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323400000016

第16章 金庸的小说

我历来崇敬金庸先生,为他可以写出那么多活生生的武侠人物与一个精彩的武侠世界而叹服。中国文坛向来压制有创造力的浪漫主义派,所以有一个金庸先生可以与庞大的中国正统的文学流派相抗衡,我极倾慕。但最近看了一部评论金庸先生的书《大侠金庸》,我反而清醒了些,上面对金庸先生的溢美之词让人脸红,不知道金庸先生自己如何看待对他的崇拜,几年前我在一次电视转播的大专辩论会上看到过金庸先生,他正在做那次辩论会的评委会主席,那是我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金庸先生,感觉他人非常随和,倒更像一个和蔼的老者,但愿金庸先生不至于被各种赞誉之风所吹倒。

现在已经有人提到了“雕学”,认为可以用研究“红学”的精神来研究金庸小说,这没什么不好。但看看大部分所谓的雕学研究成果,就知道他们只是在树碑立传,离真正的研究差得远了,他们研究的不是金庸武侠小说的特点与优长,不是小说里各类人物的性格分析与描写分析,不是书中武侠世界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现实意义,他们大谈金庸小说的排行榜,依自己的好恶为书中的人物打分,品评郭靖与韦小宝谁才是金庸小说中的上品人物,谁又是下品人物,这些都很无聊,一般的读者喜欢金庸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并为这痴迷,很正常,但若作为“雕学”,若也停留在这个水平,就可怜了。我不是什么“雕学”家,出于对武侠世界的向往及对金庸先生作品的喜爱,我以为要建立“雕”学,该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究竟与其他小说或其他武侠小说的区别在何处;他的语言为什么百读不厌;他如何将一些本没有的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如何理解金庸武侠小说对历史的态度;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何区别;小说的现实意义在哪里;如何正确理解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与地位及金庸本人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地位;他对中国的文学有没有贡献;这些问题对想了解金庸及搞创作的人都极有帮助。其实我心里并不希望“雕学”有什么大的建树与发展,与“红学”一样,任何一个人的作品若被后世推崇并建立一个学会专门研究,就都免不了学究气和故弄玄虚,从某种意义来讲,反倒是作者的不幸了。希望金庸先生和他的武侠小说永远地活在武侠迷的心中,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去喜爱,而不是高山仰止地崇拜和神化。

学写小说的时候,也写过武侠。原以为武侠小说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看了那么多精典,自己编一个故事也不在话下,刚写了两节自己就看不下去了,翻了翻金庸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觉得金庸真是伟大,第一部不算太出色的小说,在我看来也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平心而论,书剑恩仇录从当时来说,的确显露出“虽不十全十美,但已惊世骇俗”的新派武侠小说新气象来,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书的上半部分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地方,叫人失望,留下印象的反而是仅出现过几次的霍青桐,书的下半部分才渐入佳境,大漠古城处是亮点也是书的高潮部分,尽管有些情节当真幼稚的可笑,香香公主费了作者很大的心力,但除了她的死给人印象外,其余没什么太大的可取之处,金庸先生将她写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仙,千军万马在她的一笑中竟丧失斗志,如此神通,后面怎么又失灵了呢?或许是我太苛求了,但我无法相信香香公主性格的真实性,她的父兄、姐妹、全民族的兄弟在为正义、领土而战,身为首领的女儿,她和霍青桐差别太大了,难道她也和小龙女一样从小生活在古墓里不问世事?我认为这是金庸武侠处女作里最大的遗憾。余鱼同不该活着回来,更不该出家,莫明其妙又恢复原状,使人物顿失个性。陈家洛是个非常奇怪的人物,大概因金庸先生分散笔力写了其他人,倒使他的性格有些可有可无了,本来全书写红花会,他的干系极大,金庸在书中又将他设置成乾隆的弟弟,应该有很重的分量的,但通读全书总感觉他只是个陪衬。乾隆是个历史人物,金庸写出了乾隆的好大喜功和作为皇帝在亲情与权力之间的矛盾心理,但仍觉得脸谱化了些,让陈家洛打乾隆四个耳光,只是阿Q式的自我宽慰罢了,叫人看了心碎。红花会的十几位当家的,除徐天宏、文泰来、骆冰塑造尚好外,其余均流于平面,事实上,整部书自始至终只成功了一个人,霍青桐,虽然金庸竟给她起了个汉人名字,但她的性格可信可敬。武侠小说中的很多细节是不可深究的,为此,该留意金庸的语言及结构能力,诸如:古典通俗小说的传统写法简洁含蓄,又留有余地,加上现代的抒情与煊染,白描加水彩,这在金庸处女作里已初见端倪。伏笔用的好,不用太多的闲笔,每一个细节前后都有联系,互相照应,只这两点已让我钦佩。当然,金庸先生对野史、正史、医药、书画、文学、佛法、兵书的涉猎,作为一个作者,起点是非常高的,这在当今武侠小说作者当中,仅仅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来说,的确已很难有人能够企及。

关于历史人物与武侠小说的关系,我觉得将历史人物真实地再现是不可能的,在写作历史人物时,我们只能根据现有史书的记载尽量地忠于历史,但历史又何尝不是人写的,谁是谁非,白纸黑字的也不一定靠的住,武侠小说中的历史人物仅代表了作者本人对历史、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与他人无涉,有头脑的人不会抓住点把柄不放吧,金庸写的阿凡提是一个武功高手,肩上负头驴比马跑的还快,这与我们之前认识的那个新疆的阿凡提太不一样了,大家一笑而已。《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有缺点和失误本是难免的,何况他已显露出一些只有他身上有的独特才华,但我忽然觉得武侠小说并不象有些人说的那样伟大,它只是成人童话,它留给人们的只是一种反抗黑暗反抗正统的武侠精神,真实与现实多么可贵啊,武侠小说与现实摆在一起,有些情节脆弱的不堪一击,只能安慰我们被现实击得受伤的心灵,却无论如何不能使我们警醒,激起斗争的燎原之火。虚幻的东西再美好,也只能给相信谎言的人以力量,成熟以后的读者需要更深的东西,但比起许多貌似深沉的东西总拿着个大棒子吓唬我们,金庸要可爱的多了。我们很容易被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所迷惑,其实懂得在沙漠中生存,象狼一样与强大的自然环境与险恶的人的环境搏斗对我们更有用。

短篇武侠小说难写在它无法在有限的篇幅里写好一个曲折动人的江湖故事,《鸳鸯刀》的尝试是失败的,小说只有几个场景,为此人物不得不通过累赘的对话来理顺故事的脉络,里面的人物如匆匆过客,人物的恋情也是闪电式的,还来不及铺开感情线索就草草地结束了。看的人很不过瘾。金庸的武侠小说写作属于慢热类型,开头的时候总有很多闲笔,到了中部即渐入佳境,这在写长篇时可视为必要的铺垫,但在短篇小说里就显得没有生气了,大概金庸试着写了《鸳鸯刀》和《越女剑》这两个短篇后也想过这个问题,就从此不写短篇了。不过对于想在武侠小说上有所突破的后来者,短篇倒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出路,我个人认为,在短篇武侠小说的写作上,线条要简洁单一,人物也无需太多,选择典型场景和典型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故事要吸引人又要有独创性,说起来倒好象是不难的,写过的人都知道,想有一点突破并不难,难的是让人接受并认可你的突破。鸳鸯刀里有一个天大的武林秘密,说白了就是四个字------仁者无敌,我不喜欢这样的玄虚,一位被大家尊称为大侠的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自己练武时所感悟到的武侠境界告诉你身边每一个人不更符合侠的精神吗,为什么要把它藏在一把刀里呢,让后来的人为了一把刀争得血流成河。唉,我又当真了,笑笑而已。《白马啸西风》要比《鸳鸯刀》长些,也更简炼了,全书只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李文秀,所以人物性格就鲜明多了,其他人的故事围绕着她展开。这是第一部以女子为第一主人公的金庸小说,李文秀的忧郁、沉默贯穿全书,金庸是个极聪明的作家,他能敏锐地感知到前一部小说的得失,并迅速在下一部书中进行调整和取舍,这一点,一般的作家是无法比拟的。书中提到了高昌古国,这又是金庸偏爱的环境,神秘的大漠里上演了一串串凄婉哀伤的故事,英雄与美女、权力与爱情交织在一起,金庸先生从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引申开来,写他心目中的高昌古国,《书剑恩仇录》里也提到过古城与路线图,这也是金庸小说里非常喜欢用的情节线索,但用得多了,总让人起疑心,为什么古城最后都剩下一座神秘的迷宫?为什么藏宝图都掌握在武林人士的手里?为什么一路上碰见的全是会武功的人?这或许已成了武侠小说固有的套路,他让我们傻傻地相信或许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就会有个武林高手来到我们的眼前,一切都化险为夷,一切都如我所愿,这部小说在金庸的小说里不是十分出色的,但它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武侠小说也需要大境界,也需要有深度,人物更要有强烈的个性,只要人物活了,即使十分细小的地方,也会产生动人的魅力。

“雪山飞孤”是胡斐,但这部小说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讲叙了另一个人,胡斐的父亲胡一刀,写他与苗人凤英雄恓英雄的过程,胡一刀与苗人凤都是当时的大英雄,一个称得上是粗豪,一个称得上是冷杰,两个人的缺点金庸先生一笔带过,足见对二人的喜爱,南兰塑造的有些单薄了,但仔细想想,也唯有如此,才不会使全书显得松散,苗若兰是那种典型的武侠小说里不会武功的温柔女子形象,善解人心,能晓诗词,颇通音律,是一个大美人,“令胡斐都不觉痴了”,但遗憾的是,这位苗大小姐只有美丽善良的外表,没有打动人心的个性魅力,远不及《飞孤外传》里的程灵素性格丰满,但胡斐又爱上她了,可见胡斐武艺虽高,对女人却毫无鉴赏力,见了一个苗美人就把程灵素与袁紫衣忘得一干二静,不知道金庸先生如此写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很难让人理解。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了“罗生门”的手法颇有创意,他让每一个书中与胡一刀有关系的人来表述胡一刀的事迹,每个人口中的胡一刀都是不同的,因为这种不同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胡一刀。金庸总是要在后一部作品中对前一部作品有所突破与超越,这一点很值得借鉴与学习,但整体而论,《雪山飞孤》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在逻辑上都很难让人与它的姊妹篇《飞孤外传》相提并论,是金庸武侠小说里一部不太成功的作品。《飞孤外传》一开始就采用了很多现代叙述手法,虽然与他惯常的文白相结合的写法在衔接处有明显的裂缝,但你能感觉得到他在努力摆脱上一部小说的写作模式,并且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开头的几回让人看着眼涩,到了中部才越来越精彩,至程灵素出场,更为顺畅,程灵素出场后立刻成为全书的亮点,倒衬得另一位女主角袁紫衣有些可厌了。胡斐显然比红花会里的陈家洛更深刻,也更有个性,但不知为何,他总是在爱情方面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胡斐早年的英雄事迹也太过于夸张了,成年之后,他的性格描写主要是围绕着他身边的两个女人袁紫衣与程灵素来写,写他在两个女人之间的矛盾,写他的侠义行为,整体看,胡斐的塑造是勉强成功的。书中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是程灵素,这个瘦黄的小丫头虽然相貌平平,但金庸写活了她的性格,她心思缜密又富于爱心,尤其是她对胡斐的痴情,最后在知道自己的感情无望后为自己所爱的人率性的牺牲,都让人过目难忘,这是一个比胡斐要复杂的多的人物,但金庸写的入情入理,看胡斐与程灵素的那几回心里非常畅快,等着袁紫衣一出来,读起来就有些费力,远不及看程胡二人时的心情,足见金庸先生也对程灵素的性格更有把握,偏偏胡斐爱的是那个莫明其妙的袁紫衣,真是造化弄人。袁紫衣这个女主角出场并不多,却很重要,大概金庸先生也觉得让胡斐和袁紫衣在一起太对不起为胡斐而死的程灵素了,所以袁紫衣没办法只有去出家,理由是很牵强的,说她在师父面前发誓绝不还俗,袁紫衣在感情上没有程灵素勇敢和可爱,而且她的性格让人捉摸不透,且金庸还硬让她与凤天南扯上父女关系,故事就有点太离奇了,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感。在本书中苗人凤与他的夫人南兰都没有展开来写,但金庸廖廖数笔就已将二人的性格交待清楚,也足见金庸先生深厚的古典小说功底,单是那不露声色的白描功夫,一般的作家已很难达到他的高度。

先生最著名的《射雕三部曲》都没有机会全读完,电视剧看过好几个版本,但算不得数,以后有机会会再完整读一遍。其他的几部诸如连城诀、碧血剑、侠客行、不知道有没有时间读。

《天龙八部》是武侠小说里的杰作,金庸写了它,可以瞑目了。前几部书我还能冷静下来,找出一些书中的瑕疵,而这本书,我完全被吸引了,跟着人物的命运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呼吸,那感觉令人惊奇,每一个场景都有精彩之处,场景与场景之间也过渡的干净利落,看似廖廖数笔,却效果极好,放得开,收得住,把一个武侠世界渐渐展开来。令人叫绝的自然是书中的人物,每个人物都写活了,各有各的性格,段誉呆头呆脑又很痴情,乔峰刚毅冷峻,为了国家大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游坦之偏颇固执,偏偏爱上了阿紫,慕容复的心机谋略,机关算尽最终却是黄梁一梦,虚竹的和尚艳遇,王语嫣这个神仙姐姐令人神往,阿朱的为情而逝,阿紫对乔峰的痴烈决绝都令人过目难忘,四大恶人,却各有各的冤情与孽缘,大理段正淳与几个痴情女子的故事,诸般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即使象钟灵、木婉清、甘宝宝、天山童姥这些次要人物也刻划的栩栩如生,令人难忘,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总是善于通过各个不同的人物在“情”“仇”“义”等中国传统情感中的不同表现来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来,这一点,颇有《红楼》之风。书中语言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传统文学创作中的白描手法与现代心理描写、环境渲染溶为一体,含蓄又不诲涩,通俗却不粗浅,乍读起来平淡无奇,读第二遍方知每一句都是斟酌得来,且无刀斧痕迹,浑若天成,这种特有的文字十分耐读,不似现今的大部分读物,初读颇有情趣,再读便味同嚼蜡。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一个作者如果可以在小说里将人物塑造的呼之欲出,如在眼前,确是对作者的最大褒奖同,同时想到,读完一本书后,全书记不清如何描写、如何叙述,脑海里单只记下了书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这方为大境界,金庸先生立于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如林婉清与钟灵、阿朱与阿紫、慕容复与段誉,游坦之与乔峰、虚竹与天山童姥,通过一个事件在每个人身上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发展来揭示人物性格中的唯一性,从而使每一个人物都显得与众不同,鲜明活泼,同时天龙八部里因为人物极多,人物性格如果要面面俱到就会造成结构的困难,为避免泛泛而谈,金庸特意选择了人物身上最典型的个性气质加以描写,例如段誉与王语嫣、王语嫣与慕容复之间的情感矛盾塑造出了段誉的痴情成呆、王语嫣的对情郎的一心一意、慕容复要江山不要美人,三种性格各有联系又分别独立,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这种方法一直贯穿全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神奇效力,同时将这些人物放置在中国传统的侠义思想里,在这些非常中国化的大背景下,人物的性格更加有深度。书中还大量地引用了佛家语,宣扬了一种人生哲学,即我们现代人面对仇恨、爱情、名利时的众生相,武侠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其中的江湖恩仇、杀戮、情爱观不是现实,但都有现实的参照,佛教教议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微言大义对武侠世界里抹不去的仇恨极为有用,也是作家劝善的美好心愿,这些都运用的很贴切,与书名也里外呼应,金庸的武侠小说魅力也正在于此,它宣讲的人生哲学不是教条主义,它溶在书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溶在起伏迭荡的故事里,书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的情爱观、侠义观、尤其是古代文人远离权威的淡泊,老百姓藐视权威的反叛精神都是非常可贵的。能把一个虚幻的世界写的如此有情有义、绚烂之极,金庸先生是无愧于“武侠小说一代宗师”的称号的,中国历来重视继承而轻视创造,提倡现实主义而压抑浪漫主义情怀,所以金庸先生的创造,才更显得卓越,更令人惊叹。

之后的《笑傲江湖》已显出金庸先生江郎才尽的兆头,但金庸先生能在《天龙八部》之后又塑造出两个独特的人物令狐冲与岳不群已着实不易。令狐冲的个性很有意思,他是华山派的大弟子,是正而八经的名门正派,但他的朋友却多为邪教中人,最后还娶了邪教魔女任盈盈为妻子,真可是邪到家了,在《射鵰英雄传》里,郭靖爱上的不是铁穆真的女儿,大漠的公主华筝,他偏偏爱上了不是名门也算不是正派的东邪黄老邪的女儿黄蓉,但郭靖是绝对不会爱上任盈盈这样的魔教女子的,郭靖骨子里正统观念很强,他不象令狐冲,令狐冲的性格里既有正统的善恶观,又有自由懒散、不受约束、随遇而安的性格,他在大难临头时总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他的性格里有金庸先生本人对人生的感悟,从令狐冲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使金庸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已相当成熟,且总能超越前作,令人耳目一新。岳不群这个人也很耐人寻味,用老百姓的话说,他是一个披着头皮的狼,但事情其实远没有那样简单,岳不群让人有脊背发冷的感觉,如果这个人不是在小说里,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周围杀机四伏,随时会有性命之忧,你能安心地生活吗?如果岳不群永远戴着他的面具生活,永远也没有爆发,是不是更可怕呢。东方不败这个人物在小说里着墨不多,也不是十分丰满,但因为他性格极为怪异,经历又有很多的玩味之处,所以也很令人捉摸,这个人物在影视剧中被大肆渲染,尤其是经香港红星林青霞女扮男装成功演绎后,东方不败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加上那个“若得神功,必先自宫”神乎其神的《葵花宝典》,更使这段故事变得妖艳暧昧,其实东方不败终归是个男人,当年跟随过他的兄弟在见到他之后的第一句话是“兄弟,你怎么变成了这般模样?”,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去看东方不败,也许更具有悲剧意义,也更符合金庸先生写作的初衷。因为东方不败是权力角逐中的牺牲品,对权力的过分追求,将他折磨的不象一个人,而在影视剧中,我们看到的只有他的妖艳美丽和奇高的武功。总体而言,《笑傲江湖》在写作技巧与情节设置上相比于《天龙八部》已大为逊色,大概金庸先生自己也感到了超越的艰难,尽管他仍旧把《笑傲江湖》写的起伏宕荡曲折迷人,但从大师的高度看,《笑傲江湖》在气势上已逊于《天龙八部》,但话说回来,一个作家,一生中又能写几部登峰造极的作品呢,一个普通的武侠小说家恐怕穷尽一生之力也难达到《笑傲江湖》的高度。

香港著名词曲作家黄霑曾为影片《笑傲江湖》写过一个曲子,叫《沧海一声笑》,那是一首令人热血沸腾的曲子,“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听一听这黄钟大吕之声,听一听这豪放之音,江湖的洒脱,江湖的悲怆,男人的义,女人的相知,在热血而沧桑的男人嘶哑的嗓音里,尽付于斯。

先生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他自己说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的武侠小说,更象是一部历史小说,这个像总结的极好。它真的是一部像历史小说的武侠小说。更多的可以拿出来探讨的是韦小宝这个人的人性。金庸先生在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里对武侠小说的可能性做了可贵的尝试。先生用十四部小说就构建了一个神奇的属于他的武侠世界。很多武侠小说家也在这样做。大浪淘沙之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了武侠小说,有武侠小说的地方就有了金庸。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了,那时候也梦想着成为金庸式的武侠小说家,现在想想,对任何一个想搞武侠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金庸都是他们面前一座很难逾越的高山,但有了高山就会有登山者,就会有站在高山顶上的人,这给了后辈们极大的安慰和艰难的鼓舞,不知道谁会最终成为在华山上论剑的幸运者。

同类推荐
  • 80末这村庄90初那童年

    80末这村庄90初那童年

    山东、河南、河北80、90的童年,那些难忘的年代,那些难忘的事,还有那个难忘的人……山pia县,一个地处山东、河北、河南交界的小县城,如果岳云鹏把河南话称作“豫语”,那么,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的人说的是“鲁翼豫语”。pia县不依山不傍水,没有人文历史,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更不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这是一个几乎被遗忘了的县城,如果有不会被遗忘的理由的话,唯一的理由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名字,pia,这是一个就算是在字典里也很难找出的字。
  • 墨爷的贴身保镖

    墨爷的贴身保镖

    一个蒙蒙细雨的街头他与她一眼万年,他为救她不惜以身犯险。她为他不惜隐姓埋名陪伴左右他发了疯一样每天都在各个角落寻找她的下落岂不知佳人就在身边她是他的痛,易是他的药
  • 我是位创世神

    我是位创世神

    这是男猪脚意外成神,征战诸天万界的故事。
  • 多喜乐长安宁

    多喜乐长安宁

    就是偶感而发的小故事,没什么动人之处,但是如果不记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心境会随之改变,再也没有当时的感觉,所以,趁感觉还在,抓紧写点让自己留念的东西。虽然很多想法现在看来已经显得矫情可笑,但在当时,却是最宝贵最真实的东西。
  • 颓废一代的远行

    颓废一代的远行

    一本轻松,诙谐的小说,希望能为每一个在现代都市钢铁森林中郁郁不得志的青年们带来片刻的放松,在网吧举起啤酒,纪念自己的青春。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权天下

    凤权天下

    她是高高在上的皇后,五年间为了他殚精竭虑,从太后手中一点点夺回皇权,最终却被他无情杀害,一尸两命。重生到宫女体内的她,满怀仇恨,誓要杀尽所有负她之人。皇宫自此又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 余生有你人间仙侣

    余生有你人间仙侣

    这世界上最幸福到事不是权倾朝野,也不是长生不老,而是有人疼你如初,爱你入骨。可是鸭,慕幼和安凝这对小夫妻,名利不仅权通通掌握在手中,而且小生活恩爱快活似神仙。“媳妇儿,你手伸过来,我给你剪指甲。你的手指甲都好长了,老公给你剪一剪。”慕幼温柔的把安凝的手握到自己的手里,轻轻的一脸专注的给自己心尖尖上的女人修剪指甲。“媳妇儿,你把脸凑过来,我给你挤一挤黑头。”一个大老爷们拿一根细细的粉刺针干着不适合他的细致活儿。“媳妇儿,要亲亲。”慕幼对着安凝把嘴唇高高撅起,两只大眼睛里充满了溺爱与期待。慕幼对安凝说:“在我这里,你可以永远长不大,可以永远像个孩子。”安凝对慕幼说:“你是我放在心尖尖上的人。”余生有你,人间仙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想乡的时间旅途

    幻想乡的时间旅途

    这是一个幻想乡的奇妙之旅,那么他在幻想乡会发生什么呢?
  • 低调的人生从一盏茶开始

    低调的人生从一盏茶开始

    我无才无德,也就茶泡的好喝一点,别看我只会泡茶,其实我还很低调!
  • 你是我心尖唯一的光

    你是我心尖唯一的光

    就算家人背弃,就算孤身一人行走,心中任然牵挂着你。你是黑暗中唯一的一丝光亮,温暖我的心脏。“喂,你为什么这么吊儿郎当?”“为了让你尽早注意到我啊!”“那我已经看见你了,你可以不用这么玩世不恭了。”家境贫困家庭分离的乖乖女学霸vs放浪形骸富二代家的万年老二复读生虽然是你,余生只有你
  •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本书分历史文化长廊,历史人物述林,历史掌故珍闻,历史新发现、新考证五部分,对文史常识进行了介绍。
  • 反派听说你很厉害

    反派听说你很厉害

    活了一辈子,到最后发现自己竟然是一本小说的女配。被虐惨死,没想到又来到了这个世界。还是好好过好自己的日子。咦,不对啊,身后怎么跟了个跟屁虫。还打不得骂不得,这日子不好过。某男可怜兮兮:“我会听话的,很乖。”最后,我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