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47100000031

第31章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的反思(2)

已如上述,《文心》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古与今、通与变的关系,这也是刘勰《序志》篇的夫子自道。我曾在《<文心雕龙>理论体系新探》一文中,称《序志》“为纲中之纲”、“理论体系的蓝图”,它有助于我们抓住《文心》的主要矛盾。《序志》尖锐批评了近代不良文风:“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逐讹滥。”纪评正确地指出:“全书针对此数语立言。”刘勰对前代文论的批评,也是它们“不述先哲之诰”。既然不良文风的根源在于“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脱离了经典所确立的写作常理常法(也即“正体”),那么救弊方案自然是正末归本、寻根索源,向经典法式学习。于是,便顺理成章地确立了“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的“文之枢纽”。对“枢纽”五篇的所有误解,都来源于脱离上述主要矛盾。所谓“三正二负”的关系,决不如想象的那么复杂、神秘,它不过是“正末归本”纲领的逻辑展开。之所以把“正纬”、“辨骚”列入“枢纽”,也并非如有人所猜测的,与经书关系较为密切,对后世发生较大影响,借以解决由经典到创作转变的关键,而恰恰在于树立了“正末归本”、“昭体晓变”的范例。在刘勰看来,最早“离本”的文,一是“纬”,二是“骚”,所谓“楚艳汉侈,流弊不还”(《宗经》)。所以要从根本上求“正末归本”,就不能不对“纬”和“骚”作出批判,这也是一种“寻根索源”。有人认为,《辨骚》是强调“变”,恐不确切。刘勰对“变”有分析有限制,对“异乎经典”的“变”是反对的。所以,《辨骚》强调的不是“变”,而是变而“不失其真”、“不坠其实”,是“变”不失“正”。至于说只有前三论才是总论,那更是失之千里。基于以上认识。我很同意石家宜先生的论断:“‘正末归本’即以‘正体’来纠正‘失体’的末流,正是刘勰商榷文术的主要出发点和构造体系的基本思路、基本倾向。”我想借此发挥,它也是整个《文心》体系的基本思路、基本倾向。

正是这“正末归本”的根本指向,决定了刘勰在“文之枢纽”中提出了以经典为写作典范的“衔华佩实”基本文学观;在上篇论文叙笔中,从文体特征角度“曲昭文体”;在下篇畅论文术中,从写作法则角度“昭体”、“晓变”。这一切,又决定了《文心》的“好辩”和“弥纶群言”姿态,表现出“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的“体大虑周”的文学原理论的整体功能和特性。这就是《文心》体系的大貌。在今天来看,他对常与变、古与今的“折衷”处理,包含着一定的朴素辩证因素。但对以经典为代表的“有常之体”盲目推崇和绝对化,又终于使他不能将辩证法贯彻到底,因而也不能从根本上救弊。刘勰的“因”与“革”,均以“经”之“正体”为准,与我们今之继承与革新思想也大有区别。而唯物辩证法认为,常理常法也不是永恒的.也应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还应看到,《文心》主“变”的思想,显然深受《周易》“通变”观的影响。但《周易》就存在“无往不复”的循环论和复归倾向。这种倾向,至今仍积淀于现代中国人心中,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阻力,值得人们引以为戒。

四、怎样还原才能忠实于原著

周振甫先生在一次学术会议发言中曾谈到,研究古代文论,应该区分对原著的清理与阐发,深得与会者响应。涂光社先生在《文心十论》中也曾倡导:“必须分清何处是古人的认识和成果.何处是今人的探索、演绎和改造。”前一方面就是还原,即忠于原著的梳理;后一个方面就是阐释,即对原作的辩证分析和扬弃。但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把这二者搅混在一起,许多认识分歧每每由此而生。如大家都声称,《文心》的理论体系应该是它本身所故有的,而非论者主观强加的,但却说《文心》的理论体系,是围绕“物、情、言的关系”而展开,恐怕就有违刘勰的本意。这只能是论者根据现代文论整理、发现的思想。《文心》中也确有这一思想,但决非刘勰建构理论体系的框架。这种解读,就是混淆了还原与阐释。

当然,任何还原都不能不带上研究者的主观眼光,问题在于,怎样使这种主观性尽量减少,客观性尽量增强。为此,仅靠通常的串读方法恐难以克服此弊,还应贯彻上面提到的从高层和外围看对象,抓住主要矛盾等整体性方法原则。下面,以《文心》研究的两例试作分析。

1、《原道》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这一直是一个聚讼纷纭的同题。有人说“原道”之“道”是个本体范畴,有人说不是。同是理解解为本体,有说是唯物的,有说是唯心的,有说是二元论的。对《原道》篇地位的理解,有说是全书的纲领、奠基石或逻辑起点,有的说不是。我们究竟怎样理解,才比较符合刘勰的本意呢?这既需要我们理清上下文意,又需要超出本系统的宏观视野。

先看“原道”之“道”是否本体范畴。古人治学极重渊源师承,《文心》也很重追本溯源。因此,有必要对此前“道论”的发展,作简要回顾。据我所知,从先秦到魏晋,凡是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郑重探讨的“道”,都是被视为根本性、本体性的东西,在孔子、老子、管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周易》那里,都无不如此。而汉代《淮南子》,甚至有与《文心·原道》同名的《原道》篇。高诱注云:“原,本也。本道根深,包裹万物,故曰原道。”可见《淮南子·原道》属本体论范畴。在这里,“道”被视本源性、本体性存在:“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稍早于《文心》的魏晋玄学,更明确把“道”提升到本体高度。王弼在《道德经注》中就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文心·原道》之“道”会是什么呢?“原”字本身,就有追本溯源之意。《原道》开头说,天地日月之象,均为“道之文”,暗示出“道”是诸天象的本根。文中有圣人“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话,还提出了“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核心命题。这就是说,“道”、“圣”、“文”(也即“经”)乃三位一体。《宗经》称“道”为“三极彝训”、“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都在强调“道”的普遍性、永恒性和绝对性,也即本体性。有人回避这一点,偏说《宗经》之“道”与《原道》之“道”不是一回事,这显然与“原道心以敷章”命题不合,难以自圆其说。《正纬》批评纬“乖道谬典”,也是是把“道”与“经”紧密联系。至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原道》之“道”,确凿是一个与“经”紧密相连的本体范畴。

那么,这个“道”又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本体呢?有人根据“有物必有其文”的论述,得出结论,认为是指“自然之道”,也就是自然规律。这完全不符《原道》篇的自身逻辑。原文讲得甚为分明:天地万物是“文”的根据,“道”又是天地万物的根据。那么,“道”也就是“文”的根据。有人根据“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一语,判定“原道”之“道”就是指“自然规律”。这又是不顾《原道》整体语境,断章取义,也是无视古汉语多义性特征。在古籍中,“道”有多义,有时指本体,有时则否,取日常义。在上引中,“道”即为日常义,所谓“自然之道”,即指自然而然的道理,与“自然规律”风马牛不相及。论者称《原道》是解决文学本质问题,即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如按论者的理解,《原道》就是阐明“有其物必有其文”这一“自然规律”,这算什么文学本质?其实,《原道》也并非解决文学本质也即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解决文学本源也即回答“文学从何而来”的问题。

同类推荐
  • 书法史论丛稿

    书法史论丛稿

    本书内容包括:里耶秦简文字书法论略、汉字行款渊源说、唐碑与“铭石书”的传承、颜真卿研究、徐浩研究、释怀仁《集王圣教序》等。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孔子与朽木

    孔子与朽木

    “学不可以已”,古人到底在学什么?“克己复礼为仁”,我们怎样才是有仁有义?“存天理,灭人欲”,我们如何处理天理与人欲?“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怎么会无不为?作者通过对经典的解读和梳理,带我们回到历史现场,让我们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和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热门推荐
  • 江阴剑

    江阴剑

    巅龙通天柱,上有无边天,下昆仑!东皇入归墟,玄武驼仙岛,有蓬莱!还珠楼主创,法宝御天剑,成蜀山!王诩得星玄,隐世不做声,变鬼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事至尊

    万事至尊

    看一个现代普通少年,如何穿越到一个末法时代中成长。为了回家,为了兄弟,为了她。“天为何物?脚踏苍穹!地为何物?破碎星河!”一个少年的豪言壮举,也成就了他万世至尊的地位
  • 长桥守墓人

    长桥守墓人

    深邃神秘的鄂西古林,口口相传的怪志故事,光乖淋漓的土家古楼,在这莽莽青山中,有夜起伤人的地上活尸,头角峥嵘的墓穴尸兽,身穿土服的害病老人,以及深埋古楼下的种种土家大墓……鄂西山林中,老一辈的人都有四项禁忌。一层土,不住活人,二月龙,不闯灵潭,三遍鸡,焚香点蜡,四重影,栓绳撒米。神龙溪上,长桥老人看着面前的年轻人,抽口土烟,怪异一笑,“这墓,不是你想盗就能盗的……”
  • 军医的女人

    军医的女人

    她和他就好比天上的云,和地上的草,命运之神,偏偏很喜欢开玩笑,偏偏在某个时间段,她和他在某个点有了交集,他千挑万选的,指定她做了他的妻子,做就做吧,反正嫁谁都是嫁,这个男人这么养眼,就当观赏也好的,可是,为什么偏偏的,当她爱时,他不爱,当她心碎不爱时,他却在她耳边呢喃着爱意。
  • 总有些东西你抓不住

    总有些东西你抓不住

    齐潇是一个从小接受21世纪标准教育的女孩,她在失恋前受挫时始终坚年轻即希望,然而在失恋时,她彻底崩溃了……醉酒复醒(不是真正的醒),却又重新回到与前男友苏黎初识的那个午后,究竟重来一次又会发生什么呢?
  • 绪梦如蚕丝

    绪梦如蚕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多少有情人的期盼相爱的两人,兜兜转转是否还能如初。世界上有那么一种人,即使是虚无缥缈的等候,仍选择默默守候。这世上的苦难,全都交于爱将其治愈。就像蔺诗对于周栩,周栩对于蔺诗,祸福相依,一生为伴……
  • 无男不欢

    无男不欢

    听说有个地方叫禁区,她不知道偏要去尝试!最后怎么样,丢盔弃甲被人吃干抹净,跑又跑不掉,逃又逃不了!对于他来说,女人穿上衣服和脱了衣服的感觉只有他自己最清楚!眼前这个女人,滋味甚好!
  • 满眼星辰皆似他

    满眼星辰皆似他

    那年女孩三次未赴,那一次女孩赴了,但男孩却离开了这人世
  • 逆世御神

    逆世御神

    出自武学世家主人公,却不能继承家族至上武学,只能自己探索修炼之道!被世人认为废材的他,如何走向武学极致。天若欺我,我必破天;神若逝我,我必御神;我命在我不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