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5000000012

第12章 开启新诗之门:五四浙江诗人群对中国新诗的首创之功(6)

我是文艺爱好者,我想在文艺里面理解到别人的心情,在文艺里面找出自己的心情被别人理解的愉快。在这一点上,如能得到满足,我是感谢的这一段话讲得十分坦诚。这虽然不是专门对诗歌讲的,但作为“人情迸发的声音”的诗歌,其所表达的感情尤须真挚动人,是自不待言的。然而作为特殊文学形式的诗歌来说,感情的“所谓真实,并不单是非虚伪,还须有真切的情思才行,否则只是谈话而非诗歌了”。这是周作人十分强调的诗的特点,他用了一个很生动的譬喻来予以说明:“譬如一颗星,燃烧至某一程度才能发出光焰,人的情思必须燃烧至某一程度,才能成为诗料。”

这样,周作人便主张:写诗的“第一条件是须表现实感”,而且这“实感”还须达到“迫切而不能忍欲言”的炽热程度!第二条件是还要“有恰好的句调,可以尽量表现这种心情,此外没有笫二种说法。那末这在作者就是真正的诗,他的生活之一片;他就可以自信地将它发表出去了”。

同时,与要求诗歌表现生活所孕育的迫切的真情相联系,周作人还特别强调诗歌对于诗人的个性的表现和创作的自由。

他说: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浅陋,文章如何平凡,但自己觉得要说的时候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因为文章只是自己的表现,所以凡庸的文章正是凡庸的人的真表现,比讲高雅而虚伪的话要诚实得多了。

周作人还说:几年来中国新文艺渐渐发达,各种创作也都有相当的成绩,但我们觉得还有一点不足:这便是因为太抽象化了,执着普遍的一个要求,努力写出预定的概念,却没有真实地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其结果当然是一个单调。

因而,他表示“我希望于摆脱这些自由的枷锁,自由地发表从土里生长出来的个性”;并要求给予诗歌作者以充分表现自己真实的个性(生活、情思、语言)为前提的最大的“创作自由”:我的意见,以为最好任各人自由地去做他们自己的诗,做好了,由个人的诗而成为国民的诗,由一时的诗人而成为永久的诗人,固然是最所希望的;即使不然,让各人发抒情思,满足自己的要求,也是很好的事情。

我们所希望的,便是摆脱了一切的束缚,任情地歌唱,无论人家文章怎样的庄严,思想怎样的乐观,怎样讲爱国报恩,但是我要做风流飘逸或讽刺谴责的文学,也是我的自由,而且无论说是隐逸或是反抗,只要是遗传环境所融合而成的我的真的心情,只要不是成见的、执着主张派别等意见有意造成的,也都有发表的权利与价值。这样的作品自然具有它应有的特性。

总之,周作人从诗的本质出发,主张做诗的人要做什么诗,“假有一个限制的条件:便是须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情思”。这便是周作人具有现代意识的诗歌创作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对新诗创作,而且对于整个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都具有一种革命的意义。

周作人认为,对于诗歌而言,“真”是根本,“个性”的表现是追求,而“感人为善”则是目的,即诗的创作要求思想和情调的健康。他在《答芸深先生的信》中说:我不相信诗人应当是“先知”,拿着十字架在荒野上大叫。但有健全思想的诗人,总是更令我喜欢。郭沫若先生在若干年前所说“诗人须通晓人学”这句话,我至今还觉得很对。

周作人的这一思想是值得重视的,因为诗歌的创作与发表总是相联系着的,创作尽可以不顾一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然而发表出去,让广大读者去领受,影响、撩拨读者的感情,诗人就不能不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注意到是否能起到积极、健康的作用,至少不要起消极、有害作用。这是聪明的、善良的诗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不过,具有一种开放意识的周作人,懂得诗人往往具有一种“超前的”、高远的思想,并不去对他们作普遍一律的要求。他只是要求最起码的情感的健康而已。

他甚至对于平庸思想的作品也十分宽容,只要它在艺术表现上确有可取之处。例如,他一面指出苏曼殊的诗作“思想平庸”,“不大高明”,“逃不出旧道德的樊篱”;一面却又肯定其诗歌里的“真气与风致”,称赞苏曼殊“在宣统、洪武之间的文学潮流中”,“毕竟可以当得起大师的名号”。周作人这种不把文学视为狭隘“工具”的宽容精神,至今依然值得诗人们深思。

2.诗的体式:“别种的散文小品”式的“自由体”

五四以来,新诗的创造者们尝试着用多种形式写诗,为创造完美的新诗形式做了艰苦的探索。周作人通过对新诗诞生以来几年创作实践的考察,归纳出了当时新诗发展实际走着的两条路子:一是不必押韵的新体诗,一是押韵的白话唐诗,以至小调。所谓“不必押韵的新体诗”

实际上是指像胡适的《权威》、周作人自己的《小河》之类的自由体新诗;“押韵的白话唐诗,以至小调”实际上是指像胡适的《病中得冬秀书》、《“赫贞旦”·答叔永》之类“白话旧体诗”和《虞美人·戏朱经农》、《沁园春·新俄万岁》之类的“白话旧体词”。周作人本人认同的是“不必押韵的新体诗”,即新诗的诗体应该是自由体。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曾明确地指出新诗的诗体是自由体——他在《论小诗》一文中说:“做诗的人要做怎样的诗,什么形式,什么内容,什么方法,只能听他自己完全的自由”。二是他认为新诗采用自由体便于自由地抒写真情实感——他在《栀过去的生命枛序》中称自己的诗集《过去的生命》中的诗是“别种的散文小品”,“能够表现出当时的情意,亦即是过去的生命”。他在《小河》的引言和《栀儿童杂事诗枛的序和附记》等文章中也表达了这一观点。三是他“是一个使诗成为纯散文最认真的人”——他所创作的新诗均是自由体,他对波特莱尔的作品情所独钟的是其散文诗,其所“译日本俳句同希腊古诗,也全用散文去处置”。由此可见,周作人的诗体论是一种自由诗体论,其本质是要新诗解放诗体,能自由地抒写真情实感。

自由诗体论是中国现代重要的诗体论之一。周作人之前,胡适便已提出了自由诗体论。周作人的诗体论虽然与之有明显的相同之处,如两者都主张解放诗体,实现诗体自由化,但又有与之明显不同的地方。周作人的诗体论所着重强调的是诗歌要“散文化”,而胡适的诗体论所着重强调的是反传统格律诗和格律诗体论。周作人的诗体论指出了新诗诗体的大致样式,即散文体式的诗体,而胡适的诗体论没有具体指出新诗诗体的大致样式。周作人的诗体论所吸纳的传统因子主要是唐、宋诗歌“散文化”以及明末公安派、竟陵派诗体论的因子,所吸纳的外来因子主要是法国象征派诗歌、诗论的因子。而胡适的诗体论所吸纳的传统因子主要是晚清“诗界革命”理论的因子,如他的“要须作诗如作文”、以“文之文字”入诗、“不避俗字俗语”等观点就显然包含着“诗界革命”理论的“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我诗写吾口”、不避“流俗语”等观点的因子。周作人的自由诗体论在吸纳传统的自由诗和自由诗体论因子的同时,又吸纳了传统的格律诗和格律诗体论的因子——周作人在主张诗体“散文化”的同时,又认为“诗的效用本来不在明说而在暗示,所以最重含蓄”,“诗歌本以传神为贵,重在暗示而不在明言”。而胡适的诗体论在反传统的格律诗和格律诗体论的同时,又吸纳传统自由诗体论的因子——胡适虽然没有明确地认同中国传统的自由诗体论,但如前所述,他的诗体论是吸纳了晚清“诗界革命”理论的因子的。周作人的诗体论主要是从转化中国传统自由诗体论的角度接受了法国象征派诗歌和诗论的影响。而从胡适诗体论的具体内容来看,主要是从反中国传统格律诗歌和格律诗体论的角度来接受美国意象派诗歌和诗论的影响的。

自由诗体论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诗体论之一。宋人认为韩愈“以文为诗”,并主张学习他的诗歌。袁宏道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黄遵宪主张“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我诗写吾口”,不避“流俗语”(《杂感》)这些都是自由诗体论。

周作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他的诗体论主张诗歌散文化,与唐、宋诗歌散文化理论基本相同;他主张诗歌自由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与晚明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但周作人的诗体论也有不同于中国传统自由诗体论的地方。

周作人的诗体论主张诗体“散文化”,实际上既是为了使诗歌能自由地描写人性,表现人的生活、情感;又是为了使诗歌“平民化”,能够更好地为平民所接受。这与他的“人的文学”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周作人的诗体论明显地既吸纳了唐、宋诗歌散文化理论,又吸纳了晚明公安派、竟陵派的诗体论,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较之传统自由诗体论,周作人的诗体论更具丰富的内涵。周作人的诗体论又包含着法国象征派诗歌和诗论的因子,而这是中国传统的自由诗体论所根本没有的,所以,它具有传统诗论所没有的“世界性”。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周作人的诗体论与胡适等人的自由诗体论一起使自由诗体论在五四时期独受青睐、一枝独秀,并为它成为中国现代诗体论的主体奠定了基础。

3.诗的风格:“诗的效用最重含蓄”

在周作人看来,新诗从风格的角度来说应该含蓄蕴藉。他在《论小诗》中说:“诗的效用本来不在明说而在暗示,所以最重含蓄”,在《日本的小诗》中说:“诗歌本以传神为贵,重在暗示而不在明言”。

周作人风格论的本质是认为新诗要有诗味,这主要是针对部分早期新诗因过分解放诗体而形式粗糙诗味寡淡而言的。

五四时期的白话诗,在胡适等人的新诗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下,在内容上追求“清楚明白”,重于说理;在意境上强调恬淡自然,偏于平实。

这种有别于旧体诗词的白话诗的诞生,自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是它的缺点也很突出,即大多缺乏浓烈的感情,内容上太直露,没有回味的余地,以至于到1924年前后,新诗就日渐冷落了。针对新诗这种明显的缺陷,周作人提出新诗人应该有“切迫的情思”,有强烈的创作欲求,因为“欲求的切迫与否,所表现的便成为诗歌或谈话”。他要求诗人对情感进行熔炼,将平凡的感兴特殊化,从而获得凝炼的诗情。他认为:“人的情思也须燃烧至某一程度才能变成诗料。”周作人的这一见解虽然是就小诗而言的,但对整个新诗创作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强调诗情的凝炼,也就是将散漫的、平淡的感情加以浓缩和集中,用最精炼的诗句表现出最深广的内容。这样,就能使诗情浓郁,诗意盎然,令读者产生心灵震颤的效果。周作人的这一主张,无疑有利于新诗艺术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新诗创作要有激情和将一般的感情提炼升华为特殊的感兴而外,周作人还十分注重新诗在表达方式上的含蓄。在《扬鞭集·序》中,他回顾了几年来新诗发展的状况之后尖锐地指出:“一切作品都像是一个玻璃珠,晶莹透澈得太厉害的,没有一点儿朦胧,因此也似乎缺少了一种余香与回味。”

中国古代的诗是非常注重凝炼、讲究含蓄的,如《桃之夭夭》、《蒹葭》、《古诗十九首》、杜甫的《秋兴》等。中国传统诗论也是很推崇诗歌含蓄蕴藉的风格的,如中国传统诗论强调诗歌创作要注重对“兴”的运用。严羽的“妙悟说”认为“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沧浪诗话·诗辨》)。王夫之的“情景说”认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夕堂永日绪论》)。王士祯的“神韵说”认为诗歌要有味外味,王国维的“境界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人间词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实际上都是为了使诗歌含蓄蕴藉。很显然,周作人的诗歌风格论受到了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影响。

同时,周作人的诗歌风格论也受到了外国诗论的影响。周作人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多年,亲身受过日本诗歌的濡染,因而,他的潜意识里实际上积淀着日本诗歌这一特点的影响。回国后,他又撰写了《日本的诗歌》、《日本的小诗》等一系列评介日本诗歌的文章,翻译了《日本俗歌四十首》、《啄木的短歌二十一首》等一批日本诗歌,并明确地认为日本诗歌,如他所翻译的《一茶的俳句》、《啄木的短歌二十一首》等日本诗歌大都具有诗形短小,含蓄蕴藉,“令人感到言外之意,直沁到心里去,正如寺钟的一击,使缕缕的幽玄的余韵,在听者心中永续的波动”等特点。他之所以译介日本诗歌,实际上是希望新诗通过学习借鉴日本诗歌的含蓄蕴藉来克服其诗味寡淡的毛病。同时,周作人也受到了法国象征派诗歌、诗论的影响,熔铸着法国象征派诗歌特点和诗论的因子。周作人认为,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兴”,“用新名词来讲或可以说是象征”。他所说的“象征”即西方象征主义的“象征”。周作人翻译过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的诗歌,并声称自己的《小河》一诗和波特莱尔所提倡的散文诗相像,因而,实际上是吸纳法国象征派诗歌、诗论的因子。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克己为人

    克己为人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嫁给西藏

    嫁给西藏

    这本书写的是西藏,但它既不是旅行随笔,也不是旅游攻略,而是寓居西藏的女子所著的文化笔记。
  •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热门推荐
  • 回到宋朝开网吧

    回到宋朝开网吧

    回到宋朝,演电视,放电影,开网吧,玩游戏生活流、娱乐向、轻松消遣、休闲解闷
  • 篱篎越恋苂

    篱篎越恋苂

    黎妙苂遭到后母追杀,意外穿越,长了安府的丫鬟,左王爷与黎妙苂一见如故,便把她收留成女儿,后遭到皇后刁难,一步步化险为夷……
  • 神将破天

    神将破天

    异世少年,召唤诸多神将,专治各种不服。敢单挑者要做好被群殴的准备哦!
  •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蒙田随笔

    蒙田随笔

    《蒙田随笔》集中展现了蒙田内涵颇丰的人文主义思想,共三卷,是世界上首本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三大哲理散文经典之一,此后几百年间被译成多种文字风靡于世,经久不衰。《蒙田随笔》一书精选50篇享誉世界的经典随笔,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深刻地揭示了人生中的各种困惑和难题,堪称一本“生活的哲学之书”。蒙田在文中不断地自我剖析和反省,为我们答疑解惑、破除困境,字里行间无不投射出积极和智慧的人生态度,也教给我们一种生活的艺术。
  • 彼岸花开月老亭

    彼岸花开月老亭

    【甜宠·微微虐。一生一世一双人】与渣男摊牌的时候病发,想着遇着世间也没牵挂,也没有必要活着。谁知,地府竟指着一只兔子说她还活着……还说她不是一只兔,而是……***重活一世,她遇见了另一个他,她变得脆弱,变得敏感他包容她——重活一世,因为曾经爱的彻底,对于喜欢这一个字有着不一样的抵触他等待她——他说过无论她爱与不爱,无论她想与不想,只要她转身他就在她是后面一直都在……-无论是一千年,一万年,还是一生,一世……【关于彼岸花传说的故事。】有人说“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叶永不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也有说“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生生相错”。传说,这故事说的是爱而不得。我说,这故事说的是带着思念的等待……
  • 万界大起源

    万界大起源

    【一书到底,震撼现世】毒书的传说,预言的降临,那下坠的星光照耀了万道,未知在延续。天地的枯竭,世界的破碎,时间在腐朽,万界在破灭。一位少年自小镇走出,重返混沌,划归鸿蒙,踏上了那强者之路,见证世间的坎坷灭亡……
  • 美国国父——华盛顿

    美国国父——华盛顿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特工

    极品特工

    当超级特工遇上超辣美眉的时候,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被关在监狱里的洛雨,以特工身份进驻学校读书。超靓的各系校花都想在洛雨的身上揩油,只因他太帅了……在生死未卜的战斗中尝尽各种爱情滋味,享受无比刺激的同时,一场场血腥的阴谋随之而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