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50300000009

第9章 先哲格言(2)

夫胃受水谷,故清阳升而浊阴降,以传化出入,滋荣一身也。今胃不能纳,而谷气衰少,则清无升而浊无降矣。故曰∶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然非谓绝不行不通也,但比之平常无病时,则谓之不行不通耳。上不行下不通则郁矣,郁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胃居上焦下脘两者之间,故胃气热则上炎,熏胸中而为内热也。东垣所言,正与经旨相合,固宜引此段经文于内外伤辨以为之主,乃反不引此,却谓火乘土位,此不能无疑者也。又《经》曰∶劳者温之。温者养也,东垣以为温凉之温,谓宜温药以补元气,而泻火邪。又改损者益之,为损者温之。又以温能除大热为《内经》所云,而遍考《内经》,并无此语,亦不能无疑者也。然温药之补元气泻火邪者,亦惟气温而味甘者斯可矣。盖温能益气,甘能助脾而缓火,故元气复而火邪息也。夫宜用温药以为内伤不足之治则可,以为劳者温之之注则不可,苟以补之、除之、抑之、举之、散之等语,比类而观焉,则其义自着矣。(王安道)妇人之于血也,经水蓄,则为胞胎,则蓄者自蓄,生者自生。及其产育为恶露,则去者自去,生者自生,其酝而为乳,则无复下满而为月矣,失血为血家妄逆,产乳为妇人常事,其去其生,则相同也。失血家须用下剂破血,盖施之于妄逆之初。亡血虚家不可下,盖戒之于亡失之后。

人之登溷,辟辟有声,勃勃如蟹沫状者,咸以为寒。非寒也,由肠胃中浊气不得宣行耳。滞下之里急后重,及膀胱不利而癃者,下焦之火郁而不伸也,二者颇关冲、任、督三经。常见里急后重者,多连尾 长疆如锥刺状。膀胱癃闭者,脐下小腹逼迫而痛,是皆下焦火郁,而六腑浊气,相与纠郁于冲任之分故也。肠胃阳明燥金也,下焦少阳相火也,后重之用木香、槟榔,行燥金之郁也。癃闭之用知母、黄柏,散相火之炽也。

凡伤寒家服药后,身热,烦躁,发渴,冒瞀,脉两手忽伏而不见,恶寒战栗,此皆阴阳氤氲,正邪相争,作汗之征也,姑宜静以待之,不可因而仓皇,反至错误。

厥阴是六经中一经之名,厥自是诸证中一症之目也。酒之气暴,如人身虚气逆气之暴。酒得肉食则其气相缠绵而不暴,如人之虚气逆气得金石之剂沉坠,则其气亦缠绵而不暴,所以然者,在相缠绵也,故金石之缠绵,在气不在质,惟其气相得而缠绵,故其势亦不得不与之缠绵也。世人但知金石药坠气,而不知所以坠气之义也。东垣家则用质阴味浓以沉降之,盖气阳质阴,阴阳相遇,则自然相得而不升走,亦金石缠绵之义欤。

凡数一为奇,二为偶,三为参,五为伍,如是则有统纪而无错乱。医书论脉云∶参伍不调,盖谓参不成参,伍不成伍,大小不均,疏数不等,错乱而无纪也。黄发有阴阳,天五之土,为火所焚,阳黄也。地二之火,为水所溺,阴黄也。

刘河间为补泻脾胃之本者,盖以脾胃中和之气也,燥其湿则为泻,润其燥则为补。

火多水少,为阳实阴虚,其病为热。水多火少,为阴实阳虚,其病为寒也。

心肺为藏阴也,以通行阳气而居上,阴体而阳用也。大肠小肠为府阳也,以传阳气而居下,阳体而阴用也。

肥人湿多,瘦人火多。湿多肌理纵,外邪易入;火多肌理致,外邪难侵;湿多中缓少内伤;火多中燥多内伤。

人首尊而足卑,天地定位也。脾肺相为母子,山泽通气也。肝胆主怒与动,雷风之相薄也。心高肾下,水火不相射也。八卦相错,而人亦肖之,妙哉易也。

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所以传化失常,而木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胁痛;湿郁者周身疼,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痰郁者动则气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昏瞀,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左寸脉和平,右寸脉紧盛。(俱滑伯仁)设有人焉,正已夺而邪方盛者,将顾其正而补之乎?抑先其邪而攻之乎?见有不的,则死生系之,此其所以宜慎也。

夫正者本也,邪者标也,若正气既虚,则邪气虽盛,亦不可攻。盖恐邪未去而正先脱,呼吸变生,则措手无及,故治虚邪者当先顾正气,正气存则不致于害,且补中自有攻意。盖补阴即所以攻热,补阳即所以攻寒,世未有正气复而邪不退者,亦未有正气竭而命不倾者。如必不得已,亦当酌量缓急,暂从权宜,从少从多,寓战于守,斯可矣,此治虚之道也。

若正气无损者,邪气虽微,自不宜补,盖补之则正无与而邪反盛,适足以借寇兵而资盗粮,故治实证者,当直去其邪,邪去则身安,但法贵精专,便臻速效,此治实之道也。要之能胜攻者,方是实证,实者可攻,何虑之有?不能胜攻者,便是虚证,气去不返,可不寒心。此邪正之本末,有不可不知也。惟是假虚之证不多见,而假实之证最多也;假寒之证不难治,而假热之治多误也。然实者多热,虚者多寒,如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故实能受寒。而余续之曰∶气不足便是寒,故虚能受热。世有不明真假本末,而曰知医者,则未敢许也。

治其王气者,谓病有阴阳,气有衰王,不明衰王,则治之反甚。如阳盛阴衰者,阴虚火王也,治之者不知补阴以配阳,而专用苦寒治火之王,岂知苦寒皆沉降,沉降则亡阴,阴愈亡则火愈盛。故服寒反热者,阴虚不宜降也。又如阳衰阴盛者,气弱生寒也,治之者不知补阳以消阴,而专用辛温治阴之王,岂知辛温能耗散,耗散则亡阳,阳愈亡则寒愈甚。

故服热反寒者,阳虚不宜耗。此无他,皆以专治王气,故其病反如此。又如夏令本热,而伏阴在内,故每多中寒。冬令本寒,而伏阳在内,故每多内热。设不知此而必欲用寒于夏,治火之王;用热于冬,治寒之王;则有中寒隔阳者,服寒反热;中热隔阴者,服热反寒矣。是皆治王之谓,而病之所以反也。

气有外气,天地之六气也;有内气,人身之元气也。气失其和则为邪气,气得其和则为正气,亦为真气。但真气所在,其义有三∶曰上中下也。上者所受于天,以通呼吸者也。中者生于水谷,以养营卫者也。下者气化于精,藏于命门,以为三焦之根本者也。故上有气海,曰膻中也,其治在肺。中有水谷气血之海,曰中气也,其治在脾胃。下有气海,曰丹田也,其治在肾。人之所赖,惟此气耳,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故帝曰气内为宝,此诚最重之辞,医家最切之旨也。

即如本篇始末所言,及终始等篇,皆 以精气重虚为念,先圣惜人元气至意,于此可见。奈何今之医家,但知见病治病。初不识人根本。凡天下之理,亦焉有根本受伤,而能无败者,伐绝生机,其谁之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矣。若木胜则四肢强直而为掉,风动于上而为眩。脾土受邪,肝之实也,若木衰则血不养筋而为掉,气虚于上而为眩。金邪乘木,肝之虚也。又诸痛疮疡,皆属于心。若火盛则炽热为痈,心之实也。阳衰则阴胜为疽,心之虚也。五脏六腑虚实皆然,故本篇首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末言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盖既以气宜言病机矣,又特以盛虚有无四字,贯一篇之首尾,以尽其义,此正先圣心传精妙所在,最为吃紧纲领。奈何刘完素未之详审,略其巅末,独取其中一十九条,演为《原病式》,皆偏言盛气实邪。且于十九条中,凡归重于火者,十之七八;至于不及虚邪,则全不相顾。又曰其为治者,但当泻其过甚之气,以为病本,不可反误治其兼化也,立言若此,虚者何堪?故楼氏指其治法之偏,诚非过也。

如太阴湿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

凡淫胜在我者,我之实也,实者真邪也。反胜在彼者,我之虚也,虚者假邪也,此六气之虚实,即所谓有无也。然天地运气虽分五六,而阴阳之用,水火而已。故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泻其盛气,责其有也。培其衰气,责其无也。求得所本而直探其颐,则排难解纷如拾芥也。设不明逆顺盈虚之道,立言之意,而凿执不移,所谓面东者不见西墙,面南者不睹北方。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察一时者不可与言大,未免实实虚虚,遗人害矣!《十一难》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藏无气者,何藏也?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然则五脏和者气脉长,五脏病者气脉短,观此一藏无气,必先乎肾。如下文所谓二藏、三藏、四藏、五脏者,当自远而近,以次而短。则由肾及肝,由肝及脾,由脾及心,由心及肺,故凡病将危者,必气促似喘,仅呼吸于胸中数寸之间。盖其真阴绝于下,孤阳浮于上,此气短之极也,医于此际,而尚欲平之散之,未有不随扑而灭者,良可哀也!夫人之生死由乎气,气之聚散由乎阴,而残喘得以尚延者,赖一线之气未绝耳,此藏气之不可不察也。

浮、沉、迟、数、滑、涩,即此六者之中,而复有大相悬绝之要,则人多不能识也。夫浮为表矣,而凡阴虚者脉必浮而无力,是浮不可以概言表,可升散乎?沉为里矣,而凡表邪初感之甚者,阴寒束于皮毛,阳气不能外达,则脉必先见沉紧,是沉不可以概言里,可攻内乎,迟为寒矣,而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概言寒,可温中乎?数为热矣,而凡虚损之候,阴阳俱亏,气血败乱者,脉必急数,愈数者愈虚,愈虚者愈数,是数不可以概言热,可寒凉乎?微细类虚矣,而痛极壅闭者,脉多伏匿,是伏不可以概言虚,可骤补乎,洪弦类实矣,而真阴大亏者,必关格倍常,是弦不可以概言实,可消伐乎?夫如是者,是于纲领之中,而复有大纲领者存焉。设不能以四诊相参,而欲孟浪任意,则未有不复人于反掌间者,此脉道之所以难言,毫厘不可不辨也。

阴阳形气俱不足者,调以甘药。甘之一字,圣人用意深矣,盖药食之入,必先脾胃,而后五脏得禀其气,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胃属土而喜甘,故中气不足者,非甘温不可,土强则金王,金王则水充,此所以土为万物之母,而阴阳俱虚者,必调以甘药也。虽至真要等论所列五味,各有补泻,但彼以五行生克之理推衍而言,然用之者,但当微兼五味,而以甘为主,庶足补中。如四气无土气不可,五脏无胃气不可,而春但微弦,夏但微钩之义皆是也。观《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气味之相宜于人者,谓之为补则可。若用苦劣难堪之味,而求其能补,无是理也。气味攻补之学,倘不善于调和,则动手便错,此医家第一着要义。

滑伯仁曰∶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则阴阳虚实不别也。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曰至;息曰止也。

人迎候阳,故一盛在少阳,胆与三焦也。二盛在太阳,膀胱、小肠也。三盛在阳明,胃与大肠也,四盛以上者,以阳脉盛极,而阴无以通,故曰格阳。寸口候阴,故一盛在厥阴,肝与心络也。二盛在少阴,心与肾也。三盛在太阴,脾与肺也。四盛以上者,以阴脉盛极,而阳无以交,故曰关阴。

二阳之病发心脾,二阳阳明也,胃与大肠之脉也。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发心脾,犹言延及于心脾也,虽然脾胃为合,胃病而及脾,理固宜矣。大肠与心本非合也,今大肠而及心何哉?盖胃为受纳之府,大肠为传化之府,食入于胃,浊气归心,饮入于胃,输精于脾者,以胃之能纳,大肠之能化耳。肠胃既病,则不能受不能化,心肝何所资乎?心脾既无所资,则无以运化而生精血矣。故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则男为少精,女为不月矣。心脾当总言男女,不当分别,至隐曲不月,不可分说耳。(王安道)咳嗽外感六淫,郁而成火,必六淫相合内伤;五脏相胜,必五邪相并,有此不同,而中间又有敛散二法。敛者谓收敛肺气也,散者谓解散寒邪也,宜散而敛,则肺寒邪一时敛住,为害非轻。宜敛而散,则肺气弱,一时发散,而走泄正气,害亦非小。且如感风咳嗽,已经散之后,其表虚复感寒邪,虚邪相乘,又为喘嗽,若欲散风,则愈重而虚其肺。若收敛,则愈又滞其邪。当先轻解,渐次敛之,肺不致虚,邪不致滞,喘嗽自止矣。(徐叔拱)《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王太仆注云∶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二火皆主脉,并络于喉。气热则内结,气甚则肿胀,肿胀甚则痹,痹甚而不通则死矣,盖手少阴少阳,君相二火独盛,则热结正络,故病且速也。十二经中言嗌干、嗌痛、咽肿、颔肿、舌本强,皆君火为之也。惟喉痹急速,相火之所为也。夫君火者犹人火也,相火者犹龙火也,人火焚木其势缓,龙火焚木其势速。《内经》之言喉痹,则咽与舌在其间耳,以其病同是火,故不分也。治喉痹之火与救火同,不容少待。《内经》火郁发之,发谓发汗,然咽喉中岂能发汗?故出血者,乃发汗之一端也。

同类推荐
  • 气法要妙至诀

    气法要妙至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尊那经

    佛说尊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曜斋笔记

    九曜斋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二礼赞阿弥陀佛文

    十二礼赞阿弥陀佛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Helen of Troy

    Helen of Tr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崛起之王者之路

    崛起之王者之路

    一个出生世家,天生一体的人,由于奸人迫害险些身死。幸由一位逃难强者救走,并抚养长大。由于在过程中,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导致一段时间无法修炼,并几经生死。但在强者为尊的世界里,主角逐渐成长,并成为这个世界的王者。
  • 快穿系统偏执男神爱上我

    快穿系统偏执男神爱上我

    一个误会造就两人的分离,不过时间还长,旅途进行中…
  • 嫡女狂妃:世子要强嫁!

    嫡女狂妃:世子要强嫁!

    "秉着初来乍到与人为善的原则,一穿越就掉到悬崖的明妧,难得好心救了个差点见阎王的男人(嘻嘻,明妧可不会告诉你她是被他的颜给拿下的)。人称活雷锋的她在临别时留了个假名。哪知某镇南王柿子却信以为真,全城搜罗,十里红妆,一心要以身相许来报答救命之恩,哪知却搞错了对象!明妧感动的内流满面,当下就递上一份“情书”:“你是不是傻,我跟你又不熟,告诉你的名当然是假的啦,赶紧给本姑娘把亲给退了,不然要你好看!”某镇南王柿子委屈巴巴:是不是等生了一堆猴子,咱们就熟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今有风起时

    今有风起时

    梦想对我来说太遥远了,太遥远了,或许从我生在这个家里起,梦想就离我而去了。你说是吧,班长,男子汉的样子应该是扛起肩上的山川湖海,是顶天立地的人,而不是用所谓的出于私心的“梦想”去逃避这一切。支撑我站出来的是家族的命运和复兴的使命,这是我的命运。而支撑你走下去的同样是宿命,是村子里的几千口人,是三室峰的那场大火。宿命至此,周泠然,我们都没有停下脚步的理由。
  • 嚣张狂凤倾天下

    嚣张狂凤倾天下

    她,本是秦国的护国大将军,再次睁开眼睛,竟重生在了冷国心狠手辣左丞相的庶女身上。她,是尊贵的丞相之女,虽是庶女,但做事却从来不考虑后果,心狠手辣,最终却是为了自己的心上人落得个被藏獒咬死的下场。再次睁开眼睛,她眼中毒辣的意味更甚!抢了庶姐的心上人?她不屑,自己还不至于堕落到看上曾经的手下败将,府中的姐妹都看不惯她,要来找茬?她会让她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找茬。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江湖初繁华

    江湖初繁华

    有酒有肉有江湖。男儿不缺意气,义气。女子不差妩媚,仙气。有飞檐走壁的高人,有一语成谶的‘神仙’。有那些年开过的花儿,有那些年唤过的一声小二。当年小二,当年江湖。
  • 假信真爱

    假信真爱

    80年代初,大陆台湾信件往来须经香港亲友中转。香港兴汉公司凌云程在中转一封章台寄给台北李茂才的信时,觉着信封上的簪花小楷可当字帖,他忍不住拆开偷看了全信。才知道陆华珠之母因思念赴台31年杳无音讯的儿子陆开运,患重病命悬一线。陆华珠模仿其兄笔迹给母亲写了一封请安信,请李茂才寄回章台救母一命。凌云程冒充李茂才将女儿所写假信寄回章台,治愈了母亲沉疴。之后一年多凌、陆两人通过假信来往,陆始终以为凌就是李茂才。后凌云程学会了陆兄笔迹写了假中有假的信,到了章台,获得陆母好感。知道了陆华珠的一切。凌云程表兄陈再邦为撮合他与陆华珠,以陆开运名义将陆华珠骗到香港,凌云程才用一封万字长信向陆华珠袒露了心声。两人奠定了爱侣关系。小说中还有陆开运与女友傅心菊从冤家对头到之心爱侣传奇式的恋爱,陆开运遭人陷害25年不知下落,傅心菊苦等25年的痴情。最后,陆开运无罪释放,回到章台后,哥哥嫂嫂、妹妹妹夫同时举行婚礼。
  • 小丫头有种你别跑

    小丫头有种你别跑

    额,可怜的千梓苏本是一介米虫,小说界著名的大神级人物。却不想在与一个刚入小说圈的菜鸟对骂时,一个不小心打翻了电脑桌上的水,结果荣幸的被电死穿越了。谁也不知道,这场穿越只是场阴谋,她只不过是粒棋子罢了……
  • 网游之难分现实

    网游之难分现实

    这是一个游戏的故事,这也是一个不一样的游戏故事,这个游戏你是玩的人,你也是被玩的人,玩与被玩,谁又能分清,说又能说个对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