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70500000038

第38章 谋进期:强在弱中取,进在退中求(1)

一个人太过锋芒毕露,就很难得到重用。急于求成、心急火燎,只会使自己一无所得。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要活用中庸处世之道,低调处世,收敛锋芒,势不使尽,从而让自己进退有度、左右逢源。解决争斗的最佳方式,是善于“妥协”,即主动降低条件和要求,表现出主观上的高姿态及行为上的低姿态。

——作者题注

一、锋芒毕露者前途无“亮”

一个人太过锋芒毕露,就很难得到重用。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往往不是因锋芒毕露而走向成功,而是极易因屡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以致被逐渐磨去了锋芒,成为毫无棱角的钝器。

1.锋芒毕露者前途无“亮”

锋芒本义是刀剑的尖端,就像人们显露出来的才干。一个人若无锋芒,那就是立不起来的藤蔓、提不起来的豆腐,在社会上是不可能行得通和站得住的。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个人立世的前提,事业成功的基础。但锋芒是把双刃剑,它能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因此显示自己的锋芒时应该小心谨慎,平时应将其收敛在剑鞘里。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不留余地,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结果他们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就在这方面吃过亏。曾国荃接任湖北巡抚后,与官文同城。官文是旗人,所以在汉官密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他是被清政府格外看重的。胡林翼任湖北巡抚时,官文是湖广总督,两人有很多来往。胡林翼深知他树大根深,得罪不得,于是处处都让他三分,官文倒也识趣,很多事都罩着他。这使得湘军在许多地方都得到了官文的方便。胡林翼死后,官文和湘军的关系就变得有些疏远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初出茅庐、年轻气盛的曾国荃却调任至此,自此没少忤逆官文,两个性情暴烈的人很快就剑拔弩张。

正是在这时候,与曾国荃的挚友黄冕仇隙很深的湖北按察司唐际盛怂恿官文,请曾国荃帮办军务,以便使其离开武昌,免于督抚同城。曾国荃得知后大怒,对官文加深了怨恨,开始了明争暗斗。锋芒毕露的曾国荃依仗曾国藩在朝的威望和自己的资历,自然不惧怕官文,于是先上本告唐际盛的状,接着就弹劾官文。由于曾国荃营中没有文员,他把折子写得乱七八糟的,语句也多不中肯。

而慈禧太后心里清楚,此事的实质是湘系和满洲权贵的权力之争。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慈禧太后又离不开湘军、淮军,最后把官文调到了京里。然而,不久之后一大批湘军官员就纷纷被开缺回籍,如陕甘总督杨岳斌、陕西巡抚刘蓉、广东巡抚郭嵩焘、湖北巡抚曾国荃、直隶总督刘长佑等。

事后,曾国藩告诉曾国荃,这些事可能就是参劾事件所引起的后果,起码也是间接后果。清廷对曾家的冷淡和疏远以至于此,令人寒心,但也让曾国藩兄弟对为宦不得罪巨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曾国荃作为锋芒毕露者的典型,在为人处世方面少了一根弦,以致屡屡在新的人际关系圈子中未能处理好包括上下属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加上在工作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式,结果不仅妨碍了个人才能的发挥,还招来了妒忌、猜疑和排挤。

由此看来,锋芒毕露的结果是没给自己留一点退路和余地,把自己暴露在炮火纷飞的壕沟外,容易招致明攻和暗算。一个人太过锋芒毕露,就很难得到重用,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往往不是因锋芒毕露而走向成功,而是极易因屡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以致被逐渐磨去了锋芒,成为毫无棱角的钝器。《菜根谭》再三告诫世人,君子不可太露其锋芒的思想,否则会适得其反,自作自受。

因此,人立于天地之间,要学会磨砺锋芒,又要隐其锋芒,从而学会用低调去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

2.迂回曲折,藏巧于拙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得要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要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才能达到目的。

曾国藩与朝廷和同僚打交道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他每次向朝廷有所请求时,都得避免朝廷对自己的猜忌,所以他一向都是迂回曲折、旁敲侧击,尽量不正面提出自己的要求。对于那些比较敏感、涉及多方利益的问题,他更不会把话挑得太明。

比如有一次,曾国藩在九江劳师后给朝廷上了一个折子,他用很委婉的方式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李续宾、杨岳斌所统率的湘军水陆师,本来就是曾国藩的部队,只是为了增援湖北而暂时借给了胡林翼。如今湖北省城武昌和其他一些城市已经收复,这一部分队伍应当归还给曾国藩节制了。当然,他的措辞是绕来绕去、迂回曲折的。

曾国藩的做法显然是稳妥的。他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而胡林翼也是一个善看眼色的人,他对曾国藩的用意心知肚明。于是,他有意命李续宾、杨岳斌统率的湘军水陆师东下,而自己并没有随军指挥。这就等于给了曾国藩一个暗示,曾国藩自然是心领神会,立即赶来会晤李、杨二将,顺势将部队接收了回来。

再看一看曾国藩是怎样与清廷周旋的。曾国藩对清政府的很多做法都不满,但他并没有轻易表露。太平天国该如何平定,他的想法和清廷其实一直不尽相同。在战略上,清廷一直把北防作为重点,一再催促湘军北上。但曾国藩有自己的认识,他说:“自古办窃号之贼,与办流贼不同。剿办流贼,法当预防以待其至,坚守以挫其锐;剿办窃号之贼,法当翦除枝叶,并捣老巢。”建都天京的太平天国就是曾国藩所谓的“窃号之贼”,在曾国藩的眼中,他们与石达开、捻军不同,如攻其必救的天京、安庆,就不会“北窜”;因为“窃号之贼未有不竭死力以护其本根者也。”

现在我们回顾湘军与太平天国的那几场重要战役,在曾国藩已进驻安庆20余里外的高桥时,清廷因江南大营溃败,命他领军支援。曾国藩当时苦于分身无术,就没有听命。显然,在清廷看来,复苏保浙更重于攻取安庆,是战争全局的关键所在。

曾国藩不这样看。他认为必须以上游为立足的根本,“自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而攻下安庆则显得尤其重要。江南大营就是因为未占据上游而失败的,如果再放弃安庆而援常、苏,就会带来双重恶果:一是重蹈覆辙,二是打乱了皖北的部署。

曾国藩进一步分析不能东援的理由,说江南大营以苏、常为根本不假,但如今常、苏已失,这个“根本”已不存在,就当它不存在好了;湘军以两湖为根本,湘军东援,这远离可恃之根本,处于无可依托的困境;更为要命的是,太平军在东线获胜,夺取常、苏后,势必西征,争夺上游。因此,湘军如果立即大举东援,保浙复苏,在战略上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曾国藩身处非常敏感的高位,他不会与清廷发生过于激烈的争执。为此,他先将大营由宿松移至皖南祁门,并上表朝廷立即组建新军,作为数月后将大举东援的表象。

后来的事实证明,清政府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而湘军高层则清醒得多,所以才能制定坚持保上游、争上游以清下游的方针。我们可以重点看一看曾国藩处理分歧时的方法。他不是简单地与清廷争吵或消极对抗,而是在认识上耐心地寻求共识,同时照顾清廷的面子,只是在部署上进行巧妙而模糊的处理。这样,就做到了既不放弃正确的方针,又不与清廷发生正面的冲突。不久的事实证明了这一方法的高明。围攻安庆,太平军并未北进;攻下常、苏,太平军又未及时进攻浙江。在这种情况下,见识浅薄的清政府最后也就只好让曾国藩自己见机行事,不再乱指挥了。

曾国藩这样做也是出于自保的目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很多事情当自己处于弱势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去硬碰硬。玩一玩太极手段,将事情比较难办的部分绕过去,等机会合适时再表现出自己的才能。

3.倚人而起,不着痕迹

在任何社会里,一个人要想发达,如果没有人提携,成功路上必是困难重重。因为人不是孤立的人,特别是越走向高位的人,社会关系越复杂,而且风险越大。曾国藩在一路升迁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贵人相助。曾国藩深谙为官之道,他不但对传统文化摸得非常透,而且借助势力总是做在暗处,尽量不让人都知道都清楚,从而达到了飞黄腾达而又明哲保身的目的。为此,他总结了一条谋进策略:“倚人而起,不着痕迹。”

曾国藩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官运亨通。从最初的翰林到侍读、侍讲,到后来擢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又升授礼部右侍郎并于此后4年之中遍兼兵、工、刑、吏各部侍郎。10年7迁,连跃10级,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对于生长于深山、出身于寒门的曾国藩来说,真可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变化如此之快连他自己都感到事出意外。

曾国藩升迁如此之快,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个人勤奋干练,在士林中有一定声望;二是善于不着痕迹地倚人而起,得到了祁寯藻、穆彰阿等人的垂青与举荐。后一条尤为重要。

在任职翰林院编修的时候,曾国藩是七品官员。但他非常有心,把许多上级都尊称为老师。因为自己不善于“跑官”,所以可以用来交换的资源很少,于是他便对这些老师表现出一种尊敬、诚意。曾国藩考进士过程中,祁寯藻是考官,两个人之间就有了“师生”关系。有一次,祁寯藻过生日,曾国藩到琉璃厂购买了最好的宣纸,写下260个寿字送给他,这让祁寯藻非常感动。这一招为曾国藩日后升官打下了基础。

然而,在曾国藩的辉煌仕途中,真正的大贵人则是穆彰阿。

穆彰阿当时甚得道光皇帝的信任。多年来,他利用衡文大权网罗党羽,培植亲信,遂致“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一时号曰‘穆党’”。

曾国藩会考中式,正总裁就是穆彰阿,二人遂有师生之谊,时相往来。而曾国藩与穆彰阿真正交好,则来源于共同的爱好,那便是对于古书画的喜爱。有一次,曾国藩到穆彰阿家做客,看到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唐朝周昉的仕女图,从用笔、用纸、用绢看,都是唐时风格。但是对古书画有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的曾国藩却发现这不过是一幅赝品。当曾国藩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后,同样沉迷于古诗画的穆彰阿虽然有几分尴尬,但是并没有责怪曾国藩,而是对他十分看重,邀请曾国藩在家就餐,自此,两个人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近了。加上曾国藩有几分才干,对穆彰阿在鸦片战争中的民族投降主义政策十分称赞,所以甚得穆彰阿的器重和赏识,处处受到关照。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大考翰詹,穆彰阿为总考官。交卷之后,穆彰阿便向曾国藩索取应试诗赋,曾随即回住处誊清,亲自送往穆宅。

这一次拜访似乎成为曾国藩其后飞黄腾达的起点。在此之前,曾国藩之秩品一直滞留未动,从此之后,则几乎是年年升迁,岁岁加衔,5年之内由从七品一跃而成为二品大员,前后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不难想见,穆彰阿在曾国藩的升迁过程中,起了何等重要的作用。若不是穆党中人,他怎会有“速化”若此的官运。

这就是曾国藩倚人而起的策略,高明的是,曾国藩并没有大张旗鼓地与穆彰阿交好,而是不着痕迹地以师生、志趣相投来维系,表现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表象,可谓是倚人而起,却不着痕迹。这种低调的谋进策略也为其后来减少了许多麻烦。

1850年,道光皇帝崩逝。咸丰皇帝即位后,穆彰阿被罢免,永不叙用。由于曾国藩的低调,很多人没有看透他和穆彰阿的关系,所以少有人认为曾国藩算是穆党,从而也没有牵连他。

曾国藩发迹前期依靠穆彰阿,中期靠谁呢?主要依靠掌握朝政的肃顺,曾国藩靠他疏通关系。曾国藩后期依靠两个人,一个是奕,另一个则是文祥。奕是“洋务派”,当时他与叶赫那拉氏争权,想拉拢曾国藩,曾国藩没有直接回信,而让别人对奕力说感谢的话,但是最后委婉谢绝。所以曾国藩始终没有什么把柄留下,但得到了实惠。

在祺祥政变中,肃顺被处死,受到牵连的人很多。当时,慈禧太后查抄肃顺家时,没有查到曾国藩跟肃顺来往的证据,曾国藩也因此获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

曾国藩在倚人而起方面拿捏得非常好,他一直和这些人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既能获得靠山的支持,又能避免靠山倒台后受到牵连。

曾国藩的谋进策略告诉我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需要发展和维系自己的人脉,但是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一定要保持低调,而不应该大肆张扬。有些人自恃某某同学是某某局的领导、某某朋友是某某厅的干事,就自以为了不起,耀武扬威、狐假虎威,到头来却卷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旋涡中。这种高调宣扬是不足取的,我们要引以为戒,要学会将帮助我们前行的各种人脉记在心上,而不是挂在嘴上。

二、势不使尽,进退有度

急于求成、心急火燎,只会使自己一无所得;高调前进,只会使如火的激情加速熄灭。再大的事,也要从小处做起,再难的事,也要从简单处做起。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要活用中庸处世之道,低调处世,收敛锋芒,势不使尽,从而让自己进退有度、左右逢源。

同类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歌德

    歌德

    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罗伯特·德尼罗(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不仅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不朽经典,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并迷恋上了电影。秉承方法派体系的德尼罗独创了“获得授权”的表演理论,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挑战不同的角色,其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同行的尊敬和钦佩。
  •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由明华锋著,作为一本二战将军山本五十六的传记,分章节介绍了山本五十六的童年时代、海军军校学习经历、他所指挥的重大战役,以及他航空兵战术思想形成等众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也涵盖了山本五十六的家庭生活和意外身死,以及对太平洋战场局势起到转折作用的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作者以鲜活的笔触,为读者介绍二战中的知名将领,点评名将的是非成败,功过得失,历史性与趣味性并存,《山本五十六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热门推荐
  • 小心,黑了你

    小心,黑了你

    她孤僻富家女,同时也是没权没势的可怜虫,她,新星女黑客,玩手段装无辜是她的拿手活,某天,当黑客变成富家女的时候,这个过去的时空因为她的加入而变得多姿多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穷之念之前传

    无穷之念之前传

    寂静之地,法则涌动。其间可以隐约看到一道人影。他已在这三百年!“王安,我又来看你了。”如精灵般的女子看着静坐在无穷混沌法则中的人影,轻声道。
  • 诡中局

    诡中局

    一封意外的邮件,让刘志踏入了去往深渊的道路,认识了超出自然的事件,该如何在残酷的游戏中活下来,是刘志必须思考的事情。而原本相处融洽的人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变的尔虞我诈呢?真正的人性到底是怎么样的?结局又是如何呢?欢迎来到局中局,在这里你也是参与者!
  • 大神快把你媳妇领回家

    大神快把你媳妇领回家

    墨韵如苏:“长歌,我好像喜欢你了。”长歌如安:“别以为不知道今天是愚人节。”怎么办?他好像不上当。墨韵如苏:“我说真的。”长歌如安:“其实我也有一点喜欢你。”怎么办?好像玩脱了……苏晴趴在床上打了个滚,开始琢磨:如果我告诉他其实我就是跟他开玩笑的,他会不会打死我?他喜欢我什么呢?嘿嘿嘿……吼吼……哈哈哈哈……
  • 暴力班长恋小萌

    暴力班长恋小萌

    他是天蛰,被诅咒之魂,会对身边以及所在的世界带来不幸。但当天蛰降世,薰衣阁便会有薰衣圣女诞生,促使斩杀天蛰……一次,天蛰因是魔尊的儿子,得到了庇护。在一次意外中,天蛰竟爱上了那个所谓的薰衣圣女的继承人。但,天蛰,薰衣圣女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即使彼此,(此处省略的字在第一章开头sorry字数不能超300……天蛰穿越了,穿越后,他世世不幸的记忆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他终于知道自己是谁了,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得不幸……但,他来到了亿万年后的今天,成为一名高中生。曾经的各大派已不复存,薰衣阁竟成为一所学校。他仍爱着薰衣圣女,薰衣圣女只会在薰衣阁。因为爱功力骤减的他毅然决然的踏入薰衣阁,去寻找他的圣女……
  • 回五代杀出一条血路

    回五代杀出一条血路

    ——又名《芙蓉城下穿金甲》21世纪屌丝沈梦,在读了大量的穿越小说后,终于也穿越了。他以为,凭着自己的诗词才情、麻油酥饼、采桑种田,也可以家产上亿、妻妾成群。然而,他错了。因为他穿越到的是五代时期,——一个战乱频繁、人命贱如纸、吃人不吐骨头的时代。既然救世无望,那么杀人如何?“无奈”之下,沈梦拿起长刀、穿上金甲,伫立在芙蓉城下……
  • 恶魔三校草:解不开的缘

    恶魔三校草:解不开的缘

    天哪噜!我们竟然要转入“星夜”!在这里,他们和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让我们敬请期待。。
  • 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

    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隐形守护者之彼岸之途

    隐形守护者之彼岸之途

    当方子文穿越到《隐形守护者》的世界,看他如何游走于各方势力间,完成自己任务,拯救身边的人。QQ书友群群号:94386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