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98300000019

第19章

论曰至义准成故。释也。文中有二。一释有所缘。二释有执受。此文初也 六识意界诸心所法名有所缘。指法体也 能取境故。释所以也 以心.心所能取所缘之境名有所缘。正理论云。如人有子。所缘.所行.及与境界。名义差别 余十****及法界摄不相应法名无所缘指法体也。不相应法亦摄无表色.及三无为。俱是不相应。以不能取境故 义准成故。释所以也 正理论云。五识身决定不用和合为境。然必有境故以实法为境义成。若五识身。了胜义境。何缘五识不断结耶。了自相故。外门转故。无等引故。无分别故。一堕境故。所缘少故。虽了胜义而不断结

论。如是已说至皆无执受。第二释执受.无执受也。文中有三。一明唯无执受界。二通二界。三执受义。此文初也 谓十八界中。七心界.法界声界。此九界唯无执受。乘前有所缘中七心界.法界故。别释七心界.及法界名为前八。声非有所缘法故言及声

论。所余九界至无执受故。第二释通二界也。文中有二。先标.次释。此即标也

论。眼等至名无执受。此释也。释中有二。一释五根。二释色等四境。此释五根也 此唯有二。住现在名有执受。过.未名无执受

论。色.香.味.触至名无执受。第二释色等四境也。此有三类。过。未一向无执受。现在与五根合名执受。不与根合名无执受

论。如在身内至而无执受。指事释也 如文可解 准上释五根.四境。住现在世不离根名有执受。故知。三无心位。住现在五根.不离根四境。亦有执受。是心.心所法摄为依处故。余缘阙故识虽不生.己身摄故

论。有执受者此言何义至名无执受。第三释执受义也 心心所法共所执持摄为依处名有执受者。释有执受义也 损益展转更相随故者。五根.四境不相离故。损.益展转更相随也 即诸世间说有觉触众缘所触觉苦乐者。指事释也 正理论云。有执受法略有二种。一者有爱及有身见执为己有。名有执受。二者为因能生苦.乐。名有执受 此当第二

论。如是已说有执受等至几非积集。第七一行颂明大造.积集等二门也。结引颂答。如文可解

论曰至俱非二种。释也。文中有二。一释大造等。二释积集等 就释大造等中。有二。一释十八界中有是大造等。二叙异说。此文初也 触中有二。七触是所造。四大是能造。五根.四境.及法界无表唯所造。余俱非二

论。尊者觉天至唯大种性。第二叙异说也。先叙。后破。此文叙也

论。彼说不然至理定不然。破也。引二经破。此第一引经破也 彼说不然。总非也 契经唯说坚等四相为大种故者。经唯说坚相为地种。湿相为水种。暖相为火种。动相为风种。非说滑等青等相为地等种故。故知滑等相非地等种 此四大种唯触摄故者。坚等四相唯是触处。故知余处非四大种 非坚湿等眼等所取者。色等是眼等所取。故知非大种 非色声等身根所觉者。故知色等非是四大 彼说理定不然者。结也

论。又契经说至无见有对。第二引经破也。文中有四。一引经文。二释经意。三外难。四通难。此文第一也 经中说五根.四境皆唯所造。触界说有大种.造色也。证知四大种唯是能造非色等也

论。如是经中至皆非大种。第二释经意也。如文可解

论。若尔至乃至广说。第三外引经难也 经言眼肉团中。若内坚性坚类等。故知。眼等是四大也

论。彼说至无相违过。第四通难也。文中有二。一通所引经。二会入胎经。此文初也 彼说眼根肉团中有坚性等。非谓坚等即是眼根。无相违失

论。入胎经中至六触处故。会入胎经也 彼经说六界者。谓四大.空.识。为成士夫本事。士夫非唯尔许。亦更有六境.及心所故。所以得知。彼经亦说色等六触处故

论。又诸心所至依止心故。反难也 若以经说四大即无色等。经说识界心所亦应非有。亦不应执心所即心。以契经言想.受等心所法依止心故。若受.想等即是心者。何故经云心所法依止心也

论。又经亦说有贪心等故。又引证也。既言有贪。不可心即是贪

论。由此如前至差别义成。结也

论如是已说至非极微故。大文第二释积集等也。如文可解

论。如是已说至几所称。第七一行颂分别能斫.所斫等三门。结引颂答。如文可解

论曰至此法名斫。释也。文中有三。一释能斫.所斫。二合释所烧.能称。三合释能烧.所称此文初也。文有二段一明能斫.所斫。二明俱非。此文初也 谓外四界。除声。合成斧薪。是能斫.所斫。何法名斫。由斧隔薪令成二分各别续生。名为能斫

论。身等色根至如珠宝光。释五根俱非也 离身支节无根故 不成二分非所斫也。如珠宝等光故非能斫

论。如能斫至不相续故。第二合释所烧.能称也。外四界是所烧.能称。五根.及声俱非也

论。能烧所称至所称唯重。第四合释能烧.所称也 或即四界。或火大能烧 重触所称也

论。如是已说至几一刹那。第十四明五类门。文中有三。结引。二颂答。三释颂。此文初也

颂曰至刹那唯后三。此颂答也

论曰至无别性故。此释颂也 言。内五者。谓眼等五根。有异熟生.及所长养。遮等流性。是故不说。无别性故

论。异熟因所生至故作是说。释异熟生。文中有四。此第一释 异熟因所生者。因名异熟。果名异熟生者。属主释也。异熟因所生故名异熟生。略去因所二字名异熟生。喻意可解。此但释果名异熟生所以。不说因名异熟因所以

论。或所造业至名异熟生。第二释也。此释因名异熟。持业释也。异熟即因名异熟因。果名异熟生者。属主释也

论。彼所得果至故名异熟。第三释也。此即果是无记。因是善.恶。与因别类名之为异。复是所熟名为异熟。异熟即生名异熟生。持业释也

论。或于因上至昔所造业。第四有财释也。因有异熟果故名异熟因。果从彼异熟因生名异熟生。属主释也 正理有四解。三解同此论无此论第三。与因别类而是所熟释也。加一解云。离因而熟故名异熟。异熟体生名异熟生 释云。所以离因而熟等释异熟生名。离因。谓因已灭经于多时方有异熟。此即熟名目果。以论云离因而熟故名异熟。体生名异熟生。持业释也 泰法师云。其异熟眼。从异熟因所生名异熟生。如牛所驾车名牛车。略去因所中言故。但言异熟生。此异熟因言是总。下三义是别 二或所造业。至得果时变异有力成熟。异未熟时故名异熟。果从彼异熟生从因为名。名异熟生 三或所得果是无记。因是善恶。果与因别类。而是所熟故。果名异熟。因从果名名异熟因。果从异熟生名异熟生 四或于因上假立果名故因名异熟。如于果上假立因名。第三因从果名说因名异熟。第四因上假立果名。说因名异熟。前是相从得名。后是假立故有异也 今详。相从。假立俱是多财释。未见有异。又总.别不同。总合在最初。或居最后。因何正理为第二释 有人.解第一云。言异熟者 异在因。熟在果 或异在果。熟在因 或异通因.果熟在果。或在因 或熟通因.果。异或在因。或在果 或异熟。在因 或异熟。在果 或异熟通因.及果。如此繁杂未成释义

论。饮食资助至防援内城。释长养也。依此论有三。一饮食。二睡眠。三等持。依杂心加梵行。此论不许 破云。此唯无损。非别有盖 犹如外郭防援内城者。异熟必有长养 自有长养而无异熟。如阿那律天眼。其阿那律肉眼先失。准正理云。有所长养离异熟生。如修所得天眼.天耳。准此身在欲界修得天眼.耳等。皆是唯长养也。无同地异熟故。长小令大。养疲令肥名为长养 又释因养而长。故名长养。养之长故依士释也 问外无情物。何故不说有长养耶。如谷麦等 答长养对异熟说。内有异熟说有长养。外无异熟不说长养。长养力然防异熟故 问若有异熟即说长养。心.心所等亦有异熟。因何不说有长养耶 答色法可说长疲令肥。心法无形。如何长养就别义说亦有长养

论声有等流至随欲转故。释声唯通二类。饮食等长养生故有长养。离长养有等流故有别等流。异熟色法一起相续。声随欲生故非异熟。是有为故非实。从同类因生故非刹那

论。若尔不应至梵音声相。外难 既离粗恶语感得梵音声。如何非异熟也

论。有说声属至缘击发声。第一释也 虽由离粗恶语感得梵音声。而声非异熟。属第三传故

论有说声属至此乃生声。第二释也

论。若尔身受至便违正理。有人云。论主破初师者 谬也。正理云。何缘声界非异熟生。数数间断复还生故。异熟生色无如是事。非随欲乐异熟果生。声随欲生故非异熟 岂不如彼施设论言善修远离粗恶语故感得大士梵音声相 虽由业感而非异熟。以声起在第三传故。谓从彼业。生诸大种。从诸大种缘击发声 若尔。身受因业所生大种发故应非异熟 此难不然。非诸身受皆因大种。及因业生大种所发。亦非一切皆是异熟 然诸身受亦因非业所生大种。及非大种而得生故。谓身受起要假身.解.身识等缘。由此亦缘外大种起。非要待业所感大生。于理无违。故通异熟 若执声界是异熟生。如是声界唯因大种。唯因异熟大种而生。不离如前所说过失 若说声界非异熟生。如是声界唯因大种通因异熟.及非异熟大种而起。于理无违。亦无如前所说过失 故应如是分别声界 非诸身受。唯内大种是异熟者。非唯异熟大种为因。又不同彼有违理失。是故所例理极不齐 今详正理论意。异熟心等定有依.缘方得生起。既缘非异熟大种得起。异熟身受依异熟者因何不复是异熟耶。若缘异熟亦不得起。即应总无异熟身受。既许有者。岂不依.缘生于身受 有余师说。声非异熟如何异熟大种所生。故应许声属第四传。或第五传故。非异熟。谓从业生异熟大种。从此传生长养大种。此复传生等流大种。长养大种发长养声。等流大种发等流声 此说非理。岂不如从无记大种发善.恶声。从有执受发无执受。从身境界发耳境界。如是若从异熟大种发非异熟有何相违。是故。彼说定为非理(已上正理)有人作俱舍师破云。汝若言身受从大种.非大种生故。通异熟。声唯大种生。不通异熟者。色亦唯从大种生。应不通异熟 汝若言身受从异熟.长养.等流大种生。通异熟者。汝亦许声从此三生。应通异熟

同类推荐
  • 畦乐诗集

    畦乐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字碑

    百字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颜氏学记

    颜氏学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夏口送屈突司直使湖

    夏口送屈突司直使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鬼谷神医

    都市鬼谷神医

    身具鬼谷道门奇术与医术的秦朝入世修心。他通天道,知阴阳,以一手鬼谷医术纵横都市。坐拥财色天下。一手板砖,一手医经,打的了畜生,救的了苍生......
  • 幻想之旅

    幻想之旅

    身为一个杀手的他,不应该对任何人产生感情,而他却违背了自己的职责,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当爱情与责任相并时,他该如何选择?
  • 林深不知时

    林深不知时

    林深第一次见到夏时是在夏父的生日宴上,那时的夏时正在和小朋友嘻嘻哈哈的一起玩耍,那时的林深向来喜欢安静,听着这嘈杂的笑声不由皱了皱眉,眼睛不由看向那大笑的女孩,女孩笑起来很明媚,有两个甜甜的酒窝,白皙的脸颊上透着红,林深不禁有些看呆,至那以后,林深总是不自觉的想要关注她,再后来林深终于醒悟了,原来这就是喜欢,当他准备他追妻之路时,却发现女孩转学了,于是林深计上心头,跟着她转了学。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林深会不会追妻成功呢?
  • 景少身体不太好

    景少身体不太好

    (1v1双洁甜虐适中爽文凑合着过日子类型青梅竹马温柔性男主理智性财迷女主)他说:“我不要你这时幸福至盛,我要你浅浅的幸福一辈子。”有人问,景家少爷和南之是什么关系?南之冷声说,“没什么关系。”过了几天,又有人问,她只好答:“死党”三番两次,总有人循序渐进的问这个索然无味的问题。南之强忍:“他买了我的房子…”这话传到景深耳朵里,他挑了挑眉,悄无声息地走到南之身后,“我问你……”“不许问我问题了!!!”她很暴躁。景深从身后搂住她,“你为什么要这么拼命赚钱?”“我要买回我的房子!”她下意识捂住嘴巴,糟糕,不小心说漏嘴了…“想买回景园?”景深笑笑,“这样,你嫁给我,以后景园是你的,景氏是你的,我也是你的。”很划算呐~
  • 十七划两个字叫青春

    十七划两个字叫青春

    高中时代的我们肆无忌惮,不顾身份去追逐梦想,我们拥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只是那个年纪的我们还不懂得去珍惜,直到后来我们都长大了,回想起来才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把握好机会。孙言溪说:“不可能会有一个人陪你一辈子,或许他会陪你很长时间,可他终将会离开你的生活,或许会有很多原因才会离开,可最重要的还是你不曾去珍惜,你们在一起的一点一滴”
  • 大佬他总撩我

    大佬他总撩我

    江年最近感兴趣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堵转学生,看她原地炸毛。二还是满学校堵转学生,看她原地炸毛。场景一,顾乃辛刚从小卖部出来,左顾右盼,看见没有人,刚要抬腿往外走,“怎么?躲我呢”,……场景二,江年最近很郁猝,因为顾乃辛看见他就用眼神指责他。他一堵她,她就眼含水光的看着他,他命都想给她。这是一个撩人反被撩的故事
  • 图文版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Suchtaleswerepasseddownthroughhistoryorally,butarestilltoldtoday.Themorerecentversionsare,ofcourse,masterpiecesofmodemfiction.
  • 飞尘

    飞尘

    飞尘,那是很轻的很小的,只能被风摆弄,也不一定是尘在利用风来远行,但尘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在这个不能自主的世界,尘却没有因为轻微小而放弃,总是努力着,借助各种力量来为自由服务。站在风里,总是弄一身尘土,那就是尘的选择。尘看到机会就会死死的抓住你的衣服,到最后你只能用水去清洗衣服,这样尘就会借助水去和其他的尘融在一起来壮大自己。漫天的尘总是那么壮观,利用的却是摆弄自己的风,驾驭着风去想去的地方,有时却被风带的超出了目的地。飞尘总让人无法说明白,有时候人真的就是尘,这就是每个人与物的命与运,任何事物都逃不掉最终的大浪淘沙。
  • 领导要义三千言

    领导要义三千言

    作者是领导干部,依据其多年在干部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深入思考,总结了3000句有益于增进领导干部智慧的警句诤言。语句涉及了领导素质培养的各个方面,可供各级领导干部参考、借鉴,以便更好地“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更好地为民众服务。书中所选语句短小精悍,富有深意,便于领导干部日常写作及讲话引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