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19100000003

第3章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田园胜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有什么来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虽然只是写了贾岛去看望友人而友人不在的这样一件小事,但却因为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使整首诗变得意蕴无穷。诗中描写了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普通的景物,又写出了闲居、敲门、过桥等普通的事情,但把这些普通的事物写出了无尽的乐趣。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背后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友人李凝,不巧李凝没在家。看到李凝家附近的山野景色,贾岛心生向往,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题李凝幽居》。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诵,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和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画画,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于是韩愈的手下把他抓起来,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颇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成了好友。

据史书记载,贾岛冲撞官员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有一年秋天,贾岛骑着驴打着伞在长安城的街上缓行,见到秋风扫落叶的景象突然有了感触,吟出“落叶满长安”一句,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与之对应的下一句,恰好这时京兆尹刘栖楚出行,贾岛沉浸在诗中并未避让,刘栖楚根本没问贾岛为什么会冲撞自己,直接把贾岛抓去关了一晚才放出来。

还有一次,是在贾岛考取了进士之后。这一天。唐宣宗微服私访,来到了贾岛当时住的寺庙,听到楼上有人在吟诗,一时好奇,便拿起书案上的诗稿浏览。贾岛回来后,发现一个锦衣华服的陌生人未经自己允许就在读自己的诗稿,生气地说:“先生你生得白白胖胖,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怎么看得懂这个?”

唐宣宗对贾岛的轻慢放肆十分惊讶,但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不久,贾岛便得知那是当今圣上,十分后悔,就去官府请罪,但他还是被一贬再贬,最终在贫困中去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昔人”指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出自崔颢的《黄鹤楼》。全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昔人”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人,而是指传说中的人。然而关于这个传说中的人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出自《南齐书·州郡志》的记载,古时候有个仙人名叫子安,他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地,所以认为“昔人”是指子安;第二种说法是根据《太平寰宇记》中引用《图经》的记载,说有个叫费祎的人得道成仙后,曾经骑着黄鹤归来,在黄鹤楼休息,所以把这里称为黄鹤楼,所以也有人说“昔人”是指费祎。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作者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同样,在唐代诸多的诗选中,七律部分通常会以《黄鹤楼》开篇或压卷。这首诗之所以如此出名,除了本身的文采出众,还与李白有关。

相传李白在年轻时经常四处游历,有兴致时经常提笔赋诗。这天他来到江夏的黄鹤楼,登楼远眺,陶醉于壮观的美景,诗兴大发,正准备吟诗一首抒发自己内心的豪情,却看到崔颢题在墙壁上的《黄鹤楼》,连连赞叹。

然后李白留诗道:“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至此,他便搁笔不写了。

有个叫丁十八的少年嘲笑李白说黄鹤楼仍在,是锤不碎的。李白又作诗辩解道他确实把黄鹤楼捶碎了,只是后来黄鹤仙人向玉帝哭诉,玉帝才又修好了黄鹤楼,让黄鹤仙人再次回到黄鹤楼上。由于这段故事听起来非常神奇,所以后人就在黄鹤楼东侧,建了一个亭子,名曰李白搁笔亭,以纪念李白和黄鹤楼的因缘。搁笔亭因此广受欢迎,成了人们的观赏游玩之地。

李白一直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在后来游历金陵时,他登上凤凰台(今南京紫金山一带),仿照《黄鹤楼》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是李白不多见的七言律诗,被后人一再称颂,并经常拿来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提并论,成了诗坛佳话。

《黄鹤楼》全诗意境开阔,艺术手法出神入化,被后人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是什么?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出自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全诗如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的“桑麻”指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话桑麻”指的是闲谈农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指推开窗户面对农场,手中举着酒杯闲谈庄稼的情况。在宾主关于桑麻的谈论中,诗人不仅将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忘却了,将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抛开了。整个人变得轻松自在、简单快乐。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开头两句从诗人孟浩然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他不是第一次做客。第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第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诗人和乡村的朋友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诗人写重阳节还会再来与他们相聚,体现了与他们深厚的友情。

孟浩然的诗大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于名和利,他并不在乎,总是能坦然面对。但是不在乎并不代表不曾追求,他也曾追逐过名利,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在四十岁那年,他来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却落第了,他非常失望。他曾想过直接给皇帝上书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他觉得有违本心,所以事情就在犹豫中不了了之。

但是,假如就这样一事无成地返回老家,他无疑是很不愿意的。于是,他在好友王维的住处写了一首《岁暮归南山》,用以表明自己进退维谷的心境。

刚写罢,王维就进来了,一眼瞥见孟浩然的这首新作: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读了一遍,王维便很是欣赏了,但他又不由得心生感慨。他不是不想帮好友的忙,而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帮他实现出仕的心愿。

正在王维苦思冥想之际,忽然有个小书童急匆匆地跑来报告:皇上就要驾临了!王维一听,心里便不由得慌张起来,该怎样推荐孟浩然而又不违背圣意呢?而此时的孟浩然无疑更紧张,他想要借此机会叩见皇上,但是应该以什么身份去呢?

正在此时,唐玄宗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眼看唐玄宗就要推门进来,王维就把孟浩然往他的床底下一指并轻轻一推,自己则慌忙出来迎接皇上。等唐玄宗坐定,王维也不敢隐瞒房间里还藏有孟浩然;因为他知道万一皇帝知道了,“欺君之罪”的结果会是什么。

唐玄宗得知著名诗人孟浩然也在这里,非常高兴,便对王维说:“此人的诗名朕早就听闻了,既然他现在在这里,那就请出来见见吧!”这样,孟浩然便奉命出来叩见皇上。唐玄宗询问他:“爱卿带来诗作了吗?”孟浩然急忙对唐玄宗说他因为来得匆忙,没有带诗作。唐玄宗便笑着说:“卿如今当场给朕赋上一首何如?”于是,孟浩然就把刚才写好的诗以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正当听到“不才明主弃”,还没等到孟浩然把全诗念完,唐玄宗就已不耐烦了,让孟浩然停下来,生气地说:“是你自己不来求官,为何反倒怪我抛弃你啊?”于是没有授予他任何官职。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指谁?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两句的意思,“王孙”实际上是王维自指。这首诗描写了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是王维在辋川隐居时所作。辋川即现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的辋川镇,位于秦岭山脉的终南山下。辋川隐居期间是王维山水田园诗创作的高峰期,后来他自己着手整理了《辋川集》,收录了与好友裴迪在辋川隐居期间互相唱和的作品,从其中描写的景色、抒发的情感来看,辋川堪称唐代的桃花源。

说到王维和辋川,就不得不提裴迪。他们二人是怎么认识的,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裴迪也曾在辋川隐居过一段时间,两个人心志相合住在一起,悠闲自在,常常以饮酒赋诗为乐。

在王维与裴迪唱和的诗中,王维多称裴迪为秀才,时间久了有时两人还不忘互相戏谑一番。裴迪吟诗声调奇异,王维以巫峡的猿啼比之——“猿吟一何苦,愁朝复悲夕。莫作巫峡声,愁断秋江客”。二人分离时,就像亲人那样互相思念——“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不久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素知王维的才华,强迫他给事中作伪。王维不愿意,便服药,造成口哑不能说话。于是他被遣往洛阳,拘禁于菩提寺内。裴迪冒险前来探望,王维为此非常感动,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患难与共的友情。

在菩提寺,裴迪向王维说及乐工在凝碧池流泪为安禄山演奏之事,王维作了一首《菩提寺禁裴迪》,念与裴迪听: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没想到,这首诗后来救了王维一命。乱军被平定后,以前在安禄山手下当过伪官的人都要被治罪,罪分六等。王维被关进牢房,定为三等罪。

王维的弟弟当时是刑部侍郎,正三品。他提出削自己官职为王维赎罪。他还将这首《菩提寺禁裴迪》呈给唐肃宗。唐肃宗一看“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这句,立即来了精神。这一句,不正是对大唐表达忠心吗?

于是唐肃宗就找裴迪作证,裴迪说:“是啊,那天我去看王维,他亲口吟诵了这首诗。”

就这样,王维被赦免了。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影,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的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这首诗有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即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中的社会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整首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野渡”是什么意思?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全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野渡”指的是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思是,春天的潮水不断上涨,天空中飘着细雨。荒野渡口空无一人,只有一叶小舟悠闲地横在水面。这两句侧重描写荒津野渡的景色,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根据考证,这首《滁州西涧》写于公元781年。当时韦应物担任滁州刺史,闲暇之余经常到郊外独自游览,欣赏美景。滁州西涧就是韦应物经常去的一个地方。这天诗人又来到这里,看到溪涧旁的小草,听到林中黄莺的啼鸣,河流因为下过雨而变得湍急,渡口的小船因为无人管理,随意地横在江心。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滁州西涧》。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描写细腻,清新自然而富有生趣。韦应物不仅诗写得好,对诗的鉴赏品评能力也很强。据说韦应物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经常邀请文人雅士聚会宴饮。

当时有个名为皎然的和尚,据说是谢灵运的后代,虽然很早就遁入空门,但是他写诗文的兴致很高,颇有佳作。他涉猎广泛,交游广阔,京城高官、地方大员、山人隐士、女冠诗僧都在其交友之列。所以,当他听说韦应物到苏州担任刺史,就立即前来拜会。

韦应物的诗淡雅古典,有陶渊明、谢灵运的遗风,皎然的诗却以隽丽闻名于世,二者风格完全不同。因此皎然曾担心韦应物不能欣赏自己的诗。

但皎然毕竟是神童出身,又对诗的创作有十分详细深入的研究,还写过一本诗歌理论著作《诗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找来韦应物的诗稿,仔细揣摩构思,仿照韦应物的风格写了几首诗,并带着它前去拜访韦应物。

听说皎然来访,韦应物自然不敢怠慢。等韦应物看到皎然的诗作后,却掩饰不住失望之色,甚至连礼貌性的恭维和客套话都没有一句,场面颇为尴尬,皎然只好告辞。

回到自己的住处,皎然越想越觉得不甘心,于是找出以前的得意之作抄录一遍,第二天又去拜会韦应物。韦应物听说皎然再次来访,本不欲见,但他出于礼貌,勉强看了皎然的诗稿。

不料一读之下,韦应物的神色马上就变了。他一边吟诵一边不时赞叹。待他看完诗,对皎然说:“昨天为什么不直接把这些好诗拿出来呢?要是那样的话,咱们昨天就可以把酒言欢了。”

皎然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听说您追求淡泊古雅的诗风,担心您不认同我的风格,所以仿照您的风格作了诗来拜会您……”

韦应物摇头笑道:“这就难怪了。我虽然追求古雅的风格,但是并不希望别人盲目地模仿我。你昨天拿给我的诗,有些刻意迎合的味道,反而丢失了你自己的长处。今天拿来的这些诗,虽然不是我追求的风格,但确实是好诗。我的长处你模仿不来,你的长处我同样模仿不来,只要向自己擅长的、喜爱的方向努力,自然可以独成一家。”

听了韦应物的话,皎然十分佩服,觉得韦应物是真正懂诗之人,于是把生平所学所想毫无保留地与他交流,这次两个人相谈甚欢,成了好友。

由于广泛的涉猎和对好作品的珍视态度,韦应物能够在晚唐诗坛上留下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笔。后人将“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并将韦应物视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真的没有鸟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柳宗元的《江雪》。全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写的是大雪过后的景象。天地苍茫,山中没有飞鸟,路上没有行人,只有江中有一叶扁舟,舟中有一个垂钓的渔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千”“万”“绝”“灭”都营造了雪后凄清空旷的环境,与后两句中写的独自垂钓的渔翁形成对比,使作品更加具有画面感,体现出垂钓之人的孤寂。所以,“千山鸟飞绝”说的未必是真的一只鸟都没有了,而主要是为了描绘一种意境。

全诗创作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南部与两广地区交界,从气候上看,能有这样的大雪是非常罕见的。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写道:“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由此可见,元和二年(807),永州确实下过一场大雪。

此时柳宗元已经被贬到永州两年多了,在此期间,柳宗元的母亲病逝,和他一起被贬的同僚忧愤而死,自己的住处多次遭逢大火,柳宗元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于是他就借写诗来抒发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

据说柳宗元在创作《江雪》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柳宗元来到永州后,精神大振,终日闭门谢客,独自饮酒吟诗来消磨时间。无聊的时候,他就教自己的小书童柳植识字作诗。柳植聪明伶俐,一学就会。经过柳宗元的悉心教导,他不仅能吟诗作对,而且写得一手好字,能把主人的笔迹模仿得惟妙惟肖,因此深得柳宗元的喜爱。

这年冬天,永州下了一场大雪,整个永州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生活在此地的百姓很少见到雪,感到十分新鲜,柳宗元的上司(永州知府)也十分高兴,于是找了一处赏雪的好地方,请文人墨客一起温酒赏雪。

知府要求来客每人做一首诗助兴,并规定以“雪”字结尾。于是文人墨客纷纷对知府大加吹捧,写了许多阿谀奉承的诗。柳宗元感到非常厌烦,他独自饮酒,轮到他写诗时,已经醉得不轻,提笔写下“千万孤独”四个大字就不省人事了。

知府本想让文人们写诗来歌颂他的功德,而柳宗元却极不配合地只写了四个大字,所以知府心里十分不快,败兴而归。

小书童柳植见状,知道大事不妙。主人得罪了知府,这四个字也许会给主人带来灾祸,于是他急忙去追知府:“启禀大人,我家主人刚刚酒醒,想到刚才没写完的诗稿,命小人把诗稿拿回去将诗补完。”知府拿出了柳宗元“千万孤独”的诗稿,没好气地对柳植说:“叫他快点,我在这儿等他。”

柳植拿到书稿后回来找柳宗元,但柳宗元还在睡觉,他怎么都叫不醒。望着漫天的飞雪,柳植急得大哭起来。这时,他看到驾着孤舟披着蓑笠在江上垂钓的渔夫,情急之下模仿柳宗元的笔迹在“千万孤独”四个字下面添上了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刚好最后一个字是“雪”字,符合知府的要求。柳植赶忙跑去把诗交给了知府,知府看到诗作后很满意,放下了对柳宗元的成见。

柳宗元直到傍晚才醒过来,听柳植说了这件事,并听他背诵了所写的诗句,非常高兴地称赞道:“这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你写得非常好。”

这件事在正史里没有记载,所以可信度不高,但是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足见《江雪》这首诗雅俗共赏。

全诗描写了一幅山水画,本来有飞鸟的山中不见飞鸟,本来有行人的路上杳无人迹,描写了雪后天地间的寂静和空旷,孑然一身的渔翁显得那么孤独,由此映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用了什么典故?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出自王绩的《野望》。全诗如下: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薇”是一种植物。关于“采薇”的用典,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采薇”取自《诗经》中的诗句“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王绩在诗中借典故表达自己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无法得到重用的苦闷心情。

另一种说法是,“采薇”引用的是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的典故。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孤竹君有三个儿子,长子伯夷,二子公望,三子叔齐,他想要立小儿子叔齐为继承人。

孤竹君驾崩后,大臣们准备按照孤竹君的意愿立叔齐为君。可是叔齐不答应,他说自己的兄长尚在,理应立大哥伯夷为君。然而伯夷也不答应,说要尊父命立叔齐为君。两人互相退让,谁也不愿继位。这使得大臣们左右为难。

后来伯夷偷偷离开了京地,叔齐见状,也离开了孤竹国。两人同时离开孤竹国京城,大臣们对此不知所措,最后只得立二皇子公望为王。

伯夷、叔齐离开孤竹国后,逃到了周国。可是由于周国后来违反礼制伐商,因此伯夷、叔齐便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终日以采薇充饥度日。

三国时期的《古史考》曾记载,一天,一个村妇在山中遇到伯夷、叔齐,村妇对他们说道,两位先生十分有气节,不吃周朝的粮食,可是你们吃的野菜难道不是周朝的吗?他们听后就再也不吃野菜,最终留下了著名的《采薇歌》,饿死在首阳山。

由此可见,伯夷、叔齐非常讲究礼制,尊崇儒家的忠孝节义。

诗人王绩引用伯夷、叔齐的故事,借以表达他对唐朝的态度就像伯夷、叔齐对周朝的态度一样的不屑。

王绩为什么会对唐朝如此不屑呢?

王绩是经历过隋朝、唐朝两个朝代的诗人。他一生中三次出仕,第一次是在隋朝,王绩被举孝廉,任扬州六合县丞,后因嗜酒而被贬还乡。尽管如此,在任职期间王绩却是一个兢兢业业的父母官,做事非常认真,尽职尽责。

后来两次出仕都是在唐朝,但这两次出仕王绩都做得马马虎虎,并不认真,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就是“待诏俸薄,况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当官就是为了喝酒,因而王绩得了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号——“斗酒学士”。

可是,为什么在动荡的隋朝末年,王绩做官认真勤勉,到了开明的唐朝,王绩反倒在政治上消极低迷,甚至在诗歌中流露出孤苦无依的苦闷呢?这就要提到王绩的哥哥王通。王通是隋朝大儒,声名显赫,王绩自然受到他哥哥的影响,接受了儒家的正统思想。王绩在隋朝做官认真是奉行了儒家的忠义思想。但是到了唐朝,王绩却一反从前,这就和唐朝的建立有关。

众所周知,唐朝的建立虽然推翻了暴虐的隋朝,但它的建立过程却并不光彩。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各地起义军奋起,李渊以镇压起义军为由最终拥兵自重,反隋建唐。

尽管唐朝开明鼎盛,但其建立过程实是与儒家提倡的“忠”背道而驰。这就是王绩不屑于在唐朝为官的重要原因。因此,王绩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前朝遗臣,是不能忍受唐朝的,所以他后来辞官还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隐居后的王绩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写出了“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他诉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能追怀古代隐士,和伯夷、叔齐神交了。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中的“苹萍”和“菰蒲”是什么意思?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出自谢灵运的《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全诗如下: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苹”是一种水草,亦名田字草。“萍”指浮萍。“沉深”指的是深深的溪水。“苹萍泛沉深”这句是说苹萍漂浮在深深的溪水上。“菰”即茭白。“蒲”指的是菖蒲。菰和蒲都是生长在浅水中的植物。“冒”是覆盖的意思。“菰蒲冒清浅”这句是说菰蒲覆盖在清澈的浅水上。

这首诗主要记叙了作者清晨游斤竹涧时越岭溪行的经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路所见的自然景物,并通过对高人隐士的仰慕,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排遣忧闷的愿望。

传说谢灵运游览斤竹涧时,惊动了山下的一位财主。这位财主平时在乡里横行霸道,而在谢灵运面前却客气礼貌。他办了一个酒宴,一心想巴结永嘉太守谢灵运。但是谢灵运不爱权贵,平时也讨厌阿谀奉承之人,于是便拒绝赴宴,独自去山里游玩了。

而财主却没有死心,尾随在谢灵运身后。他见谢灵运攀登山岭后大汗淋漓,赶紧为谢灵运扇扇子。谢灵运却冷冰冰地说:“山风习习,已够凉爽,不必多此一举。”而后谢灵运走到一块岩石上,脚一歪,木屐的齿碰坏了,落到了山下。谢灵运就脱了脚上的木屐,换上一双布鞋继续登山。

不一会儿,只见财主拎着木屐赶来说:“太守,您把木屐忘了。”谢灵运厌烦地说:“无齿的东西,要它何用?”“无齿”与“无耻”同音,财主顿时羞得满面通红。后人为了纪念谢灵运,就把他翻越的山岭叫作“谢公岭”,并在他当年掉落木屐的山坡上建起了“落屐亭”。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永嘉、会稽、庐山等地的风景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重形式美,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也非常欣赏谢灵运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让他边侍宴边写诗。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骄傲和自信。

据《释常谈》记载,有一次,谢灵运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

谢灵运本人特别崇拜曹子建,尤其喜欢他那篇《洛神赋》,所以说曹子建才高八斗。谢灵运说这话一方面抬高了曹植,另一方面又不免有自谦之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作者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来比喻什么?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全诗如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作者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来比喻自己怀恋旧居之情。这两句集中描写了陶渊明厌倦做官、向往新生活的心情。

整首诗描写了作者脱离官场后,在农村过着闲适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对于官场生活,陶渊明一直很厌倦,他受不了官场的繁文缛节,也受不了官场的阿谀奉承,所以他选择辞官。

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四十一岁时,被推荐到彭泽(今江西九江东北)当县令。

一天,陶渊明得到一个消息:东晋的权臣刘裕已封自己为车骑将军,总督各州军事。

看来刘裕准备要争夺皇位了,陶渊明预感到晋朝已是名存实亡,他十分伤心,便离开官场回家去了。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见他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也没敢多问。不一会儿,翟氏把酒菜端到了桌上,准备吃饭,可陶渊明却不动筷,仍然坐在那里叹气。又过了一会儿,陶渊明说:“我想辞官回乡。”

翟氏一听就知道他在官场上又不顺心了,因为像这种辞官回乡的话,陶渊明不知讲过多少次了。几个月前,陶渊明曾想辞官,还是翟氏提醒他,上百亩官田就要种上稻子了,待收成以后再辞官吧。当时陶渊明听了妻子的话,继续留下来当官。

这次翟氏仍用官田收稻之事来劝他,陶渊明听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真没办法,难道我还是要做粮食的奴隶?”在翟氏的劝慰下,陶渊明这才举起了酒杯。

有一天,陶渊明得到通知,郡里派督邮到彭泽视察。陶渊明认识那个督邮,是一个趋炎附势、阿谀逢迎,却又不学无术的人。陶渊明想到自己要整冠束带、强颜欢笑去迎候这种小人,实在无法忍受。他的倔脾气又犯了:“我怎么能为了这五斗米的官俸,去向那种卑鄙小人点头哈腰呢?”

于是,陶渊明离开衙门,板着脸回到家中,和翟氏说:“收拾行装,回乡!”

翟氏告诉他,稻谷只差几天就要收割了。

“随它去吧!”这回陶渊明铁了心要辞职。翟氏问清缘由后,也就不再劝说,默默地去收拾行装。

第二天,陶渊明乘船离开了彭泽。从此过上了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辞官后,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他归去后的二十多年,是创作最丰富的时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归去来辞》《归田园居五首》《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挽歌诗三首》,等等。

其中,《桃花源记》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该文通过虚构的手法,把桃花源描绘成一个祥和无忧的安定社会。陶渊明以此寄托他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

梁启超曾评价陶渊明:“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陶渊明在自然与哲理之间开启了一条通道,通过自然的旨趣与生活的困苦达成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彰显出一种意味深长的美。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说的是哪一个节日的习俗?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出自王建的《寒食》。全诗如下: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说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古代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后来直接与清明节并为一日,所以,寒食节即为清明节,清明节又称寒食节。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作“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相传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灾祸,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东西,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就是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好几天没吃东西,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当了君主,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

可是,晋文公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大门却紧紧关闭着。介子推不愿见晋文公,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寻,可是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一起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

然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和随从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对着介子推的尸体号啕大哭,悲痛欲绝,这时他发现介子推的后背堵着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他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并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寒食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各个朝代延续至今。尽管在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北魏孝文帝等一度禁断,但又不断兴起,寒食习俗被保留了下来。

寒食节所蕴含的介子推的无私精神,包括忠君爱国、清明廉洁、功不言禄,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中的“太乙”在哪里?“天都”又在哪里?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出自王维的《终南山》。全诗如下: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名,又名太一,是秦岭山脉的一段。天都传说是天帝居所,这里指帝都长安。

终南山地形险阻、千峰碧屏、深谷幽雅。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关于终南山,还有许多传说故事。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到会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

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

终南山有两条古道:一条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汉中、四川的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区)进贡杨贵妃的荔枝,取道西乡驿,不过三日即到长安,因此这条道又名“荔枝古道”。另一条是武关道,是西安经商洛通楚、豫的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关归”,走的便是此道。唐代韩愈去广东潮州,途经此地时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名句。

张衡曾在《西京赋》中描绘了终南山的雄伟:“终南山,脉起昆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行目远,深严邃谷不可探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之险也。”

自古以来,终南山就是隐居的圣地。在此隐居的知名隐士有姜子牙、赵公明、汉钟离和孙思邈等人。如今,在终南山隐居的也大有人在。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护田”和“排闼”用了什么典故?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出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其一》。全诗如下: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护田”出自《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说的是汉代通西域之后,朝廷为了守护边疆,调了部队在西域屯田。

“排闼”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说的是汉高祖刘邦在建立西汉后,韩信、彭越、英布先后因谋反罪被诛杀,因此汉高祖刘邦一度病得很重,不想见人。

汉高祖躺在宫中,命令看门的侍卫阻拦前来看望或劝谏的大臣。当时,群臣中位高权重的人,如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看望刘邦。这种状况持续了十多天,朝政荒废,樊哙终于忍不住了,推开宫门,直接闯进宫去。樊哙是刘邦早年担任泗水亭长时就认识的人,与萧何、曹参一起辅佐刘邦,推翻了秦二世的统治,打败了项羽,功不可没,是个忠诚勇敢的武将。

“护田”和“排闼”两个典故的运用,比喻“一水”像汉代边关守将那样尽职尽责,比喻“两山”像樊哙那样赤胆忠心。

其中“排闼”两字的运用,使山色变得苍翠欲滴,如在眼前。更生动的是,因为“排闼”的典故说的是樊哙,而樊哙在后人的印象中是个爽朗、直率的武将,而此地山势若奔,好像一个人兴奋地从远处跑来,来不及敲门通告就直接推开主人的房门,将苍翠的山势献上,呼啸之势跃然纸上。

两个典故一用,瞬间把静态的山水写活了。把一首题壁诗写得如此精细,可见王安石的炼字之精。

关于王安石写诗时的炼字,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根据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载,吴中的读书人收藏有《泊船瓜洲》的手稿,手稿上的最后一句起初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但手稿上有王安石修改的痕迹。

他先是圈去句中的“到”字,然后改成“过”,可觉得“过”也不好,于是再次圈去,后面一改再改,用过的字有“入”“满”等,这样一共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敲定“绿”字。这样的改动,比贾岛的“推敲”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安石能名列“唐宋八大家”,除了在北宋中期展开了诗文革新运动,扫除了北宋初年浮华的诗风,这种对待作品的认真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出自温庭筠的《利州南渡》。全诗如下: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这句描写了船过沙滩,惊散了栖息在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正自由自在地飞翔。

全诗描写了诗人于利州(今四川广元)渡江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在江中、岸上来回交替,层次分明,宛如一幅诗情画意的晚渡图。诗中也抒发了诗人欲学范蠡功成身退的归隐之情,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

其实,年少时的温庭筠曾怀有报效国家的愿望。谁料,他这样一个才子,直到年近半百才得了县尉这么一个小官,实在不得不令人感慨造化弄人。

青年时期,温庭筠曾和当朝宰相令狐绹交好。当时的宣宗皇帝十分喜爱词曲,尤其爱好《菩萨蛮》。因为令狐绹在这方面并不擅长,于是温庭筠就成了他的“御用文人”,写了很多精美之作,其中一部分以令狐绹的名义呈给皇帝。

堂堂一国宰相,居然写文章找人代笔,如果传出去,影响是非常不好的。更何况,令狐绹送去的文章,是呈给当朝天子的,稍有不慎,还会被定为“欺君之罪”。这样一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关于温庭筠代笔之事,令狐绹是希望能严格保密的,但温庭筠却没有做到守口如瓶。

在一次与朋友的聊天中,他将自己帮助当朝宰相代写诗词的事情说了出去,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闹得满城风雨。宣宗皇帝对令狐绹仍是信任有加,没有追究责任,但民间的言论却让令狐绹如芒刺在背。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令狐绹更加嫉恨温庭筠。唐宣宗喜欢做对子,一次科考揭榜之后,唐宣宗令人从考中的举子中选择一些有声望的人随同侍驾,温庭筠也在其中。出行期间,唐宣宗即兴出了几个对子让大臣和才子们作答,其中有一则对子中含有“金步摇”三个字,这让在场的才子高官们都犯了难。

这时,温庭筠微微一笑,呈上“玉兔脱”三个字,完美解对。唐宣宗因此非常欣赏温庭筠,他先是打听了温庭筠的家世和履历,随后便示意内臣记录备案,打算近期给温庭筠安排一个职位。

然而天子的赏识并没有使温庭筠进入他梦寐以求的官场,就在皇帝下令朝臣拟定温庭筠的任职地时,令狐绹的呈奏让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令狐绹对皇上说:“温庭筠这个人,是有学识,但常常不约束自己,做不了官员的表率。”简单几句话,就打消了皇上重用温庭筠的念头。

令狐绹为什么这么说?原来,当时随唐宣宗一起出行的还有令狐绹,他不清楚“玉兔脱”的出处,于是回去就向温庭筠请教,结果温庭筠说:“这句话出自《南华经》,《南华经》并非生僻典籍,大人公务之余,还是应该多读书啊!”听到温庭筠这么嘲讽自己,令狐绹心里十分不快,于是就在皇上面前指摘温庭筠的缺点。

这两件事过后,温庭筠和令狐绹的关系渐渐疏远。失去令狐绹的帮助,温庭筠的个人仕途和经济来源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温庭筠一生仕途多舛,只在晚年获得了几个闲职,最后郁郁而终。

同类推荐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本书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 故乡

    故乡

    本书精选现当代著名作家写故乡的优秀散文,从故乡风物、故乡往事、家园情思等角度抒写了人类的乡愁这一永恒的文化主题。
  •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城中村:陈忠村诗歌作品

    诗集《城中村》收录了忠村近几年的新作、早年的二十多首旧作、十多首被译成英文的作品,以及写于2010年前后的组诗《短夜》(节选),称得上是他写作近二十年来的一次大总结。他的写作,也基本围绕着“城中村”这个不是概念的“概念”,写乡村,写城市,写劳作和休憩,写自己一路的打拼和如今的领悟。
  • “网”议红楼

    “网”议红楼

    该书假设《红楼梦》中的女性,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等的性格,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可能的思想、表现和境遇。
  •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横光利一的游记随笔集。所选作品多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直观地暴露内在的感性,极富感染力,精致周到而委婉,又不乏深度。
热门推荐
  • 好风如水

    好风如水

    曾经,心机小郡主费尽心机撩着傲娇小将领,后来,腹黑大都督实力攻略楚都小霸王凌澈:“澜儿。”叶一澜:“我不是。”凌澈:“乖,别害羞,你心里明明有我的。”叶一澜:“我没有。”凌澈:“你始乱终弃。”叶一澜:“你别瞎说啊。”
  • 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

    求人不如求己:如何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

    言谈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把两个陌生的人由陌生变为熟悉,由熟悉变成知己或亲密的朋友;它可以解救危机,打开通往坦途的顺利之门;它甚至可以叱咤风云,一句话抵得上千军万马。可以翻江倒海、气魄无穷。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激励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发愤读书;马丁·路德·金一次充满豪情杠志的演讲让美国黑人风起云涌寻求自由:贝多芬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更是激发了许多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样,周围的人给你一点小小的赞扬和鼓励,就能使你找回自信,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文明退化史

    文明退化史

    登天创世,再造文明。浩淼天际,唯吾独尊。冰河永至,地狱重生。人猿变换,世风逆转。千载轮回,莽荒洪水。前世归身,沧海桑田!
  • 豪门惊情:惹怒,暗夜契约妻!

    豪门惊情:惹怒,暗夜契约妻!

    “五十万……五十万我卖给你五年!”她强忍着屈辱回答道。“好,五十万我买你五年!”五年后,当他冷漠的将她赶出去,迎来了他当作圣女爱护的女人站在她面前时,她笑了,笑了一脸的泪水。
  • 六月轮回:卒华

    六月轮回:卒华

    无论去往何方,都不要害怕。即便相隔再远,即便各奔东西,即便孤单一人,也要不断前行。现在有你陪着,我已经不再孤单。只要闭上双眼,就可以听到你的声音。纵使有一天,我们会分开,在这里学到的,也可以让我实现梦想。多么希望遇见你。多么庆幸遇见你。
  • 我必须回大宋

    我必须回大宋

    一群机械厂的中国技工被外派到美国洛杉矶一座小镇工厂里工作,却突遭巨变和镇上美国人一起穿越到了北宋末年;此时,北美大陆尚未被“发现”,洛杉矶是一片原始森林,美国人立即重组政权,试图重建美国;中国人表示不稀罕北美大陆,我们只想带着机械厂的所有车床、铣床、发电机组……回大宋! 蔺然:“还有我的几百条枪和两万发子弹!”
  • 思在路上

    思在路上

    一个女人的成长历程和思想的升华,作者以干净的手法,写了一个女人在遭遇家庭变故,走出低谷,自我成长的过程。采用倒叙回忆的手法,经历了校园爱情,甜蜜婚恋,家庭变故,千帆过尽,不管经历了什么,一切都可以原谅,爱一直未离开……
  • TFBOYS之遇见你的盛夏

    TFBOYS之遇见你的盛夏

    青春就是一场旅行,我遇见了你,就是最美的结局!你说,我们天造地设,永远也不要分开。可是路上,那么多坎坷,我不敢确定。你像天上一颗闪烁的星辰,而我却只是那茫茫的黑夜……
  • 我和暴君相亲相爱

    我和暴君相亲相爱

    殷莹颖因为看书给差评,还口吐芬芳,被困在一本小说剧情里,任务是攻略那个反派暴君,获得后宫佳丽三千人,万般宠爱于一身的殊荣才能破解。但……第一次攻略,她化身娇俏可人的宫女,脸上带着三分期待,三分娇羞,七分我见犹怜扑到了他身上。他面无表情,长剑出鞘,给了她一个穿心透。第二次攻略,她化身身娇体弱的美貌妃子,对他千般崇敬,万般柔情,企图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他十分动容,在她父兄造反之后,给了她一个斩立决。第三次攻略,她化身一头吊眼白额猛虎,将掉落冰河的他衔出河底,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他冰冷的身体。他舔了舔嘴唇,直接把她剁吧剁吧炖了一锅……4.0版本上线的殷莹颖表示:“不来了不来了,谁再攻略他谁是狗!”暴君:“爱妃,不要这样说自己,既然如此孤就封你做狗妃如何?”到后来,殷莹颖一看见暴君直接原地去世。攻略是不可能再攻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攻略的。
  • 弃妃绝爱:东宫追缉令

    弃妃绝爱:东宫追缉令

    她穿越魂附新嫁娘,背负一个已死皇朝公主的过去,眼见鸳鸯锦被上触目惊心的鲜血、身侧邪戾而狂暴的陌生男人以及他幽深瞳眸中燃烧一切的仇恨,不禁打了个寒颤。心死身残后的重生带给她的是又一次无休无止的折磨与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