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70500000010

第10章 别把曾国藩当“人”(3)

结果全遭到了曾国藩的拒绝,很多人对此难以理解。其实,曾国藩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他没有绝对取胜的把握,另一方面,他内心深处忠于君主、忠于朝廷的思想也在制约着他。一旦造反,他一辈子转战南北、辛辛苦苦得来的声誉将会毁于一旦,死后还会背上千古骂名,他可不愿意担这个风险。

正是因为曾国藩保持了一生尽忠报国的声誉,他死后,安徽巡抚英翰具上奏折,希望为曾国藩建立专祠,以表彰他为国尽忠的事迹。曾国藩的家族和后人,也都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奖赏。

三、曾国藩是一匹“狼”:深谙“狼道”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头“狮子”,那是因为他带出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队伍;如果说曾国藩是一条“狗”,那是因为他对其主人大清统治者忠心耿耿到了愚忠的地步。其实,曾国藩更是一匹“狼”,因为他深谙“狼道”!

“狼道”何来?自从英国动物学家绍·艾利斯发现在狼的身上,有人类所需要的一切,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情感、最具韧性、最有成就者,莫过于狼后,有些人便从狼身上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人的生存哲学,概称为“狼道”。

狼道,本质上是狼或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素质,比如坚韧、顽强、耐心、战斗、合作、分工、策略、沟通、危机意识、适应能力等等。

几年前,探讨“狼道”的书汗牛充栋,但总结起来不外乎那么几条。更为有趣的是,如果你有心把这些“狼道”跟曾国藩的生存哲学与处世智慧放在一起比较,将会惊奇地发现,曾国藩简直就是一匹“狼”,因为他很懂得如何运用所谓的“狼道”。

由于后面还会详细探讨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智慧,其中有不少和“狼道”智慧类似,因此,这里只选取“狼道”之中的5条,试做解读与探讨。

狼道一:卧薪尝胆

原理: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

解读:若过早地将自己的底牌亮出去,往往容易在以后的交战中招致失败。羽翼未丰时,更不可四处张扬。《易·乾》中的“潜龙勿用”亦告诉世人,君子要待机而动,要善于保存自己,切勿轻举妄动。

案例:初创湘军时,朝廷屡次下旨征调,但曾国藩都婉拒,为什么?

早在初任京官时,曾国藩便深研《易经》,且对潜龙在渊很有心得。初建湘军时,他的湘军,水陆两军加起来也就一万来人。这时的湘军,若去与太平天国的百万之师相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起家资本,曾国藩曾4次抗拒清廷圣旨。

在1853年,当曾国藩把练勇万人的计划告诉了爱将江忠源后,不知深浅的江忠源马上向清廷和盘托出。结果,船炮未齐、兵马尚弱的曾国藩,很快就招来了咸丰皇帝的一连串征调谕旨。

第一次是1853年,太平军攻打到蕲、黄一带,武汉危急,于是清廷接连下令,让曾国藩率炮船增援湖北,但曾氏没去。第二次是1853年12月,太平军大将胡以晃进攻庐州,清廷令曾国藩督带船炮兵勇火速开赴安徽救援,再次抗旨。第三次是1854年2月,太平军袭破清军黄州大营,清廷再次催促曾国藩赴援武汉,曾拒绝前往。第四次是眼睁睁看着老师吴文镕被击败而没驰援。

为何曾国藩会屡屡按兵不动呢?原因是,他深知太平军兵多将广,训练有素,绝非一般农民起义队伍可比,没有一支劲旅是不能贸然去碰的。况且与太平军争雄首先是在水上而不是在陆上,没有得力的炮船和熟练的水勇,是无法与拥有千船百舸的太平军抗衡的,甚至连兵力调动和粮饷供应都会发生困难。所以他下定决心:船要精工良木,坚固耐用;炮要不惜重金,全购洋炮。船炮不齐,决不出征。

对于自己卧薪尝胆、潜龙在渊的苦心,曾国藩在给朋友的信中曾这样诉说:“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狼道二:自知之明

原理: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

解读:自知之明,出自老子《道德经》,是“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的意思。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地对待他人,从而立足于社会,建功立业。故古人提倡:人贵有自知之明。

案例:曾国藩没有造反,反而裁军,为什么?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荃率湘军挖掘地道,轰开天京城,一场与太平天国历时10余年的战争宣告结束。二十四日,曾国藩被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二十九日,曾国荃赏加太子少保衔,赐一等伯爵。七月,曾国藩下令将活捉的洪仁达、洪仁发、李秀成就地正法,并奏请裁撤江宁城内外的湘军22000余名。

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华大地的600余座城市陷入了战争的旋涡,让当时的清朝政权几乎到达了灭亡的边缘。对于清政府来说,毫无疑问,这是生死存亡的大事,谁消灭了太平天国,谁就是立了开国以来的第一功。当这个功劳被曾氏兄弟拿下后,清政府理应给予他们最高的奖赏。

然而,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清政府历来对汉人警惕有加,一直在自我提醒着,不能授予汉人很高的军权,以防危及自己的统治。灭了太平天国后,曾氏兄弟的势力掌控了大半个中国,于是传言四起,说曾国荃正想劝其兄长曾国藩,趁着湘军气势正盛,挥师北上,推翻大清,自己去弄个皇帝当当,湘军将士更是蠢蠢欲动。

从客观上看,即使曾国荃真的给兄长曾国藩来一个黄袍加身,亦事出有因。原来,当初皇上曾许过诺,谁打下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就封谁为王。可是,当曾国荃带着来自湖南家乡的弟兄们出生入死,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煎熬,以血肉之躯相搏,最终终于拼下这天下第一功后,朝廷却并没有完全兑现承诺,仅仅是封了他一个伯爵。因此,性格非常激烈耿直的曾国荃难免会有情绪。但更令他想不通的是,曾国藩上奏要裁撤湘军。

幸而,曾国藩想得通。他在写给曾国荃的一首诗“九载艰难下百城,漫天箕口复纵横。今朝一酌黄花酒,始与阿连庆更生”中很明白地说了:9年来,老弟你确实是劳苦功高,很不容易,可是,这漫天谣言你知道吗?这黄袍加身的事可不是我们兄弟能玩得了的啊,不要去想那么多,去休息一下吧。对了,你的生日就要到了,我们两兄弟好好地去庆祝一下!

曾国藩的想法是对的。湘军在打下天京后,就不再是什么威武之师了,因为一直以来,这些将士跟着曾氏兄弟拼死拼活,其实也就是想着能升官发财。如今,他们能有的都有了,比如官职、财富;不能有的也有了,比如骄奢淫逸、飞扬跋扈。若是让他们继续存在,就只能像绿营兵一样给老百姓添乱。

一直以来,曾国藩都是以理学家自居的。他崇尚道德教化,如果真的放纵弟弟去演习“陈桥驿兵变”的往事,这等于是自己背叛自己,那么他所标榜的一切都将不攻自破。熟悉历史的他非常明白,历史上那些手握重权而不知自省的人,到头来是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他是以卫“道”之名而建立起这支军队的,如果他自己首先叛“道”,那么他身边这一大批一直尊崇他为榜样的文人士子幕僚,也许不用等到朝廷有什么动作,就会上演太平天国杨韦事变自相争斗的一幕了。

凭曾国藩的睿智,这些他都能考虑得到。为避免功高震主和曾国荃闹出什么事来,他在奏请裁撤湘军后,马上又上奏,称曾国荃病势日重,需要开缺回籍调理。两个月后,曾国荃离开江宁,回到了湘乡白杨坪老家。再接下来,曾国藩开始裁撤厘金局,停收因战争而不得不收的苛捐杂税。然后,又恢复江南贡院,开科取士。曾国藩没有忘记,他是一个儒家信徒,这些读书人已经10多年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了,他们的前程都因为战争而阻滞,这些事似乎都不能再拖了。

做完这一切,朝廷的猜忌、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几近消弭。

狼道三:知己知彼

原理: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对手,所以狼往往成为最后的赢家。

解读:知己知彼,出自《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指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如果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的话,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失败。

案例:为什么文人曾国藩能取得与太平天国较量的最终胜利呢?

因为曾国藩对湘军和太平军都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是,他对战争的整个大势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故而他虽然当不了冲锋陷阵的将,却能做一个指挥得当的帅。他常常告诫诸将:

宁可好几个月不开一仗,也绝不可以在毫无安排、准备和算计的前提下去开仗。

用兵的最基本道理是,本来力量强而故意显示给敌人以懦弱的多半会打胜仗,本来力量弱小而故意显示给敌人以强大的多半会打败仗。

当敌人向我进攻时,若能仔细地考究、衡量而后应战的,多半会打胜仗;随意、没有仔细考究衡量、轻率地向敌人发兵进攻的,多半会打败仗。

兵者是不得已而用之的,应常常存留着一颗不敢为先之心,必须让对方打第二下,我才打第一下。

与强悍的敌人交手时,要以能看出敌人的漏洞和毛病为第一要务。如果在敌方完全没有漏洞、毛病时,我方却贸然前进,那么我方必然会有漏洞和毛病,同时也很容易被对方看出来。不要在自己有急躁情绪的时候出战,不要为大家的议论所动摇,这样,你自然就能够瞄准敌方可破的漏洞。

狼道四:愈挫愈勇

原理:狼的字典里没有“失败”,狼是“失败乃成功之母”信条最卓越的实践者。一次失败的捕猎行动,只是单纯地磨炼了狼的技能以及增添了其对成功的渴望。

解读:没有失败,只有暂时还没成功。

案例:曾国藩在一生中遭遇过什么样的挫折,他靠什么愈挫愈勇?

曾国藩的一生,其实充满了挫折。参加7次科举才中进士;当官后差点被皇帝砍了脑袋;太平天国时,每次亲自率军都吃败仗。他甚至投江自杀了好几次。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让这么多后人佩服呢?

因为,曾国藩虽然遇到了无数的挫折失败,但每次最后关头他还是选择了再战。追根溯源,曾国藩愈挫愈勇的品格,源自其父亲曾麟书的身教。

从小跟在父亲身边的曾国藩,看到父亲连续考了17次科举才考上秀才,在这样的耳濡目染的教育下,曾国藩养成了不服输的个性。

在湘军的起兵初期,曾国藩屡遭挫败,作战老是吃败仗。湘军在1854年5月的首战中,水军险被歼灭。9个月后,曾国藩更是被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攻破湘军水营,100多艘战舰全被烧毁,就连曾国藩的座船都被抢走,湘军的重要数据全数被敌人掠走。1856年夏天,曾国藩还坐困南昌。

曾国藩在接连败仗的打击下,曾拟了一份奏章给咸丰皇帝,自责带湘军作战“屡战屡败”;但最后被属下建议修改成“屡败屡战”,希望咸丰给予湘军更多整军备战的机会。

咸丰看了这样一份奏章之后,被曾国藩愈挫愈勇的精神所感动,不再责怪曾国藩吃败仗的事情。最终,天生湖南“骡子”脾气的曾国藩,没有因一时的挫败而失志,屡败屡战,重整旗鼓,终于在1864年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这启示后人:即使是最坏的环境,你都有机会使之变好。

狼道五:授“狼”以渔

原理:大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

解读:道家有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意思是说,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捕鱼的方法。更深层的理解是,要传授谋生手段给别人,更要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

案例:曾氏家族后来长盛不衰,每一代都有杰出的人才出现,那曾国藩是如何治家和教育儿女的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者,没有不希望儿女过得比自己好的,也都想给儿女们留下些什么。有的留钱,有的留权,有的留名。曾国藩是一个十分有远见的人,他认为做父母的,要想让儿女真正有出息,就不应该给儿女留下太多的金钱物质。

他说:儿子如果有出息,那么不靠我的宦囊,他也能自己挣饭吃;儿子如果没有出息,那么我多积一钱,他就会多造一孽,以后淫逸作恶,一定会大大玷污我家的名声。所以我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也决不肯留银钱给后人。

他在给弟弟们的信中说:做官的人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们自己明白不能依靠长辈,一天不勤劳就会有饥寒之患,这样子弟们就会渐渐勤劳,知道要想办法自立了。

在给两个儿子的信中,他告诫说:银钱田产,最容易助长人的骄气,我家中断不可积钱,也断不可买田,你们兄弟努力读书,绝不怕没有饭吃。

曾国藩是一个“阅历数十年,对于人世间的穷通得失思之烂熟”的智者。他总结了一个规律: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他说:“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因为,钱多就容易骄横,就容易奢侈,就容易淫逸,就容易放荡,最后必然导致身败名裂。

终其一生,曾国藩都严格坚持不给子女留余财的原则。他曾经明确规定,女儿的嫁妆,不能超过200两白银。曾国藩的前三个女儿出嫁,都是按照这个规矩来的。直到第四个女儿出嫁时,欧阳夫人仍然按照这个规矩来办。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在这些被选的宰相中,有的直言敢谏,有的阿谀逢迎;有的胆识非凡,有的才识平庸;有的清廉刚正,有的卖官鬻爵;有的千古流芳,有的万世遗臭。
  • 使徒保罗传

    使徒保罗传

    这本《使徒保罗传》由吴涤申编著,为“认识圣经丛书”之一,讲述了使徒保罗的生平事迹。全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传奇人物保罗、保罗入道历程、保罗第一次传道、保罗第二次传道、保罗第三次传道、传道罗马、最后的日子、保罗书信、保罗的影响、保罗秘事。
  •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本书以林海音的一生为背景,来扫描、透视人们最感兴趣,也最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断,有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图片说明。
  •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体随笔。作者回顾了自童年起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历程,以“白描式的描写人物性格”手法,记述了他接触过的文艺界人士,包括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白银时代”的代表作家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等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家卓越的创作成绩,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态,为了解诗人后期思想状态提供了一些补充材料。
  • 蒋经国传

    蒋经国传

    本书以大量的史料、访谈和经历描述了蒋经国一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活动,以及蒋经国所处时代的中国社会背景及国际大背景。
热门推荐
  • 暴君让我恃宠生娇

    暴君让我恃宠生娇

    楚云墨,人人都道他生的绝色无双,就是性子清冷温吞,是个窝囊废。重活一世的翡玉却知晓他的真面目,他才华双绝并身份高贵,擅长权术,残忍暴戾,有仇必报,将来会是天下之尊。她决心抱他的金大腿,改掉嚣张肆意的作风,对他百般讨好,千般送温暖,谁知他正眼都不瞧她一眼,害的她只好换个目标。谁知,忽然京城疯传,冷淡的新帝迷恋上户部侍郎家的草包嫡女,恩宠不断。“皇上,不是我传的,跟我一点关系也没有。”翡玉弱弱辩解。高贵冷艳的新帝,看起来文质彬彬,说出的话却透出浓浓的威胁:“朕问你,你想换谁?”“朕想知道,谁的大腿比朕的金贵?嗯?”…………腹黑冷漠偏执男主x身娇香软怂包包的女主
  • 校草专宠小甜心你与余生皆可甜

    校草专宠小甜心你与余生皆可甜

    初见,沐北辰视夏小汐为空气,谁料,老妈让他接的可爱呆萌的小丫头是——她????可爱?呆萌?……最后的最后,“小汐,要抱抱”“小汐,要亲亲”“小汐,……”“相比来日方长,我更喜欢争分夺秒”遇见了沐北辰,夏小汐深刻体会了什么是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 你相信鬼吗之阴阳眼

    你相信鬼吗之阴阳眼

    我叫无怨沫铃,我从小手上,脚上挂满了铃铛,我至今都不知道我姓氏的含义,我父母不姓无怨,我自己是一个...瞎子,不过我很庆幸,我看不见,因为...你可能觉得很荒谬,可是这是真的,我能看见鬼!
  • 凤凰倾城之女配逆袭

    凤凰倾城之女配逆袭

    此书名字内容全该,我会努力更文。北凤冷玉造渣男欺骗感情之后自爆杀死渣男渣女,后得知自己是女配便逆天而行,北凤冷玉杀伐果断、护短。让北凤冷玉不爽者死,伤害家人者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下地狱永不超生。希望多多支持,男主没有(╯▽╰)
  • 玄武喋血

    玄武喋血

    中篇小说《玄武喋血》虽是围绕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事变”演绎而成,但作者在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诸多历史细节上,进行了独特性解构和逻辑性推理,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惨绝人伦的历史场景。
  • 斯比仁贤者

    斯比仁贤者

    斯比仁贤者是一本慢热的传记式长篇小说,记录了斯比仁贤者一生的传奇故事。丹灵?斯比仁从最初的农民之子到艾伦的英雄,最后更得到十二贤者认可的贤者之名。一位不会武刀弄剑,也没有魔力可用的无名少年,只凭着对言的运用,却能成就无数的奇迹。七段命运,七种幸福。这是一个描述贤者的起源故事。
  • 爱情妖妖灵

    爱情妖妖灵

    因为爱情挫折,萧城身上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这个意外导致了他的人生走向改变。坚信爱情的萧城,在一个守护爱情的小妖精陪伴下,本书的故事从此开始了,一个三界中守护爱情的神秘组合,从此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 海贼世界的变革者

    海贼世界的变革者

    一个本性冷漠的少年,穿越而来,带你领略真实的海贼世界,主角杀伐果断,前期有温馨,但更多的是真实的残酷。一个少年,一双拳,一把剑,与海贼诸强相争,踏着鲜血走上了王座。后期黑化,简介无力看内容吧。圆海贼米一个梦,救下艾斯。(桃之助必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