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23900000042

第42章 法藏(1)

——华严宗的创始人

杜治平

一炼指供佛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十一月初二日,国都长安一个姓康的人家,诞生了一个小男孩。这孩子浓眉厚发,阔脸大耳,满身福气。他就是后来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法藏。

法藏的出世,给家人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当时,身为父亲的康谧,已官拜左卫中郎将,一想到法藏是个男孩,他就身心俱爽,希望法藏今后能为康家光宗耀祖,干出一番大事业。

康谧的想法不是一时的激动和心血来潮,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男子是一家的中心和支柱。况且康家又不是普通人家,属于上流社会家庭,上流社会当然有自己的观念和抱负。康谧回想本家族光辉的历史,感到肩上的担子更沉了,责任更大了,对未来的憧憬更坚定了。

康家祖籍康居国。康居国是古西域一个城国,地址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从康谧上推四代,即他的曾祖父曾是康居国的宰相,英名远扬。到他父亲这一代,因向往中原文化及长安的富饶美丽,举家迁到长安,康家可谓深受中印文化的影响和浩荡的皇恩。所以,康谧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法藏培养成人。

法藏出生之日,正是佛教在中国迅猛发展之时。当时“佛、法、僧”三宝备受顶礼膜拜,崇佛、信佛已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气,善男信女们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群众,而且上达文人雅士、王公贵族以至皇室帝王。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在他统一全国、清除割据时,就曾得到僧兵的帮助。即位之后,他采取道佛并行政策,在各地广建寺刹,培养出大批高僧和佛教学者。高宗、武周时代,佛教僧人更是备受礼遇,赏赐有加。所以,整个有唐一代,中国名僧辈出,佛学宗派林立。况且此时中外僧侣、学者往来交流切磋,传教译经,交相辉映,建树很多。人们常以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为事物成功的重大因素,法藏恰值这三大因素都已具备的时代。时势造英雄,接下来就是看英雄如何造时势。

以康家的祖籍来看,康居国接近今巴基斯坦一带,属于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当地语言以梵语为主,信仰佛教。康家迁到内地以后,始终未忘故土的语言与文化,几代人都是既说汉语,又习梵话。法藏也不例外,在他咿哑学语的时候,家人就分别用梵、汉两种语言和他对话。说来奇怪,他小小年纪,学习语言的能力竟如此之高,短时间就能记住某个词或某句话,并能流利地表达出来。康谧不禁喜上心头,他认为这孩子是个读书学习的料。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他也期待法藏这个官宦子弟,能一路升迁,官运亨通。

正如前文所说,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各阶层深受佛风佛雨的影响,康家自然不会超然于局外,况且这个家族早就有佛教信仰的习俗,内迁之后,仍念念不忘。法藏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的所作所为对法藏影响很大。在法藏三岁时,她以如来佛为题,作诗一首,教法藏背诵,没想到法藏听了两三遍后,就全部记下来了。这首诗是:

真如如来佛,能救世间苦。

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

真如如来佛,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早期的启蒙教育,在大人看来,可能属于一种游戏和消遣,但它对法藏却产生了重大影响。自此以后,法藏在言谈举止、游戏娱乐上,常以佛为念,自比法师高僧。康谧对此常常感叹,但他是一个看得开的人。累世做官,当然位高势大,受人敬慕,可是能成为一代名僧大师,又未尝不能出人头地,况且这孩子又天资聪颖,堪成大器。想到这里,康谧也就顺其自然了。

贞观二十年(646)七月,玄奘奉太宗之命,以他西行的种种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法藏从大人的谈话中,略微知道了玄奘的事迹,表示他长大后也要去西天取经。这件事,大人很快就遗忘了,可法藏却一直牢记在心。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为法藏请来私塾先生,教他学习“子日诗云”等儒家经典。从此,法藏开始正规地学习并接受儒家文化,这为他后来学经、讲经、译经和着述立说,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和语言文字功底。

十岁左右时,法藏已长成一个英俊潇洒、谈吐得体的小少年。他宽额方脸,长眉大眼,大耳垂肩,很是召人喜欢。他在和弟弟等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很强,发疑提问,思路敏捷。老师认为,法藏是他一生教学过程中,极为难得的一个聪慧弟子,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将来一定会金榜题名,取得状元第一的功名。老师的这种想法和预见,诚然不错,可是他没有预见到法藏思慕佛祖的另一种前途。倒是法藏的弟弟宝藏,不负众望,博得功名,成为唐中宗时的朝议郎,行统万监。所以,世事推移,万物演化,人未能尽料。法藏“及生而慕无上”,岂非天意!

英雄少年,苦读于私塾,躬行于实践。法藏除了在学堂接受儒家经典伦理的训戒外,还常常游览长安的佛院寺刹,搜集整理佛教资料。如此一来,他对佛法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慢慢地他对三宝已是依依不舍了。十四岁这年,法藏向家人提出出家修行的愿望,其态度之坚决,几乎没有一丝动摇的余地。这件事,既出家人的预料,又尽在预料之中。说在预料之外,是由于法藏还尚未成年,这个年纪就要离开父母,总是让人依依不舍。尽管自古言:好男儿志在四方,可是作为父母的,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内心的柔情和牵肠挂肚的思念。说在预料之中,是由于法藏自小就有依佛的志向,及至少年,更是对佛情有独钟。父母亲对此看到眼里,记在心上,早知有这么一天。这一天真正到来时,又感到太早、太突然。哎!无论如何,总要在孩子今后的前途和命运方面,做出一个决择。法藏的父母在犹豫、思考之后,终于得出一致结论,那就是同意儿子皈依佛门,以弘扬这源远流长的千年圣教。

康谧夫妻的决定,不光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也包涵着一种神秘的因缘在内。据说有法藏胎孕的那一夜,他的母亲睡得很香很甜,睡梦之中,只觉有光明照体,日光人口,甘美异常。此梦对深信佛法的康谧夫妻来说,着实是僚喜不小。因为这种瑞相预示着腹中的孩子,不是人间奇才,就是法门龙象。如今,法藏的决心已定,立场不变,他发下了无上菩提之心,立誓观尽一切法,感悟万佛乘,父母对此还怎能拦阻呢?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法藏十六岁,他辞别双亲,去岐山法门寺,求学佛法。先暂不论他和双亲道别时的感人情景,单就西安至岐山几百里路程,就足以证明他的勇敢及排除万难的意志、毅力。那时,交通落后,河流险阻,原野广袤,几十里地不见人烟,且野兽出没异常。可是,法藏对此不以为意,他不畏路途遥远艰辛,终于到达岐山法门寺。法藏伫立在巍巍的阿育王塔下,想到佛的真身就在塔下,而自己又能拿什么来供养呢?忽然,他想到真身宝塔下供奉的是佛的手指,自己以手指来供养不是更为恰当吗?对佛的无限虔诚,使他得出了这样一个决定:炼指供佛。法藏将随身带来的各种上等妙香绑在自己的手指上,然后毅然点燃了它。香在燃烧,他的手指也在燃烧,可法藏心中只有佛的无限伟大,并没有疼痛的难熬。

香烟萦绕于塔下,法藏的虔诚由此昭着于天下。

二择师求学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法藏遍谒都城大小庙宇,志在择师,可迟迟不得要领,于是就决定再次辞亲外出,去太白山求法。

长安是当时世界着名的都市,这里不仅以繁华着称,而且市郊周围遍布寺刹,是着名的佛教文化中心。着名的寺院有弘福寺、大慈恩寺(大雁塔位于其内)、大兴善寺、华严寺等。那么法藏为什么不去这些寺求法,而要舍近求远去太白山?究其原因,可能性的因素有:第一,各大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寺大声威大,它们对人寺弟子的挑选,可能过于严格,也可能过于漠然处之;第二,法藏生长于长安,久处而不觉新奇,对各寺院或者无新鲜感,或者是机缘不投;第三,曲径通幽处,名山大川向来是藏龙卧虎之地,宗教发源之所,可能法藏以为,只有去这些地方,才会求得真法;第四,法藏是官宦贵族子弟,这个阶层的子弟要入门学法,在当时封建社会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或者是法藏的父母故意让其远出,以磨炼其意志;或者是法藏初生牛犊不怕虎,要以自己的能力开辟出自己的道路等等。可,能性的因素很多,但可能性背后隐藏的是必然性,必然性要以各种形式为自己开辟道路。好事多磨,法藏两次不畏艰险,择师学法,似乎正应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征兆。

峰峦嵯峨的太白山,雄居秦岭中段,这里山脉蜿蜒起伏,原始森林密布集中。法藏在此花费了数年功夫,虚心请教,研讨问题,如饥似渴地搜集阅读佛教典籍,进步很快,学问大增。一次,他对瑜伽经中的主观、客观与一切事物相应相融的论说,非常感兴趣,当即寻找资料深入钻研,并与寺中师父彻夜长谈辩论。这次思考和辩论,使法藏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佛教的各个流派也是相应相融的。

正当法藏厉兵秣马,准备进一步印证自己观点的时候,突然从京城传来消息,说是他的慈亲有病。无奈之际,他只好从太白山返回长安。佛门三宝与父母双亲在法藏看来,都非常重要,况且这几年他只能在心里遥遥祝福父母的幸福安康,未曾尽人子之忠孝,这次无论如何也得回家探望侍奉。他的师父也鼓励他,让他今后多多留意于佛典,再拜大学问者为师。师父光明磊落,襟怀宽阔,他为法藏这一千里马的腾飞,指出了应该努力的方向。

法藏出谷入京,又一次回到亲人身边,全家人的喜悦兴奋自不待言。作为人子,法藏为自己能归奉庭闱、侍候扶持亲人而自慰;作为准备出家皈依佛门之人,又为几个月来未能读经学法而遗憾。这种心情,家人很快就觉察到了,于是大家又鼓励他去干自己的事业。可下一步又将何去何从呢?他回想起在太白山深处诵读《杂华经》的情景,那真是一处云山雾海、远离尘世、读经学法的好地方啊!可是,太白山典籍有限,到底怎么办呢?管子日:“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告之。”

这一天晚上,法藏在打坐诵经之后,很早就上床入睡。迷迷糊糊之际,突见神光照满院庭,久而不散。一惊之下,法藏睡意全消,他自言自语地叹道:“一定有特别奇异的人,在弘扬大教。对,佛光灿烂,一定不错。”

世间之事,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以前,法藏多方求法,始终未与真师谋面。而这个时候,智俨法师正在云华寺讲说《华严经》,他循循善诱,深入无尽,为弟子指点迷津。_时,华严宗宗风大振,名扬遐迩,普通群众甚至一些道士纷纷入门学法。法藏在梦后第二天,就随着这股人流去云华寺顶礼膜拜。

有人告诉智俨,说法藏这个居士在太白山学法多年,他“云栖术果,久玩《杂华》”,因亲人病疾,方才至此。听到这里,智俨法师就对法藏设疑提问,问题越来越深刻,可法藏不慌不忙,从容回答,显得有条有理。智俨法师非常满意,他赞叹地说:“比丘义龙辈,很少有人能回答这样的问题,真是发人深省、震人耳目啊!”自此以后,法藏有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有时按照自己理解的程度,便会提出更深的问题。二人在讲坛间歇,平时问答,相谈甚欢。法藏能领悟智俨的妙解,以为找到了真正的师父,智俨见他敏慧善学、勤思好问,欣喜自己有了可授教接炷的传人。于是,智俨慨然应诺,收他为门徒。

法藏从十六七岁始,就外出寻师求法,历经数年,如愿以偿。从此,他就紧随师父左右,刻苦努力,领悟真谛。由于他记忆非凡,理解超群,深得师父厚爱。每当智俨参学外出时,他都忘不了带上这位爱徒。师徒二人无论是路远路近,总是形影不离。当智俨了解到法藏的各佛教宗派相应相融观点时,认为这是和本门相即相入、圆融无碍论点的不谋而合,于是就从多方人手,巧加引导。随后几年,智俨特为法藏开设《法华经》及其它法典,他不负师意,不但深得师父的真传妙旨,而且能全部背诵《法华经》,然其兴趣所宗,犹在《华严》。

《华严经》号称经中之王。当时,法藏二十岁左右,其悟性足以学懂《华严经》,否则,智俨不会轻率向他讲解的。再者,智俨认为法藏的创造性足以光大华严宗,这样向他讲解《华严经》,正是弘扬本门本派的基础性工程。可见,智俨是有远见的。的确,这时的法藏已是一个满腹经文、见解卓越的年轻居士。他的才能已脱颖而出,他的锋芒也不断闪现。有人形容这时的他,是白牛赤象,“俯视六宗,躬行宝土”,自知自悟,要尽源底。尽管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也显示了他不同凡响的风貌。

三正式出家

智俨始终认为法藏是他的得意弟子和衣钵传人,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法藏只是一个俗家弟子,这一直成为师徒二人关心的事情。

法藏遇到师父智俨时,智俨已是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那时法藏大约二十岁左右。以法藏从师的时间推测,只不过为六七年的光景。在这短短的几年内,智俨一定有许多事情要完成,当然他也关心法藏的出家大事,但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应等待时机。因为当时度僧需得到朝廷的批准,而朝廷一般只是在皇室有婚丧大典时,才办理度僧的佛事。可惜在智俨去世之前,一直没有等到这样的机会,未能完成为法藏剃度出家的心愿,这也就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佛教的出家受戒,有一套严格的制度规定,僧尼必须共同遵守。佛教信徒为求得解脱而出家修行,先要剃发净须,还要受持十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克服困鬘、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等,以后正式受戒时还须受具足大戒。法藏从十六七岁离家求师,以身许佛,上述戒律,他是可以做到的,否则,他小时的志气,二十六岁时请求受戒的举动,就不可思议,不可理解了。除非他别有用心,而以后的事例证明,他的心思都是用在弘扬佛法上面,心内“本来无一物”,又焉能染尘埃。但是,世事推移,万物变动,都有其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须臾不可分离。就假设法藏自身已具备了出家受戒的因素,可是,什么时候,什么人,什么形势下,对他授戒,那作用和影响就大不一样了。依此看来,某些事情不可强求,强求的事情不但意义不大,有时还会有害。

法藏的成长,基本上是和唐高宗、武则天的统治时期连系在一起的。他二十五六岁前后,正值武则天实际统治地位逐步确立、宗教活动盛行之际,当时,僧尼的社会地位较高,有些高级僧人可以出入于宫廷,备受人们的礼遇和尊敬。一些诚心诚意的佛僧,认真研究佛教经典,阐扬佛法。形势似乎对法藏的出家受戒很有利,但是从总的局势看,近两三年内,武则天的政策重点还是放在稳固政权方面。如,乾封元年(666)至三年(668),高宗与武则天登泰山封禅,又趁高句丽内乱,举兵讨伐,成功后设安东都护府。

同类推荐
  • 常德传印象

    常德传印象

    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媒体近年来对青岛港老总常德传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报道,全书分别以纪事、对话、评论为题,集萃的几十篇文章中,分别透视了常德传的精神世界和青岛港的建设成就。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罗健夫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罗健夫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生死李连杰

    生死李连杰

    李连杰头上有很多光环,很多荣耀,但他身上也汇集了诸多矛盾,诸多质疑。他呼吁影迷及所有爱心人士持之以恒的捐款,称赞李光标的裸捐,但他自己花费2亿巨资打造私人豪宅;他积极创建壹基金,参与壹基金的各类救援活动,但他自己到底为壹基金捐了多少钱,却打死也不肯说;他是个深情的男人,被……
  •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景帝刘启第三子,母王美人,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因受景帝姐姐刘嫖的喜爱,7岁立为皇太子。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上皇帝位。第二年,首创年号为“建元”。从此,我国历史开始用年号纪年。
  •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经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中华古史学经典绝品。他品行高洁,而为时人所赞叹。本传系统叙述司马光生平,突出其史学成就,文笔也较为清丽。——文史专家王曾瑜本传富有独特的个性视角,传人传事,客观真实。作者在短小生动的章节叙述中,见人见事见故事见性格见品德见作为,将传主的繁复人生给予公正生动的文学呈现,很好地写出了司马光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行为“泥古”与道德坚守的性格形象。——文学专家李炳银《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
热门推荐
  • 雨暖初夏

    雨暖初夏

    【这是一个青梅竹马的故事】他们曾蜷缩在教室的角落里,偶尔抬头,对上彼此的眸。他们曾奔跑在夕阳下的操场上,浅浅一笑,足以和日月比肩。他们曾漫步在初夏的山林中,享受初夏的小雨带来的淡淡的暖意。后来,所有的一切都被刻进了时光里,就像,那一年初夏的初夏,那一年初夏的小雨,后来的后来,亲爱的你,有没有发现,雨,暖初夏。
  • 梅故

    梅故

    亓官,北京朝阳人,一位孤僻的中学生,纯粹以写作为娱乐爱好
  • 长歌暗行

    长歌暗行

    我从未想过我可以有重生的机会,既然活着就好好的为自己活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茗策

    花茗策

    ——我没有文化,我只会种花。莫名穿越,阴错阳差凭借一技之长小本经营在京城安心养家糊口修身养性。京城繁华之都,百花争艳,公子风流。只可惜家中那两朵“娇花”又怎可明珠蒙尘……花中自有颜如玉,谁想有朝一日风花缭乱处,却得见有人素手撩动琴音,眸光潋滟,魅色横生,于花间对我一笑倾城。“阿青,惟愿有朝一日,你眼中不是只有花而已。”咳,原来我被当成花痴了……这是一个以花为生活养分的认真呆女主。这是一票对女主的天然时常扼腕的男人。甜、宠、萌才是真爱!
  • 重生之塑造乐坛

    重生之塑造乐坛

    他拯救了华夏流行音乐!他改变了乐坛的流行方向!他更是将那些肆无忌惮的韩流欧美流等文化势力,赶出了华夏。他让华夏流行音乐传遍了全世界。他是李青柏,他重塑了乐坛!!!
  • 泪后再微笑

    泪后再微笑

    枫宇凡,一个很帅气的学生,却在过去的三年中留下了很多的谜团。在他进入到新的学校之后,发生了一系列让他所无法承受的青春阵痛,有笑,有泪,有崩溃,有愤怒。这是一本可以勾勒起你青春回忆的一本书,这是一本可能一开始觉得乏善可陈,但是细细品味之后能够领悟许多人生哲理的一本书,这是一本可以让你领域友情,爱情,亲情的一本书,请关注这本书,无论有多少个粉丝,我都会为你每天努力更新
  • 易烊千玺之微微爱情

    易烊千玺之微微爱情

    本小说是根据网络剧《亲爱的公主病》,改编而来的,也没有太多的地方相同,只是开头差不多而已,后面都是我自己写的。什么易烊千玺啊!冰块脸!麻将脸!老娘喜欢你你居然还不同意,你不知道要追求我的人都从这排到大西洋了……原来你一直靠近我是因为我有一张和她张的一样的脸蛋,是我看错你了。易烊千玺,你我从此陌路……
  • 白殿下的黑包群

    白殿下的黑包群

    一部科技渡劫失败的奇怪手机,一个超越三千世界无数位面的黑包群,一切都从白玄来到异界成为一名王子开始。“殿下,这是什么?”“不要动,这是RPG火箭筒。”“奇怪的名字,那这个呢?”“这个更不能动,这是子母河水,喝了会怀孕。”“天啊,你都从哪里弄来这么奇怪的东西?”……本书又名《是黑包不是红包乱点会出大事》、《精灵大小姐的无敌跟屁虫》、《哎呀妈呀怎么办白殿下很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