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38800000003

第3章 雏凤展翅(2)

顺治死后,一种传言不胫而走:顺治帝没有死,他是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了。这便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的“顺治出家”。人们怀疑顺治出家未死的根据,除了文人雅士揣摸顺治意愿、在诗文中做出的种种暗示(如吴伟业《清凉山赞佛诗》屡点“董”字,暗示董妃之死与清凉山佛的关系,并有“回首长安城,缁素惨不欢。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句,“回首长安城”两句说顺治幸清凉山不返,削发披缁皈依佛门后,回首帝京往事,凄恻惨然,而“房星竟未动”两句则说,朝中虽以大丧告,然“帝实未崩也”)之外,最重要的是康熙曾经四次去五台山。

这是史实。一次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康熙侍奉祖母孝庄文皇后前行。当时孝庄文皇后已有七十一岁的高龄。山岭峻绝,康熙亲自下马扶辇。路数折不可上,孝庄文皇后遂还,但仍命他代礼诸寺。

又云,康熙每幸五台山,总要摒退随从,独登高峰。他最后一次谒五台,留下了一首诗:又到清凉境,岩卷复垂。劳心愧自省,瘦骨久鸣悲。膏雨随时节,寒霜惜大时。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

言词极其怅惘哀痛。人们由此猜测,康熙是去五台山看望他的父亲顺治帝。而这最后的一次,顺治已经过世了。

然而有人考证,顺治确系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死于天花。正月初二那天,顺治命他最宠信的太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广安门外法源寺)祝发(剃头),举行代他出家的仪式。他本人也亲临观礼,回来后略感不适,初四,没有上朝。初五,宫中各殿楹联门神尽撤。初七晚,朝中下令大赦,并传谕民间勿炒豆,勿燃灯,勿泼水(这是当时崇拜“痘疹娘娘”的风俗)。群臣这才知道顺治染上了天花。

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也记载,当时他奉诏入养心殿,顺治亲口对他讲:“朕患痘,势将不起。”

初七日,宫中传丧。顺治之丧,经茆溪森禅师举火焚化入葬。事见《五灯全书》。那么,康熙四幸五台山做何解释呢?

应该说,康熙去五台山,虽不能作为顺治出家的根据,但确实与其父顺治有很大关系。董鄂妃之死,使顺治万念俱灰。董鄂妃哀怨凄婉的声音总在他耳旁萦绕:“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

……顺治落了发,决意效法如来、达摩弃国出家,只是在著名禅师玉林的劝导下,才暂时放弃了出家的念头。为了制止顺治再次萌发出家之念,玉林除了安排吴良辅作为顺治出家的替身外,还特意安排顺治去五台山——中国佛教徒心目中释迦牟尼居住说法的灵鹫山——进香朝佛。就在五台山之行指日可待时,顺治撒手人寰。

顺治帝发丧之日,众人“仰见皇太后黑素袍,御乾清门台基上,南面扶石栏立,哭甚哀”。龙凤文化碰撞中牺牲的,毕竟是她自己亲生的儿子。

灰飞烟散,何处寻觅儿子的孤魂?母亲最知道儿子的心,只有五台山,只有浸透儿子血泪的五台山。

康熙侍奉祖母或遵祖母之命,四上五台山。他摒退侍从,独自登上高峰,不单单肩荷着一颗滴着血泪的母亲的心,而且怀着自坐龙庭以来(或许由于处境相似)对父亲与日俱增的同情理解和深深的思念。五台山最高峰——海拔3058米的叶斗峰的背面,是四季不化的万年冰雪。五台山菩萨顶,顶下环绕着檀林宝刹、法驾黄云。想顺治弃天下如敝屣,披缁合十,趺坐于寂寥山阿、漫漫云海之上。顶上是晴空万里,阳光和煦,脚下是雷鸣电闪,云滚雨急,他的内心犹如深潭,面容似喜似悲,静静听着山上塔檐殿角清越悠长的风铎之声,冷冷地望着山下如条条黄龙蜿蜒急下的涧水山洪……面对父亲的亡灵,康熙心中激起了什么样的反应,他在想些什么,诉说着什么呢?

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康熙最后一次谒五台山时,刚刚平定了三藩,收复了台湾。战争中局势出人意料的变幻,迫使康熙反复思索过他是“龙”,还是“凤”的问题。

他终于清醒。清醒,有时是一种莫大的痛楚。面对父亲的亡灵,康熙反复吟诵:“又到清凉境,巉岩卷复垂……”那何尝不是对自己艰难思绪的归纳与总结?何尝不是对自己痛楚的抒发与倾诉?他只能面对父亲的亡灵,因为除了父亲,再没有人可能理解他——一个稳坐龙庭的胜利者——的痛楚。康熙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则是清初四大疑案中另一个疑案——“太后下嫁”的主角。孝庄文皇后下嫁多尔衮,正史并无记载,迄今也并没有发现诸如“下嫁诏书”之类的铁证,其根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皇父之称。多尔衮始为摄政王,入关后加叔父摄政王,后又加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冬至祀天之时,再加皇父摄政王。自此,试策、本章、旨意,都改称皇父。多尔衮死时被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翌年奉于太庙。

多尔衮既为皇父,身为圣母的孝庄文皇后显然是同他结合了。于是有这样的传说,多尔衮授意大臣范文程在朝上云:“摄政王虽为皇叔父,实乃以帝位让上,犹父传子也。上亦应以父视王,然否?”群臣道:“然。”“今闻王新悼亡,而我皇太后又寡居无偶。皇上即视王若父,不可使父母异居,宜请王与太后同宫。”臣道:“可。”太后遂下嫁摄政王。并有恩诏誊黄颁示天下,其略曰: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父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等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

这纸恩诏自然查无下落,但“皇父”之称,确是史实。二、张煌言之诗。张煌言《苍水诗集》有一首“建夷宫词”: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他的著作是禁书,清末才得以问世。人们读到此诗,认为流传了几代的太后下嫁故事,终于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三、太后之葬。孝庄文皇后死后没有按惯例祔葬皇帝,或葬在帝陵附近,而是独自葬在了远离盛京(沈阳)皇太极昭陵千里之遥的东陵之外。这在清朝帝后墓葬中是绝无仅有的特例。为什么?难道不是由于她曾下嫁多尔衮的缘故吗?多尔衮既成叛逆,她以国母之尊自然不能祔葬;她既已改嫁,又如何得以祔葬昭陵?

以上三条,均有史家提出异议。其一:“皇父”,亦有“尚父”、“仲父”之意。“尚父”、“仲父”是古时君主用以尊臣的称呼,意为可尊尚的父辈,并不是君主本人的父亲,因此“皇父”之称不足以作为太后下嫁之证。况且,清朝属国朝鲜的《李朝实录》中只记有君臣对摄政王“皇父”之称的议论,并无“太后下嫁”的记载。如多尔衮认为太后嫁他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需要避讳的话,就该连“皇父”一并避之,不必以“皇父”之称诏告天下。如不以为然,又是因太后下嫁而得称“皇父”的话,就该首先以太后下嫁明告天下,不必讳之。或者认为可能原有此告,后清朝为保全太后名节删去了。那么朝鲜作为属国,又是在多尔衮正红的时候,他们的《李朝实录》似没有必要为太后隐讳其嫁多尔衮之事。

其二:张煌言虽与多尔衮同时,但他是南明抗清名臣,远离北京,又怎么知道他不是抱有成见,听信传言加之想象,挥洒成诗?况且若如诗中所言,果有因太后下嫁,春官进大礼仪注之事的话,那么,皇帝从无父到有父,岂不应比大婚庆典更为郑重?但为何又无此记载呢?

其三:清代在已有一后与帝合葬的情况下,不祔葬的皇后并非孝庄文皇后一人。如世祖孝惠后葬孝东陵;世宗孝圣后葬泰东陵;仁宗孝和后葬昌西陵等。

而其中只有第三条,又有史家提出了有力的驳论:后妃死于皇帝安葬之后,确无祔葬可能。但清代未祔葬诸后均葬于“风水墙”之内,唯有孝庄文皇后葬于“风水墙”之外。

且孝庄文皇后死后三日,方传其遗诏,将慈宁宫东王殿拆迁孝陵近地,作为停放灵柩的“暂安奉殿”(据东陵附近的故老相传,该宫四壁刻满了太后下嫁时百官的贺词)。康熙并未为孝庄文皇后发丧,令天下举哀,却将她的灵柩在“暂安奉殿”“暂”放了三十余年之久,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始大葬”,雍正诏令就地建昭西陵,将其送入地宫,而雍正本人却未亲临祭奠。

这样,康熙作为当事人的“太后之葬”,就成了解开“太后下嫁”之谜的关键。康熙对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感情极其深厚,这不单是在于他自幼得助于孝庄后的慈抚严教,也不单是在于他因孝庄文皇后的力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更重要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日益深深地认识到祖母人格的伟大。

是的,关于一个女人风流逸事的传言,往往与她的声名事业成正比。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三朝政局变幻,辅佐顺治、康熙两个幼主皇帝,晚年又协助康熙进行统一大业,是清朝举足轻重的开国元勋。她不喜弄权,康熙八岁即位时,有人曾上疏十款,以宋代太后临朝称制的先例,请她垂帘听政,遭到她严厉斥责。

是的,孝庄文皇后是凤族的代表。正因为她是凤族的真正代表,她可以同龙文化进行血与火的碰撞,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子;正因为她是凤族的真正代表,她可以同龙文化进行水与乳的交融,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康熙即位的一切,都是孝庄文皇后一手安排的。从她使首先揭发多尔衮罪行的苏克萨哈成为康熙四辅政之一,到将苏克萨哈所在正白旗抬入上三旗以削弱两白旗、加强两黄旗的措施,乃至最先清算多尔衮及其党羽的决策,均出自她手。无论她曾下嫁多尔衮或曾为多尔衮的情妇,此举于她个人的影响又怎样呢?

康熙亲政以后,她一方面勉励康熙:“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驰,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公裁决。”一方面告诫康熙:“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咸登康卓,绵历数于无疆,惟休。汝尚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慎乃威仪,慎尔出话,夙夜恪勤,以祗祖考遗绪。”

龙凤文化已集于她一身,孝庄文皇后美貌端庄,有一副慈母、慈祖母的柔肠。没有人比康熙更了解,她为了凤族,为了自己的子孙和大清朝,做出了多大牺牲,忍受了多大痛苦,承担了多大压力。

孝庄文皇后生前,康熙对她敬礼有加,备尽孝道。太皇太后不预政,然朝廷有升降任免,康熙多向太皇太后请示之后方行。太皇太后欲出游,康熙每每亲自下马扶辇。太皇太后病危之际,康熙亲侍左右,“三十五昼夜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有时太皇太后昏睡过去,他便“隔幔静候,席地危坐,一闻太皇太后声息,即趋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进”,并步祷天坛,泣不成声地读祝,请减己寿以益太皇太后,陪祝的诸王大臣都不禁流下了眼泪。

孝庄文皇后去世后,康熙哀恸至极,“擗踊哀号,呼天抢地,哭无停声,饮食不入口”,他说:“朕八龄皇考世祖章皇帝宾天,十一岁又遭皇妣章皇后崩逝。早失怙恃,未尝得久依膝下,于考妣音容仅能仿佛,全赖圣祖母太皇太后抚育教训三十余年。朕竭此衷诚,期尽孝养,朝夕侍奉未敢稍懈。近值太皇太后违豫,虔诚祈祷,躬奉汤药,三十余日不离左右,上冀痊安,永享遐福。讵意竟遭捐弃,五内摧迷。顾念慈恩,罔极难报,哀号痛切,情何容已!”

他诏告群臣太皇太后弥留时遗言:“太宗文皇帝梓宫安放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皇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他将孝庄文皇后素喜居住的五间宫殿,移至东陵称“暂安奉殿”,停放孝庄文皇后的梓宫。整整三十余年,终有生之年,他没有将孝庄文皇后下葬。这固有难以割舍之情,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不知如何才能消除世人对孝庄文皇后的诋毁、猜疑、误解、伤害。他不愿孝庄文皇后高尚圣洁的灵魂哪怕受到一丝一毫的亵渎与玷污。

康熙的儿子雍正,对凤文化的代表,已无康熙那种深刻的理解与感情。不管孝庄文皇后曾为人妇或曾为人情妇,总归是一样。何况并无开陵祔葬的先例,并无停灵不葬三十年之久的先例。于是,雍正二年,孝庄文皇后下葬。

登上河北遵化昌瑞山中间突起的主峰,可见两侧山峰层层低下,东连蜿蜒起伏的鹰飞倒仰山,西接层峦叠翠的黄花山。正南天台、烟墩两山对峙,形成了一个山口,口中是四十八平方公里绿茵如盖的平原,十五座高大的寝陵依昌瑞山南麓东西排开。这就是被称为“万年龙虎抱”的清东陵。

清东陵逶迤四十里的陵墙之外,大红门以东,另有一座独立的陵园——昭西陵。肃穆典雅、重檐琉璃的楼殿门亭绕以两重红墙。每至晨昏,钟磬清远,诵祝微闻,古碑荒冢,淡鸦残照,徒增一种寂寞惆怅的色彩。

孝庄文皇后便静静地长眠在那里。昭西陵孤悬在东陵之外,与东去千里的皇太极昭陵为一个体系,这本身便是一个谜。康熙没有安葬他的祖母,也没有看到他祖母的葬地。他把祖母的秘密、父亲的秘密深深埋在了心里。秘密不过是未知的领域,对于知道进入这个领域的路径的人来说,便不是秘密。康熙知道这条路径,这条路径便是龙凤的碰撞与交融,尽管最初他并没有自觉地认识这一点。

错位与正位康熙在龙庭之中,龙椅之上,在龙文化的熏陶、教育、灌输下长成了一个英俊少年。他沉稳坚毅,满腹经纶,英气逼人。他自认为是龙,理所当然以龙文化代表的身份立言行事。

同中国历史上一切封建专制君主一样,康熙决不能容忍权臣擅权、君臣错位。然而,权臣擅权、君臣错位已成现实。

康熙即位之时,他的父亲顺治帝为他指定的辅政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并不能算是铁定的凤文化的代表,他们甚至全都坚决地支持过龙文化——索尼、遏必隆、鳌拜在皇太极去世后那个危机四伏的夜晚,作为两黄旗大臣,曾率护军围守本旗驻地,包围议立新君的崇政殿,闯入会场,亮出兵刃,宁愿以死争立先帝之子。多尔衮摄政期间,他们“不惜性命,与之抗拒”,遭到贬抑:索尼被削夺世职;遏必隆被革职,家产籍没大半;鳌拜先后破大顺军、大西军,却以功受罚,特别是平定大西军张献忠大功归来后,十日之内竟两次论死;苏克萨哈虽然隶属白旗,但因生性耿介,不善阿谀,先未卷入满族上层贵族斗争的漩涡,后未受到多尔衮的眷宠,成为孝庄文皇后与顺治分化两白旗、打击多尔衮的最佳人选。顺治七年(1652年)十二月,多尔衮一死,顺治立即特颁谕旨,命苏克萨哈袭父世职(其父世职前已因故被削),不久又擢为议政大臣。顺治八年二月,苏克萨哈首告多尔衮生前谋逆之状,使顺治名正言顺地追论其罪,使多尔衮一党彻底覆亡。他们坚定地站在顺治帝与孝庄文皇后一边,同分权势力作过斗争。

四大臣辅政甚至可以说是龙凤文化碰撞后的一种进步。首先是从摄政到辅政的变化。摄政,是代行皇权;辅政,是佐理政务,二者有本质的不同。而四大臣“凡欲奏事,共同启奏”的原则,又保证了辅政大臣不能擅权,必需共同协商,得到太皇太后和皇帝的许可后,方以谕旨名义发布。其次,辅政大臣的人选,没有依照旧制由宗室诸王担任,而是选用了上三旗异姓重臣,这就可以避免宗室诸王倚仗辈分权势,轻慢幼主。

同类推荐
  • 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本书讲述了女娲、西施、钟无盐、窦太后、王昭君、蔡文姬、花木兰、长孙皇后、文成公主、黄道婆、孝庄文皇后等中国历史上38位传奇女性的故事与经历。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歌德谈话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歌德谈话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的谈话集成为两卷,是以歌德为主体和中心的谈话记录,也即一部纪实之作。是有价值或者有意思的经历见闻。这些谈话不仅对于人生、对于艺术和科学富有启迪,富有宝贵的教益,而且它们作为诗人生活直接的速写,还特别有助于人们把从其众多作品中得来的歌德形象变得丰满起来。是一部“智者之书”,凝聚着大诗人和大思想家歌德的思想和精神,是一座“歌德思想和智慧的宝库”。
  • 现代哲学开创者尼采

    现代哲学开创者尼采

    本书内容包括了幼年失去慈父之爱、扩大兴趣爱好写作、顺利完成中学学业、进入波恩大学读书、到莱比锡继续求学、深入研究叔本华的思想、巧遇瓦格纳先生、担任巴塞尔大学教授、与瓦格纳亲密交往、在战争中沉思生命意义、历尽艰难出版处女作、对瓦格纳产生质疑、为了哲学奋起论战、摆脱痛苦恢复活力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无双

    快穿之无双

    无双,一个穿越过无数个世界的孤魂,她千面,多变,善伪装,随心所欲……当穿越为配角、踏脚石、炮灰又如何?她奉行的是以牙还牙的处事准则,有仇报仇,有恩报恩!非喜勿入。
  • 令统山河

    令统山河

    山河气运一朝尽毁,九枚玄侯令遁入天地,逐渐成为传说,世人偶有所感,却不可得。七千年后,他带着神都令自天外而归,面对被提前的命运,被迫发下一统天下的誓言,从此踏上了举步维艰的大统之道,可即便前路天寒地冻,枯骨盈山,他心中始终存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你作南舟观沧海,我为清风永相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恰当年1

    恰当年1

    他,位于界灵界,灵根极品。是最有可能成为这一代领袖的人。她,是21世纪穿越而来的犯罪组织的人。成为了上白家的七小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祸水魔仙生死劫

    祸水魔仙生死劫

    幻焰原是花神和火之魔君的私生女,后被带回天界。火神因与花神青梅竹马,不愿花神被人诟病,谎称幻焰为其与花神之女,幻焰得以留于花神殿,位列仙班。然而幻焰生性顽劣,又对火术操纵不精,导致花神殿焚毁。天君动怒,将幻焰贬下凡间,承受雷刑烈火之苦,却被天族太子瑾誉所救,互生情愫。幻焰转世名为紫瑛,在凡间时带给亲族各种灾难而被排斥,瑾誉化身为人,指引她往净月宫学习术法,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危难中将她解救。
  • 传世名著百部(第55卷):脉经

    传世名著百部(第55卷):脉经

    本书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熔冶于一炉,总结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谋略、修身养性的智慧,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
  • 还魂缘

    还魂缘

    滚滚红尘名利场,叩门一入七情殇。长路漫漫多无奈,众生随流命无常。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有多少人丢弃了情义,有多少人抛掉了骄傲、放下了尊严,又有多少人失去了人性、握住了屠刀…………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那肮脏的“名利”二字。世间有太多的无奈,命运强迫众生作出不愿作的选择,无数人主动或被动地改变、放弃、妥协,到最后变得认命、麻木、无所谓,失去曾经的赤诚,让心灵和污浊混淆。叹老天的不公,恨命运的多变,又有哪些人能守住本心,在命运这条江河中,逆流而上,在红尘这个大染缸里不被浸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