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1600000014

第14章 峨眉川江(1)

我家江水初发源

宦游直送江入海

从峨眉山下的乐山

沿江直到盆地东南的内江一带

自古以来

人灵人杰

……

“蜀江水碧蜀山青”,这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而诗人心目中的蜀山,首先是峨眉山。李白就说过:“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峨眉山耸立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势巍峨,层峦叠翠,向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峨眉山多佛寺古迹,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一条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汇入岷江。对岸就是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以及比大佛更大的由山体自然形成的卧佛。

岷江和乌江、沱江、嘉陵江是长江在四川盆地的四大支流,分别自南北两侧注入长江,形成盆地中不对称的向心状水系。

岷江西边的一条支流大渡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亦至乐山汇入岷江,全长一千零七十公里,大部分奔流在雪山峡谷之中,古称天险。着名的铁索桥——泸定桥,就在大渡河的中段。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从峨眉山下的乐山,沿江直到盆地东南的内江一带,自古以来,地灵人杰。

宋代文豪苏轼及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现代文豪郭沫若,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兼资文武全才的共和国元帅陈毅,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峨眉山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为普贤菩萨道场,位于四川中南部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主峰万佛顶海拔三千零九十九米,比五岳中最高的华山高一千多米,所以向称高凌五岳。

峨眉山形体高大,气势雄伟,又称大光明山,它以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佛国仙山的文化定位而驰名中外,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向有“峨眉天下秀”

之誉。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特有物种繁多,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乐园,有植物五千多种,动物两千三百多种。古生常绿混交林带十七万多亩成垂直分布,拥有珙桐、桫椤等珍稀植物和苏门羚、大蚯蚓、枯叶蝶和峨眉灵猴等多种稀有动物,峨眉观猴已经成为游山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峨眉山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无不展示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峨眉山上寺庙林立,其中以报国寺、万年寺等八大寺庙最为着名,吸引着无数的信众、香客游山礼佛,文人、学者赋诗作画、述文记游,高僧说法传经,共同创造了璀璨的峨眉山文化。

东汉时,药农蒲公在今金顶创建普光殿,自东汉以来,大小寺宇,莫不崇奉普贤菩萨,四方信士礼敬普贤者,亦莫不指归峨眉。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内侍张仁赞赉黄金三千两,于成都铸造巨型普贤铜佛像供奉于今万年寺内,成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今为全国重点文物。

相关诗词

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婉娈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唐·陈子昂《感遇》录一)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息。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傥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唐·李白《登峨眉山》)

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春风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冻蚁。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言公似赞公。人间热恼无处洗,故向西斋作雪峰。我梦扁舟适吴越,长廊静院灯如月。开门不见人与牛,惟见空庭满山雪。

(宋·苏轼《雪斋(杭僧法言作雪山于斋中)》)

峨眉楼阁现虚空,玉宇高寒上界同。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幡晨动九天风。

云连太白开诸夏,日绕重元宅大雄。

师去想无登陟远,只应飞锡验神通。

(元·黄镇成《游峨》)

乌靴脱却换青鞋,踏遍名山惬素怀。

虎啸石头风万壑,鹤眠松顶月千岩。

云开面面峰如削,谷转行行树欲排。

湖海故交零落尽,烟霞清趣几人偕。

(明·方孝孺《入山》)

峨眉春日斗婵娟,雷坪夜响空中泉。江南客子喜空翠,踏遍平羌江水边。归来梦寐绕虚壑,千花烂锦明嶂岷。起来如在峨眉巅,画史新图为君作。陇西太白云不还,浣花草堂苔石斑。

西川风景世间少,令人长忆峨眉山。

(明·解缙《题峨山图》)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昔我登临彩云表,独骑白鹤招青鸟。石龛古洞何参差,时遇仙人拾瑶草。丹崖瀑布连天河,大鹏图南不可过。

昼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西岩阿。四时青黛如彩绘,岷幡蔡蒙实相对。梦生三苏草木枯,但愿再出三苏辈。

(明·周洪谟《峨眉天下秀》)

忝与持衡古益州,锋车岩壑任狂搜。

酉山邛海天多暖,剑阁夔门气太秋。

使节三年圆一梦,奇峰万点洗双眸。

谪官愈识君恩重,许到峨眉顶上游。

(清·何绍基《游峨眉》)

峨眉天下秀,最秀是清音。

四围山作障,两江水绕亭。

松涛来穹宇,鸟啼自花阴。

沧桑多少变,不变是牛心。

(现代·王文琛《清音阁》)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是就山而凿的、世界最大的弥勒佛石刻像,今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其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大佛背靠峨眉山东麓的凌云山栖霞峰,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古称弥勒大像、嘉定大佛。

大佛远眺峨眉,近瞰乐山,双目欲睁似闭,面容慈祥肃穆。大佛头与山齐,足踏江岸,双手抚膝,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宽10米,耳长7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脚背宽8.5米,其上可围坐百余人。俗语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大佛为唐代佛教石刻造像。据唐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及明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文献记载,大佛始凿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由贵州籍名僧海通和尚募款始建,海通圆寂后,由节度使韦皋主持继续修造,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得以完工,历时九十年。

大佛完工之初,全身彩绘,且覆以七层十三檐楼阁,时称大佛像阁,宋时称天宁阁,元末毁于兵火。

相关诗词

出郭幽寻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

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泉镜正涵螺髻绿,浪花不犯宝趺尘。

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

(宋·陆游《谒凌云大像》)

金身谁凿与云齐,传道韦皋镇蜀时。

绀殿千层零落尽,寺前惟有放生碑。

(明·安磐《凌云寺》)

江岷山水望中收,万顷风涛拍岸浮。

老佛何年身化石,凭他砥柱障中流。

俯瞰江流脚底穿,黄花翠竹髻螺旋。

禅心一任波涛险,自结岩前水月缘。

(现代·黄载元《大佛岩》二首)

头沐天风足濯波,灵山此地意如何。

三春锦绣云烟过,石佛襟怀水月多。

遍礼如来非大智,静观自在即维摩。

千年倚壁微微笑,事不磨人人自磨。

(现代·谢守清《乐山大佛前所思》)

【链接一】乐山隐形大佛

1990年,一名游客通过检视旅游中拍摄的图片,惊奇地在乐山大佛外围发现了一尊天造地设,全身长达四千余米,由数座山体组成的隐形大佛。佛头由乌尤山构成,山石、树木、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鼻梁、嘴唇和下颚;佛身由凌云山构成,连峰组成巨佛的胸膛、腰部和腿部;佛足则是龟城山的一部分。其体态匀称,面目清秀,仰面朝天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慈祥凝重。而乐山大佛则不偏不倚,端坐在隐形大佛心脏部位,令人称绝。

相关诗词

心中有佛佛自生,一体分明岭上横。

暮鼓晨钟敲不起,沉沉梦里听江声。

(现代·曾道吾《观乐山隐形大佛》)

【链接二】岑参与嘉州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玄宗天宝五载(746)

登进士第,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

相关诗词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唐·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作》)

沙湾·郭沫若

“绥山毓秀,沫水钟灵”。沙湾是郭沫若的故乡,他的故居就在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街上。沙湾前临大渡河,后依二峨山,风景十分秀丽。郭氏旧居建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经逐步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这是一幢亦商亦居的四进木结构平房建筑,共有大小房间三十六间,建筑面积九百八十平方米。旧居宅院仍保留当年的面貌:前面是商号、家人起居处,后半部是花园和家塾。郭沫若四岁半便入家塾“绥山馆”,后在名师沈焕章的教诲下,直到十三岁考入嘉定(今乐山市)高等小学校,才离开沙湾旧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又名鼎堂。四川乐山人。早年就学于嘉定高等小学、嘉定中学堂、成都高等学堂的分设中学。1914年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夏与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同年出版诗集《女神》。1924年翻译了日本河上肇《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1926年北伐战争时出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28年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

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和大量诗文。1945年出版了《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史学着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郭沫若一生在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建树。在长期的历史研究中,他把古代史和古文字研究加以创造性的结合,论证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存在,并在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所着《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中国历史的着作。所着《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

《李白与杜甫》《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有《沫若文集》《郭沫若全集》行世。

相关诗词

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书。

钓竿含了去,不识是何鱼。

(现代·郭沫若《茶溪》)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

去国十年余泪血,登舟三宿见旌旗。

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现代·郭沫若《归国杂吟》)

陈迹煤山三百年,高文我佩鼎堂贤。

吠尧桀犬浑多事,喘月吴牛苦问天。

由检师心终覆国,自成失计遂捐燕。

昌言张李如能拜,破虏恢辽指顾间。

(现代·柳亚子《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即题其后》)

擅尽风流一水滨,华堂松竹露泠泠。

月明灵宝清风袅,若有人兮诵女神。

一代文宗百世师,高山仰止共钦迟。

倚天巨笔凭挥洒,横扫人间几魅魑。

(现代·李伏伽《题乐山灵宝峰郭沫若纪念堂》二首)

小三苏祠·苏轼

三苏祠在四川眉山市,原为北宋着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今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氏父子三人俱属唐宋八大家之列,以苏轼文学成就尤高。

元代改三苏故宅为三苏祠,明洪武年间(1368~1398)扩建,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

在原址按明代规模重建,以后又经多次扩建和维修。今为眉山三苏祠博物馆(1984)。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在文艺创作上,苏东坡可谓全才:

其诗冠代,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其文冠代,与韩柳并称欧苏;其词开创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为宋四家之一,称苏黄米蔡。此外,他还是一个大画家、艺术理论家。在中国古代,像苏东坡这样在诸多方面都做出创造性贡献、臻于一流的人物并不多见。着有《东坡七集》一百一十卷、《东坡乐府》《东坡志林》五卷。

苏轼之父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宋代着名散文家,有《文集》二十卷。苏轼之弟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居许昌,自号颍滨遗老,着有《栾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

三苏祠总建筑面积为一万一千五百平方米,其正殿、启贤堂、瑞莲亭为清康熙年间所建,近现代扩建和修葺力求恢复清康熙年间的建筑旧貌。殿堂由三进四合院组成。正殿有三苏塑像,东侧池水与绿洲亭、抱月亭、云屿楼构成园林景观。祠内收藏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

《表忠观碑》和《罗池庙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

相关诗词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宋·苏轼《游金山寺》)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宋·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

万里桥边白版扉,三年高卧谢尘。半窗竹影棋僧去,满棹风钓伴归。看镜已添新雪鬓,听鸡重拂旧朝衣。故人零落今无几,华表空悲老令威。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高台老仙谁所写,仰视眉宇寒峥嵘。百年醉魂吹不醒,飘飘风袖筇杖横。迩来逢迎厌俗子,龙章凤姿我眼明。北扉南海均梦耳,谪堕本自白玉京。惜哉画史未造极,不作散发骑长鲸。故乡归来要有时,安得春江变酒从公倾?

(宋·陆游《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

千古高风今尚存,海南谁道未招魂。

寒林墨竹丰标远,野老苍头笑语温。

洛蜀党争传宋史,文章世誉重苏门。

嘉眉例是多才地,愿与诸君煮酒论。

(现代·赵蕴玉《嘉州画院成立作东坡像寄赠并致诸画友》)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在四川安岳县,是当地摩崖造像石窟艺术的总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卧佛院摩崖造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处。该县还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2000)。

安岳石刻始于南朝梁代,经唐、宋、元、明、清,迄今已逾一千四百年。全县石刻分布达二百一十七处,造像总数达十万余尊,高逾三米者上百尊,高逾五米者四十余尊,高逾十五米者两尊。保存较为完好,具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共计四十五处。

安岳石刻造像题材极为丰富,以佛教为主,兼有佛、道融合,三教会同等特点。佛教题材有释迦说法、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地藏、观音、文殊、普贤、维摩诘、西方三圣、华严三圣、涅变、观经变、西方净土变、药师经变、观音经变等;道教题材有元始天尊、老君、三清、四御、二天尊、救苦天尊乘九龙等。有显着地方化和世俗化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思想徽州·徽商六讲

    思想徽州·徽商六讲

    本书是一部徽州游记,在阅尽徽州山水风光的同时,以一个文化行走者的姿态,对徽州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和人物进行透析和拷问,对徽商文化进行研究,并以徽州为窗口,对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反思。
  • 梁晓声文集·散文12

    梁晓声文集·散文12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本书是清朝长洲(今苏州)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内容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文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了夫妻“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
  • 何孝充戏曲文集(上下册)

    何孝充戏曲文集(上下册)

    本书包括剧本卷和诗文卷两册,上册为剧本卷,收录了戏曲现代戏《梅岭春》、《抱儿山之歌》、《会计姑娘》、《故都春晓》、《英雄列车》,评剧传统剧《朱痕记》、《双灯记》,评剧舞台艺术影片文学剧本《刘巧儿》;下册为戏剧文选卷,由何孝充关于戏曲现代戏、戏剧节讲话、全剧评奖、剧目加工和移植问题、戏剧评论、戏剧艺术人物点评等方面的近百篇论文组成,展现了何孝充的艺术情怀,以及他几十年来在戏曲方面的思考和造诣。
热门推荐
  • 岸引长风吹不断

    岸引长风吹不断

    回忆是一座桥,却是通往寂寞的牢。这是我听过关于爱情最悲伤的句子,当你真正想去忘记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已经刻在心里,当时间过去,我们忘记了我们曾经义无反顾地爱过,忘记了曾为彼此做的一切。
  • 残霜落烬已为殇

    残霜落烬已为殇

    “暮霜,你说,我们不是一个时空的人,但是,生死树下的约定,你可不能缺席,我会在霜殇阁等你,你不来,我不走,这一生,我百里无殇只爱你暮霜一人。”
  • 妖灵绘

    妖灵绘

    “哼唧...”一位红眸少女害羞的望着不远处的男生。“怎么了?是出什么事了吗!”来自她体内的声音担心说道。只见少女面若桃花,含羞带臊支支吾吾回答:“我...我喜欢他...”来自体内的声音顿时无语,一时半会说不出什么话来。“你以前自视清高女王气质呢!!”......原是双胞胎却夭折其一,化为魂灵沉入另一体内,能令她见世间百怪,尝尽酸苦,成长这漫长的的道路,是否一帆风顺呢?
  •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科学饮食的理论指导,而且介绍了许多合理实用、贴近生活的饮食养生方法,作者介绍了许多饮食营养方面的新的体会,内容新颖、独特,颇有见地。
  • 奥特曼激斗传

    奥特曼激斗传

    带着神秘辅助系统,化身奥特曼穿梭在各个时空拯救世界,不管倒下多少次,也决不放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忘记人类心中的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阳的归宿

    太阳的归宿

    2580年,太阳的活动逐渐减弱导致这颗“大火球”熄灭,地球上生灵涂炭,航天中心苦苦思考着怎样拯救人类。太阳的归宿又是什么,人类命运又该何去何从?请关注西毕生新作《太阳的归宿》
  • 风过野

    风过野

    蓦然回首,漫漫人生风吹过野。愿与不愿,花花世界可曾留痕。
  • 九天之巅

    九天之巅

    李锋,一场政变的幸存者,仙王剑,受重伤跌落凡尘的无耻仙剑。命运的巧合,他们走到了一起,看他们如何屹立九天之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