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47100000008

第8章 电视传播艺术:一个学术命题的新的整合(1)

——“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研究”之一

■胡智锋

电视传播艺术,存在于电视生产与传播的全过程中。它既是一个学术名词,又是一个实践活动领域;既指向电视传媒,又联结着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经过40余年的历史积累,中国电视传播艺术收获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面对“信息时代”各种媒体的竞争角逐,面对加入世贸后的日益“全球化”、“国际化”的生存环境,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新的变化,如何从技术、社会、思维各个层面上,如何从微观、中观、宏观各个视角上,来制订、设计出科学、有效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策略与战术,是摆在中国电视理论和电视实践从业者面前的十分艰巨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电视传播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探索,将是完成上述任务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力图对“电视传播艺术”这一学术命题进行新的理论梳理与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电视传播艺术”作为一个学术命题,它所依托的理论与实践根据何在?换言之,我们之所以提出“电视传播艺术”这一学术命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依据是什么?这是我们探讨“电视传播艺术”的前提。正如许多学者所言,提出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比解决问题也许还要重要。那么,就让我们在展开“电视传播艺术”这一学术命题的全面论述之前,去到电视实践和电视理论的世界中作一番巡礼扫描,去看一看那里事实上存在着怎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提出,并需要我们去寻求“电视传播艺术”的解释与解决。

1.电视实践:两种传播内容的对立统一

一个明显的事实摆在所有电视观众的面前,这就是:电视荧屏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性质的传播内容——“非虚构”的与“虚构”的。所谓“非虚构”的传播内容,通俗浅白地讲,就是电视荧屏上那些“真”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世界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事情、情形的记录与再现。而所谓“虚构”的传播内容,通俗浅白地讲,就是电视荧屏上那些“假”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世界中并未发生,而是人为编制、编造出来的故事、情节与情形的创作与表现。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传播内容——“非虚构”的、“真”的与“虚构”的、“假”的,也带来了生产这两种内容的电视从业者完全不同的电视实践状态或电视工作状态。“非虚构”的、“真”的传播内容的生产,需要到现实生活世界中即时地、及时地、迅疾地去捕捉并记录、再现;而“虚构”的、“假”的传播内容的生产,则需要从现实生活世界中跳出来,用充满情感的想象,重新构筑出另一个“世界”,这需要创作激情、灵感、想象力,是人为编造的“表现”。

两种性质迥然不同的传播内容、两种不同的电视实践或电视工作状态,相互对立、对峙,但却又有机地被统一在一种电视媒体、一种电视生存环境与生存空间之中,组成统一的“信息传播链”,呈现于同一的电视荧屏上。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1.从传播内容自身来看,除了典型的“非虚构”和“虚构”类内容外,是否还存在着中间形态的传播内容,即同时包含着“非虚构”与“虚构”元素的传播内容?

2.从传播方式来看,“非虚构”与“虚构”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传播内容,是遵循着各自的规则在运行,还是遵循着一种统一的规则在运行?

3.如果有一种共同的规则及思路、方式、方法能将这两种不同的传播内容和谐地编排在电视传媒之中,并构成统一的“信息传播链”,那么这种规则及思路、方式、方法应如何表述?

从电视具体实践来看,除典型的“非虚构”和“虚构”类内容外,的确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状态的传播内容,如果说电视新闻是典型的“非虚构”类传播内容,电视剧和其他电视艺术作品是典型的“虚构”类传播内容,即同时包含着“非虚构”与“虚构”元素的传播内容,那么介于二者之间的,如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电视娱乐节目等大量节目,都应属于中间状态的传播内容。而“非虚构”类内容的“虚构”元素的渗透,和“虚构”类内容的“非虚构”元素的渗透,也日益成为一种现实存在。

正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非虚构”类内容与“虚构”类内容各自有其遵循的一般规则,如素材和题材来源,传播者的生产和创作特征,产品的形态、构成特征,产品的传播形式及特征,电视观众在接受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特征等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毕竟又是在同一种电视传媒,同一种电视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同一个电视荧屏时空中被传播着,必然会形成二者共同遵循的规则及思路、方式、方法等,这不仅是由于传播内容的相互交融,也是由于电视这一传媒自身历史形成的传播规则、思路、方式、方法,在逻辑上的、现实中的统一性、一致性所致。

至此,我们有理由确认这样的事实:在电视具体实践中,存在着“非虚构”和“虚构”两类完全不同性质的传播内容,但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传播内容却又生存在同一种电视传媒之中,在同一种电视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同一个电视荧屏时空中被和谐地编排在一起并被传播着,因此二者必然有着交叉、共融的区间领地,有着共同遵循的规则、思路、方式与方法。如果将典型的“非虚构”的内容归并于“传播”部类,将典型的“虚构”的内容归并于“艺术”部类,那么二者交叉、共融的区间领地,共同遵循的规则、思路、方式与方法则可以被统一表述为“电视传播艺术”。换言之,“电视传播艺术”在电视具体实践中,对应着将“传播”与“艺术”打通的那些内容,对应着使“传播”与“艺术”和谐统一在电视传媒中的那些共同被遵循着的规则、思路、方式与方法。

2.电视理论:两种研究思路的对立统一

与电视实践中事实上存在两种不同性质传播内容相对应,电视理论事实上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与“非虚构”类传播内容相对应的是电视新闻和电视传播学,与“虚构类”传播内容相对应的是电视艺术学。

电视新闻学以“非虚构”的电视新闻为主要研究对象,所谓“电视新闻”,目前比较一致的界定为“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传播学则相对宽泛,有人将电视传播学界定为“研究电视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而电视传播则是“电视从业者使用电子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的活动”。

电视艺术学则是以“虚构”的“电视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所谓“电视艺术”,比较集中地被界定为“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电视新闻学对应着“非虚构”的“电视新闻”,电视艺术对应着“虚构”的“电视艺术”。电视传播学虽然没有明确指涉,但从其基本内容与倾向来看,其所说的“传播信息的活动”中的“信息”基本还是指的是“非虚构”的新闻类传播内容。于是,两种不同的电视研究思路便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电视新闻学、电视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既然是“非虚构”的传播内容,那么其基本研究思路必然从“事实”为起点,以“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等为标准追求。

电视艺术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既然是“虚构”的传播内容,那么其基本研究思路必然是从“创作”为起点,以“创造性、独特性、情感性”等为标准追求。

不同的研究起点,不同的标准追求,造就了完全不同的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和研究规则。而且表面看起来似乎完全难以沟通。

但这两种表面对立的研究思路,毕竟又面对同一种传媒,从上述界定中我们看到对于“现代电视传媒手段的运用”是其基本前提。这样,以下一系列问题又被提了出来:

1.电视新闻学、电视传播学与电视艺术学之间是否存在着中间、交叉地带的研究对象?

2.电视新闻学、电视传播学与电视艺术学有无共同的研究规则及思路、方式、方法?

3.如果存在着中间、交叉地带的研究对象,存在着共同的研究规则及思路、方式、方法,那么这种研究应当如何表述?

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视新闻学、电视传播学与电视艺术学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中间、交叉地带。如在电视新闻学中,有电视新闻的采集、选择、编辑、编排的技巧、技艺,报道的艺术化处理等;电视传播学中有传播符号的采用、传播模式的运用、传播的主体控制、传播的议程设置等;电视艺术学中则有电视声画语言的运用、电视艺术创作的角度、结构、方式等。

简单地梳理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至少有以下几个部分是两种不同研究之间交叉、中间的研究对象:其一,技术、技巧、技艺层面:不论是电视新闻、电视传播抑或电视艺术,都要研究如何运用、采用电视独特的视听、声画符号或语言去完成一个电视产品;其二,传播主体层面:不论是电视新闻、传播的“报道者”,还是电视艺术的“创作者”,都要研究传播主体与产品、媒体、社会之关系,包括传播主体的视点、角度、角色及情感态度、思想立场等对产品成果、媒体形象及观众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其三,传播效果层面:不论是“非虚构”类内容,还是“虚构”类内容,都要面临借助怎样的传播时机、采用何种传播方式、突出何种传播内容,进而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这类命题。因此,两种不同的研究在以上几个部分应当是有相当交叉、融合、一致的研究对象的。

有了中间、交叉的研究对象,是否应当进而形成关于这一共同研究对象统一的研究规则及思路、方式、方法呢?我认为一方面两种研究各有其相对独立、不同的研究规则,但并不妨碍在这一中间、交叉地带,采取相对统一的研究规则及思路、方式、方法。

如果说从电视实践方面来看,“非虚构”类内容——电视传播、“虚构”类内容——电视艺术之间,存在着中间、交叉的地带领域——电视传播艺术的话,那么从电视理论方面来看,在电视新闻学、电视传播学和电视艺术学两种不同的研究之间,存在着的中间、交叉地带领域的研究,则可以被表述为“电视传播艺术学”。

3.电视传播艺术研究——建立在“电视媒介现实”基础之上的中介研究

构架一个完整的“电视传播艺术学”学科框架并非易事,本文只就电视传播艺术研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上面已经表述的事实,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电视传播艺术研究是与电视实践方面事实上存在着的两种传播内容的对立统一、与电视理论方面事实上存在着的两种研究思路的对立统一紧密相连的。

如果再进一步进行概念的简化,或进行进一步简化的概括,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实践基础和理论研究的性质应当如何表述呢?

电视传播艺术研究既然包括了“非虚构”与“虚构”两类不同的传播内容,那么可以将这两类不同传播内容概括在一起的,便是电视屏幕上所呈现出来的电视的“媒介现实”。

所谓“媒介现实”,正如有学者所言,“是指媒介正日益扩大而不是缩小我们的见闻……媒介带给我们的是经过它转述的世界,而不是现实本身”。英国与美国的传播学者们经过各自的实证研究,提出了“社会现实建构理论”,台湾学者王石番认为,“客观现实反映到媒介上,变成了‘媒介现实’,媒介有意无意地建构了一种与现实差距很大的‘社会现实’,并形成……‘一场戏剧性暴力事件’的舆论”。美国学者戴安娜·克兰在对功能主义的关于媒体的观点进行批评之后,援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提出:“媒体不再被看做不偏不倚的传送信息和思想的工具,现在许多争论涉及到媒体在向公众传播新闻和娱乐活动的过程中,是如何转变和阐释现实的”。

以上观点角度各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这就是:媒介制造的现实不等于现实生活中原生形态的真实,而是制造了一种“媒介现实”,而这种“媒介现实”在信息时代却往往担当起比真实、自然状态中的“现实”更具影响力的责任与角色。

本人于1991—1992年间也曾在电视美学的研究中,为电视屏幕真实——生活原生态真实(现实生活本身)——艺术真实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所困扰,后来以“多重假定的真实”和“生活真实感”(介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之间)来予以表述。实际上这两个概念的表述与电视的“媒介现实”也是相通的。

而电视屏幕上被编排在连续不断的“信息链”中的传播内容,不管它们是“非虚构”的,还是“虚构”的,抑或介于二者之间的,它们共同构筑起来的,则是电视的“媒介现实”。至于这种“媒介现实”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或与艺术创造的“艺术真实”之间呈现何种关系,作何种评价则是另外的问题了。

同类推荐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一书中以一些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为例讲述了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我感触很深,以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 如何成为金牌自由翻译

    如何成为金牌自由翻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的翻译技巧和心得,虽然主要针对英语翻译,但是这些“秘笈”实际上对其他语种的翻译也是适用的。大同小异,其他语种的译员稍微变通一下就可以吸收。考虑到自己一家之言难免有不足之处,笔者还专门采访了10多位优秀的成功翻译人士,多角度介绍了他们做翻译的经验、心得,比如女士做翻译应该怎样避免电脑辐射,小语种译员的从业心得以及营销策略,等等。希望能“授”读者以“渔”。
  • 珞珈兰台文集(武汉大学档案工作研究)

    珞珈兰台文集(武汉大学档案工作研究)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环境,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举措,国家关于农村教育的政策等。
热门推荐
  • 独臂剑

    独臂剑

    当今皇帝病危,需要千年蛇妖内胆入药,却不知为何走漏了风声。尹空身负血衣卫之职,奉命到北地寻找千年蛇妖,却先后卷入了一个个事件中。不过,最终还是找到了那千年蛇妖。几名皇子出手,将千年蛇妖内胆的事情宣扬地天下皆知,将它说成能让人武功大进的天下之宝,引来了一大堆武林人士,并尽数坑杀,随后又屠灭了许多武林门派。皇城中又有皇子谋权篡位,弑父夺权,矫诏登基,一时间,诸皇子纷纷自立,天下大乱。尹空以一血衣卫身份,力挽狂澜,将这些皇子一一刺杀。就在他即将位极人臣,甚至自行称帝时,却将皇位留给了年纪最小的十三公主,消失在了武林之中......
  • 一个人的流离失所

    一个人的流离失所

    不知有多少和我一样的人,在某些时候会觉得,生命,或许就是有目的或无目的的漂泊。在某时某刻,一杯咖啡,一抹阳光,一首曲子,都会让我们的思绪飞扬,心底那扇门会悄悄打开,释放出珍藏了许久的佳酿,这佳酿,也许是一个名字,也许是一段往事,但无论给了你怎样的心情,却终是你的念念不忘。
  • 末霊

    末霊

    我们存在于各自的世界,诉说着不同的命运,哪怕如此,我们.......
  • 殿尊

    殿尊

    天,漆黑一片,九星照耀的光芒渐渐掩盖。白骨和妖物从地下涌出,巨大的漆黑身影藏匿在黑暗背后,头上双角弯曲了许多节,双眼如同红色魔灯一般,只听一声大吼,十几个惨绿的光球飞来。城堡上几许魔法光芒接连泯灭.....突然间,一名少年驾龙而来,将一切撕裂。
  • 修仙从读档开始

    修仙从读档开始

    新书《我只想安静的烤仙鹤》已发沈峰穿越了,而且得到了一个卷轴,美艳师妹问他卷轴里看到了什么,沈峰照实说了,随后死于告密。读档重来之后,美艳师妹又问他,大师兄,你在卷轴里看到了什么?沈峰摇了摇头,谎称自己什么都没看到。没想到这一次,沈峰死于美艳师妹杀人夺宝。第三次读档重生,美艳师妹再次问他,大师兄,你在卷轴里看到了什么?沈峰一咬牙,说师妹,要不这卷轴我送你了可好?美艳师妹点了点头,说好啊,那你先把卷轴的滴血认主解除了吧?沈峰一脸懵逼,老子才穿越过来,什么法诀都不会,解除个屁!……(PS:抄书评算什么,老子简介都是抄的,哼。)【书友群:934653045】
  • 古印趣话

    古印趣话

    古玺印章在中国古代是皇权的象征和地方政权的权柄,同时它又同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本书全面叙述了中国古玺印章的起源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收集了中国历代古玺印章的精品,荟萃了一百四十余幅珍贵罕见的图片。作者融合自己几十年来的文博工作经历,从古玺印章的内容、质地、型制、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古代玺印的发现与研究及断代辨伪的方法。作者又治印二十多年,书中穿插诸多轶闻趣事,以全新的理念和现代表现手法创作此书,使广大金石爱好者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近距离欣赏和研摩各时代的古玺印章,陶醉于古玺印章的魅力之中。同时这部书也是中国古玺印收藏的专用参考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公主的爱情宝典

    公主的爱情宝典

    这个小女孩是个美若天仙的人,不但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容貌还有家境优越。男主角的家境不比女主角低,他十分迷人。唱歌又有一定的成就。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请看
  • 仙人勿忘

    仙人勿忘

    自从我记事开始我便是在白眉山,听闻这里没有一个凡人敢上山都说这里有一个十恶不赦的妖怪但是至今为止我都没见过那个所谓的妖怪。不过这里的灵气却是很浓厚很适合修炼,尽管如此我的仙力还是一日不如一日没有一点提升,说实话我当真不记得自己叫什么名字为何来到这里。我在这里最好的朋友是野花妹妹她很好很善良,在这个山里她也只有我一个好朋友所以平时我们都以姐妹相称。不过…她很快就离开我了
  • 辣妻嫁到:点个首席来侍寝

    辣妻嫁到:点个首席来侍寝

    她死于一场蓄谋的车祸。重生为绯闻明星夏小米,身边竟光着一枚妖孽,名唤顾一凡。他们……睡了吗?医生看她的眼神如盯着珍稀动物:“膜完好,纯天然。”正庆幸,顾少一把夺过她手中的某膜修复广告,“不用补了,我对烂桃花没兴趣!”她怒,“没兴趣才补!烂桃花要钓金龟婿,该忙忙去少管我!”前世,负了她的,如数奉还;她辜负的,加倍补偿。顾少不遗余力的帮她收拾烂摊子,“你去补吧,我就委屈将就下。”夏小米气结,他还委屈了?初恋蹦出来宣战,婆婆赶尽杀绝,她战斗力飙升好不好!某日,她玩够了,一捧玫瑰花摔在他办公桌上,“男人,本姑娘要给你生猴子,限你三日内把我娶回家!”于是,闷骚的顾少在无罪的办公桌上终结了他的处男时代……
  • 跨天虹

    跨天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