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81600000006

第6章 文字究竟出自何处(2)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万岁”才被儒家定于皇帝一人的。据说,有一次,汉武帝出外巡游,来到雄伟巍峨的华山,爬到山顶后,一行人在一座庙前休息,突然传来有一种苍老凝重的声音连喊了三声:“万岁!万岁!万岁!”,随从们急忙去四处查看,却发现没有什么人,因为皇室出游的地方是不许一般人前来的。庙里的主持说:“刚才这三声万岁是山神的呼喊,是对天子的到来表示臣服啊!”汉武帝十分高兴,于是诏令天下人以后不能随便用“万岁”的称呼,只能用在皇帝身上。《汉书》上就写着,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诏曰:“朕用事华山,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15年后,汉武帝又旧事重提:“幸琅邪,礼日成山。山称万岁”。汉武帝的意思是连山神、山石都得喊他万岁,臣民岂能不呼?从此,宫廷里,宝殿前,“万岁”之声不绝于耳,既然这种称谓已为皇帝独有,其他的人若再用就是对皇帝大不敬,要受严惩的。

到宋朝,除了皇帝,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称“万岁”。“万岁”之称人臣决不可染指。一般百姓如果称了“万岁”,后果更不堪设想。大臣被人误称“万岁”,要受降职处分。北宋大将曹利用从子曹讷,一次喝醉了酒,“令人呼万岁”,被人告发,杖责而死。

综上所述,“万岁”这一称谓是逐步演化成为封建帝王的专称。但是历史上,究竟“万岁”何时成了皇帝一个人的专有称谓,至今仍然存在诸多争议,答案未可得知。

诸葛亮没有写过《后出师表》?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言谈最具权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刘备能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群雄争斗的时代里建立蜀汉王朝,诸葛亮可谓功不可没。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即位。蜀汉政权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向曹魏政权发动了六次北伐。历史记载,公元227年“一出祁山”之前,诸葛亮向刘禅呈递了《前出师表》,第二年“二出祁山”前又写的《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其中最为着名的一句。

而研究者查诸史料,《后出师表》是刘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录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的,而《汉晋春秋》中的这篇《后出师表》又是出自三国孙吴张俨的《默记》。除此之外,当时较为着名的史籍中,都没有收录《后出师表》。因此,人们不得不向传统说法提出了疑问:诸葛亮真的写过《后出师表》吗?

一些持否定观点的人,给出了他们的理由:

第一,《后出师表》的立意完全不同于《前出师表》。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雄心勃勃,充满了对北伐必胜的信心,并明确地表决心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而在《后出师表》中,语气则明显沮丧,竟有“然不伐贼,王业亦之;惟坐待之,孰与伐灵”。不仅没有了往日之雄心,而且还作了如此的自我贬低。凭诸葛亮一向的表现,自然不会如此。

第二,《后出师表》中说“议者谓之非计”,看似是为说服别人进行北伐。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当时蜀汉并没有人反对北伐,那么诸葛亮何必有如此一说?

第三,《后出师表》中提及了一些与史实明显不符的事情,还有一些人名错误。《后出师表》中说:“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颌、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但是此表上于建兴六年的十一月,而《蜀志·赵云传》则说赵云“建兴七年卒”,并且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颌、邓铜等人,史书上都没有记载。可见,《后出师表》肯定有问题。

第四,从文辞风格上,前后《出师表》迥然不同。《前出师表》辞意恳切,风格高迈;而《后出师表》有大量意义雷同、辞意庸陋的句子。两篇风格如此不同的文章,显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否定《后出师表》为诸葛亮所作的学者认为,《后出师表》可能就是张俨所作。但是有人提出,张俨其人对诸葛亮的北伐持有相当的乐观态度,这与《后出师表》中的悲观失望完全不同,因此不可能是张俨所作。又有人提出伪造《后出师表》的人可能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诸葛恪在吴王孙权死后被任命为吴大将军。诸葛恪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和掌握兵权,打算发动对魏的战争。但是此举遭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于是诸葛恪就伪制了《后出师表》,以使自己的伐魏主张有一个旁证,因此表中才有“议者谓为非计”一句。

而肯定《后出师表》确是诸葛亮所作的人则认为,由于诸葛亮和诸葛恪的亲戚关系,诸葛恪完全可以得到诸葛亮的文字,因此《后出师表》确实是出自诸葛亮的手笔。“出师一表真名世”——诸葛亮作完《前出师表》后,究竟有无写作《后出师表》?目前还是一个难解的谜。

梁祝故事并非虚构?

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历史上是否真有梁祝其人?如果有,他们是哪代哪地人?否定梁祝有其人其事者认为:梁祝和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的故事合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但梁祝死后岂能化蝶?孟姜女焉能哭倒长城?至于织女和白娘子一为天女,一为白蛇所化,纯属“子虚乌有”。

其实,研究“梁祝”其人其事是否确有,历史上早有些严肃的学者进行过研究和探索。清代经学家焦循在《剧说》中说:“乾隆乙卯,余在山左,学阮公修山左《金石志》,州县各以碑本来。嘉祥县有祝英台墓,碣文为明人刻石。”另一处墓在浙江宁波,嘉庆元年焦循到宁波,“闻其地亦有祝英台墓,载于志书者,详者事云:‘梁山伯、祝英台墓,在鄞西十里接待寺后,旧称义妇冢。”焦循进而查考地方志。据方志记载:“晋梁山伯,字处仁,家会稽,少游学,道逢祝氏子同往。肄业三年,祝先返,后山伯归,访之上虞,始知祝为女子,名曰英台。归告父母,求姻时,已许鄮城西清道原。明年,祝适马氏,舟经墓所,风涛不能前,英台临冢哀痛,地裂,而埋璧焉。事闻于朝,丞相封‘义妇冢’。”第四处是扬州祝英台墓,焦循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他说:“及吾郡城北槐子河旁,有高土,俗亦呼为祝英台坟。余入城必经此。或曰,此隋炀帝墓,谬为英台也。”清代另外一位着名学者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记载的和焦循记载大同小异,只多了“今吴中花蝴蝶,盖橘蠹所化,童儿亦呼梁山伯、祝英台云”一句话。

根据焦循、毛先舒引方志中的记载,谢安是东晋名臣,历史上实有其人,那时女子也没有缠足陋习,为祝英台女扮男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而且志书上记载竟然如此详尽,因此不能排除历史上确实有梁祝其人其事的可能。

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梁祝故事是不是真有杜撰的可能?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何以它能够让后人信以为真,而写入志书呢?我们期待着专家学者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人间确有“桃花源”

读过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的人,在被作者那清新、飘逸、光彩而恬淡的文风所深深吸引的同时,内心深处都多了一份对自由、安乐、宁静、美丽的理想社会的憧憬。而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源风光更加令人神往和称羡。

1000多年来,有人指责这桃花源是不存在的“乌托邦”,有人却能数说出桃花源在现实中存在的原型……“桃花源”究竟是纯属虚构,还是有它真实的原型?这是一个让无数学者深思的问题。

湖南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俯临沅水,背倚青山,景色绮丽,松竹垂阴,被人称做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唐代人开始在此建有寺观。宋代更加兴盛,并建造了渔人遇仙的“延请楼”,元末毁于火。明代景泰六年(1455年),又在此建造了殿宇,明代末年又毁于大火。直到清代光绪十八年(1892年),又重修了“渊明祠”,并顺着山势以陶渊明的诗文命名建造了观、祠、亭、洲,诸如“桃花观”、“集贤祠”、“蹑风亭”、“探月亭”、“水源亭”、“缆船洲”等。

《学术月刊》1984年第7期载刘自齐所写《〈桃花源记〉与湘西苗族》的文章,认为《桃花源记》所描绘的那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的美好的社会生活图景,并非作者的凭空虚构,也不是幻想的再创造,而是切切实实的当时居住在武陵地区的苗族社会的写真。

据《苗族简史》:武陵地区的苗族人民开始了“铁犁牛耕的农业生产方式,出现了自耕农的私有制,创造了父系氏族初期的物质条件。但由于生产力还比较低,所能提供的剩余产品极少,因此,还产生不了突出的富户和显贵人物”,呈现出了没有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社会现象,“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如此世外仙境一般的苗家社会,初当做“异闻”传播。除了陶渊明有所闻,并见之于他的诗篇外,还有一个东晋文人刘敬叔也在他的《异苑》中记述道:“元嘉初,武陵蛮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其人入穴,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这简直是又一个“桃花源”,所不同的是一位是渔人,一位是猎户罢了。

其他如武陵地区苗族人民素有对桃树的崇拜以及见客人“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习俗等等,都能说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指武陵地区的苗家社会。然而,“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这是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的成功的手法。除了桃源县和苗家寨,被大诗人陶渊明选作《桃花源诗并记》原型的现实境界外,还有没有其他地方呢?

古代海州即今连云港市地区有两个名为武陵的地方。一个是载人《魏书》的“武陵郡”,故城遗迹犹存,在今赣榆县沙河城子村。一个是云台山脉的宿城山西麓,至今保留有武陵古邑的地名。清咸丰元年以前,这里一直地处五羊湖的东岸,由水路顺山麓向南,直至海边山尽处,有一小径通入宿城山凹。

江苏连云港市的宿城山凹,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非翻越虎口岭,否则与外界无路可通。这样一个在“东海隅”天然巧成的“坞壁”堡垒,中间却是一片坦荡美丽的川原,山畔竺篁摇曳,地名大竹园。东面临海处,有一座半身浮浸于海中的峻峭的山峦,状如大船,故称船山。山脚转弯处,也有一条经过拓宽的石峡,逶迤通向高公岛。这样的世外乐土,陶渊明在来到郁洲以前,早就听闻。陶渊明在写入桃花源的情景时说道:“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方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足以使我们产生有趣的联想了。而更重要的是,诗人陶渊明曾亲身到过这个地方。他在着名的《饮酒诗》里唱道:“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根据《晋书·地理志》的记载,郁洲山于晋世应称东海,当时的海州称临朐,隶属于东海郡。所以,陶渊明所说的“直至东海隅”的“远游”,正是处于东海一角的宿城高公岛之行。隆安三年(399年),农民孙恩起义于海上。隆安五年,第三次登陆,从水路攻京口(镇汀),直指建康(南京),攻克广陵(扬州)。后浮海至郁洲,打败了镇守存高公岛的东晋将领高雅之,高公岛即因高雅之而名。最后,起义军又为东晋镇军刘牢之所败。由陶渊明的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丹阳)作》得知,陶渊明从隆安四年开始任镇军刘牢之的参军,他“往来海上”,高公岛战争期间,必亲赴战场,“登降千里余”。然而,他“目倦川途异,必念山泽居”,身在宦途,也只是“暂与同田疏”,依然时刻怀念他的田园生涯。最后还是要“终返班生庐”——返回他退隐的居处。在这种心境里做刘牢之的镇军参军,当然有觅求桃花源的心愿,看到高公岛云山武陵郡中这秀丽的渔村,夹岸的桃林,鲜美的芳草,一径通幽的石峡“小口”,他也必然会像作品中的渔人一样“舍船从口入”,去游历那“良田美池”、“桑竹垂阴”的宿城山凹。

南唐诗人李中早就意识到陶渊明到过宿城山。他在郁洲山之游以后,写了《春日书怀寄朐山孙明府》诗,发出过“犹怜陶靖节,诗酒每相亲”的感叹。苏东坡也是知道陶渊明吟咏过郁洲山的。他在回忆海卅朐山之行的诗中模仿陶渊明“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的诗意写出过这样的诗章:“我昔登朐山(今连云港市海州锦屏山),出日观沧凉,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

清末两江总督陶澍自称陶渊明的后裔,也是研究陶渊明的专家,他曾着有《陶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一书。并于道光十六年亲自向道光帝曼宁讲述了高公岛、宿城一带“鸡犬桑麻”的“太平景象”。曼宁也认为:此境与桃花源何异?这位封建皇上的“金口玉言”引起“海州人士逖听腾欢,咸以郁洲”为“乐郊”。陶澍在宿城法起寺旁建起了“晋镇军参军陶靖节先生祠堂”,绕以长28尺、宽20尺的西回廓,长32尺、宽25尺的东回廓,合《五柳先生传》的文章,仿陶渊明故居的特点,在门前植五株柳树,并栽植桃花,使陶祠“倚天照海,朱霞霭霄,云台倍觉鲜明”。陶澍还为陶祠书额:“羲皇丘人”,对联是:“此间亦有南山,看云归欲夕,鸟倦知还,风景何殊栗里;在昔曾游东海,忆芳草缘溪,林花夹岸,烟村别出桃源。”“晋镇军参军陶靖节先生祠堂”隶书刻石的匾额至今尚存,饮誉中外的宿城山水,丰富了诗人桃花源的叹咏,沧桑十五世,昔年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今已出入通达。

也许“桃花源”原型的取材,远远不止于上文中所陈述之处。那么桃花源到底“身”在何处,还有待相关专家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同类推荐
  •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牛头怪迷宫案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牛头怪迷宫案

    本书是中国的名侦探柯南系列。小主人公米多西、欧木棋和马威卡三人同第九探案组的表姐麦洁一起,对种种诡异的案件进行了细致调查。凶手是如何嫁祸《韩林的自画像》而逍遥法外的?高空表演的小丑为什么系有保险绳却不幸坠亡?进行全国巡演的天才琴童为何突然失踪?为什么档案室恰巧被雷电击中着火,而其他科室安然无恙?一切的悬疑和罪犯的诡计都没有逃过课外侦探组的缜密推理。这本书可以锻炼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使读者的知识面得到扩大。
  • 给人类的恩赐(自然瞭望书坊)

    给人类的恩赐(自然瞭望书坊)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大自然美丽而神奇,无论是广阔的天空,还是浩瀚的海洋,无论是遥远的地球两极,还足近在身边熟悉的土地,总有那么一些现代科学努力探索却又无法清楚解释的未知事物和神秘现象。这些扑朔迷离的谜团既令人惊奇,又引人深思,勾起人们探索的兴致。
  • 花树眼中的园丁鸟

    花树眼中的园丁鸟

    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主旋律,有的笔锋犀利,有杂文之辛辣;有的语言委婉,有散文之气韵;有的直白如话,不碍读;有的咀之有味,当细品……作品融内容的丰富性与写法的多样化于一炉,为现代寓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值得一饱眼福!作者陈福荣2002年获浙江省第十五届“春蚕奖”。寓言作品散见于《故事大王》、《少年文摘》、《童话寓言》、《优秀童话世界》、《中学语文报》、《温州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更多的则是发在《中国寓言网》上。
  • 难以想象的天文奇观

    难以想象的天文奇观

    这本书将告诉青少年朋友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上有多少颗星?太阳有多热?地球离太阳有多远?月亮为什么会发生圆缺的变化?水星是怎样的一颗星球?火星上有没有生命?以及什么是彗星、流星和陨石等天文知识。本书的目的就是通俗、简练地将天文知识系统、全面地介绍给广大青少年朋友,希望青少年朋友读后能有所收益,并继续关注天文学。
  • 泰山和蚁人(人猿泰山系列)

    泰山和蚁人(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热门推荐
  • 至尊八卦系统

    至尊八卦系统

    作为一个穿越者的基础素质是什么?当然是金手指啦~伯鼎过马路时被撞啦,于是乎就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一个叫龙当大陆的地方,觉醒了八卦系统……
  • 谁在包围中国

    谁在包围中国

    21世纪中国崛起,美国焦虑。两个世界大国都小心翼翼地避免正面的摩擦、冲撞,而背后的暗战却在悄悄进行。一张围堵中国的大网正在亚洲形成,并逐渐收紧。是继续“韬光养晦”,还是借力用力,对美“重返亚太”战略实施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中国面临自己的战略抉择。这是一本分析和还原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所包藏的深层次意图、策略、起因、可行性,以及它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的书。美国战略转向的真正意图,就在于遏制中国崛起。这是一本回击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揭露美国威胁的书。旨在揭示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才是当今世界乱源的始作俑者,才是亚洲乱局的背后策动者,才是中国之困的真正幕后编网者。
  • 威漫求生

    威漫求生

    在威漫的世界艰辛生存发展的故事,不会异能,不会科技。
  • 万剑始祖

    万剑始祖

    在任何的大陆,实力为尊,实力通天者,翻江倒海、武破虚空,举手可得。少年叶辰,被末婚妻夺取血脉,但却让他觉醒前世记忆。剑祖之名,岂是笑话?神祖剑一挥,无人可敌;神祖剑一响,世界都因此颤抖。今世,我要重现剑祖之名;不服命,便是我叶辰的命!
  • 苍穹之神霸帝尊

    苍穹之神霸帝尊

    修仙世界,神霸帝尊强势崛起,开辟永盛之治!
  • 穿书之病娇太子你别装

    穿书之病娇太子你别装

    迟媛媛穿越了!穿到一本宫闱情仇的古言中,男主有个死敌太子怎么整也整不死。在书中,这个太子空有个一人之下的位子,却胆小怯弱,是个无半分治国之才的废柴太子。而迟媛媛,穿成了这个废柴的唯一幕僚尉迟谒,一个心有城府,不择手段的逆臣贼子。迟媛媛穿过来的时候,尉迟谒适逢家变,府邸被抄,亲人被杀,他奔驰万里,回京收尸,不料途中遭到暗害,整的满身伤痕,形容狼狈。该有的尊贵,财富,名声还未享受,迟媛媛就背负起男配的仇恨,责任和时不时的追杀。哦,对了,还有个扶不起的阿斗太子爷。迟媛媛心想:没关系,文是我写的,故事是我编的,这还不得混的风生水起?--------------------------------后来:尉迟谒怎么是个女的……她的堂堂一国首辅什么时候变性了?她这个作者怎么不知道!这个太子不是个废物吗?这画风怎么突然有点不对(=?ω?)?表面不可一世实则怂的一逼女主PK胆小懦弱却腹黑技能满级的落魄太子太子胜!----------------------------------完结文《我的小温柔》隔壁双开文《邻家的青梅该摘了》
  • 一直加点一直爽

    一直加点一直爽

    我叫林风。穿越到了一个玄幻的世界里。值得高兴的是我拥有了一个无限提升个人属性的进化器。从此,在这个玄幻的世界里。我,林风,人称血盾的最强战士。将妖魔鬼怪,仙灵神佛当成了自身不断强大的食粮。
  •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中国著名管理培训专家王平先生的力作重磅出击。现代组织并不缺乏雄滔伟略的战略家。工作部署有千招万招,没有人去执行也是没招;规章制度有千条万条,没有人去执行也是白条。阅读本书,让你告别夸夸奇谈,成长为一个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 不死铭刻

    不死铭刻

    如果就那样埋葬一切该有多好。偏偏不死,不是永生;纵然永生,不过不死。
  • 穿越皇者

    穿越皇者

    陈风,一次意外穿越到了长生界,醒来后,发现自己成为了这里陈家族中废物后辈,受尽同辈欺凌,为了生存,来自地球的他又将如何面对家族中的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