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3700000012

第12章 周穆王西游宁夏考证(1)

第一节 周穆王西游的历史记载

《穆天子传》是一部先秦奇书,亦名《周王遊行》《周王遊行记》《周王传》《穆王传》或《周穆王传》。对《穆天子传》的研究,有人认为是史书,有人认为是游记,有人认为是神话。不同的结论,并非源自《穆天子传》本身,而是源于后人对《穆天子传》的正确或错误的释读。

周穆王西游西王母之邦的事迹,曾屡见于秦汉之前的历史文献记载。

《竹书纪年》: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国语·周语》: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息。

《归藏》:昔穆王天子筮出于西征。

《楚辞·天问》:穆王巧挴,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史记·周本纪》: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史记·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骑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

《史记·赵世家》: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尔雅·释地》:觚竹、北户、日下、西王母,为之四荒。

周穆王西游西王母之邦的上述记载,得到了西晋汲冢出土的古文《竹书纪年》与《穆天子传》的验证。古文《竹书纪年》载:“(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穆王(五)十七年,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穆天子传》主要记载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由造父驾车,伯夭作向导,从宗周出发,经由河宗、阳纡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于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史实。

《竹书纪年》与《穆天子传》出土于汲冢古墓。西晋太康二年,盗墓者在今河南汲县盗掘了一座战国时期魏国的墓葬,意外发现了一批埋藏了五六百年的墨书竹简,有数十车之多,计十余万言。据《晋书·荀勖传》记载:“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荀勖在《穆天子传》序中说:“古文穆天子传者,太康二年,汲县民不准盗发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以臣勖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汲者,战国时魏地也。案所得《纪年》,盖魏惠成王子,令(今)王之冢也,于《世本》,盖襄王也。案《史记》六国年表,自令(今)王二十一年至秦始皇三十四年燔书之岁,八十六年。及至太康二年初得此书,凡五百七十九年。其书言周穆王游行之事,《春秋左氏传》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於天下,将皆使有车辙马迹焉。此书所载,则其事也。王好巡守,得盗禺丽、绿耳之乘,造父为御,以观四荒。北绝流沙,西登昆仑,见西王母,与太史公记同。汲郡收书不谨,多毁落残缺。虽其言不典,皆是古书,颇可观览。谨以二尺黄纸写上,请事平,以本简书及所新写,并付秘书缮写,藏之中经,副在三阁。谨序。”《晋书·束皙传》亦详载此事:“束皙,字广微,阳平元城人,汉太子太傅疎广之后也……转佐著作郎,撰《晋书·帝纪》、十《志》,迁转博士,著作如故。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冢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迁尚书郎。”

古墓中出土竹简帛书,古今均有,如现代河南、山东、陕西出土的殷代甲骨文,古墓中出土的云梦秦简、侯马盟誓、曾俟乙墓竹简,银雀山汉墓简册中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墨子》《晏子》等周秦古籍,经考古研究,科技测试,上述竹简帛书均为真迹信史。周穆王西游在秦汉之前的《春秋左氏传》《史记》等史书中均有记载,又在西晋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中得到验证,其真实性应是无可怀疑的。所以,《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經籍志》《文献通考·經籍考》将其列入史部起居注类是有道理的。

第二节 周穆王西游是历史事实

周穆王姓姬,名满,周昭王之子,是西周第五代国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定为公元前976年~前922年)。《史记·周本纪》载:“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

周穆王即位后,致力于向四方发展。周穆王西征,《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史记》中之《秦本纪》《赵世家》皆有记载。他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宁夏固原、甘肃镇原一带)。《史记·周本纪》有记载:“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穆天子传》的内容,得到了周穆王时代出土传世青铜器铭文的验证。据郑杰文《穆天子传通释》研究,周穆王時代的青铜器《□鼎》《戒冬簋》《遇甗》《□鼎》《□卣》《竸卣》《班簋》《师旂鼎》《免尊》《大乍大中簋》《□尊》上的铭文内容,能与《穆天子传》的记载内容相互验证。特别是其中的《戒冬方鼎》《□簋》《师旂鼎》《□尊》,其铭文内容就是对周穆王西游的证实。所以,我认为,上述青铜器铭文与《穆天子传》是同时期的作品。《穆天子传》的记载内容见诸周穆王时代的青铜器铭文,这证实了《穆天子传》确为信史。《穆天子传》中“毛班”见于铭文;“穆满”为美称亦有金文可确证;《穆天子传》中称穆王为“天子”,更与《诗经》《逸周书》及众多彝器铭文相合。因此,《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具有极高史料价值,是无可怀疑的。

《四库全书·总目》说《穆天子传》的某些用语“夸言寡实”,这是指《穆天子传》在一些事件上的某些记述与有些先秦典籍的记述不一致,便认为《穆天子传》的记述“失实”,故认为《穆天子传》非历史著作。古籍、青铜器等文物的发现史证明,新发现的古籍、青铜器铭文验证、补充、纠正其前传世文献记载阙如、错讹的多有。不能因《穆天子传》的记载与传世先秦典籍有出入,就判定《穆天子传》“失实”,说《穆天子传》非历史著作。是出土《穆天子传》“失实”,还是传世先秦典籍某些记载“失实”,这是一个研究论证的问题,说不准还是传世先秦典籍的某些记述夹杂有错讹“失实”的情况。

茅盾等学者认为周穆王西征夹杂有神话传说内容,就将《穆天子传》归入神话传说。考察周穆王西征故事中的神话传说内容,见载于秦汉以降的传世文献: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録,见则其国大水。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易林·卷一》: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引船牵头,虽物无忧。王母善祷,祸不成灾。

《太平广记·卷二〇三》引《风俗通》:舜之时,西王母来献白玉琯。

《太平经·师策文》:治百万人仙可待,善治病者勿欺绐。乐莫乐乎长安市,使人寿若西王母,比若四时周反始,九十字策传方士。

《汉武帝内传》说西王母上殿时,“著黄金褡孎,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鐍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汉武帝拜受西王母之教命。

《汉武帝内传》: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四颗与帝。

上述文献记载中的西王母之邦是神仙之国,西王母是神仙,而作为凡人的周穆王却能西游西王母之邦,并与西王母宴饮酬酢。基于此,长期以来人们将《穆天子传》以神话传说对待之。其实,对照汲冢出土的古文《穆天子传》,其记载中绝无上述文献中的任何神话传说内容。上述文献记载中的神话传说内容,均为秦汉以来的道家、方术家之《谶书》及六朝志怪小说所编造添加,并非汲冢古文《穆天子传》固有。所以,汲冢古文《穆天子传》并非神话传说。

第三节 西王母之邦的地理方位

西王母之邦的地理方位,见于各地理名著。

《大荒西经》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西山经》载:槐江之山“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

《淮南子·地形训》载:西王母在流沙之濒。

《汉书·地理志》载: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置。莽曰西海……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莽曰盐羌。

《论衡·恢国篇》载:后至四年金城塞外羌(豪)良愿等(种)献其鱼盐之地,愿内属汉,遂得西王母石室,因为西海郡。

《水经注》湟水条:(河水)又东过金城允吾县北……南有湟水出塞外,东迳西王母石室石釜,西海盐池北。

以上地理著作通过“昆仑之丘”“流沙之濒”“金城郡”“湟水”等明显的、公认的地理标志,将西王母之邦的地理方位确定在华夏地区西北方向的青藏高原东部。这一地区,汉代已属中原王朝版图,系羌人聚居区。

第四节 周朝与西王母之邦的关系

周穆王为什么要巡狩西王母之邦?巡狩路上为什么能得到邦国、部族的盛情接待?

周族姬姓,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支古老族群。我国古文献称周族为黄帝之后裔。《周本纪》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周人始祖后稷,其母为姜嫄(姜、羌同源),周人显然出自羌人部落。先周时期,羌人属于西戎,同殷商甲骨文卜辞中经常出现的“羌方”以及商周时期文献中经常出现的“羌戎”、“姜戎”同属西戎中的一支。这一点,从周人、羌戎与犬戎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证实。周人在其始祖时期即与姜姓羌人世为婚姻,姜姓为炎帝氏族的后裔。周人则自托为黄帝氏族的后裔。因此,周人祖上与炎帝族的羌人有很深的渊源关系,青藏高原的羌人是周人的血缘亲族。

伏羲、炎帝、黄帝均出生于黄河上游。《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帝王世纪》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姬水之地名多在宁、甘境内。宁夏中卫香山古有姬家水、姬姓村落、姬姓居民,姬姓水名、地名、居民一直延续至今;甘肃临夏有姬家川,应与姬姓水名、居民有关;也有说姬水即今渭水上游。以上各说不管具体指何处,但大都在陇右地区。姜水即羌水,见《汉书·地理志·陇西郡》:“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入白水,过郡三,行六百里”,姜水(羌水)源自陇右绝无问题。据此,姬水、姜水均在今陇右及其毗邻地区,也就是说,伏羲、炎帝、黄帝均出生繁衍于陇右及其毗邻地区,青藏高原东缘是周人的祖地。

关于伏羲、炎帝、黄帝族系早期活动的区域。徐旭生说:“这以上所述文献内的材料,考古方面的材料,民间传说的材料似乎完全相合,足以证明炎帝氏族的发祥地就在今陕西境内渭水上游一带”(《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渭水源出甘肃省渭源县西北鸟鼠山,东南流经清水县后入陕西,其上游在陇右。范文澜说:“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方游牧先入中部……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中国通史简编》)。以上说明,中国西北青藏高原东缘确系伏羲、炎帝、黄帝族系的发祥地,它也是周人的发祥地。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东,有长胫之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关于赤水所出,《山海经·西山经》说:“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氾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四流于大杅。”这就是说,赤水与河水、洋水、黑水同出于昆仑之丘。西周之国在赤水之东,也即在昆仑之丘的毗邻地区。昆仑之丘地区的西王母之国与同一地域的西周之国是有血亲关系的氏族、部族邦国。

《国语·周语》载:祭公谋父曰:“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从《尚书》记载看,周族尊崇夏人。我国古文献称周族为黄帝之后裔,与夏人同祖。夏人本古氐人。“氐”“狄”同音。周族与北狄亦有源渊关系。《史记·匈奴列传》说:夏朝时,周人先祖“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豳”即“邠”字,是说周人最早居住在今甘肃庆阳、宁夏固原地区。这是周人走出青藏高原进入河套平原的第一站,他们与河套地区的戎狄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到大王亶父时代,“戎狄攻大王亶父,亶父亡走岐下,而豳人悉从亶父而邑焉,作周。”由于戎狄的进攻,周族才跟着大王亶父从今甘肃庆阳、宁夏固原地区迁移到今陕西岐山下的周原居住,其活动范围大致在今甘肃、陕西的泾渭地区。周族从今甘肃庆阳、宁夏固原地区南下迁至今陕西宝鸡地区,是在戎狄的进攻下才逼迫南迁的。这说明大王亶父时代,戎狄分布在今庆阳地区的西北、东北一带。今宁夏固原地区位于庆阳西南境,自当是戎狄分布的区域。而甘肃、陕西的泾渭地区,则成了周人逐鹿中原的龙兴之地。

由上看出,周穆王从中原西游西王母之邦的路线,也是周人从其祖地西王母之邦东进南下逐鹿中原、功成名就的路线。周穆王西游,既是炫耀国力、和谐民族关系的盛举,也是念旧、怀旧、祭奠先祖功业的衣锦还乡。周穆王与西王母之邦有着血缘故旧关系,所以才能西游西王母之邦,才能一路顺风。

第五节 周穆王西游的交通工具

殷商、周代的马车已高度发达,出游的交通工具不成问题。殷墟考古发掘出土马车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分别在安阳发掘出土了6座殷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殷墟出土车马坑20多座,其中一组五乘车马坑,距今3300多年。研究者认为,殷商马车造型美观,结构牢固,车体轻巧,运转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适,已成为贵族出行和军队征战的重要交通工具和武器,并被广泛使用。由此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参见《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长安马王镇张家坡村附近发现西周初年成康王时代的沣西车马坑,车马坑内有驾四马作战用的戎车和驾二马乘坐用的轺车各一辆。从西周出土的马车看,当时已使用一车四马和一车六马的曲辕车,按照周代的礼仪规定,一车六马是天子级别。

第六节 西周马车的行进速度

对周穆王西游持“神话说”“小说论”的人,首先质疑的是西周时代的马车行进速度及周穆王巡游亚欧各地长达数万里的旅程。有人说,周穆王十三年闰二月初十日北征,绝漳水;十四年十一月初六日入于南郑,巡游仅十九个月,其中尚有三个月从事行猎和参加西王母的应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能行三万五千里长的路程,这确实使人费解!《四库全书·总目》说《穆天子传》的记述“多夸言寡实”,“如后世小说野乘之类”。他们认为周穆王的车马日行程“驰驱千里”,这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故认为周穆王西游是神话传说。

上述对周穆王所乘马车行进速度与数万里旅程的质疑确有道理。如何回答这些质疑,关键在于以历史的眼光而不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对《穆天子传》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解读。

《穆天子传·卷四》载:“癸酉(八月十一日),天子命驾八骏之乘……柏夭主车,参百为御,奔戎为右,天子乃遂东南翔行,驰驱千里,至于巨蒐氏……癸酉(十月十二日),天子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造父为御,南征翔行,径绝翟道,升于太行,南济于河。驰驱千里,遂入于宗周……庚辰(十月十九日),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之数……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周穆王驾八骏之乘,一日“驰驱千里”。试问:给周穆王驾车的这八匹骏马,是凡马,还是天马、神马?

据顾实等学者考证,周穆王西征从洛阳出发,北过漳河、虖沱河,出雁门关,往西转西南到今青海的积石山;再往西沿昆仑山北麓过帕米尔,到赤乌(今兴都库什山西部)和西王母之邦(今伊朗的德黑兰附近);北越今高加索,进入旷原(东欧大平原),到羽陵(即华沙);然后回头,经今芬兰附近的拉多加湖、伏尔加河、威海、伊塞克湖、哈密、蒙古沙漠、太行山回到洛阳。周穆王驾八骏之乘,巡游仅十九个月,其中尚有三个月从事行猎和参加西王母的应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能行三万五千里长的路程,这确实使人费解!试问:周穆王及其随从是凡人,还是超人、神人?

上述疑问,是《穆天子传》原文的记载问题,还是后人对《穆天子传》记载的解读问题?

关于西周及历史时期车马的行进速度,据历史文献记载与相关专家研究:

据《诗经·小雅·六月》载: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诗经·小雅·六月》记载的是西周时代四匹马拉战车急行军的速度。从“我是用急”,“于三十里”知道,西周四驾战车的日行程是30里。

《百战奇法·第一卷》载:“后汉,羌胡反,寇武都,邓太后以虞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行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古代兵法制定的行军速度日行程“不过三十里”,与《诗经·小雅·六月》所载“于三十里”相同。特殊情况下日夜兼行,约在“百余里”至“二百里”,日行程也不过50~100里。

《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天子曰:骠骑将军率戎士踰乌盭,讨遫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觽慑嶍性者弗取,冀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霍去病的骑兵在六日内转战千余里,平均日行程160余里。

《三国志·先主传》载:“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曹操的精骑五千急行军,一日一夜行300馀里,平均日行程150余里。

《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载: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匈奴的轻骑一日一夜驰驱700里,平均日行程350里。

《资治通鉴·卷二一八·唐纪三十四》载:“上(唐玄宗李隆基)总辔待太子,久不至,使人侦之,还白状。上曰:‘天也!’乃命分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从太子,且谕将士曰:‘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曹善辅佐之。’又谕太子曰:‘汝勉之,勿以吾为念。西北诸胡,吾抚之素厚,汝必得其用。’……太子既留,未知所适。广平王亻叔曰:‘日渐晏,此不可驻,众欲何之?’皆莫对。建宁王倓曰:‘殿下昔尝为朔方节度大使,将吏岁时致启,倓略识其姓名。今河西、陇右之众皆败降贼,父兄子弟多在贼中,或生异图。朔方道近,士马全盛,裴冕衣冠名族,必无贰心。贼入长安方虏掠,未暇徇地,乘此速往就之,徐图大举,此上策也。’众皆曰,‘善!’至渭滨,遇潼关败卒,误与之战,死伤甚众。已,乃收馀卒,择渭水浅处,乘马涉渡;无马者涕泣而返。太子自奉天北上,比至新平,通夜驰三百馀里,士卒、器械失亡过半,所存之众不过数百。新平太守薛羽弃郡走,太子斩之。是日,至安定,太守徐穀走宝亦走,又斩之……太子至乌氏,彭原太守李遵出迎,献衣及糗粮。至彭原,募士,得数百人。是日,至平凉,阅监牧马,得数万匹,又募士,得五百馀人,军势稍振。”唐肃宗从长安经奔朔方,走的仍是翻越六盘山到乌氏,沿清水河北上至今宁夏灵武的历史古道。唐肃宗马不停蹄,“通夜驰三百馀里”,平均日行程约150里。

唐开元二十九年,滑州刺史李邕献马一匹,肉鬃麟腮,嘶不类似马声,日行三百里,名曰龙子。所以,刘少伯教授认为,“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只是传说。一般的马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最多日行200多公里。

《蒙古族古代战争史》载:蒙古骑兵“从扬子江北岸至保加尔边境,部队集结都是在2至3个月完成的。这样部队每天平均行军速度达到90至95公里。它的突击:攻占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5天时间,每天的平均速度达到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10天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5到60公里;攻占匈亚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8到62公里。”蒙古骑兵平均日行程约110~190里。

成吉思汗用兵神速,他在匈牙利平原作战时三天急行军230英里,相当于740多里,平均日行程约250里。

清代马车一般由二至三匹马驾车,载重量一千至二千斤,日行程100里左右。

公元二百年时期,罗马四轮运输车在大道上急驰,马拉邮车和客车每24小时可行驶160公里,每小时约13里,日行程约100里左右,但需中途停车更换马匹方能继续前进。

现代马、骡运输速度。在通常的情况下,马和骡子载重300至400斤,平均日行程100里。

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行书律》载:“邮人行书,一日一夜行二百里。”日行程100里。

古代步兵通常行军每天30~50里。

现代步兵“常行军”为时速8~10里,日行程60~80里;“急行军”为时速20里左右;“强行军”为日行程100里以上。根据以上记载与研究:

马车速度。西周至秦汉马车日行程约30~100里;清朝马车日行程约100里。

骑兵速度。汉代中原骑兵急行军日行程约150~160里,蒙古骑兵急行军日行程约250~350里;现代马、骡运输日行程约100里。

步兵速度。古代日行程30~50里,现代日行程60~100里。

由此看出,西周马车与现代马车同为马车,日行程古今相差不大;西周骑兵与现代骑兵同为军马,日行程古今相差不大;古代军人与现代军人同为人类,日行程古今相差不大。据此,周穆王是人不是神,西周八骏是凡马不是神马。周穆王乘坐的八匹骏马所驾之战车日行程约在30~100里之间。这是我们考证《穆天子传》所载周穆王驾乘马车的日行速度、可至地点、巡游路线的前提与基础。

对《穆天子传》及周穆王西游真伪争论还涉及到如何理解《穆天子传》所载内容的历史环境。首先是古今风俗习惯不同、古今度量衡标准及表述不同所导致的对《穆天子传》记述内容的理解歧见与误会。如:柏夭等“异人”代替河伯传话的神言神举是巫师的举止,这是周穆王时代原始宗教活动的反映,现代人不能依据《穆天子传》中有此类记载就认为周穆王西游是神话传说。经近现代学者考证研究:秦尺短,当时的日行百里相当于现在的60~70里左右。战国的尺比明朝尺短三分之一左右。战国的百里,也就是明朝的六十多里。汉代一尺相当于清代工部营造尺七寸二分至七寸三分左右。汉代的一里,约等于今天的0.7里。魏晋一尺相当于清代工部营造尺七寸六分至八寸左右。魏晋的一里,约等于今天的0.7~0.8里。唐代一尺相当于清代工部营造尺九寸二分至九寸五分左右。唐朝以后,一里约等于今天0.9里。尽管以上各有所据,说法不一,但古今尺度不同,古里一般小于今里是个事实。

有人说,周穆王十三年闰二月初十日北征,绝漳水;十四年十一月初六日入于南郑,巡游仅十九个月,其中尚有三个月从事行猎和参加西王母的应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能行三万五千里长的路程,这确实使人费解!但据一些学者考证,周朝的1华里折合现代长度只有298.65米,1000华里就是现代的298.65公里。《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自镐京至西王母之邦,行程共1.21万里。过去学者们认为,按照故事中所说的里程,西王母之国应在西亚或欧洲。但在1992年中日两国关于《穆天子传》的学术研讨会上,一些学者指出,中国秦以前的里指的是短里,只有今77米长。据此,“日行千里”就是日行77公里,折合华里为150里左右。因此,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它以西宁、兰州为前庭,以新疆为后庭,中心在敦煌、酒泉一带。这一观点与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中长安至锡尔河流域的康居有1.23万里的记述是一致的。

根据以上考证研究,周穆王的八骏之乘日行程至多百里左右,周穆王原本就没有走上现代人心目中的“三万五千里”!所以,只有将周穆王从神回归为人,将西周八骏从神马回归为凡马,对《穆天子传》及周穆王西游的考释研究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

第七节 周穆王西游的出发地

周穆王西游是从宗周(即镐京,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出发还是从成周(即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老城区)出发,这是考证周穆王西游方向、路线、行程及真伪的关键所在。由于出发地点的不同,导致了西游方向、路线的截然不同,由于西游方向、路线的不同,据《穆天子传》所载行程地点计算出来的日行程、总旅程及至达地天悬地隔,这就使人对周穆王西游的真伪一直争论不休。因此,考证清楚周穆王西游的出发地是辨别周穆王西游的方向、路线、行程及真伪的关键所在。

关于周穆王西游的出发地,《穆天子传·卷四》有明确记载:周穆王西游返回宗周以后,曾计算过他西游往返的道路里程:“自宗周瀍水以西北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乃还,东南复至于阳纡……还归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由上可知,周穆王西游的路线是从宗周(瀍水以西)出发,经河宗之邦、阳纡之山(阳纡西)、西夏氏(西夏)、珠余氏及河首、河首襄山以西南、舂山(赤乌氏舂山)、珠泽、昆仑之丘、群玉之山(群玉之山以西)、抵达西王母之邦(旷原之野)的。很清楚,周穆王是从宗周(镐京)出发前往西王母之邦的。

“宗周”在哪里?宗周即镐京,与丰京合称丰镐,是西周的国都。早在周文王之时,周人为了从西方向中原地区拓展,就在灃渭间建筑了丰京。周武王克商(公元前1046年)后,将其国都由丰京迁到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史称宗周(镐京)。据《长安志》卷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说:“武王自酆居鎬,諸侯宗之,是為宗周”,故镐京自成王以后便称之为宗周。丰京是周人宗庙和園囿的所在地,镐京是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据考古发掘,丰京、镐京遗址大约位于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南12公里的灃河西岸、东岸。宗周作为西周的国都,一直延续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身死国灭。从武王克殷到幽王死于骊山,西周一直定都在镐京(宗周),历时300年左右。

成周在哪里?成周即洛邑。《史记·周本纪》载:“(周)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颇收殷馀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正义】引《多士篇序》云:“‘成周既成,迁殷顽民。’按:是为东周,古洛阳城也。括地志云:洛阳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六里,周公所筑,即成周城也。”)同书还说:“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集解】郑玄曰:奄国在淮夷之北。《括地志》云:泗徐城县北三十里古徐国,即淮夷也。兗州曲阜县奄里,即奄国之地也。)迁其君薄姑(【集解】马融曰:齐地。【正义】括地志云:薄姑故城在青州博昌县东北六十里。薄姑氏,殷诸侯,封于此,周灭之也。)成王自奄归,在宗周(【正义】伐奄归镐京也。)”由上可知,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武王病亡,周公旦拥立武王的长子诵即位,是为成王。成王幼弱,周公摄政当国。摄政当年,东方发生了武庚和“三监”的叛乱。周公亲拥成王东征,第二年打败了武庚和“三监”,继之讨伐参与叛乱的奄、徐、薄姑等,最终平定了叛乱。第五年,周公秉承武王遗志,在伊洛盆地营建了洛邑王城(今河南洛阳老城),即成周,以此为中心管理殷商“顽民”,加強周王朝对东方的控制。周成王虽然兴建了东都洛邑,周王也常驻节成周洛邑,但西周国都仍在宗周,其历代国王的常居地在宗周,其活动中心也在宗周。所以,成周洛邑并不是西周的都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宗周宮室被焚毀,周宗室在丰镐一带再难立足,其继承人周平王在晋、郑、卫、秦等国的护送下,于公元前772年将国都东迁至洛邑王城,此即成周,史称东周。东周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成周。周平王东迁后,也有人沿袭西周旧称,把洛邑叫作宗周(郑注《礼记·祭统》):“周既去镐京,猶名王城為宗周也”。但这已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的称呼了。洛邑王城作为东周的首都,史称成周(今洛阳老城),计125年。

综上所述,宗周(镐京)是西周的国都,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成周(古洛阳)在西周时期是管理殷商“顽民”的镇守之城,故城在今洛阳东郊,公元前772年以后才成为东周的国都,这已经是周穆王死后150多年的事了。镐京(宗周)作为西周国都要比洛邑(成周)作为东周国都早300年左右。

考证周穆王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的学者,有岑仲勉、常征等。他们认为,周穆王从长安出发北上西行,经陕西泾水入甘肃平凉,翻越六盘山入宁夏固原,沿清水河进入河套平原,渡黄河西进河西走廊,抵达甘肃、青海、新疆或更西、更北。

考证周穆王是从洛阳及南郑出发的学者,有顾实、小川琢治、顾颉刚、王贻樑等。他们认为,周穆王从洛阳(南郑)出发北上,经河南、河北的正定、曲阳、唐县、保定等,翻越太行山入山西,经滹沱河、雁门关、大同地区,西趋内蒙古大青山、阴山,绕行黄河北岸、西岸抵西域,到达帕米尔地区(西王母之邦),或者是更西、更北的今伊朗德黑兰、东欧华沙等地。

周穆王是西周第五代国王,时当公元前976年~前92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值西周鼎盛时期,史无迁都记载,其都城自在宗周(镐京)。丰京是西周宗庙和園囿的所在地,镐京是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周穆王坐镇宗周(镐京),决定西游,他只能是从宗周(镐京)出发西行。周穆王西游若从洛阳(成周)出发,他还需从宗周(镐京)反向东赴洛阳,倒退约1000里,再从洛阳北上,经山西、河北越太行山西行河套北岸、阴山南麓西进,走顾实、小川琢治、顾颉刚、王贻樑等考证的路线,这条道路既无史料依据又无成行条件,是绝无可能的。以此验证,从洛阳出发北上,经山西、河北越太行山西行河套北岸、阴山南麓西行的路线均系望文生义、穿凿附会所致,故无任何采信理由。从出发地到抵达地的方向看,周穆王只能是从出发地向西北走,这就是说,周穆王是从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出发,前往青藏高原东部的西王母之邦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率“六师之人”从驾西游。根据金文记载,西周有西六师和东八师,西六师本是周人起家的部队,文王时组建,王朝建立后,六师又有所加强,不断进行整顿,它与后来组建的以成周为基地的成周八师分别负责保卫王朝的西土和东土不受侵犯。西六师经常出现在金文中,指挥中心设在宗周,训练和管理军队的大司马及众多师氏都糜集在这里(张永山:《试论金文所见宗周的军事防御体系》),这也证明,周穆王西游是从宗周(镐京)出发的。

《穆天子传》明确记载周穆王西游是“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王国维说:“金文中凡称镐京曰宗周,洛邑曰成周。”王国维、岺仲勉等学者据金文等文献考定,宗周即指镐京。镐京又称西都,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这是西周时代的首都。顾实等先生将宗周考证在洛阳,与西周文献记载不合,由洛阳出发北上的路线其错自不待言。所以,对周穆王西游路线应遵循从宗周(镐京)出发的地理方位重新予以考释。

周穆王西游既然是从宗周(镐京)出发前往西王母之国,其西行路线一般应走现成的车马大道,不会重新开道修路。从“先秦中原至河西的丝绸之路”考证得知,先秦时期中原至河西的丝绸之路走的是沿泾水穿越六盘山至高平(固原)、流沙(景泰)的历史古道,这是一条现成的车马大道。

同类推荐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 月锦绣,锁清秋

    月锦绣,锁清秋

    这是第一本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线索,并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深蕴文化进行唯美解读的品质读物。这是一本主题明确,风格明媚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
  • 书法与篆刻艺术(下)

    书法与篆刻艺术(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本书以作者和美国教授山姆谈话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史实,介绍中华民族文化十大特征:以和为魂、以德为本、和平主义、爱国主义等等。
热门推荐
  • 零点魅影

    零点魅影

    零点的钟声敲响了谁的丧钟?暗夜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杀戮,嗜血,是怨女的仇恨;奄奄一息的少女午夜要嫁往哪里?鬼来鬼往的旅店谁会深陷泥沼,阴森的眼神触碰谁谁就会命丧黄泉……左手主生右手主死,暗夜惊魂,她来自何方,她要去往何处?
  • 迷窟档案

    迷窟档案

    “有人计划在特定的时间清除你和世界的全部联系,你的家人已经完全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从大一新生到失去身份的透明人,下落不明的父亲,险象环生的解谜,不老不死的“人类”,苏岚在一步步落入圈套的同时并不知道,十年前自己跟随父亲到内蒙古的一场旅行,注定了十年后人生的离奇转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侯门嫡秀

    侯门嫡秀

    萧怀素一脚跌进了古代,都市女白领转眼便成三岁小女娃,母亲过世,父亲嫌弃,更有寡居的县主迫不及待地要当她继母。萧怀素瘪了瘪嘴,表示很不屑。渣爹靠不住,带着娘的嫁妆住到外祖家,这里人人把她宠上天。萧怀素左算右算,如今身份有了,嫁妆有了,是不是也该选个如意郎君合伙过日子?她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家底不用太厚,够用就好,长相不用太帅,耐看就好,前途不必光明,可靠就好。渣爹继母想插手她的婚事?没门!她的婚事她做主。那个…她没那么势利,不想当世子夫人好吗?********************推荐月的种田完结文《名门嫡秀》:http/www.xxsy.net/info/494226.html《药窕嫡女》:http/www.xxsy.net/info/409021.html《高门嫡女之再嫁》:http/www.xxsy.net/info/455847.html
  • 青春执着依然

    青春执着依然

    懵懵懂懂的青春在时光中一去不返,阳光下那个男孩的身影却永远停留在了记忆的碎片里。曾经无数次的迷茫与彷徨,只为了心里初恋的那些年。“天南海北,我与你一起流浪。”
  • 宝宝抱抱

    宝宝抱抱

    穿越也风流,美男出招,谁能抱得宝宝归?呛了一口水就穿越?苏宝宝郁闷拉~没长脸的幽冥真是怪胎:宝宝第一个吻了谁,就要把那个男人送到幽冥面前,活活哭死…爱他们就是不敢碰他们,苏宝宝口水飞溅…一个月期限将至,宝宝将要押着谁回去复命呢?
  • 混晓青春

    混晓青春

    本文讲述一个高考状元混社会的故事...兄弟,有朝一日我辉煌,带着你们一起狂。爱人,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发。热血飞扬,我们走失在青春的迷茫岁月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豪门公子恋上白领剩女:就是赖定你

    豪门公子恋上白领剩女:就是赖定你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一次乌龙相亲,闹出无数尴尬笑话。当海归女遭遇豪门钻石男,邂逅白马王子,情爱纠结,谁才是她命中的真命天子?!不是冤家不聚头,且看大龄剩女如何觅得真爱。(本文不黄不暴力,很白很纯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