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75500000007

第7章 所有的累都是心累(2)

不仅是水果和蔬菜,人们还有想要改变花的颜色和形状这样的想法。但是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其中必然会导致失败,对自己产生“没有能力”“命不好”“达不到”这样的失望,继而产生新的烦恼和新的苦恼,活得很累。“想要改良西红柿”“想要改良苹果”,这样努力地想要改变世界,而这又会造成许多无法顺利进行的事情,最后只会让人连呼:“啊!

啊!失败了,太令人失望了!”

又比如,养育孩子也会令人非常失望。因为是养育自己本身以外的人,所以希望什么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但这是无法实现的。固执地希望对方不管什么情况都听从自己的话,是一定会遭到强烈反对的。

所以,如果希望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来操控世界,只会产生无边无际的失落感。而且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而陷入困境,觉得自己达不到目标、运气不好,想要找人算一卦,胡思乱想,产生更多的痛苦,不由得感叹“心好累”。

这就是“我”的世界。

方法错了,越努力只会越痛苦

活着本来就是痛苦,这被称为“存在苦”。

单单只是活着就是痛苦的,并且我们又用错误的方法应对这一痛苦,所以更加痛苦不堪,心累不已。

在“存在苦”的基础上,又会产生期许落空的痛苦,失败的痛苦,遇到讨厌的人的痛苦,离开喜欢的人的痛苦,不如他人的痛苦,轻视他人、攻击他人而遭受非难的痛苦,即使努力也无法适应的痛苦,无法努力的痛苦,脑中幻想但无法把握的痛苦,输给他人的痛苦……

就这样不断地制造痛苦,无止境地制造痛苦。这就是“我”的世界。活着就是这么一回事。

怎么办呢?最后“我”造成的结果只是增加新的痛苦。

“我”不管做什么,所做的一切,只是不断地在生活的苦上添加新的痛苦。

那么就试着努力吧。但是如果努力,也只是不断制造新的痛苦而已。

那么就试着不要努力。而不努力的话,也是痛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所有的错误认知。“我”就是由错误认知构成的世界。

错误的行动是由于错误的理解

上文中曾说过,世间普遍的认识都是无明的,也可以说成是无知、愚昧、愚蠢的。人类无法客观地认识事物,而是把事物都理解反了,这就是错误的认知。

之前已经说过了,万事万物是每个瞬间都在变化的。这就是无常。因为每个瞬间都在变化,所以不可以说每个瞬间认识的事物和“我”是“存在”或者“不存在”的。事物都是在每个瞬间产生、每个瞬间消失的,如此反复。世间没有既定的事物。

但是我们常常只会认识“存在”。因为“否定”的认识没有发挥作用,所以总是相反地认为“事物都是存在的”“自己是存在的”。

人类并没有客观地认识到,事物的状态每个瞬间都是在不断改变的,而是在捏造“存在”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行动。捏造“存在”的认识也就是错误的认知。从错误的认知中产生的行动、判断,通常只会产生错误的结果,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不管心里多么想要变得幸福,但“我”的行为、行动,都是由错误的认知决定的,因此实际上的所作所为,只是徒增痛苦而已。

我们总是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错误的判断。

打个比方,即使进行严密的检查,医生也还是有可能弄错诊断,那患者该怎么办?即使不问也知道。如果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患者就会非常痛苦,甚至是丧命。我们就是这样对自己的错误认知进行错误的判断的。即使希望自己能够幸福,也会不幸。这就是“我”。

那么该如何是好呢?即使想要变得幸福,也只会变得不幸,这就太可悲了。对此,佛陀告诉了我们使这种痛苦消失、使心上的疲惫消失的方法。

佛陀拥有转不幸为幸福的方法

佛陀告诉我们的方法,就是将错误的认知变成正确的认知,客观地发现事实,就是“正知”。

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感受到的东西都不要捏造,不要自己解释、判断,要客观地接受。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认识。

也就是说,要在短时间内停止捏造。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都要客观地看、听、感受,认真地什么都不要想,不要判断,用这样的方式活着。

这就是修行。不要妄想,不要思考,客观地接收外界的信息进行修行,自然会身心安宁。

没有“自我”,就没有贪婪和痛苦

人的耳朵总是会不断接收到一些声音。大家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时候,也能听到一些声音吧。请试着只听这些声音。

“啊,这是鸟的啼叫”“这是乌鸦的声音”“这是孩子们玩的声音”,请不要作这样的妄想,只是听这些声音。

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每个瞬间感情都在变化,听觉都在变化,声音也是每个瞬间都在变化的。你就会发现,“我”“自我”都不见了,立刻达到了领悟。这样一来,痛苦也就消失了。

脑中不要有幻想,不要有捏造,只有“存在”。脑中只有“存在”,就能够达到领悟。

从此刻开始这样做,你就会明白:“自己这个实体是不成立的,所有都只是每个瞬间在改变的现象,不值得自己去贪婪、生气。”这样想的话,心情自然能轻松愉悦了。

领悟无常,就能舍弃执着

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不要捏造,只是看、听、感受。

这样做就能够理解:“所有的事物都是变化的。不仅如此,自己这一感觉也是变化的。如此一来,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

因此,就没有生气的必要了。所有都是变化、消失的东西,因此,还要对什么生气呢?

并且,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变化、消失的,所以你也会发现没有执着的必要了。正确的应该是,不是不值得执着,而是发现从一开始就不能执着,这样就达到了领悟。

人们经常说“舍弃执着”,但是没有舍弃的必要。应该从一开始就不对任何事情产生执着。如果能够明白这一点的话,内心就能达到领悟。

如果自身出现“正知”,所有的问题、错误都会消失。

“正知”如果能在一瞬间出现的话就足够了。这样所有的错误、所有的痛苦就能消失了。

妄想是大忌

和“误知”一样,使我们的痛苦增加的原因是“妄想”。

如果是在失败的基础上进行的妄想,那就更糟糕了。

世间是由误知组成的世界,有很多被称为“认识”“知识”的东西,其实什么都不是,大部分都是错误的。但我所说的认知不是学问、知识、技术这些方面,而是许多生活上必需的东西。

有时候学问也不是正确的,甚至科学家的知识也是错误的、奇怪的。但是,人却必须学习。牛没有学问也能活,但是人不学习知识就活不下去了。

然而,人们在努力学习、培养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也会失败、出错。因为原本就是误知的世界,所以行动总是错误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大家在学校里学到知识,但在此基础上行动却有可能失败。人甚至在此基础上还会经常妄想,而妄想又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失败。

你认定的事不一定就是事实

人类使用大脑进行理论的、有益的思考时间,真的很少。

人们大多数想的东西都是妄想,人生一大半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妄想上。妄想是脱离现实的、无意义的、徒劳的思考。

如果有一个小时,那么我们人类用来思考重要事情的时间,其实30秒都没有,剩下的59分30秒都用来妄想了。人类的妄想已经到了这种程度。这样的妄想就是浪费时间,也让妄想的心越来越疲倦。如果有工作的话,应该立刻停止妄想去处理工作。

但是大家都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妄想,在妄想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并想要转移到行动上去。基于妄想的行动,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并且,人类大部分的行动都是从妄想中决定的,所以,可以断言都是错误的。

比如去公司,一大早心情很好地跟上司打招呼,却没有得到回应,就会想“自己被无视了”或者“我没有被表扬”“是不是有什么误解”之类的,这就是妄想。也许上司是在深思什么东西没有听到,或者是忙得没时间回答。即使认为“一定是被讨厌了”“那个人一定很恨我”,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还是什么都不要做。如果随便认为“被讨厌了”,就做出一些事情,这是不对的、错误的。对自己来说,只会得到不好的结果。

妄想:一切精神疾病的根源

再举个例子,假如电车里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子,她的对面坐着一位年轻的男子。这名女性突然想到一些有趣的东西露出了微笑。正好这时候,对面的男子看到了,她心想“不好”,然后立马低下头。

这名男子便开始妄想:“那女的一定对我有意思。好像是喜欢我,所以羞涩地低下头。”“因为我是男人,所以必须进一步采取行动来追求她。必须要查一查这女人的住处,在哪里工作什么的也必须调查清楚。”他开始这样妄想,并决定这么做,于是他开始跟在这名女性后面。

女人感到被人跟踪,于是跑进了自己的公寓。这名男子又开始妄想:“这女人不是很强势,而是弱势的、温柔的人,我必须要保护她。”一旦开始这样的妄想,这名男子就在自己也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成了真正的跟踪狂,结果就是被请入警察局。

并且他还不认为自己做出了跟踪狂的行为。因为从他自己的立场来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是跟踪狂的行为。

从他人的角度来看,我们有时会做出被认为是很丢人的行为。因为自己把自己封闭进了妄想的世界,所以自己也没有注意到。所有精神病的根源都是妄想。

假设一个孩子进了新的中学。班里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所以彼此都还不了解。而这孩子在小学里有很多好朋友,现在好不容易进入中学,却因为谁都不认识,所以没有人和他说话。

因此,他就会自己乱想:“自己被无视了,被当作笨蛋了。”虽然很想和其他孩子打招呼,但转而又想:“要是被当作笨蛋怎么办?被无视了怎么办?”因而没有这么做。

于是他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判定:“自己的人际关系很不好。”然后又进一步妄想,觉得自己“害怕人类”。如果让妄想持续的话,结果会怎样?精神上可能会出毛病的。

过去的事,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

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对发生的一些令人震惊的事情耿耿于怀。然后,脑海中就会一直被唤起对那件事的妄想。如果想要一辈子做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活在世上,只要青春期发生一丁点事情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45岁的男性。他说想要辞去工作。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没有能力,我总是失败。”我说:“能力什么的,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的吧。”他说:“我没有那样的自信。”

我问他:“没有自信的理由是什么?”他回答:“我的父亲很严厉,我认为是他的原因。”于是我试着和他一起分析这个问题。

我试着让他回想:“你小的时候,一定会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宠爱。当你还是婴儿的时候,恐怕你的父亲觉得你是那么娇弱的一个婴儿,好像一抱就会坏掉,因此抱你的时候也非常紧张。等到你长到十岁了,你还是喜欢黏着妈妈,受妈妈的照顾吧。”

但是,男孩子在12岁的时候就应该养成非常大胆的性格,不应该再依赖母亲。即使是父亲,也不需要对已经长大的孩子事无巨细地照顾到。只有当孩子做了什么恶作剧或者坏事,引起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才应该由父母来处理。但即使这样,父亲能做的也只有用吓人的声音训斥了,只能威慑孩子:“不要再做这样的事了!”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并且长到18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已经长成和父亲体格差不多的大人了。

这时,父亲也已经不会和孩子发生冲突、产生口角,并且已经把身段放得非常低了。这种相处模式已经基本固定了下来。

我了解到,这位男性从12岁开始到他18岁,父亲对他都是很严格的。虽然这段时间在他45年的人生中只占6年,而且父亲也不是每天都生气,只是在他做了什么坏事的时候才发火。

因此,客观地计算的话,父亲对其严厉的次数完全可以数得过来。并且,这并不是由于父亲自身的愤怒、憎恶,而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我对他说:“你无视那39年的人生经历,只想着在过去6年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并且不断回首,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混乱。

明明有无数次饱含爱的人生体验,你却只记得被骂的部分,忘记了父亲为了你钻进被窝捂暖被子,为你读有趣的图书直到你睡着,以及为你买自行车的美好回忆。”

如果你要回忆过去,请将过去的一点一滴全部回想起来;如果你选择忘记过去,那就将过去的所有全都抛诸脑后,只把精力集中在当下,如此一来,忙碌、焦虑的心灵就会安静下来。这个例子中的男子,正是被恣意的妄想操控,自己构筑起了自己的不幸,甚至将这些归结于父母,更是妄想的借口。

因为自己不敢重来,所以只会抱怨,说些“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的话。

越妄想,心越累

总之,我们越是喜欢自我妄想,就越是自掘坟墓。大家最好要认识到:“就是妄想对人生产生了阻碍。”欲望、愤怒、憎恨、嫉妒、失落以及其他的感情,都是妄想引起的。妄想是这些情感的源头。人们可以在妄想中寻找所有失败的原因。

活着,对谁来说都不是件快乐的事情,大家每天都是很辛苦的。因此每次都必须客观面对遇到的问题。妄想的、愚蠢的人不会挑战生活,而是一个劲地提出逃避的理由,比如父亲太严格,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家境贫寒,运气不好,周围都是竞争对手等。但这里面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原因。

从一开始生活就是艰辛的。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无尽的挑战。如果能睁开眼睛客观地看待这些的话,生活的斗争就如同玩掌上游戏机一样,你会发现这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阻碍它的就是妄想。无法停止妄想,就是因为自己沉溺于妄想之中,心越来越累。大家应该仔细思考一下,有没有必要自掘坟墓。

佛陀引领的幸福之道:慢动作冥想法对于期待幸福,但不管做什么都只会是不幸的人们,佛陀指出了真正幸福的方法。

其实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减少妄想。逐渐减少妄想的同时,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样心灵就不会感到疲惫,俗世间的痛苦也会减少。

相反,活在错误认识的世界里,不管做什么都会招致不幸的结果。人要面向正确认识的道路迈出脚步,挑战正确的认识。

渐渐地,就可以在不断生死的瞬息幻灭间,直视生死轮回。不要将“我”囊括其中,只是单纯地观察、再观察,然后,超越知识、概念、思考,能够客观地看待这些的时候,就能够达到最终的幸福,达到领悟。

佛陀教导我们,要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向幸福的道路。

对于通往幸福道路的方法,最具体的实践方法就是慢动作冥想法。这是使佛陀得到领悟,对大家也都安全的,能够切实带来幸福的方法。

关于具体的做法,可以阅读本书同系列的另一本畅销书《慢慢喝水,就能消除焦虑的慢动作冥想法》。

佛教从一开始就向人们指出了幸福的具体方法。

同类推荐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用人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用人术

    本书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
  • 10秒钟打造办事高手

    10秒钟打造办事高手

    会办事的人,是把握了办事分寸和艺术的人。所谓艺术与分寸,更是一种智慧,《十秒钟打造办事高手》针对办事中的各个环节和一些难办的事,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解悟。相信每位阅过此书的人,都会轻松成为办事高手。
  • 像他们一样生活

    像他们一样生活

    学习别人的生活方式,铸炼自己的生活态度。本书分像诗人一样浪漫、像和尚一样大观、像学者一样思考,像军事家一样谋略,像艺术家一样文情,像贵妇一样优雅,像绅士一样风度,像孩子一样天真,像天使一样美丽,像隐士一样宁静等10方面。
  • 成功魔法

    成功魔法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法则存在,那就是人人都可以成功,这个"人人都可以成功"指的是每一种类型的人都有天生的成功法宝,即与自身的个性、原动力、情趣、兴趣、品质相一致的目标、信念和愿望。古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充满智慧的语言,其智慧之处就是看到了"我是才"并且"必然有用",如果没有用那便不是才。而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与成功的企业家、金融家比,还是与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相比,人与人天赋的才能相差并不大,越是所谓的"天才",天生的才能越明显,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这种天赋刚好派上了用场。
  • 《高考状元经验谈(感悟与求知书坊)》

    《高考状元经验谈(感悟与求知书坊)》

    本书稿辑录了高考状元的相关资料,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热门推荐
  • 唯恋伊人

    唯恋伊人

    她一句话,他当真,当她抱怨当明星累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你在家休息吧,我赚钱养你。”当她受伤时他满脸心疼:“以后有什么事跟我说一声,你不要动。”他对她是言听计从。他在圈内出了名的不近女色,只因她不喜欢。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 高武三国之我是战神

    高武三国之我是战神

    三国乱世,人命如芥,民众如狗。谁能救世厄难?上天垂青,体魄如虎,精神如龙。看我笑傲群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宋一品赘婿

    大宋一品赘婿

    穿越古代,不但家有万贯,更有娇妻在枕,本以为美好生活在招手;可一问碉堡了,自己只是赘婿,媳妇更是艳名鼎鼎的李瓶儿,头顶绿的长草……
  • 名医论十大名中药

    名医论十大名中药

    本书以注重临床实用为宗旨,除介绍了临床常用而又较难把握的十大名中药(麻黄、桂枝、细辛、柴胡、石膏、大黄、附子、半夏、当归、芍药)的基础知识与传统药论外,还详细阐述了名老中医应用十大名中药的经验、心得体会以及对传统药效的新认识、新运用、新经验,能很好地启迪医者的用药思路。
  • 大宋地理志

    大宋地理志

    彼时,许云的足迹已踏遍大宋的每一寸国土,他愈发坚定编撰地理志的决心,长河落日,戈壁浅滩,鸟语花香,都让他痴迷不已。然彼时,尚未及笄的汪浅,意气风发,连同沿仓书院的同窗正与夫子斗智斗勇,不亦乐乎,从未想过一个男人的出现会改变她的一生。
  • 不要照镜子

    不要照镜子

    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无头的人,可是没有了头,我依旧能够行走,奔跑,说话,甚至能够看见。不仅仅如此,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许多人与我一样,慢慢的脖子那里出现了一道红线,那头颅渐渐的向一旁倾斜,角度越来越大,直至那头颅“咚”的一声滚落在地上。身子毫无顾忌的走了……“我惊呆了,这究竟是怎么了?”“因此我从来不敢照镜子……”
  • 无极领主

    无极领主

    德玛西亚大陆,经过了万年的平静之后,即将迎来巨大的变革,风云变幻,谁又能主沉浮?孙羽,一个从地球穿越而来的平凡少年,自此一个人,一把刀,带着不平凡的使命,一头扎进了这风火浪潮之中……—————————————————————————(新人新书,求给力支持!)
  • 长宫赋

    长宫赋

    【主要角色: 长宫凝若、嬴扶苏、嬴胡亥、王怜】 就算是小时打闹成一片的孩子,大了,即使骨肉相连,也能狠心痛下杀手,你信吗?等所有人都去了,他一个人带着愧疚孤单下黄泉。秦朝将灭,她一剑刺穿他的胸膛,他却笑道:“若儿,爱上你,尽管以江山为价,我也未曾后悔过......”她轻道:“亥哥哥,下一世……我们不要在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