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0200000004

第4章 茶经茶趣(4)

明清时期,茶人们对茶艺又有了刻意追求,追求至精至美,茶美,水美,器美,环境气氛美,意趣也更美。茶器中的至美之器紫砂壶,备受茶人们的青睐,于是涌现出许多制壶名匠,也就有了一些研究茶器的着作。清代以后,茶饮的大众化进入极盛时期,茶叶贸易也空前扩大。饮茶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有盖碗冲泡法,也有大壶冲泡法,有工夫饮法,分别适合于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地区。

饮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如果从有确切文献记述的西汉时期算起,吕经有了2000年左右的漫长步月。茶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紧密地结台在一起。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变迁,影响到茶业茶艺的发展变化,茶业茶艺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饮茶,主要在茶品,茶具,茶艺诸方面逐渐取得进步,也是在这些方面与中国文化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茶文化体系。

从唐代开始,由于贡茶兴起的原因,各产茶地竞相生产优质茶品,这些茶品多以产地命名。宋代时贡茶之风更炽,朝廷在重要的产茶地专设有贡茶院,督造贡茶。上贡朝廷的茶品压模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风饼。

最着名的建安北苑贡茶,极品有数十种之多,多以吉祥语辞命名。帝王们常以贡茶赏赐近臣,以示宠信。明清贡茶改为芽茶,产地更多,名号也更雅了。

除了贡茶,各地历代创制的其他名茶也很多。在自然条件较好的茶区,都或先或后地制出过茶中名品,现代南方各省区在历史上都曾出产过名茶。名茶凝结了古代茶工们的智慧,也有品评赏鉴它们的名人们的功劳。

古代名茶都以色、香、味、形的独特风格而着名,许多名茶都以色泽和产地命名,茶人们从茶名茶色上很容易判明茶的风味特色。各色茶叶中,历史最悠久、品种最丰富的是绿茶,珍品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其次为发酵茶红茶,品种也很多,名品有滇红工夫、祁红工夫等。还有半发酵茶乌龙茶,兼具红茶和绿茶的味与香,名品有武夷岩茶、铁观音等。其他还有自茶、黄茶、黑茶等,白茶为中凋特产,白茶黄茶都属轻微发酵茶。黑茶为后发酵茶,多制成紧压茶,产量列红茶绿茶之后,排在第三位。

中国古代还有品类繁多的花香茶。宋代在制成香料茶之后,又以茉莉鲜花焙茶,制成花香茶。明代又制成果香茶,进一步完善了花香茶的制作方法,大量增加了花香茶的品种。到清代花香茶的商品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涌现出一些窖制花茶的中心。

花香茶中产量最大的是茉莉花茶,其次是白兰花茶、桂花茶等。

古代的茶具,随着饮茶方法和习俗的改变而发展,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西汉时期已有了简单的专用茶具,在一些文献中已有提及。考古发现的最早瓷杯、瓷壶等茶具,属于东汉时代。东晋时代制成了茶盏及与盏托配套的饮茶器具,南朝时期这种茶具相当流行,考古已有大量发现。

到唐代时茶具已经系统化、规范化。《茶经》记述的茶具有二十多种,有烤茶器,碾茶器、量茶器、煎水器、盛水器、饮茶器、调茶器等。唐代流行煮茶法,宋元兴起点茶法,以壶烧水,再点注杯中茶叶,这样使茶具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茶瓶逐渐流行起来。从唐宋之际开始,茶具在形态改变的基础上,装饰也富于变化,更加强调了艺术化。由于饼茶废除和散茶流行,元明之际茶人们摒弃了茶碾、茶瓶等,直接用茶壶沏茶,青花茶壶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茶具。清代又兴起紫砂茶具,还有彩瓷与漆器茶具,盖碗茶杯成了最流行的款式。艺术化的茶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古代的茶艺

在古代茶人看来,饮茶是一门艺术,所以历来茶艺都备受重视。品茶的艺术包含有广泛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饮茶方式、环境气氛、品鉴经验、茶趣体验几个方面。

古代茶人们在重视茶品的质量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水品的选择,认为只有好水才能烹出好茶。所以人们在研究茶品的同时,也考究水品,品茶之前先要具备品水的功夫,这是一个优秀茶人必须具备的本领。煎茶的用水,最基本的要求是甘洁、恬鲜,没有污染。所以茶人们推崇用好的泉水,而且还认为用茶叶产地的泉水烹茶最好,能更有效地发散茶叶的香气与滋味。

古代茶艺将煎汤作为十分关键的一环,有一些公认的技巧。煎汤讲究火候适中,不老不嫩。煎汤的容器与燃料选择不当,也都会影响茶香茶味。

古代有许多精于品鉴的茶人,以精鉴为饮茶的最高境界。对于茶叶品第的评定,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过大体都是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考虑的,最难品鉴的是茶味与茶香。

宋代兴起的斗茶之风,实际上是品鉴茶叶的一种社会活动。茶农之间,茶贩之间,茶人之问,甚至帝王都热心于斗茶,这对茶艺茶学的发展与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人在饮茶时,比较注意寻找或营造清幽的环境。

有的人喜欢投身于自然,以为在湖畔、松林才能比鞍容易地进入茶所应有的境界。有的人则喜爱清谈于茶室,以为“竹里飘烟”,才能体验到茶的清净之味。不同时代的不同茶人,对饮茶的最佳时间和环境都有不同的选择标准。文人们所追求的,不外是爵、幽,洁、雅,丽大众化的品茗,却多了一些热闹的气象,茶馆成了最好的去处。

茶馆在唐宋时代已经比较兴盛,它是饮茶普及的一个重要标志。到清代时茶馆更加普及,各地的茶馆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有的茶馆成了大众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有的茶馆卖茶也卖小食品,有饮有食。许多地方的茶馆都是人们交际的场所,人们通过茶馆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古人认为茶中有趣,只有德行高洁的人才能领略得到,他们将追求茶中的意趣之雅,作为饮茶的一个目的。茶人们重茶品,更重人品,人品高尚,才能在饮茶中进入神融心醉的境界。

茶在古代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人们以茶待客,以茶交友,密切彼此的感情。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自古也有以茶待客的传统,用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茶艺招待贵客。

茶与中国古代的儒、道、佛三大思想流派,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儒、道、佛以茶传播学术思想,以茶传布道法佛规。其中又以佛教与茶的关系最为密切,佛教的禅宗坐禅时以茶为饮,在清净中修行。佛教禅宗在唐代普及发展以后,许多平常人为修行在接受禅宗的同时也接受了茶,推动了饮茶之风的流行。特别是寺院,一般都参与茶叶生产,许多名茶都出自佛僧之手,这为茶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医药学家们对茶的药用效能给予了关注,他们阐明药理,制成方剂,用茶解除人们的病痛。茶被视为治万病之药、保健良方。茶除用于治疗许多疾患,对人的肌体起到保护作用外,还用于涤烦清心,对人的精神起到保健作用。

茶吸取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灵秀清逸之气,而且还接受了中国文化璀璨光芒的照耀。自然赋予茶以宜人的香、味、色,中国文化又赋予茶以深邃的内涵。没有中国文化的浸染熏陶,也不会有中国的茶,不会有我们引以为荣的茶文化。

冲点有方——水和茶

古人重视茶品,而饮茶又需用水,所以古人同时也重视水品的选择,有名茶而不用好水,同样也是品不出好茶的滋味的。明代许次纤在《茶疏》中即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田艺衡《煮泉小品》也有类似说法,他说若没有合适的水品,茶品再佳也枉然。甚至还有人认定水品的重要性还要在茶品之上,非得好水才能饮到美茶。

水于茶之重要,陆羽着《茶经》时便注意到了,他研究茶,也研究水,品茶也品水。他在《茶经》中这样评论煮茶的水品:山水最好,江水一般,井水最次。山水又要选缓缓流淌的泉水,而不能取暴涌飞腾的瀑布泉水。那些蓄积而不流动的山水也不可取,防有水毒。如果取江水,要取远离人居住地点的江心水。不得已用井水的话,就要在经常汲水的井中汲取。据传,陆羽品评天下水泉,列出前二十个位次。陆羽品水,既精到又苛刻。有一次为取江水煮茶,嘱人至扬子江取南伶水,取水者回岸时泼洒了不少,又以近岸水补足。陆羽尝水后马上说内里有近岸不洁江水,使取水人折服不已。陆羽评定的当时的水泉二十名,次第如下:

第一,江州庐山康王谷帘水;第二,无锡惠山石泉水;第三,蕲州兰溪石下水;第四,砍州扇子山蛤蟆口水;第五,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六,江州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七,扬子江南伶水;第八,洪州西山瀑布泉水;第九,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十,江州庐山顶龙池山岭水;第十一,润州丹阳观音寺井水;第十二,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三,汉江金州上游中伶水;第十四,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五,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六,吴淞江水;第十七,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八,彬州圆泉水;第十九,桐庐岩陵滩水;第二十,雪水。

古今人对这水泉二十的次序排列,都曾提出过疑问。由于人们只是凭籍味觉的感受来进行判断,所以各人的标准不会完全相同,但大体公认的标准还是有的,古代茶人反复强调的标准,不外乎甘洁、活鲜这两条。

宋人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也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唐庚的《斗茶记》则说“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明代张源的《茶录》,更有具体分析,他说;“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自。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可见古代茶人对茶水的选择,一向是十分重视的。他们大都推崇好的泉水,就是因为泉水清爽、洁净、甜美、鲜活,而且一般没什么污染,透明度也高。古人还特别强调用茶叶产地的水泉烹茶最好,可以更好地发散茶叶的滋味与香气。

有了合宜的水泉,还要有合适的煎汤方法,才能得到好的汤品。唐代已十分注重煎汤的技巧,陆羽《茶经》就有所谓“三沸”之法,烹茶以三沸之水最妙,不嫩不老,饮茶最好。煎汤的具体方法以及汤品的分类,唐人苏虞在《仙芽传》中进行过论说,道及许多诀窍,提出了“作汤十六法”的原则。他认为汤是茶的主宰,如果用的是名茶,而煎汤却毫无章法,那这名茶的滋味与凡品也就没什么两样了。他提及的十六汤品,既讲汤的老嫩,又讲煎汤的火候和汤器、炭火的选择,既具体又全面。这十六汤品如下:

第一为“得一汤”。火候适中,不过也不欠,此汤最妙,得一而足,故有此名。

第二为“婴儿汤”。炭火正旺,水釜才温,便急急倒人茶叶,用这种没煮熟的汤烹茶,就像是要婴孩去做大人的事,是断然不会成功的。

第三为“百寿汤”。煎汤时间太久,甚至多至十沸,用这样的汤烹茶,就像让白发老汉拉弓射箭、阔步远行一样,结果也不会太妙。

第四为“中汤”。鼓琴音量适中为妙,磨墨用力适中则浓,过缓过急会造成琴不可听、墨不能书的结果。

茶汤适中,茶味才正。注汤的缓急技巧,全在手臂上的功夫。

第五为“断脉汤”。注汤时断时续,如人的血脉起伏不畅,想长寿是不可能的。注汤要连续不断,才能得到好茶。

第六为“大壮汤”。力士穿针,农夫握笔,均难成其事。注汤如果太粗俗,太快太多,茶易失其真味。

第七为“富贵汤”。汤器不离金和银,这是富贵人家的排场,以为用富贵器皿就会得到好汤,这是本末倒置。

第八为“秀碧汤”。玉石为凝结天地灵秀之气丽成其质,琢为茶器,灵秀之气仍存,可得好汤。

第九为“压一汤”。以用金银太贵重,叉不喜用铜铁,瓷瓶便是最合适的茶器了。对隐±们来说,瓷器才是品饮茶色茶味的美器,是压倒一切质料的茶器。

第十为“缠口汤”。平常人家不大注重器具的选择,以为能将水烧沸的就行,所得的汤可能又苦又涩,无法下咽。强饮是汤,恶气总会缠口不去。

第十一为“减价汤”。用无釉陶器作茶具,会有土腥味。俗语有谓“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登高”,骑着断腿马上山,当然无法达到目的。

第十二为“法律汤”。茶家的法律是“水忌停,薪忌熏”,忌用停蓄的水和油腥的炭,违反了它,便无好汤好茶。

第十三为“一面汤”。一般的柴草或已烧过的虚炭,都不宜用于煎汤,得汤觉太嫩。只有实炭才是茶汤之友,非有好炭才有好汤。

第十四为“宵人汤”。茶性娇嫩,极易变质。如用垃圾废材煎汤,会影响茶叶香味的发散,还会染上其他杂味。

第十五为“贼汤”。风干小竹、树枝,也不能用来煎汤,火力虚薄,难得中和之气,也是坏茶的“赋”

第十六为“大魔汤”。汤最怕烟气,浓烟蔽室,难有好扬,烟气为坏茶之“大魔”。

看来,确实如陆羽所说“茶有九难”,饮茶不是一件易事。这煎汤便是一难。历史上的饮茶方法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有煎茶、点茶和泡茶的分别,但唐人所定的汤品原则都是适用的。人们在不同时代所用的不同的品饮方法,都离不开汤——沸水,如何煎汤,如何点注,成为人们十分注意的问题,逐渐积累起许多经验来。

煎茶,是将茶叶直接放入釜中煎煮,由《茶经》可知,这是唐以前风行的饮茶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将饼茶碾碎,煮水微沸,即人茶末,共煎三沸,茶汤便煎好了,酌入茶碗品饮。

点茶,是唐以后茶人新创的饮茶方法。将茶饼研末放人杯中,再用沸水冲点,用茶莞搅打出沫,不是直接将茶末人釜中煎煮。

泡茶,与点茶方法近似,但不需茶笑搅打,茶末置壶中,注入沸水即成。泡茶方法的兴起,与散茶的大量生产有关,至迟应当在明代就出现了。明人陆树声的《茶寮记》,记有冲泡的方法,他说将茶叶适量投入茶器,先以少一点的沸水冲点,过一会儿才注汤至满。这,种冲泡的方法一直延用到了现代,壶泡杯泡均宜。当然要冲泡出一杯好茶,还有许多讲究,古人在对茶的用量、水的温度、冲泡时间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冲泡茶水时投放茶叶的多少,本来没有一定的标准。因人而异,也因茶而异。冲泡一般的红茶和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约在150~60就可以了;饮用普洱茶,茶叶投放量就要增加一二倍;饮用乌龙茶,茶叶投人量几乎达到器皿一半的容量,这是用茶量最大的一种茶。在很多时候,饮茶者的习惯是决定用茶量大小的关键,有的人爱饮浓茶,有的人则爱饮淡茶,以此决定用茶量的多少。

冲泡茶叶所用的水温,古代就有许多讲究。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茶沫浮,过熟则茶沉”。许次纤的《茶疏》也说,煎茶水要急火猛火,不能用文火慢煮,用刚起沸的水泡茶最好,可使茶的味与香得到充分的发散。水温的确定,还要看冲泡的茶品如高级绿茶,就不能用高温沸水冲泡,水温要略低一点,否则茶汤易变黄,滋味会显出苦涩。冲泡红茶、花茶和一般的绿茶,就要用100℃沸水冲泡,甚至还要预热茶具,想法保持温度。

同类推荐
  • 最神秘的中国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最神秘的中国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本书选取了中国古代文明中最具价值和最被关注的未解之谜,同时结合科学文献及考古、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将科普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将谜团背后隐藏的疑点翔实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开阔视野,更准确地认识我们这个世界。
  • 体育知多少

    体育知多少

    古代体育非常发达,种类繁多,竞赛激烈,很多情况下,不逊色于现在。但体育最初的来源,又是怎样的呢?体育是与人类的出现而一同出现的,古人采摘果实,捕捞鱼虾,都需要跳高,跳远等活动,由此产生了体育。并逐渐杨枝散叶,丰富化。如现在的足球,它最早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欧洲产物,事实上,它在中国民间流传很久,名为蹴鞠;唐朝时也出现了马球。该书在展现各种体育项目和活动的同时,也展现出这种古老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
  • 一本书读懂中华民俗知识

    一本书读懂中华民俗知识

    本书介绍了民间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吉祥象征、民间游戏娱乐、生活民俗、生产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科学技术、民俗信仰等中华民俗知识。
  • 思想课堂-人生笔记

    思想课堂-人生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梦三国之胜者为王

    梦三国之胜者为王

    这条路很难走,不出头,就没有将来。这条路很现实,赢的人才会被崇拜、热捧。
  • 凶尸实录

    凶尸实录

    白龙桥诡事引出往事重重,她是新手凶尸,艰难的求存都市,守着永生的秘密,只为等到一个答案。本文又名《为了生活我们无所不能》不着调师兄工地搬砖、贫穷剑修在线打错人、妖界代购嘤嘤怪……为了生活,陆归途捡起学业,埋头苦干。毕竟,生活它还得继续。
  • 闺蜜时代

    闺蜜时代

    热情开朗的叶晓清,活泼热辣的惠心莲,多愁善感的林念萱,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尹昊天,爱打抱不平的杜泽刚,几个主要人物的友情、爱情穿插其中。尹昊天是叶小清的老师,却对这个善良、聪明的学生渐生爱意,“师生恋”能否行得通?活泼、爱出风头的惠心莲在家中遭逢巨变后与英俊的杜泽刚能否在一起?内向的林念萱感情受伤后最终情归何处?学校未必就是世外桃源,同样有烦恼,同样有不幸的事发生,同样有社会中的污垢,学校高层的斗争未必不涉及到这些小人物。当好友遇到麻烦,是江湖救急还是坐壁上观?面对毕业的困扰,该何去何从?几大帅哥的加入已使几位美女忙得不亦乐乎。偏偏号称“无情”的罗森院长,蛮横粗鲁的赵范钢部长,也要来凑热闹。
  • 梧桐树下的亮光

    梧桐树下的亮光

    杨曦子的人生从中考后的那个暑假开始变得不一样,突如其来的继父和哥哥,意外结实的朋友,单纯爽朗的男孩,一切青春中该出现的都出现了,然而不一定就会发生青春里一定会发生的事,杨曦子一向这样……
  • 小偷,把本王的心还来

    小偷,把本王的心还来

    刚开始,面对某人的讨好,某狐不屑一顾:后来,面对某狐的献殷勤,某人直接无视。直到某狐离家出走,某人才大喊:“小偷,把本王的心还来!”
  • 涩涩青梅恋竹马

    涩涩青梅恋竹马

    江顾不是高智商、低情商的怪癖大佬,余诗也不是顶着主角光环一路被宠到底的幸运女神。微虐带甜有笑点,“故事”cp的成长史——
  • 武道修罗

    武道修罗

    这是一名少年逐渐走向武道巅峰的故事!!!
  • 剑破五州

    剑破五州

    修行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且看少年手持巨剑,破浪前行,仙道有我,一步登仙
  • 华丽蜕变:腹黑总裁的心尖宠

    华丽蜕变:腹黑总裁的心尖宠

    他,叱咤黑白两道;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学生。身份的差距,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本没有交集的两人,却因一次醉酒而偶遇。“为什么?!你真的....这么绝情吗?”白井的嘴唇勾出一抹惨淡的笑容,她转身离去,留给他的只是坚定的身影,她没有回头,却早已泪流满面。七年后,他清冷孤傲;她安静恬美。有一种爱,叫做七年不忘。或许那场蹉跎年华,那场繁华烟火,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约。初次执笔,文笔生疏,对于在下之‘处女’新作,还望读者大大多多支持!
  • 检察官在古代

    检察官在古代

    现代检察官穿越到古代,成为王爷的小妾,爹不疼,娘不爱,哥哥不喜,看检察官如何翻身农奴把歌唱。本文慢热,女主非万能,只是一步步在古代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