

    再会1850

    本书太监。。。
  • 夏目之妖怪物语

    夏目之妖怪物语

    这是一个妖怪的世界,这是少年们的友谊的见证,这是一场人性之间的较量。
  • 曾荒废半生年纪

    曾荒废半生年纪

    若你的一生无非是空耗年华,那还不如就此沉睡,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 长门风云

    长门风云

    不谙世事的渔人少年,在父亲的嘱咐下走出深山,闯荡仙林......
  • 庐陵之萤

    庐陵之萤

    庐陵何天生,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他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天生五岁那年,何母收养了弃婴何云锦为义女,天生与云锦青梅竹马,何母也默许这段姻缘。家境虽然清贫,倒也怡然自乐。转眼十八岁到了,天生踏上了游学的路途,打算在功成名就之后再成家,然而原本平静的生活在游学途中悄然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