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70400000022

第22章 明末清初的戏曲

了解明末清初戏曲演变的概况;分析《清忠谱》的思想和艺术;分析《一捧雪》中汤勤的形象;了解李渔的戏曲理论的要点。

第一节 明末清初戏曲剧种的演变

兴起于嘉靖、隆庆年间的昆山腔,是明中叶至清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创作繁盛,演出频繁,昆山腔在艺术上愈来愈成熟,在各种声腔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了首要地位。曾经对昆山腔起过重要影响的北曲杂剧和海盐腔逐渐被昆山腔替代。昆山腔在音乐和表现方面都在向高雅华丽的方向发展。在流传的过程中,昆山腔出现地方化的倾向,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明代中叶江西兴起的弋阳腔,到明末清初,流传到华南和华中的许多地方,与各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变成许多新的声腔剧种,它们也还属于弋阳腔的体系。弋阳腔粗犷豪放,不像昆山腔那样讲究文辞和声律,所以遭到士大夫的鄙视和排斥;但弋阳腔乡土气息浓厚,深受百姓的喜爱。明中叶的时候,有汤显祖和沈璟之争,汤显祖从曲文的角度要求音律服从文辞,而沈璟则从曲乐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音律。后来的戏曲发展则是要求兼顾文辞和音律。明末清初的时候,戏曲创作转而强调舞台化。李渔的《闲情偶寄》强调结构,也就是强调舞台的效果,在传奇的语言风格上更多地主张通俗。与舞台效果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第二节 李玉和苏州派作家

苏州一带是昆山腔的发祥地,蓄养家班之风很盛,另外还有大量的民间戏班。苏州的观众十分广泛,上自达官贵人,下至三教九流,都喜欢看戏。许多外地的戏班也常常来苏州聘请曲家,招聘演员。苏州商业繁荣,宴会频繁,演戏看戏成为自娱和应酬的重要内容。只要出钱,戏班随叫随演。在这种情况下,一批以编剧为生的剧作家应运而生。明末清初,在当时戏剧中心苏州的剧坛上,出现了一批剧作家,他们都是以写戏谋生的布衣文人。他们同气相求,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形成了一个声势颇为壮观的戏曲流派,即苏州派。为首的作家是李玉、朱等人。他们的作品具有平民化的精神,比较能够反映平民的爱憎与愿望,从题材上看,喜欢描写世俗的社会生活。如李玉的《一捧雪》描写反抗奸臣的迫害,朱的《双熊梦》揭露官吏的草菅人命,李玉的《****关》针砭道德沦丧的世风。尤其是李玉,对历史和当代的重大政治事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万民安》写万历年间苏州的民变,《千忠戮》写明初的靖难之役以影射清兵的屠杀,《清忠谱》写苏州人民反对魏忠贤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从艺术上看,苏州派的作品刚健清新,而且比较符合舞台的要求。

李玉(1600?-1680?),字玄玉,后来因为避康熙的讳,改作元玉,别号苏门啸侣、一笠庵主人,吴县人。他曾在大学士申时行家当过家仆,也有人说他的父亲做过申家的家仆。李玉在申家博览群书,为传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玉本想走科举之路,但受到申家的压抑,后来又屡次受挫,直到明末,才中了一个副榜举人。入清以后,李玉放弃了功名的追求,开始专心创作。他毕生创作了几十部传奇,成为苏州派的代表作家,受到吴伟业和钱谦益的赞誉。李玉的剧作,见于著录的有30多种,完整保存下来的有18种。《清忠谱》、《千忠戮》和“一、人、永、占”(《一捧雪》、《****关》、《永团圆》、《占花魁》)是李玉的代表作。

《一捧雪》写明代“伪画致祸”的故事。写莫怀古有求于严世蕃,严要莫的传家之宝“一捧雪”玉杯。莫舍不得,以假杯代替。莫家的裱褙匠、莫怀古当年从饥寒中搭救出来的汤勤告了密,引来抄家杀头的大祸。忠仆莫诚代死,又被汤勤识破。于是,爱妾雪艳被捕。汤勤贪图雪艳的美色,诱其嫁他即可改供。雪艳刺杀汤勤,然后自刎。剧中着力塑造了中山狼式的人物汤勤。汤勤本是莫怀古所救,但是,他为了巴结严世蕃,居然恩将仇报,出卖莫家以作进身之礼。

《****关》写财主桂薪家道中落,四处借贷,受尽冷眼,饱尝世态炎凉。桂薪走投无路,要跳进虎丘剑池了此一生,恰为苏州大财主施济所救。施济赠送他300两银子,让他还清债务,赎回妻女,又送他一处房舍。桂薪为了报答施济的恩德,要把女儿贞娘送给施济为妾。施济并不好色,他把贞娘收为儿媳。桂薪在房舍紫荆树下掘出施济祖上所藏的万两银子,但并没有声张,而是昧心据为己有。后来施济遭遇祸难,家产荡尽。桂薪夫妇假装不知,离开苏州,迁至龙游,安享富贵。施济病死,妻儿无处谋生,前往桂家求助。桂薪夫妇悔亲赖债,将其驱逐。后来桂家遇火,万贯家财付之一炬。而施济的妻子和儿子得到施济故友的资助,施济的儿子中了探花,重振家业。剧中痛骂:“如今世上有钱的,何人不负心也……你看从来负心的人,哪个非犬也?[得胜令]曲弯弯肝肠鳞甲攒,恶狠狠心孔爪牙坚。休道是禽兽衣冠在,须知道兽心人面缘。”《****关》写人和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金钱关系,毫无同情之心,反映了明末势利险恶的社会风气。

《永团圆》写铨部官吏蔡良的儿子蔡文英和富豪江纳的女儿江兰芳订婚。后来蔡良去世,江纳悔亲,逼蔡文英退婚。蔡文英告到应天府,府尹高谊同情蔡文英,假判退婚,但江家必须交出600两银子给蔡家,以作补偿。兰芳表示不事二夫,愤然投江,恰好被江西刘义救起,途中遭劫,沦为黑店之婢。府尹令兰芳来府询问,江纳无奈,以次女惠芳假充。高谊将600两银子交给蔡文英,令文英和惠芳完婚。高谊任满赴京,在黑店为兰芳所救,遂收兰芳为义女。高谊升作山东巡抚。文英得第授官,最后与兰芳团圆。《永团圆》的目的是讽刺抨击势利的小人。

《占花魁》取材于《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写名妓莘瑶琴为卖油郎秦钟的真诚所感动,终于自行赎身嫁给秦钟的故事。剧本将秦钟改成统制的儿子,最后以荣华富贵作结束,反映了李玉思想上庸俗的一面。

《千忠戮》,亦名《千钟禄》。《千忠戮》以靖难之役为题材,描写燕王起兵篡位,建文帝扮作和尚逃亡的故事。剧中借建文帝之口,愤怒谴责永乐的残暴,“惨听着哀号莽,惨睹着俘囚状。裙钗何罪遭一网,连抄十族新刑创。纵然天灾降,也消不得诛屠广。恨少个裸衣捶鼓骂渔阳”。李玉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建文朝的忠贞死节之臣,鞭挞了陈瑛那样背主求荣、反颜事敌的叛臣。明代灭亡以后,南明王朝出现了怀念建文帝及其死节之臣的思潮,《千忠戮》就是这种思潮的产物。靖难之役杀戮场面的描写,不难使人联想到清兵南下时的血腥屠杀。陈瑛那样在故明食禄千钟的叛臣,也很容易地让人联想到觍颜事清的吴三桂、洪承畴等汉奸贰臣。剧作对建文帝深表同情,寄托了深沉的亡国之恨、山河之痛。《千忠戮》的演出,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的哀歌唱遍大江南北。

《清忠谱》的剧情梗概是:明末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吏部员外郎周顺昌,退居乡里,仍关心朝政。他清贫如洗,却疾恶如仇,在魏阉生祠,骂像斥奸。东林党人魏大中被捕,途径苏州,周顺昌前往看望,并结成亲家。魏阉死党苏州巡抚毛一鹭将此事举报魏阉。魏阉大怒,下令缉捕。消息传出,激怒苏州的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义士,他们遂带领百姓起事。一万多名市民群情激愤,冲进察院,砍杀校尉。周顺昌被秘密押解进京,受尽酷刑,不屈而死。五义士为保全苏州百姓,挺身而出,英勇就义。不久,魏阉势败,圣旨旌表周顺昌。乡党合葬五义士,以表彰其烈烈忠魂。剧本塑造了一个疾恶如仇、铮铮铁骨、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清贫自守的东林党人的形象。当然,周顺昌的身上,含有愚忠的成分。周顺昌清贫自守,“劲骨钢坚”。魏大中被阉党押送进京,周顺昌亲自为他送行,把自己的女儿许给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的生祠建成,周顺昌进去,指像大骂。阉党恨之入骨,将他押送京城。周顺昌痛斥魏忠贤:“咄!阉狗!你欺君虐民,残害忠良,我周顺昌食肉寝皮,未消积愤。”他受尽酷刑,终不屈服。临死前还发誓:“我周顺昌生不杀汝,死作厉鬼击杀奸贼便了。”作品在同时,把苏州人民如火如荼的反阉党斗争搬上戏剧舞台,塑造了市民暴动的英雄形象,是带有开创性的贡献。苏州民变的首领颜佩韦,见义勇为,敢作敢当。周顺昌被逮的消息传来,颜佩韦果断地表示:“求他什么!他若放了周乡宦罢了。若弗肯放,我们苏州人,一窝蜂,待我们几个领了头,做出一件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来。众兄弟不可缩头缩脑,大家并力同心便好。”他带领市民打进苏州府,把差官和衙役打了个落花流水。迫害来临的时候,颜佩韦挺身而出:“这桩事是我做的事,何消拿得别人?”“男儿本意豪,猛拼生,忿一朝,身家担自挑。怎偷生,惜羽毛?急向公庭分皂白,肯任他人李代桃?”就义的时候,他豪迈地说:“我颜佩韦打死校尉时,万民称快,死也瞑目了。”“只可惜救不得周吏部”,“不能孝养母亲终身”。《清忠谱》详略得当,凡是要紧的地方,总是着力描写,浓墨重彩,如描写周顺昌的《骂像》、《就逮》、《叱勘》、《囊首》等场,都描写得非常充分细腻。全剧针线细密,互相呼应。作者把幕后的背景描写和台上人物的活动结合起来,突破舞台的局限,渲染出声势浩大的群众斗争的场面。李玉还打破南北曲的界限,运用南北合套的曲子使周顺昌慷慨激昂地痛斥魏阉。他的曲词音调和谐而又新丽,案头场上,堪称双美。此外,剧中还采用了很多生活中的语言,化俗为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第三节 清初的其他戏剧作家

明末清初的剧坛上,还有一批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正统派剧作家。他们的曲词比较高雅,趣味是文人化的,有案头化的倾向。主要是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身世之慨。明代覆亡、满族入主中原的社会大变动震动了全国的民众,震撼了整个的中国思想界。从正统派的戏剧作品中,可以看到这场社会大变动在他们心灵深处引起的巨大波澜。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江苏)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福王时受马士英等排挤,乞假归田。顺治十年(1653),他应诏进京,官至国子监祭酒,顺治十四年(1657),以母病辞官归家。吴伟业撰有杂剧《临春阁》、《通天台》和传奇《秣陵春》。《临春阁》依据陈、隋间的事,影射南明弘光朝的历史。剧中写陈后主建临春阁,宠幸张、孔贵妃。高凉冼夫人受后主倚重,总领南岭兵马。后来隋军南下,破了金陵,冼夫人闻报以后,不胜叹息,入山修道而去。冼夫人的事迹类似明末的秦良玉,陈后主自然是影射清兵南下前夕依然在寻欢作乐的弘光帝。郑振铎的跋指出:“《临春阁》等杂剧二种,诸剧皆作于亡国之后,故幽愤慷慨,寄寓极深。《临春阁》……以谯国夫人冼夫人为主,而写江南亡国之恨。陈氏之亡,论者每归咎于张丽华诸女宠,伟业力翻前案,深为丽华鸣不平,此剧或即为福王亡国之写照欤!以‘毕竟妇人家难决雌雄,则愿你决雌雄的放出个男儿勇’云云为结语,盖骂尽当时见敌则退之诸悍将怯兵矣。”《通天台》写梁朝灭亡以后,沈炯凭吊通天台遗迹的故事。吴伟业的经历和沈炯在西魏的经历有些相似,所以吴伟业借此故事一抒郁闷。郑振铎的跋指其“或谓炯即作者自说,故炯之痛哭,即为作者之痛哭。盖伟业身经亡国之痛,无所泄其幽愤,不得已乃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其心苦矣。《通天台》第一折炯之独唱,悲壮愤懑,字字若杜鹃之啼血。其感人,盖有过于《桃花扇·馀韵》为之[哀江南]一曲也”。

《秣陵春》,又名《双影记》,上下两卷,41出。借五代末南唐名臣后裔徐适入宋以后的奇异经历,徐适和黄展娘的爱情故事,抒发作者对明王朝的故国之思,表达其未能忘情于崇祯皇帝的知遇之恩。

尤侗(1618-1704),字同人,改字展成,号悔庵,又号艮斋、西堂老人,长州(今苏州)人。作有《西堂曲腋》6种,其中传奇《钧天乐》写科场的不公,抒发其怀才不遇的愤懑。剧中写吴兴才人沈白、杨云,博学多才,却应试落第;尚书之子贾斯文、朝奉之子程不识、乡宦之子魏无知,文理不通,品格低下,却因为主考官何图是尚书门生,又受了程、魏的贿赂,竟分别高中状元、榜眼和探花。沈白哭诉于项羽之庙,后文昌帝君在天界举行考试,沈白、杨云方始及第,被授以修文郎之职。雷公电母击杀主考官何图,值日功曹捉拿贾斯文、程不识和魏无知,给以严惩。

明清之际,以阮大铖、李渔为代表的剧作家,主要写风情剧。他们精心地组织情节,力求其曲折离奇。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号圆海,安徽怀宁人,万历间进士。他依附阉党而为士林所不齿。南明时他曾任兵部尚书,后来投降清军。阮大铖作有传奇11种。他的代表作是《燕子笺》。写唐代扶风秀士霍都梁和曲江妓女郦飞云的爱情故事。燕子衔笺是剧中的重要情节,所以题作《燕子笺》。该剧曾经供奉朝廷,在民间也广为演出,影响很大。阮大铖的人品固然不足道,但是,该剧结构紧凑,针线严密,曲词典雅,清丽委婉,吴梅、郑振铎等都曾给予较高评价。

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又字谪凡,号笠翁、笠道人、随庵五人,又号湖上笠公、新亭客樵、觉世稗官;浙江兰溪(今金华)人。其父行医,家境富饶。明末时,李渔应乡试,屡试不第,易代以后,家道中落,遂不再应科举。顺治八年(1651),他移家杭州,10年间,创作小说和戏曲。他的大部分作品,如传奇《风筝误》、《玉搔头》、《意中缘》和小说《无声戏》、《十二楼》等,都是这一时期写成的。顺治十七年(1660),他又迁居南京。李渔营造的住宅名曰芥子园,他所经营的书铺也以此为名。芥子园所刻的戏曲小说和画谱风行天下,销路很好。李渔家居南京的20多年中,带着他的家庭戏班奔走四方,“三分天下几遍其二”。他的姬妾们粉墨登场,扮演他所编纂的传奇。李渔到处奔走于达官贵人之门,靠打秋风过日子,家无田产而获士大夫一样的享受。李渔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戏曲和小说的创作,共撰有传奇10种,总名《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一剧,写茂陵才子韩世勋和才女詹淑娟由放风筝而终结连理的故事。剧中美男丑女、美女丑男互相错位,最后到底调整过来,丑丑结合,美美团聚,各安其位。他的作品常常是借风流故事,谈封建伦理,将娱乐和教化混合一起,将道德和诙谐滑稽融合一体。李渔的戏曲,注重舞台的要求,千方百计地迎合观众的趣味和爱好,尤其是在新奇、有趣上下工夫;并且一律是喜剧,一切都在轻松愉快中进行。青木正儿在其《中国近世戏曲史》中评论《风筝误》道:“李渔作剧,在于专欲脱窠臼出新意。其主张与阮大铖同,其弊亦同。此剧结构,出于阮之《春灯谜》(《十错认》)一派,以风筝为姻缘之线索,似学《燕子笺》。其关目布置之工,针线之密,宾白吞吐之得宜,为其长技,有足称者。然根本主意之类似儿戏,以及趣味之低级,遂令我人有所不满焉。曲辞用本色,以平易为主固可,然往往以喜剧而言,则滑稽趣味不足;以风情剧而言,情味缺乏。此不过为一种滑稽搅乱之风情剧,遂堕恶趣焉。”

第四节 李渔的戏曲理论

李渔具有丰富的创作实践和演出实践,他在《闲情偶寄》一书的“词曲部”、“演习部”里提出了系统的戏曲理论。总的特点是强调结构第一,词采以二,音律第三,讲究舞台演出效果,所谓“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把登场演出、愉悦观众当做戏剧的生命。既不是强调文辞也不是强调音律,而是强调结构,这是戏曲发展的必然。李渔的主张实际上接触到了组织戏剧冲突这一核心问题。书中这样强调结构的重要:“工师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李渔认为,剧本应该“减头绪”,“立主脑”,应该抓住一人一事,突出主要矛盾,“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李渔认为:“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他说“荆、刘、拜、杀”之所以得以流传至今,“止为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浅。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于心,便便于口,以其始终无二事,贯穿只一人也”。李渔讽刺头绪纷繁的剧目“忽张忽李,令人莫识从来”,“令观场者如入山****中,人人应接不暇”。“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如此构思而成的剧目,“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作者茫然无绪,观者寂然无声”。李渔提出“密针线”,强调情节之合情,前后之呼应,要将剧中情节编织得天衣无缝,使观众找不到破绽,“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便于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李渔认为:“填词之难,莫难于洗涤窠臼;而填词之陋,亦莫陋于盗袭窠臼。”因为文章和戏曲都是“非奇不传”,所以一定要“脱窠臼”。李渔鄙视那种“取众剧之所有,彼割一段,此割一段,合而成之”的“近日之新剧”,嘲笑它们如“老僧碎补之衲衣,医士合成之汤药”。所谓“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李渔还认为:“戏法无真假,戏文无工拙,只是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法,好戏文。猜破而后出之,则观者所然,作者赧然,不如藏拙之为妙矣。”李渔提出“审虚实”,要求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要正确对待艺术虚构的问题。他认为:“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所以要“戒荒唐”。有人说:“家常日用之事,已被前人做尽”,李渔反驳说“物理易尽,人情难尽”,“闺阃之内,便有日异月新之事”。

李渔认为,戏剧语言要“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他认为要向元杂剧学习,从生活中去提炼语言。李渔认为:“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凡读传奇而有令人费解,或初阅不见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绝妙好词。”李渔称赞元曲说:“元人非不读书,而所制之曲,绝无一毫书本气,以其有书而不用,非当用而无书也。后人之曲,则满纸皆书矣。”李渔提出曲词不能有道学气,“非但风流跌宕之曲、花前月下之情,当以板腐为戒,即谈忠孝节义与说悲苦哀怨之情,亦当抑圣为狂,寓哭于笑,如王阳明之讲道学,则得词中三昧矣”。李渔主张浅显,但是,他又反对浮泛。他认为:“一味显浅,而不知分别,则将日流粗俗,求为文人之笔而不可得矣……如在花面口中,则惟恐其不粗不俗;一涉生、旦之曲,便宜斟酌其词。”他指出插科打诨要巧妙自然,不要用****俗恶的话来逗笑。李渔十分重视宾白的作用,他认为“宾白一道,当与曲文等视,有最得意之曲文,即当有最得意之宾白。但使笔酣墨饱,其势自能相生”。

他还针对演员的培养问题发表了很多自己的见解。认为“唱曲宜有曲情”。“口唱心不唱”,就是“无情之曲”。对演出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譬如演唱和伴奏的关系、锣鼓的作用、演唱的训练等,他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李渔的戏曲理论是对五百年来戏曲创作和演出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中国戏曲的发展,一开始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但是,戏曲为了获得上流社会的承认,自觉不自觉地向诗歌靠拢,追求曲词的典雅和音律的优美。中国的诗歌是早熟的,它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单纯的抒情性格。《诗经》和楚辞的成就已经让后人赞叹不已,唐代的诗坛更是万紫千红,精彩纷呈,使人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之感。中国古代的各个艺术门类无不感受到诗歌的巨大影响。风华秀丽的诗歌对于后起的戏曲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再加上中国的戏曲非常重视唱,于是曲词的诗歌化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再者,大量的戏曲作品因袭现成的故事、现成的结构、现成的情节,很少在结构上有所创新。文人所写的案头剧更是常常无视或忽视舞台演出的需要,把剧本当做自己遣愁解闷的工具。表演的因素被曲词的、文学的因素所挤压,叙事的因素被抒情的因素所挤压。但是,戏剧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舞台的艺术,文学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文学只有融入舞台之中,才是真正成功的戏剧文学。

一方面是上流社会的审美趣味在无形中引导着戏曲的发展,一方面是戏剧的本性在顽强地表现自己。戏曲总的方向是越来越追求舞台的效果,李渔的《闲情偶寄》便是这一变化在理论上的集中反映。

明代戏曲理论家、作家,生于1533年,卒于1610年,字伯英,号宁庵、词隐,吴江(今江苏)人,历任吏部员外郎等职。他有传奇作品17种,今存7种,强调戏曲创作要讲究声律。

思考题

1.分析《清忠谱》的思想内容。

2.分析《一捧雪》中汤勤的形象。

3.简述李渔的戏曲理论有哪些重要内容。

同类推荐
  • 十号酒馆·判官

    十号酒馆·判官

    拥有审判世人的能力,却只能行走于悬崖之上,每次迈步,都是生死抉择!丁通只是一个混迹在都市之中的小混混,作为十号酒馆的常客,他最近比较烦:接连不断的奢华赌局,令他为筹码窒息的同时,也感觉到深深的不安。随着筹码的增加,他仿佛陷入了一个预先设置好的圈套之中。透过蛛丝马迹,丁通发现圈套和一个名为“奇武会”的神秘地下组织有关。他们主动找到自己,到底为了什么?原来,奇武会这个由功夫与财富造就的神秘地下组织,以惩罚连环杀人案的真凶为己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经常有错杀的情况发生。为降低这一错杀率,他们急需名为“判官”的角色来甄别判断谁才是丧尽天良的真凶。
  • 傀儡之城·花逝

    傀儡之城·花逝

    如果这座城市是海,那么曾黎就是其中游弋的鱼。身边有一起长大的朋友,有偷偷喜欢的她的男孩儿,也有没钱花的小烦恼。然而另外一种生活对她敞开了怀抱,就像深海吸引着她向更深的地方游去,但这海底深藏的空间是危机还是谜底?爱情,能否无关阴谋?如果这座城市是海,那么我不愿只是倒映在海面的傀儡,但岂又知道,天空不是别人设下的另一座牢笼。
  • 哪吒:业火红莲

    哪吒:业火红莲

    本书将神话传说、古典小说当中,多作为配角存在的哪吒故事剥离重构,以哪吒的第一视角重新赋予他完整的人物性格与成长经历。专为哪吒原创一条寻找身份认同,追求真正自由的主线,所有剧情与配角人物都依此条主线展开。时代更迭之间,阐、截、佛、道之间的明争暗斗此起彼伏,层层交织。哪吒在轮回之中淡化的记忆,成长征战当中的困惑,所做的所有决定,背后都有看不见的大手在控制。他的痛苦与孤独,正如现在的我们一样,身体与内心,随时都在因为现实,而和理想中的自由,做着激烈地斗争。
  • 古龙文集-游侠录

    古龙文集-游侠录

    游侠谢铿的复仇揭开了上一代江湖的恩怨,命运的作弄偏又使他卷入新的道义困境:杀父仇人亦是救命恩人!到底他要如何抉择?白非和石慧一见钟情,相知相许。但石慧的母亲却是人人见而诛之的武林公害,她逼石慧发毒誓与白非断绝情谊。两人究竟情归何处?
  • 布登勃洛克的一家(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布登勃洛克的一家(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热门推荐
  • 荒阵

    荒阵

    一个阴谋笼罩大陆,谁才能将阴谋戳破?一个落魄神族,从新复苏。
  • 误惹校草你别逃

    误惹校草你别逃

    强劲的海风扑面而来,吹得我睁不开眼睛。现在仅需动动拇指就能轻松获得最新彩铃,发送......天空顿时下起了倾盆大雨……
  • 重生神域

    重生神域

    属于玩家的繁华时代悄然凋零,智谋无双的人物、技巧顶尖的天才以及勇猛强悍的战士都一一逝去,所有的呐喊、不屈、热血,都没有冲出这个虚拟世界的屏障。叶道拼死一搏,死亡之后,重回神域初始。你说这个只是个游戏?你是在开玩笑么——
  • 意图难

    意图难

    “帚帚。”“师傅。”神山初次相遇,幼童衣衫破碎,狼狈不堪。本不欲管他,怎料幼童执意跟着自己。罢了,或许这就是常人所说的“缘分”。她心念一动,将幼童收为弟子。逃亡于神山,面前女子一身白衣,行走间颇为肆意自在。他只好厚着脸皮贴上,死缠烂打寻求庇护。“我叫沈图南,今后你就是我的徒弟。”“弟子江逸飞。”她在人间晃荡千年,图南,志向远大。他则苦心隐忍龙困浅滩,逸飞,漏网之鸟。百年后,她回到天宫,却见到熟悉身影。-他是她的帚帚,敝帚自珍。-遇见你的那天,神明告诉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还告诉我,“在劫难逃”。
  • 快穿:攻略傲娇BOSS

    快穿:攻略傲娇BOSS

    一朝穿越,米熙的日子苦逼了。傲娇系统,难撩BOSS,自己好歹是个女配,说好的悲惨结局呢?在金主大大光辉照耀下,感觉自己被滋润。女主,你争点气,好歹你有金手指呀……不过偶有大金主。金主在手,天下我有。
  • 末世英豪传

    末世英豪传

    公元2216年,全球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核武,高等化学,纳米技术的多样化综合智能型武器的无情摧毁之下。地球变的满目疮痍,人类文明到了灭绝的边缘。21世纪一平凡的进城务工青年黄东强,在看望家住四川甘孜的工友母亲时,被国家正在进行的秘密核武实验所击伤,随后被雪山掩埋。在200年后当黄东强苏醒之时,也开启了他争霸世界拯救人类文明的征程。
  • 古域争雄

    古域争雄

    莽荒时代,强族林立,百家争鸣,天之骄子,傲视群雄,万古之争,后世称雄!时刻面临危机的莽荒古域,披荆斩棘的漫漫长路,剪不断理还乱的浪漫感情,风流古域的痴情浪子。他,许愁,从不相信命由天定,定要负天!
  • 怨皇

    怨皇

    千年之前,一名以偷盗禁术之名,被虚明宗逐出师门的少年,奇遇之下,获得上古魔器——“圣月瞳目”,从此得到鬼神皆惊的强大力量。在天下为难之际,他斩杀妖兽虫魔,从而受万千百姓顶礼膜拜,并且创立,傲视群雄,问鼎修真界千年不衰的“御灵十二宫”。千年之后,一名性格懦弱、善良的青年,为救心爱的女人,无辜惨死,却不料这只是一场阴谋。黑夜降临,他将灵魂出卖给恶魔,从而获得重生——重生之后的他,冰冷、且邪恶……他步履在深渊之中,眼前没有黑白,没有善恶,只有沾满鲜血的手,和比恶魔还要狰狞的脸庞。当怨念重新汇聚,黑暗的人心,将会被吞噬,人间将会是一片炼狱。
  • 亿万婚宠:总裁爹地惹不起

    亿万婚宠:总裁爹地惹不起

    六年前,一夜荒唐,他弃她于荒野,差点身亡。六年后,他出现在她的婚礼,打伤她的未婚夫,把她带回家。爱情里何来是非。且看霸道总裁,如何虏获傲娇甜妻。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悲剧的人生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悲剧的人生

    人生价值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