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2500000043

第43章 辛亥年的枪声(2)

多年以来,清宫戏在电视屏幕之上长盛不衰。康熙、雍正、乾隆和慈禧太后带上他们的臣子和后宫登陆每一户人家的客厅,“万岁爷”、“娘娘”、“奴才谢恩”的声音不绝于耳。我常常在电视机前想起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带来的历史剧变,这些皇帝老儿肯定还要从电视屏幕的那一块玻璃背后威严地踱出来,喝令我们跪拜叩首。辛亥革命如此伟大,以至于开始介绍福州乡亲林觉民的时候,我肯定要证明他在辛亥革命之中的位置。

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意图始终无法完整地实现。我似乎找不到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之间的历史阶梯,二者之间不存在递进关系。没有证据表明,广州起义曾经重创清廷的统治系统,从而为武昌的革命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林觉民们的枪声响过之后,两广总督张鸣岐还是人五人六地坐在审判席上发号施令。

广州起义是孙中山先生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策划的。庚戌年十一月,他秘密召集南洋各地的同盟会骨干开会,决定再度在广州起事,并且指定由黄兴负责。会议之后半个月,孙中山先生即远赴欧洲、美国、加拿大筹款,他在起义失败的次日才从美国芝加哥的报纸上得到消息。总之,广州起义不像一场深谋远虑的战役镶嵌在历史之中,有时人们会觉得,这更像一件即兴式的行动艺术。

武昌起义的导火索必须追溯到清政府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清政府强行接收粤、川、湘、鄂四地的商办铁路公司,各地的保路运动沸反盈天。四川尤为激烈,成都血案。清政府急忙调遣湖北新军入川弹压,湖北的革命党乘虚奋勇一击,长长的锁链终于哗地解体。总之,广州起义与武昌起义属于两个不同的段落。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云云,陈述的是舆论、声势或者气氛造成的影响——正如孙中山先生在另一封信里说的那样:“广州起义虽失败,但影响于全世界及海外华侨实非常之大。”

但是,我时常觉得“影响”这个评语不够过瘾。林觉民应当有更大的历史贡献,他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一个二十四岁的生命仅仅制造了某种“影响”,就像点一根爆竹一样?我期望能够论证,林觉民是辛亥革命之中的一个齿轮——哪怕小小的齿轮也是一部机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我的虚荣心遭到本地一位业余历史学家的批评。在他看来,将历史想象成一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匀速运转的机器是十分幼稚的。历史是由无数段落草草地堆砌起来,没有人事先知道自己会被填塞在哪一个角落。古往今来,多少胸怀大志的人一事无成。如果不是历史凑巧提供一个高度,即使一个人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燃成一把火炬,照亮的可能仅仅是鼻子底下一个极其微小的旮旯。广州起义之前,孙中山还在广东策划了九次失败的起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九次的起义队伍之中可能藏有一些比林觉民更有才华的人,可是,他们早就湮灭无闻。广州起义再度受挫,然而,这是武昌胜利之前的最后一次失败——林觉民因此成为后来的胜利者记忆犹新的先烈。可以猜想,如果还有九十次失败的起义,林觉民恐怕也只能像落入河里的一块瓦片无声无息地沉没。这个意义上,他已经是一个幸运者。这位业余历史学家劝我,不要为“历史贡献”这些迂腐之论徒增烦恼。我们的乡亲林觉民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他会心高气傲,会口出狂言,会酩酊大醉,也会愁肠百结。心存革命一念,他就慷慨无私地将自己的一百多斤豁了出去。做得到这一点的人就是大英雄。至于有多少历史贡献,这笔账由别人去忙活好了。

我曾经说过,林觉民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现在,我又有些怀疑。林觉民的性格之中保存了不少侠气。豪气干云,一诺千金;仰天悲歌,击鼓笑骂;一剑封喉,血溅五步——这是林觉民的形象。

现代知识分子很少有这种颐指气使的性格。鲁迅对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痛绝。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他很难与哪一个人成为刎颈之交,并肩地挽起手臂临风而立。“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种孤独的确是鲁迅的精神写照。美国回来的胡适当然有些绅士风度。温和,大度,自由主义式的宽容,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与陈独秀共同提倡白话文的时候流露出些许霸气,后来就是一个好好先生,闲暇时吟一些“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之类的小诗。徐志摩呢?“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个浪漫多情的诗人骨头轻了一些。当然,还有“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那是一个沸腾的郭沫若,尽管他的激情有余而刚烈不足。另一些打领带的教授就不必逐一细数了吧。他们或者擅长背古书,或者擅长说英文,懂些理论,有点个性,不肯盲从或者迷信,推敲过“to be or not to be”,偶尔也不可避免地有些小私心、小虚伪、小猥琐或者小怪癖,总之都算现代知识分子。但是,他们身上统统删掉了林觉民的侠气。

所以,我倾向于将林觉民归入游侠式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白袍书生,负一柄剑,沽一壶浊酒,行走于日暮烟尘古道,轻财任侠,急公好义,胸怀大志。他们肯定善于歌赋,荆轲当年信口就吟出了一曲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很难猜测他们的剑术如何,但是这些人无不因此而自夸。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龚自珍“一箫一剑平生意”,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一身中山装的林觉民手执步枪,腰别炸弹地闯入广州总督衙门的时候,人们联想到的多半是江湖上的大侠。

“少年不望万户侯”,这是林觉民十三岁时在考场写下的七个大字。光绪二十五年,林觉民的嗣父命他应考童生。这个桀骜不驯的小子挥笔在试卷上写了七个字之后就扬长而去。他自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显然是展翅翱翔的意象。他想去哪里?嗣父有些不安,只得安排他投考自己任教的全闽大学堂。然而,全闽大学堂是戊戌维新的产物,思想激进者大有人在。林觉民有辩才,纵议时局,演说革命,私下里传递一些《苏报》《警世钟》《天讨》之类的革命书刊。嗣父管不住他了,指望校方严加束缚。当时的总教习有一双慧眼:“是儿不凡,曷少宽假,以养其浩然之气。”一个晚上,中学生林觉民在一条窄窄巷子里演说,题为《挽救垂危之中国》,拍案捶胸,声泪俱下。全闽大学堂的一个学监恰好在场。事后他忧心忡忡地对他人说:“亡大清者,必此辈也!”中学生林觉民竟然在家中办了一所小型的女子学校,亲自讲授国文课程,动员姑嫂们放了小脚。尽管周围的亲人渐渐习惯了林觉民离经叛道的言行,但是,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到,五年以后的林觉民竟然敢手执步枪、腰别炸弹地闯入总督衙门。

至少在当时,周围的亲人并未意识到林觉民身上的侠气。他在福州结交的许多同盟会员都喜欢行侠尚武。黄花岗烈士之中,林文为自己镌刻的印章是“进为诸葛退渊明”;林尹民擅长少林武术,素有“猛张飞”之称;陈更新能诗词,工草书,好击剑,精马术;刘元栋体格魁梧,善拳术;刘六符目光如电,曾经拜名震八闽的拳侠为师;方声洞有志于陆军,冯超骧成长于军人世家。总之,这一批知识分子不是书斋里的人物。驳康有为,斥梁启超,林觉民与这一批知识分子崇尚行动,不仅用笔,而且用枪。如今,许多历史著作提到陈独秀、胡适或者鲁迅、周作人的启蒙思想,另一些风格迥异的知识分子群落往往被忽略了。

侠肝义胆的一个标志就是随时可以赴死。这种人往往不再儿女情长。真正的大侠只能独往独来;如果后面跟一个女人,一步三回头是要坏事的。缠缠绵绵只能消磨意志,多少英雄陷入温柔乡半途而废。英雄手中的长剑,一方面是格杀敌手,另一方面是挥断自己的情丝。儿女情长是柳永、张生、梁山伯或者贾宝玉们的故事,与行走在刀尖上的革命者离得很远。

然而,没有想到,福州乡亲林觉民同时还是一个情种。他不仅一身侠骨,而且还有一副柔肠。

现今我已经无从考证滨江楼位于香港何处,也没有这个兴趣。我愿意将滨江楼想象为一幢二层的小楼,楼上听得见隐隐的江涛和不时的虫鸣。辛亥年三月的一个夜晚,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倚窗独坐,他在同伴的鼾声里总结自己的****历史。

林觉民的大丈夫形象已经得到了历史著作的公认,他的情种形象来自《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林觉民的《与妻书》是给他的妻子陈意映做政治思想工作。他要离开自己至爱的女人赴死,他希望陈意映明白他的心意,不要怨他心狠,不要悲伤过度;即使成为一个鬼魂,他也会依依相伴,阴阳相通。天下为公,坦坦荡荡;两情相悦,寸心自知。林觉民的《与妻书》既深情款款又凛然大义,既刚烈昂扬又曲径通幽。一个女作家深有感触地说,读《与妻书》犹如一次精神上的做爱,一波三折,最终达到了革命与爱情的双双高潮。我丝毫不觉得这种比喻有什么亵渎的意味。相反,这说明了革命的情操动人至深。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福州的林觉民纪念馆即是林觉民出生的原址。这座大宅院坐西朝东,四面有风火墙,内分南院和北院,北院有一幢二层楼房和一座小花园,大门边即是福州著名的“万升桶石店”。这座大宅院的主人最早可以查到的是林觉民的曾祖父。林觉民居住大宅院之内的西南隅,一厅一房,一条狭长的小天井,天井的角落种一丛腊梅。

许多人习惯于用恒久的时间证明爱情的不朽,海枯石烂,忠贞不渝。但是,真实的爱情要有一个存放的空间。如今,大宅院之中林觉民与陈意映的居室陈设如故。出双入对,同栖同宿,当年这里的一切都曾经烙上两人的体温。林觉民的记忆之中收藏了如此之多陈意映的细节:笑靥,步态,娇语,嗔怒,凝神,含羞……想不到,这里即将成为伤心之地。物是人非,情何以堪?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其使吾先死也,毋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先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唯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大宅院里住着林觉民父辈的七房族人。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家》《春》《秋》到曹禺的《雷雨》,人们可以在文学史上读到一批大家族的故事。那个时候,生活在大家族之中的年轻一辈压抑,无助,未老先衰。通常,他们只能像土拨鼠似的在长辈之间钻来钻去,竭力找到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缝隙。由于没有直抒胸臆的机会,这些年轻人往往多愁善感,神经纤细。如果套上一个不称心的婚姻,他们的下半辈子再也产生不了任何激情。大家族内部的不幸,林觉民都看见了。

林觉民的嗣父林孝颖是林觉民的叔叔。他饱学多才,诗文名重一时。考上秀才时,福州的一位黄姓富翁托媒议亲,招为乘龙快婿。不料林孝颖根本不乐意接受这一门父兄包办的亲事。他第一天就拒绝进入洞房,并且因为心灰意冷而从此寄情于诗酒。大宅院之中,黄氏徒然顶一个妻子的名分煎熬清水般的日子,白天笑脸周旋于妯娌之间,夜里蒙头悲泣,嘤嘤之声盘旋在几进院落的墙角。为了安慰黄氏,排遣她的孤单和寂寞,林孝颖的哥哥将幼小的林觉民过继给黄氏抚养。

随着年龄渐长,上一代人的嘤嘤悲泣始终缭绕在林觉民的耳边。他一辈子感到幸运的是娶到了陈意映。也是父母之命,也是媒妁之言,但是,老天爷却让他遇到了情投意合的陈意映:“吾妻性癖、好尚与余绝同,天真烂漫女子也!”

同类推荐
  •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本书作者在长期从事中国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力图在现有的研究模式下另辟蹊径。充分借助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之互动关系,深入揭示魏晋南北朝文艺批评的内在生命机制与智慧方法,激活文艺批评与社会人生、时代环境的精神蕴涵,从而启发现代文艺批评与人文精神的建构,为再造当今对话文明提供学术资源。
  • 穿越黄昏小巷

    穿越黄昏小巷

    初无定质,闲闲地说来。言辞之将尽,则又柳暗花明,水出峡谷……命意,属辞,密实无痕。一丘一壑,风景可人俨然人工修造也,然而又确实是自然天成也。如风系影,一个眼神,一声轻唤,便见好风洒洒如阳光,阳光脉脉如叙话,淡淡平常事,却通了人心。
  •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版)

    鲁滨逊漂流记(英文版)

    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发表百多年后,已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是西方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必备品。这个版本已成为英译本经典版本。故事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离家出走后的三次远航;第二部分,第四次出海,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第三部分,回到英国后的种种遭遇。
  • 鸢尾几度花

    鸢尾几度花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书中内容从作者的高中黄金时代开始,一年一年追溯下去,到轻狂时代,到竹马时代。有柔情有硬气,有怜悯有叛逆,有含蓄有锋利。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过程,看文字由青涩稚嫩的学生腔蜕变成成熟历练,又看着复杂纠缠的文字回归到最初的天真与纯粹。在这里,疯狂与无邪并存。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有无数等待证实的梦想。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在这里,可以听到笔锋划破纸张的声音,是情感的颠簸。厚厚一叠,没有形式只有真实。时光会在记忆回溯中开出鲜艳的花朵吗?鸢尾花开在春天,梦想启程在春天,这一切都同青春一般美好。
  • 月寒录

    月寒录

    《月寒录》讲述古城漾漾,人随梦行。绕墙三匝仍是城。多少诗意此间萦,只怨西安太多情,细雨绵绵,窗外如岚。书生他乡无心闲。将酒移至无人处,饮到三更独自眠。秋已归来,看西山头上,渺渺一云烟。几经风雨,淡送子夜余寒。问询君子,今宵是否醉西园,浑不知、几杯残酒,饮罢不知何年!却笑秋风,从此一别岸上柳,独享清闲闲时又来镜前,已变朱颜。几愁不断,何人能解此连环。生怕花落花又落,不见去人谁还。
热门推荐
  • 玄然

    玄然

    他是化缘一方的和尚她是红尘万丈的歌妓本是应该一生无交集的两人一次相逢让彼此互生情愫一方是支撑他信念的佛一方是给予他温柔的佳人似乎无论何种选择终会失去一些东西
  • 魔尊不食人间烟火

    魔尊不食人间烟火

    初见时,你是天上的小仙女儿,我是魔界的王,咱俩不合适!再见时,这是本尊放在手心里都怕化的人儿,谁敢欺负她!嗯,艾玛,真香!
  • 开局从凯多岀航

    开局从凯多岀航

    魂穿到海贼王世界,被骗上草帽团的克比本以为自已能醉卧美人膝,走上人生巅峰。出航第1个boss是拿狼牙棒的,嗯,剧情对上了,可克比总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在香波地光速踢一脚一个超新星的为什么是艾尼路?制止顶上战争的居然是山贼王?感觉自己所处世界被完全同人魔改的克比不由庆幸自己还有系统这个金手指,但看着身后队伍那群依旧天天嚷着开宴会的逗逼,他又不免欲哭无泪。在这个开局战力崩坏的世界里,这样的队伍让他怎么带啊……作品又名《被作者魔改的世界正妨碍我正常的航海冒险》
  • 我为众生画妖鬼

    我为众生画妖鬼

    妖—鬼天妖,暝鬼好食人,嗜夺魄凶牙烈爪,迷心断魂铜皮铁筋骨,附身悄无影狂暴不惧刀兵,阴柔难辨其形百姓惶恐哀终日,万众憔悴叹此生……我为众生画妖鬼,众生报以死不悔。累拓穷边逾万里,曾自红尘起风雷。刃急斩,笔频挥,江湖路远几人回。神国无上何堪羡,眷眷人间一场醉。——《鹧鸪天·留白》……这是个身处阴暗绝望世界里,却依然努力搞笑,善待生活的故事。当然,无论妖、魔、鬼、怪、人、神,该杀的,终归还是要杀!在留白看来,那才是对于世界本身——最大的善意!
  • 枭后传

    枭后传

    【二逼版简介】据说,大越天元年间出了一位神奇且奇葩的皇后。《大越史志》承颂皇后本纪载:后,大燕人氏,才华天纵,睿智无伦,有当世第一神姝之谓,领北辰皇朝翊王、大燕皇朝帝师辅政王,坐拥天下精锐……后乃女主称制,与帝共摄社稷,政不出房户而天下宴然,兵不行疆域而四海平宁,故开史制陈其本纪耳!然而……历史掩盖下的真相总是令人无语涕下的。据说,皇后曾立于朝堂,戟指喝曰:把那些贪污的舞弊的造假的不好好弄的全部拉出去枪毙!据说,天元年间大越后宫帝妃仅皇后一人耳。皇后亦曾威武霸气的昭告天下:天元年后宫只能有她一个帝妃,一个皇后,若有敢人质疑,呵呵,不服来战!而天元帝听说后默默拿起架上尘封多时的苍瀚宝剑,一笑眉眼高华如神祇,不服的都来找朕打,莫要去扰了皇后休息!据说,有一段日子皇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国家主席谁爱干谁干,姐不玩了!而天元帝在一旁悉心呵护,乖,别闹,不玩就不玩,小心朕的太子。……原来……皇后也是穿越狗!================那些年,当皇后还不是皇后的时候……少年初识。她路遇无名孤儿,做好事帮人家取名字时说,既然你姓郭,那不如大名就叫郭碗瓢,小名叫盆盆好了。后来他说,鉴于你以上言行,以后孩子的名字只能是我起!彼时乱起。她建奇军,破险境,沙场点兵。某日,她看着一直伴于身边的他说,你弱冠年久还不娶亲,在等什么?他淡定答,我在等你和我一起回家抱娃收鸡蛋。尘埃落定。她说,我觉得其实我穿越就是来祸害的这个大陆的。他说,不,你只是来祸害我一个人的。【剧情版简介】在这个穿越浪潮层涌迭起的美妙时代,雇佣兵秦揽月以史上最悲催姿态——被炸弹炸成渣渣,穿越九州大陆。一转眼时空颠倒,身份更换。大燕成德侯府三小姐离奇身死,付于其身的秦揽月,在大燕宣平十七年的仲秋,开启了自己的异世之行。侯府水深,看似平如镜,实则暗潮涌。一朝阴谋诡计翻滚如浪,一朝倾城娘亲身世成迷,一朝百年秘辛为她所获……她遇那风华无双的邻国少年储君,不知是福还是祸?然而宿命天数变换,浮生忽裂深渊罅隙,将她求安稳的初心刹那吞没!她奋起,逃侯府,弃身份,向着九州五国,寻夙愿所向,寻浮世真情。她以女子身份战疆场,入朝堂,将那黑暗腐朽的百年氏族,一手倾覆!世人言她如神算计,言她天降帝女。然而只有他知……她之所向,不过水阔山长,鸳侣无双。本文名《枭后》,枭者,勇智杰出也。本文女主秦揽月,大越承颂皇后,悍勇无畏,智计无双,当为,枭后!本文
  • 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的日子

    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的日子

    抗战初期,蒋介石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积极的,正面战场的忻口、凇沪、徐州、武汉等会战就是证明,宋美龄也亲上前线慰问伤兵,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做出了特殊贡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宋美龄则从自已所代表的美英派大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向蒋介石施加影响,对外外交折冲,继续推动抗战。蒋介石、宋美龄这对抗战期间的“第一夫妇”;就是在重庆这座中国的战时首都,度过艰难的抗战岁月,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 绝对宠妻今生只宠你一人

    绝对宠妻今生只宠你一人

    在盛煜辰的眼中,慕初晴就是一个软乎乎的棉花糖,看一眼都觉得整个人都要被她甜化了。从此一生只爱你一人!
  • 渔樵问对

    渔樵问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黄河浮尸

    黄河浮尸

    黄河禁忌古老相传,空荡荡的鱼骨庙里暗藏何种玄机?黄河边不为人知的捞尸人;金沙地里长生血树上的人参果;龙角滩下,神秘墓穴里葬着何人尸首,九龙背棺,是谁承受得起如此大礼?铁疙瘩上记录的密语:甲子轮回禹王出,八千浮尸巡江游……黄河里的血咒该如何破解?消失的人,会在哪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