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62600000011

第11章 顺应大局,洞明世事:提前打好应变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说:“诗人对于宇宙,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对于世间事,如果能够洞明其理,一切从大局出发,事前就料想到事情的将来面目。这样就能动静自如,屈伸有道,施展灵通之能事,打好应变牌。

暂时妥协也是一种变通

暂时的妥协不是懦弱胆怯,恰恰是为自己找个保险的出口,已备后战。

“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损益不对等的结果,它是一种暂时性的策略,是一种韬晦之法。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在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

在有些时候,奋起抗争不起任何作用,反而会使事情向更不利的方向发展;如果退而选择用百倍的忍耐为既定目标暗中积蓄力量,则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妥协是通往成功的曲折道路,是在冷静中窥视时机,然后准确出击。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有目的地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他遭到隋炀帝的猜忌。

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顿生疑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就问:“会死吗?”

王氏把这个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隋炀帝对自己起疑心了。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低头隐忍,等待时机。于是,他一面向隋炀帝表示忠心臣服之意,一面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此举颇见效果,隋炀帝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主动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点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除掉了,哪里还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每个人都能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将拳头笔直伸着打人有力呢,还是先将拳头收回来再打出去有力呢?是身体笔直跳得高呢,还是先将身体蹲一下跳得高呢?这是生活常识,没有人会答错。先退后进,以退为进其实也是办事常理,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运用自如的。

为什么呢?对别人委曲求全是件很没面子的事。许多人宁可折断腰杆,也不肯让面子稍稍受损。这当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无可厚非。但那些干大事的人却另有选择。

汉高祖刘邦曾率军讨伐匈奴,被打得大败。刘邦死后吕后主政。匈奴冒顿单于想趁机攻打汉朝,只是苦于师出无名,便送来一封信,想激怒吕后挑起战事。信中说要娶吕后为妻,代替刘邦当皇帝。

吕后大怒,想斩掉来使,立即出兵。大将樊哙气愤不平,表示愿领兵10万,“横扫匈奴”。这时,名将季布坚决反对出兵,他的理由是:现在高祖刚去世,国内人心未定,战争的创伤尚未平复,怎么能因一时之辱,置天下安危于不顾呢?

吕后冷静下来,觉得季布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就命人写了一封非常谦卑的信:“大王不忘怀于我,给我来信,想我年老色衰,发齿脱落,行步失度,哪配得上大王您呢?现在奉上我平日乘坐的御车两辆,良马八匹,给大王乘坐。”

冒顿也是一代英雄,见了此信,找不到出兵的借口,只好暂时打消了大举入侵中原的念头。

妥协是在不利形势下所作的明智选择。斗争处于劣势时,对方往往提出无理要求,我们只好暂时让步,满足其要求,以待危机过去再解决。这样不仅给自己赢得了时间做更充分的准备,还能削弱对方的锐气,使得整个形势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妥协同样也是要把握火候,适度进行的。只有在采取进攻手段实在不能奏效的时候才能采用的,迟了早了都是有弊端的;而且不能为了妥协而妥协,我们最终是想要成功的,所以只要看准机会就要及时反攻,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坦然吃亏,变通待物

善于变通的人懂得,在一定条件下,吃亏是福,会吃亏的人才会成功。

可能有人会问,吃亏就是吃亏,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么能说吃亏反而是福呢?我们不妨从变通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吃点亏,一是内心平静,不七上八下;二是得到旁观者的同情,落个好人缘;三是这次虽吃点亏,但因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下次可能会得到的更多,何亏之有?反之,占了他人的便宜,发点不义之财的人心理上能安稳吗?而且还会失去人缘,落个坏名声。因占一次便宜而堵了自己以后的路,得不偿失。所以,吃亏表面上是祸,其实是福;占便宜表面上是福,其实是祸,这就是做人应该懂得变通的道理。

据说有个砂石老板,没有文化,也没有任何背景,但他的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如此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才是真正的赢家。

的确,吃亏是最赚的做法,会吃亏的人是最智慧的赢家。那个砂石老板的成功就很有力地说明了吃亏是福的道理。这个道理道出的是一种潇洒的生活态度和高明的做人策略。

做人的可贵之处是乐于退让,事实就是如此,自己主动吃点亏,往往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难处理的问题顺利解决。

西汉时期,有一年过年前,皇帝一高兴,说下令赏赐给每个大臣一头羊。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在分羊时,一名负责分羊的大臣犯了难,不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满意。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一名大臣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这批羊很好分。”说完,他就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众大臣见了,也都纷纷仿效,不加挑剔地牵了一头羊就走,摆在大臣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那位牵走瘦羊的大臣既得到了众大臣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对于那名大臣来说,吃亏不正是福吗?

吃亏者能让人们觉得他们有度量而加以敬重。这样,吃亏者的人际关系自然就比别人好。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向他们伸出援救之手;当他们干事业时,别人也肯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他们的事业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历史和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凡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尤其是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宽广又能吃亏的人。相反,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一生无所作为、无所建树的人,有哪一个不是心胸狭窄、爱斤斤计较、不肯吃亏之辈?由此可见,吃亏是大大的福。

和顺商店的刘老板经营有方,生意兴隆。有人问他:“你的经营之道是啥?”他脱口回答:“吃亏是福。”并且进一步作解释:“我把顾客奉为上帝,宁愿少赚点钱,也决不让顾客吃亏。在我这儿买东西,百挑不厌,包退包修,上门服务,负责到底。这些都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上门购物的人自然就络绎不绝了。在一段时间内,在有的商品上,我少赚了,甚至吃了亏,但从长期看、总体看,我收到了很好的效益。所以我相信‘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世上有多少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不吃亏,少吃亏,或为了多占他人便宜而演出一幕幕你争我夺的人间闹剧。岂不知吃亏与占便宜就像祸和福一样,可以相互转化。

多多吃亏吧,只有吃尽眼前亏,才能不吃后来亏;只有肯吃细小亏,才能不吃灭顶亏;只有吃得亏中亏,才能做得人上人。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从大处着眼可以统筹全局,从小处入手则可以用于毫末。

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非常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却非常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眼高手低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著名画家。有一天,苏东坡向一位来看他画作的朋友解释为什么长时间以来,他的这幅画作一直都没有完成。他说:“我在这个地方润了润色,使它变得更加光彩些,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些,使整幅画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更具有观赏性。”

那位参观者听了,脱口说道:“这些都是些琐碎之处,不大引人注目啊!”

苏东坡回答道:“情形也许如此,但你要知道,正是这些细小之处使整个作品趋于完美,让一件作品完美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那些成就非凡的大家总是于细微之处用心、于细微之处着力,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渐入佳境,出神入化。

有些人做事重大略小,因而一事无成。真正的成事之道是:不急于做大事,而重在做小事。所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是:看问题要识整体,做事情要具体。换言之,做事情绝不能只有大的想法而无小的手法。这就需要你在做事时留心细微之处。

追求完美的细节,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它要求你必须付出数倍于别人的努力,才能取得超越他人的成就。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完成的事情和最容易完成的事情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简单的事情。而成功就在于重复简单的事情。

做大事的人一定要安心于做小事。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小事和大事的辩证关系。

老子又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的大事都要从小事做起。赚一元钱是小事,但赚一百万是大事,哪有赚不到一元钱的百万富翁呢?天下的难事都要从易事做起。认一个字很容易,学一门学问是难事,哪有不识一字的学问家呢?

我们千万不能自大地认为自己是个“做大事,成大器”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要知道,连小事也做不好的人,别人如何相信他能做大事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抱着只想“做大事”的心态去经营人生,那么失败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因为它“凡”、它“小”,人们常常看不起,而不屑去做。然而,“汪洋大海汇聚于小溪”的道理却是人人皆知的。可惜的是不少人并没有从中受到教益。

很多时候,我们鄙弃琐屑小事,如果任其积累,它们会像债务一样令人焦虑不安。应该先做小事,而不是先做大事。一旦我们不停地关注那些我们能够完成的小事,不久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微乎其微的。

能屈能伸才能游刃有余

“屈”的姿态不是一种压抑的萎缩,而是一种变相的、自如的伸展。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荣辱之间,本来是浮沉无常,忍得一时委屈图长远之计,这是志在四海者不可或缺的功夫和修行。

屈,是一种难得的糊涂,一种“水往低处流”的谦恭;是困境中求存的“耐”,是负辱中抗争的“忍”;是名利纷争中的“恕”,是与世无争中的“和”。伸,是以退为进的谋略,以柔克刚的内功,以弱胜强的气概;是“无可无不可”的两便思维,是“有也不多,无也不少”的自如心态,更是“不战而胜”的变通策略。

为人处世要能屈能伸,只有这样才能于逆境中奋起,最终办成大事。

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而他本人既不会溜须拍马,做官从政;又不会投机取巧,买卖经商。整天只顾着研读兵书,最后,只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讨吃。

有个财大气粗的屠夫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是只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架开,立了个马步。众人一哄围上,且看韩信如何动作。

韩信打量着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弯腰趴地,从屠夫裤裆下边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堂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忍气吞声,从此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大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终于得到汉王刘邦的重用,设坛拜封为大将,统领全军,争夺天下,威名四扬。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功业,成为千秋佳话。假如他当初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处置,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命来抵偿无知狂徒之命。假如他当时图一时之快,与凌辱他的屠夫斗殴拼搏,以效益量计,也无异于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争论。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长短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这样变通,不是屈服,而是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下,而是变通求全,以便我行我素,一旦时机一到,他就如同水底的潜龙冲腾而起,施展才干,创建功业。

古来先哲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屈伸学”,原本是效法自然、模仿万物的变通经验的总结。一屈、一伸原是人与万物的本能,也是处世求存的智慧。本能是先天的潜力,智能是后天的功夫。

动物界的刺猬可以说是能伸能屈的智慧的化身了。你看它身处顺境时拱着小脑袋,凭借着满身的硬刺,横冲直撞;当它身处险境时,则缩回脑袋,把自己裹成一个刺球,让敌人无隙可击。

冯梦龙在其著作《智囊》中说过,认为人与动物一样,当形势不利时,应当暂时退却,以屈为伸,否则,必将倾覆以至灭亡。蠖会缩身体,鸷会伏在地上,动物都有这样的智慧,以此来保全自身,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吗?当然不是。人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以期发展自己。

在生活、事业处于困难、低潮或逆境、失败时,若运用“屈”的智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该屈时不屈而伸,必然遭到沉重打击,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那样,还有什么资格去谈人生、谈事业、谈未来、谈理想呢?

冯梦龙的屈伸分寸之说,通俗易懂,古今结合,事理结合,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纵观历史,有多少像韩信一样的人物,为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必要的时候,使用了屈伸之术,从而保存自己,待时机一到,便东山再起。历史证明,善于使用屈伸之术,该屈则屈,该伸则伸,较好地掌握其分寸,是成就大业的重要途径。

可见,能屈能伸是一种变通策略,只有掌握了屈伸的技巧与分寸,才能披荆斩棘,无往而不胜。

改变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快乐的源泉不在于环境,而在于自身是否拥有良好的情绪,这是完全可以自己掌控的。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戴尔·卡耐基说:“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心里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每个人的一天中说不定会遇到这样和那样不顺心的事情,天灾人祸随时会降到你的头上,还有疾病的袭击,如果你总是闷闷不乐地活着,时常感到忧虑、愤怒,那你的人生将淹没在痛苦的洪流中。

比如愤怒,它就像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在关键时刻不能让你的怒火左右自己的情绪,不然你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有时,你的愤怒情绪将会促使你做不好事情。在历史上有好多由于凭着一时怒气鲁莽行事而惨遭失败的例子。

三国时期,关云长失守荆州,败走麦城被杀,此事激怒刘备,遂起兵攻打东吴,众臣之谏皆不听,实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赵云所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宜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中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变,不得卒解也。”诸葛亮也上表谏曰:“臣亮等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窍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于地上,说:“朕意已决,不得再谏。”执意起大军东征,最终导致兵败。

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在现代生活中,也不乏因生气、盛怒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使生命终了的一些事例。

情绪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我们,我们虽然无法做到心如止水,没有丝毫情绪的波澜,但我们却应学会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时常在心里提醒自己“这些事还烦不到我,我没必要为这些事而生气”,提醒自己要理性地对待这些事,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总跟自己的坏情绪较劲,并任由坏情绪控制自己的行动,那么,你的一时冲动可能会给你带来终生的悔恨。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善于变通的聪明人,不时地改变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理性和冷静。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化,如何在变化的过程中把握自己的情感,理智地处理各种事情,做到不感情用事是至关重要的,要干大事的人就不能被情感左右。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的波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情绪能收放自如的人。

情绪的好坏是自己所掌握的,如果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情,我们就是快乐的;我们若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事情,我们就是悲伤的,快乐与不快乐就是一种感觉。情绪的好坏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关键的,如果能控制好情绪,每天总是乐呵呵的,那我们的家人和同事也会开心,因为情绪是可以感染的。调整好心态,控制好情绪,我们就会愉快地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几率也就会非常大。

示人以弱又何妨

向他人示弱,可以让对方在和你的相处时感到愉悦,从而营造出融洽的气氛。

聪明的人能因时因地改变自己的态度,他们不会一味地表现自己的强势。当大势对自己不利时,他们会及时变通,以弱示人。因为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减少阻力。事业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交际。

交际中,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学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会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直言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迫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补人之长。

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平时小名小利应淡薄些、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以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中的人。

曾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还来不及寒暄,那位政治家就对想质问的记者制止说:“时间还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

不多时,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那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对对方怀有一种亲近感。

这整个的过程其实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有许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恐惧感就会消失,而且由于受同情心的驱使,还会对对方产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

为人处世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产生亲近之感,只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别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与你为敌。

示弱能换来更多人的支持,逞强只能增加更多的敌人。示弱是比逞强更实用的做人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改变自己,适当地以弱示人,让自己的成功之路走得更轻松。

见机行事,随势而变

聪明的人一定是能够把握时机、顺应形势的人。

人际交往之中有着诸多复杂的关系蕴藏其中,这就需要我们在说话、办事上都要能够“察言观色”,能够紧随事情态势,见机行事,只有这种功夫练得深厚了,才能恰到好处地解决好所临之事。

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临事之智》中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得患济事者是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智者便是能随机应变,见风使舵之人。

历史上,大太监李莲英在民间传说中大都是反面的,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他具有相当深厚的见机行事,善于应变之功。他为人机灵、嘴巧,善于取悦于慈禧,这种机灵常常为慈禧和下属解脱困境。我们不妨来看其中一例。

慈禧爱看京戏,且常以小恩小惠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戏子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反而好情致地问他“要什么”。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杨小楼一看,思忖着: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看到自己所出现的低级错误,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气氛也因此而紧张起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

所谓“伴君如伴虎”,在老佛爷面前要是说错话了,很可能会性命难保。而李莲英却深谙见机行事、顺势说话的本事,巧妙地为二人解脱了窘境。应变所推崇的是急中生智,而最能代表变通水平的非幽默莫属。

幽默作为见机行事的一种变通技巧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奇特的作用,几乎在任何事情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自不用说,在外交上应用更是能体会到它的强大效用。

罗斯福是世界著名历史人物,美国第32任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与丘吉尔、斯大林并称为“三巨头”。他曾连续四次当选为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当选为两届以上总统的人。他上任后,推行“新政”,使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逐步恢复繁荣。他在奋斗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令人钦佩的应付自如、自信和政治技巧等一系列的公关艺术,很值得玩味。不论是内政还是外交,他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都得益于他善于思考、机敏应变的能力,特别是应变之功,帮他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巧妙地回避了令人尴尬的处境。

1943年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国际会议,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产生了巨大作用和影响。它是反法西斯同盟团结和壮大的重要标志,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然而,这次会议期间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很耐人寻味,这之中有不少体现出了政治家的机变。开始几天,斯大林显得倔强冷漠、严肃且不易交谈,罗斯福试图打破隔阂,但三天过去毫无进展。最后,他决定采用新战术。第四天,进入会议室后,罗斯福说:“我先跟斯大林进行私人谈话。”他抬起手来掩着嘴角跟斯大林自语道:“温斯顿·丘吉尔今天早上有点古怪,他是在床的另一头起床的。”这时候,罗斯福看到了一种模糊的笑意从斯大林的眼中闪现了一下。一坐到会议桌旁,罗斯福便开始故意取笑丘吉尔的雪茄烟和他的生活习惯等,这开始引起斯大林的兴趣,而丘吉尔则满脸涨红,一脸怒容。他越是这样,斯大林就越是发笑。最后斯大林终于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并走过去和罗斯福握手。这是三天来他们第一次握手。罗斯福以其个人的交际魅力和多种外交手段,从大局着眼,见机行事,成功地维系了盟国的团结。

在当今社会中,应变能力已成为当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各样复杂烦琐的事情,要与不同的人交涉不同的事宜,要把握时时刻刻的形势,高超的应变能力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再者,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所面临的变化和压力与日俱增,努力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对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善于变通,不急于求成

坚定目标,奋斗不懈,不要在时机未成熟之时慌忙发力。

任何事物在成长的时候都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积蓄力量。蛰伏是为了等待时机,一旦到了惊蛰阶段,就可以大干一场了。如果没有蛰伏这一阶段做准备,也许就没有腾飞。要想达成某件事情,不是随心所欲、想做就做的,这需要长期储备、自我修炼,必须首先得提高自己,让自己比别人优秀,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优势、更强大,否则只能以失败收场。

楚庄王在即位之初,权臣专断。楚庄王在位日浅,力量孤单,弄不好就有被废掉的危险。于是,他只好收敛锋芒,装着弱不禁风,沉湎于酒色,3年不理国政。伍举实在看不下去了,用寓言讽刺楚王庄说:“有鸟停于高阜,三年不鸣,这种鸟是什么鸟?”楚庄王回答说:“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听到这话后,伍举才知道楚庄王不过蛰伏罢了。

蛰伏期间,楚庄王暗中观察群臣,寻找心腹人。当大夫苏从冒死进谏时,庄王知道腾飞的时机到了。他一改以前沉湎女色的做法,亲理朝政,重用伍举、苏从等人。此时楚国发生大饥荒以及外敌侵略,楚庄王以抵御外敌为名,大力发展和壮大王族部队。等王族军队可以制衡权臣的家丁时,楚庄王先发制人,对权臣家族进行清洗,从而巩固了自己的势力,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不懈直到能够一鸣惊人的那一天,那时我们的声响将撼天动地。然而,我们每一个人为了生存、为了应对情况的变化,适应所需,必须有养精蓄锐的观念,有积蓄力量的习惯,如此,方能增加成功的砝码。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运用养精蓄锐之术,才在群雄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平定天下。他巧用“养士”的策略,把一大批能人谋士笼络在自己周围,为己所用。

“养士”给朱元璋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首先,“养士”可以削弱敌人。假如“士”不为我所用,势必归顺于竞争对手或者自行集合起来,结果对自己不利;其次,“养士”可以安民,儒雅之士大都知识渊博,在地方上有名望,在百姓心目中有地位,朱元璋用“士”,对于民心的向背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养士”有利于地方的行政管理。经济上,儒士处于中小地主地位,拥有许多的佃户,“士”归民归,“士”顺则民顺。

在攻下徽州时,老儒生朱升告诉朱元璋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建议对朱元璋的事业影响很大。朱元璋依此建议,养精蓄锐。第一,巩固后方,保存实力。他在军事上通盘调度,统一指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并使之由点成面。第二,发展生产,兵民结合。为了发展生产,他想了许多办法,如设立营田使,实行屯田养兵;还设立“万户府”,加强民兵建设,把作战力量和生产力量合二为一。第三,缩短目标,从长计议。他审时度势,避实就虚。当义军纷纷揭竿而起,群雄并起时,朱元璋却施行“缓称王”之计。当先称王者在与元军厮战中双双元气大伤时,朱元璋才挥师南征北战,同时并进,最终统一了全国。

任何行动都有最佳时机,懂变通的人都知道事半功倍的道理:什么时候该行动,什么时候保持不变,怎样才能赢得优势,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时机尚未成熟,条件不具备时就要养精蓄锐,韬光养晦,暂避锋芒,积极储蓄力量,不要急于求成,而要通过时间来取得决定性的优势,这就是一种最可取的变通思维。当然,在养精蓄锐阶段还要通过实际工作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自,如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意思是说:长久潜伏林中的鸟,一旦展翅高飞,必然一飞冲天;迫不及待绽开的花朵,必然早早凋谢。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急于求成,要学会耐下心来,在沉默中等待时机,这是促使自己身心成熟,准备大展宏图的必经之路。

坐等静观,以收渔翁之利

巧妙地利用外界的矛盾,往往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胜利的果实。

坐收渔翁之利的寓言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在这个故事里,渔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静待旁观,等待时机,以不变应万变。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借力打力、坐享其成的方法,古今中外善于权谋艺术的谋略家无不精通此道。在我国历史上,曹操就是一位善于坐收渔翁之利的政治家、军事家。

《三国演义》记述了曹操在平定河北时,两次以微小的代价换得巨大的胜利。

第一次是在袁绍得病身亡后,曹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黎阳,兵临冀州城下。袁尚、袁熙等人合力死守,曹操连日攻打,却难能拿下,谋士郭嘉便献计说:“袁绍废长立幼,而袁尚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树其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曹操听从了郭嘉的计谋。

果然,曹操一撤军,长子袁谭为争夺继承权,同袁尚大动干戈,互相残杀起来。袁谭势单力薄,打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援,曹操立即抓住机遇,出兵北上,杀死了袁谭,打败了袁尚和袁熙,很快就占领了河北。

第二次坐收渔翁之利是在平定河北之后,当时袁氏兄弟逃往辽东,投奔了公孙康。诸臣对曹操进言:“孙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归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曹操却笑着说:“不烦诸公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诸将当时听了将信将疑。没过几日,公孙康果然派人把袁熙和袁尚的首级送来了,众人大惊,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大笑说:“这也是郭嘉献的隔岸观火之计。”

原来,袁绍在世的时候,常有吞并辽东之心,所以公孙康对袁氏家族恨之入骨。这次袁氏两兄弟前去投奔,公孙康存心想除掉他们,但又担心曹操举军攻打辽东,故想利用两人助其一臂之力。当公孙康打听到“曹公兵屯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时,便立即将袁氏两兄弟斩首。曹操竟坐山头观虎斗,不动一兵一卒便达到了铲除袁氏兄弟的目的,实在是高明。

《三十六计》里这样解释坐收渔翁之利:当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时,我方便等待他们发生暴乱,敌人内部发生矛盾和冲突,势必自行灭亡,我方应根据敌人的变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柔顺的方式坐等有利的机遇。

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巧妙借助外部力量来解决问题的谋略,可以说是一个人处事的至高境界。假如你感觉自己力量不足,但还要非办不可,那就可以想办法借外部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再者,如果你想教训打击一下对自己不利的一方,且又不想暴露自己,也可以借外部力量来实施自己的计划。

为人处世要懂得变通,当我们想要达到某个目的时,并非一定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去做,瞅准空子,为自己创造可乘之机,借力打力,就可以事半功倍。

处变不惊,以静待哗

处身于变幻莫测的外界环境之中时,处变不惊、镇定自若,才能应对有方。

《孙子兵法·军事篇》云:“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意思就是说,要以自己的安定、镇静来应付对手的喧哗或浮躁不安,也就是以静待哗的应变术。实际上,以静待哗的确是变通术中的一种很高明的谋略。

古往今来,许多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都把处变不惊、镇定持重视为修养的重要内容。

三国时,中郎将张辽按照曹操的命令屯兵长社。临出发时,左右报告军中有人谋反,引起全军骚动。张辽对左右说:“不要乱跑,这不是全军叛乱,只是有人在军中制造混乱,想以此扰乱军心罢了。”接着,他对军中将领宣布:“不谋反的人就安静下来。”张辽带着身边的卫士数十人,在中军帐中端立不动,部队也得到了稳定。不一会儿,就将谋反的首犯抓获。

前秦王苻坚领90万大军进攻东晋时,东晋执掌朝政的宰相谢安仍从容出游,照常会见亲朋好友,并命谢玄和他下棋。但是,在这平静的静观之中,谢安了解到秦军上下离心,将士厌战。于是,他果断地调兵遣将,打败了秦军。李白曾在诗中赞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宋·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也就是说,在事变突然降临时,总是不惊慌失措,对于无故而来的侮辱,也不会大发脾气,能够自制自强,控制自己的惊恐和愤怒,这才是大智大勇的体现。

西汉著名军事谋略家赵充国,一生沉稳持重,谋略深远。他76岁统兵平定西羌时,朝中上自汉宣帝,下至文武百官,几乎都主张立刻进攻。然而,赵充国分析当时的敌方态势认为,在诸多的羌族部落中,最强悍的是先零羌,这才是汉朝真正的敌人。而罕、开等部落比较弱小,他们受先零的胁迫,才与汉朝为敌的。对于他们,可以用安抚的办法加以招降。如果急攻猛进,罕、开两部就有可能与先零结成牢固联盟,这样,反而会增加平定西羌的困难。于是,赵充国决定采取以静待哗的战术,静观敌变。羌军多次前来挑战,赵充国却按兵不动。敌兵屯聚日久,戒备开始松懈,内部矛盾也有所暴露。此时,赵充国按照预定方案进攻先零,先零军防备不及,丢弃辎重,渡湟水而逃。赵充国只让部下士兵“徐行驱之”,不可迅速掩杀。由于道路狭窄,羌军急切之间无法顺利通过,结果拥挤中溺水而死者数百,斩杀和俘虏无数,缴获羌人马匹牛羊10万余头、战车4000余辆。打败先零羌后,赵充国果然未费一兵一卒,便收服了其他羌人部族。

在日常生活中,以静待哗也是我们有时对付无赖小人的一剂良方。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农民牵着一匹马到外地去,中午走到一家小吃店旁,他把马拴好正准备进小店去吃饭,这时一个绅士骑着一匹马过来,也将马往同一棵树上拴。农民见了忙说:“请不要把你的马拴在这棵树上,我的马还没有驯服,它会踢死你的马的。”但是,绅士不听,拴上马后就走进了小吃店。一会儿,他们听到马可怕的嘶叫声,两人急忙跑出来一看,绅士的马已被踢死了。绅士拉起农民就去见法官,要农民赔马。法官向农民提出了许多问题,可问了半天,农民装作没听见似的,一字不答。法官转而对绅士说:“他是个哑巴,叫我怎么判?”绅士惊奇地说:“我刚才见到他时,他还说话呢!”法官接着问绅士:“他刚才说什么啦?”绅士把刚才拴马时农民对他说的话向法官重复了一遍。法官听完之后说:“这样看来你是无理的了。因为他事先曾警告过你。因此,现在他是不应该赔偿你的马的。”这时,农民也开口说话了,他告诉法官,他之所以不回答问话,是想让绅士自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法官讲明,这样,不是更容易分辨清楚谁是谁非了吗?

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位农民以静待哗的谋略是多么高明。其实,有时候无声胜有声,沉默却能起到很大作用。

按兵不动,对方就失去了判断你思想动向的依据,从而无法对你下一步的行动做出准确判断,这样一来,主动权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了,尽管在静默当中“运筹帷幄”。

有失才有得,有拒才有取

失去是为了有所得,拒绝是为了能获取,故须在得失之间放开眼量。

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时候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我们在失去太阳光芒照射后,体会到了月亮的皎洁与美丽;我们在失去白天的明亮之后,体会到了黑夜的宁静与安详;我们在失去春天繁花似锦的美丽之后,体会到了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另一份美丽;我们在失去年少时的纯真与幼稚之后,体会了青年的成熟与稳健。总之,上天对我们永远是公平的,他在拿去你身边的一种东西时,一定会赐予你另一份美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有这样一则故事如出一辙:

在一次风浪中,一艘载满乘客的船沉了,唯一一位幸存者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每天,那位幸存者都翘首以待,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然而,他盼到“花儿都谢了”,还是没有船来。为了活下去,他就辛辛苦苦地弄来了一些树木枝叶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家”,每天,他默默地向佛祖祈祷着。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当他外出寻找食物时,一场大火顷刻间把他的“家”化为了灰烬,他眼睁睁地看着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满了绝望。

他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呆呆地望着天空。可就在他经受痛苦的煎熬时,他听到了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他得救了。“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他问。“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不是失去“家”,恐怕那位幸存者要在孤岛上度过余生了,他的一生也将要失去很多。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感悟:人的一生总在得失之间,在失去的同时,也往往会另有所得,也只有失去眼前的小的利益,才能换得大的长远的利益。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因为失去而后悔,这样就能生活得更快乐。

生活中,人都是喜欢得,不喜欢失,但是实际上生活总是会补偿的,“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所以《佛光菜根谭》中说: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有时候,失去了金银财宝,但得到了一家人的安全;失之固然可悲,得之也未能可喜。有的人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冤家债主,失去了道义之交、有情有义之友;如此得失,也甚感不值。

由此看来,我们不仅仅要正视人生的得失无常,避免在患得患失中失却了人生诸多兴味,甚至有时要主动地“失去”,主动地“拒绝”。其实,就像上面事例中的幸存者,如果他早早地就敢于舍弃他的“家”,敢自己纵一场大火求救,他可能会更早地得救。

主动地“失去”为舍得,只因“舍小利,图大益”,主动地“拒绝”为坚守,只因“我心有主”。《元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前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就问许衡:“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便笑他迂腐:“现在兵荒马乱的,管它是谁的呢,说不定这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动乱的年代,口渴难忍的人面对着的是结满果实的梨树,而这梨树又极有可能因为战乱而失去了主人,行人自然是不会拒绝这眼前的诱惑。然而,许衡却义正词严地拒绝了诱惑,坚守了做人的准则,获得了境界的提升,终于成为我国13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大千世界,时空转换,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人的一生面临着诸多的诱惑和选择,只有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才能获得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失去了金钱,会有再来的时候;失去人格、道德,不容易恢复。得失之间,富含人生哲理也。

失去是一种获得,拒绝是一种得取。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拒才能有所取,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懂得无常,就会舍得;能够舍得,才不会被物欲驱使,进而能够抛开得失,看清一切,悟得生命快乐的源泉。不懂孰重孰轻,就不会拒绝;不会拒绝,就不会有真正的收获。

人间事,不过是得与失而已!在得失两者之间,或许我们过了一生的失就是得,得就是失。有小失才能有所大得,旁观者经常会这样提醒;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

患得患失的人,一生总是很苦恼的。他们对取舍疑虑不决,本来拥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而多余的东西,却又费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不减反增。为这些终日烦恼,长此下去有损身心健康。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如让它失去好了,换来了心情轻松和愉快,不是更好吗?

人的欲望往往是无止境的,总想得到而不想失去。得到是应该的,失去就是不正常的。所以,每每失去,就不免感到委屈。所失去的越多,委屈就越大。好像人生来就是为得而生,为得而存在。佛教有布施一说,本义是教人去除贪欲之心,不执著于财,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尘世的生命。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主张无我,既然“我”都不存在,那“我的”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明乎此理,我们就不会有什么得失之患了!

人不能总是习惯于“得”而不习惯于“失”,习惯于“取”而不习惯于“拒”,岂不知相反的两面总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不妨做个通达之人,保持一种对“失”的坦然,对“拒”的审慎,这样才能有大“得”、大“取”!

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通术中的最上乘,是变通中的变通。

在变通之术中,“不变之变”是天下最厉害的一招。以不变应万变,是一种成熟灵活的做人处事之道。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只要静观其变,就能知道对方的心思,可以沉着应对,防止不测。

拿破仑·希尔在芝加哥的一家大百货公司里亲眼目睹的一件事充分说明了“以不变应万变”的高明之处。

那家百货公司为受理顾客投诉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柜台,在这个柜台前总是排着长队,许多女士争先恐后地向柜台后的那位年轻女郎诉说他们在购物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以及对那家公司的不满。在那些投诉的妇女中,很多人的态度十分激动且蛮不讲理,有一些甚至讲出了非常难听的话。

柜台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她脸上一直挂着微笑,温和地一一接待那些愤怒的妇女,指引她们前往相应的部门,无论对方的态度如何恶劣,她都未表现出丝毫的憎恶,态度始终优雅而镇静。拿破仑·希尔深深为她的自制修养而折服。后来他发现,另一个年轻女郎一直站在那位处理顾客投诉的姑娘身后,她不时在一些纸条上写下一些字,然后把纸条交给站在前面的那位女郎。那些纸条简明扼要地记下了那些妇女们抱怨的内容,但从中完全看不出来她们原本那种尖酸而愤怒的语气。原来,站在柜台后面,面带微笑聆听顾客抱怨的那位年轻女郎竟然是个聋子,她给顾客的全部解释都是根据身后的助手所写的纸条上列出的事实做出的。

拿破仑·希尔对那家百货公司的奇思妙想十分感兴趣,于是便去拜访了它的负责人。公司的经理告诉拿破仑·希尔,之所以挑选一名耳聋的女郎负责接待投诉的顾客,主要是因为他们一直找不到其他具有足够自制力的人来担任这项工作,而接受顾客的意见并妥善地加以解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公司中最艰难却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听了经理的解释,拿破仑·希尔再次远远地观察起那群排成长队的妇女。这次他发现,那位年轻女郎脸上亲切的微笑对那些怨声载道的妇女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她们见到她之前,个个像是咆哮怒吼的野狼,但当她们离开时,态度却变成了温顺柔和的绵羊。事实上,她们之中的某些人在离开时,脸上甚至露出了羞怯的神情,因为那位年轻女郎亲切和善的态度使她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

我们不得不为那家百货公司的高招而叫好。他们以不变应万变,任由顾客如何激动、恼怒,反而找来一个耳聋的姑娘微笑面对,从而化解了对方的怨气。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通的最高境界,能到这种境界的人都是充满智慧之人。请看下面这段农夫和地主的对话:

从前,有个农夫很有骨气,从不肯讨好地主。

地主问他:“你为什么不奉承我呢?”

农夫答:“你有钱是你的,又不肯白送给我,我为啥要奉承你?”

地主说:“那好!我把钱送四分之一给你,怎么样?”

农夫说:“这不够公平,我还是不奉承你。”

地主说:“那么,分一半给你,总该奉承我了吧?”

农夫答:“那时我和你一样有钱,我为什么要奉承你?”

地主说:“那么,我把家当全给你,总可以奉承我了吧?”

农夫说:“到那时候,我是富人,你是穷人,更用不着奉承你了。”

农夫坚持自己的原则,万变不离其宗,既愚弄了地主,也显示了自己是有骨气的。

很多时候,事物的外在表现是变化万千的,它可以变成各种样子,变出各种形式来蒙蔽你的双眼。你如果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很可能会变来变去,迷失自我。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不为外物所动,以不变应万变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事物。

同类推荐
  • 有一种本事叫口才

    有一种本事叫口才

    现代社会需要机敏灵活、能言善辩的人,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因人而异地与别人交流,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乃至一生。但口才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训练。本书博采众长,以交际口才、处世口才、领导口才、职场口才、商场口才、恋爱口才、演讲口才、辩论口才八部分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详尽地介绍了口才的知识和经典案例,相信读者都能从中有所收益。
  • 做人的忠告

    做人的忠告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整合和精炼的要点,表达了以下与做人相关的忠告:从如何敢想敢做,如何学会选择与放弃,如何赚钱致富,如何营造幸福的家庭等各个方面,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赢得社会认可,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的具体方法和实用技巧,并且促使人们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追求人生的全面突破!做人是向成功者学习的学问,每个人都应当善于聆听别人在这方面的忠告。不管你才能如何,都有可能无法施展的时候,功底深厚,厚积薄发,必成大器。
  • 百年哈佛讲授的人生哲理

    百年哈佛讲授的人生哲理

    本书是在深入研究百年哈佛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精心选取哈佛百年积淀、代代相传、引以为豪的最核心教程——哈佛人生哲学,并将之与精彩的人生故事进行有机的结合,叙述生动活泼,剖析鞭辟入里,不但可以轻松舒适地阅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启迪父母的教子智慧、激发孩子对成功的渴望、提升年轻人立足社会的能力。它既是父母的教子真经,又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更是年轻人立足社会的人生向导。
  • 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

    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

    本书内容包括:工作保障生存——工作就是为自己干的、工作奠基事业——没有职业何谈事业、工作磨砺人品——好人品助你打开成功大门、工作积累人脉——人脉为成功插上腾飞的翅膀、工作实现自我——在工作中展示自我挥洒自我等。
  • 有一种应酬叫礼仪

    有一种应酬叫礼仪

    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侮辱人,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实表现为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适度的原则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
热门推荐
  •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的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学习系统解剖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实验教学,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标本、模型、活体观察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这样在学习活动中既有理论知识指导,又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从而获得完整的解剖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再回从前时

    再回从前时

    有些时候,生命的终结并非结束,也有可能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看腻了飞天遁地破碎虚空的读者大大们,诸位若有闲暇,不妨换换口味,赏脸试试小弟的写实风......
  • 三世只为你红颜

    三世只为你红颜

    天帝陨落,杀父之仇,她一袭红衣,手执一剑,双眼血红,灭仇人满门。修为尽废,曾经的爱人亲手将锁灵骨刺进她的心口。她大仇得报,天界众神商议如何叫她受尽折磨,付出代价之时,他踏月而来。天上地下最是无情的妖界权主,竟开口向新天帝索要早已是废人的她。理由是近来数万年太过无聊,要帮天界惩治恶人找找乐子。他亲手丢她进天机轮回盘,三世缘起,他也奔赴凡间……
  • 柏舟不思今

    柏舟不思今

    俗话说得好,兔子不吃窝边草。江医生一本正经:“瞎说,这明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他是年轻有为的心理学医生江柏舟,擅长洞察人心,冷傲矜贵,在娶了青梅竹马的聂岑今后,却只热衷于怎么秀恩爱。接连好几天,岑今收到亲朋好友对他这‘可耻‘行为的强烈控诉,终是忍无可忍:“话说……我们就不能低调点吗?”江医生轻抬眼皮,语气懒散:“不能,不服,就让他们憋着。”* 后来,一向温婉可人的岑今扬言要离婚,江医生敛了敛眸光:“离婚?”聂岑今拉着小脸,非常严肃且认真:“嗯,离婚。”坐在沙发上的江医生稍稍迟疑了一下,深邃的眸底泛着丝丝笑意,缓缓起身走过去揽住她的腰,另一只手轻轻抚摸着她越渐圆润的肚子:“乖,我们大白天不做梦。” 【双向暗恋的甜宠文,1V1,今天你缺糖吗?】
  • 补位武尊

    补位武尊

    废品灵魄少年,习的秘法化茧成蝶,开启自身天赋。集各门之势,聚各族之力。征战天下,平定异界,登临世界之巅。
  • 重生后偏执祁少总想娶我

    重生后偏执祁少总想娶我

    聂书婠稀里糊涂在一个男人身上栽了个跟头,丢了心还丢了命。好在上天眷顾,一朝重生,某位消失了半年的大佬也终于归来,想助她虐渣又虐白莲花,可她此生立誓发愤图强,就是不想再拜倒在男人的西装裤下。某大佬将要收网,终于沉不住气,“怎么,真以为我宠着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聂书婠心肝乱颤,却还要装作一脸抗拒,“我对恋爱不感兴趣。”某大佬马上就乐了,“很好解决,我们结婚。”我本以为自己要做一股无情无爱的清流,奈何还是沦陷。聂书婠哪想得到啊,自己重生一次是发誓不碰男色了,可这人只是出国深造一下,怎么变得这么偏执呢!
  • 岁月静好之不负韶华

    岁月静好之不负韶华

    林冰然,一个正直善良的职业女性,由于身体原因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舞蹈,最后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并结识了服装设计总监--陈晨,两人由相爱到相恨,最终还走在了一起,两人致力于开发出自己的服装品牌,可这当中困难重重,由于国贸外资企业的从中加入,打破了一切看似平静的场面……
  • 从科技文明到封建王朝

    从科技文明到封建王朝

    科技的发展没有尽头,但地球的承受能力存在极限。在地球漫长的生命周期中,人类的历史是否只存在了短短五千年。历史中总有那么多疑似穿越者的存在,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历史的长河中总有无法解释的存在,这一切的幕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穿越到一个名叫大威国的封建王朝,遗留着太多科技文明下的产物,更有科技时代的遗民与封建王朝做着殊死抵抗。这是一次科技文明的大清洗,让曾经的一切归于尘埃,开启新的历史轮回。而穿越者:穿越穿一半,这岂能忍,我只想完成夺舍,你们打你们的。PS:完全架空
  • 冲破黑暗拥抱你

    冲破黑暗拥抱你

    弑神修罗VS清纯女学霸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等我回来,我们就结婚。”“答应我,活着回来。”--徐风&夏百合
  • 渣龙追妻记

    渣龙追妻记

    一条花心的龙,看上了一朵在凡间历劫的菊花,花心龙一人分饰高富帅和男屌丝,追菊花的故事。本文男主很花心,很万能,也很二,看过后传的,都知道云曦那条花心异常的龙,应大家要求,尝试着虐虐他!不过阿桥本事有限,估计未必能虐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