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60100000042

第42章 “陈学”渐入佳境

我觉得近年以来学界对于陈寅恪史学和诗学的研究渐渐深入,而且渐入佳境,好像是形成了一门“陈学”。最早开启这一工程的,是对陈寅恪深有研究的余英时先生,他在《论述陈寅恪的史学三变》(1997年)中,大胆提出陈氏晚年巨著《柳如是别传》是以“小说家之想象用之于写史”,而同时又“仍然是真实的历史,毫无虚构”。这是陈氏史学的一次大的跳跃。而同时他的晚年诗文“别具有曲折幽深的特色”。什么特色?就是在文禁森严的形势下,不得不用隐秘的方法,嘲世叹人,讽当局而述“心史”。余先生解曰,陈氏言及自己晚年的史学方法是——“亦更非太史公、冲虚真人之新说”。此处太史公当然是司马迁,取“马”字;冲虚真人指列御寇也,取“列”字。此即暗指不用马列方法。这是陈氏后期自用的“暗码”,读者一疏忽,即不能明其意。我以为这是余先生首先提出了“陈学”的特点。陈学是相当博大的学问,非浅识如本人者所能言。但是,它也甚为引人,学识不足者也想探头一窥,寻找趣味。陈氏关于隋唐史之研究,难以浅谈。但是自从《柳如是别传》出,一般读者的兴趣也增加,因为其中的故事引人。好像自余英时先生的一系列研究论文连续发出以后,才更引起国内外的注意。据我所见,余英时在论文集《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三联,2005年)有一组四篇论文,即论陈氏的《论再生缘》(1958年)、晚年心境(1982年)、儒学实践,还有史学三变;其中论陈氏的史学三变,指出《别传》可比小说,论史犹如他自己的“心史”。这一来就引导读者向陈寅恪的“心史”注意,重视诗里的古典,更注意诗里的“今典”。“今典”在当前的社会是不好直白言说的,因此要有策略,绕弯子,使“暗码”。此外,我见到的还有冯衣北著《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花城出版社,1986年)附载的余英时论文五篇。于是,读者多起来,研究者也多起来,“陈诗”里的“今典”或“暗码”问题引出更广大读者的兴趣。比如,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里解“落花”(1956年)诗中“林花天上落群芳,飘落人间共断肠”云此系指:斯大林死,共产党(共断肠之谐音)破产。这样的例子很多,是余先生深读后的见解。当然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或以为求之过深或近乎猜谜者。我想那是学术研究中常有的事,《红楼梦》之“红学”,就引出了“曹学”,不管红学曹学里,都有这样的不同看法。我近来读胡文辉先生《陈寅恪诗笺释》。胡的著作是在余英时研究的基础上更近一步。余先生的陈诗释证或新证都是针对某一问题,与冯衣北先生、汪荣祖先生论辩,所涉及的诗不过三五十首。重要的是从方法上提出重要的问题。而胡文辉的大著解陈诗,是全面的,陈诗存世者一共三百首,逐题细解,笺释诗里的古典自不必说,重要的是笺释诗里的“今典”,也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实指何事,讽喻何事,抒发何种情怀。对余英时的解释,也偶有异见。请想,陈诗多是绝句律体,字数并不多。但现在《陈寅恪诗笺释》写成皇皇巨著二大册,共一百三十万字,可见研究之细,功力之深。

要了解此著,我觉得细读一下此书的三篇序和作者的《后记》是十分必要的。先说《后记》。胡文辉在一开头就说,他对陈诗感兴趣就是起于冯衣北《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书里所附余英时的几篇论文。那是五篇论文,也不过一百五十个页码。但是,那种广征博引,细论世事和陈氏“心史”,真也令人叹服。胡文辉起初想,他自己纵然再接着研究,恐怕也捞不到几条余先生的“漏网之鱼”了。他佩服余先生的“目光如炬”。但是,有志者事竟成呀。写完全书后,他在《后记》的最后还赋诗述怀云:“欲将新证补潜山”。(余英时是安徽潜山人)要补一补余英时未及之处,这是有志气,也是学术界后浪推前浪。我作为读者,为此高兴。我再说此书的三篇《序》。合而读之,我觉出这三篇是在描述一个“陈学”的发展轮廓。第一序是罗韬先生写的。这一序论定陈诗的特点与地位,而且论定了胡著源于余英时的方法但另有成就。罗先生的文章也好,忍不住引下两节:“义宁之籍在江西,情结同光,骨肉出于散原,而其诗不入江西之社,不作同光之体,不染散原之风。何也?以其轻于法而独深于意也。”另一节云:“自潜山余英时氏以义宁解钱柳之法,还治其诗,拈出今典,铁函乍发,石破天惊。余氏之胜,在内证法,善以义宁之书证义宁之诗,辨其寄托,启后来无尽门径。此后解人继起,聚讼纷纭,而文辉后出,加其邃密,得总其成。”从诗人陈寅恪身世,到余英时之解诗,再到胡文辉之总其成。大体情况已说清楚。第二序是谢泳先生所作。谢泳在北京购得陈诗的一个抄本,是从中山大学流出来的。当然有一定价值,他送给了胡文辉。抄诗共二十三首,与流传于世的版本,在题目上有所不同。后来胡文辉编就陈诗,其中诗的题目总是先用自己概括的意思标出,然后才是真正的诗题,我不知道是否因为他考虑到已先流传的那些诗题,并不一定是陈氏亲定的最后题目。如果是那样,那么谢泳的这个抄本还是起了一点作用的。第三序是张求会先生写的。其中有言曰:“陈诗的所谓‘暗码’,说到底也还是旧体诗‘暗码’传统的延续和发展”,而且“并非每一首都暗藏机关,即使是那些公认藏有玄机的诗作,也往往源自一时一事的触发,彼此之间很难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窃以为,陈诗虽有‘暗码’但难成‘系统’。”“笺证陈诗最大的难处是什么?……陈寅恪的诗,作者身份的特殊性以及创作时代的荒诞性,很容易诱使笺注者步步为营、处处设防,难免会明处生暗鬼,使原本简单的问题转而复杂化。”张求会先生的提醒,也是值得注意的事。前面所谓“曹学”“红学”也曾发生过这些事情。

前面说到的第二序的作者谢泳先生近日由厦门回太原消暑。他把他新发表在《东方早报》(2012年7月29日)的作品《陈寅恪诗笺释八则》拿给我看。我说,你平常不搞这个方面嘛。他说,来了兴趣。说到这个题目,我们都谈兴甚浓。他说,他与胡文辉是好友,也佩服他的学问研究。但他又有新意见。他说,解陈诗不能一般地从他对当时政策的反应来说。有时他是针对某些熟人朋友的行为而发的议论,当然也包括领导者。以那《八则》的前三首为例。第一首《项羽本纪》(“左转前行陷泽中,沐猴方始叹途穷”),胡文辉以为晦涩难明,或为刺蒋。谢说,易解,此刺张东荪也。向左转,亲共;陷“泽”中,已明言入毛一边。说的是项羽,实指张东荪。第二首《钱受之〈东山诗集〉末附〈甲申元日〉,戏题一绝》中,“兴亡江左自伤情,远志终惭小草名”,亦是讽张东荪。古称江东为江左,示东荪。远志,即小草;荪亦小草。这也是讽张东荪。这些古典,胡文辉在他的《笺释》里都已查明,只是没有引到具体的人物,差了一步,成为模糊不可解。第三首是1954年的那首《贫女》,“幸有阿婆花布被,挑灯裁作入时衣。”胡文辉说是讽统购统销政策,使民间生活困难。谢泳解曰此讽陆侃如、冯沅君夫妇急改旧作(《中国诗史》及《中国文学史》)以迎合形势。谢泳认为,“陈诗标题,凡用旧典,一般都不是本意。解陈诗,这是一个基本思路”。我想,这有些道理。谢先生向具体的人物事件靠近,反倒亲切。我觉得,这是陈学的一个小小发展,可喜也,特在此多说几句。

此文发于《上海早报》2012年10月21日

同类推荐
  • 晨雨集

    晨雨集

    《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吾生张军,少怀天下之志,然英语毁败,高考失利,爱情受挫,志不得张。其情积之于心,发之于外,形诸言语,集之曰《晨雨》。
  • 煽

    本书为随笔集。书中收入了海岩关于做人、处世、谈情及成功的的文章,配有图片。
  • 李白诗选评

    李白诗选评

    本书编选李白诗230题,270首左右。分编年、不编年两部分排列。不编年部分,又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七言歌行)、五七律、五七绝、乐府几个部分。李白诗歌的编年,仍然是李白研究的重要课题,争议也比较多;对于李白寄托很深的乐府诗的作年,争议尤其多。
  • 故乡

    故乡

    本书精选现当代著名作家写故乡的优秀散文,从故乡风物、故乡往事、家园情思等角度抒写了人类的乡愁这一永恒的文化主题。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非常值得一读。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
热门推荐
  • 朵儿的幸福生活

    朵儿的幸福生活

    住山洞,养娃娃,斗野兽,采蔬果,看朵儿如何从一无所有到幸福满满.......
  • 光明的后裔

    光明的后裔

    有光明的地方就会有黑暗,我愿用我的火焰,去照亮那些黑暗……一些人,被称为光明,但他们却忽视了他们背后的黑暗;一些人,被人们逼入黑暗,但他们却在寻找着光明......(这是一个关于一群少年少女一起寻找光明的故事!新的章节会在每天的十一点前奉上,谢谢大家支持!!)
  • 致那些流连的岁月

    致那些流连的岁月

    我很多次曾在想我花费大部分时间去写这一个个故事,大部分时间去构思情节,大部分时间去回忆,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许只是害怕某一天时间会带走我关于那些重要的或许别人觉得有丝丝的无趣的记忆。这本书主要是给那些爱着的但是不能说出来的人,想把心声述说,却又没人倾听,所以给这本书取名《致》,致每一个孤独的个体,致每一个人的青春,致那些流连的岁月。
  • 酒吧带回极品女老板

    酒吧带回极品女老板

    一个小男人和成熟少妇的情感纠缠,在美女如云的公司,小男人如何征服自己的极品女上司........把一个刚离婚的漂亮女人领回家中,我却无法抗拒她的那热情,天亮后,她从我的睡梦中消失,留给我暖暖的怀念。命运让我们再次相遇,她成了我的新老板,我依然无法逃避她那双多情的眼神,爱与欲将我在这个城市中沉沦。
  •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收编的34个故事中,有的是在当地曾经发生过的一段真实历史,而绝大部分是在史志记载之外,长期散落在民间的口头传说。采取正史、野史、奇闻、逸事结合,汇集而成的情节有趣、内容新颖。其中,有的故事虽然发生近代,但它在当时却是关系到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危的特大历史事件。有过亲身经历的当地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现代人,对于这一段历史,都很陌生,只是偶尔在闲谈中,像听故事一样,听人传说,印象淡薄,相距遥远,今天已融入到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死王爷,本妃要改嫁!

    死王爷,本妃要改嫁!

    出身青楼,有着最不堪的身世,却是铮铮傲骨活于世。是京城第一花魁,也是皇上一手栽培的刺客,更是武林神秘门派的一门之主。想娶她的人,只差没有挤破门槛。谁说刺客皆无情,她偏偏多情。一颗心深系那位深不可测的君王。她说,你爱不爱我,好,你不爱我没关系,我嫁人!
  • 人生若只如初见之誓三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之誓三生

    八十年前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对有着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的青年男女,虐心而纯粹的爱情。“世间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当我靠近,你却离去……"
  • 花之魂物语

    花之魂物语

    一觉醒来,发现记忆全无,还在一个莫名奇妙的地方,竟然是花的世界,给一个金手指呗,天选之子够不够。冒险,学院,任务,使命,软萌少女,腹黑弟弟,狡猾王子,你喜欢哪一款呢?
  • 尊极之道

    尊极之道

    幽者幽,天尊无量~~~~~我,从小在孤儿院里长大,非常的孤独,没有人愿意和我做朋友,甚至没有人愿意理我,我非常的寂寞。我叫死仁,是的,你没听错,我姓死,这是我的父母告诉孤儿院院长的,至于我的父母为什么抛弃我,我至今为止我也不知道。我有一双眼,它时而能看见鬼魂,虽然我习惯了,当还是莫名其妙的有些害怕。现在的我,初中毕业,读上了高中,但是我已经长大了,有工作的能力,孤儿院已经可以不需要在养育我了。我叫死仁。。。
  • 欣欣相印:单纯萝莉求疼爱

    欣欣相印:单纯萝莉求疼爱

    乔欣欣喜欢冷子轩好多年了,从小学同班到初中同校。当她乔欣欣喜欢的人讨厌她。她抑郁不住的泪水掉下来了。为了他,乔欣欣开始努力学习,让他刮目相看。跟他考上了一所高中。但是问题来了:坏坏校草关注她,优雅殿下追求她,忧郁王子喜欢他。帅气明星宠爱她。还有一个大BOOS。她该选择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