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42900000005

第5章 规划及古都文化保护

城市学院是研究城市科学的,也是研究城市管理的。城市规划是管理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措施。梁思成多年来从事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和古建筑遗产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多方面的开拓性的工作和贡献。他勇于接受新事物,所以很早就思考了建筑理论,建筑创作和城市规划各方面的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1945年,他就在重庆的大公报上发表了论战后中国城市建设的文章——《市镇的体系秩序》,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和主张。解放以后他又提出了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建议——历史性的一个建议。建议也是根据他提出的城市市镇体系秩序做出来的。梁思成说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体,城市是会生长的。一个组织是由很多个细胞合成的,这些细胞都有共同的特征。如果细胞健全,有秩序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物体就是健全的;如果细胞不健全,组合混乱,组织混乱,便是脓疮。他就把城市的各个建筑比作肌体的细胞,各个建筑的个体自有它们的特征,自有它们的个性,这些特征和个性各有不同,便不能组织成一个有机体,所以必须考虑到每一个个体的特征个性,顾及到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持续的组织体。他说我们建立市镇,必须将每一座房屋和每一个邻居间的善美关系建立起来,我们必须建立市镇秩序上面的形式秩序(Form-order),在善美有秩序的、有规则的秩序之中,自然容易形成善美的社会秩序。这个计划也很重要,不光是一个体型方面的秩序,而且还有一个社会因素的秩序(Social-order)。他认为近百年欧美许多大城市发生弊病,就是在社会经济发生突起变化时在发展中产生了错误,我们应该力求避免。

工业化迅速地发展,造成了欧美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造成了拥挤、环境恶化和交通阻塞的弊病,所以欧美的城市规划采取疏散为基本对策。美国沙理宁(Eliel Saarinan)教授提出的“有机性疏散”主张,就是一个大城市分为若干个小城镇,或者叫作区域——不是我们的行政区,是一个一个的局部地方,每个区之间要安排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学校、图书馆、商店、饮食等游戏场所,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使它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城镇,有工作的地点,也有生活的地点,有受教育的地点,也有游戏的地点,还有绿地,使城市成为多个小城镇——区域的一个集合体。集合体是健康的,你这个城市也可以是健康的。后来这个主张用在了北京的都市规划。1950年梁思成和当时都市规划委员会规划处长陈占祥共同提出了一个建议。在建议中梁思成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主张把北京建成一个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还要限制工业的发展。他认为不要再搞很多的重工一个历史性的建议,不要搞很多的工业,工业不要都挤在一起。他曾经提出来一个主张,十个马力以上的工厂不准进北京城。这后来成为批评他的人的笑柄。

1949年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要进城了。进城以后,中央决定要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所以当时梁思成根据首都应有的特点提出要限制工业的发展,他提出这个主张是很不容易的,在当时的大形势下当然很容易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当时请了一组苏联专家来做北京的规划,就提出作为无产阶级的首都,必须有强大的无产阶级,所以要发展很多的工业。而梁思成的观点不同,当然他不是说不要发展工业,而是要有限制。他说过多的重工业、过多的人口会造成环境恶化的后果。后来的结果证明了梁思成的正确。现在如果刮西北风,北京就享受西面首都钢铁厂来的污染,如果刮东风,就享受东面化工区来的污染。

梁思成说的近百年欧美多数大城市发生的病症,我们应该力求避免。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来的意见,是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他提出来要拓展旧城与西郊新市区之间的地区,建立一个新中心,作为首都行政中心区域。这样就可以形成两个市中心,一个旧城,一个新城。建议在行政区以南广安门与复兴门之间一侧建立了一个商务区,但没有详细说。中国的城市规划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都没有商务区这个概念。曾有一批麻省理工学院师生到规划局来参观,看图以后提出中心商务区在哪里的问题,当时规划部门负责人介绍有王府井、西单和前门三个商业区。他们看了以后不理解,觉得太小。

我们所谓的商业区就是做零售的,是Shopping Center,不是商务区的概念。商务就是有很多的银行、公司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各种的机构,这叫商务区。所以梁思成当时提出一个商务区,这样实际上应当有三个中心区,梁思成的思想特点就是不是一个中心,而是有三个中心。这也是要疏散不要太集中的观点。这个建议的主张就是以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为原则,从总体上安排,使旧城得到保护,使新的行政中心得到有秩序的发展,这是一个涉及影响全市区区域分配的原则和交通体系的首要问题。我们设想,把中央行政区、中央各个部委都放到一个地方,这就不需要我们因为中央部委到处分散而开车去找了。他们的工作区和生活区就在周围,也比较方便,对城市交通体系的安排有很好的作用。他说如何安排政府机关建筑的区域会影响全城计划的原则,所有的区域道路系统和体形外观,如果原则上发生错误,以后会发生一系列难以纠正的错误,关系北京百万人民的居住、工作和交通。所以在计划开始的时候,政府中心地址问题必须最先决定,否则一切无由正确进行。这是涉及北京应该根据哪些问题来发展的问题,涉及北京发展的决策问题。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北京必须保护,为此应开拓新的区域。

梁思成说,北京是古都,即历史名城,许多旧的建筑已经成为今日有纪念性的文物,它们的体形不但美丽,不容许毁伤,而且它们的位置部署上的次序和整体文物管理,正是这座名城壮美特点之一,也必须在保护之列,不容许随意掺杂不和谐的形体,加以破坏。所以目前的政策必须确定,是否决意拓展新区域,以拓展新区域为原则,逐渐全面改善、疏散、调整、分配北京市,对文物环境加以应有的保护。

这就是采用有机疏散的学说来避免建设挤在旧城以内,使这个市区能够得到繁荣和平衡的发展,同时也给中央行政区提供了充足的用地,可以建设功能完善的行政工作区和生活区。这也为保护历史名城、全面改善和整治被破坏的地段和落后的市政实施,实现现代化改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建议还说明,这样规划是比较经济合理而又便利的,可以避免占用城市中心地区业已稀少的空地,避免新建筑挤在文物地段,损害其环境,还可以避免大量拆除民房,劳民伤财。这个建议安排了14平方公里,为集中建设政府机关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用地,为成立一个现代化行政效率的政治中心创造了必要的、良好的条件。在行政办公区,北侧和西侧安排了工作人员住宅区和预留地。计划按照“邻里单位”建造住宅。“邻里单位”是从英国借鉴来的,指完善的住宅区,相当于现在“小区”的概念。这样的布局无疑使工作人员方便工作,也可以避免一个大院里办公和住宅混杂之弊。

对于中央行政区的布置梁思成也提出了建议:不要模仿欧美19世纪以来产生的破坏交通干线的错误。他主张要保留中国都市结构的优美特征,建设中心线布局,使每一个单位有足够的空间,衬托东方艺术组织,这种空间部署最符合现代空间的比例,容易控制交通和停车问题。他主张行政区的建设要有阳光和绿地,还要控制建设用地和建筑的比例,容积率不能过高,容积率过高就是拥挤。如果建筑密度过大,土地负担过重,建筑师也难做良好的环境设计。他严格限制的主张,也是我们现在没有做到的。这样的做法有很多好处,旧城可以得到保护。北京的旧城作为中国的古都,是第一座历史名城,梁思成对历史名城的保护做了概述,他说北京城之所以以艺术文物而著名,就是因为它是原有计划的壮美城市,而到现在仍然很完整的保存着,北京的建筑形体,因为它的街道次序都有极大的艺术价值,非常完美,所以北京旧城区保留了中国古代规划,具有都市计划,传承完整艺术的事物,这个事物的特征在世界上是罕贵无比的。一些欧洲中世纪知名的大都市,—比如巴黎、莫斯科、伦敦在工业化突变的过程中,都把城墙、城堡拆毁了。把城墙和城堡到20世纪还完整的保留下来的中世纪大城市只有北京,是举世无双的国宝,也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梁思成提建议的时间是1950年,北京的城墙、城楼还基本完好的保存着。有位世界知名的美国的规划学者埃德蒙·培根(EdmundN.Bacon)在他的《城市的设计》一书讲,“北京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建造的最伟大的单个作品,这座中国城市设计为皇帝的住所,意图标志出宇宙的中心。这个城市十分讲究我们今天所不关心的礼仪的程式和宗教信条,然而它的设计是这样的一个光辉,为我们今天的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所以多中心的总体布局为北京的旧城保护提供了最必要的条件,也为机关提供了适当的位置和用地。中央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可以便利联系,还可以形成中央行政区宏伟的建筑群,做到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避免了两败俱伤。梁思成说崭新的全国政治中心的建筑群决不能放弃自己合理的安排次序,而去夹杂在原有文物布局和旧市中间,一方面损失旧城体形的和谐,或者侵占市内不易得到的文物风景区、大量的住宅和已有相当基础的商业区;另一方面也受到极不合理的限制,全部凌乱,没有中心。在旧城里面搞国家的行政中心,实际上也是很困难的。1950年初就在旧城里面建了几个部的办公楼,就是长安街的纺织部、煤炭部、外贸部,后来连续不断地在二里沟、三里河一直到六部炕建,再后来在长安街以南建,实际上还是在城外建,正是梁思成说的全部凌乱,没有中心,形不成像样的建筑群。

1980年国家经委有一段顺口溜,叫作“二三六九中,全城来办公”。国家经委办公地点分散在二里沟,还有三里河、六部炕、九号院,还有中南海,所以加在一起就是二三六九中全城来办公,办公地点太分散了,可见中央办公区建在旧城里是不好的,是行不通的。

梁思成还认为,城市规划的最高目标是使市民安居乐业,这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化不是建高楼,而是使市民安居乐业,使工作有效率,使生活得到舒适。如果按照他所说的,大学区附近有住宅,商务区附近也有住宅。很可惜,梁思成这个计划1950年没有得到接受,得到接受的是苏联专家的意思,因为莫斯科就是一个中心。没有得到接受有几个理由:一个是国家经济条件不好,所以不能接受;其次是城墙在,妨害城市的发展,妨害交通。其实这些理由是站不住的。说的经济条件不够,当时世界上新建首都有几个,华盛顿、新德里、巴西利亚。1789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1790年决定建华盛顿为首都。美国1790年是13个州不是现在的50多个州,人口一共400万,农业占90%,还没有城市化,当时它就能建一个首都。所以经济上不太能成为理由。当时限制旧城的发展,旧城当中62万平方公里,现在北京延伸到四、五百万平方公里,发展限制不了,所以这也不是理由。

再说是妨害交通,当时就有人提出城墙上可以开洞,汽车钻一个洞就可以过去。有人说不拆城楼汽车钻洞费汽油,可现在看起来立交桥比钻洞更费汽油。其实就是要拆城墙、拆城楼。当时计划好留下三栋,就是前门两栋和一座角楼。当时的市领导讲,叫以后的人看看,我们还有过城墙、城楼。还有德胜门的城楼,1979年三中全会以后几个月,要拆德胜门,建二环的立交桥。当时政协委员郑孝燮向陈云写了一个意见书,说这是明朝的文物,不应该为了修立交桥拆它。陈云马上就批准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到现场,看了以后要求修改设计,城楼要保留。

现在的德胜门当时就是这样保留下来的。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拨乱反正以后,我们建筑界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实就是一念之差,把城墙、城楼看成限制现代化发展的东西,就把它拆了;认为它值得保留,稍微绕点路,就保留下来了。就是一念之差,其实就是一个不同的价值观问题。所以这个建议方案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不能实现的、只能在纸上画画的美丽图案,而是比较经济可行的。

说到经济,在旧城里头盖房子比较经济,这是苏联专家的意见。因为旧城里面有道路,有基础设施,有商店,还有旧城里面有空地。当时东长安街南侧的纺织部、煤炭部一直到东单这几栋大楼,在这几条空地上建当然是比较便宜的。但是在旧城里建政府办公楼拆迁旧民房,挤占其他的基础设施,实际上比在城外空地新建要贵得多。所以苏联专家认为建新城贵的道理也是不通的,本来是经济可行、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现实的、合理的规划,是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的一个节奏。

梁思成也并不像有些人认为那样,是只知道保护古建筑的专家,他是一位对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有深刻研究,对北京的实际情况有深入了解,依照城市规划学的先进理论和他的远见卓识,为北京的现代化和历史城市的保护,做出历史贡献的城市规划学先驱。我们应当纪念他,学习他,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类推荐
  • 屠基达自传

    屠基达自传

    《屠基达自传》汇集了大量由屠基达本人亲自撰写的珍贵文稿,其中包括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精彩,情感真挚动人。从叙述的内容中,我们不但可以认识屠基达,认识中国的一位歼击机设计师,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曲折、不断前进的发展历程。 这对我们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人们来说,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知行合一:沈善洪教授八秩寿庆文集

    知行合一:沈善洪教授八秩寿庆文集

    沈善洪校长生于1931年,2011年是他的八十华诞。沈校长的部下和学生决定出版一部文集以资纪念,推举现任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主持此事。文集定名为《知行合一:沈善洪教授八秩寿庆文集》,在向沈善洪教授致以美好祝福的同时,对原杭州大学的办学理念、教育实践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回顾,为浙江大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 慈禧御苑外史:德龄公主文集

    慈禧御苑外史:德龄公主文集

    这是一本独特的历史小说。<br/>作为慈禧身边的一等女侍官,德龄公主依据她所了解和亲历的事实,详尽描写了慈禧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与荣禄的初恋,成为皇帝宠妃,辅佐同治登基,扶持光绪即位,逃亡西北,重回北京,直到最后结束对中国将近五十年之久的统治。<br/>德龄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深入探索了这个神秘女人的内心世界,向我们展示了慈禧鲜为人知的一面,书中真实的历史写照,更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德龄公主则更希望通过这本书,停止那些荒诞的流言,让真实的历史得以保存。
  •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著名作家罗银胜的一部倾力之作,演绎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之路,同时也是一本内含文艺见解的轻松读物。记述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的成长历程,以及富有个性的独特导演经历,尤其是对贾樟柯心路历程的描写十分细腻,不少是独家披露,一个文艺青年动人的成长故事跃然纸上,相信一定会勾起曾经或正在抱有文艺梦的青年的追忆和共鸣。 生动展现了贾樟柯对电影、文艺理解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贾樟柯的思考和探索,触及文艺的核心和本质。
  •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诞生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诞生

    封面人物为贾樟柯和赵薇,2013年对于他们是难忘的一年。2013年贾樟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3年赵薇以7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并获得29届金鸡奖导演处女奖。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最先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最新锐的。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第一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第一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以虔诚和谦卑之心,向梦想致敬!
热门推荐
  • 幸福总是姗姗来迟

    幸福总是姗姗来迟

    宋志远父亲早逝,家里拆迁赔了一笔款。毕业后一直碌碌无为,没有遇到好老板,好平台,好机遇,赚钱变现能力有限。有写作天赋,但是一直没有变现,先是作品被一个编剧剽窃,自己却不知道。再然后家庭遭到变故,老妈换上脑溢血,自己得了麻疹失去工作,老婆也和自己离婚。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给孩子抚养费,不抛弃不放弃,在得知自己是老板的替罪羊之后并没有着急换新工作,而是接受了新岗位有了一定成绩后再离职。之后碰上女二,才有了后来的美好生活。但新的工作又被同事套路,又被领导设计,原本领导不同意公司新的方案让宋志远尝试,想让其失败,没有想到宋志远拼命的证明了公司的策略是正确的。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 有一种存册叫人缘

    有一种存册叫人缘

    强大的人际关系,会给你带来丰盈的人气,丰盈的人气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在没有人际关系的地方开创事业时,你会感到一切都举步维艰。但是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有意识地拓展人际关系后,你会发现工作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因为所有的工作其实都是人与人相处的结果,只要人与人关系好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敌小魔星

    无敌小魔星

    一个从出生以后就运气糟糕到极点的即将大学毕业的主角,在拨电话求职的时候,突然听到了电话那头一个美妙的女声:喂,您好,这里是运气管理中心……
  •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亡灵终曲

    亡灵终曲

    “我叫洛雨,因为初见你的那天,天落大雨。”“我叫洛雪,只因为——你叫洛雨。”……他,是一个孤儿,出生时被遗弃,师傅将他收留,教他学佛,他天资聪颖,三岁之时便读遍山上的佛经。但师傅认为他没有佛心,他因此遵循师命下山,守护一个刚出生的女婴,只有有了他的守护,那个女婴才能活过十八岁。果然,有了他,她的生活一直顺风顺水,直到她十七岁这年,他们一同考入大学,被压制了十七年的危机,就此爆发……
  • 灵生之时

    灵生之时

    灵生之时的钟声响起,世界的格局顷刻之间破灭!往日的和平与繁荣终究不再,生死存于一瞬的时代已然到来!
  • 牡丹杀

    牡丹杀

    君不见她悬笔作画,水墨江山谁的天下;君不见她漫点风雅,宫商一扫歌尽韶华;君不见她剑舞潇洒,红影寒光斩奸如麻;君不见她笑靥如花,乱红影里不谢风华。为天下她弃红妆高冠一头墨发,风沙鼓角里踏金戈铁马。十二年操劳,二十二韶华十二年大梦,倾绝天下梦醒后,她能否折下——那隔世经年一盏桃花?此文涉及江湖与庙堂,友情与爱情,战争与黎民...异界的她一心为国,以寿为祭召来这一个她,而始终坚守自己所要守卫的一切的她承家国天下之重,在异世奔走辗转十二年。但看赤胆忠心的小杀手如何凤唳九天,守护家国天下!!
  • 怎样做好油漆工

    怎样做好油漆工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油漆工的基础知识与涂料施工知识,是一本实用的入门指导、浅显的技术手册与操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