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8300000006

第6章 爱泥土,更爱石头——与陈应松对话

罗亿清(文学博士):这几年,您的神农架系列小说得到了文坛的承认和读者的认可,看来您是作了相当的努力和思考的,这些小说对您的写作意味着什么?

陈应松:要说意味,只意味着我现在可以专注于写一种东西了。我不再游移,不再像一个文学的流浪者。当然,有些人也专注于写一种东西,可以叫甲村、乙街、丙山、丁河,但我认为真正写进去的很少,我是指能沉下去,深深地,挺自信地沉下去。要找到一个书写的对象真的是很难的,过去我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现在好了,我现在发现有一块地方能和我对话了,而且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我现在的写作终于有了一种快感。因此,这样的写作对我意味着一种归顺,一种情定,一种结果感。

罗亿清:那么您是不是认为您比较清醒和成熟了呢?我是指您对文学,或者说对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认识?

陈应松:要认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以为中国还没有多少作家能认识到你说的那种东西,有的人越写越糊涂;有些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方向很愚蠢,写作目标也很歪。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正在慢慢接近文学,离我心目中的伟大的作品还遥迢万里。不过我心中有一个我认为好文学好作品的标准,我将为此而努力。作家必须十分清醒才好,不是八分九分,而是十分,稍一糊涂,离好作品就会越来越远了。

罗亿清:我想先问您一个很幼稚的问题。您是怎么理解深入生活的?因为我发现关于神农架的小说,全是您去神农架挂职后回来写的,里面的内容有大量丰富的、您的小说中过去从未有出现的生活场景。从根本上来说,我认为您的成功源于您书写生活的成功。

陈应松:这个问题并不幼稚,倒是很关键,很关键很关键。如果没有那些鲜活的内容,纵然你的作品在思想上很深刻,那又有什么作用呢?巴尔扎克在一百年前就说过:“生活是最过硬的。”这句话一千年后还是真理。那种以为到处都是生活的人,肯定走入了写作的误区。生活是一种特指,而不是泛指。那种以为呆在家里,泡在咖啡馆、茶寮里就能写出好作品的人,不是自欺就是欺人。我相信走更远的路,才能有更深的小说意境。我相信好的小说素材蕴藏在民间,你必须用自己的脚当锄头去刨才能刨到。要使你的作品丰富无比,你必须有丰富无比的个人历险生活。委琐、无聊的生活必然产生委琐无聊的作品,苍白的人生态度产生苍白的小说。

罗亿清:好,那么我想就您小说中具体的内容请教您。当我读您的《豹子最后的舞蹈》时,您传导给读者的那种巨大的孤独感震撼了我。而《松鸦为什么鸣叫》中对死亡的理性叙述又让人惊叹。《云彩擦过悬崖》给我的感觉是十分的激情,充满了叙述的力量,一种诗意的激情读后仍在读者心中荡漾。《狂犬事件》评论界对它的评价已很多了,如陈思和老师说这个作品“显示了作者刻画非常事件的能力很强、非常有张力”,但我对它的人物尤感兴趣,这里面人物的设计有很强的群像感,看得让人惊心动魄。《望粮山》中的人物也是很鲜活,让人过目不忘。《木材采购员的女儿》也刻画了一个让人嗟叹又让人肃然起敬的女性形象。他们都源于生活的真实吗?您这些作品是出自什么样的冲动?

陈应松:我不相信虚构和想象。我过去很相信想象力这种东西,甚至很崇拜想象力。过去我在一本县志上看到一句话就可以弄出个中篇,现在看来这是很可笑的,就算作品发表了,那也跟没发表一样。很多靠想象力生活的作家正在可怜巴巴地面壁想着,写着,我甚至感觉得到他们的字缝间随时都会有断裂的危险——时常看他们快写不下去了,看得令人揪心。而我总算暂时摆脱了这种悬崖上跑马的危险状态。要有很强的冲动了我才写,而不再用惯性去写。我从神农架回来后,有好些日子都沉浸在对那只豹子的悲伤之中,我知道我要爆发一下,于是就模仿那只最后的豹子的口吻,写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这只豹子死得真是太惨了。先有这只豹子,而后才是加入我另外得来的素材,再加想象。其实这只豹子的真实故事我还没写完呢。这只豹子的皮后被神农架群艺馆展览后保存了。保存这张豹皮的人后来疯了,后来饿死在自己的屋里,等人们发现时,他的鼻子耳朵已被老鼠啃了,豹皮也啃了,不过豹尾至今依然还在。但是我写到它被打死就果断地结了尾,一个小说还没能把素材用完。《松鸦为什么鸣叫》、《云彩擦过悬崖》当然都是有原型的,比如为写《松鸦为什么鸣叫》,我去采访小说的原型之一的一个人,大雪封山,路上结冰,林区政府为保证我的安全,不给我派车,我只好去街上租了个个体户的小轻卡。司机说:你敢坐我就敢开。我说:你敢开我就敢坐。在翻过燕天垭时,我们看到有一辆大货车刚滑掉下崖去,司机算是跳下车捡了条命。《云彩擦过悬崖》中关于神农架云海的描写有一二千字,拎出来是一篇散文。我可没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为了描写它,我访问了十多个人。《狂犬事件》来源于神农架的一张旧报纸,上说80年代末某乡出现了十几条疯狗,咬死咬伤了几十人,牲畜一百多头。于是我开始了调查,跑闹过疯狗的村子,找被咬过的人,找防疫站,各种传闻通过采访滚滚而来。可以说,里面的耸人听闻的每一个情节都不是我胡编乱造的:一个人把给自己的五针针药分给牛打了,最后人、牛都死了;一个人死前屙出的血块全是狗形;一个人最后死于肚腹爆炸……我的调查就算不写成小说,只写成一个调查报告,我相信,也是精彩万分的,小说把它还平淡化了。精彩的东西无论怎么写都精彩,不精彩的无论怎么编也乏味。当然,我也相信有想象力出众的高手,但那是非常稀少的。像我们这等想象力贫乏的人,还是相信生活吧。至于说出于什么样的冲动?我想这很微妙,不可一概而论。

罗亿清:您的作品中的确有许多荒诞、魔幻的东西,有评论家说您是“楚风小说”的代表人物,巫楚文化在您的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有的评论家说要看消失的楚文化的神秘性,可以到您的作品中去找。您对此怎么看?

陈应松:我一惯认为,不要去刻意书写某种文化,也不要对某种文化怀着敌意。偏爱某种文化又是另一回事。我非常喜欢拉美作家的作品,特别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什么样才叫现实主义?这是一个非常巨大而严峻的问题。马尔克斯根本不承认他是什么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而说他是真正的、地道的现实主义作家。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这个问题。也许他写的真是拉丁美洲的现实——包括一些传说,传说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嘛。而且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的写作是极有分寸的。比如写贝雷卡只要精神紧张,如受到妹妹的惊吓,想念克列斯比时就吮手指,吃土,但并没有写这个怪女子因紧张而吃蝙蝠或别的,没有变成一只鸟或是一个恶魔。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胡安·鲁尔福的那些作品,难道你敢否认他的现实主义特征和本质吗?在墨西哥高原上严峻的现实生存,像一扇扇巨石凸向我们,直击我们的心扉。他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虽然写的是与一群甚至一个村庄的鬼魂对话,但我们依然看到了人物的严酷现实性,就算是一群鬼魂,我们读过之后却感觉到他们的人间温热,这些音容宛在的鬼魂依然还生活在村庄里,并且让村庄炊烟袅袅。

神农架本来就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就算你不想神秘和荒诞,那些神秘的东西也会不自觉地跑到你作品中来,有什么办法呢?只要不胡编就行。比如,我写犯狂犬病的一个男人会怀狗崽,我没写他自己变成了一条疯狗去咬村长;我没写整个村的人都发出了疯狗的咆哮;没写镇长、村长等一干领导都疯了,都长出了獠牙,毒汁四溅。它必须有分寸。另外,小说的神秘性是为作品的思想性和现实性服务的,是增加这种小说的诗意。如《松鸦为什么鸣叫》中的“天书”、“十八拐”,《望粮山》的“天边的麦子”,使叙述更具有自己的风格,更深刻,更能贴近那块土地的氛围。如果把我搜集到的神农架的神秘东西写一本书,至少可以写20万字,所以,我不必故意神秘,那块土地的本质就是如此。我也根本不需要去写一种什么文化,我认为那是太小儿科了。文化只是一种背景。我写出了真实的生活,严峻的现实,就表达了一种文化,这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

另外,为了达到一种真实性,一种书写的真实性,包括对细部描写的真实性,我重新爱上了左拉、吉奥诺和卡里埃尔。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重要源头。我采取的最笨拙的方法是每天用日记速写山区的景物、人物、农舍、村庄、牲畜。而我醉心于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使得我的人物力求血肉丰满,决不类型化,决不单薄飘浮。

罗亿清:我在《小说选刊》上读到过您一篇创作谈,您说不违背现实的才是您心目中的现实主义,而且必须加入强烈的个人经验。

陈应松:现实主义当然要加入强烈的个人经验,否则将是类型化和概念化的所谓现实主义。关于个人经验在小说中的重要性,许多人都认识到了。现在是小说的个性化时代,“集体话语写作”的时代在上个世纪末已被无情终结。作家和他的作品相对这个社会来说,应该有一种谦虚的品质。对现实主义,我们遵循的是它的精神,而不是它的形式。高尔基说的现实主义正是它的精神,他说现实主义就是真实地、赤裸裸地描写现实。

大家现在已经看得很明白了,新时期文学玩过各种主义和潮流后,连最先锋的作家也重回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有人说这是市场的力量,我可不相信作家们会这么没有立场。我认为这是一种具有自身规律的蜕变。中国百年的白话小说发展到如今,已经趋向成熟,小说家更加智慧。就是现实主义也显然不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它显得更有力量,更有气度,更结实、更深刻,更有世界性,更像文学,更具有民意的立场。

谈了这么多主义,其实我不关心主义,也对主义不感兴趣,文学的真理不是理论,而是生活,是文学自己。现在有的作家的理论高于他的创作,理论艰深玄奥,作品却单薄肤浅,这样的理论要它何用?有些评论家是附庸风雅,以为这个作家有了很怪的理论,他来分析引用,也就显示出了他的高深。不仅在理论上故弄玄虚,在小说中故弄玄虚也可以让没有出息的评论家跟着你转,转得云山雾罩。现在故弄玄虚的作家在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中已经不多了,他们大都在结结实实地写小说。理论是完全落后于实践的,创作的冲动直接来源于心灵,来源于神秘的心灵,来源于你的良知,而非理论。理论是什么呢?理论不过是为了掩盖自己作品的缺陷,这是我在研究了许多中外作家、诗人的理论后的一个惊人发现。

罗亿清:您说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不再故弄玄虚是什么意思?您也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您不止一次说过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会产生大家。您为什么看好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呢?

陈应松:大家已经产生了,如莫言、王安忆、张炜、韩少功等全是五十年代出生人。这个现象可以值得探讨。我发现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的作品显得特别地中气十足,底气十足,自信,视野特别开阔,特别有智慧。我自己的认为是:这个年龄层的作家人生老境的意绪开始深沉地浸润他们了,可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的冲动还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更加珍惜写作的快感,只要抓住了那种感觉,他会把它发挥到极致。对生活的实感,对生活细部的体验更加小心、细腻,对其哲学的把握更加独到和广博,对世界更具亲和力;常常能将某一点上升到某种高度;不会那么玩世不恭,轻佻,对文学的所谓游戏态度荡然无存;更注重文学的诚实和尊严,叙述的智慧以及处理情节乃至细节的从容自信。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到了知天命的时候,人生的使命该懂的就懂了,不懂的就不让它懂,甚至忘掉。剩余的大好年华该干什么很清楚了,不该干的赶快不干了,抛开了。他甚至打通了生与死的界线——因此,我认为,他们的作品一半是以死者的口气在说话,一半是生者的口气。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为什么那么多作家总是在作品中体验绝望和死亡。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是一部体验绝望的杰作,而我前面提到的胡安·鲁尔福就用亡魂的口吻经常讲述故事,马尔克斯一样,福克纳也在他的《我弥留之际》用死者的口吻叙述和回忆。“亡灵叙事”在国外作家中是经常使用的,这值得研究。

罗亿清:我想问您一个具体的问题。这儿我有一篇您的创作谈,是在《中华文学选刊》上的,叫《“中央山地”的召唤》,您说《狂犬事件》写了三稿,加起来约20万字,而您过去是一稿速成的作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否像您刚才说的,对文学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吗?

陈应松:我过去的确是一稿速成作家,被称为“快手”,而现在……我先打个比方:听说一些屠夫年轻时杀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连眼都不眨,到了五六十岁,手就抖了,见了猪脖子就像见了人脖子,不敢杀了。他对他的对象产生了一种敬畏,是突然的,甚至产生了一种恐惧。我是手写的,写完后由我的老婆输入电脑。每次写作之前,在第一页页眉上,我都要写下“主保佑我,撒旦我不怕你”这几个字,并打上9个感叹号。然后,我才敢果断地、坚定地、不顾一切地下笔。我并不信这些,难道真有一个魔鬼会阻止破坏这个小说的完成吗?我不知道。这只能说明我下意识地产生了对小说的敬畏。为了驱赶心中的这个“魔鬼”,我必须不顾一切地写下去。我认为写小说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写我这样的小说。比如我写《松鸦为什么鸣叫》,一个人在荒无人迹的山道上背着一个死尸,不停地同死尸说话,写这样的情节需要有定力。《豹子最后的舞蹈》,模仿一只濒死豹子的漫长内心的回忆,同样要驱赶一种孤独的恐惧。《云彩擦过悬崖》也是在难耐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哀伤中的回忆,同样要有战胜这些情绪的力量,要有比它们更强大的内心才能完成。《狂犬事件》,你要把这件事情的叙述的弦绷紧,不能有一点点的松弛和游移,也需要一种支撑内心的力量。而且我现在喜欢推倒重来,发现不满意,我不是修改,而是重写,我相信,最好的效果在第二稿或三稿完成之时。这样对待你的文字,你一定会有酬报,事实证明如此。但这种写法让我的老婆吃尽了苦头,打一个中篇相当于打一部长篇小说,在此我要向我的老婆致敬。

罗亿清:您的小说题材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写作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与文学态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吗?

陈应松:态度决定一切。我在写神农架——或者说写大山之前我已经意识到了写大路货永远不能写出好小说,要写就写点珍稀的,写山就写到大山腹中,写水就写到水底深处,写天空就写它个黑云翻滚,写大海就写它个巨浪滔天。何必温文尔雅,礼让三先,写作不是开会,不是领导接见,写作是战斗,文学是火器——这话是马尔克斯说的。来一点小幽默,来一点小象征,来一点小哲理,来一点小诗意,来一点油滑,来几分胡话,来几分先锋,你不阴不阳、不明不白地待文学,文学最终也会不明不白地待你。

过去我写过平原,写过水上生活,写过小镇。我爱我的故乡平原上肥沃的泥土,然而现在我更爱贫瘠的、干硬的石头。当某一天,我悟到了一点什么的时候,我决定奔大山去。平原对我已没有诱惑,假如我硬写,我也许还是能写,但大山的未知的东西,神秘的东西更诱惑我,让我时时有一种新奇的历险的冲动,除了行为,还有心灵,这对我的写作有一种激发作用。在鄂西北大山的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我看到了苦难是怎样磨砺着人的。石头上能生长什么呢?坚硬的,被风刮得干干净净的石头一定有什么使我着迷。石头生长着苦难,苦难生长着道德,完成并坚守它。生命就是冒险,深藏,默默的抗争,这一切用文字写出来,用石头垒成的文字写出来,将是十分壮丽的,也是强壮的,有质感的,饱含深情的。

我认为,人是为弥补他生活的缺陷才写作的。我们生活的质量十分糟糕,一日三餐,然后局限在一个大院里,那里面有不少神经质或神经错乱的人。我看着一些曾叱咤文坛的作家们是怎样从英气勃勃到衰老,到死亡的。长期呆在这样的地方,呆在城市,人不仅丧失了创作的激情,也丧失了生命的激情。那些前辈们每天从我们面前晃过,他们步履蹒跚,满头飞白,不仅让人心生对他们的怜悯,也暗暗为自己的晚年担忧悲哀,并使人产生一种文学的末路感和悲壮感。我为自己不断新增的年龄而恐惧,我想,我肯定欠缺什么。那就是生命中的野性,反叛,对偏远山区、远方生活的向往,另一种生存状态的温暖。我知道了我这个年纪所需要的东西,虽然迟了点儿,但也许刚刚正好。作家为什么要挤在一起?这不是割断了与大地,与人民,与生活的联系吗?一些伟大作家永远是我们的楷模,比如法国作家吉奥诺,在他成为了龚古尔文学院院士之后,他也没去过巴黎几次,长期住在当年法国偏僻的普罗旺斯高原的马诺斯克,他认为巴黎庸俗,饕餮,忙忙碌碌,是个迷人而又腐朽的无赖。因此他写高原的作品充满了神圣的魅力,充满了壮阔温馨的生命感。写过《苏格兰人的书》的刘易斯·吉本,评论家布朗在评价他时说:“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听见大地的发言。”这是一种多么诱人的写作状态,也是一种多么惬意的写作结果。我们苍白的生活中有诸多缺陷,我不过是正视了,但只走了一小步,远没有达到我理想的距离。

罗亿清:但是,我看到有一些作家长期呆在某地,比如城市里,也能写出很好的小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陈应松:我认为写出“很好的小说”的并不多见,有,但是不多见。我读到的一些城市小说大多充满了无聊和无奈的气息,有些是变态的尖叫,有的是模糊的呓语,惟一缺少的是这个时代各个角落里人们生活的逼真气息,要像热浪一样扑来的那种劳动的气息。我自知有些作家已经不需要我这种走出去的写作,因为他们已获得了一批读者,他们更有名气。那些养尊处优的读者们,喜欢看那些适合他们生活方式的小说,习惯了某些作家的笔法与故事,可我却还要努力地用新的东西刺激、寻找喜欢我这种小说的读者。我希望有一批读者能有另一种被刺激起来的阅读欲,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另外的语言,感情和氛围,另一个生活的场景,并且能让他们与我一同走进去。我也并不是说非城市小说就是好小说,有一些写农村的,写边地的,写荒凉的小说依然很平庸,很传统,缺乏冲击力。特别是惯性操作的写手在如今较多。所以,不管写什么题材的小说,必须沉下去。作家必须用全部的心灵去感知大地的深度与炎凉,必须贴近感动的源泉,生命的根基,更加忠于真理和现实,用尊严和诚实写作,必须有强烈的悲悯情怀。

我甚至还认为,文学其实并非文学,它可以是人生、命运和历史,但决不是文学。小说写到如今,我私下感到,文学是一种对生活的经验性的总结,文学表达了你的希望,你的绝望和你的唾弃,文学是一种爱憎分明的东西。文学是对生活概貌的一种认识,它的出现,直接表达了我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文学不是暧昧的,绝对不是,文学不是休闲的,不是时尚,绝对不是,文学是永恒意义上的东西。文学要把我们的生活说绝了,文学只差喊出来了,虽然从容又理性。文学恰到好处地在怒吼和棒喝的边缘。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信。

罗亿清:我理解您说的这些,我正想问的问题,您已经说了,这就是:文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文学写作的领域越来越广阔,因为现在我们的生活在急剧变化,社会的阶层也在迅速分化,我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可写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而您却回到了最偏僻、荒凉的世界,就像《小说选刊》的一篇首卷语说的:您离开了热热闹闹的当下生活,去关爱那些特殊的、苦难的、生活在蛮荒环境中的人物,这确实需要勇气。关于您作品的风格,也是现在大家关心的问题。我注意到李运抟在评论您的小说时使用了“奇异文本”的说法,上海长中篇小说奖获奖评语也使用了“风格奇异”这个词。上海评论家杨扬甚至说:“这是一个有冲击力的作家,奇异、惨烈、生冷,在现当代作家中很少看到。”都使用了“奇异”来界定您这些神农架小说的风格,我认为“奇异”确是您现在小说的特征。不仅故事奇异,语言也奇异,而且一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也非常奇异。另外,除了奇异外,许多评论家使用了“惊心动魄”和“惨烈”等词,如吴义勤、秦万里、李子云等。但都是奇异的延伸。过去评论家评论您的小说爱用“奇崛”,奇异与奇崛是一回事吗,您认为这种评价准确吗?

陈应松:呵呵,我认为应是准确的。我在动笔的时候没怎么想到风格,我过去说过,风格是慢慢形成的,现在看来风格是悄悄形成的,无意中形成的。我牢牢地抓到了我想表达的那种感觉,我只想用不动声色的方法,偏于壮美的方法,把它强烈地表现出来。我只在不动声色和强烈之间寻找语言,这才是我痛苦的事,要做的事。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不动声色和强烈之间找到满意的表达方式,解决这一永远也解决不了的矛盾,从而产生了乐趣。奇异和奇崛我看意思相近,只是“奇异”中有“神秘,闻所未闻”的一层涵义在里面。有一首歌不知你听过没有,叫《神农架真是有点神》。我当然希望我的小说“有点神”。

罗亿清:神农架这个地名确实很有名,您好像多少沾了这个地名的光,或者说沾了它的灵气吧。但作家笔下的地名好多都是虚构的或是当初并不出名,而后来名满世界,如马尔克斯的马孔多,福克纳的杰弗逊,莫言的高密东北乡。

陈应松:神农架的确很有名,不过也许未必。我作品中的神农架无法跟你提到的这些作家相比,那太微不足道了。神农架在人们的印象中,不过是出野人的风景区,很多人不相信神农架的生存现实会这么严酷。在此我严正申明,神农架不过是我虚拟的一个小说场景,现在,有时候我让它叫神农山区,有时候叫南山。何况神农架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行政区,按地质学的界定,它包括鄂西和鄂西北好些地方,甚至还包括四川的几个县,在地质学上它称为大神农架地区,或中央山地。高密东北乡就算确有此乡,也不可能让全世界有趣的事儿都发生在那里,也是虚拟的;南美洲一个在泥沼深处的马孔多镇也是天下怪事的集散地,但那确是不存在的;杰弗逊小镇不过代表了南方,代表了福克纳心目中的南方,代表了密西西比州的某一个福克纳童年记忆的亮点。作家确实有必要创建这样一个营地,一个家园,让他躁动的灵魂憩息,在“家园”的抚摸中进入文字的梦乡。

同类推荐
  • 访鬼笔录1-别出声莫回头

    访鬼笔录1-别出声莫回头

    即将毕业的高中少女小艾在情人节当天遭遇意外事故成为了死神助理。在成为助理之后,小艾作为地府的公务员开始接触到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来到地府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人生,小艾开始把她每天的精彩见闻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本笔录……
  • 猎原

    猎原

    猎原上的生活,围绕着大漠中一口井铺展开。这一口珍贵的“猪肚井”,是这一带沟南沟北两大阵营牧人和羊群活命的源泉。水充足,人和睦;水干枯,相屠戮。如今“水线已到百米以下”,这便成为贯穿全书你死我活的一脉伏线。但笔墨的重点,在写“环保”与“偷猎”之争。有羊便有狼群,有狼便有猎人。而狼若绝迹,鼠便成灾。鼠灭草原,沙压良田,祸根在人,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物链。于是,狼、狐、鹰、鹿等等,成为国家保护动物;违禁偷猎者,就是罪犯。
  • 走过千山,莫忘初心

    走过千山,莫忘初心

    他大学毕业去应聘,可是一次次失败。其中,他最看好的一家公司,去了后,什么条件都达到了,可到了面试时,他却面红耳赤,期期艾艾,最终还是落聘了。他回到家里,一头倒在床上,沮丧极了。他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临场慌张,因为,他的右手有残疾,小时得过小儿麻痹,手伸不直,弯曲着。一直,这都是他的心中难以消除的阴影。
  • 刀客和女人

    刀客和女人

    湮没在封建时代里的女性终究逃不脱毁灭的命运,无论是凶悍的母骆驼,善良的玉梅,恶毒的一枝花,还是无助的彩莲和可怜的老妓都是如此。欧阳掌门、乱世巾帼、柳溪首富的地主婆母骆驼,不仅在欧阳家说了算,就连称霸柳溪的镇长刘大炮也要让她三分,这么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只落得暮老时一把焚烧的火……
  • 飘窗·无尽的长廊

    飘窗·无尽的长廊

    《飘窗·无尽的长廊》是当代作家刘心武撰写的两部长篇小说《飘窗》《无尽的长廊》合集。《飘窗》是作者沉淀多年现实主义长篇。这部作品从明到暗,从传统的胡同院落走向了街面,从都市走向城乡结合,文笔尖锐,地气丰沛,悬念丛生。《无尽的长廊》则是虚幻主义作品,关于人生、历史、社会、无所不包,昂然有趣。
热门推荐
  • 玻璃唇

    玻璃唇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缉捕追踪的故事

    缉捕追踪的故事

    青少年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是未来的希望,而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力,怎样便捷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帮助青少年开启智力,拓展思路,我们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把高深复杂的各科知识趣味化、简单化,力求使青少年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启迪,学到知识,增加智商。
  • 天才女帝之唯我独尊

    天才女帝之唯我独尊

    千年的约定,不悔的人,究竟还能否再遇。他一头银发,一双银眸,淡淡的笑容里,藏着昔年对她不变的爱意。“如果给你一个机会,用你的命,去换回她一世平安,你会吗?”黑暗中,究竟是谁问道。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就算过了千年,就算我不认识你,但我还是会爱上你,没有为什么……
  • 教师系统

    教师系统

    新人制作。不会写,勿喷。。。爱看的支持一下。
  • 宿主是个病娇怎么办

    宿主是个病娇怎么办

    520什么都不记得了,她只知道自己叫520。唔……她现在是一个“系统”,对,就是那些小说里的系统。因为有个人告诉她,这样可以找回自己的记忆,她就答应了。“那个,宿主,我叫520,是你的系统。”天噜啦!这个宿主也太好看了吧!“我知道。”???为什么这个宿主好像认识她的样子?后来,她渐渐后悔当时的决定了……这分明是个病娇啊!还有,为什么总想挖她的眼珠子啊!呜呜呜太恐怖了,我不干了!某宿主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把刀,“嗯?宝贝,说什么呢?”520立马怂了,“没有没有,你想多了”
  • 谭曲杂札

    谭曲杂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装在锦时

    装在锦时

    我在北京,每天跟大部分奋斗的人一样,面对工作的压力,领导的指责,生活的琐碎,厌倦了毫无存在感的生活。消极的情绪无处发泄,也跟大部分人一样,回忆起自己青春时的美好岁月。故事围绕主人公周围的人和事讲述了一段我们都有过的日子。缅怀、释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你是王

    TFBOYS你是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偶像的意义在于,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偶像也是自己前进的动力,我们的青春,正是有了他们,才如此的绚烂美丽。你觉得呢?
  • 无限之神话逆袭

    无限之神话逆袭

    警告:病毒入侵。这次是一个穿越者!(新书不易,还请诸位书友多多支持,大鹏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