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794200000003

第3章 学会学习——孩子成才的基础

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想像,是心灵之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像空间。不同的父母将挖掘不同的宝藏。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力的火花,多迸发于丰富的知识之库,智慧之骏马,驰骋于广博学识上的原野。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父母们的共同心愿。对于孩子来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便是为日后的创造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想像,创造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想像和创造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早春,周娟女士带孩子去少年宫画画,母子俩兴致勃勃地走在林荫道上。她告诉孩子春天来了,让孩子看看春天跟冬天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仰头看看这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又看看后面几棵还没长出新叶的小树,问妈妈道:“为什么春天来了有的树换上了绿衣,有的却没有呢?”母亲鼓励孩子好好想一想。孩子也许想起今天早上起来找不到衣服穿的情景,于是说道:“妈妈,我知道了,春天来了,所有的树妈妈和树宝宝都要换上绿色的衣裙,这个树宝宝起晚了,找不到妈妈为他准备好的绿衣服正在着急呢。”母亲趁机指着前面那棵依然是枯叶满枝的古树问他:“那又是谁呀,为什么还没换上绿衣裳呢?”孩子不假思索地说:“那是奶奶,她老了,手僵硬了,衣服穿不上了,她正在焦急地喊:‘谁来帮帮我!谁来帮帮我!’”

作为父母,周娟女士的做法无疑十分可取。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去联想,学会倾听孩子的语言,对孩子的联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

思想活跃的孩子更善于幻想和虚构。有的父母难以摆脱传统的说话语气,认为孩子在瞎想瞎说,或者令人费解。而绝大部分想像力,就这样在孩子幼年时期就被扼杀了。父母应当对孩子的想像力加以鼓励,表示支持,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大胆想像。请看这样一首诗: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留下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晚上,我都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你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这首诗是由一位叫刘倩倩的湖北儿童创作的,曾获“世界儿童诗歌比赛奖”。之所以能获奖,就在于它体现了这个孩子纯真美好的心灵,体现了她丰富的想像力。

一位知识母亲被一张照片深深地震撼了:一个正在遭受饥饿的非洲儿童的手置放在一只正常人的手掌上,制造出一种触目惊心的对比,非洲儿童那瘦小干枯的手简直就不能叫做手而像“鸡爪”。母亲连忙叫她八岁的儿子来看。孩子看了,心情很沉重,躺在屋后的草地上写下了这首《望天空》的诗:

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躺着,

向蔚蓝蔚蓝的天空望着,

把我严严密密的罩着。

我要把天空翻转,

让它变成一只烧饭的锅,

烧出很多很多的米饭,

让全世界忍受饥饿的儿童,

永远不再挨饿。

这首诗获得《中国儿童报》优秀作品奖。如果没有孩子对苦难中的非洲儿童的深深同情,就不能激发出孩子把天空翻转过来变成一只锅的想像。

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多让孩子参加有创造性的游戏。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父母可以在孩子游戏时鼓励他们自己提出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如果形成了习惯,孩子的想像能力就会得到迅速的提高。

●让孩子多接触图画,包括多看和多画。父母应多带孩子观察大自然和多看有知识、有趣味的图片,这些是孩子展开想像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教孩子画画,鼓励其把头脑中想像的东西画出来。开始时父母可以先画一些基本线条,告诉孩子要画什么,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像把画画完。孩子喜欢画画,父母最好不要代拟主题和内容,要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才能令孩子有广阔的想像空间。此外,父母可以画一幅未完成的画,让孩子想像并补画其余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多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适合孩子想像的特点,经常听童话故事的孩子其想像能力比不听、少听童话故事的孩子要丰富得多。最主要的是父母讲完后,让孩子马上复述。孩子可能在复述中有添枝加叶的地方,只要主题大意不变,父母就应该鼓励。千万不要泼冷水,以免挫伤孩子想像的积极性。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有时可讲到一定的地方不往下讲,引导孩子对以后的故事情节进行想像,如讲述《曹冲称象》,当讲到该怎样称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的重量时停住,让孩子想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称象?促使孩子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边听,边动脑筋,发展了想像力。

●让孩子进行“情景描述”。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做这样的游戏。例如,父母说:“这是一个下雪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孩子根据他的想像进行描述。反过来,孩子也可以问父母:“这是一个下雨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此时父母应尽量认真细致地描述一番,从中给孩子一些启发。诸如此类的问题有许多。在想像时孩子的水平会有差别,父母要引导他们讲述更加丰富的内容,让孩子尽情地说出他的想法。即使他的答案很滑稽,甚至不合逻辑,都不要严加批评,惟有你的倾听、接纳才能引导出更好的答案。

●通过生活事件培养想像力。假定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并鼓励孩子尽量多想一些办法。这些问题就是激发孩子想像的很好动力。父母应充分利用他们,诱导孩子去想像。例如,“行路时遇到一片水洼,你该怎么办?”孩子可能想:放上几块砖或垫上木板就能过去,也可以用土填平,还可以绕道而行等。总之,最好把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想到。类似的问题,父母可以自行设计。

想像不是凭空臆想,它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父母培养孩子想像力的基础工作就是,尽可能让孩子多接触各类事物,使孩子头脑中储备丰富具体的形象,为进行充分的想像提供条件。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具体做法可供大家参考:

听音乐。放一段孩子容易听懂的音乐,让孩子想像乐曲表达的情景,并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区分代表刮风、下雨、流水等不同音响,分辨各种动物的叫声等。在这些基础练习掌握后,再听更加复杂的乐曲。

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成年人常常期望孩子快速作答,没有给孩子考虑的时间。而当我们把“等待”的时间增加到三秒或更长时,孩子们的答案就更具有逻辑性,更完整,更富有创造性。不要说孩子的答案错了,要有耐性。你可以提几个提示性的问题。

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语言。当孩子正在与父母进行讨论,不要急于说“对了”或“很好”。这些口头表扬适于鼓励孩子的行为。但在讨论科学中,很快的赞扬就意味着讨论的结束。要继续讨论下去,最好说“那可真有意思”,“我以前还从来没想到过这种方式呢”,或者提出更多的问题或想法。

展示,但不告诉。现实生活中,大自然给予孩子的印象比他们从书本中或电视节目中学到的要深刻得多。不要光解释什么是水蒸气,放上一锅水,烧开,让他们观察蒸气上升,水位下降。

●发展孩子的想像力。首先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重要心理品质,是促进想像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把强烈的好奇心和科学的想像力结合起来,就会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其次是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是激发人们想像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诗人、作家、画家以及科学家只有在饱满热烈的情感支配下,想像力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再次是注意训练孩子的想像力。只要父母有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训练孩子的想像力。房间里的各类家具、阳台上的植物盆景,带孩子上街看车水马龙的街道,形态各异的建筑物,街道两旁的花草树木,甚至信号灯、路灯都可以使孩子浮想联翩。

二、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观察,再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聚精会神,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观察是聪明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没有把观察力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这样最大的弊病就是抑制了孩子思考能力的提高。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贝弗里奇指出:“观察训练遵循着与其他任何方面的训练相同的原则。首先必须刻苦勤奋,随着实践的增多,行动逐渐变得不知不觉或无意识,遂养成习惯。”

施耐庵写《水浒》时,为了写好武松打虎的情节,不但走访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而且还亲自跑到人烟稀少,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老林里,仔细观察老虎的生活环境,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蹲在树上,长久地观察老虎的习性和捕食动作。正是由于施耐庵勤于观察,眼光敏锐独到,所以,他才能在《水浒》中写出景阳冈武松打虎那样精彩动人的场面。法国作家莫泊桑也说过:“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仔细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特点。”

晚清著名画家任伯年画的猫,真可以说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也是他长期仔细观察的结果。一个月夜,他正端坐桌前,挥笔作画,忽然听到屋顶上有猫叫声,循声望去,他看见一只猫正趴在墙头,瞪着一双绿莹莹的眼睛看着他。他推开窗子,想看个真切,不料响声把猫吓跑了。任伯年跟踪出去,爬上邻家屋顶。正巧,猫还在屋顶上,弓腰拖尾,瞪着一双警惕的眼睛扭头看人。他全神贯注地观察,全然忘记了自己尚在屋顶之上,一不小心,跌了下来。任伯年全然不顾疼痛,跑进屋里,立即挥毫泼墨,画出了著名的《狸猫图》。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的步骤。”他在地质学上有许多重大发现,得益于他勤于观察的习惯。1921年,他在太行山东麓沙源岭调查时,发现了一些大石头,孤立地远离着大山。出于好奇心,他决心去揭开这个秘密。经过仔细观察,他断定这些石头就是冰川的漂砾,从而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庐山是我国名山之一。它平地崛起,山势奇伟,终年云雾缭绕,难识其真面目,历来为神话传说之源。晋代桓冲任江州(今九江)刺史,对庐山的神话很有兴趣,曾派人去庐山探险。传说这位探险者在山顶发现一个面积达数百亩的湖泊,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桑园。这个故事确实令人好奇,因为庐山并没有湖泊,李四光在庐山考察冰川遗迹时,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了解到不少古代作品中都有关于山顶湖泊的记载,并认为这些记载并非只是神话传奇。为了弄清庐山真面目,他脚着草履,不辞辛劳,踏遍庐山,察看了所有山间盆地,发现只有芦林盆地的大小与晋代探险者所说的湖泊类似,终于揭开了古湖神秘的面纱。原来史前第四纪时,庐山为冰雪覆盖,芦林盆地是积雪囤冰的最大冰窖。后来,由于气候转暖,冰消雪融,流水注入其中,变成为山巅湖泊,直至晋代尚存。其后千余年来,流水侵蚀,造成决口,湖泊因此而消失了。

养好良好的观察习惯后,常常会化平淡为神奇,有出人意料的发现。50年代的一个夏天,李四光到大连疗养。一天,他路过马栏河桥,偶然看到一个形态奇特的山峰,一道一道的山梁呈弧形旋上山顶。李四光立即登上山顶俯瞰全貌,发现道道山脊和条条沟谷相间分布,环抱着中央高地,就像莲花花瓣围绕着中心莲蓬一样。这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揭开这奇特山峰的奥秘,李四光头顶烈日,攀悬崖,经过多次详细观察,终于弄清这是一次地壳旋转运动造成的一种地质构造体系的新类型,依其形状命名为“莲花状构造”。

观察能力达到准确无误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功夫,并非一日养成。比如,艺术家有一种艺术家特有的眼睛,人们认为是白色的墙壁,画家的眼里却认为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博物学家能一眼认出动物、植物的种类。

牛顿的孩提时代,对各种事物都喜欢仔细的观察,而且都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不懂的地方彻底弄明白,夜晚,牛顿仰望天空神往那眨着眼睛的大大小小的星星。心里想,这星星月亮为什么能挂在天空上呢?刻卜勒说,星星、月亮都在天空转动着,那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刮大风了,狂风旋转着沙砾,人们都躲进了屋子里。牛顿却冲出屋子,独自在街上行走。一会儿,随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他要实地观察顺风与逆风的速度差,到底有着何种本质的差别。

像牛顿那样,观察能力较强的孩子,观察问题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有的孩子写作文“我的妈妈”,他不仅注意到了妈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这些现象,还能通过这些现象,发掘出妈妈的内心世界来。有的孩子观察大自然的景色,不仅注意到花草树木、气温以及鸟类的活动、土壤的变化,还能从这些变化中找出哪些景色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哪些景色是寒冬来临的预兆。

父母在鼓励孩子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善于观察。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培养观察力的最好方法是教他们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培养孩子学会观察

●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对观察的任务的了解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越深入,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的东张西望,转半天,回到家里,也说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激发孩子观察前的准备。特别是有关知识的准备,以便让孩子看得懂;同时要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认识事物。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他最熟悉的、最喜爱的、特征比较明显的、容易辨认的事物,激发孩子积极观察的强烈愿望。

●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过程中,培养孩子学会合理的观察顺序。告诉孩子如何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指导孩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比如父母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大象时,就可边看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回答,如大象的身体大不大?牙长在什么地方?鼻子有什么特点?鼻子是干什么的?等等。只有经过父母有意识的启发,孩子才能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教给孩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观察活动。例如,色彩、形状、声音、气味等,需要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闻一闻,有时甚至要尝一尝,只有这样用多种感觉去亲自感受,才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留下丰富深刻的印象。观察过后,要求孩子口述观察结果。这一要求会大大促进孩子观察的积极性,并使观察过程变得更仔细、更认真。观察的主要方法有:

综合观察法。即先局部后整体或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以达到对观察对象全面正确的认识。

动静观察法。动态观察指按先后顺序或方向位置观察物体的变化;静态观察指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建立基本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法则。父母要指导孩子学会动静结合观察法,为孩子以后看图数数和看图列式打下基础。

对比观察。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绘画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

反复观察。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顺序观察。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如植物的生长。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有顺序地观察,能使他们有条理地思考,达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一般来说,观察是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等。

重点观察。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定位观察。让孩子通过定位观察来培养兴趣,如引导孩子读书,父母可以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从正面反复观察,还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种方法能引导孩子对读书产生更大的兴趣。

分类观察法。即根据观察对象的特征分别进行归类观察,如观察燕子、麻雀,虽两者形状、颜色不同,生活习俗也有差异,但都属鸟类,从而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记录观察材料。要求孩子养成及时记录观察的习惯,避免宝贵材料忘掉、漏掉、变形。记录要完整:要把来龙去脉原原本本记下来,不能虎头蛇尾、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随意颠倒。尤其不要凭空捏造,是什么就记什么,要准确真实,不然的话,观察就失去意义了。

●让孩子见多识广。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看到同样一种现象,有的孩子能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与孩子知识学习的情况有关。知识学得扎实,道理融会贯通,观察问题就比较深刻。可以说,观察力基于知识与经验,而知识与经验的丰富与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

●鼓励孩子多提问。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的心灵深处绝对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龄的孩子常常会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问题,如“天冷了水为什么会结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等等。孩子们的问题有许多是父母们意想不到的,甚至会觉得可笑、荒唐。面对孩子的提问,有的父母可能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哪有这么多为什么?”也许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许认为这些问题不值得回答。如果是这样,会使孩子很扫兴,挫伤乃至磨灭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与思考。应该明白,当孩子提问时,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机会。鼓励孩子提问,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思考,并非必须立即把每个问题的现成答案告诉他们。

●教育孩子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在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把观察过程和思考结合起来。科学家看到某种奇特现象,也是要经过一番思考才能有所收获的。接收信息而不处理信息就没有创造。当父母的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观察能力一天天敏锐起来。

三、想一想,就知道了——培养孩子的思考力

思考好比播种,行动好比果实,播种愈勤,收获也愈丰。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他还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什么事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长此以往,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给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

如果说,想像力给孩子的思维插上翅膀,让他在文学艺术领域畅游的话;那么空间数理逻辑将给孩子带来探索自然科学的无限乐趣。精于分析的头脑、有条不紊的逻辑推理、大胆过人的谋略,无一不是从这里而来。因此,当我们说一个人是成功的,成绩是卓越的时候,他的身上一定汇集了这两方面的发达的思维能力。

曾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铜牌奖及亚太数学奥林匹克银牌奖的林英豪,从小父母就给了他许多思考能力的训练机会。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经常问个不停,林先生夫妇常针对孩子的提问,教他一些常识,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教材,通过巧妙安排,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通常孩子有疑问时,夫妇俩总是要他想一想,而不是马上给他答案。偶尔遇到难解决的问题,稍一提示,孩子便想通了,如果真没办法,爸妈再告诉他答案。父母不妨经常提出些问题让孩子去解决,让他们从中多方思考、探索,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开拓思路,从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中,找出最好的答案来。

当普通人拘泥于一种思维方式而没有任何创新时,优秀人物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让人们惊讶。但是正是这种独特的逆向思维方式给人带来了无数的成功机遇。正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会感到惊讶一样,这种思维能力将人的思考引向深处。而这种思维能力应该在童年时代加以培养和鼓励,因为孩子总是喜欢做出不同凡响的事来吸引大人的注意,要利用孩子这种心理来引导他们。

有一类问题,答案总是很明确,要求运用某些知识回答,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还有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地说哪个设想最好。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数学教学正进入直式运算阶段,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从低位向高位顺序运算,惟独肇牧别出心裁从高位到低位进行逆向运算,老师指出后,他竟顽固地一意孤行。

爸爸妈妈问他时,肇牧振振有词:“左边算到右边是爸爸妈妈想出来的窍门。”

听这么一说,爸爸妈妈意识到,肇牧虽然违背规律进行运算,却透露出一种萌芽状态的独创精神。于是爸爸妈妈在对他的“找窍门”给予充分肯定之后,循循善诱地告诉他,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要多方位地观察,对思维结果还需验证,验证的标准就是看它的实际效果。

然后,爸爸妈妈与他一起分析逆向运算的弊端。最后,他口服心服地忍痛割“爱”了。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从小树立主体意识,从各方面给予他“参与”的机会。

小学三年级一次数学考试,肇牧对其中一道题有异议,爸爸妈妈马上去见数学老师,父母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大胆述说,据理力争。当确定孩子的异议是正确的时候,爸爸妈妈进而告诉他即使书本也有不正确的地方。他们并不认为“听话”是好孩子的惟一标准,他们要求他对父母和老师也不要一味服从和依赖。

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的方法

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呢?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比如: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块由他(她)自主“摆摊”的地盘,接受孩子对成人的合理建议,相信孩子们的每一次保证等等。父母不妨与孩子一起逛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和孩子一起阅读或看电视,然后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只有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平等生活,遇事互相探讨,共同商量,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中长大,没有拘束和压力,才能有开放的思维,愉悦的心境,会不时闪烁出创造的思维之光。

有句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子女。”因此,在父母努力启发孩子创造力时,不要忘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使父母成为能欣赏创造力,并能与孩子创造力互动的主力。因此,不必在孩子与孩子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育创造力,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沉重,更不必一改常态,变成严肃又过分认真的父母。真正成功的创造力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像个挚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举止,知道何时给他掌声,何时扶持他一把,从来不嘲笑,从来不气馁,没有命令,没有压抑。

●让孩子学会思考。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与交谈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要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可根据交谈内容经常发问,如:“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你的想法有什么根据?”等问题,以引起孩子的思考。对于已上学的孩子,可采用启发式,诱导孩子逐步展开思考。当孩子在想问题时,父母不要太热心、太性急,而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尤其不要轻易直接地把答案告诉他们,若孩子答错了,可用提高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

●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它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

当孩子脑中有疑问时,他们便开始一连串地问:“为什么?”父母如果正确引导,不压抑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欲必定会越来越旺,因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开始。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科学人才都有超出常人的强烈好奇心,如居里夫人、爱迪生、达尔文等,他们都是从幼年时期即有相当强烈的好奇心。

常常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动脑筋,懒得思考。不知道各位父母朋友有没有问过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给他思考的机会了吗?如果不能确定,那就从下面这些方面检查一下自己吧:

1.经常对孩子说:“你想想看吧!”

2.多给孩子出难题。

3.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给他最后的帮助。

4.当孩子解决难题时,要承认并夸奖他做对的部分,而不要指出他的错误。

5.不让孩子做过多的检测题。

6.当孩子自言自语时,别干扰他。

7.不用高压手段来说服孩子。

8.孩子所画的画,不管画得多糟,一定要问他画的是什么。

9.买玩具要让孩子自己选择。

10.一次让孩子做两件以上的事。

11.当物品缺乏时,让孩子想想有无代用品。

12.尽量不用答案是“是”或“不是”的问题来对孩子提问。

13.不论孩子问的问题如何荒唐,你都要认真地回答。

14.对孩子所提的问题,即使你全盘了解,也不要给他百分之百的答案。

15.用“如果”来反问孩子所提出的问题。

16.孩子想说而说不出时,你不要帮他说出来。

17.注意教导孩子使用连接词。

18.对孩子的奇想要加以评价。

19.不要打扰孩子正热衷或专心的事,即使到了该睡觉的时间。

20.对孩子的“新发现”,要率直地表示惊奇。

21.教孩子做事时,要一边用语言解说。

22.和孩子玩“后来呢?”的游戏。

23.让孩子尽情表达。当孩子做出某项决定时,你可以问他:“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如果您有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的话,那就赶快从现在开始,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机会吧!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考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培养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鼓励孩子凡事常问个为什么。父母要不厌其烦地给予正确回答。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因此,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不阻止孩子探索性的行为活动。如孩子为了看个究竟,拆卸了玩具和物品,大人不要生气、谴责。

倾听孩子有意义的“瞎说”,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如遇到交通堵塞的时候,孩子向你描述他要造一种带翅膀的汽车,如何在天上飞过去时,父母也可在旁边添油加醋。

欣赏孩子的自由绘画,多给孩子一些启发式指导。如孩子画汽车,可以问他,汽车是开在田野里还是大城市里?车上有几个人?司机是男的还是女的?

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整齐有序、干净卫生。

要让孩子有单独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在自己房间专心入迷地玩时,不要随意打断。

善于向孩子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如问砖头有什么用途,大多数孩子能回答出盖房子、铺路、垒墙。也有些扩散性思维很活跃的孩子能答出十多种用途。如:当凳子、座位用;可垫高桌子或凳子;挡住后座的车轮;当武器,打坏人;砸核桃或钉子,当锤子用;砸碎后填老鼠洞;压住将被风吹走的纸;与轻东西捆在一起,把轻东西沉入水中;放在厕所的水箱中,节约水;可把砖头雕刻成小动物;压住火苗,灭火用;医生家的孩子还想到坐在热砖上治拉肚子,用中药煮过的砖放在腰上治腰疼。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爱好是孩子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而是愉快、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的老师。父母要把孩子身上的潜能发挥出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可以说是孩子学习的最强有力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渴望与积极性,就有了自觉学习的可能,就有可能持之以恒,并且从中体验到快乐。这时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陈宇华,1972年生,原籍中国,1978~1984年就读长沙48所子弟小学。1984~1990年随父母由湖南到福建厦门就读厦门一中。1990年以厦门文科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1990~199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92~1995年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1995~1997年就职于美国科尔尼咨询公司香港分公司。1997~1999年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1998年就职于美国高盛投资银行香港亚太区总部。1999年就职于默多克新闻集团北京分公司。2000年1月创办华有德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大家都夸宇华聪明,父母倒觉得,小时候,她和其他孩子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无论从智力上,还是对学习的兴趣上。关键是看你怎么培养她,引导她。

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在宇华一两岁的时候,父母就给她买了很多的书,像什么《唐诗三百首》,《幼儿数学》,《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一有空闲的时候,就给她灌输,但是她并没有表现出多么大的兴趣。往往是父母一边讲,她一边玩,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根本不感兴趣:

“宇华,给爸爸背背昨天教你的那首诗,好吗?”

“……”宇华摆弄着玩具。

“鹅,鹅,鹅……”爸爸提醒道。

“……”宇华还是不理,把玩具举起来,突然说:“爸爸,我要好多好多的玩具!”

父母也没办法。看看人家小孩,说:“来,给叔叔阿姨背首诗!”小家伙就摇头晃脑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父母看着,心里非常羡慕哪。可宇华连“鹅鹅鹅”都不会背。父母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有时候想,这孩子是不是有点笨呀?

那时候,邻居家有个小孩,就是爱玩,学习成绩很差。虽然管得特别严,但成绩一直就是上不去。她的父母气极了,就逼她学习,结果逼也不行,照样的玩,就打她,谁知道打也不行,那小孩还挺倔,一边嚎叫,一边一个劲地喊:“我就不爱学!我就不爱学!打死我我也不学!”

听了这小孩的话,不光她爸妈生气,宇华的父母也生气:现在这些小孩,到底想干什么?学习条件这么好,还不爱学,他们爱什么!

宇华倒是挺喜欢小汽车的,整天拿着个小汽车摆弄,可这有什么用?

“爸爸,汽车为什么四个轮子?”一天,宇华举着小汽车问。

“四个轮子才稳当么。”爸爸一边看报纸,一边随口说道。

“那,三轮车为什么是三个轮子?”

“……有三个轮子,也就稳当了……”爸爸有些不耐烦,因为他正在看一条重要新闻。

“那,自行车怎么只有两个轮子?”

爸爸放下了报纸,有些吃惊又有些尴尬地看着宇华,宇华正睁大眼睛看着他。父女对视了一分钟,爸爸才缓过神来。

从宇华乌黑但充满了疑问的大眼睛里,爸爸像是看到了什么!

“这不就是几何的几个基本原理么?”爸爸的脑子里像有个小火花跳跃了一下,当然,这只是实际生活中的几个小小的疑问而已。但正因为是实际的,不是比教学上的理论更鲜明、更活泼嘛!

爸爸知道该怎么做了,像是大梦初醒一般!

“好孩子,”爸爸一把把宇华中到怀里,“来,爸爸给你讲!”

爸爸就用最浅显的话,认认真真地给宇华讲着。令爸爸感到特别高兴的是:这次宇华竟然一动不动,昂着脑袋,老老实实地听着爸爸的话,既不乱讲话,也不做小动作了:调皮、不爱学习、不会背“鹅、鹅、鹅”的宇华,现在多么像一个好学生啊!

这件事情给父母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前听这句话,父母还不太相信,兴趣?她根本不去学习,哪里来的兴趣?她哪里知道学习的兴趣?难道,只是吃啊,玩啊这些兴趣?现在,父母明白了,兴趣不仅仅存在于课本中,课堂上,更多的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宇华在爸爸这种态度的鼓励下,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日益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让孩子从学习中不断感受到乐趣。对未知的探索、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我们旅游爬山一样,登得越高看得就越多越远,从而充满着获得知识的愉快。当孩子尝到这种乐趣后,即使管得严些,孩子也容易接受了,因为孩子从中感到了快乐。

●让孩子从努力中不断体验到成功。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如果只是一味地苦读,尝不到一点收获成功的回报,时间长了势必会厌倦。所以,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我们都应看到并给予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哪怕是一句“今天很不错”的话。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己激励自己再下苦功夫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要帮助孩子在奋斗中不断瞄准新的目标。带孩子登山,我们总会经常指着前面某一处说,加把劲爬到那里歇一会儿。每次作业,每次考试,每次寒暑假,我们父母都应该帮助孩子定出应完成并且努力后能完成的目标来。如:今天作业争取8点前做完,这次考试力争平均分数达到80分,比上次高2分等。让孩子学习有目标,有奔头,这样不仅让孩子将完成任务感到的压力转为动力,而且能让孩子从努力超前或超质量完成的目标中经常体验到成功,为以后攀登更高的人生目标打好基础。不过在目标设置中一要防止要求过高,孩子努力了也完不成,他又何必去努力呢;二是不能随意在孩子已完成目标后再加码,让孩子感到我努力了反而会有更多的作业在等着我,与其这样,不知慢慢做。

●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实践,可以使孩子切身感受到知识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如孩子对数学没有兴趣,鼓励孩子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多做数学趣味题,就会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要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促使孩子的探索性学习,增强求知欲。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成绩。凡是学习目标明确的孩子,其学习成绩皆优良,而且富于进取心。反之则相反。

五、书山有路勤为径——培养孩子刻苦学习的习惯

父母要注重从小就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养成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和始终如一的好习惯。一位父亲是这样培养孩子的专心习惯的:

女儿硕硕上小学第一学期老师就反映说,硕硕虽是个乖孩子,可最突出的毛病就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少坚持不懈的精神,往往是半途而废。我深知孩子的这个毛病如果不改掉,将成为她今后求学路上最大的障碍。为此,我曾严厉批评过她,每次她都表示悔过,可我后来发现并无大的起色。

一篇关于家教的文章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文章指出:教育孩子时,培养和训练与灌输和说教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后者却像“行政命令”一样生硬僵化,不会被孩子发自内心地接受。同时,文中给出了好的建议: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品格,可从让孩子参与简单有趣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做起。

我买来4盒积木,自己先用这数百块积木搭了一座15层的高楼,然后推倒让硕硕搭。我坐在跟前仔细观察,以表明我仍在参加游戏。“你能搭15层吗?”我用诱导的语气问女儿。她看到我的楼房很壮观,便来了精神:“怎么不能,兴许我搭得更高。”我不失时机地鼓励:“那好,我要看你的楼是不是更高。”硕硕便聚精会神地开始“工作”,可是第一次她只搭到6层就倒了,第二次也只是到8层。第二天,她已能搭起10层。第五天她搭到了13层,可接下来的日子就停滞不前了。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推倒重来,超过爸爸的信念鼓舞着她不懈地努力。

有一天,我问她:“超过我没有?”她歪着头惋惜地说:“没有,可是我都努力了呀!”我赶紧趁热打铁:“你说得对,也做得对,虽然暂时还没有成功,可是你努力去做了,终于有一天会成功的。你不甘心,说明你有毅力;堆积木你能做到这点,说明你做别的事也能这么做,包括你的学习。”如此这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女儿逐渐养成了做任何事都坚持不懈的好习惯,她的学习成绩也很快有了明显提高。

今天,大多数父母都懂得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生活中,许多父母想方设法、省吃俭用,为子女添置设备,让孩子去学钢琴、学书法、学舞蹈、学英语……比起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现在的孩子拥有更多的特长、更强的能力。也正是由于现在的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我国出现的神童、天才,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常见于媒介的很多报道往往会使人们对这些神童、天才的能力感到吃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去做音乐家、演奏家、书法家、舞蹈家。很多孩子可能根本对音乐、对书法、对舞蹈就没有什么兴趣,父母的强迫反而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甚至引起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所以,音乐、书法虽然可以成就孩子的身前身后名,但并不适合所有孩子,父母们不可期望值过高。如果孩子对音乐兴趣索然,不怎么“知音”,就该允许孩子另有选择,切勿牛不吃草强按头。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一对年轻夫妇勒紧裤腰带,四处筹款,为儿子购置钢琴后,便如监工一样督促孩子苦练,剥夺了孩子所有游戏时间。渐渐地,孩子视弹琴为无尽无休的苦役,有一天用刀剁下手指,作为对父母苦心的答复。另有一户人家,孩子虽未自伤,却利用一个机会,挥锤砸毁了钢琴键盘。

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天才、神童,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浓厚兴趣,并有这方面特长的人。当他们对某一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就会集中精力钻研下去。

90年代出现在我国乐坛上的童星徐唱,就是这样一个例子。1992年,才七岁的徐唱已出版个人录音专辑四盘,为《编辑部的故事》等五部电视连续剧配唱,成了一名颇受欢迎的小歌手。

徐唱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徐沛东,其实,徐沛东最初也没有想过要让女儿成为一个儿童歌唱家,成为一颗小童星。徐沛东在进棚录音时喜欢带着宝贝女儿,久而久之,小徐唱看到叔叔、阿姨唱歌,她也抢话筒要唱。开始徐沛东觉得这是小孩瞎闹,没有放在心上,也不许小徐唱影响工作。但有一次,录完音,实在磨不过,就让徐唱唱了一首歌,一听还真是那么回事,在场的专家说,她对唱歌很有敏感,懂得调整,还很会用气。

通过这一次试唱,徐沛东认识到了女儿的特长所在,也认识到了女儿的兴趣所在,开始着意地培养小徐唱在声乐方面的才能。长时间环境的熏陶,加上徐唱从前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很快,她就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小歌星。

徐沛东对女儿的成长持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在谈到为何让女儿学艺时说,每天坚持练琴,其实挺难的,但我要求她必须坚持,练好童子功,其目的是让她养成一种刻苦、不怕困难的好习惯。尽管如此,我从没想过把徐唱培养成钢琴家、歌唱家,我让她学琴,是为了开发她的智力,让她多学一门手艺。现在,学琴的孩子那么多,要想真学出来,很难。现在都一个孩子,也别太较劲了,逼太紧了也不行,顺其自然最好。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帮助徐唱从小打好基础,如果她有这方面的天赋,以后愿意弹琴、唱歌,我会培养、帮助她,如果她想干别的也可以。

培养孩子刻苦学习的习惯的方法

每位父母都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专心在某一领域开拓,刻苦钻研。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要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孩子一旦对成绩灰心失望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循序渐进才能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例如孩子的语文成绩好但数学差,就让他先做语文,后做数学;做数学的时候,首先让他做些简易的题目,增加信心后,才去做那些较难的。

●欲速则不达。强迫孩子学习,逼得太紧,会使孩子变得焦躁,不耐烦,潜意识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变得健忘。

●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孩子学习有进步了就要给予赞美,这样能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不要过分批评他的错处,因为这样会影响他的情绪,而导致更大的错误。

●做功课时间不宜过长。在做功课期间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让他舒展筋骨、放松一下精神状态。如果功课做得好,可以适当给他小小的奖励。

●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如果环境条件允许的话,空出一间房来做孩子的书房,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自己的“小天地”。在不受干扰的环境里学习,他会更专心。

六、打破沙锅问到底——培养孩子虚心好问的习惯

真正有知识的人就像田地里的谷穗,越是充实饱满越是低垂着头。乐于向别人学习,接受他人指导;而那边把头挺得高高的谷穗,一定是空瘪无实的谷穗。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时代的发展,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有可能成就事业。

司卫东生于1970年10月。1986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在著名超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处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6月赴美,现为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当为东晋入小学高年级时,爸爸发现他喜欢看足球比赛,可他自己并不好动;一台收音机让他拆坏,不能还原。但是他喜欢看书,性格好静,因而爸爸认为他搞理科比较合适,于是爸爸便根据这个大的方向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小卫东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就会促使卫东产生兴趣。爸爸从这一点出发,注意在家教中引起卫东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诱发又都是以身边的科学为内容的。

坐火车时,爸爸问卫东:

“卫东,你看这车窗外的树为什么往后跑呢?”

“因为火车在往前开。”卫东回答。

“那你再看看远处,远处的那些树木是往后跑还是往前跑呢?”

啊,远处的村怎么会朝前跑呢?整个大地看上去好像在围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在转动。

“爸爸,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爸爸给他讲解了一番,引发了卫东对运动现象的浓厚兴趣。

在教卫东学骑自行车时,爸爸问:“我要把一个箱子从外屋推进里屋,这摩擦力是好是坏?”。

“不好,推起来费力。”卫东回答。

“那自行车轮子跟地面的摩擦力是好是坏?”卫东回答不了了。

爸爸就解释说:“自行车后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向后,那么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向前,推动自行车往前,所以人在车上踩脚蹬子,就可以往前行驶。”

“那这个摩擦力是好的了。”卫东说。

“不全是好的,前轮跟地面的摩擦力又是不好的了。”

他们回到乡下,爬山钻溶洞看钟乳石的时候,爸爸就对他讲山、讲水、讲古迹;进城时,在公共汽车上,有位子他们也不坐,而总是站在最前面看司机如何开车;洗衣服,爸爸也把卫东喊过来看看,再用手指在漩涡中心的空洞处试试,告诉卫东龙卷风形成的道理。

这样一次又一次利用卫东的好奇心,进行诱发。终于使卫东初步产生了对科学的兴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由浅入深”,把他产生的兴趣巩固下来。

卫东爸爸开始给卫东推荐科普书。除了给卫东订了《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等杂志外,还给他借来了《物理世界奇遇记》、《从一到无穷大》、《太阳元素的发现》,还有卫东的爸爸自己写的《低温世界》。卫东非常喜爱,特别是《太阳元素的发现》,书不厚,那天晚上一直看到深夜,直到看完后才睡觉。

培养孩子虚心好问的习惯

培养孩子虚心好问,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做功课遇到疑难问题时,不要让孩子依靠父母解决。最好是做一些提示、反问,鼓励他独立思考,放弃依赖心理,因为做功课是他自己的责任。

●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搞好。

●要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发现书上有不懂的问题,问为什么时,父母要耐心回答,还要称赞他能虚心好问。有的孩子学习上怕苦怕难,一遇到难点就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怎么做。这时不能直接告诉他答案,要鼓励他自己动脑筋去想,要启发他,去解答问题。

七、专注是学习的第一要素——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学习专注是所有学者的共同特征。每个孩子的头脑里都有着专注的成分,只不过由于引导上的差异才导致了后天在这方面的差距。

比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专注力,加之家庭的引导和培养,使其长大后能长期痴迷于计算机。孩子好奇心强,可能对许多事物都有兴趣,但往往很难专注于某事,浅尝辄止,结果一事无成。有的父母也存在浮躁心理,喜欢攀比,见别人的孩子学啥,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恨不得天下所有的知识都要孩子知晓,所有的技能、特长都要孩子掌握。这只会造成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会,却无一技之长。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十分重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当孩子做某事时,应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帮助他排除外界的干扰;让孩子对感兴趣的问题不断寻根问底,深入思考;让孩子在兴趣广泛的基础上,选择最着迷的对象深入下去,父母应有意识地强化孩子这方面的兴趣。

孩子可能对许多事都有兴趣,但往往很难专注于某事。如果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就永远只能在目标的外围徘徊,很难达到很高成就。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一次写作时朋友来访,他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中午仆人送来饭菜,客人以为是给自己送的,就把饭菜吃了,后来客人发现巴尔扎克还是那么忙就走了。天黑了,巴尔扎克觉得该吃午饭了,就来端碗端盘。看到饭菜已被吃光,他责备自己“真是个饭桶,吃完还要吃!”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惯,曾连续几小时趴在潮湿、肮脏的地面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运死苍蝇的活动。当时周围有许多人围观议论,他竟毫不理会。大文学家罗曼·罗兰有一次跟著名雕塑家罗丹去参观他的工作室,欣赏他刚完成的作品。可是来到塑像前,罗丹发现还有几处地方不满意。于是拿起凿子就修改起来,口中念念有词,仿佛那座雕像是他的朋友。两个小时后修改完毕,罗丹满意地瞧了自己的作品一会儿,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去,差点把他的朋友锁在屋里。事实证明,专心可以集中精力,调动整个大脑神经系统来解决问题,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分心就会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对本来可以弄懂的问题感到迷茫。

无独有偶,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有过类似的笑话。据他的女儿回忆,有一天,时间已很晚了,李四光还没有回家。女儿来叫他回家吃饭,谁知他却一边专心地工作。一边亲切地说:“小姑娘,这么晚了还不回家,你妈妈不着急吗?”等到女儿再次喊“爸爸,妈妈让你回家吃晚饭了”时,他抬头,不由得笑了,小姑娘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宝贝女儿。

培养孩子专注的精神

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培养孩子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对任何一种劳动,尤其是脑力劳动具有很大的意义。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儿童,不但完成作业比较快,而且完成得比较好,效率高。那些作业马虎、粗枝大叶的孩子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没能仔细地看准习题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而且,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学习起来比较省劲,效果比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从事娱乐活动。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稳定持久的注意力是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老师总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坐姿端正,目的就是训练他们集中注意力,那些坐姿懒懒散散、东倒西歪的孩子显然不可能专心致志地听课。

●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学习的最大“敌人”就是注意力涣散。有的孩子在完成作业时,脑海里想到的是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他们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有的孩子做作业时,无意识地东张西望,心猿意马,摆摆这,触触那。有的甚至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很多父母向老师抱怨,孩子只需十分钟完成的作业却两个小时还完成不了。

●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柜子最好上锁,免得他随时都可能打开,在没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去清理抽屉,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如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张贴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的书桌上也不应置镜子,这会使她有时间顾影“自美”或“自怜”。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父母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边“站岗”,这不是长久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长期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情绪有很大关系,因此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平和、安宁、温馨的学习环境。声音嘈杂的环境,杂乱无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注意力。同时,父母应该了解,能否集中注意力也与孩子的年龄有关。研究表明,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分别为:5~10岁孩子是20分钟,10~12岁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因此,如果想让10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常听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业动作慢,一边写一边玩。”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允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似乎没听见或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交待事情只讲一遍,这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父母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随后逐渐上升,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除此,还可使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叉。

●认真观察孩子的偏好。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差,因此父母就很苦恼:“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是个差生,将来怎么办?”

其实,这种苦恼大可不必。学习成绩虽然很重要,但它不是一个人未来能否成功的惟一标志。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所长,发掘孩子的潜能。试想,如果让毛泽东学数学,他绝不可能成为陈景润;爱因斯坦去学美术,他绝不会成为毕加索;达尔文去学音乐,他也绝不可能成为莫扎特……孩子潜能无限,成功必有规律,绝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论成败。

孩子的天赋与潜能常常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经意流露的,一般有三种表现:

第一是偏爱。对某类事物发生兴趣,特别偏爱,而且这种偏爱与其他行为相比显得十分突出。

第二是敏感。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例如一听到音乐便会专心致志地倾听,这种敏感与其他行为相比显得十分专一,具有一定的特征。

第三是探索。对某些事物会锲而不舍地探索,例如专门喜欢钻研数学等。此外,探索还有另一种表现,即对某一题材内容会不厌其烦地询问,或者凡是有不明白的事总要问个明白。

为了发现孩子的特长与天赋,做父母的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诱导与测试。

父母可以从游戏、讲故事、谈话、旅游等活动中,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偏好,判断孩子在动物、植物、数学、物理、化学、文学、音乐等方面,哪一方面更具有天赋。

●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某些事物。例如写字、绘画、奏乐、运动、演讲等,为孩子创造接触这些事物的条件与环境,细心观察孩子对哪一样特别感兴趣,哪一样会持之以恒地继续下去,哪一样成绩会突飞猛进,孩子的天赋在哪里,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数。

八、能说会讲——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聪明的第一表现。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孩子智力的发展是从语言的发展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语言发展是鉴别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孩子就好比是一只小鸟,那么,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分别是孩子的两只翅膀,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只给了他口头语言一只翅膀,直到六年后,才给了他另一只翅膀,小鸟的飞翔自然就要受到影响。

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潜能,实际是在帮助孩子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这是培养人才,使之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智能的根本基础。

语言智能是最早被人们认识并重点予以培养的智能。人类从远古以来,就致力于建立一套符号系统来表达思想和感情。即使在今天,信息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其核心仍然是语言的传递。

孩子在生命成长的最初六年,是语言智能发展的关键期。而在这期间,父母要促进孩子语言智能的发展,就要给孩子提供丰富而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孩子创造语言运用的机会。在这方面,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980年,刚刚怀孕的刘卫华得到一本《早期教育与天才》,她如获至宝,从头到尾地读了一遍,当时刘卫华没有想到,她后来也会继往开来似是而非地充当“民间教育家”的角色。这本书的作者其实很复杂,最早应该是19世纪初德国“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他是个很有创造力的乡村教师,当他的孩子出生后显得比常人傻时,父亲仍按计划进行早期教育。结果当然是令人吃惊的,他的傻儿子在八九岁时就能自如运用六种语言,9岁考上了莱比锡大学,23岁成为优秀的法学家。大公无私的父亲把他值得庆贺的试验大力推广,但并未引起人们重视。

当时刘卫华女士手里拿着的是1916年一名日本人写的《早期教育与天才》,这位学者把西方人对早期教育的研究著作,也就是有关卡尔·威特及其后来几位“民间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一丝不苟地写在了纸上。这本书传到中国,已经有数百个父母按此方法培养出了早智儿童。

按照卡尔·威特的方法,在刘亦婷15天大的时候,妈妈刘卫华开始给女儿“输入”词汇。刚开始,小亦婷除了专注的凝视和身体的兴奋以外,并没有表现出是否记住了这些词汇,但刘卫华仍然坚持不懈地这样做。她很清楚从15天大开始教语言,并不是指望孩子尽早开始说话,而是为了给孩子提前输入信息,让孩子尽早开始积累词汇。因为人类的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而语言最基本的材料就是词汇。当孩子掌握的词汇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不论他会不会发音,他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将出现一次飞跃。等到孩子的发音系统发育成熟,他早已懂得的那些词汇和语句会像喷泉一样冒出来,他的表达能力将远远超过这个时候才开始学习词汇的孩子。就像刘亦婷所经历过的那样。

比如说在给刘亦婷输入词汇方面,对她说的都是规范的语言,基本上不用许多大人对婴幼儿常用的那种“奶话”,比如“嘎嘎”(肉)、“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类。因为刘卫华懂得:对孩子来说,记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时间是同样的;前者是迟早总要学的语言,后者则是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教“奶话”很有趣,但这是代价高昂的浪费。为何不用说“奶话”的时间给孩子输入一些准确无误的词汇呢?不教“奶话”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只教规范化的语言避免了在孩子头脑里堆积废物,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刘亦婷九个月的时候回奶奶家过春节,妈妈试着对小亦婷发出“把这袋糖果送给奶奶”的指示,并不指出奶奶在哪儿——这是一道三岁孩子的智力测验题呢!小亦婷居然接过糖果袋,在学步车里转过身来,连蹬带滑地挪到几米以外的奶奶跟前,举起糖袋“哎——”地叫着要奶奶接——她听懂并执行了超过她月龄许多倍的智力测验题。事实证明,刘卫华的心血没有白费。

由此看出,好的语言环境,需要父母为孩子创造一个学习语言的环境。孩子学习语言,主要通过模仿和练习。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最初的模仿物,要提高孩子的语言水平,父母的语言修养是一大关键。

创造良好语言环境,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在与孩子交往中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孩子出生不久就产生了与父母交往的需要,父母满足了孩子的交往需要就会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刚出生的孩子虽然还不会用语言进行交际,但父母可以通过非语言形式与孩子进行交往。如,父母在与孩子的接触和抚爱中,用自己的身体接触孩子,能把爱和关心传送给孩子,孩子就能从父母的触摸、温度、气味和面部表情中,获得安全感和愉悦感。你向孩子微笑,他也用笑来回答你。这些行为,就是孩子在能说话之前与成人进行的非语言交往。这种交往越多,孩子就越想说话。所以这些非语言形式的交往对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极为重要。

●注重孩子生活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父母要善于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将平淡的生活变成有趣的游戏,变成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生活课堂”。父母有可能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孩子视线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事先写好卡片,在家里留一片固定的空间,作为文字区,父母在和孩子说话的同时将文字指给他看。最好的方式是随玩随写,用笔写在大人或孩子手上,或写在地板或纸上。不强迫孩子去记,只当是这些举动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给孩子讲故事以提高孩子对语言的兴趣。讲故事是最古老、最生动的语言技巧之一。童话故事是优美的语言,有较强的逻辑结构,对孩子早期的语言训练极为有效。如果把孩子的大脑比做一个容器,那“故事贮存法”则是不停地向这个容器注入新鲜的东西。容器的东西越多,孩子将来向外反馈的才越高级。有不少父母认为,讲故事是最容易不过了,只要看一本书,再消化一下,然后讲出来就行了。其实不然,讲故事是有很多学问的。不过,故事的内容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这表现在时间上以20分钟内为宜,内容上,可讲一些有关动物、植物等的故事,篇幅不宜太长,故事中的形象应生动,情节不要太复杂。讲故事时,语言要生动。必要时应手舞足蹈,表情要丰富。故事活动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复述故事。即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这是对孩子的语言、记忆、思维、逻辑等方面能力的最好锻炼。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并和孩子一起谈论活动内容。如轮流敲桌子,轮流说话等。优秀的父母,从来不让孩子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特别是这种训练语音的机会。

尽早开发孩子的语言智能

为尽早开发孩子的语言智能,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多看”。就是看一些悬挂在面前的色彩鲜艳的、能移动的玩具,设计一个漂亮的、常变化的摇篮,发展他的视觉,为以后学习语音,观察成人口型做准备。

●“多听”。就是听从不同方向发出的各异的声音,让幼小的孩子寻找发音的人或物,常常放多种风格的音乐给乳儿听,为孩子的成长布置一个有音乐节奏的世界,训练他的辨音能力,发展听觉和运动觉,可以随着音乐的律动帮孩子做一些身体活动。

●“多摸”。手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通过手的触觉我们能认识了解许多东西。常常拿一些物品放在孩子面前,让他用手摸玩,这样既能锻炼他的触觉,又可使他的视觉和运动觉协调活动,为以后能把音和物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好准备。

●“多说”。就是父母利用哺乳、换尿片、洗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与孩子说话,和他对口形,引逗孩子开口发音,锻炼发音器官。孩子学说话不仅需要听觉能力,而且需要视觉和运动觉得配合,所以,在训练孩子说话发音的同时,对孩子的各种感官进行综合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尤其要注意的是,父母发音一定要准确。千万不要因为出于好玩,而模仿孩子不正确的发音。

●学会引导和纠正孩子的语言错误。如果孩子的言谈有错误,要等到孩子说完以后,平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对孩子的错误予以纠正。

●扩充孩子的词汇量。要让孩子说出日常生活中用的词汇是什么意思。如“清洁”即是把东西洗干净或把地方打扫干净,它的反义词是“脏”。又如“勤快”,说明干活又用心又利索,它的反义词是“懒”。又如“明亮”说明光线充足,不必开灯就能看清楚,反义词是“黑暗”。有些词不一定能找到很合适的反义词,但能说清楚词义就行。孩子练习解释词汇,即是要让孩子用另外的字和词去讲明词汇的意思,孩子要学会两种说法表达同一种意义,使孩子用词丰富。经常这样练习,孩子将来上语文课就十分容易了。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先提出一个字作为词尾,例如,“光”。每个人轮流讲一个词,要求词的最后一个字是“光”,可以讲出:灯光、电光、阳光、月光、绿光、红光、眼光、星光等等。如果轮到谁讲不出来,就出一个节目,然后继续向下轮,到最后大家都讲不出来了就算结束。有兴趣的话可以换一字,继续进行。也可以点出一类事物的总称,看哪些都属于此类。例如,动物、植物、飞禽、机器等等。植物类可以讲出:树、柳树、月季花、杨树、梧桐树、桃树、青草、狗尾巴草、苹果树等等。在游戏中,如果有人说出不符合规定的词,应罚作表演。这个游戏也可以一个成人和几个孩子一起玩。

九、“1+1=?”——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数学是人类研究的最古老的学科之一。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在整个自然科学中最成熟的学科。它之所以成熟,完全依赖于历史上无数天才数学家的创造性劳动。看一个人有没有数学才能,当然要看他有没有数学方面的创造性。

有的孩子在年龄很小时就表现出对有关数学内容的兴趣。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是数学才能的最早表现之一。历史上许多著名数学家均有这样的特点。

欧拉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数学家之一,在现代数学的每一个领域都会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定律、发现,在建筑学、流体力学等学科也是这样。这个天才的数学家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常被奇怪的数学问题吸引。例如,他常常问自己和他人,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我知道一个数6,它可以分解成l,2,3,6几个数,把1,2,3加起等于6;还有一个数28,可以分解成l,2,4,7,14,28,把1,2,4,7,14加起等于28,还有这样性质的数吗?小小的欧拉实际上提出了具有千古之谜之称的“完全数”的问题。

如果某一个孩子不断地向父母、老师提出有关数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他对数学有着独特的兴趣。适当的引导、培养或许就会产生一个数学天才。

有的孩子年龄很小就表现出有与众不同的数学天才。欧拉在很小的时候就天才地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极值问题。他的爸爸想扩大自己家的羊圈,可是围篱笆的材料不足,“羊圈长40尺,宽15尺,用110尺篱笆就能围成600平方尺的羊圈。”小欧拉说。“要是有110尺篱笆材料就好了。可是现在只有100尺,按长40尺、宽10尺,只能围成400平方尺的羊圈。”老欧拉仍然很忧愁。可是天才的欧拉居然用一个巧妙的极大值问题、用100尺篱笆材料为他爸爸围得了比110尺篱笆还大的面积。“只需把羊圈的长和宽定为25尺,用100尺篱笆材料就能围成625平方尺的面积了。”

用110尺的材料只围成600平方尺,相反,用100尺的材料却能围成625平方尺,这就是欧拉的算法。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莱布尼兹,也是在20岁时就发表了著名的数学论文《结合术》,它是近代数学的分支——数理逻辑的先驱。他不到30岁就造了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计算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是在年轻时就有了很大的数学成就。

当然,数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悬而未决的问题已越来越少了。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哪怕是重复发现前人发现的东西,也说明他具有数学的才能,进一步培养会成为有所作为的数学家。

有数学才能的孩子不仅仅对数学活动感兴趣,而且往往在有关活动中表现出我们上边介绍的数学才能,如计算简便、巧妙,常有“古怪”的数学问题等等。孩子做家庭作业和从事其他活动时,也是观察孩子是否有数学才能的良好途径。

开发和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如何开发和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呢?

●鼓励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是枯燥的,但对热爱数学的孩子来说,数学是世界上最美、最科学的学科。有些父母觉得,要学好数学就只有增加练习,所以买了许多参考书叫孩子反复练习。其实,只要孩子真正了解了,太多的反复练习是毫无意义的,只会浪费孩子的时间,徒增孩子的反感或厌倦而已。当然,孩子有个别差异,有些孩子领悟力强,学得快,有些孩子可能就需要较多的练习机会。对于演算力较差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一些特殊而有趣的方法来引导他。例如把计算的题目生活化、游戏化。比如当全家一起去吃冰淇淋时,让孩子算算总共花了多少钱;假使孩子对运动器材有兴趣,那么就帮他去看看各种器具价格的差异。换句话说,从日常生活中随时引发孩子学数学的兴趣,不但不会像做参考书里的练习题那样增加孩子学业上的负担,同时把数学和实际事物联系在一起,对孩子解答应用题是有很大帮助的。

●提高孩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42.9%的孩子认为应用题是他们经常做错的一项。为什么孩子常做错应用题呢?父母又该如何指导孩子解答应用题呢?孩子做错应用题大多和看不懂题目有关,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了解题意,也就是帮助孩子分析题目,引导孩子去思考已知的是什么?未知的是什么?题目要求的又是什么?然后再以探问的方式询问孩子“你觉得怎样?”“你为何这样想?”最后再一步一步地引导他想出解题的方法。有些父母很性急,孩子一说不会,便急急忙忙地把答案算出来,结果孩子只是得到答案,并没有真正了解题目的用意。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去思考。因为在引导的过程中,父母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在哪里,孩子对哪些单元较不理解,然后再针对这些单元加强辅导。此外,改变学习情境,例如把问题数量化、图解化,也是提高孩子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数学题目浩如烟海,父母不要不加选择地让孩子做大量的课外题目,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训练效果也会事倍功半。要进行课外数学的训练,必须明确训练的目的,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如果孩子的数学基础扎实,训练时就应避免大量的简单重复,以免孩子因感到枯燥乏味而对数学产生厌倦的感觉。父母可选择高难度的题目让孩子练习,这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会更加有兴趣。如果孩子的数学基础较差,或对不同内容的掌握程度较不平衡,父母应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有重点、有步骤地加以训练。

●在三四年级适当增加训练题的难度。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转变点,这就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当然这一关键年龄也是有可变性与可塑性的。如果教育适当,小学生的关键期可能提前,可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如果教育不当,没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可能推迟到五年级才发生。因此,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选择一套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的教材,加大数学题的训练难度,可以使孩子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当然,难题训练时要依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如连续有许多道题孩子不会做,使孩子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就需停止训练,调整难度,重新安排训练内容。

十、一步超前,步步领先——不可忽视外语学习

一位名人说过,孩子从小接触外国语言,在脑海里会留下语言的痕迹。即使没有记下,将来学习时,他必有惊人的进步。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山地发现了两个狼孩。两个狼孩都是女性,大的发现时约8岁,后来取名为卡玛拉,小的2岁左右,取名叫阿玛拉。人们从狼窝里捕获她们后将她们送到了孤儿院,辛格牧师对她们进行精心的照料和教育。卡玛拉活到了17岁,阿玛拉第二年就死了。虽然辛格牧师对卡玛拉进行长达10年的教育培养,卡玛拉只学会去掉了一些狼的习性,学会了穿衣、直立行走,知道了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能讲一些简单的话。尽管人们费了很大的精力,卡玛拉在17岁时思维水平才达到正常孩子三五岁时的水平。

人的心理发展存在着一个关键期。所谓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是在人发育的某个阶段给予适当的环境刺激才会出现,而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就不再产生或很难出现。

比如孩子的语言发展,有人提出,任何一名8岁以前的儿童无论被放到世界上什么国家,他都能很顺利地学会那个国家的语言。

培养孩子学好外语的方法

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让孩子从小接触外语。从小接触外语十分有利于孩子将来学好外语。据加拿大语言心理学家王尔德·宾佛特博士说:孩子从小接触外国语言,在脑海里会留下语言的痕迹,即使没有记下,将来学习时,也必有惊人的进步。宾佛特博士本身就有这种经验。他曾经在西班牙马德里逗留过一段时间。那时他还带5岁的儿子同行,其子在西班牙学校上了3个月的课;和那里的孩子游玩,听他们讲话,只差没有正式学习西班牙文而已。因此一离开西班牙也就忘了那里的语言。25年后,他的儿子已30岁,因为工作需要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在学习过程中,他不但记起了早已忘记的西语腔调,而且能排除加拿大语音说出纯正的西语。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学外语是非常艰苦的劳动,孩子能否坚持学下去是能否学好的关键。大多数孩子学外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收效不大。所以要督促孩子制定学习的目标和计划。目标不要定得太高,要有一定的弹性,并留有余地。平时,父母要协助并督促孩子严格按计划进行,并对孩子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认定一套教材,父母亲自当老师。外语教材虽五花八门,但都大同小异。孩子学外语,不要今天学这本书,明天学那本书,宜选择一套教材,老老实实地学下去。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习的系统性,也便于孩子看到学习的进步。如果父母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开始阶段宜亲自当老师,这可以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在家里创造外语的氛围,提高孩子学外语的兴趣。

●加强听与说的练习。许多孩子学外语,往往只重视读课文,而忽略听与说的训练。实际上,听、说能力在外语能力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学语言是为了进行交流。我国外语教学中只重视读不重视听说训练的方式,使许多学生读到研究生毕业,仍然无法与外国人对话,这不能不说是外语教学的失败。另一方面,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听、说能力的提高对读写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孩子年纪小,擅长于形象记忆,进行听、说训练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父母教孩子学外语,一定要重视加强听与说的练习。

十一、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学习有障碍的孩子的教育

学习障碍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所谓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听、说、读、写、算和与人沟通技能方面出现落后,而导致的学习成绩低下的现象,其实质是学习成绩与智力不相匹配。

小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上课理解老师的问题毫无困难,甚至有些别人不会的数学题,他都能理解,但就是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他写作业拖拖拉拉,丢一笔落一划,要么是忘记写得数,要么是抄错数。上自习课甚至不做作业,回家一做作业就事儿特别多,不是上厕所就是要喝水。小明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是搞小动作,就是东张西望,注意力很不集中。小明的妈妈给他请了家庭教师,但无济于事。因为他的学习问题,家中总是充满了火药味,小明经常是在眼泪中完成家庭作业的。期中考试,他的数学成绩又是全班倒数第二,他都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

孩子的学习问题是令父母最头疼的。在中小学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看上去很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却落后。这种孩子看电视可能十分专心,玩象棋可能脑瓜很灵,记忆力也许并不差,可学习功课就像“上刑”一样难受。他们智力正常,甚至超常,然而一旦面临学习任务,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表现得十分无能。一句话,他们惟独在学习方面未能正常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父母不知道学习障碍这个概念之前,父母不是认为孩子不用功,就是认为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觉得孩子没出息,不听话。现在的心理学把这种孩子所存在的问题叫做学习障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智力与成绩不相匹配的现象呢?这主要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单单受智力影响,而且受学习能力影响。智力主要是天生的,而学习能力则是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断提高的。一般来说,学习能力与成绩的联系更为直接一些。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人擅长语言学习,有人擅长空间图形的学习,而有的人则擅长运动的学习,由于各项学习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有的孩子某一学习能力会落后于实际年龄的发展,例如,小明虽然今年10岁了,智商分数为120,属于优秀,但他的知觉动作统合能力只相当于8岁,数学推理能力相当于11岁,感觉动作能力相当于7岁。这样一个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的儿童,要学习三年级的课业,就会遇到知觉记忆和书写的困难。这一困难会妨碍他上课专心听讲,妨碍他对数学运算题的计算,导致他粗心大意,不该错的地方全都错了,并会导致他对学习的厌倦。

父母知道了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就应当重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其发展顺序一般是不变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是感觉动作能力,包括平衡、协调、方位感,孩子通过身体运动的感觉来接触世界,从而理解这个世界。接下来就是知觉和动作的综合能力,儿童在动作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听知觉和视知觉,学会辨别对象与背景,记忆图形,分辨点、线、面,或者辨别不同的声音,记住语音,这种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写字和听课正是这一能力的综合体现。在知觉和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出阅读能力,阅读首先要求是文字的辨认,而这是以知觉能力为基础的,视知觉的速度、眼球运动速度均与阅读有一定的关系。阅读能力发展之后,才可谈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如应用题的解决,取决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最后才是自我监控的最高级的学习能力的发展。

当前面几种能力充分发展之后,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成功体验,从而对学习充满自信心,他就会总结成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思考自己学习成功的原因,对学习有一种自我监控性。由此可见,父母应当针对孩子不同时期的特殊能力的形成,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同类推荐
  • 做个出类拔萃的男孩

    做个出类拔萃的男孩

    本书介绍了男孩应有的各种品格,包括勇敢果断,自信、自强,宽容大度、诚实守信等。
  • 做一个最棒的孩子

    做一个最棒的孩子

    在孩子的知识感官中,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用灵活的方式给他们良好的全面引导。而且注意早期培养。一般讲,孩子的最佳智力期,是在幼童时听、说、读、记四种智力的全面培养。如果这个时期让孩子在这几方面有所突破就会为他的成长打下最好的基础。
  •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妈妈播种什么,决定孩子收获什么!犹如一句谚语所言:“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未来。”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教育大都来自妈妈,妈妈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 真正的陪伴

    真正的陪伴

    孩子的童年注定不会停留,何妨从此刻开始,放慢脚步,用心灵和智慧陪伴孩子,做孩子童年的守护者。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作者为孩子的成长总结出了9个关键词:阅读、运动、陪伴、榜样、游戏、情商、学习、大自然、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而言,这9个关键词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特、完整、有机的儿童教育的观念体系,其中有些关键词,比如运动、陪伴、大自然等,显然也是今天的童年生活和成长中越来越缺乏的教育元素和资源。在这9个关键词中,包含着深刻的现代教育精神和智慧,也包含着对于当前一些儿童教育问题的关切和反思。
  • 中外名人教子经典60篇

    中外名人教子经典60篇

    精选古今中外60位有代表性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如王羲之、钱玄同、梅兰芳、李嘉诚、居里夫人、洛克菲勒、海明威、毕加索、雨果等良好的教育方法、成熟的教育思路、独到的心得体会以及成功的教育经验,将这些献给所有想有一个好孩子的父母和所有想成才的孩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本书中细致地描绘了众多名人如何在家庭琐事、生活细节中身体力行,如何在为人处世、求知行事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如何在孩子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与之携手走过,以及如何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去构筑一个充满阳光的家园。
热门推荐
  • 美人如瑾剑如虹

    美人如瑾剑如虹

    怀瑾从小看父亲查案、破案,便立志要成为一个向父亲一样的人,然而当她长大后却发现要成为那样的人却是那么难。她背着母亲替人抓贼、查案,屡屡与京城来的六扇门捕头谢瑜相遇。两人从相看两厌到携手查案,好感渐生,而结案后谢瑜便要回京城,他邀请怀瑾进京加入六扇门,而宋母的要求却是出嫁从夫,只有嫁人才能随夫一起,不得已……且看六扇门夫妇是如何携手破案,共创锦绣人生。
  • 快穿简直不要不要的

    快穿简直不要不要的

    新书求收藏《听说:男神大人要追我》!!!老板要她完成任务,可是界面里莫名崩坏的主角是怎么回事?然后,然后,为什么老板会把自己吃干抹净,好吃亏!宝宝委屈,但宝宝不说!
  • 装修工的逆袭

    装修工的逆袭

    李清河是一个装修工,他以前是一个地产大亨,公司一朝破产,妻子王碧菡经常打骂他,他还是兢兢业业的辛苦的工作赚钱养家。无意中发现妻子外面有人,一天把妻子和那男人当床抓住李清河却被那男人打了一顿……
  • 流星风云录

    流星风云录

    上古世界,宇宙动乱,混沌神尊尧应女娲之邀,去平宇宙动乱。归来时已经身负重伤!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偷袭了混沌神尊,逞凶作乱,危害三界!一个山里的少年,为报父仇,走出大山的世界,走上修仙的道路!经历重重磨难,披荆斩棘地踏上英雄的征途!少年英雄最终战败四大神兽,除白虎、斩玄武、降朱雀、收服龙族!终使三界恢复和平。在英雄的征途上,有痛苦,有欢乐,有泪水,有爱情,有朋友,有你想到的,也有你想不到的。这是一个生存的世界,这是一个奇遇的世界,这更是一个热血的世界!
  • 战火缘

    战火缘

    两位年轻的军事天才,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庞大组织......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黑暗,留下的,究竟会是什么?“喂,你说好的,在我身边!”“恩,我一直在。”“你发誓。”“我以军人的名义起誓!”共同守护这片河山,以及我们的所爱!
  • 男二我要调查你

    男二我要调查你

    菜鸟作家励志写出一篇惊天地泣鬼神之大作。于是有钱有颜的肖比比遇上有钱还有颜的时亦。第一次,肖比比亲了时亦。第二次,看光了。第三次,没有了,直接成了别人的女朋友了。唉,看酷炫时亦如何追妻……萌爸萌妈如何宠孩。看肖比比如何奇葩处事
  • 大掌柜系统

    大掌柜系统

    李宁有个愿望,就是在全世界都开一家“风满楼”分店。PS:q裙,200391685
  • 撒旦总裁就是宠你

    撒旦总裁就是宠你

    我赛我竟然中奖了!奖项是帅哥陪我韩国一周游诶!没想到帅哥这摸有钱这摸腹黑,对我不知是福还是祸!!!!!本文暂不更新可以去看青梅竹马对对碰每天都更新呢
  • 宇宙最强龙体

    宇宙最强龙体

    丧尸世界里的孤儿唐歌,却无故陷入了一出巨大的阴谋!穷困潦倒一生的他,成为了这出阴谋的棋子,在一艘陌生的战舰上,他被注射了一种致死率百分百的基因。本该死亡的他,却因为天生的疾病,让他成功的融合了这种致死率百分百的基因。而他!也由此变成了宇宙中最强大的战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