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26100000018

第18章 非虚构(18)

宋代的大城市,已经开始出现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趋势,坊巷制度崩溃,居民可以按照喜好自由选择住所。然而北宋时期,首都开封的房价奇高,没点家底的穷措大,管你如何才高八斗、名动九州,也万万当不起开封业主。欧阳修贵为一代文宗,执衡枢密,始终置不下房产,“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不但没间房产,连租房也租的是一条破里弄的老屋子,环境很糟糕。苏轼在开封给儿子苏迈办喜事,没有新房,租用了朋友范景仁闲置的房子。或曰,他弟苏辙怎么没帮一把?因为小苏诗文之才稍逊乃兄,穷困之状旗鼓相当。小苏有诗曰“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头发斑白了还没混上套房,儿子们老拿这个当话把儿敲打我。

老租房的人,就老得搬家,哥俩都写了好多迁居诗。大苏《迁居临皋亭》:“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搬家就像在蚂蚁洞之间爬来爬去。《迁居》:“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春雨细。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跟房子没缘分啊,平均一年就得搬一次。苏老二《汝南迁居》:“病暑暑已退,思归未成归。人事不可期,当受不当违。客居汝南城,未觉吾庐非。忽闻鹊反巢,坐使鸠惊飞。三绕择所安,一枝粗得依。”即使是租的房子,破漏了也得修,苏辙有修房诗,《葺东斋》《葺居五首》,“敝屋如燕巢,岁岁添泥土。泥多暂完洁,屋老终难固。”他也知道客不修栈:“况复非吾庐,聊尔避风雨。”反正不是我的房子,马马虎虎算啦。“生来乏华屋,所至辄成趣。苦恨无囊金,莫克偿地主。投老付天公,著身岂无所。”最后还要勉强说几句豁达的话儿。苏辙在七十岁时买上了房子,不是在首都,是在许昌买的。

到了南宋,房屋租赁业已经十分发达,政府设有公租房,也有不少私人出租房屋的。租房干什么的都有,租门脸儿做买卖的,租房子存货物的,租房办书院的,甚至还有道人租店面卖卜。有时政府机关还租用民房当办公室。公家能提供的宿舍严重不足,官员们大部分都要租房住,朱熹道:“祖宗朝,百官都无屋住,虽宰执亦是赁屋。”宰相李昉、吕端微时曾一起租房,老来回首,老吕赠老李诗曰,“忆昔僦店明德坊,官资俱是校书郎”。僦,即租赁。又有王禹偁诗:“老病形容日日衰,十年赁宅住京师。”老王也曾官拜知制诰、翰林学士,也跟白居易一样穷。至于贬谪出京,知黄州,建了听雪听雨听投壶的黄冈竹楼,似乎倒比当京漂舒服多了。

现在常见的几户合租一套房,那时也都有了,“泉州城内一空宅,数家分僦”(南宋洪迈《夷坚志》)。政府时而会有恤民之举,《宋朝会要》:“大中祥符五年正月,以雪寒,应店宅务赁屋者,免僦钱三日。”店宅务是京师管理公有土地房屋的官署,从真宗祥符年间开始,在大雪和节日的时候,会给租户免除房钱。当时房钱是以日计算,减免是为救济那些因雨雪无法经商挣钱的小民。后来凡皇后太后病愈或皇族添丁等等时节,房钱和地钱都有照额免除或减少的特典。

明朝,出现了廉租房。朱棣迁都后,为吸引人口,向京城附近大规模移民屯田,又徙工匠来京。人是来了不少,没处住怎么办?朱棣下令在北京城里城外盖房子,低价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当时这些出租的公房被称为“廊房”,按照所处区域的繁华程度分为“大房”“中房”“小房”。住户三个月交一回房租。大房每间租金四十五贯宝钞,外加九十文铜钱,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约为一百七十四元;中房每间交租金三十一贯宝钞,外加六十二文铜钱,约为一百二十元;最便宜的小房每间三十贯宝钞,外加六十文铜钱,约为一百一十六元。

当时北京劳动人民的工资是多少呢?据文献记载,永乐初年河工月薪九百文左右,砖瓦匠月薪一千五百文左右,轿夫月薪一千八百文左右,也就是说这些当时属于低收入群体的民工,也能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段租房住。

明清时期“典房”变得兴盛起来。只需把一笔典房款付给房主,就能按租约住上十几年,这期间,典房款归典主所有,房客不用交房租,房主人也不用出利息。“典”的等级高于“租”。《金瓶梅》中,武大起初的住所是在紫石街租赁的,金莲甚为不满,“贼馄饨不晓事的,你赁人家房住,浅房浅屋,可知有小人罗唣!不如添几两银子,看相应的,典上他两间住,却也气概些,免受人欺侮。”可见典房是有“气概”的高级住法了。那么典一套房的价格大概多少?金莲卖了首饰,“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两层四间房屋居住。第二层是楼,两个小小院落,甚是干净。”十数两银子,约合人民币三千块左右。

清朝时候,京城地价持续高昂,京官的流动性依然很大,外地来京官员解决居住问题的法子,仍是租房。不过清代官员们比白居易欧阳修他们都更要点儿体面了,陋巷斗室是不能租的,穷归穷,租一套四合院是底线。

清政府的中央六部设在正阳门内,按照清律,皇帝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凌晨五点至七点。官员们一般寅时就要候在午门外,相当于凌晨三点时到五点。三点多就要到单位等着开会,又没有地铁公交可坐,要再住得远一点儿,这晚上还能睡吗!所以很多京官集中租住在宣武门外,因为宣武门外离正阳门很近,能少花点路上的时间。宣武门菜市口大街的绳匠胡同,曾住过徐乾学、洪亮吉、毕沅、陈元龙,晚清时同治的帝师李鸿藻住过菜市口胡同7-11号,左宗棠住过16号,刘光第住过29号。

一套适合京官居住的房子租金是多少?爱写日记的曾国藩留下了珍贵的研究材料:道光二十年,他在骡马市大街北的棉花六条胡同租下一处住宅,全年租金大概是六十七两银子,一两银子约折人民币一百五十到二百元,年租大约一万多块钱。不过此时老曾的俸禄(法定收入,不算冰炭敬和灰色收入)也仅是一百二十四两银子。光房租就花掉一半年薪了。

民国时期世道不好,楼市乱象丛生,有志青年们聚集在北上广的,都要经历租房之苦。《春明外史》中,农村出身、家境贫寒的杨杏园,虽在京城报社担任主笔,但还是在会馆租房住。沈从文的《记丁玲》 和 《记胡也频》,写过丁玲与胡也频在北京的生活,“在那公寓楼上他们大约住了将近一年,那时的生活虽仿佛不很窘迫了,由于支出方面不甚得体,两方总仍然常常显得极其狼狈。冬天来时,房中虽有煤炉,却无煤块,客人来时,就得女主人用旧书旧报作为取暖的燃料。报纸完事后,外面寒气十分逼人,室内无法工作,两人就坐在床上看书。房租到期无法应付时,两人便常常不在家中,各处乱跑。在家为掌柜的见及时,便装作出门借钱的样子,用围巾紧紧地裹了身体,出门向北或向南踏雪散步,直到夜深方敢回转住处。”

“在许多好房子主人中,我们还没有遇到一个我们相信比公寓中掌柜还能容我们长期欠付租金和伙食的主人。同时我们当时若搬到什么人家去,床同桌椅就不能得到。在上海,情形稍稍不同了一点,我们各处看房子的习惯,还好好保留到生活上。正像这是我们一种权利,我们可以永远想象下一个月住的地方应比目前住的稍好一些,所以这里那里去找住处,从人家后门进去,同一些二房东讨论价钱,有时还冒险放下一点定钱,临出门时总说,定下了,定下了,不久一定搬来!一回家,把收入一打算,便明白那个定钱又等于白送了。”

不久沈从文去了上海,丁玲和胡也频也跟了去,“(沈)在法租界善钟路一个朋友代为租妥的亭子间住下。再过了两月,他们两人又用另外一种理由,也居然到上海来了……两人虽在上海住过,这次来上海既不预备久住,故一来就暂且住在我那地方。那时节我住处已经从亭子间改为正楼大房,房中除去一桌一椅一木床外,别无他物。两人因此把被盖摊开,就住在我房中楼板上。”

(这合租生活,不可谓不惨了。不过,有志青年们挤在出租屋里睡地铺,是励志之韵事。想那林书豪在成名一战的前夜,还舍不得花租房的钱,睡的是队友菲尔德斯家的沙发。睡完沙发,第二天他在球场上就爆发了。此事结局更妙:那张睡出了大球星的沙发最后结局如何?菲尔德斯说,不好意思,那张沙发是我租来的,已经退回家具租赁公司去了……)

(薛君初到北京谋职,找不到住处,赖有同学收留,他就睡在人家屋里的沙发上。我常赞道,睡沙发乃是发迹变泰之肇始,世间穷通无定,别看咱夫妇此际无立锥之地,待你将来阔绰了,封妻荫子,你则翩翩裘马我则楚楚衫裙,咱二人到那家里去,豪掷千金,买回那条沙发,供放家中,提醒子孙克绍箕裘。为妻便为你作一本传奇,名唤《沙发记》……)

沈从文讲到自己和丁玲胡也频的租房生活时,曾说:“有许多年轻人是那么过下来,且如我们自己,也还得过许多年,且在一九三一年的今日以后,仍然还得在那种极类似的情形里过日子。”他所说的这“许多年轻人”中,尚有郭沫若、茅盾、鲁迅、梁实秋。他们都在上海弄堂租过亭子间,很多文思,就是从亭子间的叫卖声吵架声麻将声里,十分艰难地诞生出来。鲁迅在《病后杂谈》里絮絮叨叨地抱怨上海的高房租,还很仔细地算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渊明的好句,但我们在上海学起来可就难了。没有南山,我们还可以改作“悠然见洋房”或“悠然见烟囱”的,然而要租一所院子里有点竹篱、可以种菊的房子,租钱就每月总得一百两,水电巡捕捐按房租百分之四十,每月十四两。单是这两项,每月就是一百十四两,每两作一元四角算,等于一百五十九元六。近来的文稿不值钱,每千字最低的只有四五角……”

——房租高,稿费贱,文字不值钱,文人养家难,这情况,到如今也没什么变化。当然,这些年大伙其实都看清鲁迅的真面目啦:周先生是个有钱人。就说暂住上海的时期,人家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人民币四万块呢。

在民国,除了有志无钱的文学青年,手头很有些钱的人,似乎也不热衷买房。《民国房地产》中这样解说:在整个民国时代,除了一部分靠房租养家的包租公和靠炒房取利的投资客外,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没有买房的欲望。民国人喜欢攀比居住质量,他们更愿意花大价钱租一套大房子,雇黄包车雇奶妈厨子,房子外面挂上“ × 公馆”。我猜这种风气大概跟战乱时代,朝不保夕有关,天知道刚买的房会不会被炸弹炸塌呢?

为了让收入过低的人有的住,民国政府也建过一种廉租房,叫作“平民住所”。民国十七年(1928年)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分别在杨浦区、卢湾区和闸北区建了三处平民住所,每处设有学校、礼堂、公厕、公共洗衣处,共设有六百多套廉租房,月租一般在两块大洋到两块五角之间。汉口也建有两个廉租房社区,里面盖着单层平房或瓦房,厕所公用,两个小区共九百间住房。与上海的平民住所类似,小区里还有公共学校、公共诊所、公共礼堂。入住者需要接受一个条件:必须让孩子到小区里的公共学校上课,不收学费。(《民国房地产》)。

现今大城市里的租房族位于最下面、居住条件最差的一群人住的是地下室。有统计数字称,只在北京一个市,住地下室的租户就有一百万之多,相当于一个县级市的全部人口。这群人里,有专业冷门、暂时委身民营出版社、保险公司的低收入应届毕业生,有美容美发店小工,更多的是不怕吃苦的中年打工夫妇。有些地下室是地下人防工程改建的,有些地下室十几间屋子被整租下来,算是酒吧美发店的员工宿舍。我跟几个住过地下室的人聊天,他们都摇头说,那不是住的地方,只能算是“塞”的地方,下班回来胡乱把肉身洗洗,胡乱往格子床里一塞。屋子就七八平米,没地方,东西都得装袋子,用粘钩挂在墙上。五六十人共用两个厕所,早晨大伙都尽量憋着,憋到地铁站或单位去。洗一次澡五块钱,限时二十分钟。有时洗着洗着水不热了,只能好歹擦一擦身上泡沫,跑到管理员那儿去吼。衣服床单洗完都晾外边,时不时丢一件。晚上十点钟左右,大伙陆陆续续都回来了,地下室社区才刚热闹起来,串老乡的,看电视的,打扑克的,给老家人打手机的……墙板薄,隔壁夫妇过夫妻生活都能听清。可是苦一天了,还不许人家快活快活吗?有一些打工的带着小孩,也不怎么管,几个小孩拉帮结派,咚咚咚在走廊里练折返跑,动静像一辆小坦克。反正清早一出门就是一整天。每次觉得难以忍受的时候,想想租金一个月才五百块,反正能不露宿街头,就念佛吧。

我小心翼翼地说,要不你换一处地上的房子住?

住地下室的人:这话像是“何不食肉糜”“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就那么点工资,还要分一半寄回老家给爹妈,好房子我可得住得起啊!

同类推荐
  • 朝鲜中古文学批评史研究

    朝鲜中古文学批评史研究

    与韩国文学一样,其文学批评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本书研究韩国上古时期至19世纪末叶的文学批评,对其从萌芽阶段到系统总结形成完整体系的阶段,都做了细致深入的探讨,揭示其与韩国文学发展、时代环境、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审美趋向、文化时尚等的密切关联,阐明其与中国文学批评的互动、浸染的关系。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姚永朴讲文学研究法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姚永朴讲文学研究法

    本书辑录了桐城派作家姚永朴所撰写的文学研究成果的内容,不仅在新、旧学术交替之际试图以桐城派古文的“义法”说,重新阐释文学的原理,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而且植根于经史传统之学,从语义、语用及篇章结构、风格等方面,对作为“杂文学”特征的中国文章学体系的建构作出了有益的探讨与贡献。
  • 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

    愿你在平淡的日子里,不忘美好

    就这样,倾我所有过一生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和咖啡馆有怎样的联系,没想过自己会开家咖啡小店,没想过因为工作又接触到这么多全国各地的咖啡店主,没想过自己做起了咖啡馆文艺分享联盟、在各地咖啡馆里办艺术展、排演原创近景话剧,更没想过会写本关于“咖啡馆”的书。
  • 如沐清风:与名家面对面

    如沐清风:与名家面对面

    本书收集了作者发表在报刊上的、与文坛名家交往的文章约七十篇,包括近眸名家、名家故事、名家书信、怀念名家、名家说我、我与名家、我“读”名家有感等七个专栏。
热门推荐
  • 贪财小魔妃:魔尊,别闹

    贪财小魔妃:魔尊,别闹

    萱草这辈子的终身愿望就是有吃有玩,然后存好多钱,找个男人生个小包子,偏偏让他碰到一妖孽,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还是溜为上策!总之就是一个在闹,一个在宠的故事,甜文。
  • 风君戏妻(君临天下系列之一)

    风君戏妻(君临天下系列之一)

    [花雨授权]她就像个不可侵犯的天使,一个“失去双眼”的天使,却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在初次见面时,便将代表他尊贵身分的帆船坠链给予她,没料到她反而一步步陷入危险之中!祸是他惹的,为了……他愿意分一半的视力……
  • 故乡相处流传

    故乡相处流传

    《故乡相处流传》又是一部长篇寓言。作者一边信口开河、信马由缰、虚虚实实地叙说着他的故事,一边不住地借古讽今、指桑骂槐。作者的一些寓意也许读者体会不到,但读者却体会出许多作者未必预料到的寓意。无论其戏剧性,还是幽默感,都绝对是一流的。
  • 喻见你

    喻见你

    从小伪装的喻兰,变了,变得不在自卑,不在懦弱。
  • 神奇宝贝之八个被选召孩子

    神奇宝贝之八个被选召孩子

    看过神奇宝贝吗?答案是肯定的!看过数码宝贝吗?答案是肯定的!作者把童年最爱的两部动漫结合在一起,其中数码中采用喜爱度胜过数码兽的第一部的八个被选召的孩子进行穿越重生于神奇宝贝的世界!八神太一、石田大和、武之内素娜、泉光子郎、太刀川美美、城户丈、高石武、八神嘉儿,这八个孩子会与哪些神奇宝贝邂逅、收服、战斗、变强呢?太一变成了小智的劲敌了么?会展开什么样的冒险故事呢?!比丘、比丘、比丘比丘~当然: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网游之精兵强将

    网游之精兵强将

    一代机械师穿越到虚拟网游《争锋天下》开始的时候,获得唯一隐藏职业机械师,唯一稳藏职业阵法师,从此,世界格局不论如何变化,逍遥青文一定会带领这他的精兵强将,征伐沙场!
  • 千古中医传奇

    千古中医传奇

    《千古中医传奇》融医、药、文、史于一炉,集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分医药史话、本草典故、药物探源、医家轶事、奇法治病、医德医监、医苑趣谈等部分,所有篇什均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或考证有据,或口口相传,或见之于典故,或流传于坊间,一卷于手,品位咀嚼,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不仅是初窥中医奥秘者登堂入室的叩门之作,更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医文化的上佳读本。
  • 穿越女皇好厉害啊

    穿越女皇好厉害啊

    “女皇陛下,您已经86h没有休息了,你得休息休息吧
  • 回三国之为家

    回三国之为家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为家回三国,拯救家庭,拯救国家,拯救华夏!
  • 大宋超级学霸

    大宋超级学霸

    那一年,大宋甲级足球联赛正热,国民老公苏东坡金榜高中。那一年,京城房价一飞冲天,老干部欧阳修买房不及时被夫人赶出家门。就在那一年,赵官家上元夜偷窥香艳女相扑,被朝阳群众司马光当场抓获。也是那一年,王老虎携女参加非诚勿扰,扬言非进士不嫁,金明池畔四大才子仓惶奔逃。还是那一年,河东狮喜拜婚堂,胭脂虎相亲正忙,全国神童大赛各路少年英才开始隆重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