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9700000015

第15章 元代虎丘禅系的弘传(3)

早在原妙参学时期,他就曾设定死期参究,务求克期取证,终于在三年之后,参透雪岩老和尚“拖死尸”话。他对这一修学方式的体会尤深,因此给学人“克期取证”的开示也显得格外亲切。他说参禅若要克日成功,如堕千尺井底相似。从朝至暮,从暮至朝,千思想,万思量,单单只是个求出之心,究竟决无二念。诚能如是施工,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若不彻去,西峰今曰犯大妄语,永堕拔舌犁耕。”11事实上,修学人如果自己设定了一个死期限,则很容易使自己的心志专注,不易产生妄想与杂念,因而用功也落到了实处。因此,原妙在指导门下参学时,特别提倡“克期取证”这种修学方式。他说:

若论克期取证,如人担雪填井,不惮寒暑,不分昼夜,横也担竖也担,是也担非也担。担来担去,纵使经年越岁,以至万劫千生,于其中间。信得及,踏得稳,把得定,作得主,曾无一念厌离心,曾无一念懈怠心,曾无一念狐疑心,曾无一念求满心,果能有这么时节,果能具这么气槩。到这里,管取人法双忘,心识俱泯,形如槁木朽株,志若婴儿赤子,蓦然担子卒地,断喙地折。

如此看来,克期取证不但让学人在设定的期限中心志专一,而且还可以磨砺学人百折不挠的意志,对于证道开悟,实在很有裨益。在这里,原妙所谓的“信得及,踏得稳,把得定,做得主”’无非是对踏实修行的一种评价。实际上也只有如此专注修学、如此坚毅向上,才有透过祖师关捩子的一天,才会有“人法双忘,心识俱泯”的境界出现。

在提倡“克期取证”的同时,原妙对于佛门戒律也非常护持,他的这一行谊,对于挽救佛门的衰败实在非常有益。众所周知,元代统治者对于喇嘛教非常器重,对于北方的教家僧人也还能礼遇,然对于南方的禅僧却不甚介怀。禅宗在这样一种夹缝中生存,倘使再不注重自身的行仪修养,那将致使宗门一蹶不振。因此,原妙曾痛心疾首地告诫弟子们说:

往往学道之士,忘却出家本志,一向随邪逐恶,不求正悟。妄将佛祖机缘、古人公案,从头穿凿,递相传授,密密珍藏,以为极则。便乃不守毗尼,拨无因果,人我愈见峥嵘,三毒倍加炽盛。如斯之辈,不免堕于魔外,永做他家眷属。

在原妙这里,不但诠释祖师公案不被当做禅修的极则事,而且不守毗尼(戒律)也在他所弹诃之例。平心而论,出家人如果缺少毗尼修学,不免缺少出世的那种必要的威仪,而被世人所轻视,从而使得本来殊胜的禅法也因之贬值。尤其是在禅宗遭受歧视的元代,只要禅僧稍稍放松自己的律仪修养,就会遭人轻贱。在这种节骨眼上提出禅门律仪的整饬,足见原妙是独具慧眼的。

与此同时,原妙在提倡律仪的同时,也并没有使得其丛林的修学偏于枯寂。他在除夕夜小参之时,曾有这样一段开示,足以体现其玲珑剔透之禅风,亦足以见出其尖新与隽逸的法喜风韵。

北禅分岁,烹露地白牛,百味珍馐,悉皆具足。高峰分岁,虽则百孔千疮,也要将无作有,细切岭头云,薄批潭底月,尖新堆饤,出格安排,要使个个盈肠塞腹,人人永绝饥虚。且道与古人是同是别?舌头具眼的试辨看。好一个“细切岭头云,薄批潭底月,尖新堆饤,出格安排”,让我们不只是从中见出禅家的清苦生活境况,而且也从中见出了禅门法喜充盈的年节喜庆气氛。如此风光,如此气氛,非西峰原妙,何处可寻!

平心而论,踏实修行,既整饬而又尖新,既恪守毗尼而又不偏于枯寂,非原妙道场,何处有之!

二、中峰明本及其禅法

在髙峰原妙的弟子中,明本享有“竿上林新篁”之美誉。明本禅师在弘传虎丘禅系的过程中,既与元统治者之间保持了恰当的距离,同时又获得了元统治者的认可,因而法门大开。加上明本在禅教方面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在他门下打破了平民与贵族的界限,打破中土与四夷的分界,凡是来明本座下者,皆能获得他的慈悲接引。因此,他在弘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正如《普应国师道行碑》所载:“四方学者,北殚龙漠,南极六诏,西连身毒,东穷扶桑,裹粮蹑履,万里奔走,而辐凑赴师者,逮无虚日。”其中,“南诏僧玄鉴素明教观,辩博英发……由其国来,一闻师言,便悟昔非,洞法源底方图归,以唱道而殁于中吴。鉴之徒画师像归国,像出神光烛天,南诏遂易教为禅,奉师为禅宗第一祖。”处在元代那样一种鄙视禅教的社会背景下弘法,明本获得了如此的成功,足见其修为与禅教,均有过人之处,值得后人从中好好总结经验。

(一)明本禅师的生平

明本禅师(公元1263年一公元1323年)俗姓孙,浙江钱塘(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境内)人,他从小就具有出世的种种瑞像。据《天目山佛慈圆照广慧禅师中峰和尚行录》(以后简称《中峰和尚行录》)所载,明本九岁(公元1271年)就丧母,因而他读《论语》、《孟子》未终卷,巳辍学。到了十五岁那年,明本“决志出家,礼佛然臂,誓持五戒”,白天读《法华》、《圆觉》、《金刚》诸经,晚“则常行,困以首触柱自警”,且常往灵洞山巅修习禅定。当他快二十岁时,因读《传灯录》中“庵摩罗女问曼殊”续发起了疑情,于是经沙门明山指引,去参学于髙峰原妙禅师门下。如我们上文所说,高峰的门庭在当时是颇为孤峻严冷的,原妙也从不轻易给参学者颜色,唯独于明本则“一见欢然,欲为祝发”。原妙告诉明本,“可举阇夜多尊者出家因缘喻汝父”,并希望他尽快出世,不要沉溺于生死大海。不久,明本诵《金刚经》,至“荷担如来”处,恍然开解,由是内外典籍,皆达其义趣,然而明本认为这只是“识量依通,非悟也”,是年正好是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明本时二十四岁。

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本年二十五,是年他正式在狮子院依髙峰禅师剃发染衣,走上了出尘之路,并于翌年接受了僧家的具足戒。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明本因观流泉有所省发,于是跑去高峰那里求得印证,不料却被高峰赶了出来。后来,民间讹传官选童男女,明本便援此话头请益原妙:“忽有人来问和尚讨童男女时如何?”而原妙的回答也很寻常,可他的一句“我但度竹篦子与他”,却使明本于“言下洞然,彻法源底”。然而,明本并没有声张自己的悟道法喜,只是以平常的姿态藏身于大众之中。而原妙则书真赞以付嘱明本:“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见得半边鼻。并让前来参学的禅徒到明本那里去请益,由是众人始知原妙禅法的归宿所在。

至元三十年(公元1292年),松江(今上海境内)瞿廷发施田二百七十顷,在莲华峰上兴建大觉正等禅寺。到了元贞乙未(公元1295年)冬十一月,高峰将迁化,瞿氏拟礼请明本去住持,但被明本婉辞并推第一座祖雍代之。从此之后,明本居无常处,也从不轻易接受现成的大寺住持,而是随遇而安,随机开法。《行录》载明本“登皖山,游庐阜,至金陵”,于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结庵庐州弁山,学者辐凑,师虽拒之,而来者愈众”。是后,又相继结庵平江雁荡,有时隐名僦城隅土屋以居,有时甚至还住在船上,然弘传禅法如故,因而禅众奔辏,自成法席,道俗额手尊称明本为“江南古佛”。在明本看来,凡是住持弘法,必须具足三种能力,才能使禅法得以弘扬。而在这三种能力之中道力”是住持的本体,至于“缘力”与“智力”,仅仅只是住持能力中的“用”而已。“有其体而阙其用,尚可为之,但化权不周,事仪不备耳。使道体既亏,便神异无箅,虽缘与智,亦奚为哉?或体用并阙,而胃焉居之,曰因曰果,宁无慊于中乎?某无其实,故不敢尸其名。虽然,这些话在明本自己那里只是一种自谦之辞,然而对于衡量一代丛林住持来说,此“三力”未尝不是至为恰当的标准。惟其如此,明本屡屡拒绝来自诸方的住持礼请,也谢绝了元统治者的征召,始终与政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而也保证了禅法弘传的纯洁性,也实现了他出家的“初心”

在明本一生中,除了在狮子院有过短暂的住持外,他拒绝了来自于王公贵族的名山住持礼请,直至晚年(公元1220年他还谢绝了宣政院的径山住持之安排,宁可自己结茅山中弘法。然而,在禅法弘布方面,明本所奉行的是“有教无类”的原则,在他的门下,不止是接引了千岩元长、天如惟则、古先印原、念庵圆护、无照玄鉴、莲峰崇照等神足,而且也接纳了元皇朝的达官,同时也包含了来自日本等境外的学人。其中,赵孟俯(公元1254年一公元1322年)在提举江浙儒学时,曾在明本门下叩问心要,明本给他开示了防情复性之旨。后来,赵孟俯还向明本请教过《金刚般若》大意,明本以《略义》一卷给他做了回答。由于二人之间法谊深厚,因此赵孟俯“每见师(明本)所为文,輙手书,又画师像,以遗同参者。”兵部尚书郑云翼、两浙转运使瞿廷发、中书平章、参政敬俨、驸马太尉王璋等人,均有过向明本问道事宜。其中,王璋来自于高丽(朝鲜,本高丽王子他亲奉弟子之礼于明本座下,“咨诀心要,请师(明本)升座为众普说,师激扬提唱万余言”,并名王以“胜光”,号曰“真际”,为作《真际说》以贻之。丞相答剌罕脱欢也曾向明本讨要“法语”,中书参知政事敬也曾“通书问法”。此外,如《智觉禅师法云塔铭》的作者虞集与《普应国师道行碑》的作者宋本义均与明本交往较密,故宋本在《道行碑》中说余尝使江南,闻师(明本)所至,四众倾慕,香茗金币,拜礼供养,悉成宝坊,而师一衲一单,未尝属目。”巧卩此广接群机,不避王公贵族而又不进入皇宫官宅,甚至连达官贵人所奉寺院也不去住持,始终保持一种平怀,这便是明本一生行道的至为成功之处。另一方面,来自于元统治者的封号也接踵而至,依其年代先后,则至大戊申(公元1308年),仁宗皇帝在东宫,赐号“法慧禅师”;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九月,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明本圆寂之后,元文宗谥号“智觉”,塔名“法云”;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惠宗追谥明本“普应国师”号。面对这些殊荣,明本皆淡然处之,足以体现他作为一代高僧的风度。

在禅法的参究方面,明本每每破斥学人“只尚言通,不求实悟”,他一生虽不解析公案,但在文字方面却颇为用功。经后人整理出来的《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就有三十卷之多,另有《天目明本禅师杂录》三卷,《幻住庵清规》一卷,亦谓多矣。明本为了阐述自己的禅学思想并使其广为流传,撰写了《山房夜话》和《拟寒山诗》;为解答注重经典修学的僧人之问难,他写作了《楞严征心辩见或问》;为纠正某些禅僧“不求心悟,惟尚言通”的错误倾向,他写作了《信心铭辟义解》;由于他在各处建立的茅庵都冠名曰“幻住”,他应相从的僧人之请,讲述参禅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撰写了《幻住家训》。以上五篇都是明本撰成后亲自编集整理的,自题书名为《一华五叶》,可以视为明本的代表作。另外,明本也是元代颇负盛名的诗僧,留下的诗文很多。除《一华五叶》中收的《拟寒山诗》百首外,还有《船居》、《山居》、《水居》和《漓居》诗各十首,都是比较有名的。为了阐述自己的净土思想,明本作《怀净土诗》一百零八首。另外,还有《中峰和尚和冯海粟(子振〕梅花诗百咏》。其余如歌偈、送别、酬对之类的作品数量就更多了。明本的着述、诗文及法语等,分别收录于慈寂编纂的《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和编着者不详的《天目明本禅师杂录》中。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被允许编人大藏经流传。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刊行,产生了很大影响:“《广录》之书完,和尚虽已化去,四众持诵,常如住世之日。”

(二)明本的禅学思想

明本的一生严于律己,他往往拒绝诸方的住持礼请,自己随其所寓草创庵庐,统统命名“幻住”,处处体现了他以身作则的禅修风格。这种作风,对于振兴当时生存于夹缝中的禅宗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其实,这种作风可以追溯到他出家的初心,况且,在他早年侍高峰于死关时,便“胁不沾席,励精勤苦,谘诀无怠”。而在高峰门下“亲承记莂”之后,明本“退而藏晦,以住山交聘,避走南北,所过辄成宝坊,俗率自化”。他平时总是这样教导学人:“汝若无力处众,只全身放下,向半间草屋冷淡枯寂,匂食鹑衣,且图自度,亦免犯人苗稼,作无惭人。所以道佛法无汝会处,生死无汝脱处,既会不得,又脱不得,但向不得处一捱捱住,亦莫问三十年、二十年,忽向不得处蓦尔拶透,始信余言不相诬矣。正因为明本具有“冷淡枯寂,匂食鹑衣”的禅行,因而他具足了一代宗师的人格魅力,加上他的施教除了王公贵人之外,还能遍及“屠沽负贩、优伶工伎、斯舆暴悍之徒”,因而给一代禅教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

明本对于禅修主张真参实学,而在参学的途径上又主张看住话头,与此同时他也极力调融三教之间的矛盾,并试图实现教中四宗的融合。为了对他的这一系列禅学主张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我们拟逐一加以介绍。

1.立本色道流,主真参实学。透过明本的《广录》与《杂录》两种着作,我们发现他在禅修上的实干精神,实在值得后人敬重。在明本看来,生与无生、迷与悟的差异之形成,主要是自心的妄念所致,而学人又往往受无始以来的业力所牵,难以解脱。因此,他认为真参实学的人,就要像“大死人”一样,或者“如陷千尺井之求出,又如倒悬之求解,曾何有第二念驰骤目前虚妄声色者哉!否则,只要学人的狂心不能暂歇,便会轮转于生死大海,永劫不能超生,因此明本极力劝勉学人,要他们“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从这一立足点出发,明本提出了“本色道流”的禅修主张,这一提法在《广录》与《杂录》中随处可见。所谓“本色道流”,在这里实质上就是指真参实学的禅和,用以区别于丛林中的那些伪滥参学。在明本看来,真正的“本色道流”,必定可以实现这样的修学目标:

本色道流,真正以生死大事为任,十二时中更无斯须忘(妄)念,单单只向自己躬下着到。虽面前纵有百千般殊胜事,百千般顺意事,百千般魔难事,四面八方之所围绕,终不为其夺,亦不为其所障,自然念念不忘,心心不间。设使暂忘暂间须史,须依旧接续将去也,不受人排遣也,不受人劝诱也,不受人笼络也,不受人欺瞒也。

同类推荐
  • 往事百语(一)

    往事百语(一)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宽容的价值

    宽容的价值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佛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做一个宽容的人。
  • 佛教常识

    佛教常识

    本书是一本启蒙、启智的佛教入门书,也是教育普通大众修身养性提升自我的一本有益书籍。
  •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

    本书内容包括:吴忠地区宗教文化的形成、解放后吴忠宗教的状况、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吴忠宗教与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效果、宗教文化生态下的政府责任。
  • 持一句佛号回家

    持一句佛号回家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热门推荐
  • 匡正

    匡正

    通过真实校园经历,反应当代教育的问题,笔者并不是愤世嫉俗,而是更多地希望与观众共同探讨教育的问题。
  • 帝岚西游

    帝岚西游

    以我之心,誓于我魂,天地不仁,独我唯真。异界大陆,古代穿,未来穿,地球穿,界外穿,百家争锋,个个主角,而我只是押宝人。
  • 北大梦

    北大梦

    描写了峡江一中高中文科实验班的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学校,为了同一个“北大梦”努力奋斗、拼搏厮杀的种种场景……
  • 王源:爱的邂逅

    王源:爱的邂逅

    一场爱的邂逅改变了王源的大学生活,一个女孩的出现改变了王源的一生
  • TFBOYS奈何情深

    TFBOYS奈何情深

    TFBOYS同人小说,四叶草们速来围观!
  • 狂妻弱夫:婆媳大战

    狂妻弱夫:婆媳大战

    婆婆与媳妇,自古来便是站在楚汉两界的敌对方。当然,婆媳关系好的也有,但在少数。导火索,源于争夺她们之间互爱着的男人,这个好似老鼠钻进风箱的男人,担当着两种角色,一头是儿子,一边是丈夫。几千年来,这个战场销烟弥漫,喊声震天。时光荏苒,双方战术在不断更新,决胜方的地位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以前,处在上风的是婆婆,她老人家只要眉头轻轻那么一蹙,老手随意那么一扬,儿子们便得高唱一曲《孔雀东南飞》,貌似兰芝的媳妇便只能掖着休书哭哭啼啼地回娘家。
  • 君临天下之白发女皇

    君临天下之白发女皇

    前世,她是军界之王,“狂狮”之名威慑天下;今生,她是王朝唯一剩存的血脉,从娘胎起就肩负接手江山的重任。前世,她孤傲冷情但又渴望爱;今生,她集天下之宠爱于一身。她,是龙羽宸,乳名小九,自小天赋异禀,帝王权术信手拈来,五岁亲临朝政,七岁独自处理政务,九岁监国,十一岁亲征驱除外来入侵者,十五岁先帝崩,心伤过度,瞬间青丝变华发。年少为帝,她惩贪官,整顿吏治,树立清正廉洁之风;重教育,兴科举;农商并重,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筑国防,强军梦;鼓励发明,促进科技发展与进步……看她如何在这男权世界里,谱写了一曲流传千古的盛世之歌。(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世终

    世终

    【起点同人区第一本A签幻想乡综漫同人。】弥生神战开篇,飞鸟业火焚城。三国纷乱,世终燃烽烟,隐命魂塔,白泽泣血下。密封云烟过,地灵声心惑,月都梦光弱,邯珠千金诺,星莲念旧墨,西行飞花落,鬼城错因果,红月魂寄托。黑雪落蝶,初音奏寒,黑岩破天,万法逆转,幻想风叹。时光终陷,守净土一方,临界望穿,战天地玄黄。且看幻乡,繁华似锦,终叹不悔入东方。终是妄,这鲜衣怒马名满天下。是与非,真假何妨,难碍繁华。我笑它,敌不过,这碗茶。
  •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