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2300000039

第39章 《柳如是别传》与考释之学(上)(1)

一、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在陈寅恪的一生中,因其耗费十年心血凝成之巨著《柳如是别传》,而使其晚年的学术生涯达到辉煌之顶点。《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一生中最后的一部著作,也是他一生中最庞大之一部著作。陈寅恪穷十年之功,在目盲膑足,身体衰弱,期间中国政治运动不断,他历遭磨难,在如此之条件下仍矢志不移,以其超群之学识和惊人之毅力,完成了这部八十余万言之巨著,其中必蕴藏着极其深刻之内涵。据何龄修先生之统计,陈寅恪在写作《柳如是别传》时所参阅过的典籍,在一千种以上,直接引用过的书籍达六百种以上,这对身体正常之人来说,也绝非易事。所以说,在中国学术史上若有什么奇迹的话,《柳如是别传〉之著述堪称奇迹,即便是与西方的荷马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陈寅恪对典籍之熟,记诵之博,回观20世纪之百年学术史,似少可并俦者。

在《柳如是别传》正加紧撰著之1961年秋季,吴宓雨僧先生远道来广州金明馆晋谒陈寅恪先生,陈寅恪写了题为《辛丑七月雨僧老友自重庆来广州承询近况赋此答之》的律诗一首,诗云:“五羊重见九回肠,虽住罗浮别有乡。留命任教加白眼,著书惟剩颂红妆。(自注:近八年来草论再生缘及钱柳因缘释证等文凡数十万言。)钟君点鬼行将及,汤子抛人转更忙。为口东坡休自笑,老来事业未荒唐。”(《诗集·附唐诗存》,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5月版,第137页)就在此时,陈寅恪还向吴宓“细述其对柳如是研究之大纲”,吴宓便在日记中对陈寅恪的“颂红妆”之学术构架做了简略之概括:“总之,寅恪之研究‘红妆’之身世与著作,盖藉此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流之行事……”(见《吴宓与陈寅恪》,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页)这是吴宓对《柳如是别传》之撰作意旨最为真切、最为平实之评价,与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对写作该书“缘起”之表白完全一致,陈寅恪在第一章《缘起》中写道:

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阙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郅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今撰此书,专考证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以免喧宾夺主之嫌。起自初访半野堂前之一段因缘,迄于殉家难后之附带事件。(《柳如是别传》上册,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1月版,第4页。以下凡引本书文只注册数与页码。)

非常明显,吴宓所指出的“深意”,即是陈寅恪所致力于表彰的中华民族“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一句话,歌颂红妆,就是歌颂自由,歌颂独立。由此可知,陈寅恪晚年费十年之功来撰著《柳如是别传》之良苦用心矣。

陈寅恪自谓少年时在外家检读藏书,获睹钱曾所注牧斋诗集,便大好之。及长复读钱集,乃有笺释牧斋诗之意,不仅藉以温旧梦,寄遐思,亦欲自验其所学之深浅。这也是陈寅恪撰作《柳如是别传》之最初目的。此外,即“缘起”中所述之目的。综观《柳如是别传》全书,其架构、内容,基本上是从这两个方面写起的,既“痛哭古人”,又“留赠来者”,(下册,第1250页)但其核心倾向并非怀旧,而是面向未来。

二、读书唯剩颂红妆

其实,陈寅恪对历史上才女之研究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早在1919年,陈寅恪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对历史上的儿女之情做了较为详细的思考和分析。据吴学昭的《吴宓与陈寅恪》一书之记载。陈寅恪在此方面思考很周详,并做了类型化之分析与划分:(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便是如此;(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者次之,如宝黛等及中国未嫁之贞女是也;(三)又次之,则曾一度枕席,而永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及中国之寡妇是也;(四)又次之,则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五)最下者,随处接合,惟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见该书第15页)在青年时代之陈寅恪心目中,第五类即“最下者”,“最下者”也就不登“情”榜,把欲从情中彻底排除出去,才能维护情的纯洁性。此种纯情研究,可谓“才女”研究之滥觞。如果按照时间之顺序,陈寅恪之“才女”研究系列为:研究武则天的论著有1935年的《武与佛教》;研究秦妇的论著有1936年的《读秦妇吟》;研究崔莺莺的论著有1941年的《读莺莺传》;研究杨贵妃的有1944年的《长恨歌笺证》;研究韦丛的有《元微之悼亡诗笺证稿》;研究琵琶女的有《白香山琵琶引笺证》;建国后之1952年至晚年,有研究婚姻集团的《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烟集团》、《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从30年代中期对武则天之身世与佛教信仰之关系的论析,到60年代中期完成钱柳因缘诗笺释,数十年间的女性研究,“著书惟剩颂红妆”(《辛丑七月雨僧老友自重庆来广州承询近况赋此答之》见《诗集·附唐诗存》,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5月版,第137页),真乃一代宗师之学术奇迹。尤其是《柳如是别传》这部以诗证史的代表作,可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诚如陈寅恪之助手黄萱教授所言:

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钩稽沉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第176页)

陈寅恪年轻时即多次检读钱谦益之著作,至1938年因避战乱,随校南迁昆明,因一个偶然之机会,便购得钱氏故园之红豆一粒。晚岁重读钱氏作品,深佩柳如是之为人及惋惜钱氏为后人所误解,遂决意笺释钱柳之诗篇。

三、行谊操守与人格自尊

柳如是名是,复字如是,号我闻居士,嫁于钱谦益牧斋后,号河东君。柳氏身世本甚坎坷,早年出身青楼。后入同里徐佛家为婢,复由徐家转入周道登家。柳氏后为周家所逐,流落人间,辗转数年,至松江与几社少年往来,常有诗作酬唱,故而增长了不少见识,诗文艺术亦大有提高;柳氏更欲结交行辈较先之胜流,以为标榜,增其身价,并可从之传授诗艺。在这段交往中,柳氏最大之收获是得邂逅陈子龙,并与之短期同居。柳陈二人年纪相差十岁,但才性相近,二人同居使柳氏度过最欢愉之日子。可惜陈氏仅为一穷孝廉,其妻张氏为一精明能干而能治家之人。陈子龙卧子之家,人多屋狭,张氏又有支配财务之权,势必不能更有余地及余资安置志在独立门户之柳氏,柳氏与陈子龙同居后,因得尽悉其家庭之复杂及经济之情势,自知无法与卧子长久同居,遂决定离开陈子龙。

河东君是一位敢爱敢恨之女子,她与陈子龙相好,二人才性相近,本是佳偶天成,无奈陈氏早已娶妻,柳氏不甘心作妾,遂与子龙分手。及与宋徵舆往来,宋徵舆尚未娶妻,年纪相近,正是理想之佳配,可惜宋徵舆在母亲的反对下,不敢娶柳氏为妻。及至宋氏与如是共商,希望嫁入缙绅之门,免受松江知府驱逐,可是宋徵舆不允,柳如是性本机敏,“岂不知辕文(宋徵舆字)此时处境之难?然爱之深者,望之切。望断而恨生,更鄙辕文之怯懦不肯牺牲”,(上册,第82页)遂与他决绝。

河东君虽出身卑下,但她天资聪慧,且能虚心学习,故善吟咏、工书画。(上册,第75页)早岁在周道登家中,已注意时事。后到松江,无礼法之拘牵,与几社之名士相往还,诗歌酬唱,杯酒言欢,故能提高自身学养,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柳氏能体认时局,能感受国家兴亡匹“妇”有责之使命。为此,陈寅恪指出:

几社诸名流之集于南园,其所为所言,关涉制科业者,实居最少部分。其大部分则为饮酒赋诗,放诞不羁之行动。当时党社名士颇自比于东汉甘陵南北部诸贤。其所谈论研讨者,亦不止于纸上之空文,必更涉及当时政治实际之问题。故几社之组织,自可视为政治小集团。南园之宴集,复是时事之坐谈会也。河东君之加入此集会,非如儒林外史之鲁小姐以酷好八股文之故,与待应乡会试诸人共习制科之业者。其所参预之课业,当为饮酒赋诗。其所发表之议论,自是放言无羁。然则河东君此时之同居南楼及同游南园,不仅为卧子之女腻友,亦应认为凡社之女社员也。前引宋让木秋塘曲序云:“坐有校书,新从吴江故相家,流落人间。凡所叙述,感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可知河东君早岁性情言语,即已不同于寻常闺房少女。其所以如是者,殆萌芽于吴江故相之家。盖河东君夙慧通文,周文岸身旁有关当时政治之闻见,自能窥知涯浚。继经几社名士政论之薰习。其平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之观念,因成熟于此时也。(上册,第287-288页)

对柳如是来说,环境的确对她的成长起到了相当的辅助作用,但若不是柳如是天性聪慧,意志坚强,虚心好学,勇于与诸名士频繁往来,绝不能提高她的学识与地位。柳如是不甘寂寞,不甘庸常,更不甘受命运之摆布,而是努力奋斗,遇有机会,便与青年才俊及名流学士成为好友。柳氏与陈子龙、李待问、宋微舆的感情生活,成为她十年奔波中最愉快之日子。及至往半野堂找钱谦益,也出于她的主动争取,才获得后来的爱情生活。

当柳如是二十三岁(1640年)时,由友人汪汝谦之撮合,穿男装衣服往访钱牧斋于半野堂,当时钱牧斋已经五十九岁。二人年纪相差较大,但一见如故,钱氏专门为她建筑我闻室让柳氏居之,次年取柳氏为簉室。此举与当时社会风习相背,遭多数士大夫不满,由此可知柳氏对个人自尊之执著及对钱氏之钟爱。两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正是因为两人皆有相知相爱之心。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福王政权为清兵所破,河东君劝牧斋殉国,牧斋不从,河东君欲投池自尽,不果。弘光政权结束,牧斋受到清兵之追捕,被迫降清。顺治三年(1646年)因感不受重用,遂离京回家乡。顺治四年(1647年),钱氏因谢陛案牵连,被捕关进京师刑部,秋天才获释。次年,又因涉及黄毓祺案被捕,河东君为他奔走,凭她的机智,聪慧善辩,也利用亲朋好友,终使钱氏得到脱罪。顺治七年(1650年),绛云楼失火被焚,河东君迁居红豆村庄。康熙三年(1664年),谦益卒,年八十三岁;三十四天后,河东君为钱氏族人所威逼而自缢,享年四十七岁。陈寅恪撰著《柳如是别传》,全书通称柳如是为河东君,正是因为柳氏终能归死钱氏。陈寅恪写道:

或疑河东君之称,亦自崇祯十三年冬钱柳遇见后始有之。若顾云美河东君传之题,亦未能概括一生始末。寅恪窃谓不然。夫河东君阅人多矣,如王胜时所谓“蘼芜山下故人多”者,(见王虞山柳枝词第壹肆首。)斯乃当时社会制度压迫使然,于此可暂不论。但终能归死于钱氏,杀身以报牧斋国士之知,故称河东君,以概括一生始末,所以明其志,悲其遇,非偶然涉笔之便利也。(上册,第222页)

柳氏如果是一个甘心过清贫、平淡日子的女子,她遇上牧斋后,虽说牧斋家庭经济不宽裕,但总可无忧无虑地过平淡的日子。可她最终皆不甘心平淡,复有重建明室之心愿,故以梁红玉自居,盼望牧斋能成为当世之韩世忠。(下册,第1050页)可惜牧斋为人迟疑怯懦,明社倾覆,他不肯殉明。福王政权建立于南京,他又暗中勾结马士英、阮大铖,以固个人权位。弘光政权垮台,钱氏怯于清兵之追捕而降清。但是后来钱氏直接参与复明运动,相信是因柳氏影响所致。故陈子龙与柳如是,不过是世间儿女之情感;而钱氏与河东君,则兼具家国兴亡之悲恨。清朝建立后,柳氏复劝钱氏从事复明活动,复明事业虽无法成功,但却可以稍赎钱谦益降清失节之前愆。更难得的是在谦益遇难时,柳氏设法奔走营救;及至钱谦益死后,钱氏族人争产,柳氏为表一己之清白,自杀殉钱谦益。柳如是出身微贱,沦落风尘,历尽风霜,但她无怨无悔,大胆追求个人之幸福。及至遇上钱牧斋,本可安度余生。她却因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而坚持复明事业。柳如是不计较个人利益和生活节操,及坚持独立自由、自尊之精神,更胜于当时饱读诗书之士大夫。就气节而言,“真名妓”柳如是是“伪名儒”钱谦益所望尘莫及的。在青春时期,柳如是参与风流儒雅的杞园之宴。其谈吐和风度,已经表现出非凡之魅力。陈寅恪指出:

河东君往往于歌筵绮席,议论风生,四座惊叹。故吾人今日犹可想见是夕杞园之宴。程唐李张诸人,对如花之美女,听说剑之雄词,心已醉而身欲死矣。(上册,第178页)

到1954年,陈寅恪撰写《题初学集并序》一律:“早岁偷窥禁锢编,白头重读倍凄然。夕阳芳草要离冢,东海南山下田。谁使英雄休入彀,转悲遗逸得加年。枯兰衰柳终无负,莫咏柴桑拟古篇。”(《诗集·附唐诗存》第105页)陈寅恪在“谁使英雄休入彀”句下自注云:“明南都倾覆,牧斋随例北迁,河东君独留金陵。未几牧斋南归。然则河东君之志可以推知也。”此种在乙酉(顺治二年,1645年)之变后独留金陵之河东君之志,随后表征得更加激越。顺治三年(1616年),黄毓祺在舟山起义抗清,柳氏“闺阁心悬海宇旗”(钱牧斋《后秋兴》之四),亲自到舟山慰劳义师。为了重新装备神武伯姚志卓的抗清残部,把“装五百罗汉之议”付诸实施,柳氏不惜“破除服珥装罗汉”(钱牧斋《后秋兴》之三),俾首饰转化为兵器。倘若反清复明成功,饮水思源,她也有资格被人尊为“罗汉妈妈”了。

河东君女侠之壮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陈寅恪做过一番深达幽微之回溯,前引《柳如是别传》中将时间地点定于崇祯八年(1635年)几社名流在南园宴集时的一段文字,即深刻地表征了这一点。河东君由萌芽,经薰习而臻于成熟,构成一名女侠循序渐进之心路历程。故,河东君以出自北里章台之身,而且有沉湘复楚之志,也就不难理解了。陈寅恪对历史人物之评价,十分重视其人物的行谊与操守,绝不是视道德高于一切之传统观念的坚持,更是肯定历史人物对自身人格之尊重。如果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也就没有独立自由的生命和思想。

四、性情激烈坚毅狷介

陈寅恪指出“河东君之善饮,不独其天性使然,其环境实有以致之。盖歌筵绮席,酬酢周旋,若不善饮,岂能成欢?此乃是非得已,情忧可伤,而谢山(全祖望)转执闺门礼法之条,以相绳责,殆免失之过矣。”(上册,第105-106页)谢山既不注意河东君之出身,也缺乏从历史人物的生存环境去考虑问题,遂对柳氏做出不适当之指责。再者,历史人物往往身处朝代更替之时,很多预料不到的事情皆可能发生,是身不由己,后世若不能知人论世,亦可能会发出错误的责难,如牧斋在松江从事复明活动时,陆天曾与他经常往来,亦可说他是涉及复明活动之人,陆氏次年应乡试,遂为人所责难,认为陆氏行为矛盾。陈寅恪为他辩解道:

同类推荐
  • 梦向北川

    梦向北川

    此书是《跟着本书游天下》系列丛书之一。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如画。那里,是离心灵最近的地方。那里的风景是美丽的,是生动的。每一处,你都是美妙的音符,我们聆听着动听的音乐。每一处,你都是精彩的图画,我们欣赏着恢宏的画卷。这里给予了我们美丽多彩的视觉盛宴,也给予了我们丰美的精神盛宴。
  •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本教材总结了比较文学学科的规律性知识,提炼出学科基本常识中最重要的关键点,辅以较深入的研究性指导。本教材突破了以往比较文学概论教材过分理论化的缺陷,采用详实的文本和历史事件案例讲述,从而使内容丰富充实。本教材按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专栏,写作风格简明流畅,章节编排易读且更吸引人,力图在体例、内容和风格上有所创新,尽量做到简明而不简单,既保持知识性、学术性又灵活生动。
  • 守望绿洲

    守望绿洲

    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心如流水

    心如流水

    贫困地区更期待着由它自孕言和培荞的优秀人才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故里,用他们的才智,让这一方负重的贫瘠之地尽曱地摆脱“贫困循环”的窘境。在贫困地区自身利用政策吸引和激励机制之外,这一份期待的实现,来自干贫闲地区真正高素质人才队伍群体的培芥和形成。我们拭目以待。
热门推荐
  • 美少女修真:十字领域

    美少女修真:十字领域

    二十一世纪末,灾难降临。十三座巨大的火红十字架从天而降,生灵惨遭涂炭。因此形成的十三个刑区成为人类的梦魇,其中神秘而恐怖的未知存在更加令人们恐慌。刑区的出现也让拥有神秘力量的人类层出不穷,传说中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位于中国东北的第九刑区脱逃出一个重要的罪人,他是刑区内重要的兽人试验品。拥有强大攻击力量的他遇到了一群同样拥有强大力量的修真者,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美丽的少女修真白小瑶、神奇的修真秘技、东北的修真派系长白派、令人叹为观止的古仙人遗址,一切的一切都让他走上了兽人修真这条未知之路……。
  • 清如半世风

    清如半世风

    6年前她爱他,他恋她;6年后她望着他,他念着她。6年流逝着时光,浓厚了情伤,而今你我是否还能回到最初的晨光。苏清如与秦世风这纠结半世的缘情终究蹉跎了岁月的流离哀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上神秘国师:最强七小姐

    霸上神秘国师:最强七小姐

    【非重生文+古言宫斗+相爱相杀】她是传说中会吃人心的妖怪,扒了丞相家小姐的脸皮在京都待了下来。再次入世,她本看不起这世间的凡人,却被这多次的交手让那个男人入了她的眼。他是当朝国师,虽不管理事情,却是众人无所不知的神,侥幸算出传说中活了很久的人再次入世,便主动算计挖坑。从此高高在上的国师变成接地气的神棍,一次次在她手里落了下风。公谱表示:再来一局,谁赢了谁在上尹七安表示:劳资活了这么多年就没怕过谁
  • 幽篁曲

    幽篁曲

    金陵古城,暨国之都。一曲幽篁,乱人心弦。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千里之外铁马兵戈。盛世之景如镜花水月,一朝破碎。左相之女筱妍,自小备受女帝喜爱。当金戈之声响起,顷刻间流血千里,又当如何自处?是命运的齿轮,还是谁人的阴谋?眼前所见之下又是否隐藏了什么?金瓯残缺,颠沛流离,破茧成蝶……回首百年,空余一阕《幽篁曲》。
  • 爱情只差刹那芳华

    爱情只差刹那芳华

    两年的婚姻生活,冷小菁过得比谁都狼狈。明明是民政局肯定的关系,她却永远只能站在背后……一场不为爱而结的婚姻,是不是注定收获不了幸福?开始的时候,她就知道,他的爱,披着报复的外衣!青春懵懂的年纪,即使这样,她依旧孤勇的选择飞蛾扑火!开始的时候,他告诉自己,她的存在是为了祭奠另一个女子。到了最后,在这场婚姻里,她收了心,全身而退;而他,在步步为营的设计中,赢了所有,唯一输掉的是自己的心……
  • 妃太撩人爷要负责

    妃太撩人爷要负责

    他说我愿倾尽这天下只为你她说我愿为你倾尽这天下他们说祸水配祸害,绝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奉军传奇

    新奉军传奇

    没能改变历史,却在历史中留下激情四射的故事。没能位高权重,却在豪门显贵间混的风声水起。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依然上演着令人陶醉的爱情生死恋。听啊,他们将要向您讲述他们的故事。
  • 无极较量

    无极较量

    它是世界情报组织的开山鼻祖。破解超级机密,使盟军反败为胜;“月亮女神”一纸密码改变二战进程;风靡世界的007詹姆斯·邦德就是它的代名词;它是“鼹鼠”最活跃的谍报机构,叛徒层出不穷;它也是最笨拙的情报组织,北极行动损失惨重,黄金计划成为世人笑柄。迷雾重重,鲜花与阴影相伴,揭秘世界情报机构的开闪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