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01700000002

第2章 教育生涯

木铎生涯

在创建中国共产党之前,陈独秀的主要社会职业是教员。在教育领域中他堪称是一位勇于破旧立新的闯将。他具有随时代进步的革命立场,是一位以教员为公开身份的革命者。

1905年,27岁的陈独秀初涉庠序,在芜湖安徽公学任国文教员,同时与该校体操教员柏文蔚、师范班学生常恒芳共同发起组织以武力推翻清廷为宗旨的革命团体“岳王会”。木铎兼兵革,一身而二任,陈独秀从来就不是一位单纯养家糊口的教书先生。

1906年3月,陈独秀与徽州旅芜同乡会共创“徽州公学”即徽州初级师范学堂,任该校“监学”并兼任教育、地理、东语等课程的教员。在此他开始涉及教育行政工作,还直接讲授教育学课程,这不能不使他以较多精力去研究教育工作规律,也为他日后提出教改积累了经验。这年夏天,他又与章士钊、苏曼殊同在皖江中学任教。

1908年秋,陈独秀由日本回国度假。10月,应安徽教育总会之邀,在该会秋季大会闭幕式上讲话,主张教育改良。

1909年底,陈独秀任杭州陆军小学历史、地理教员,同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时,他起草革命檄文多篇叫人张贴。

安徽光复后,陈独秀于都督府秘书长卸任后创办安徽高等学堂,任教务主任,后因被守旧派学生排斥而辞职。

1917年1月,陈独秀受蔡元培之聘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在北大约3年时间,其间他在蔡元培支持下,对北大文科进行整顿和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遭到攻击和非议。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腐败积习深重。据张国焘回忆,当时学校“设备仍极简陋,教授多是一些老八股、洋进士之类”,学生中也有人“捧女戏子”。蔡元培到北大后,决心改造旧北大,特别是文科,为此特邀以主办《新青年》而享誉学界的陈独秀主持文科大政。陈独秀到任后即请李大钊、刘半农、胡适、沈尹默、钱玄同、章士钊等为教授,对文科进行整顿和改革。陈独秀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布多份《文科学长告白》,宣示整改措施。首先,严明教学纪律,完备请假手续,严格考试和升留级制度,防止混文凭现象。其次,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现有课程作了调整,取消所有课程一律必修的规定,允许学生自由选修旁门和其他年级功课。预科学生可选较实用的自然科学课程,在史学科增设《东洋通史》,哲学科增设《化学发达史》、《地质学方法论》等课程,借以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改变知识结构。第三,加强学生外语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训练。1918年9月,陈独秀在开学典礼上指出,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在“研究学理”,要“注重外国语”,废讲义和多看参考书。要求文科各门任课教员开列本门课程“至不可少”之参考书目“以备摘要购置”。

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也颇为用心。他身体力行,率先加入蔡元培发起组织的以严格师生人格修养为宗旨的“进德会”,为甲种会员。与此同时,陈独秀还以北大为阵地,创办学术团体和刊物,开展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陈独秀被守旧派所切齿,他们造谣中伤无所不用其极,甚至通过某些国会议员施加压力,要求北大解聘陈独秀。蔡元培迫于压力,只好废学长制,陈独秀只任教授。陈独秀的教育改革虽然遭到挫折,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20年初,陈独秀离开北大南下。2月,在武汉高校发表《新教育的精神》等几篇有关教育工作的讲话,引起反动当局的恐惧和不满。3月底在江苏教育会演讲《教育缺点》,对旧教育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的弊端予以猛烈抨击。同年底,陈独秀应邀赴广东主持教育工作,提倡新思想,发展新文化。1921年1月2日,陈独秀在广州高师发表演说《新教育是什么》,表明他的认识又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他“据理力争”,顶住顽固派的压力,在广东省立一中首创中学男女同校并取得成功。9月,陈独秀因主持中共党务的需要,坚辞粤方教职。至此,即全身心投入大革命的洪流之中。

补偏救弊

陈独秀作为传播新思想的先驱,其教育思想必然作为封建教育的对立物出现,表现了批判精神和战斗风格。

陈独秀认为,教育改革应从教育对象、教育方针和教育方法入手。而三者之中,“以教育之方针为最重要:如矢之的,如舟之舵”。关于如何确定教育方针,他列举了欧美各国著名教育家的主张,认为其“共通之原理”不外“智德力三者并重而不可偏倚”。他吸取各家之长,认为“理无绝对之是非,事以适时为兴废”,“教育之道无他,乃以发展人间身心之所长而去其短”。因此,制定教育方针的原则应是“去短择长,弃不适以求其适”,换言之,即“补偏救弊,以求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已”。可见,在如何办教育的基本思路方面,陈独秀是主张学习西方近代教育的,但并不盲目地机械搬用,而是有所批判和审视。具体地说,教育方针要“外览列强之大势,内鉴国势之要求”,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外部形势而确定。陈独秀很清楚,当时的国家政权并不能真正代表国家,国家对教育的指导,仍然是尊孔读经,读书做官那一套。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认为教育的基本要求应是了解人生之真相;了解国家之意义;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具备个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技能。

陈独秀提出这个方针,就是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即他所说的狭义和广义的教育),使“昏惰积弱”的国民警醒奋发,急起直追,迅速赶上世界潮流,缩短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差距,以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适应“世界之生存”,陈独秀又提出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和兽性主义四个原则,其精神在于强调教育要面向现实,促进民主,增进生产,以积极态度对待人生,反对虚幻迷信、专横暴戾、游手好闲。他敏锐地看到,现时的世界即“经济的世界”,举凡国家社会之组织,“无不为经济所转移所支配”。而中国在封建教育束缚下,“功利货殖,自古为羞”,不重视生产,以致“生寡食众”,在此经济竞争激烈之秋,要存在下去,“不其难乎”。除对封建社会轻视生产劳动和商品交换的传统观念尖锐批判之外,他还主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有生产技能的社会劳动者,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教学中强调实用,是陈独秀的一贯主张。早在1906年任教于安徽公学等校时,他就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压减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的经学课,由此引起当局不满。是年6月,太平府署理汪昌麟到安徽公学等三校视察后,向省学务处报告说:“三学堂教科,经学最少”;“课本亦多东洋……重外轻内”;指责陈独秀“不以学堂为修业之地,转学堂为护身之符”,“似有背奏定章程”。汪昌麟表示要对三校进行整顿以“严加约束”,并要求上司授权“随时督察该三堂,循名核实,遵守定章,保存国粹”。反动当局的态度完全可证实陈独秀在教育改革上的坚定立场。

1920年,陈独秀赴粤主持教育。提出教育改革三大纲领:把教育分为未成年教育、成年教育和专门教育三个层次,对未成年教育要分期做到“绝对普及”;成年教育应纳入社会,通过各种社会设施进行;专业教育中应以工业教育为主,除大学工科外,还要设立甲种工业学校,普及乙种工业学校。陈独秀认为,西洋的进步,国力的强盛,是逐步实现工业化取得的。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孔孟经书害人,人们只知读书做官,于国家大事麻木不仁。由此可见他对改造社会的远见卓识。

取法西洋

这说的是教育方法问题。陈独秀对事物一向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无论是老祖宗或西洋,都不盲从。但在教育方法上,他却旗帜鲜明地提出“取法西洋”。1917年7月,在北大文科学长任内,他曾赴天津南开学校作《近代西洋教育》演讲。他说指出,“取法西洋”既非盲从西洋,也不以东西方势力大小为依据,而是个“是非问题”,是因为“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这个结论原则上说是正确的,尽管尚未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还不能把当时东西方的差别概括为两个时代的差别,但已能从政治经济制度的优劣,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经济实力的强弱,精神风貌的差异等得出一般性结论。以落后学先进正好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也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的总构想在教育战线上的反映。

应该看到,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洋,并非胡乱抓上一把,以读几本洋文书,学一点理化博物为满足。这种情况在清末民初的新式学堂中不在少数,所以教育改革收效甚微。陈独秀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人才。人的善恶智愚和先天自然有关,但其后接受教育的影响则不能否认,如木材只有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器具一样。未受教育的人,好像生材;已受教育的人,好像做成的器具。“人类美点,可由教育完全发展;人类的恶点,也可由教育略为减少。”这就是说,教育是加工过程,而加工的对象是人,应该在这个认识基础上选择学习近代西洋教育。他提出:第一,自动的而非被动的,启蒙的而非灌输的。这说的是教育方式方法上如何正确处理教学双方的关系问题。他指出,中国旧教育和西洋古代教育,一心只要学生读万卷书,做大学者,多半采用灌输的办法,对儿童心理,人类灵性则“一概抹煞”。这样教出来的人只是“人做的模型”、“能言的鹦鹉”,没有真实见地。他赞扬近代西洋教育的启发式教授法,能使人类固有的智慧得以自由发展。第二,世俗的而非神圣的,直观的而非幻想的。陈独秀赞扬欧美“注重职业”教育,所教功课,“无非是日常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一切煮饭、烧菜、洗衣、救火、救溺、驾车、驶船等事,无一不实地练习。他认为教育“应该弃神而重人,弃神圣的经典与幻想而重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技能”。这正反映了教育对象是人的特点。第三,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陈独秀严厉抨击旧教育只知读死书而不重视体育的弊端。他说,学生死读书的结果是“歪着头,弓着背,勾着腰,斜着肩膀,面孔又黄又瘦,耳目手脚,无一件灵动中用”。因此,应使学生“全身皆有训练,不单独注重脑部”。但陈独秀也注意到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他认为,中国古代的教授方法并非一概是“教训式”的,欧美各国的现代教授方法也并非一律是启发式的。例如中国的孔子在回答诸弟子问孝问仁时,就没一个相同的答案,这正是孔子“因材利导启发式的教授方法”。说明陈独秀在阐述教育思想时已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了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综合起来看,陈独秀已开始认识到教育对象应该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改良社会

1921年1月,已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发表了《新教育是什么》的演说,对新旧教育的差别和对立作了进一步探讨,表现出开始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探索教育规律的意向,而不再像以往那样笼统地主张学习西洋。

陈独秀指出:教育组织形式(科举和学校)的不同,教材种类(经史子集和科学)的不同,还不是新旧教育的根本差别,新旧教育的根本差别在主义(宗旨)和方法的不同。旧教育的主义是“个人的”,要“做成伟大的个人”;新教育的主义则是“社会的”,是“重在改良社会”。在方法上,旧教育是“教训的”,新教育是“启发的”。

陈独秀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说明社会支配个人的力量比个人支配社会的力量大。从中国情况看,是有了中国社会才产生孔学,而不是有了孔学才产生中国社会。要改革社会便非从一般制度上着想不可。由此便应当知道“改革教育的注重点在社会不在个人了”。他主张教育改革应重在社会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教育应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素质,而不是只重视造就少数“圣人”;另一方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改造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陈独秀对旧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作了更深入的剖析。他指出,旧教育只是一种装潢门面的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缺少应用效力。学农的只知背讲义,未曾种过一亩地给农民看;学工的只知在讲堂上画图,未曾在机械上、应用化学上供给实业界的需要;学矿物的只记了许多外国名词,但见了本地的动植物却茫然不解;学经济学的懂得一些理论,抄了一些外国的经济统计,但对于本地的经济状况却毫无所知。因此,他大声疾呼: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学校所在地社会的需要以及产业交通原料各种状况”。如广州附近丝业昌盛,就应设蚕桑学校;潮惠近海,应设水产学校;北江多森林,应设森林学校,如此等等,总之是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即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来兴办教育事业。

同类推荐
  •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载沣,慈禧太后的接班人,也是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掌舵人。本书作者站在大历史的维度,立足于载沣掌权时中国处于转型期的历史拐点,以改革窗口期各阶层不同诉求为背景,抓住载沣以维护政权为宗旨,却以丢失政权收场这条主线,探究了载沣治国执政之得失,揭开了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秘密,比如,慈禧为何选择载沣为接班人?政治强人慈禧去世后最高权力平稳交接背后有何惊天秘密?载沣何以甫上台就罢黜袁世凯?这背后有何巨大阴谋?压力骤增,暗杀和政变的密谋涌动,载沣又如何应对?本书以载沣为切入视角,对晚清最后几年的历史给予了新鲜犀利的观察与解构,对中国近代史演进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思考,可谓一部对晚清史研究的上乘之作。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北宋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手工业生产有了显著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显著的。火药兵器的出现,罗盘针在航海上的使用,毕昇活字印刷的新创造,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它们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奥黛丽·赫本传

    奥黛丽·赫本传

    她从罗马假日里款款而来,她是一抹浅笑。她在蒂凡尼的早餐上恬然而起,她是挥之不去的温柔。她在战争与和平中屡屡惊魂,她却是全世界眼中最窈窕的淑女,她是那个黑白年代的梦幻记忆,她是直到永远的谜中之谜。有人说,她是误落人间的天使,她的美丽,是那整个世纪。
  • 经历

    经历

    英国“文坛教父”马丁·艾米斯用小说手法“创作”的先锋回忆录,书写童年、亲情、友情、爱情、死亡,关于艾米斯文学世家和英国文坛的真实之“构”,书中含多幅照片,真实记录马丁·艾米斯的成长经历。《经历》是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忆录,书中涉及了童年、友情、爱情、亲情、死亡、病痛等主题,在这些回忆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阐释、组装。不断增补的脚注,更为过去的经历添加新的层面,像是洋葱,层层叠叠地往外延展。该作品出版当年在《时代》周刊评出的非虚构类小说中位列第四,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亿万蝴蝶不及你

    亿万蝴蝶不及你

    所有深情不及你温柔就算是星星坠落,在它们闪耀之际。她的眼睛里,装着都是他而她心中也爱着他。一见钟情后,便决定:亿万蝴蝶不及你。祝英台的修仙之路。
  • 甜恋青梅专情校草太强势

    甜恋青梅专情校草太强势

    七岁的她身患重病,为了医治,她出了国,十年后,她回来了,殊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了别人的未婚妻,还是青梅竹马的他!?“江墨辰,你能不能不要这样?”她崩溃到。“怎样?是……这样吗?”他步步紧逼,把她困到墙角,“唉唉唉!我告诉你,别动手动脚!”她欲哭无泪,有一个会撩人的老公真的好想哭啊!时隔多年,她早已有的秘密,但却不让他知道。“哭什么?不是还有我在吗?我会陪你一起度过。”这是他温柔的安慰语,同时也是她一直坚持下来的信念。
  • 逆天狼少

    逆天狼少

    孤狼父母先后去世,在母亲去世当天,他曾听到过父母的对话,于是展开了他寻仙的道路,从一介凡人历经千辛万苦追寻仙道,只为能再次见到自己的父母。
  • 我不是花美男

    我不是花美男

    这个男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可以将堂堂的“金家四少”耍得团团转,融化了金文昊这座冰山,镇住了金鹤轩这个花花公子,驯服了金晓啸这匹野马,还让金修洁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家伙终于变成了凡人,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金家四少”输了地位输了尊严不说,居然还赔上了自己的一颗心。
  • 龙裔:上古世纪

    龙裔:上古世纪

    看他没落城镇,如何抵御外敌甚至笑傲天下;看她官家小姐,如何抛弃身份与他浪迹天涯!
  • 神仙独尊

    神仙独尊

    实力,请你用实力来说话!在强者的眼里,没有弱者的席位。
  • 从解约到超级巨星

    从解约到超级巨星

    突然爆发的丑闻让林亦还未开始的星途变得黯淡无光。网络上无休止的谩骂,组合内同伴的冷眼,就连经纪公司的解约合同也摆放在他的面前……而就在这一天,他发现有些事情似乎发生了变化
  • 谍海寻踪

    谍海寻踪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被称为“东方兵学鼻祖”的孙武很早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认识到了“知”与“战”的内在联系和实施次序。即“知”与“战”二者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有先“知彼知己”,然后方能“百战不殆”。
  • 梅山水师

    梅山水师

    由于命运的捉弄,谌天去学了玄术,成了一名梅山水师。本文为大家揭示了一些神秘莫测的梅山文化中,濒危失传的梅山武术、神打、蛇术,和巫医结合的梅山水师”(相当于中医郎中),用做过法的“神水”为人疗伤、治病、驱鬼、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