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2300000021

第21章 最后的岁月与学术辉煌(3)

1927年春天,北伐军进驻上海;3月,进军徐州,冯玉祥兵出潼关;5月中旬,河南山东告急,北京为之大震,谣言四起,传言北伐军来了教授们难逃一死,大学者叶德辉在长沙不是照样被杀掉了吗?面对此情此景,王国维忧心如焚,惊恐异常。5月30日,溥仪之侍臣金梁从天津至北京去看望王国维时,明显感到王国维局促不安;王国维似乎非常悲观,感到什么事情既经无法做下去了,复担忧天津之溥仪小朝廷,王国维尝极力劝其左右侍从恳请皇上迅速搬迁,以防不测,但那些侍从居然置之不理,王氏又气又急,几乎要哭出来。金粱好言安慰,说话间忽然提颐和园,王国维喟然长叹:“今日干净土,只有此一泓湾水矣!”金梁回忆说,此时之王氏既决心投湖自尽矣。这时离王国维自杀仅有三天。不过,王氏弃世之决心可能早已下定。死前十天,王氏拿出头一年秋天定稿的《观堂集林》补编目录,尝对门人赵万里说:“这是我近年来精心写出来的,幸好现在定稿了。日后刊印补编的时候,皆可依次编入。你有空的时候,要为我次第作副录。”赵万里后来才想到,这可能是王国维打定了死的主意。

王国维虽然为时局烦躁不宁,但对弟子有求必应。弟子谢国桢在毕业前夕的6月1日,请恩师王国维在其两只折扇上题字留念。一只扇是谢国桢本人的,另一只扇是著青的。王国维欣然应允,当即为之书写前人七律相赠。有教职员向其求索墨宝者,亦慨然而应。王国维为北伐军将抵北京,恐其受辱,而悲观苦闷,为著青扇面上所题之两首诗为:

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惊回绮梦憎啼鸟,入情丝奈纲虫。雨里罗衾寒不寐,春阑金缕曲方终。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喽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由来重,长夏阴成且少休。

为谢国桢扇面上题的两首诗为:

万古离怀增物色,几生愁绪溺风光。废城沃土肥春草,野渡空舡荡夕阳。倚道向人多脉脉,为情困酒易伥伥。宦途弃掷须甘兮,回避红尘是所长。无奈离肠易九回,强摅怀抱立高台。中华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四叙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独闻雷。日宫紫色生冠冕,试望扶桑倦眼开。(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第520页)

时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办公室的周光午亦向其求索墨宝,王国维即以谢国桢扇上之第一首诗书中堂一幅相赠。

通过以上扇面题诗,可以看出王国维之诗,既经脱出一般时事之界限,而沉入整个人生宇宙之大悲悯中。时事虽是诗兴之发端,但仅是抒写之缘由;故比起当时一般诗人之诗意境界要深远宏大得多,而且名句迭出,如“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复如“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此处的“求净土”,与前引金梁看望王国维时,王国维尝谓“今日干净土,唯此一湾水耳”一脉相袭,说明心态一致,弃世之心既定。据门人谢国桢1978年撰文追忆先师王国维时说,王氏为他扇面题写的是唐季韩偓所作之七言律诗二首。头一首题目是《即目》,亦作《即日》,第二首题目是《登南神光寺塔院》。王氏当时写此诗是据《玉山樵人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上海涵芬楼藏旧钞本。同时王氏为门人赵万里所写之扇面,即径题为“玉山樵人诗”。并谓:“樵人诗出于义山,神味相似,而风骨转遒。”复从王氏写玉山樵人“回避红尘是所长”之诗句。即可看出王国维自沉之志,早已决矣。(谢国桢《瓜蒂庵小品》,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页)“今日干净土,唯此一湾水耳”,复见于陈寅恪那首曾被广为传诵的《挽王静安先生》云:“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陈寅恪诗集附唐诗存》,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很可能在王国维投湖之前与陈寅恪先生“闲谈”中,亦说过同样意思的话。

6月1日这一天,清华国学研究院放暑假,师生们在工字厅开话别会。姚名达记得当日之情景:“吾叙至此,吾怀欲裂,吾笔欲坠,吾不知若何而可赎罪于万一也。……学年将满,众咸知同居之不可久也,则思大会师生,以叙别情,而促名达奔走其事。……餐前聚坐,谈笑不拘形迹。有与众谈蒙古史料者,则静安先生是也。布席凡四,欢声沸腾。唯先生之席,寂然无声,不知先生之有所感而不乐欤?抑是席同学适皆不善辞令欤?然众方畅谈别情,不遑顾也。肴设将罄。任公先生忽起立致辞,历述同学成绩之优越,而谓‘吾院苟继续努力,志成国学重镇无疑’。众皆谛听,静安先生亦点头不语。既散席,与众作别如平时,无异态。呜呼,孰知先生以此时死别诸生,而斯会竟若促先生之死也。别后有顷,名达与同学朱广福、冯国瑞同游朗润园,归途过两院,朱君忽问王师家何在?吾竟未一窥其状。余谓盍往访乎?既至,书室闻然无人,呼侍者电问南院,在陈先生家否?则日:在,即至矣。俟之,果至。恳恳切切,博问而精答,相竟一小时,晚餐已列,起身告辞,先生犹至庭中,亦向例也。呜呼,此后先生不处复送客庭中矣。”姚名达写道:“吾院师生,屡有宴会,先生无不与。而最堪永远纪念者,莫如1927年6月1日师生叙别会。”(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第520-521页)到了晚上,复有谢国桢等学生到王国维家中拜访,问起阴阳五行说之起源,复论及某位日本人研究干支得失。谈到时局之时,王氏神色黯然,似有避乱移居之想法。其实在白天研究院举行的宴会上,弟子卫聚贤尝劝先生前往山西长治去避难。因长治系卫聚贤之家乡,可能要方便一点。但王国维却说:“没有书,怎么办?”可见,王氏欲移居避乱之想法一直存在,但死志基本抱定。送走了学生谢国桢等,王氏复回至书房批阅试卷。批完后,写好《遗书》,放在怀中。其忠诚学业(包括教育事业),可谓至死不变!当晚,熟睡如常。

六、湖水如镜映千秋

1927年6月2日。这一天,王国维像平常一样起床,八点钟到学校公事室处理常务。据研究院公事室侯厚培先生对当日学生刘节等说:“先生今早八时即到校,命院中听差往其私第取诸君成绩稿本,且共谈下学期招生事甚久,言下,欲借洋二元,予即与以五元钞票一,即出办公室。至下午二时许,其家中遣人问先生何以未归,予即询之听差,据云:先生上午命雇洋车一辆,不知何往,车为校中挂号第三十五。于是予即至校门口问车夫辈:三十五车何往?皆云:赴颐和园,迄今未返。”(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第524页)王国维来到颐和园排云殿之鱼藻轩。他坐在石船上久久地望着湖水;复掏出烟点燃,吸了很久。鱼藻轩顶上“镒可徵”这四个字跃入王氏眼帘,此四字当正中王氏心意———天下只有这一湾湖水清澈如镜矣,恰似一面“明镜”,可以照射吾心之净。王国维一头栽了下去。

恰值此时,离王国维投湖处约四丈,有清洁工(一说巡警)闻落水声,迅即赶来,跳入水中抡救。救上岸,则已气绝,前后仅一二分钟。

王氏三子王贞明致其二兄王高明的信,述父自杀经过时说到:“见有人投水,即刻亦跳入水,即救上岸。但虽未喝水,然已无气。入水中至多一分钟,亦未喝水,因年岁关系,故无救。”(《文学周报》第五卷笫一、二期)门人刘节记述王氏自沉始末时说,车夫在门口等至下午三时。看门人奇怪,问:为何不走?车夫答:先生入园,让我等他。看门人便问起先生模样年龄住址等,一听回答,知道便是跳水的那位,即将车夫领进园中查看。然后让车夫快速回清华研究院报告情况。此时家里既派人来园,已是晚上了。警察不许人随便入园,至第二天下午才允许入园。揭开芦席一看,面目已浮肿泛紫,四肢拳曲,匍匐在地,惨不忍睹。湖水虽浅,底皆淤泥,王氏入水时必头先触底,以致口鼻俱为泥沙所塞。至下午四时,检察人员带着检验人员赶到,略作查问,便开始检验,赶到的部分学生和老师在一旁审视;检察人员从口袋中翻出一份遗书,封面上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纸已湿透,唯字完好。

遗书内容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槁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第522页)

王国维可能考虑到因为长子潜明已逝,二子高明不在北平,乃以遗书给三子贞明。遗书中谓“道不通”,反映了当时南北对峙、社会混乱之状态;“书籍可托陈、吴”,指陈寅恪与吴宓;遗书背面之地址,“西院十八号”是其居处,在清华之“近春园”内,显然是为着避免查找遗体认领者之周折。

王国维逝世之当天,其姨甥、清华研究院助教赵万里给在天津的罗振玉拍了电报:“师于今晨在颐和园自沉,乞代奏。”罗氏甚为悲痛,即于6月4日派其子赴京吊丧,据在清华研究院办公室工作王氏三子贞明,给其执事于上海邮务局的二哥高明的信中透露,罗氏本拟亲自来京,因家人“恐彼来有所感或有他变,故不肯放他来京”。(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第526页)6月7日,罗振玉据情“上奏”溥仪,并代递了一封“遗折”,以求加谥及赏赐。后人称此为”伪折”。“折”中说:‘臣王国维跪奏,为报国有心,回天无力,敬陈将死之言,仰祈圣鉴事。窃臣猥以凡劣,遇蒙圣恩。经甲子奇变,不能建一谋、画一策,以纾皇上之忧危,虚生至今,可耻可丑!……而自揣才力庸愚,断不能有所匡佐;而二十年来,士气消沉,历更事变,竟无一死之人,臣所深痛,一洒此耻,此则臣之所能,谨于本日自湛清池。伏愿我皇上思辛亥、丁巳、甲子之耻,潜心圣学,力戒宴安……请奋乾断,去危即安。并愿行在诸臣,以宋明南渡为殷鉴,破彼此之见,弃小嫌而尊大义,一德同心,以拱宸极,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迫切上陈,伏乞圣鉴,谨奏。宣统十九年五月初三日。”(见《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第688页)溥仪读了此折,深为感动。溥仪说:“这其实是罗振玉做出的文章,而我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篇文章的合作者。过程是这样:罗振玉给张园送来了一份密封的所谓王国维的‘遗折’,我看了这篇充满了孤臣孽子情调的临终忠谏的文字,大为感动,和师傅们商议了一下,发了一道‘上谕’说,王国维‘孤忠耿耿,深堪恻悯……加恩谥忠悫,派贝子溥价即日前往奠缀,赏给陀罗经被并洋二千元……’罗振玉于是一面广邀中日名流、学者,在日租界日本花园里为‘忠悫公’设灵公祭,宣传王国维的‘晚节’和‘恩遇之隆,为振古所未有’,一面更在一篇祭文里宣称他相信自己将和死者‘九泉榴见,谅亦匪遥。’其实那个表现着‘孤忠耿耿’的遗折,却是假的,它的编造者正是在和死者‘九泉相见’的罗振玉。”(溥仪《我的前半生》1964年版第202页)从此,王国维亦即有了忠悫公之名。其实,溥仪当时亦未能看出“遗折”是假的,罗氏死后,溥仪才得知遗折纯系罗氏造假。但罗氏为何要搞这个伪折呢?或许有政治上和派系斗争方面之考虑,但从私人关系上,罗氏恐怕亦欲与王氏重修旧好,人虽死了,但愿望还得靠行动去实现。从遗折看,似乎与王氏想法较为贴近。王罗二氏经常互为代写东西,当然主要是王代罗写;这一次是特例,而事情发生在王氏死后,恐怕主要目的还是欲以此来取悦王家妻儿。据《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之孙(罗振玉之外孙)刘蕙孙回忆说:“1929年我在旅顺,雪堂先生对我说起他和静安的友谊,最后说:‘他最后觉得对我不起,欲以一死报知已。我也觉得那件事不免粗暴,对他不起。但死者不能复生,只好为他弄个谥法。遗折是我替他做的。”(《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第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七、国际学界同声哭

王国维之丧事举行得十分隆重,于6月16日在北平下斜街全浙会官举办了悼祭,凡收得哀挽诗联几百幅。许多诗联皆将王氏比作屈子。可见殉清一说并非罗氏一人所造。如吴宓挽联有云:“离宫犹是前朝,主辱臣忧,汩罗异代沉屈子;浩劫正逢此日,人亡国瘁,海宇同声哭郑君。”(《吴密与陈寅恪》,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3页)陈寅恪则有“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句。(《陈寅恪诗集附唐诗存》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王国维之友人狩野直喜和内藤虎次郎等于6月23日在日本京都袋中庵诵经追悼。神田喜一郎致悼词,并出刊纪念册,题名者六十余人,庶几囊括了当时日本汉学界全部名流。日本《艺文杂志》为此推出悼念王静安先生专号。8月14日,家人遵死者遗命,将其安葬于清华园东二里西柳村七间房之原。清华校长曹云祥为首数十人相送。9月20日,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学,梁启超手持鲜花,率领部分师生至王氏墓前拜奠,并发表著名的《墓前演说》,声泪俱下。梁任公盛赞王国维的治学精神与治学方法,评述了他的学术成就。梁任公说:“近两年来,王先生在我们研究院和我们朝夕相处,令我们领受莫大的感化,渐渐成为一种学风。这种学风,若再扩充下去,可以成功中国学界的重镇。他年过五十而毫不衰疲,自杀的前一天,还讨论学问,若加以十年,在学问上一定还有多量的发明和建设,尤其对于研究院不知尚有若干奇伟的造就和贡献。”“最痛心的,我们第三年开学之日,我竟在王先生墓前和诸位同学谈话!这不仅我们悲苦,就是全世界的学者亦当觉得受了大损失。在院的旧同学亲受过王先生二年教授,感化最深。新同学虽有些未见过王先生,而履故居司想见声,读遗书可领受精神,大家善用他的为学方法,分循他的为学路径,加以清晰的自觉,继续的努力,既可以自成所学,也不负他二年来的辛苦和对我们的期望。”(《清华国学研究院史话》第167页)至于王氏自杀之原因,梁任公认为那是因为三种矛盾性格糅合在一起所造成。首先是因为王氏有冷静之头脑,故对时事看得较清楚;其次是脾气随和,故遇事不取激烈之反抗;再次是感情浓厚,故常常发生莫名之悲愤,积日既久,只有自杀一途。

总之,王国维之死,在海内外引起巨大之反响。在国际学界,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皆悲恸哀悼,认为王氏之死不仅仅是中国学界之大损失,而且亦是国际学界之一大损失。诸多报刊发表悼念专号或祭悼诗文,有的学术团体设灵堂纪念,或捐赠恤金。法国巴黎大学教授伯希和走告巴黎东方学家,发起向王国维家属捐赠薪俸之活动。德国汉堡大学汉学教授颜复礼代表德国政府,聘王氏为东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员,聘书不在途中,忽接讣告,复改拍唁电。

在王国维自沉一周年前后的1928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国学论丛》和吴宓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学衡》杂志等刊物,皆刊行了“王静安先生纪念专号”。梁启超在《国学论丛》的纪念专号《序》中说:“海宁王先生之殁,海内学者同声恸哭,乃至欧洲、日本诸学术团体,相率会祭表敬悼,出版界为专号纪念亦既数四。我清华研究院为先生晚年精力所集注,同学受先生教益最深切,所保存先生遗稿亦较多。既裒校专书,将锓诸木,更采其短篇为世所未觏者,先付排印,附以同人各记所睹闻之先生嘉言懿行,及对于先生学术思想有所论赞者,凡若干篇,为本论丛纪念号,志哀思焉。”吴宓在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王国维逝世周年纪念前言中,对王氏一生及学术活动予以了高度评价。此处不引。(参见《清华国学研究院史话》)两年后的1929年6月,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师生,于王国维逝世两周年祭日,在清华园内集资建造了一块纪念碑,永为纪念。

同类推荐
  • 中华对联(第六卷)

    中华对联(第六卷)

    本书是一套中国关于对联的作品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普及读物。
  • 图文版中国经典名胜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名胜故事

    《中国名胜故事(英文版)》主要讲述了中国古典小说继承和传递丰富的历史宝库的经典故事。继承和传递丰富的历史宝库的中华民族,已积累了几千年。《中国名胜故事(英文版)》是一本值得我们参考的书籍,适合大众人群阅读。
  • 变奏

    变奏

    语言在生活中就像是寻求光的一种形式,使暗处闪亮或者使刺目的光变成柔光。诗在我这里,它对生活是一种矫正、一种修补、一种抚慰;同时,生活对诗歌,不仅是装着诗歌原材料的一种器物、一些媒质,也是一种引导、一种启示。我所说的生活既是生活的,又是诗歌的;而诗歌,既是诗歌的,又是生活的。我把这视作生活本身。形式上似乎是一种生活启发另一种生活,一种生活安慰另一种生活,实际上是两种生活融为一种生活。这就是我说的诗生活。
  •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本书分九辑:会飞的太阳、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与自己和解、蔷薇几度花、一去二三里、小扇轻摇的时光、等你80年、小欢喜、琵琶语。
  • 爱我海南三字经

    爱我海南三字经

    一部面向青少年的乡土教材,一部爱国爱乡的通俗读本,一部倾情讴歌海南的经典诗作。爱乡,海南人永恒的情结;爱乡,海南人永恒的美德;爱乡,海南人永恒的文化。正是这种“爱乡情结”,使千千万万海南之子扎根海南,苦创伟业,成为栋梁之材;它更是一种信念,维系着世世代代海南外出谋生创业的海南人,使他们精诚团结,纷至沓来,为家乡的美好未来献策出力。
热门推荐
  • 潘依

    潘依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最新修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最新修正本)

    第二次修改的法官法是旨在建立省以下法院人员统一管理制度,改革法官选任制度,建立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严格法官惩戒制度等。
  • 月下雨潇潇

    月下雨潇潇

    一段情,铸就苍生,五百年前,我为你牺牲自己,五百年后,我依旧遇见了你,产生情愫,可是,如果我没有遇见你,便不会这么痛苦,这一世,是我欠你的,下一世,我再也不要种下情种
  • 骚操作与我

    骚操作与我

    我的系统可能出了那么一点点的问题。这是穿越后的萧轻常常在思考的一件事。 比如现在。 【请选择】 【a,掀起对方的裙子并露出猥琐的笑容】 【b,掀起对方的裙子并一边流哈喇子一边露出猥琐的笑容】 萧轻:让我安安心心的变强不好吗?!这都是什么玩意!? 总而言之,这是个男主在系统的帮助下,逐渐骚操作化的故事。 萧轻:是骚操作!不是变态!记好了!记好了!
  • 灵气天道之成神

    灵气天道之成神

    (抱歉,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整,曾经看过的朋友可以重新读一下)没有过去的孤独少年与身世诡异的神魔后人,在那一片天地下,相望。剑刃相向还是相识结交。又或者各自离去。生命中遇到的每个人,或记得或相忘或不曾注意,下一刻会发生生么,我们都不清楚。谁又会想到明天你我是什么的模样。。。
  • 盛世莽夫

    盛世莽夫

    作为一个现代的武痴,爱好打架是他的专属兴趣。干天干地不服就干。人生啊!只有干架才来的痛快。什么今天闪电要劈下来?必须干它一顿。让它知道,不能随便下来。诶呀,莽过头了。这是哪儿啊?怎么感觉像是在故宫里呢。嘿老头儿拍戏呢吗?指着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说道。看着程咬金拿着的大板斧眼前一亮。兄弟这道具挺逼真啊,借我玩玩。让我们看看。穿越而来的现代人武痴在古代会做出什么。锁定本书带你,纵观历史,纵横天下。
  • 奶爸无敌之魔教教主

    奶爸无敌之魔教教主

    重生回到二十年前的魔教教主杨恒,为了女儿,原本已生退隐江湖之意!但这嗜血的江湖却逼着他只能重拾魔刀,踏着尸山血海,在三界重掀滔天魔焰……“为何前世与今生,我都只能成魔?!”“那谁才是神?!”“是在这幕后操控一切的天命吗?”PS1:虽然父爱如山,但本书不是奶爸甜文!PS2:有多温馨!就有多血腥!!Q群:733310899
  • 剑修如此修仙

    剑修如此修仙

    谁都无法左右她的想法,她有情,更无情。说是两生愿望只是想自由自在的逍遥一生,不过是不想对她的人生妥协。她是冷漠无情,是欠揍二货,是邪肆嚣张,是傲骨铮铮,是懦弱无能。骄傲,是因为她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江洺:“…呃,哦。”哭泣,是因为她的所作所为并非发自真心。霜夜枫:“…呵呵。”颓废,是因为她对自己的失望透顶。凌志华:“…”谁的心中不曾有过善与恶的挣扎?心魔:“…”不确定而悄咪咪的问:“…你…原来挣扎了吗?”谁的心中不曾有过痛苦与后悔莫及?冷白霄冷漠脸:“我的错?”谁的心中不曾有过对自己存在的迷茫?冯子存:“…我就当你没用剑指我。”她会因为不想妥协而加倍努力。也会因为没有成功的结果而陷入疯狂。心魔,一言难尽:“是挺疯的。”“摧毁人魂算什么!无缘仙界又算什么!哪怕是失去记忆变成凡人都不算什么!现在你和我说…亲人?”凌志华:“唉…我就知道会这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还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我没有什么可以牺牲的了。”心魔:“这事说起来一言难尽。”她是沐凌篱,本,只想执剑一生逍遥。
  • 青春不散场之致青春

    青春不散场之致青春

    青春不散场,因为那群青年正在努力追赶,赶上爱情的脚步,时光的脚步,青春的脚步。校草配校花吗?nonono!是校草配笑话。他是高冷学霸男神加校草,她是呆萌活泼的学霸女神经,看男神与女神经的爱情故事将几番精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