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明代杂剧的概况;分析《狂鼓吏渔阳三弄》的思想和艺术;分析《宝剑记》对《水浒传》林冲故事的改编;分析《浣纱记》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分析《鸣凤记》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分析传奇这一概念的历史演变;一般了解四大声腔的知识。
第一节 明前期的戏剧创作
一、杂剧
明代的戏曲有杂剧和传奇,而以传奇为主。明代戏曲的发展,一般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指明初至弘治年间(1368-1505),有130多年;中期指正德至万历年间(1506-1620),有110多年;后期指天启至明代灭亡(1621-1644),仅20多年。
明代前期的戏剧创作处于低潮,中期是戏曲繁荣丰收的时期,后期是深入发展的时期。因为后期很短,一般将中、后期放在一起讲述。
明代的杂剧,见于《孤本元明杂剧》和《盛明杂剧》初集、二集。剧目有520多种。前期作家26人,后期作家83人。成就较大的有王九思、康海、冯惟敏和徐渭。明代前期的杂剧只是元杂剧的余波荡漾,没有元杂剧的现实性和战斗性,也不再严格遵守元杂剧的体制。杂剧创作趋于宫廷化、贵族化,以杭州、金陵、开封、燕京等地为中心,代表作家是藩王朱权(宁献王)和朱有燉(周宪王)。作品主要是神仙庆寿、美人赏花、金童玉女之类,是歌舞升平的点缀,也是藩王表示自己并无政治野心的韬晦之计。朱权是明太祖的第十七子,著有杂剧12种,今存《卓文君私奔相如》、《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前者写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后者写冲漠子的超度得道。他的《太和正音谱》是古代戏曲史的重要资料,分戏曲体式15种,杂剧12科,著录、品评金董解元及元、明的杂剧、散曲作家203人。该书还选录北曲的曲牌300多个,是现存最早的北曲谱。朱有燉是明太祖五子周定王橚的长子,号诚斋,曾著杂剧33种,是明代多产的杂剧作家。他的杂剧以歌功颂德和“有补于世教”为宗旨,是典型的贵族文艺。其散曲作品见于所著《诚斋乐府》。
二、传奇
(一)“传奇”的概念
“传奇”这一名词的具体所指,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新的内涵产生以后,旧的内涵也依然有人在使用,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传奇”本是唐人裴铏的小说集名称。《类说》卷二十八《异闻集》所收元稹的小说《莺莺传》题作《传奇》,似乎《莺莺传》的原名就是《传奇》。南宋人把《莺莺传》一类的爱情故事称作“传奇”,作为话本小说的一种类型,这是从题材角度着眼的划分。明清以后所说的“传奇”,多指篇幅较长、故事离奇的文言小说。而唐宋的传奇往往为戏曲家所取材。所以,元人把南曲戏文和北曲杂剧也都称为传奇,明代以后又用以专指以南曲演唱的多出本的戏曲。宋元南戏在明代文雅化、声腔化,并推向全国以后,传奇便成为杂剧之外的戏曲的总称。南戏在格律上不是很讲究,宫调上也不甚严格,经过“荆、刘、拜、杀”和《琵琶记》的创作以后,传奇越来越典雅,越来越规范,逐渐成为明清戏曲的主体。
(二)“传奇”的体制
明代传奇继承了南戏的体制,采用灵活处理舞台时空的分出形式,篇幅比较长,一般都有四五十出,多的可以达到百出以上,少的也有十多出。这样大的容量可以容纳丰富的内容,穿插文、武、冷、热等不同的场子,使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都可以充分发挥。但是,也常常造成故事冗长、结构臃肿、头绪纷繁的毛病。明清传奇的第一出是“副末开场”,这是和南戏一样的。第二、第三出是“生旦家门”,由男女主角自我介绍。传奇的角色行当非常齐全,剧本总是由一生一旦为中心,借他们的悲欢离合来组织戏剧冲突。音乐方面,明清传奇和杂剧、南戏一样,采用曲牌联套体的音乐结构,不像元杂剧那样限制死板,而比南戏规范一些,每个人物都可以唱,以南曲为主,吸收一些北曲的曲牌,乐曲比南戏丰富。
(三)四大声腔
某些剧种的腔调在音乐和演唱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特点,人们把这些剧种和腔调称为声腔。明代传奇的演唱有所谓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海盐腔,渊源于元代流行在浙江海盐的歌调,经杨梓等加工发展而成,清柔委婉,多用官语,为士大夫所喜爱。嘉靖、万历年间最为流行。余姚腔,元末明初在浙江余姚一带形成,成化年间已有演出,嘉靖年间流传到常州、镇江、扬州、徽州一带,主要活跃于民间。弋阳腔,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西弋阳一带,流传大江南北,演出形式是演员独唱,后台众人和唱,只用打击乐伴奏,腔调高亢,粗犷豪放,为下层民众所喜欢。昆山腔,清人称之为昆曲,元代即已经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本是一种散曲清唱,到了嘉靖、隆庆年间,经过民间音乐家魏良辅的改造,创造出一种转音若丝、流丽悠远的“水磨调”,表演上动作优美,伴奏上用笛、箫、笙、琵琶和鼓、板、锣等。不久,昆山人梁辰鱼依照昆山新声创作了传奇《浣纱记》,演出成功,轰动社会。昆山腔的影响迅速扩大,后来又传进北京,终于成为明清两代拥有作家作品最多的第一声腔剧种。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
一、王九思及其作品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题材扩大,打破了才子佳人、伦理说教、宫廷喜庆、神仙道化的狭隘局面;思想深化,现实性、战斗性得到加强,社会批判的色彩越来越浓,这种积极变化是从王九思、康海开始的。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吏部郎中,“前七子”之一,因为同乡刘瑾事败而受牵连,被削职为民。他的《杜子美沽酒游春记》,全剧4折,事据杜甫事迹而多有杜撰,无非借古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剧情大致如下:诗人杜甫闲居长安,到曲江池游春,感慨宫殿萧条,痛恨李林甫弄权误国。在酒店喝酒,他遇到诗人岑参,被岑参邀请同去户县渼陂庄游赏。翌日,杜甫泛舟钓鱼台,飘然有隐逸之想。恰好房琯派人宣杜甫入宫为翰林学士,杜甫婉言拒绝。曲词秀丽雄爽,结构平板。王骥德在《曲律》中说:“此剧盖借李林甫以骂时相者,其词气雄宕,固凌厉一时,然亦多杂凡语,何得便与元人抗衡!王元美谓其声价不在关、马之下,皆过情之论也。”
二、康海及其作品
康海(1475-1541),字德涵,陕西武功人。他是弘治十五年(1502)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他工于词曲,擅琵琶弹唱。和王九思一样,他也因刘瑾事败而落职。他的《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4折,主旨是抨击恩将仇报的市侩,是作者革职回乡以后所作。据传此剧与马中锡《中山狼传》皆为影射李梦阳负恩而作,但有些学者不同意这种意见,认为此剧即便有意影射,它的客观效果也大大超出了作者的创作动机。第4折中杖藜老人说:“那世上负恩的好不多也!那负君的受了朝廷大俸大禄,不干得一些儿事,使着他的奸邪贪佞,误国殃民,把铁桶般的江山败坏不可收拾。”再看剧中人物的对话,东郭说:“世上忘恩者甚多,何止一中山狼耶?”杖藜老人说:“先生所言是也。负君者反受朝廷大禄;负亲者、负朝者,皆忘旧恩,忽如路人;此辈无非此种中山狼也。”显然是在指桑骂槐,影射官场的险恶冷酷。
三、冯惟敏及其作品
冯惟敏(1511-1580),字汝行,号海浮,山东临朐人。他于嘉靖十六年(1537)中举,以后累举进士不第,曾任涞水知县、镇江府学教授、保定府通判等职,隆庆六年(1572),弃官归隐。冯惟敏性格傲岸,不知逢迎,宦海浮沉,阅尽世态炎凉。他著有《海浮山堂词稿》4卷,收小令170首,套曲50首。其《僧尼共犯》,4折,是轻松的喜剧。描写和尚明进和尼姑惠朗苟合,为人发现,拿至官府审问。辖司和小吏们收了僧尼二人的财礼,打了几棍,令其还俗,二人喜结夫妻。情节并不复杂,但是,剧中的插科打诨至堪捧腹。作者对明进、惠朗的结合有所同情,肯定僧尼相爱“情有可矜”。
四、徐渭及其作品
(一)生平与思想
明代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道人,浙江山阴人。他聪颖博学,多才多艺,书法、诗文、绘画,无一不精,同时还兼通军事,被人誉为“行奇、遇奇、诗奇、文奇、画奇、书奇,而词曲尤奇”。他认为自己的成就中,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而对自己在戏曲方面的成就却未加置评。徐渭的军事才能在文人中是不多见的,他的坎坷经历在明代的文人中也是不多见的。徐渭出生刚3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其生母是嫡母的丫鬟,嫡母很喜欢徐渭,却将徐渭的生母嫁了人。徐渭入赘潘家,潘氏14岁嫁给徐渭,19岁就去世了。徐渭一共结婚4次,对发妻潘氏感情最深,50年后回忆起来,依然是一往情深。徐渭20岁时中了秀才,以后一直到40岁,8次乡试,未得一第,简直和范进一样。后来做了胡宗宪的幕僚,甚得信任。徐渭的第二、第三次婚姻,均不到一年就不欢而散。最后一次婚姻,他怀疑妻子不贞,亲手将其杀死。杀妻前几年,胡宗宪被捕入狱,徐担心受牵连而精神分裂,事先准备了棺木,写好了墓志铭,然后将3寸长的铁钉刺入耳中,却居然没死。他多次自杀未遂。后来杀妻入狱,被革去生员名籍,从此时发狂疾,这种疾病折磨他达20年之久。他著有《南词叙录》一书,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成为后人研究宋元南戏和明传奇的重要资料。
(二)《四声猿》
《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代表作,笔力雄健,构思奇特,文辞酣畅淋漓。《四声猿》包括4部作品:《狂鼓吏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部杂剧,冲破北杂剧的传统体制,曲不分南北,折数亦或长或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将思想上的离经叛道与艺术上的突破传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恰如他的为人,不修边幅而自有风姿。《狂鼓吏渔阳三弄》,仅1折,写祢衡应判官之请,在阴司重现击鼓骂曹的情景,历数曹操一生劣迹,影射明代权奸佞臣的误国害民。徐渭曾经在诗文中将奸臣严嵩比作曹操,而将忠臣沈炼比作祢衡。此剧名为骂曹操,实为骂严嵩。剧本离开史实而进行大胆的虚构,慷慨悲壮,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激情。它的幽默和诙谐没有冲淡悲壮的基调,而是使它在对比映衬之下更加强烈。《玉禅师翠乡一梦》(2出),将玉通和尚私红莲、月明和尚度柳翠两个故事糅合到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官场和佛门的尔虞我诈,同时又带有因果报应的色彩,曲文幽默,令人叫绝。《雌木兰替父从军》(2出),《女状元辞凰得凤》(5出),写妇女的聪明才智,同时借以自抒怀才不遇。王骥德称《四声猿》诸剧“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曲律》)。袁宏道称其“语气雄越,击壶和筑,同此悲歌”(《盛明杂剧》)。祁彪佳评论说:“此千古快谈,吾不知其何以入妙,第觉纸上渊渊有金石声。”(《远山堂剧品》)汤显祖更是热情地说:“《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之唱数通。安得生致徐文长,自拔其舌!”
第三节 明代中后期的传奇
一、《宝剑记》
李开先(1501-1568),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30)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他是“嘉靖八才子”之一,著述甚多,颇有文名,因触忤权贵而罢官后,诗酒自娱。《宝剑记》完成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全剧52出,取材《水浒传》而加以改编。它吸收了小说中“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情节。但是,《水浒传》中,林冲与高衙内有夺妻之恨,林冲在屡遭暗算以后,手刃仇人而上了梁山;而在《宝剑记》里,林与高之间并无夺妻之恨,也没有其他的个人恩怨。林冲两次上本弹劾高俅、童贯一伙,因而遭到迫害,最后逼上梁山,这就突出了斗争的政治性质。这显然是针对朝廷的政治斗争而发,其中融进了作者自己宦海浮沉的体验。剧中《夜奔》一出,最为出色,将林冲痛恨奸佞而又难以割舍对朝廷的感情,决心落草而又忧虑妻子、母亲的矛盾心情,功名未就、壮志难酬、有国难投、报国无门的悲愤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
[双调·新水令]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的忠和孝。
[驻马听]良夜迢迢,投宿休将门户敲。遥瞻残月,暗度重关,急步荒郊。身轻不怕路迢遥,心忙只恐人惊觉。魄散魂消,魄散魂消,红尘误了武陵年少。
[水仙子]一朝谏诤触权豪,百战勋名做茅草,半生勤苦无功效。名不将青史标,为家国总是徒劳。再不得倒金樽杯盘欢笑,再不得歌金缕筝琶络索,再不得谒金门环佩逍遥!
[折桂令]封侯万里班超,生逼做叛国的红巾,背主的黄巢。恰便似脱扣苍鹰、离笼狡兔、摘网腾蛟。救急难谁诛正卯?掌刑罚难得皋陶!鬓发萧骚,行李萧条。这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须教他海沸山摇。
[雁儿落]望家乡去路遥,想妻母将谁靠?我这里吉凶未可知,他那里生死应难料。
[得胜令]呀!唬的我汗浸浸身上似汤浇,急煎煎心内类油调。幼妻室今何在?老尊堂恐丧了!劬劳,父母恩难报;悲嚎,英雄气怎消。
[沽美酒]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哭号啕。拽长裾急急蓦羊肠路绕,且喜这灿灿明星下照。忽然间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喇喇风吹叶落,振山林声声虎啸,绕溪间哀哀猿叫。吓的我魂飘胆消,百忙里走不出山前古庙。
[收江南]呀!又只见乌鸦阵阵起松梢,数声残角断渔樵。忙投村店伴寂寥。想亲帏梦杳,空随风雨度良宵!
故国徒劳梦,思归未得归。
此身无所托,空有泪沾衣。(下)
二、《浣纱记》
梁辰鱼(1519?-1591?),字伯龙,江苏昆山人。先世为昆山望族,到他父亲一代已经衰落。梁辰鱼经历坎坷,不愿仰人鼻息,视功名如草芥,不应诸生考试。他工于词曲,名噪一时。传奇《浣纱记》是他的代表作,45出,剧本以范蠡、西施为主角,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来写吴越的兴亡。范蠡和西施本是恋人,但为了实施美人计,范蠡主动推荐西施去吴国,派她去消磨夫差的意志,离间吴国的君臣。吴国灭亡以后,范蠡与西施急流勇退,悄悄地离开了勾践,泛舟五湖。作者让爱情服从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一点对清人孔尚任的《桃花扇》有明显的启发作用。作者将越国一方的范蠡和吴国一方的伍子胥进行了多层次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在忠奸矛盾斗争上的深刻思考。伍子胥忠而见疑,信而蒙谤,欲留不能,欲去不忍,落得悲惨的下场。范蠡则得到勾践的信任和重用,所以能够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但作者并不满足于写到这里为止,他接着又写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焉知今日之范蠡,不为昔日之伍胥也”,写他的功成身退。作者对此尤为欣赏,这就深化了忠奸斗争的主题。《浣纱记》是第一部使用经魏良辅革新过的昆山新腔演唱的作品,它的上演,轰动了当时的剧坛,促进了昆山腔的传播。
三、《鸣凤记》
《鸣凤记》,41出,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早表现当代重大政治斗争的作品,是一部时事戏,人物、时间均有生活的依据。作者不详,或说是王世贞所作。剧本写的是嘉靖年间夏言、杨继盛、邹应龙等人与严嵩父子的斗争,把八谏臣前仆后继地与严嵩集团展开生死搏斗的情节写得惊心动魄,充满了现实感和战斗性。撰写奏章一节,杨继盛面对宗族沦丧、夫妇死无葬身之地的严重后果,经历了残酷的心理折磨,一个刚正不阿、坚贞不屈、赤心报国、义无反顾的忠臣形象在真实的思想斗争中得以树立起来。灯下写本、金殿劾奸、法场捐躯,充分地写出杨继盛的义烈、坚忍、无畏。严嵩父子的奸诈狠毒,也刻画得入木三分。此剧打破一生一旦的习惯,塑造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忠义群像。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缺乏剪裁,不够紧凑,是此剧的缺点。据焦循《剧说》记载,王世贞邀请县令观看此剧,县令见剧中公开指斥当朝首辅严嵩的罪恶,吓得立即告辞退席。王世贞拿出邸报来给他看,告诉他严嵩父子已被贬斥的消息,县令这才重新入席。吕天成在《曲品》中感慨道:“《鸣凤记》记诸事甚悉,令人有手刃贼嵩之意!”在《鸣凤记》的启迪下,崇祯即位之初,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反映魏忠贤祸国殃民、残害忠良,表彰东林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悲剧时事戏。
1.韬晦
收敛锋芒,隐藏踪迹。
2.李林甫
唐明皇时著名的口蜜腹剑的奸相。
3.嫡母
父亲的正妻。
4.邸报
古代的报纸。地方长官在京师设府邸,邸中传抄朝中诏令之类,以知朝廷动静消息。该报唐代已有,宋代有邸报之名。
思考题
1.简述传奇的体制。
2.分析《狂鼓吏渔阳三弄》的思想和艺术。
3.分析《宝剑记》对《水浒传》中林冲故事的改编。
4.分析《浣纱记》、《鸣凤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5.什么叫“四大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