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67100000002

第2章 宫廷烽烟

经历河南河北数战,看着尸横遍野被杀的黄巾军和大批俘虏,都是衣衫不整面带饥寒的农民,曹操深感不忍,也深感疑惑。曹操是个与众不同的人,胜利之后并不是沉浸在大将军立马横刀的惬意中,而是在思索张角的太平道到底有什么秘诀,驱动了这么多老实巴交的农民百姓舍生忘死。

曹操询问离张角家乡不远的刘备,刘备说:“这张角是钜鹿郡人,出身医道世家,据说在太行山采药遇到南华老仙,得授天书一卷,名为《太平青领经》,创立了太平道,广收门徒。张角自称得神仙传授为“大贤良师”,善用法术、咒语、符水,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因此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另外张角还会很多法术,非常神奇。张角派出八使高徒,分赴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传道,信徒颇多,许多人为了投奔张角,不惜变卖家产,千里迢迢,争先恐后,其中不乏豪门大族和官宦人家,有一阵子通往总教所在地钜鹿郡的官道竟然被挤得水泄不通,据说都有被踩死的人。”

曹操问刘备:“张角真能治病?”

刘备说:“能,真能,治愈的病人不在少数。”

曹操问:“他是怎么给人治病的?”

张飞说:“拿黄纸朱砂画写字符,烧成灰,用清水调和,让病人沐浴更衣,在旷野鲜明之地,先上下向黄天后土祷告,然后再向东南西北四方祷告,然后喝下符水,命病人心思其字符,名为还精养形,说是心有所思,符的神力就随之发出,神力发出,百病就被驱散。”

曹操问:“这听着神乎其神,好像有点是唬人,难道得病的人经他之手都全能治好?”

关羽说:“那到未必,治不好的也不在少数。张角说那些治不好的是因为心不诚,心里不真正信奉天尊或者半信半疑,所以命该如此。”

刘备又说:“张角还说,人之所以得病,是违天犯过所致,要治病就得跪拜首过,天是看得见人间听得见人语的,向天地跪拜,是请求天神宽恕,从而解除罪过与痛苦。在旷野鲜明之地祷告,是为方便上天察看。”

曹操又问询孙坚,孙坚也说:“太平道真的很神奇。”

曹操问:“何以见得?”

孙坚说:“太平道不光能给人治病,还有很多法术。”说着指了指身边的黄盖:“他就在修炼一种太平道法术。”

听说当面有人亲历其事,曹操大感兴趣,问黄盖:“黄将军在炼什么法术?从哪里得来的?”

黄盖说:“此种法术叫“修仙法”,需在清晨之时,找一个有山有水树木葱茏的处所,面南而立,静心闭目,心无旁骛,调运气息,使体内之气与自然外气交融,则周身舒畅,练到最高层次,就能成为神仙。”

曹操听了哈哈大笑,对黄盖说:“无稽之谈,所谓神仙,传说罢了,谁见过真正的神仙?你有所不知,在有山有水树木葱茏的地方,空气新鲜,谁天天呆在那里闭目养神都会有益健康,哪个不周身舒畅?”

黄盖说:“不光是闭目养神,这气息调运,是有方法的。我修炼下来,感觉真的与众不同。我已经能够随心意驱动运转气息了,不信你看。”

说着,黄盖脱掉衣服,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紧握双拳,拉开一个架势,运起气来,只见黄盖身上的肌肉如同蒜瓣一样暴起,曹操用手摸了摸,坚硬如铁。

黄盖说:“我这一运气,刀枪不入,你拿刀砍我试试。”

曹操说:“这怎么行,刀枪无眼,水火无情,万一失手,那可是会要命的。这样吧,我拿棍棒打你试试。”

说着,曹操找来一根木棒,对黄盖击打了几下,果然黄盖毫无疼痛感。黄盖对曹操说:“你这力道太小,应该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否则你是不会相信的。”曹操听罢此言,咬了咬牙,双手举起木棒,运足了力气,抡圆了对准黄盖打了下去,只听咔嚓一声,木棒断为两截,黄盖面无表情,如同没事一样。

曹操大感惊奇,遂问黄盖:“你这是跟谁学的,那怎么没入教呢?”

黄盖说:“我是和邻家大哥学的,我这大哥,是太平道渠帅马元义的亲传弟子,我入教了,但不耐烦他们的诸多鸟规矩,不让吃肉喝酒,不让穿金戴银,说什么要崇尚淳朴,还要向教会贡献财物,说什么有钱大家使,因此我就退出了。”

马元义?曹操忽然想起,那不是在洛阳被车裂的太平道首领吗?还是他和袁绍两人亲自带兵捉拿的。原来大将军何进接到济南太平道唐周一封告密信,举报马元义潜入京城,联络皇宫太监封谞、徐奉,准备里应外合举事,何进下令袁绍、曹操将他们一并捉拿,经审问果有其事。连皇宫中的太监都这么信奉,想来这太平道定然有独到之处,曹操遂对张角大感兴趣。

张角之所以决定起兵,和这个事件也有关系。何进捉拿处置了马元义后,下令广泛缉拿同党,一时间各州郡纷纷行动,成千上万的太平道徒被抓进了监狱,逼得张角不得不破釜沉舟。

征剿黄巾大功告成,举国上下同庆,封赏功臣,皇甫嵩、朱儁俱得进爵,曹操也被晋升为济南国相,孙坚得授长沙郡别部司马,也就是独立营营长,而刘备却因老师卢植已被下狱,另一个器重他的刘焉,因在幽州对付太平道政绩卓著,而此时西蜀益州天师道也崛起,大有呼应太平道的迹象,因此被调至益州,离的太远够不着,除此再无人脉,故而仅得到一个八品安喜县尉职。这个县尉,手里直辖有百多人的民壮武装,负责全县治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再加上下属相当于派出所的亭长们所统带的巡捕,大概也快够一个营的规模,但地位远不如别部司马。

其实刘备不知道,孙坚在朝廷也没什么人脉,他甚至还不如刘备,刘备好歹还有卢植这个曾经大名鼎鼎的老师,也受到州牧级别刘焉的礼遇,还有孔融这样的大儒结交,而孙坚则父子两代都仅仅当过小吏,哪认识什么高级人物。但是孙坚为人聪明,比刘备世故,在黄巾军即将被平定的时候,早早就派人携带战乱中所获的金银财宝,到洛阳城中托人介绍结交了“四世三公”袁门中的袁术,拜在袁门之下,故此得表高官。这袁家非比寻常,袁术的高祖父袁安为章帝时司徒、曾祖父袁敞为安帝时司空、祖父袁汤为桓帝时太尉,父亲袁逢为当朝司空,叔父袁隗为当朝司徒,后又晋为太傅,在连续四个世代中,出了五位三公,故袁家名声在外,被誉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威望非凡,影响力无人可比。此时袁术官拜虎贲中郎将,袁术的同父母大哥袁基官拜太仆,同父异母二哥袁绍稍微差一点,官拜何进大将军府参军。

济南相,名为相,其实听命于中央,是济南侯国的最高行政长官,而济南侯名为济南国元首,但实际只享受济南国的赋税,并不参与政务。这也是一种权力制衡机制,目的是汲取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的教训,不再让王侯们执掌实权,以防止诸侯尾大不掉。济南国有十几个县,曹操可说已晋身封疆大吏了。

但是崇侠尚武的曹操偏好领兵为将,其实是不愿当地方官的,这是基于曹操的青少年成长经历,他喜欢的是武术和兵法。

当年,因为一头为追求自由而出走的母猪,触发家道中落的曾祖父曹萌为光复门楣而将祖父曹腾劁割为太监,送入宫中。但入宫后曹腾却发现,凭借这个就想光复门楣是何其艰难。其实岂止是艰难,简直似乎根本就没有可能。宫门深似海,太监何其多。皇宫之内,太监大大小小三六九等,普通太监只不过是皇宫里的杂役,要想得到赏识取得一定地位比起一个宫女偶然受到皇上临幸还要困难。照此下去曹腾恐怕一辈子也就是个九流公公,谈何光耀门楣。

但是曹腾并不气馁,牢记父亲的教诲和赋予的使命,尽心尽责,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事情,期盼万一能够得到赏识。常言道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预备的,这话大抵不错。曹腾出身于大家士族,虽家道中落,仍不同于普通人家,读过书,受过正规教育,素质远远强其他太监。曹萌在四个儿子中让曹腾入宫,也是经过选择考虑的,曹腾在四兄弟中最聪明,琴棋书画样样都行,方方面面都强于三位兄长。不久,命运之神果然悄然光顾,曹腾被主管太监看中,调到汉安帝之母邓太后宫中服务。曹腾更加卖力表现,既勤快干练又老成持重,所做每件事都让邓太后非常满意。曹腾更有一种过目不忘的独特本领,宫中往来文书信件,但凡经过曹腾之手,太后一旦问起,曹腾总能即刻答出,由此赢得邓太后喜爱。未及半年,命运之神再次光顾,汉安帝唯一的儿子刘保到了读书年纪,邓太后见曹腾颇有文才功底,做事又勤快周到,于是把他安排到东宫,给太子做侍读。

曹腾心花怒放,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因为太子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一旦登基继位,那就是皇上,作为身边近侍,飞黄腾达自不待言。于是乎,曹腾尽心尽力照料刘保,衣食起居,莫不细致周到。闲暇时间,曹腾陪伴刘保玩耍,给他讲述乡村生活、田野风光,青蛙喜鹊、野兔黄獐,引得从未走出过深宫的刘保好奇地瞪大眼睛。曹腾在侍奉刘保读书的时候,自己也留心旁听,因为有读过书的功底,因此学业上比刘保强多了,遇到师傅提问刘保答不出时,曹腾就从旁提醒,引起师傅惊喜,由此被师傅委以对刘保课下辅导之责。由此,刘保与曹腾交流加深,无话不谈,把曹腾当作至亲好友,引为知己,亲昵地呼其为小腾子。太子的老师,乃是当世大儒,曹腾一边侍奉太子一边旁听,也从中受益匪浅,素质更上一层楼。

不料好景不长,深宫突起风云。汉安帝刘祜十分宠爱皇后阎氏,但是阎氏却未有生育。刘保乃是宫人李氏所生,属于庶出,并非嫡子,原本没有立为太子的可能,但是过了数年,阎皇后仍未生育,汉安帝对阎氏失去了信心,刘保遂被立为太子,由此其母李氏母凭子贵,地位大增,开始与阎皇后争风吃醋,为此阎皇后大为恼怒,遂与身边心腹太监江京、樊丰等密谋,串通了安帝的乳母王圣,将太子的乳母王男、厨监邴吉定成死罪,除去了李氏羽翼,然后寻机将李氏鸩杀,继而又向汉安帝进谗言,说自己经过太医院调治,大有生儿育女的希望,刘保不宜处太子之位。一开始安帝答应,但架不住阎氏屡次啰嗦,汉安帝不胜烦恼,又因其确实宠爱阎皇后,于是萌生废立之心。但太子的废立乃是国家大事,并非仅仅是皇室的一家私事,是要经大臣们廷议讨论的。廷议上,有太常桓焉、廷尉张皓等进言:“太子不可轻易废立,希望陛下为太子选拔贤能高师,对太子多加教导,悉心培养就是了。”然而阎皇后通过其兄大鸿胪阎显,私下里沟通了众多大臣,因此大多数人赞成暂且虚悬太子之位,以待皇后生产。汉安帝遂废黜了刘保,封他为济阴王,刘保由尊贵的太子一下子变成无人疼爱的孤儿。

年幼的刘保,虽朦胧无知,但是一失生母,二失太子位,自然而然对皇后阎氏无比怨恨,同时也对父皇不满。此时的曹腾,其心情和刘保差不多,多年奋斗,就此毁于一旦。但曹腾毕竟比刘保年长几岁,便以古人的故事,旁敲侧击,劝勉刘保隐忍,不要流露这些毫无益处的不满,否则恐怕会大祸临头。

公元125年,汉安帝携阎皇后和近臣南下游玩,三月庚申,行抵宛城,忽得重病,只得下令回返,到达叶县时,已呈弥留状态。汉安帝预感大限将至,遂想嘱咐后事,但已说不出话了,把眼睛眼盯着阎皇后死于车中,终年三十二岁。

见皇帝断了气,只有二十五岁的皇后手足无措,晕厥过去,身旁太监手忙脚乱,一阵揉胸捶背,将皇后救醒。但是皇后醒来后只是不住哭啼。众太监见状,急忙去请随行的国舅大鸿胪阎显。

大鸿胪,乃是掌管诸侯及藩属国和对外族交往事务的大臣,九卿之一。阎显自幼老成持重,多权谋善权衡。

阎显赶到灵前时,阎皇后仍旧在不住啼哭。阎显示意众太监退下,对嚎啕不止的阎皇后说:“当下可不是悲伤的时候,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来当皇帝才是大事。”

一句话就让阎皇后止住了哭啼,脸上一阵抽搐。

谁来登基?事情明摆着,刘保虽已被废太子,但汉安帝只有这一个儿子,如今驾崩,除了刘保还有谁?但如果刘保登基,这杀母之仇怎会不报?想到此处阎皇后不禁打了个冷颤,变声变色地对阎显说:“难道除了济阴王刘保,还能有别人?”

阎显冷笑一声:“事在人为。”

阎皇后大惑不解:“难道你有什么办法?”

阎显问:“皇上有遗嘱吗?”

“没有,当时他说不出话了,什么也没说。”

“那就好办了。”

“好办?啥意思?”

“妹妹有所不知,当年秦始皇也是在出游半路病死在沙丘宫平台,依常理怎么都该太子扶苏即位,但赵高因与扶苏有隙,便串通李斯秘不发丧,合谋将胡亥立为秦二世方才宣布皇上驾崩。为今之计不妨效仿赵高、李斯,大权握在我们手里,只要当机立断,行动快做得隐秘,另立皇帝没什么不可以的。”

阎显所说典故,乃是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少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跟随,行前安排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太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镇守北部边关对付匈奴。十一月,秦始皇在九疑山遥祭虞舜后,行至平原津时生了重病,预感自己大限已到,开始考虑后事,思忖长子扶苏虽屡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有大将蒙恬辅佐,无疑会是一位贤能君王,况且依照嫡长子继承的祖制,也该传位于他。于是秦始皇召来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拟一道诏书给扶苏,让扶苏赶回咸阳主持国事。岂料赵高因扶苏与自己不合,担心扶苏即位后于己不利,而正跟随秦始皇出巡的幼子胡亥是赵高的学生,奉始皇敕令他跟随赵高学习狱律法令等事。胡亥很尊重赵高,若胡亥继承帝位,那就高枕无忧了。因此赵高竟胆大妄为扣压了诏书,密而不发,想看看秦始皇的病势再说。

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李斯认为皇帝死在外地,恐怕皇子们和各地乘机制造变故无法控制,就决定密不发丧,与赵高、胡亥商量,将秦始皇棺材放置在辒凉车中,一日三餐照旧献上饭食,百官如平常一样隔车向皇上奏事,由宦官在辒凉车中降诏批签,只有赵高、李斯、胡亥和几个宦官知道皇上死了。

一天傍晚,车队停宿。赵高带着扣压的遗诏来见胡亥,对他说:“而今大权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

胡亥明白赵高的暗示,他当然对皇帝宝座有所垂涎,但并无思想准备,赵高的话激发起他的皇帝梦,但他还是故作扭捏地说:“父皇病逝的消息还没有诏示天下,怎么好就去麻烦丞相呢?“

赵高胸有成竹地说:“公子不必再瞻前顾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没有丞相支持不行,这个人除了皇上一言九鼎,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

李斯是秦朝开国元老,跟随始皇多年,协助始皇统一天下,治理国家,在朝中享有很高声望。赵高知道李斯出身布衣,因为不堪卑贱穷困才效命于秦始皇,而今位居三公享尽荣华富贵,唯一的弱点就是担忧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化为乌有。于是赵高对李斯说:“皇上驾崩一事,外人无从知道,给大公子扶苏的诏书及符玺都在我那里,定谁为太子,全在丞相一句话,丞相看着办吧!“

李斯从他的话里听出有篡诏改立意图,断然拒绝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说得出口?李斯本来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显贵,皇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给你我,我们怎么能辜负他呢?”

赵高并不回答,却反问李斯:“丞相,在扶苏那里的信任程度,你与蒙恬将军比如何?“

李斯沉默半晌,黯然不语。

赵高进一步说:“丞相是个聪明人,其中利害关系恐怕比我看得清楚。以蒙恬的才能以及与大公子的关系,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职必定从你这里转入蒙恬,到时候你还能得善终吗?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希望丞相仔细度量。”

李斯思索了许久,因为那一点私心作祟,终于向赵高妥协。赵高见计已成,欣喜若狂,马上与李斯合谋,伪造秦始皇遗命,立胡亥为太子,又假借秦始皇名义伪造了一份诏书送往上郡,斥责扶苏和蒙恬戍边十几年,不但没立战功,相反却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扶苏还对不能回京做太子耿耿于怀怨恨不已,实为不孝,赐扶苏自刎;蒙恬对扶苏的行为不进行劝说,实为对皇帝不忠,令自尽。扶苏见诏书,以为是父亲的决定,大悲,当即自裁,蒙恬则表示不服,但是被使者以秦始皇名义拘禁。

然后车驾继续行进,正赶上暑天,皇上的尸体在辒凉车中都发出了臭味,赵高就让人往车里装了有腥臭气的鲍鱼,让人们分不清尸臭和鱼臭。直到回到京城咸阳,才宣布秦始皇去世。胡亥由此继承皇位为秦二世。赵高被封郎中令,成为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

这段典故,阎皇后当然知道,如今这情形,和秦始皇病故时的情形一模一样,听罢阎显之言,叫来亲信太监江京、樊丰,对他们说:“如今安帝在路上驾崩,济阴王刘保在朝内,公卿知道后肯定立他为皇帝,到那时定成大患,我们当效法赵高,另立皇帝才是。”

江京、樊丰因都参与了鸩杀刘保生母李氏,所以均表同意。

但江京提出了疑问:“始皇帝除了太子,毕竟有其他儿子,我们皇上可只有这么一个独子,不立济阴王立谁?”

阎显并不作答,却反问:“列位记得否,此次皇上出巡之前,干了什么事情?”

樊丰想了想说:“事情很多,但要说最大事,就是册封济北惠王刘寿的儿子刘懿为北乡侯。”

“着啊。”阎显说:“济北惠王刘寿是皇上的堂兄弟,与皇上一个爷爷。此次皇上出巡前,济北惠王带儿子觐见皇上,不知怎的,皇上特别欢喜他儿子,刚五岁就格外恩赏,封为列侯。”

江京道:“皇上喜欢这孩子是肯定的。”

阎显道:“这不就结了嘛,这件事满朝文武无所不知,我们就说皇上临终遗嘱,令刘懿为帝。这个孩子小,才五岁,不可能当政,我们让太后临朝称制,把大权攥到手里,到时候谁又能怎样?”

江京、樊丰齐表佩服。

皇帝,于普通百姓来说,真是既威严高大,又遥不可及,君命天授,皇上神圣无比。然而皇帝身边的人却晓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于是几个人紧锣密鼓,把汉安帝遗体挪到卧车中,像没事一样启程,朝都城洛阳进发,所到之处,一切效仿赵高,上食询问起居照旧。

三月十三日,车驾回到皇宫。十四日早朝,阎皇后代帝临朝,宣布汉安帝病势沉重,不能登殿处理政务。十四日深夜,皇宫传出安帝驾崩消息,请三公九卿诸位大臣入宫议事。阎显、江京、樊丰等当即宣布伪造的安帝遗命:“迎立北乡侯刘懿为帝,以阎皇后为太后,临朝称制。”阎后则当即加封阎显为大将军,摄政,开府仪同三司。

为什么不封阎显别的官职而封为大将军呢?这里面有缘故。

朝廷里最尊贵的重臣是三公九卿。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置丞相,主持政府日常工作,类似如今的政府总理,“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权位最为显赫,皇帝只是拍板决策拿大主意,具体国家管理实际都由丞相负责。现也有学者说,皇帝真正的“相”叫相国,丞相是相国的副手,也就是副相国,因为秦始皇设了左右两个丞相,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相国的位置是虚悬的。还有汉代的萧何,史书记载都称他相国,而不称丞相。相国是从周朝的冢宰演化而来的,冢宰也叫太宰,又叫宰相。总之宰相、相国、丞相一脉相承。丞相之外,秦始皇又设太尉,管理军事;设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及刑宪。以这两个职位辅助丞相来分管国家一类专职事务。这个体制,有点像现代的股份有限公司,皇帝是董事长,丞相以及助手太尉、御使大夫是经理班子。犹是,丞相与其辅官太尉、御使大夫合称三公。这三公分别开府,置僚佐,皇帝的皇宫大殿只是皇帝主持朝会议论政策决定大计的地方,丞相府衙、太尉府衙、御使大夫府衙才是中央政府的实际办事机关机构。三公之外,秦始皇还设有九卿,独立分管专项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各部委负责人,有:奉常,掌管宗庙礼仪事物;郎中令,掌管皇宫警卫工作;卫尉,统带皇宫的警卫部队;太仆,掌管宫廷御马车驾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皇室内廷事物和私家财政。刘邦的汉朝继承了秦朝制度,一切效仿秦朝,只不过当时有个很特殊的大将军,那就是韩信。这个大将军,掌管全国武装部队,相当于三军总司令,但是又不是,因为军队的统帅是皇帝本人,确切点说,相当于如今的全军总参谋长吧。大将军与太尉的关系,有点类似九卿里卫尉和郎中令的关系,也像现在的总参谋长与国防部长的关系。韩信被杀之后,大将军不置。

后来九卿的名称和设置有所变化,后来又将南北两宫警卫部队分开,增加了一个中尉,与卫尉分掌,这就成了十卿了,后来中尉又改称执金吾;还有将奉常改为太常;将典客改为大行令,汉武帝时又改称“大鸿胪“(也就是此时阎显担任的职务);将治粟内史改为太农令,汉武帝时又改称大司农(曹操的父亲在当太尉前就当过大司农);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三公名称和设置也有变更,汉武帝改太尉为大司马,汉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后来大司马又改回太尉。

这其中丞相改为大司徒,可不是简单的换个名称,里面有文章。丞相职位自设立之始就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秦朝的丞相李斯连秦始皇都敬他三分。汉朝时丞相亡故,皇帝要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如此位高权重,必然会与天下独尊的皇帝产生某种冲突。到汉武帝时,皇帝与丞相的冲突达到高峰,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的丞相田蚡,每次上朝奏事,一奏就是大半天,只要他推荐人作官,皇帝就得批准,而他又频繁推荐,这等于把皇上的权力夺了去,汉武帝不满了,就对他说:“你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打算任命几个官呀。“此后相权逐步被消弱,并将丞相的名称改为大司徒。到汉哀帝时,主管军事的大司马、主管监察的大司空已经与主管行政的大司徒平起平坐了,成了真正并列的三公,因为没有丞相了,此后人们就把三公一律统称为丞相。

不过三公九卿之外,还有地位与之相当甚至高于他们的职位,比如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这些职位,原本是辅佐太子的,简称“三师三少”,师是传授知识的,傅是监督行为的,保是照管身体的,即分别负责太子的智育、德育、体育。太子即位成皇帝后,“三师三少”就成了皇帝执政顾问。但是“三师三少”并不是具体给太子上课的,真正上课的称“师傅”,“三师三少”更多是一种象征性意味,后来演变成一种荣誉加衔,授予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太师有点像周武王时期姜子牙那种“尚父”的味道,因此一般来讲,加衔奉为太师的比较少,而奉为太傅最常见,因此太子继位为皇帝后执政时大多让太傅领衔朝政,位居三公之上,所以“三公”之外也有“四辅”之说,就是太傅加上三公。但是太傅并不单独开府,没有具体工作,只在皇帝身边参与国政,说话的分量却高于三公。

大将军之职,也是汉武帝恢复设置的,为的是征讨匈奴的作战需要,授予了他的小舅子卫青,并让他单独开府,置僚佐,如同三公一样。后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因功又被授予骠骑将军称号,辅佐卫青统带军队,亦“开府仪同三司”。但他们俩只负责打仗,却并不参与朝政。汉武帝去世时,卫青、霍去病也早都死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霍光当了大将军,汉武帝因为儿子年纪太小,不能独立执政,就托咐霍光辅佐,赋予他“摄政”之权,代替皇帝行驶职权,这才开启了大将军秉政的先例。霍光死后,国泰民安,无所战事,大将军之职遂又被虚悬。直到东汉安帝(也就是曹腾扶保的汉顺帝刘保的老爹)时期,西羌发生叛乱,引发汉羌战争,汉安帝遂效仿武帝,再设大将军,统带武装部队对羌作战。有汉一代,人们大多熟知汉匈战争,却对汉羌战争知之甚少。其实汉羌战争规模程度并不亚于汉匈战争,之所以不为人们重视,原因在于羌人与汉人血缘相近,所以被视为对内平叛,而不算对外战争。五千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炎帝部落战败,与黄帝部落融合,遂形成华夏族,但有少部分炎帝部落之民西迁到甘肃、宁夏一代,形成商、周、秦时代的西戎,后来演变为羌族,因此汉、羌血统原本是一码事。但是自商周时华夏汉族就一直在与羌族人争斗,西戎甚至还曾导致了西周的覆灭,所谓周天子烽火戏诸侯,其烽火就是为羌人缘故而设的。东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西戎一直与秦国对峙。到了汉代,汉武帝击败匈奴后,羌人慑于汉朝强盛,才臣服中原王朝,西汉时期,西北地区羌人已达一百多万。光武中兴东汉时,将羌人徙置于天水、陇西、扶风三郡,与汉族杂居一起,从此汉羌密切交往融合。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安帝派骑都尉王弘征发三郡羌人跟随他去远征西域,这打破了羌族百姓平静的生活,引发起羌人造反,他们多次打败汉朝部队。鉴于弹压无效,汉安帝将三郡汉族百姓内迁,打算放弃该地,汉族百姓热土难离不愿迁徙,安帝就下令毁坏房屋庄稼,强制内迁,引发起汉族百姓反抗,他们与羌人联合了起来,汉安帝不得不倾全国之力进行镇压,为集中统一指挥,遂再设大将军。直到元初五年(118),经过10余年战争,才将羌汉两族的联合反抗镇压下去。到了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东汉政府委派马贤为弘农太守、来机为并州刺史、刘秉为凉州刺史,这三位生性刻薄,到任之后四处搜刮民财,引起羌人再度叛乱,朝廷又用了十几年时间,才把起义镇压下去。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羌人积极响应,边章、马腾、韩遂等人又利用羌人之乱割据西凉。后来征剿羌乱的董卓集团,进入长安发动政变,控制了朝政,成为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导火索。直到宋朝,党项羌人还建立了西夏王朝,与中原王朝对抗。最后西夏被蒙古人灭亡,羌人被蒙古人杀戮殆尽,只剩小部在今阿坝州附近存活下来,再也没有能力与中原王朝对抗了。

阎太后为什么要封阎显为大将军呢?因为此时朝廷的三公都在,没有空缺,把他尊为太师、太傅也不合适,此时羌人叛乱已经平复多年,为平叛羌人而设的大将军职位也空置了多年,因此就任他为大将军,加上摄政二字,是效法霍光之意。摄政,就是代替皇帝执政,是相国或丞相都无法与之比拟。

但大将军虽然号称掌管全国部队,却高高在上比较虚,因此阎皇后又任命另外两个弟弟阎景为执金吾、阎晏为司隶校尉,来执掌拱卫皇宫和监察百官的实权。这个执金吾前面说了,执掌宫廷侍卫,属于九卿之一,而司隶校尉性质独特,这个官职,始于汉武帝晚年,当时的丞相公孙贺因为对汉武帝不满,勾结同样对汉武帝不满的汉武帝之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埋木偶人于专供汉武帝车马通行的驰道上诅咒汉武帝,被汉武帝视为大逆不道,因牵涉到两位公主,属于皇室家庭隐私,汉武帝觉得御史大夫(司空)与廷尉(大理卿)都不方便处理,乃设一个司隶校尉专案查办,使其“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猾。“也就是拿着皇上的符节,拨给一千二百个公职人员,缉捕巫蛊,督大奸人。其中这个“持节”最厉害,就拿着皇帝的符节,从而代表皇帝,相当于拿了尚方宝剑,司隶校尉因“持节”而集督察权、逮捕权、惩治权于一身,“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无所不统。“也就是授予他督察皇太子、三公以下百官和各郡国地方官的权力。司隶校尉的官职品级不但比不得三公,还在九卿之下,但因为直属于皇帝,所以在举行朝会时却居九卿之前,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都设有专席,有“三独坐“之称,故为百僚所畏惮。这是帝王以低治高、以贱治贵的手段。如果打个比方,这司隶校尉有点像希特勒的党卫军统领,德国党政军各界比党卫军统领级别高的官员比比皆是,但无不都对党卫军统领希姆莱畏惧三分。后来此案查办完毕,司隶校尉并没有撤销,而是保留下来,但是因为职权有点和司空、廷尉重叠,因此就让司隶校尉专职负责京畿地区也就是河南尹管辖范围的监察,所以京畿地区既叫河南尹部,也叫司隶校尉部。这样看来,司隶校尉似乎和河南尹级别相当,河南尹主管京畿地区行政,司隶校尉主管京畿地区监察,但是由于京畿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中央政府所有机构都在这里,因此中央高官也全在这里,而司隶校尉具有监察中央机关各级官员的权力,不但包括三公九卿都在监察权限内,而且连包括皇太子在内的皇室成员也都在监察权限之内,简单说除了皇帝本人,不管多大官司隶校尉都可以监察。

阎氏家族这一切安排,迅速周密,满朝文武,虽不无狐疑,但也无从也来不及异议。济阴王刘保直至宣布了汉安帝驾崩的次日才得知消息,在曹腾陪伴下哭号上殿。此时阎显等人正在安排迎请惠王父子。刘保刚十一岁,无知无畏口无遮拦,边哭边喊:“父皇怎么会让别人的儿子当皇上呢?”诸臣听罢此言,多有不平之色。阎显听罢颜色变更,急忙扶起小刘保,对诸臣说:“诸位都知道,先皇特别喜爱刘懿,此次出巡前,特意加封刘懿为列侯。列侯是不可以随意加封的,纵然是皇亲国戚,若无特殊功勋,封侯也难。济北惠王之子若小年纪尚未懂事,何谈功勋?皇上却格外施恩加封其为北乡侯,足见圣上对其喜爱之至。此次先皇遗命,立其为帝,实乃出于圣躬之意。济阴王切勿过分悲伤,保重身体要紧。”随后,吩咐手下将济阴王护送回府。刘保不听,江京等人不容分说强行簇拥刘保下殿而去。

回到王府,刘保拉住曹腾的手絮叨:“让别人的儿子当皇上,凭什么?”

凭什么?曹腾苦笑一声。皇上遗命到底如何,只有天知道,而阎氏如此而为,要说凭什么,那还用说,不外乎满朝上下、整个京城,都是阎氏势力所掌控之中。时也、势也、命也。但是曹腾心中所想,却不知道该怎么和刘保说。

刘保紧拉曹腾之手对他说:“小腾子,我就你这么一个亲人,你要替我想办法。”曹腾能有什么办法?但是无奈之下,也只好点头答应,籍此安抚刘保。

次日清晨,天刚放亮,曹腾就听到从刘保寝室传出哭声。曹腾手足无措,茫然立在院内,不知如何去面对他,只得在院内走来走去,来回踱步。

正在低头寻思,猛听有人大呼一声:“曹公公怎么丢了魂一样。”曹腾抬头一看,是王府的总管太监孙程。孙程把曹腾让到屋内,沏了一杯香茶,对曹腾说:“曹公公想必是为淮阴王之事烦恼。”

曹腾不置可否,低头喝茶。不料孙程却说:“此事阎家做得太过分。”

曹腾双手一颤,好悬没把茶碗打翻在地。孙程看了他一眼,接着说:“曹公公不必紧张,这里就我们两个人,大家不妨直抒胸臆。”

曹腾对孙程说:“孙公公请讲,阎家过分在哪里?”

孙程道:“当初皇上之所以废掉太子,只不过是宠爱阎皇后,期待阎皇后能够产下嫡子,但是急病而亡,阎后并未生育。淮阴王虽为庶出,但毕竟是皇上唯一儿子,天下哪有不立自己儿子而另立他人的道理?显见得是阎家悖逆圣意。”

曹腾听罢孙程所言,也沉不住气了,脱口附和:“是啊,阎家如此谋划,太过分。”

孙程又说:“曹公公请想,想当年淮阴王被立为太子之时年仅6岁,是个少不更事的小孩子,可满朝文武大员,哪个见了我们不点头哈腰,不就是因为太子会日后登基,他们就早早提前巴结我们。可自太子被废,你看谁还搭理我们?你我这样的人,尊荣与否全看主子。当今之时,为你我计,也当替济阴王分忧解难。”

曹腾沉吟半晌说:“孙公公实乃肺腑之言,但你我二人纵有此心,又能做什么?”

孙程道:“岂止你我,满朝文武,不平之人,大有人在。”

“可是阎家上下,一个执掌大将军印,一个执掌宫廷侍卫,一个执掌监察百官,满朝文武又能怎样?”

听到此言,孙程起身走到门边,向外张望一阵,未见一个人影,随后把房门紧闭,压低声音对曹腾说:“也并非无从所为。”

曹腾大惊:“此话怎讲?”

孙程道:“阎显虽执掌大将军印,号令三军,但这三军到底还是大汉的,不是他阎家的,由不得他想怎的就怎的。倒是阎景、阎晏这两兄弟,分别执掌宫廷禁卫和百官监察,手握实力。但除此之外,这洛阳都城还有另外的可用雄兵。”

“另外的雄兵?在哪里?”

“西园虎贲御林军。”

曹腾猛然醒悟。是啊,阎景、阎晏这两兄弟所执掌的军队,说到底只不过是禁卫仪仗和侦探缉捕部队,虎贲御林军那可是正规军,平时不担当任何具体事项,只供皇帝遇事调遣,或皇帝御驾亲征时陪伴皇帝出征。

“但是这御林军......”

孙程晓得曹腾的意思,对曹腾一笑:“不瞒曹公公,这御林军统领校尉梁商,乃是我家故交。”

曹腾眼中闪出亮光:“是吗?如此,倒是大有可为。难道孙公公与这位梁校尉已经商议过了?”

“那倒还没有。”孙程说:“不过,大可以一试。”

“这......,倘或一旦稍有差池,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人生如梦,转眼百年,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搏之时自当放手一搏,成王败寇,岂可婆婆妈妈、瞻前顾后。”

想不到这个孙程,身为太监,居然有如此豪情,一番话说得曹腾热血沸腾。想当年入宫,父亲曹萌谆谆教诲,定要混个出人头地,而今跟着这个尚未成年的济阴王,又是如此情势,若不有所作为,哪里还有什么出头之机?罢,罢,一不做二不休,人生不过几十年,想那么多干嘛。

“那好。”曹腾咬了咬牙,拉住孙程的手:“你我二人,可否此结为兄弟,同心协力,共保少主?”

孙程也拉住曹腾的手,两人当即对天盟誓,结为兄弟,孙程年长为兄,曹腾为弟。

盟誓之后,曹腾对梁校尉之事仍然感到无所把握。孙程说:“梁商有一女,容颜姣好,且甚是聪慧,我们可与少主商议,聘为王妃,一旦少主得登大统,梁商就是国丈,你看如何?”

曹腾一拍大腿:“好,好,如此甚妙。”

两人商议已毕,一同来到刘保寝宫,说出了打算。刘保听到此言,抹了一把眼泪说:“那还等什么,咱赶紧去办。”

当晚夜半之时,从济阴王府后门,悄然驶出一辆马车,直奔西苑。车上乘坐着刘保、曹腾、孙程三人。到了西园虎贲营辕门,孙程递上名帖,告知“本家至亲孙程访探梁将军。”不多时,传出将令,三人被请入军营。到了中军,梁商已经在门前迎接,拉住孙程的手说:“孙公公深夜造访,难道有什么急事?”孙程也拉住梁商的手说:“兄弟猜对了,自然有事。”梁商当即把三人让进屋内。

宾主落座,孙程指着曹腾说:“这位是济阴王侍读曹公公。”

梁商大吃一惊,望着刘保说:“难道这位就是济阴王?”

孙程说:“正是。”

梁商慌忙起身,撩衣跪倒:“不知王家驾到,小臣接驾不周,忘请恕罪。”

孙程拉起梁商:“将军请起,事情紧急,不是叙礼的时候。”

梁商起身,吩咐手下沏来一壶好茶,然后紧闭房门,把刘保让到上座。

孙程开门见山:“我们既然来了,那就不绕圈子了。当今之事,想必梁将军都看到了,阎氏一家,欺人太甚,放着先皇亲子,居然假传先皇遗命,另立他人为君,是可忍也。”

曹腾眼睛盯住梁商:“阎皇后伪诏摄政,阎氏兄弟把持了宫廷侍卫和城防九门,为今之计,只有靠梁将军主持公道了。”

孙程望了一眼刘保,对梁商说:“如能扶保济阴王得继大统,大将军之位非梁将军莫属。”

刘保点了点头。

梁商咕咚一声,跪倒在地。

孙程急得直跺脚:“大将军威风八面,当断则断,怎的婆婆妈妈,梁将军请起说话。”

曹腾见状,起身扶起梁商。

梁商沉吟半晌,方才说道:“事关重大。先皇突然驾崩,于情于理,是该淮阴王继承大统。可是先皇遗命到底如何,我们苦无证据,如何说服将士们呢?”

孙程说:“先皇驾崩之时,身边都是阎家一伙,风雨不透,哪里去找证据?为今之计,只有请梁将军一声令下,杀奔大内,拿下阎氏,大事可定。”

梁商道:“尚需从长计议,师出无名,虎贲营将士,又不是我的家丁,虽说军令如山,可也难保人人奋勇。“

曹腾道:“梁将军,前来之时,我等已经商议好了,济阴王尚无王妃,闻之梁将军膝下有一女,名曰梁妠,尚未婚配,不才愿和孙公公一道做月下之老,提媒保婚,迎聘将军之女为王妃。”

梁商闻言,再次拜倒在地,口称谢恩,并信誓旦旦地说:“先皇亲子尚在,皇位却传于外人,于情于理,实难服众。王家千岁和两位公公放心,容我些时日,对手下诸将做些沟通,想必也不难令虎贲营将士上下一心。”

孙程、曹腾齐声道:“好,只要将军有此之心,大事可成。”

梁商又说:“宫中也要有所安排,做些打算,以为内应。”孙程、曹腾点头称是。

刘保、孙程、曹腾等当即回宫,暗中联络各宫太监。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样是太监,江京、樊丰等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早有一些太监内心不平,因此不出几日,孙程就秘密联络了张防等十九名宦官,在宫中德阳殿秘密聚集,举行了盟誓,每人割去一片衣服,决心同心协力,共举大事。

刘保等这边暗中动作,阎皇后那边也是紧锣密鼓,一边发丧汉安帝,一边迎来北乡侯刘懿,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继承帝位,史称少帝。一切安排严密周到,刘保这边并无下手机会,眼看大局已定,无可改变了。

不料,人算不如天算,这个少帝刘懿,自小就体弱多病。此次被迎立为帝之时,也正身在病中,在父亲济北惠王刘寿安排下,强打精神,硬撑病体,参加完隆重繁复的登基仪式。经此一折腾,刘懿病势加重,仪式刚刚进行完,就撑不住了,卧倒在床。太医府调治数月,仍然必见好转。125年十月,仅仅当了几个月皇帝的刘懿,病症加重,阎皇后和阎显、江京、樊丰等人围在刘懿身边,急得如热锅蚂蚁。江京将阎显叫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少帝一病不起,看来凶多吉少,我们应该再做打算。”还没等到阎显想好对策,十月二十七日,刘懿就一命呜呼。阎显与江京、樊丰等慌了手脚,再次奏请阎太后秘不发丧,同时将宫城和洛阳九门戒严,急招济北惠王和河间王进京商议对策。

午间,孙程所联络的太后宫中太监,将阎氏的密谋传到济阴王府。孙程、曹腾得知消息,感觉到了最后时刻,除了立即动手,再无退路。两人磋商之后,将情况和决定告知刘保。刘保到底年幼,真到了关键时刻,却手足无措。孙程、曹腾对刘保说:“王家不要担心,我们已经谋划好了,明日晚间就动手。”

随后,孙程、曹腾到德阳殿,再次密聚盟誓的太监,准备兵器,谋划行动细节。

次日傍晚,太阳落地,孙程带领张防等十九名宦官,将太后宫总管李闰骗到德阳殿,将刀架在李闰的脖子上说:“我等决意迎立济阴王,老公公何去何从?”李闰一阵沉吟,觉得也没有反对的必要,于是答应下来。孙程等扶起李闰,直奔太后宫中,不由分说,将阎太后看押起来,取出印信,拟写了两份太后懿旨。一份是传令西园虎贲营御林军进驻洛阳城,接管九门;另一份是传令皇官侍卫退到宫门之外把守,将宫门之内交与近侍宦官。曹腾带着懿旨,策马亲往西园,孙程则押着李闰,击鼓传令,将宫中所有太监聚起,传达了太后假懿旨,这皇宫中太监有上千,每人发放一件兵器,就是一支临时大军。参加盟誓的十九名太监带领众太监分路行动,一部分人直奔江京、樊丰等阎太后亲信宦官处所,也不多言,均乱刀砍死,可怜风光无限的大太监,顷刻之间就成刀下之鬼;另一部分人分头奔往皇宫各门,以太后假懿旨,吩咐执金吾阎景所执掌的宫廷侍卫们,一律退到宫门之外,然后将各宫门紧紧关闭。

于此同时,曹腾、梁商也率领虎贲御林军赶到城中,利用伪造的太后懿旨,令阎晏执掌的人马退回营房,顺利接管了洛阳九门。

一切安排妥当,孙程、曹腾、梁商率领众太监一齐到西钟下,将济阴王刘保迎请到正宫大殿,登基为帝,是为汉顺帝。

这一切,均发生在短时间内,如电石火光。阎景感觉有异,直奔大将军阎显府邸,正在与阎显诉说之际,阎晏也赶来了,通报虎贲营接管九门之事。阎显顿感不妙,却百猜不到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于是决定让阎景回去统带宫廷侍卫部队,三兄弟共同前往司隶校尉营。

当阎景赶到皇宫时,宫内传出消息,济阴王已登殿即位,任命宦官张防为执金吾,接管了宫廷侍卫,同时又任命虎贲营梁商的佐尉虞诩为司隶校尉,正随同梁商率领虎贲营前往司隶校尉营接管城防部队。阎景大吃一惊,策马疾奔,驰往司隶校尉营。

阎显听罢,大吃一惊,如五雷轰顶,万万想不到,这个刘保,小小年纪,居然有如此大本事,能够策划宫中政变。事已至此,没什么好说的,只好咬牙整队,列阵迎敌。

霎时间,虎贲营已经到达,盔甲鲜明,阵容齐整,刀光闪闪,鼓声如雷。前一排,一色强弓劲弩;后一排,一色长枪;再后一排,一色长刀;两翼旁边,骑兵巡骏。当先一将,金盔金甲,正是虎贲营统领校尉梁商,双手执大刀,威风凛凛。

阎显策马向前,双手一抱,拱拳施礼:“不知梁将军到此,意下何为?”

梁商抱拳还礼:“大将军,奉旨接管司隶校尉营。”

“奉旨?谁的旨意?”

“济阴王已经登基称帝,宣大将军前往觐见。”

“当今皇上,是少帝刘懿,济阴王焉可称帝,难道谋逆不成?”

梁商哈哈大笑:“少帝已经故去,你等却密不发丧,意欲何为?难道梁家要效仿王莽,谋篡大汉不成?”

“你......,我梁家乃大汉皇亲国戚,岂有悖汉之理。”

“那就请大将军上殿面圣。”

阎显沉吟半晌,未作答复。阎景、阎晏齐声大呼:“大哥,事已至此,没什么好说的,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梁商大刀一横:“司隶校尉营将士听真,济阴王已经登基称帝,传旨虎贲营佐尉虞诩为司隶校尉,接管司隶校尉营,尔等不得受人蛊惑,附逆做叛臣贼子。”

言罢,闪在一旁,一阵金鼓,前排弓箭手哗啦一下向两翼张开,后一排长枪齐挺,踏着鼓声,向前推动。司隶校尉营一阵骚乱,阎景、阎晏转身呼喝:“不要听他一派胡言,不听号令者立斩。”

阎显环视一周,眼见得虎贲营如巨浪一般,席卷而来,排山倒海,司隶校尉营则喧哗不止,眼看就要弹压不住。阎显见大势已去,遂不想再做无谓的困兽之斗,叹了口气对两位兄弟说:“罢了,罢了,大势已去,非力所能及,我等并未悖逆汉室,不如前往上殿,看看太后何意。”于是,振臂对梁商道:“梁将军请停止前进,我等随你前去面圣。”

梁商见状,令旗一举,鼓声停息,虎贲营齐刷刷止步。

阎显、阎景、阎晏等除去盔甲,虎贲营抬出三顶软轿,梁氏兄弟下马上轿。虎贲营齐奏凯歌,回奔洛阳城。

此时阎太后早已自身不保,汉顺帝将阎显、阎景、阎晏兄弟及其党羽全部诛杀,把阎皇后迁到离宫居住,其家属迁往景县。

大功告成,曹腾、孙程、梁商以及张防等十九位宦官,全部被封为侯。曹腾心花怒放,父亲的殷切期望实现了,曹家门楣又将大放光彩。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充满偶然性。宫廷政变,说起来千难万难,可是年仅11岁的汉顺帝,凭借几个太监,就这么轻易成功了,真乃时也、命也、运也。曹萌的愿望实现了,先祖曹参几十年追随汉高祖开疆拓土四处征战才得到的爵位,在他年轻的儿子曹腾这里,轻易就获得了。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曹参这种侯爵,属于最小的侯爵,比起祖先曹参那种有封国的万户侯,还差得很远。

汉安帝政变成功,参加盟誓的诸位宦官,无不喜气洋洋,志得意满。但是曹腾却与众不同,他是读过书的人,读书人的世界观,与常人大不一样。在议论处置梁氏家族的时候,曹腾的意思,主张把这一家人贬为庶民,永不录用也就算了。但是曹腾这样的人属于少数,大多数人主张除恶务尽,必要杀之而后快。曹腾无奈,只得忠告汉顺帝,阎氏太后,毕竟是皇上名义上的母后,万不可杀之,否则在史书上将留下对皇帝不利的记载。汉顺帝听信了曹腾的建议,将阎太后迁到离宫冷禁,阎氏兄弟及其亲近党羽则全部被诛杀。

在行刑的法场上,曹腾看到被牵连的官员竟多达百人,不禁大为感叹,所谓功勋,无不是建立在他人鲜血之上的,在边关沙场,是一将名成万骨枯,在朝廷之上,也是一人得志百人死。如此寻思,当初阎氏也算不得大恶,倘或他们手段用绝,当机立断除掉刘保,如今是什么局面?这将死的百人,才是风光无限的人物。那么自己呢?会事什么结局?想到这里,曹腾不禁打了个冷颤,不敢再往下想。

与曹腾差不多同样出身于大家族的孙程,看出了曹腾的心思,举起酒杯说:“曹公公,不必多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干了此杯。”

正在这时,监斩官执金吾张防到场,见了孙程和曹腾,大咧咧地斟满酒杯,举起来对二人说:“此次称蒙圣上恩宠,让我当监斩官,两位老兄当为兄弟我祝贺。”言罢,也不管孙程和曹腾,自顾自一饮而尽,在众人簇拥下,走向监斩主官台。

这张防,在宦官中是有名三青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做事全凭自我喜恶情绪。此时身为监斩官,百多人的性命捏在手中,自我感觉异常兴奋。在曹腾、孙程眼里,张防是一头猪,只要有人喂养,槽子里有猪食,那就幸福满满,全然不管人喂养它是为了什么。

在人的眼里,猪是悲哀的,吃的是人的残羹剩渣,最终还要被一刀宰杀,成为人的盘中美餐。但是在猪的意识里,它却是幸福的,因为它用不着像牛马一样辛苦卖力,就能饱食一日三餐,还有柔软的柴草供它倒睡。但是追究起来,到底是人幸福,还是猪幸福,其实也未可知,因为在猪的意识里,它不知道吃的是残羹剩饭,它认为那就是美食。

汉顺帝登基大统临朝当政,才知道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就在汉顺帝登基不久,洛阳周边和十二个郡国就奏报发生了旱灾和蝗灾。在农耕之国,旱灾和蝗灾,和洪灾水患一样,都是严重的灾害,一旦发生不但预示着赋税全无,还要考虑百姓如何赈济,否则庄稼无收,百姓无食,必定流民四起,饿殍遍地,国将不国。但是赈济之粮从那里调拨,需要多少,如何发放,这都是具体的技术活,十几岁的小皇帝哪里知晓,全凭官员们奏报,但是奏报上来,是也不是,如何批复?这个事情就难倒了刘保。刘保只得招来曹腾、孙程,让他们拿主意。但是曹腾、孙程一样也是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一样也是一窍不通,但是好在他们不是皇帝,可以不必不懂装懂,可以跑到官员们那里虚心请教,调研座谈,从而把握实际情况,斟酌合理意见,然后将意见草拟出来,再由刘保在奏折上进行“御笔朱批“。

然而偌大的国家,官员奏折如同雪片一样,弄得刘保、曹腾、孙程手忙脚乱,不多时日,大量奏折便积压如山。

曹腾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找孙程计议,不如多遴选即位宦官,组成一个常设机构,专门为皇帝处理奏章事物。名称也想好了,自秦朝之时,便有黄门侍郎一职,又称黄门郎,给事于宫门之内,属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专职在皇帝身边帮助处理事务,性质如同皇帝的秘书。因宫门多漆成黄色,故称黄门侍郎,“秩比六百石,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于殿上,引王就座。“但黄门侍郎是外官,近侍皇帝有规定的时间和场合,出入禁中有时间限制,以宫门开关为准,日出尽忠开启宫门时黄门侍郎前来上班,日暮禁中关闭宫门时,黄门侍郎需向宫城的青琐门行礼,表示一天的工作结束,下班了。黄门侍郎因为这个原因又被称作夕郎。那么,这个宦官机构,可以叫做小黄门,或曰黄门中常侍。

计议已罢,两人参见汉顺帝,奏报了上述想法。刘保非常高兴,当即立断,定名黄门中常侍,设为正式编制,秩比两千石,待遇等同于御史大夫(司空)级别,这就等同于三公了。

这个机构一设,果然效果非凡。中国历史上的少年皇帝,一般都是名义上的皇帝,由长者来摄政,而汉顺帝却属特例,因为无人可以为其摄政,而其能够以幼小年龄当政,不能不说是曹腾、孙程等太监们的功劳。

在此之前,宦官的规定职责只是为皇室宫廷进行服务,不得参与和干预国家政务,虽然屡有宦官干政,譬如江京、樊丰等人,但毕竟只是利用皇帝近侍身份对皇帝或皇后、太后施以影响,不能直接参与国家政事,汉顺帝则开启了宦官名正言顺当政参政的先例。

这个小黄门中常侍设立的初衷,是为皇帝设立一个咨询、参谋、秘书性质的机构,认真讲也算不得真正当政参政,但是,但世界上的事情并不是由初衷所决定的,往往出人主观意志,一如汉高祖创立察举制的初衷,是为了朝廷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但是却演化为门阀现象,如非名门大家,要想在王朝中立足,得到一官半职,建制势比登天,即便曹腾这样出身于开国功勋之臣的人,由于并非近亲近支,年代久远,家道中落,也无可攀附,不得不以割为太监而求晋身。这个中常侍秘书机构,虽然表面上看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但因为是替皇帝拿主意,实际影响力是三公九卿、六部朝臣不能比拟的。

但凡谁手上有些权力,搜刮民脂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自然的事。这种小黄门中常侍,看似手中不掌握实权,属于皇帝的秘书机构性质,好像并没有搜刮民脂的职权和机会,但他们根本就用不着去直接搜刮,早有聪明的官员们,晓得他们对皇帝的影响力,络绎不绝前来亲近孝敬。这种事情,曹腾、孙程等也不能例外。《续汉书》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时的蜀郡太守,晓得曹腾这位编外“组织部长”的分量,于是托人送了点“意思”,这事被益州刺史种暠得知。种暠这人在当时混沌的官场是个另类,看那些狐假虎威的太监不顺眼,逮到这个机会种暠怎能放过,立马上书弹劾蜀郡太守和曹腾,要求将他们交廷尉问罪。但皇帝偏护曹腾,并没有怪罪曹腾。面对如此直截了当咄咄逼人的人身攻击,如果换做其他太监,恐怕种暠的政治生涯就此终结了,但是曹腾却并没有计较,反而还逢人夸赞种暠是个“有种”的好官,并向汉顺帝举荐,提升种暠的职位,委以更重的责任。

曹腾似乎和太监传统睚眦必报的形象大相径庭的,再加上他原本也可算读书人出身,又加上祖上是名门大家,由此,这为他在士官圈子里的形象添分不少。

但是宦官集团因为汉顺帝的依赖,实质上操控了国家大政,由此各个均获得不菲的实惠,而且荣耀无比。

权势、地位、事业上的成功,并不能掩盖生活上的空虚。太监这个群类,虽然失去了正常男人的**,但并没有完全失去男人的一切情感,每逢夜深人静,心中自然分外落寞。得到了应有的一切而耐不住寂寞的大太监们,又想到了唯一所欠缺的家庭生活,不免向汉顺帝提起这个意愿。汉顺帝当即答应,位列中常侍的太监可以娶妻纳妾,另辟府邸,过正常男人的生活,只不过绝大多数时间仍要服侍在皇帝身边,每月给予一定假期去过家庭生活,不能像朝臣那样有钟有点上下班。这种太监家庭,被赋予了正式地位,但不像正常家庭称为夫妻,而称作“对食”。

曹腾也不例外,娶了一名“对食”。曹腾对于这位“对食”十分疼爱,还在家谱上给予了她正式名分。

组建了家庭,有了油盐酱醋的炊烟,让曹腾繁忙之余能躺在床上感受到家温暖。可闭目养神之间,心中仍感觉还缺少什么,那就是后代。因为曹腾的发达,曹家上下都沾了光,成了沛国谯郡的名门望族,可是百年之后,享受荣华富贵的将是自己弟兄的后代,自己的一脉将无可承继。于是曹腾向自己的父亲曹萌流露了这个心态。曹萌对曹腾的牺牲和贡献十分在意,就和其他儿子商议,怎么了却他的心愿。老曹家自打曹腾发迹后样样红火,但唯一欠缺的就是人丁并不兴盛,曹腾的三位弟兄,每人都只有一个子嗣,没法过继给曹腾。曹萌便把目光投向了老友夏侯端。夏侯端随着曹家的发迹也沾了不少光,混得像模像样,他人丁兴旺子孙繁多,于是曹萌找夏侯端商议,想从中选取一个过继给曹腾。夏侯端一百个乐意,两人一拍即合,选取了第三子的小儿子夏侯嵩,改名曹嵩,过继于曹腾门下。

曹腾对这位养子,当亲子一样看待,悉心培养,家教甚严。当别家的太监“子弟”飞鹰走狗惹出一地鸡毛的时候,曹嵩却在油灯下苦读孔孟先师的四书五经。良好的教育将曹嵩培育得“质性敦慎,所在忠孝”。曹腾又将曹嵩送入太学进一步深造。然而孔孟之道乃是治世之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曹嵩受此熏陶,当然不可能满足于做个敦慎的孝子,也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企盼建功立业大展身手。这对于曹腾来说,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多年以来经过曹腾之手晋身的官员数不胜数,安排一下自己的儿子岂非举手之劳?但深谙宫廷和官场斗争残酷而又功成名就的曹腾,需要的却并不是建什么功业,而是安安分分传嗣家业,因此曹腾压制曹嵩,不让他晋身权力圈,将他安排到经学院这个纯粹学术之府,充任了博士。

曹腾不但在功业上能够把握命运,而且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死心塌地为汉顺帝服务,在家庭生活上也很好地扮演了好丈夫、好父亲角色。可以说,正是由于祖上这位“三好太监”的荫庇,才有了后来曹操在三国时代的呼风唤雨,才有了叱咤风云的魏武王朝。

同类推荐
  •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此书淋漓展现了历史的治乱兴衰、人物的成败得失: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刻毒的法家智慧,以法、势、术为核心,用阴谋和强权控制民众;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一代朝臣

    一代朝臣

    发现历史很难写:暂时先停下了...整理上纷胀的头脑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
  • 明末之鱼龙变

    明末之鱼龙变

    明朝末年,山河破碎,膻腥遍地,中原大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销售经理张坚附身到开封一个落魄秀才身上。李闯大军三打开封,七朝古都淹没于滚滚黄河之水。且看张坚如何在这乱世生存下去,实现由鱼到龙的蜕变。
  • 我生活在唐朝

    我生活在唐朝

    我怕是个假的穿越者:穿越过来的日子实在太难了,对后世的想念,陌生的语言,糟糕的卫生环境,古人的仇视,世人看疯子一样的眼光,又完全记不得历史,关键还没有系统,简直是地狱难度,我觉得我快要待不下去了。这是一个对历史一知半解,诗文记不全又不会繁体字的普通人,穿越到古代求生奋斗的故事,我会尽量模拟一个普通人穿越到古代的真实生活,看看穿越唐朝的人到底会遇到些什么?生活虽然困难,但是还是要继续啊——
  • 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本书遴选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这些大事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转折点,或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改变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命运。编者通过简明的体例、通俗的语言,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地讲述了这100件大事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出每件大事对中国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简约大方的版式、美轮美奂的图片、准确到位的图解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了解历史大事、把握历史大势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愉悦的审美感受。
热门推荐
  • 末世之不死之身

    末世之不死之身

    幻想中的末世,是无数幻想物的降临:九尾、饕餮、四圣兽、吸血鬼、牛头怪、异形、生化机械……而人类则藉由心理物理能和集体无意识中的先祖力量开始了新的蜕变。苏信与撒旦签订了契约,获得了不死之身的能力,末世之中,他将何去何从?一个普通人类在末世之中的圣母故事,谁叫他死不掉呢……一场人类对抗幻想的终极战争。只有不死的,才能对抗不存在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若垂曦,花相依

    星若垂曦,花相依

    一个明星,一个粉丝,一段真挚的爱恋;一场阴谋,一场探索,一场斗智斗勇的生死角逐。一个人,两个身份,三个恋人,怎样才是最好的相恋,怎样才算最好的爱情?星光闪闪,他立身花海间,一阵微风吹过,花海浮动,柔和的星辉洒在他的脸上,露出了他那精致的五官,他温柔而优雅,微笑着问道:“如果耀眼的星星愿意垂下星光,花儿是否愿意相随呢?”
  • 千年绝恋:倾城王妃

    千年绝恋:倾城王妃

    无言,二十一世纪的一位光荣的国际警察。在最后的任务中不行被最好的朋友兼闺蜜背叛,死于一场阴谋当中。以为死了却重生在一个陌生陌生的异世。初来这异世就被狼群包围住了。醒来时竟然被一个犹如妖孽的男子压于身下践踏.....
  •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阅读2011年的短篇小说,经常能发现一些不太熟悉的名字,这是最令我欣喜的事情。短篇小说是最具文学性的小说样式。现代的短篇小说从“五四”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反复磨炼,应该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文体了。短篇小说代表了传统小说的审美形态,不会去迎合外在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文学生产环境,许多文学样式不得不改头换面,但文学为了适应消费时代的改变,带来的并不是文学的新生,而是文学的泛化、矮化和俗化。优胜劣汰,旧的文学死亡了,会诞生一个新的文学形态,比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但我始终认为,文化和文学拒绝进化论。因此,能够将一种传统的文学形态保存完好,将是人类文明的幸事。
  • 信了你的一见钟情

    信了你的一见钟情

    如果上天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依然不悔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 嫁痞夫

    嫁痞夫

    “素素啊!你听爹说,这选男人定是要看相面的,似那种桃花眼儿,薄嘴唇,轻浮无信,行不端坐不正的男子是万万不能做我方家女婿的!”“……”这时那桃花眼儿,薄嘴唇,站没个站像,坐没个坐像,满嘴甜言蜜言的家伙凑上来一躬到地,“岳父大人在上,小婿有礼了!”“啊……竟是这家伙,家里的小子们,你们都是死人么!给我乱棍将他打出去!”
  • 青栀薄暮

    青栀薄暮

    或许是青春时的片刻欢愉,或许是你心信口一誓,如今,空等一世。为你,不悔。公主也会选择骑士吧。
  • 苍龙剑尊

    苍龙剑尊

    手持苍龙灭苍生,剑破环宇哮长空,主人公是天道下巅峰的存在,一次大意逃离了自己的世界。但在异界他发现了,惊天的秘密,也在不断的战火中,争夺生存的尊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主人公如何,破天道,屠洪荒,斩巨神!资源,美女,金钱,装备,全部揽入怀中,逍遥与天地间。
  • 问歌行

    问歌行

    是一剑光寒十九洲,是才子佳人,是帝王将相,是酒和诗歌,轻笔细写心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