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70500000039

第39章 谋进期:强在弱中取,进在退中求(2)

1.宁肯以缓求稳,决不高调冒进

沙漏,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器具。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的。沙漏中的沙子有一个特点,就是流动得很缓慢。而正是这种缓慢,保证了它可以夜以继日地工作下去,而不会出现“堵车”的现象。如果沙子流动得过快,就有可能堵住漏斗口。其实,做事情也是这样,以缓求稳往往比高调冒进效率更高。

李鸿章曾当面指出,曾国藩的一大毛病是行事懦缓。殊不知,懦缓恰恰是曾国藩的超人之处,又恰恰是李鸿章所缺乏的。其实,曾国藩本来是一个生性倔强、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是个急脾气。后来他发现,心急最易坏事,才渐渐改变。

他考中进士后,师从唐鉴专攻程朱理学,程朱的治学之道,讲究铢积寸累的功夫,逐步深入,而心学因受佛学影响较大,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认为学问可以凭悟性速成。王阳明凭悟来研究竹子,即所谓探究事物规律的“格致”之学,结果他在竹子前静坐了7天,冥思苦想,终不得要领,还把自己“格”出一身病来。曾国藩受唐鉴、倭仁的指教后,对心学不太满意,却日益笃信程朱的渐进功夫。从此,他坚持从小事做起,每日必读几十页书,写一刻钟字。点点滴滴,渐渐进步。这种治学修身的方法深深影响了他的性格,使他由原来的急切好进变得稳重懦缓。

曾国藩宁肯以缓求稳,决不高调冒进的处世之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求学和用兵。

在求学方面,曾国藩认为,学问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不可速求:“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愈欲速则愈锢蔽矣。”有人看书总是贪多求快,今天拿本书来乱翻几页,明天又翻开一本书,浏览几行,结果功夫花了不少,知识却学得鸡零狗碎、不成系统,这也是高调冒进的表现。曾国藩对此是坚决反对的。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他在给正在练字的儿子纪鸿的信中说:“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在用兵方面,曾国藩更是极其稳健。他主张“临阵之际,务宜稳而又稳。佯作败不可猛追,孤军不可深入”,切忌焦躁。他对曾国荃说:“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总宜平心静气,稳稳办去。”他的这种战略战术在他的日记与往来书信中多次出现,我们也可以从其作战过程中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曾国荃在围攻江西重镇吉安时,曾国藩曾经为他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后来这句上联成为曾国藩和太平军作战的指导原则。

不但在战略思考上,同时在具体战术上,如扎营修垒和拔营起寨上,曾国藩也是以缓求稳。他领导的湘军有两个特点:第一,队伍要严整,哨探要严明;第二,不求神速,但求稳妥。对此,李鸿章说:“楚军营规,无论调援何处,事势缓急,仍守古法,日行三四十里,半日行路,半日筑营。粮药随带,到处可以立脚,劳逸饥饱之间,将领节养其气力,体恤其艰苦,是以用兵十余年,卒能成功,为其能自立于不败之地,致人而不致于人。”故湘军用兵,不患敌袭,不患中伏,很少有在拔营的时候,遭到全军覆没的事,正是由于其扎营的成规周密所致。

从中,我们不难体会曾国藩“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的原则,而扎营看地则成为这一战术的关键。湘军用兵战术,稳步前进,步步为营,不慌不忙,以孙子兵法“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逐渐争取主动为原则。故湘军用兵很少陷于危地,常据险要之地以制敌命,出奇制胜。曾国藩用兵,重视“主客”的说法,以守者为主,攻者为客,主逸而客劳,主胜而客败。归结起来,其军事战略的主旨主要在于4个方面:一扎营垒以自固,二慎拔营以防敌袭,三看地势以争险要,四明主客以操胜算。

不仅曾国藩自己“稳扎稳打”,他还时常告诫带兵将领勿求速度,“步步把稳”“稳扎稳打,机动则发”“不必慌忙,稳扎稳守”。

以缓求稳是一种睿智的做事原则,是规避风险的好办法。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心急火燎,那只会使自己一无所得;我们不要因为前方看似风平浪静,就忘乎所以、高调前进,那只会使如火的激情加速熄灭。

2.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古今胸怀宽广、怀抱大志的人很多,然而真正能建功立业、传世不朽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固然与天赋、时机有关,同时也同他们的办事方法密不可分。一些人有了远大志向,却缺乏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认为自己志在天下,不愿去理会“琐事”,如果这样,就只能流于空想。

凡事都非一蹴而就,都要经过不断积累、由小而大的过程。如果只向大处看,而不从必做的小事上着手,就犯了一屋不扫而扫天下的毛病。儒家的成功学为每个人设计了由修身而齐家,由齐家而治国,进而平定整个天下的道路,就是一条由小处开始向远大目标前进的路径,曾国藩正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成就大事的。

曾国藩的成功之路始于修身,考中进士后,便师从唐鉴,专宗程朱理学。唐鉴教导他说,要精通理学,先应专治一部经典,从识字明义开始,一字通则一句通,一经通则其他诸经可以旁及。积少成多,逐渐长进。倭仁也是当时的理学大家,曾国藩向他学习检身功夫。

倭仁的功夫就是从小处开始,每天从早起到入睡,一举一动,坐卧饮食,都严格要求,并且记下札记,以备反省。这一点对曾国藩影响极大。

在实践上,曾国藩凡事都从全局、大处考虑,但小处的具体步骤又有条不紊,极有章法。他一生中,坚持早起,每日必读数页书,坚持亲自写家书、批文稿,以勤俭自戒,从不敢违背。正是在这些小事上能认真对待,才保证了他宏大目标的实现。曾国藩还据此总结出了“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这句名言。

在用兵治军上,曾国藩也是从小事抓起。咸丰五年(1855年),他教导刚刚从军不久的弟弟曾国荃说:“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所谓脚踏实地、克勤小物,正是说从小处、实处做起。曾国藩治军,不仅一切营制、规则、将领选拔任用都亲自决定,就是训练他也一手抓起。他经常亲临训练场,指挥训练,亲自进行思想工作。当时湘军的《爱民歌》、《水师得胜歌》等,都是他亲笔所写。

曾国藩对军中细事无不关心,地形勘察,他也要求主将要亲自进行,不能依靠道听途说。对武器军械,他更是关心备至,对规格都做了明确规定。如规定矛杆用的竹子必须是“老而坚者”,桐木必须是“小树圆身,大树锯开者不可用”。邹寿璋办事很朴实仔细,曾国藩委派他专门负责军械,但他自己也毫不放松,都要亲自检查。有一次做的矛杆不合格,立即下令重做。曾国藩还亲自研究炮子的打造,他发现用熟铁要比生铁好,便改用熟铁,解决了炮子“经药辄散”的问题,并且使射程增加了一里多。

曾国藩这种脚踏实地,从小处、实处着手的做法,保证了事情能按计划、有步骤地向既定目标发展,从而积少成多、由易而难,为最后的成功创造了条件。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用一功,实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在曾国藩眼里,志向大、不朴实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视事太易”,把做一件小事看得很容易,不屑去做,而是贪难求大。实际上,这种做法恰恰违背了做事的规律。再大的事,也要从小处做起,再难的事,也要从简单处做起,这可以说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3.势不使尽,进退有度

要低调做人,还可以借鉴中庸之道的处世原则,那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变有所不变”。既不偏激,也不矛盾,时时求其命中目标,符合“时中”的精神。不管是进还是退,变还是不变,为还是不为,都能做得恰到好处,能够不偏不倚、不温不火、势不使尽、进退有度。简言之,只有掌握了处理事情的分寸,才能方圆自在、游刃有余。

咸丰年间,曾国藩写过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两句话很有意思,也很耐琢磨。柔中有刚,可进可退,正是这种思想,使曾国藩游刃有余地在官场自由地待了几十年。

身在官场,不可不露,也不可太露。不露则徒有满腹才华,却永无出头之日;过露则会树大招风,弄不好落得“枪打出头鸟”。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惨。曾国藩深谙此道。在得意时,他一直在强调“势不使尽”、“弓不拉满”,可见他非常懂得进退之理。

曾国藩把握这个度,总是能恰到好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就是裁撤湘军和留存淮军之举。不裁湘军,恐“权”高震主,危及身家性命;如裁淮军,手中没了底牌,则任人宰割,因此他让李鸿章按兵不动,从自己处开刀。

他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惟湘勇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力不足以制捻,将来戡定两淮,必须贵部淮勇任之。国藩早持此议,幸阁下为证成此言。兵端未息,自须培养朝气,涤除暮气。淮勇气方强盛,必不宜裁,而湘勇则宜多裁速裁。”

曾国藩的信写得很直白,但他的用意却很深。朝廷对手握兵权的湘淮将领心存顾忌,直欲除之而后快,为今之计,只有留淮裁湘,才能对清廷可能采取的动作有所牵制。从李鸿章这个角度来看,此事对于他来说有益无害。“兵者尤关天下大计”,手中有兵是硬道理,淮军的兴衰关乎他李鸿章个人的宦海沉浮。李鸿章既看出了清廷的用心,又相当了然曾国藩的意图。因此他决定,顺应两方面的意愿,坐收渔利。他给曾国藩写信,表示支持裁湘留淮的决策,同时强调淮军“改隶别部,难收速效”,同时意味深长地暗示:“惟师门若有征调,威信足以依恃。”这是在给曾国藩吃定心丸。由于曾、李达成默契,裁军工作极为顺利。

而耐人寻味的是,曾国藩在奏折中虽然大声请求遣散湘军,却对他个人的去留问题只字不提。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奏折中说要求留在朝廷效力,必将落下贪权恋贵之疑;如果自己在奏折中明确请求解职回乡,又会产生多方面的猜疑。比如:可能给清廷以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尽忠的印象,同时也有可能被许多湘军将领奉为幕后领袖而招致清廷猜忌。曾国藩深切了解到: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因而在事业达到巅峰之际,他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非常妥善地裁减了他的政治资本——湘军。此举成为他官场生涯的代表作之一。

“度”在中国古语中有多种解释。一种是“度量”的意思;还有一种是“限度”。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度”,是后一种“限度”的意思,这种意思是说,要注意事物变化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可能达到的程度。另外,“度”还指事物外部条件对事物对立双方量变的促成度。这就要求战略决策者在调动战略资源和运用战略力量时,要把握住外部条件的变化。这些外部条件有时间和空间的,也有精神和物质的,还有其他方面的。形象地说,“度”的这层意思,类似于中国老百姓所讲的“火候”,把握“度”就是把握“火候”,“不到火候不揭锅”。

老子曾有这样一句名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通俗一点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得再多,说来说去,不如守住一个“中”字。而这个“中”字,就是最佳的“度”。实际上,中庸思想中的“度”的核心就是这个“中”字,这里面有着非常深奥的辩证法思想,深刻反映了中国哲学的精华所在。

孙子也有一句话可与之验证。他说:“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在具体的战略指导上,傲到不可偏执,就要充分留有余地,不可把事做满。如冯梦龙所说:“处在局内的人,常留有一块余地,就会退进在我。这是处世的良策。”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得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亦同此理。

所以,无论有着怎样出众的才智,都一定要谨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要活用中庸处世之道,低调处世,收敛锋芒,势不使尽,从而让自己进退有度、左右逢源。

同类推荐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介绍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开创了大英帝国统御七海、国运昌盛的黄金时代。她坚决、独立,亦将责任、良知、道德和坚定具体实践,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象征。翻开历史,大概找不出像维多利亚这样的女人,即如此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女王的职责,又如此平凡地拥有了一个女人的幸福。...
  • 诺贝尔奖作家传略

    诺贝尔奖作家传略

    本书以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设立直至2012年109位获奖作家为对象,由相关研究专家撰述他们的生平小传,并酌情辑收部分作家的著作年表或生平大事年表、访问记、演讲等,以求较为全面地展示这些伟大作家的人生轨迹及著作风貌。各篇传记的作者均系翻译、研究名家,文字简明扼要,评论深中肯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 长征中的红军指战员3

    长征中的红军指战员3

    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所经历的故事,在这漫长的艰辛征途中红军所表现出的种种英雄气概,记载了他们为祖国的解放所作出的种种牺牲,献身于革命的伟大精神,以及打过的一个个漂亮胜战的精彩片段,记叙了他们所立下的不朽的功勋。
  • 眉批大师

    眉批大师

    本书是一部用当代的思维与新鲜的文笔撰写的《巨人传》,选取了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数十位公认的大师,对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大师们的艺术个性和人格力量。本书既有学术价值、艺术品味,又有新意与可读性,既能丰富广大读者的文学常识,又能唤醒人们重温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量级文学家、艺术家。
  • 陈布雷与陈伯达:历史转折点上的两个“秀才”

    陈布雷与陈伯达:历史转折点上的两个“秀才”

    他和他在一起,就是一本文人从政与从政文人的必读书!国共两文胆,浮尘一悲歌。他们,一个以死来为旧王朝殉葬,一个在新时代把自己送入牢笼。他们,虽有纵横文字之才,却身不由己。他们,是政治与人性冲突中历史的人质。以陈布雷、陈伯达两人一生的轨迹为主线,以国共两党的“四次历史转折点”为基本环节,叙述了国共两党相关人员的群体活动,勾勒了国共两党政治思想文化宣传建设的基本风貌与当年思想文化斗争的宏大场景。对陈布雷与陈伯达个人的人格人品、学养学风、情感与家庭生活、行为的是与非、优点缺点与错误、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与演变轨迹,及与各自政党领导人的交往、恩恩怨怨等,都有较为细致的叙述。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命归

    逆命归

    天道生,破混沌,建三界,创众生,传道法。于是,众生得以修行。然而,天道之下,岁月有极!纵然成帝,不得永生!众大帝欲灭众生,毁三界,凝永恒一界。战火起,众生苦。他,在战乱中死去……十六年后,逆命归来!在书一段不朽传奇!!!
  • 医品花都

    医品花都

    少年秦昊意外穿越。万年之后,被天下强者围堵在天元山巅,最终含怒自爆元神,却意外回到了自己穿越天元大陆的时候,从此开始踏上了一段神奇的旅程。武功?崛起的秦昊利用无数药材吸收灵气一路小跑。医术?诡医宗主医术并非浪得虚名赢得无数赞赏,慢慢的恢复了自己的实力。因那本残缺功法而逆天改命,修得无上大功,重返天元大陆后,却意外的发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那里,高手云集。而他在天元大陆横行的实力到了那里,也不过沧海一粟。
  • 阿三传

    阿三传

    阿三,只是一个称呼,人们喜欢他,所以叫他阿三,没有其他。阿三是一个平凡的乞丐,却因得到李嗣源的看重,收为养子,从此他有一个新的名字——李从珂,看他如何在纷乱的五代,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武力成就自己的霸王之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国花颜

    倾国花颜

    白卿音重生了,她回到了被赐婚之前的日子,一切还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抗旨拒婚,皇上大怒,整个白家因为她的任性付出了代价。家族覆灭,当初的真相浮出水面,原来从最开始,她的真心便是错付了。那个被她退婚本应该恼怒的男人,处处维护她,时过经年,在那一天,她想要告诉他,她爱上了他。但那一天,他们就连最后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重来一世,一切渐渐脱离了控制。“那时候,还以为要这样遗憾结束了,没想到还有今天这一天。”“我们天作之合,就连老天都不愿意让我们抱憾而终,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自是要好好珍惜。”
  • 乱序之惜籽

    乱序之惜籽

    她不断地出现在一个人人生的任意阶段,空白的记忆,熟悉的感觉,潜意识中的拒绝阻止,这是怎么回事?幼儿,童年,少时,及笈,拜堂,可是,婚后呢?为什么没有?那个受着大家宠爱的乖巧地学习着礼仪的”时籽”为什么与自己一模一样?自己是谁?为什么自己没有任何记忆?歇斯底里的母亲,慈蔼和善的父亲,温润微笑的庶弟,被囚禁的“风”姨娘,变幻无常的竹马,到底,谁,是这一切的幕后人?时惜,时籽,这一双生姐妹,又会走向怎样的未来………………这是一个突然的灵感,发着呆就突然出现了,想法还不成熟,动手应该会很久很久之后,因为作者要参加15年6月的高考,而且作者写一章要好久,不过。作者是不会放弃的,作者会继续努力,加油!!!
  • 洪荒之传说不朽

    洪荒之传说不朽

    后世修士穿越洪荒,见证不一样的洪荒,谱写属于自己的传说。
  • 绝色轻狂五小姐

    绝色轻狂五小姐

    31世纪强大得只能让人仰望的她,仍然在追求着强大的力量!当她意外穿越到一个以灵力为主,以强为尊的世界时,是否能在强者之路上,也能收获一份前世她没有得到过的爱情呢?又有谁,能将她的冰冷的心融化呢?
  • 京门第一风月

    京门第一风月

    张渔歌幼时便体弱多病,一位和尚路过给她算了一卦,命里有劫,必须要以男子的身份,去皇宫方能躲避。于是,十五岁的张渔歌顺利在皇太后的暗中帮助下,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名名唤“张铁柱”的“假太监”。张渔歌帮着主子制造偶遇,为皇上殷勤熬汤都没效都不奏效,到最后还落得一个乱点鸳鸯谱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