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38800000004

第4章 雏凤展翅(3)

正因为如此,顺治把冲龄践祚的康熙托付给了他们。但是,人并不是时时清醒,并不是时时自觉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更不会想到自己是在代表一种什么文化。尽管自己实际上时时处在某种文化的包围之中,受某种文化的影响。这样,便潜移默化、出人意外地发生了错位。

这一切,似乎源于四大臣之一鳌拜的骄横跋扈、居功自傲。鳌拜姓瓜尔佳氏,隶属满洲镶黄旗,其人孔武有力、武艺高强,在太宗、世祖时期亦即清朝开国时期骁勇善战、屡立大功,从护军校累升至内大臣,位至公爵。他的性情极其专横暴躁,加之居功,史载他“意气凌轹,人多惮之”。

一个人的性情如何并不是酿成悲剧或喜剧的决定因素。然而如果一个人性情的发展,偶合或者影响了某种历史的潮流(无论正逆),则至少成为可能“定位”的因素。而这种“定位”,往往并不是人们,甚至往往并不是他本人的初衷。

在辅政四大臣中,鳌拜位居第四。位居首位的索尼是四朝元老,居三的遏必隆是开国元勋额亦都之子,前者年老多病,后者庸懦附和,且二人与鳌拜同为两黄旗,于是位居第二、又属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就成了鳌拜的眼中钉。

为了拉拢两黄旗大臣,打击属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康熙五年(1666年),鳌拜挑起了换地事件。

顺治初年圈地时,多尔衮利用权势将本应划归镶黄旗的土地,划给了自己的正白旗。事隔二十余年,两旗军民已安生立业,鳌拜却重提此事,“立意更换”。

户部尚书、正白旗大臣苏纳海上疏:“土地分拨已久,且康熙三年奉有民间土地不许再圈之旨,不便更换,请将八旗移文驳回。”

鳌拜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于三月矫旨,开始硬行勘换地亩,在顺治初年圈地恶政平息二十余年之后,重掀圈地狂潮。

旗民惊惧,消息渐传禁中。十一月,康熙问安之时,向祖母奏报了辅臣圈地扰民之事,遭到“太皇太后切责”,“事将中止”。恰在此时,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同时上疏,“请罢圈地”。他们痛切地指出,京东各州县一闻圈丈,自本年秋收后周遭五百里尽抛弃不耕,所谓“民地之待圈者,寸壤未耕,旗地之待圈者,半犁未下”,荒凉极目。且因“知旧业难守”,“有米粮者已粜卖矣,无积蓄者将轻徙矣”,“目前霜雪载途,惧填沟壑,将往奔他境,而逃人令严,谁容栖止?仍僦集本土,而人稠地窄,难以赁居。又有谓丁地相依,地去而丁不除,赋免而徭尚在,糊口无资,必亏课额”。妇子老幼,环泣马前,无论旗民,怨声鼎沸,士人千百,上书请停。现“京东各州县旗民失业者不下数十万人,田荒粮竭,无以资生,岂无铤而走险者”?!

他们更加痛切地指出,换地之令“若果出自庙谟,臣何敢越职陈奏”?这完全是鳌拜矫旨背主所为!

与此同时,户部尚书苏纳海以屯地难于丈量,正白旗不肯指出地界,镶黄旗不肯受地等原因,决定撤回换地官员,“候明旨进止”。

鳌拜震惊暴怒,他深感事态的严重。虽然也许他并不知晓他本从个人恩怨、利益、权欲、野心出发,却已不自觉地站到了历史潮流的对面,成为本民族守旧势力、分权势力、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

错位,然而,他只有走下去。鳌拜再次矫旨,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革职禁守,交刑部议处,罪名是苏纳海拨地迟误,朱、王纷更妄奏,三人结党抗旨,违背祖制,俱论死。其时康熙年仅十三岁,他清楚鳌拜因苏纳海始终不阿其意,朱昌祚、王登联疏奏旗民不愿圈换地亩,坚守不移,阻挠其意,必欲置之死地,于是特召四辅臣赐坐询问,试图亲自调停。

不料,鳌拜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他厉声咆哮,以至攘臂伸拳,坚奏三人应置重典。索尼、遏必隆附和,唯苏克萨哈愤愤独坐,不发一语。苏纳海等三人竟被处以坐绞之刑。

涉及十个州县、三十一万四千八百余晌耕地的两旗换地,被强制推行,百姓状况奇惨。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成为为民请命的英雄,被直隶百姓奉以地方名宦。康熙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伤害,直到四十年后提起此事,还痛心疾首:“至于巴图鲁公鳌拜、遏必隆为圈地事杀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冤抑殊甚。此等事皆朕所不忍行者,朱昌祚等不但不当杀,并不当治罪也!”

更严重的是,四辅臣协商一致、必须得到皇帝准许方可行事的原则已被打破。自此鳌拜益愈专横跋扈,在朝廷内外广植党羽,欲使“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事事凌驾于其他辅臣之上,部臣办事“稍有拂意”,动辄呵叱辱骂,随意治罪,甚至在康熙面前“嗔目起立”,“张以老拳”,“施威震众”。

不服及不满鳌拜淫威的官员迫切要求皇帝亲政。康熙七年三月,辅臣索尼在百官的推动下,以“世祖章皇帝(顺治)亦十四岁亲政,今上年德相符”为由,奏请皇帝亲政。六月,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康熙御太和殿行亲政大典。

鳌拜却越走越远,以至君臣错位已成定局,且日益明朗。七月十三,势单力薄的苏克萨哈上疏请辞辅臣之职,一以抗议鳌拜之专横,一以迫使鳌拜、遏必隆相应交权。鳌拜气急败坏,倒打一耙。他把持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不愿归政”,“怨望”,“有异志”等二十四款大罪,议将苏克萨哈及其长子内大臣查克旦“皆磔(凌迟)死”,余子六人、孙一人、兄弟之子二人,无论已成年未成年,皆斩决籍没。族人白尔赫吐等,亦皆斩决。康熙以“核议未当”,“坚持不允所请”。鳌拜竟捶胸挥拳,疾言厉色,气势汹汹与康熙强争累日。最后,仅将苏克萨哈从磔改为绞刑,其他仍维持原判。

苏克萨哈被处死、灭族。康熙不动声色。

鳌拜变本加厉、肆无忌惮,与其弟镶黄旗都统穆里玛,其侄侍卫赛本得、纳莫,以及大学士班布林善、吏部尚书阿思哈、侍郎泰壁图、户部尚书马尔赛、兵部尚书噶褚哈、侍郎迈音达、都统济世哈、总督莫洛等结党营私,政事先在他家议定,部院启奏官员需先往他家商酌,向他告白,再呈康熙,“逼勒依允”。他常于御前拦截奏章,呵斥部院大臣,将康熙已发科抄的朱批红本擅自取回改批,甚或公然抗旨不遵。

康熙八年,有说鳌拜竟身着黄袍,俨然皇帝;有说鳌拜曾托病不朝,要康熙移驾亲往探视。康熙临其府第,随行侍卫忽见鳌拜神色有异,急行上前,猛地掀开鳌拜所卧床席,只见席下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鳌拜额上渗出点点冷汗,康熙则化解道:“刀不离身乃我满洲故俗,不足异也。”

康熙不动声色。不动声色地进行着部署。一方面,他欲擒故纵。康熙六年加赐鳌拜一等公,以其子那摩佛袭二等公公爵。七年,又加鳌拜太师,加其子那摩佛太子少师。在侍读熊赐履上疏“朝政积习未除,国计隐忧可虑”,以“天下治乱系宰相”暗劾鳌拜时,康熙斥其“妄行冒奏,以沽虚名”,使鳌拜放松了警惕。

一方面,他借题发挥,偶示锋芒,向群臣展现自己坚定的立场、清醒的头脑、高超的水平与深藏的韬略。一次,有司误赦一人,大学士李蔚以既已赦,误即误矣,康熙意味深长地说:“赦人可听其误,若杀人,亦可听其误吗?!”一次,鳌拜在康熙与辅臣共听读本时闲谈,康熙又意味深长地说:“此内有关系民命者,尤不可不慎。伊等皆行间效力,不以杀人为意,朕必慎焉。”这等于是在说,对于鳌拜矫旨换地、杀人,他决不会置之不理!群臣听之有振聋发聩之感。

为了瞒过鳌拜党羽耳目,他以陪练摔跤、技击、习布库之戏为名,挑选绝对忠实可靠的少年侍卫,组成了一支贴身卫队——善扑营(后为正式建制)。在时机成熟之时,果断地将已任吏部右侍郎的近臣索额图,调回内廷复为一等侍卫;将鳌拜党羽以各种名义差遣出京。而后,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亲临善扑营,面问之:“汝等皆朕股肱耆旧,既如此,汝等畏朕,还是畏鳌拜呢?”“独畏皇上!”众人齐答。于是,鳌拜栽在了众小童手下。

康熙向议政王大臣义正辞严地宣布了鳌拜的罪状,谕令议政王大臣严勘鳌拜及其同党。议政王大臣会议审实鳌拜大罪三十款,议将鳌拜革职立斩,其亲子、兄弟亦斩,妻并孙为奴,家产籍没。族人有官职及在护军者,均应革退,各鞭一百,披甲当差。其侄赛本得以“凡事首恶”,即行凌迟处死,其同党大学士班布林善、尚书阿思哈以下数十人革职立斩,妻子为奴,家产籍没。

康熙召见鳌拜,鳌拜无言以对,唯解衣袒露搭救太宗时留下的一身伤疤,康熙动容。康熙有感情,但决不感情用事。正因为如此,他可能考虑得更深,更远,处理问题更富于感情。

五月二十五日,康熙颁布谕旨:因鳌拜累朝效力年久,立有战功,不忍加诛,免死革职,籍没拘禁。遏必隆“免其重罪”,仅削太师及公爵(数月之后又“特为宽宥,仍以公爵宿内廷”)。鳌拜死党,除七人已杀之外,仅以九人处绞,其余人等一律免死从轻治罪。至于内外各官畏其权势或苟图幸进而依附者及嘱托行贿者,俱从宽不咎。

十天,自擒鳌拜至此只有短短的十天。“声色不动而除巨匿”,权力更迭而不株连;为苏克萨哈以下被鳌拜处死革职降级者一一平反昭雪;废除辅政大臣;收回批红大权;整顿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一切犹如快刀斩乱麻般地进行。

十天,正位。其时康熙年仅十六岁。过人的机智、勇敢、沉毅、决断,无论如何不能仅仅从先天秉性和性格上获得。决定十六岁的康熙具有这些优良品质、卓越才能的基础,是他自幼形成的、自信为“龙”的心理状态;自幼学会的、唯我独尊压倒一切、气吞山河的“龙”的胸怀,气魄,手笔。

记得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个情节:少年康熙突发奇想,竟化名去参加科举考试,还对他的师傅说,我纵进不了三甲,就不信得不了个进士及第!(这里且不说编剧不懂基本的科举常识。殿试共取三甲:一甲为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二甲为进士出身,若干名;三甲为同进士出身,若干名)。康熙哪里会放着皇帝不做,“屈尊”去参加科举考试?他从血液到骨髓里都渗透着高人万等的龙的高贵和高傲。

康熙成竹在胸,全局在握。错位,必须正位,必然正位,一切理所当然。

少年不识愁滋味,康熙把胜利的喜悦、得意、兴奋放在不动声色的后面,然后将目光移向第二个视点。

同中国历史上一切封建君主一样,康熙绝不能容忍藩臣分权、中央与地方错位。然而,藩臣分权、中央与地方错位已成现实。

当时,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后其子尚之信袭爵)、靖南王耿精忠号称三藩,割据南方数省。他们拥兵自重,借口“边疆未靖”,“要挟军需”,致使“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他们在滇、黔、粤、闽等三藩控制区内铸钱煮盐、贩洋开矿、横征暴敛,藉以扩充经济实力。其中势力最大的吴三桂更是在云桂挟制督抚,四方罗致、收招人才,结党营私,由他任命、甚至向全国选派的文官武将,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称为“西选”,以至于“西选之官几遍天下”。

康熙熟读经典,历史上藩镇分权、尾大不掉的恶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回忆这段往事时曾说:“朕以三藩俱握兵柄,恐日久滋蔓,驯致不测,故决意撤回。”

他把三藩作为亟需解决的三大心病之一,书于宫中柱上,“夙夜廑念”。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立允,并就势撤藩。此举使吴、耿二王受到震动,一为掩饰,二为窥探,他们分别上疏请求撤藩。

康熙当机立断,以“吴逆蓄谋久,不早图之,养痈成患,何以善后?况且势已成,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制之”,顺势准其所请,并手诏吴三桂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及海宇宁谧,必振旅班师,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优游颐养,赏延奕世,宠固河山,甚盛典也。……念王年齿已高,师徒暴露,久驻遐荒,眷怀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请,搬移安插,……至一应安插事宜,已饬所司饬庀周详,王到日,即有宁宇,无以为念!

康熙果断下令三藩并撤。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谋反。吴三桂率主力出黔掠川,进据湖广,陈兵长江南岸。而后上疏,企图要挟康熙收回成命,裂土罢兵。康熙眼都不眨,下令处死了留京为质的吴三桂长子、额驸吴应雄以及孙子吴世霖,毅然部署大军平叛。他运筹帷幄,调度全局:以湖广为主战场,派主力正面设防,与吴三桂针锋相对,并伺机迂回江西,袭取长沙,断敌粮道;以陕、甘、川为西线,派重兵阻击叛军北上,并收复平凉、三边等地;以江西、浙江为东线,分兵驻守江宁、杭州、南昌、安庆等重镇,保江南富庶之地,阻止叛军打通江西、浙江通道。各个战场相互呼应,将叛军分割开来,逐渐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与此同时,康熙“剿抚并用”,大力对叛军进行分化瓦解工作——下令“停撤平南、靖南二藩”;进而招降了随叛的耿精忠、尚之信、王辅臣、孙延龄等;对投降的叛军“即以保全,恩养安插”,“悉赦以往,不复究治”,彻底孤立了吴三桂。

康熙十七年三月,势穷力竭的吴三桂称帝衡州,八月忧病而亡。吴军人心涣散,在清军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下,节节败退,土崩瓦解。

康熙二十年,清军分三路合围云南,十月,下昆明。三藩叛平。八年,自吴三桂扯起叛旗至此,整整八年。康熙每日三四鼓(凌晨三点左右)即起身赴乾清门御门听政。亲自听取前线督抚将领奏报、议政王大臣或九卿会议,亲自研究前线主帅绘制的敌我双方战场形势图,决定作战方略。“遵命者罔不摧敌,违机者罔不钝驽”,淋漓酣畅,一气呵成,决战决胜。

八年,正位。然而,当叛酋授首,凯歌高奏,群臣拜舞,请上尊号的时候,康熙却没有了少时那种胜利的喜悦、得意、兴奋,反而品到了困惑的滋味。他对群臣、也对自己如是说:若以平三藩为“摧枯拉朽,容易成功,则辞过其实”,八年战争,“师旅疲于征调,被创者未起;闾阎敝于转输,困苦者未苏。且因军兴不给,裁减官员俸禄及各项钱粮,并增加各项银两仍未复旧,每一轸念,甚歉于怀”,“君臣之间,全无功绩可纪”,“上尊号一事,断不可行”。

八年战争,康熙成熟了。是成熟才会困惑,还是困惑才会成熟呢?如果说,擒鳌拜是康熙亲政后的第一个胜利,那么这一胜利反映了康熙走出困惑期的成熟;如果说,平三藩是康熙亲政后的第二个胜利,那么这一胜利伴随康熙走入成熟期的困惑。

康熙没有料到,在他眼里那个不堪一击的明末弁卒,那个遭天下人唾弃、背主弃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贰臣吴三桂,竟仍有人企图将其奉为反清复明的旗帜。有南明遗臣查如龙向吴三桂上血书说:“天下督抚提镇及朝中大臣皆有此同心,待王为盟津之会。王,华人也,当年之事出于不得已,今天下之机枢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回应。此千古一时也。”

而小丑一样的吴三桂竟果然仍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叛旗一竖,天地倾斜,数月之间,六省皆陷,“东南西北,在在鼎沸”。原明降官降将、遗老遗少、三藩党羽纷纷回应,加上农民流民义军、蒙古等少数民族起事,震撼了大半个中国,差点断送了大清王朝。

康熙没有料到,在他眼里奉天伐逆的正义王师,天经地义的统一圣战,竟在山川平原、城池壁垒、阵前阵后、朝野上下,遭到了如此顽强的抗拒,以至于人心大动,多数大臣反对撤藩。

同类推荐
  •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自刘邦开汉以来,附会在他身上的神奇传说可谓多矣,史料言之凿凿称刘邦乃蚊龙播种,赤帝化身。其实,仔细研究刘邦,读者会发现他是一位极度世俗化的人——世俗化的生活、世俗化的情感、世俗化的人格……然而,也正是得益于这种世俗化,刘邦才具备了一般人少有的高级情商,这是他战胜对手,成为一代伟大开国帝王的重要因素。本书以刘邦生平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功过是非的论述,以翔实的史料佐证,以公正的角度客观评价,全景式为读者解析刘邦从嬉皮士到天下共主的真实人生。
  • 尼采传

    尼采传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莫扎特

    莫扎特

    本书主要以莫扎特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音乐神童、欧洲之旅、天才少年、热血青年、定居首都、英年早逝等内容。
  •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在书中,史玉柱毫无保留地回顾了创业以来的经历和各阶段的思考。全书没有深奥的理论,铅华洗尽、朴实无华,往往在轻描淡写之间,一语道破营销的本质。关于产品开发、营销传播、广告投放、团队管理、创业投资等,史玉柱都做了独特而富有洞见的思考,在启迪读者的同时,也为中国商界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商业思想记录。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

    本书记述了赵匡胤传奇的人生经历,既全面描述了他的文治武功,也深入挖掘了其成功的诸多要素,以及他作为皇帝最难得的人性方面的各个闪光点,让读者感觉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零距离地聆听这位大宋CE0的成功哲学课。
热门推荐
  • 情窦初开是绝望

    情窦初开是绝望

    生活呀从不会点到为止甚至不会带些许的心慈手软,我不害怕赤手空拳打的伤痕累累,这本就是生活的常态,可我该怎么告诉我的爱人别伤心?
  • 听风看云抚琴止心

    听风看云抚琴止心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北京一个府邸有个男婴诞生了。也留下了四段追忆难眠的爱情,想必大家应该知道我要写的这几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啦吧,对就是纳兰,期待你们来观看我笔下他有什么不同。因为主人公是以纳兰为原型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曲折呢,盛情一世待不知情深,天意颇浓,终雨落梨落樱谢,一路行来,风雪兼程,终是寂寞如雪,为不知花落人伤,方是雨打花落。
  • 魔方四叶草

    魔方四叶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力神为体,魔方四叶草为媒,惩奸除恶,打击社会主义留下的诟病!为了寻母,陈诚遇到了……
  • 掠食

    掠食

    没有光明的地方,黑暗笼罩,掠食横行…………
  • 末世重生之这本书有毒

    末世重生之这本书有毒

    周温予是个幸运的女孩子。她被车撞死了,可是却重生在被车撞死的前三天,还意外获得了灵魂空间。但是谁能告诉她有什么用啊?周温予并不知道一个月后即将达到传说中的末世……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年轻不是你的错,但行为无知就是你不对!你必须伸出触角与世界连接,建立属于自己的圈子。这本书,会改变你的命运!它将介绍年轻人不知道、晚知道会走弯路的人脉掌握术:熟人介绍扩展人脉+参与社团走出封闭+网络连接人脉共享+没话找话学会赞美+事先准备创造机会+广泛收集人脉信息=扩充人脉的6个方法。
  • 错落繁花

    错落繁花

    你经历过,那个怯弱的青春。你看到过吗?因为自卑而不敢开始的爱情?你蜕变过,只是想要认真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陆离花,你敢和我开始吗?陆离花,我相信你。陆离花,你爱的只有你自己。
  • 十四王妃

    十四王妃

    名不经传的谢家大小姐,因一纸诏命,嫁给了当今最受宠的王爷,一时名动长安。世人都说,谢大小姐委实运气好了些,一个空有容貌的花架子,这下可要攀上高枝当凤凰了。不止是各大家族未出阁的世家小姐们芳心碎了一地,当事人谢大小姐简直就是欲哭无泪。偏偏逃也不能逃,抗旨更不可能。幸好王爷秀色可餐,堪称人间绝色。本来想着相敬如宾,平平淡淡就过去了。直到成婚后,谢大小姐发现,她这位名动天下的“美人”夫君,是个披着禁欲外皮的腹黑大尾巴狼!而且,在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拐走她了?!什么?深藏不露啊!哎哎,相敬如宾??别想了,王爷不许!ps:有没有一个人被终生环绕却独望向你的眼底?
  • 迷妹喵妻:老公别太苏

    迷妹喵妻:老公别太苏

    她,安雨晴,是全国最大黑道组织霸主的侄女,颜值满分身手满分智商满分,唯独一个致命弱点——颜控!“那个,慕黎央啊,我家猫跑你这屋来了,我找找啊”她贼眉鼠眼的潜进他的书房,然后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拿出手机一顿连拍“认真工作的样子简直太帅了呀!!!”前面的男人淡定道“安雨晴,你的猫没跑来,你的智商跑来了,想偷拍就直说”“你——”她撅起小嘴,“要不是因为你那张皮,我会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厌倦的看着你?”“那正好,你喜欢我的皮,我喜欢你的身,咱们各取所需凑成一对吧”从此,安雨晴的致命弱点变成了——慕黎央【宠文甜文爽文】
  • 我在另一个世界风生水起

    我在另一个世界风生水起

    别看她外表萌萌哒,实际灵魂却是一个沙雕,情商负分,就这样一个可能会孤独终老的人,居然有一个眼里只有她的美男(眼瞎),什么一见钟情,还不是见色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