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90000000043

第43章 摩根:华尔街毫无疑问的金融奇才

摩根毫无疑问是华尔街的金融奇才,在其创业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冒险和投机钻营。他深知这种行为的弊端,在帮助法国政府发行公债

中,对此大胆改造,终于创造了金融联合公司“辛迪加”。

摩根少年时代开始游历北美西北部和欧洲,并在德国哥西根大学接受教育。从哥西根大学毕业后,摩根来到邓肯商行任职。摩根特有的素质与生活的磨炼,使他在邓肯商行干得相当出色。但他的过人胆识与冒险精神,却经常害得总裁邓肯心惊肉跳。

一次,在摩根从巴黎到纽约的商业旅行途中,一个陌生人敲开了他的舱门:“听说,您是专搞商品批发的,是吗?”

“有何贵干?”摩根感觉到对方焦急的心情。“啊,先生,我有件事有求于您,有一船咖啡需要立刻处理掉。这

些咖啡原是一个咖啡商的,现在他破产了,无法偿付我的运费,便把这船咖啡做抵押,可我不懂这方面业务,您是否可以买下这船咖啡,很便宜,只是别人价格的一半。”

“你是很着急吗?”摩根盯住来人。“是很急,否则这样的咖啡怎么这么便宜。”那人说完,拿出咖啡

的样品。

“我买下了。”摩根瞥了一眼样品答道。“摩根先生,您太年轻了,谁能保证这一船咖啡的质量都与样品一

样呢?”他的同伴见摩根轻率地买下这船还没亲眼见过质量的咖啡,在一旁提醒道。

这位同伴提醒的并不假,当时,经济市场混乱,坑蒙拐骗之事,屡见不鲜。光在买卖咖啡方面,邓肯公司就数次遭暗算。

“我知道了,但这次是不会上当的,我们应该践约,以免这批咖啡落入他人之手。”摩根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力。

当邓肯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这浑蛋,拿邓肯公司开玩笑吗?”

邓肯这样严厉指责摩根:“去,去,把交易给我退掉,损失你自己赔偿!”邓肯吼道。

摩根与邓肯决裂了。摩根决心一赌,他写信给父亲,请求父亲助他

一臂之力。在望子成龙的父亲默许下,摩根还了邓肯公司的咖啡款,并在那个请求摩根买下咖啡的人的介绍下,摩根又买下了许多船咖啡。

最终,摩根胜利了。在摩根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咖啡遭到霜灾,大幅度减产,咖啡价格上涨二三倍。摩根赚了一大笔钱。

不久,摩根在父亲的资助下,在华尔街独创了一家商行。与众多白手起家的大财阀的发迹史一样,摩根财产的聚敛,首先也是从投机钻营开始的。

这时已是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已经爆发,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展开了全面进击。

摩根与华尔街一位投资经纪人的儿子克查姆商量出一个绝妙计划。这天,克查姆来访,说:“我父亲在华盛顿打听到,最近一段北方军队的伤亡惨重!”

摩根敏感的商业神经被触动了:“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会使金价狂涨的!”

克查姆听了这话,对摩根不由得刮目相看。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这点?两人于是精心策划起来——

“让伦敦匹保提和自己的商行以共同付款方式,先秘密买下500万美元的黄金。一半先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来,只要把汇款消息稍微泄露一下……到那时,我们就把留下来的那一半抛出去!”

“你这个主意跟我不谋而合,现在还有一个良机,那就是我们军队准备进攻查理斯敦港。如果现在黄金价格猛涨,那么这场军事行动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就又会反使黄金上涨。”

“这回我们可大赚一笔了!”

两人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先秘密买下400多万美元的黄金,到手之后,将其中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然后有意地将往伦敦汇黄金之事泄露出去。

果然,当摩根与克查姆“秘密”地向伦敦汇款时,消息走漏了,结果引起华尔街一片恐慌。黄金价格上涨,而且连伦敦的金价也被带动得

节节上扬。当然,摩根、克查姆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政府不得不组织人员对这次经济恐慌的原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写道:“导致这次经济恐慌的根源,是一次投机行为。据调查是一个叫摩根的青年人背后操纵的。”

刚刚赢得一次投机胜利的摩根,又踌躇满志地盘算着再一次的投机。

此时是1862年,美国内战正酣。由于北方军队准备不足,前线的枪支弹药十分缺乏。在摩根的眼中,这又是赚钱的好机会。

“到哪儿才能弄到武器呢?”摩根在宽大的办公室,边踱步边思考着。

“知道吗?皮柏,听说在华盛顿陆军部的枪械库内,有一批报废的老式霍尔步枪,怎么样,买下来吗?大约5000支。”克查姆又为摩根提供生财的消息了。

“当然买!”

这是天赐良机。5000支步枪!这对于北方军队来说是多么诱人的数字,当然使摩根垂涎三尺。枪终于被山区义勇军司令弗莱蒙少将买走了,一笔巨款也汇到了摩根的账下。

联邦政府为了稳定开始恶化的经济和进一步购买武器,必须发行4 亿美元的国债。在当时,数额这么大的国债,一般只有伦敦金融市场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支持南方,这样,这4亿美元国债便很难在伦敦消化了。如果不能发行这4亿美元债券,美国经济就会再一次恶化,不利于北方对南方的军事行动。

当政府的代表问及摩根是否有法解决时,摩根自信地回答:“会有办法的。”

摩根巧妙地与新闻界合作,宣传美国经济和战争的未来变化,并到各州演讲,让人民起来支持政府,购买国债是爱国的行动。结果4亿美元债券奇迹般地消化掉了。

当国债销售一空时,摩根也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地从政府手中拿到了

一大笔酬金。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舆论界对于摩根,开始大肆吹捧。摩根现在已成为美国的英雄,白宫也开始向他敞开大门,摩根现在可以以全胜者姿态出现了。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中。给德国50亿法郎的赔款,恢复崩溃的经济,这一切都需要有巨额资金来融通。法国政府要维持下去,它就必须发行2. 5亿法郎的巨债。

摩根经过与法国总统密使谈判,决定承揽推销这批国债的重任。那么如何办好这件事呢?

能不能把华尔街各行其是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把需要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然而这笔巨款无论在数额上,还是所冒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

当他把这种想法告诉亲密的伙伴克查姆时,克查姆大吃一惊,连忙惊呼;

“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对华尔街的游戏规则与传统进行挑战吧?” 克查姆说得一点儿也不错,摩根的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开始动摇和背

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不,应该是对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资银行的传统的背离与动摇。

当时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的, 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忌,互相敌视。即使迫于形势联合起来,为了自己最大获利,这种联合也像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各投资商都是见钱眼开的,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经营叫海盗式经营。

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互相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

其实摩根又何尝不知这些呢?但他仍坚持要克查姆把这消息透露出去。

摩根凭借着过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看到:一场暴风雨是不可避免的,但事情不会像克查姆想象的那么糟,机会是会来的。

如摩根所预料的那样,消息一传出立刻如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轩然大波。

“他太胆大包天了!” “金融界的疯子!”

摩根一下被舆论的激流卷入这场争论的旋涡中心,成为众目所视的焦点人物。

摩根并没有为这阵势所吓倒,反而越来越镇定,因为他已想到这正是他所预期的,机会女神正向他走来。

在摩根周围反对派与拥护者开始聚集,他们之间争得面红耳赤。而摩根却缄口不言,静待机会的成熟。

《伦敦经济报》猛烈抨击道:“法国政府的国家公债由匹保提的接班人——发迹于美国的投资家

承购。为了消化这些国债并想出了所谓联合募购的方法,承购者声称此种方式能将以往集中于某家大投资者个人的风险,通过参与联合募购的多数投资金融家而分散给一般大众。乍看之下,危险性似乎因分散而减低,但若一旦发生经济恐慌时,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将犹如排山倒海迅速扩张,反而增加了投资的危险性。”

而摩根的拥护者则大声呼吁:

“旧的金融规则,只能助长经济投机,这将非常有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信誉。投资业是靠光明正大获取利润,而不是靠坑蒙拐骗。”

随着争论的逐步加深,华尔街的投资业也开始受到这一争论的影响,每个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都不敢轻举妄动。

舆论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每个人都会在他的脚下动摇。

软弱者在舆论面前,会对自己产生疑问。而只有强者才是舆论的主人,舆论是强者的声音。

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前途未卜,在人人都感到华尔街不再需要喧闹时,华尔街的人们开始退却。

“现在华尔街需要的是安静,无论什么规则。”

这时,人们把平息这场争论的希望寄托于摩根,也就是此时,人们不知不觉地把华尔街的指挥棒给了摩根。摩根再次为机会女神青睐了。

摩根的战略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决断力,都是超乎寻常的。他能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形下,表现得泰然自若,最终取得胜利。这一切都表明,他的胜利是一个强者的胜利。

马科斯:靠5英镑起家的零售巨头

马科斯一斯宾塞公司是销售服装和食品的英国最大的零售商,被称为“独一无二的英国阿姨”,连撒切尔夫人的衣服都在该公司购买。然而,谁能想象,如此之大的产业的主人却是靠5英镑从摆地摊起家的呢?

马科斯是波兰犹太人,出生在波兰一个贫苦家庭,他的母亲因为难产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马科斯是由他的姐姐抚养长大的。

19岁时,他已长成一名强壮的青年,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感觉到不能再依靠家人生活,于是,在1884年,他只身闯入英国碰运气。

当他到达英格兰北部里兹市时,已经身无分文了,而且语言不通。值得庆幸的是里兹市聚集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很乐意接济新来的本

族人。

该市的犹太富商杜赫斯特,专做百货批发生意,他觉得马科斯为人忠厚,却因不懂英语,很难找到职业,便主动借给这个青年人5英镑, 要他做点儿小买卖维持生活。

当时,5英镑并不算个小数目,马科斯决定用这笔资本做小商贩, 刚好杜赫斯特是百货批发商,取货不成问题。

马科斯因语言不通,售货时不好讨价还价,所有货物清一色售价一便士,并打出招牌“不要问价钱,每件一便士”,以此招揽顾客。

果然,很多顾客来光顾这个设在露天的摊位。

他的售货原则与众不同,别人都是想尽量把手边的货卖掉,而他总是收集各种好货色放在摊上,然后以同样的价钱出售,用开架式的陈列方式,让顾客任意挑选货物。

两年以后,他的生意有了一定的发展,马科斯将“便士市集”开到约克郡和兰开夏,聘请一批女孩子当售货员,他自己则奔跑于各地。

由于业务发展迅速,马科斯越来越感觉到资金与能力均不足以应付目前的形势,遂要求批发商杜赫斯特与之合股,这时他所欠的5英镑早已还清,对方已不再是债权人了。

由于杜赫斯特无意去做零售商,就把自己的理账员斯宾塞介绍给马科斯。斯宾塞投资300英镑,加入“便士市集”当合股人。

斯宾塞具有相当的经营头脑,在他的策划之下,“便士市集”业务发展更加迅速。到1903年,“便士市集”及零售商店总数增至36家,商店已经打出“马科斯—斯宾塞”的招牌,并在伦敦闹市区设立了一家百货店。他们成功的经验是薄利多销。

马科斯和斯宾塞先后逝世,由新加盟的一个叫戚文的掌权。他不让马科斯的儿子西蒙加入董事局,当时西蒙19岁,未来的女婿伊斯利17 岁,都是刚刚懂事的青年人。

西蒙和伊斯利是在打网球时相识的,每次打球时,他们两人的妹妹也参加,交往逐渐增多,后各娶双方的妹妹为妻,结成姻亲,关系也就更加亲密了。

戚文认为创办人马科斯的子女年少可欺,便突然提出集资,将原来的日资本额3万镑一下增至7万英镑,要求各股东必须付现金供股。当时,马科斯的家人仍持有较大股份,所需供股的现金也最大。戚文想吃

掉西蒙手中的股份,就趁西蒙所持现金不多的时候,采取了这一办法。不料,西蒙的妈妈手中有自己的积蓄,集资问题迎刃而解。为了

阻止戚文的“阴谋”,马科斯的家人要求增加董事席位,戚文却拒不理睬。

1912年,另一个董事史蒂尔病逝,董事仅剩戚文一个人,他更加肆无忌惮,竟扬言要将“马科斯—斯宾塞”公司以拍卖形式出售,谁出的价高谁就理所当然成为它的主人。同时,戚文又提出任何股东所持股份不足75 都无权反对董事局主席的决定。

西蒙为保住父亲的家产,急忙购买“马科斯—斯宾塞”公司的股份,他的妹夫伊斯利也积极出钱出力。

经过多方交涉,又向银行借来一笔巨款,终于购足了75 的股份, 获得对董事局主席提出异议的权利。

于是,他们委托律师向法庭提起诉讼,经过了一段时期之后,1917 年,戚文终于被撤销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官司以西蒙胜诉而告终。

从此,西蒙升任董事局主席,伊斯利任董事。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马科斯—斯宾塞”公司又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光辉业绩。

路透社的发迹史

沿着路透社发迹的轨迹,依稀可见到创办者路透一路奋斗的汗水……

路透的父亲是一个犹太牧师。同别的牧师家的孩子一样,路透从小就过着法规森严的生活。但他丝毫不想继承父业长大后当牧师,也没有增长学识的兴趣,却更有志于经商。

父亲去世后,他就下决心中止学业而去经商立业。在哥廷根有路透的一个表哥开的银行,他想求得表哥的帮助。

路透从此开始了他的商旅生涯。他不甘心整天无所事事地待在表哥的银行里消磨时光,总想找点儿事干干。于是,他当过推销员,也作过沿街叫卖的小贩,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

一个偶然的机会,路透对银行的汇兑业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他在表哥的银行里担任汇兑行情业务的工作时,经常在苦思冥想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更快地了解国内外汇兑行情的状况呢?

一次,路透去见了大数学家高斯,他发现高斯在汇兑行情的计算上出了一个大错,并指了出来。这位大数学家不仅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称赞了路透的非凡才能,这件事成了他们后来频繁往来的基础。

当时,高斯正埋头于一种划时代的通信工具——电报机的研制工业。这对一心想要尽快了解外国汇兑行情的路透来说,无疑是个求之不得的消息,尽管他们二人对电报机持有迥然不同的想法:前者热心于发明创造,后者则侧重于实际价值。

路透参加了高斯的电报机实验,他细致而又耐心地观察着试验的进展情况,心里却在琢磨着:如果能用这套设备传送消息,便会产生情报革命,其成果也有可能为一种新型的电讯活动服务。

没想到,正是路透这么随便一琢磨,竟琢磨出一个世界通信王国。路透从高斯博士那里获益匪浅,他了解了许多关于电报机的实用

化及与此相应的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怀着闯天下的雄心,去了帝国首都——柏林。

在柏林待了8年后,他又只身去了巴黎。不久,由于他能熟练使用英、法、德三种语言,被巴黎最大的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的老板聘为翻译。

正式工作之后,路透对哈瓦斯通讯社庞大的通信网络惊叹不已,这家通讯社每天都能收到欧洲各地的主要报纸,从所有报纸中挑选有价值的文章出来并译成法文作为通讯社的新闻稿,不仅分送给巴黎的报纸, 还向国外的订户提供,甚至连俄国也购买哈瓦斯社的稿件。

于是,路透努力工作,很快就熟悉了业务。几个月后,他主动提出了辞呈。

既然译成法文的新闻在政界和财界很受欢迎,为什么自己不能单独经营呢?

次年春,路透也搞了一个通信社,和自己的“老板”哈瓦斯展开了竞争。

这个做法也许东方人接受不了,但对于犹太人来说,这并不算什么违背道德的行为,关键是他的通信知识刚学了半年,且以、他的微薄资本敢跳出来挑战,获胜的可能性有多大?

路透没想那么多,满怀信心地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他的起居室变成了编辑部和印刷厂,社长、总编、发稿主任、翻译、印刷工人、通信员和收发员,全由路透一个人兼任,夫人除了搞翻译或抄抄写写外,还兼作“厨师”,二人每天东奔西颠,忙得不可开交。

走进他们潮湿的起居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发了霉的窗帘布和壁炉中尚未燃尽的炭火。剩饭剩菜散落在木炭灰上,一看就知道他们在进餐时肯定非常匆忙。壁炉墙上镶嵌的大理石板裂痕累累,桌子底下还搭了狗窝。

路透夫妇在离开巴黎两个月后,柏林同比利时交界处的古城亚琛之间的电报线正式开通。

哈瓦斯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后,认为有利可图, 于是立刻派人前来亚琛调查,但结果却使他大吃一惊,原来这条电报线的两端已被人抢先占据了,抢他生意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以前的部下——路透。

此外,路透还在科隆设立了一个分站,收集德国各地的汇兑和证券交易的行情,再用火车送到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的订户手中。

当时德国已经有了系统的铁路运输网,有不少人利用火车进行通信联络工作。路透也充分利用了火车这个工具,有人甚至说:

“通往亚琛的列车不装上路透的快讯稿件就不开车。”

工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期后,市场上竟出现了抢购路透快讯的局面。

然而,路透刚喘了口气,分发距离却出了问题:许多订户抱怨他们收到快讯的时间有早有晚太不公平。因为这些快讯大多是重要的市场行情,早点儿知道自然大有好处。

出现这个矛盾的原因就是由于订户散居各地,住处近的自然要占便宜。

为此路透想了一个新点子:在分发快讯时,再也不派人送或者邮递,而是把所有的订户都集中在一个大屋内,按时向大家宣布。

1849年春天,路透的快讯服务已走上正轨。

正在这时,巴黎到布鲁塞尔的电报线开通了。于是,路透很快想到,如果再架设一条从亚琛到布鲁塞尔的电报线,岂不就可以把欧洲两个最大的商业都市柏林和巴黎联结起来?

然而,亚琛到布鲁塞尔还没有电报线,用最快的交通工具也得花9 个小时。这种速度显然不适用于传送快讯,时间拖久了,柏林到巴黎的消息就变成了旧闻,自然失去价值。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路透绞尽脑汁地设想了多种方案。用专职邮差、骑马信使和电报线接力的办法都行不通。怎么办呢?

突然,一个新点子浮现在他的脑海,他冲着妻子兴奋地喊: “火车要用9小时,用这个点子,两小时就足够了!”

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说明了用信鸽传递稿件的设想。于是,路透马上向一个酒店老板租了一批信鸽。

每天上午,路透派往布鲁塞尔的工作人员都要向亚琛报告有关信息,做法是:把布鲁塞尔股市收盘价和巴黎发来的最后一封电报的内容都抄在一张薄纸上,然后让鸽子带过来。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为了慎重起见,布鲁塞尔要将3份同样的信息绑在3只鸽子腿上。

在亚琛,路透夫妇和接鸽小组全体出动,耐心等待鸽子飞来并捕捉

它们。紧接着把信件取下来,刻不容缓地复写若干份。

复写中一定要认真仔细,绝不能出现错字或遗漏。这一工作一般由路透夫人来完成,她的字工整、娟秀,仿佛印刷的一般,顾客很少有挑剔的,其烦琐劲儿可想而知。

这种从柏林到巴黎的快报体制,就是由电信、火车、信鸽加“跑步者”组成的。

长跑的担子自然而然地落到路透肩上,当时路透33岁,身强力壮, 每天要坚持跑步把稿子送到电报局,从不间断。

路透社后来迁居英国,成为英国最大的通讯社。现在与美联社、塔斯社鼎足抗衡。

尤伯罗斯:在学习中成长的经营天才

历史上的第23届奥运会由洛杉矶获得申办权,但承办期间出现了资金麻烦,于是,时势造就了尤伯罗斯,由他开创了奥运历史上的私人承办奥运会的先河。

1937年,彼得·维克多·尤伯罗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他父亲是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人,良好的家庭熏陶使尤伯罗斯从小就非常聪明。

由于尤伯罗斯家是犹太人,因而他的家庭经常迁移,他曾先后在5 个州的6所小学和3所中学上过学。

尤伯罗斯的父亲对他的成长影响颇深。他父亲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却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人,而且知识非常渊博。每当全家在一起吃晚饭时,尤伯罗斯父亲的话题有如一部小百科全书,从猪肉到马铃薯,从国内政治经济到国际大事,谈话之间还不时地向3个孩子提问题,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尤伯罗斯获益匪浅。

上大学后,尤伯罗斯一边认真学习,一边广泛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到一家飞机场和航空公司工作。尽管飞机场的工作非常枯燥,但尤伯罗斯把它当成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运行李、做广告、卖票、检票等,他样样都干过,样样干得非常认真。在航空公司,由于他工作出色,在短短的一年内,他就被提升为副总经理,时年22岁。

后来,由于该航空公司被转卖,他又到另一家航空公司打工。但是,新的工作并没有带给他好运,公司连年亏损,他个人也负债累累, 几经周折,他才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这次打击,对尤伯罗斯启发很大,他下决心要认真管理“财政”, 并且为他的白手起家积累一定的经验。

经过几个月的思索,他决定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儿家当在好莱坞开设国际运输咨询公司。

咨询公司开创时只有一间办公室,但在他们的精明管理下,咨询公司很快发展起来,到1967年,他已拥有36万美元的资金,并开始出售股票。

1972年,尤伯罗斯以67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历史悠久的“梅斯特先生旅游服务公司”,转而经营旅游服务业,公司不断发展,把原有的在世界各地的38个办事处发展到100多个。

一年之后,尤伯罗斯又开创了“侨胞旅社公司”,很快就发展到拥有4000多套房间,10多个豪华的游艺场的规模。

紧接着在1974年,他又成立了第一旅游公司,4年后,第一旅游公司即发展为在全世界拥有200个办事处,1500名工作人员的北美第二大旅游公司,年总收入约2亿美元,年纯利润达几百万美元。

未到不惑之年,就成了百万富翁,在此基础上,他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1978年11月,在洛杉矶市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后的一个月,市议会就通过了一项不准动用公共基金办奥运会的市宪章修正案。

洛杉矶市政府只好把求援之手伸向美国政府,也许是对奥运会不屑

一顾,也许是已经意识到美国举办奥运会会遭到苏联的报复而进行抵制,美国政府对此冷若冰霜,明确表示不能提供一分钱。

巧妇难为无米炊。洛杉矶市已经走投无路,只好向国际奥委会申请,要求允许以民间私人出面主办奥运会。

这个请求太意外了,国际奥委会还从来没想过由私人主办奥运会。万一这个人半途而废怎么办?偌大的奥运会交由私人主办,国际奥委会的面子置于何处?

更何况,《宪章》已明确规定只能由城市主办奥运会。如果还有另一个城市申请,国际奥委会就有了回旋的余地,然而,当时没有别的国家和城市申请举办,国际奥委会一点儿回旋的余地都没有,《宪章》的这条规定第一次失败了。

于是,洛杉矶奥运会筹备组开始“物色”一个能在行政当局不贴一分钱的情况下办好奥运会的人选。

“物色”委员会的理想标准是,这个人年龄在40~55岁之间,在洛杉矶地区生活过,喜欢体育,具有从经济管理到国际事务等多方面的经验。

电子计算机在不停地开动着,经过一次又一次地筛选,计算机里不断出现的名字就是——彼得—尤伯罗斯。

于是,筹备组向尤伯罗斯发出了邀请,当筹备组的人谈起所谓“理想人选”的标准后,尤伯罗斯情不自禁地说:

“哦,这有点像我。” 他妻子吉妮后来说: “不是像他,就是他。”

私人主办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同时也意味着要冒最大的风险。前几届奥运会是城市主办的,财政上的亏损,谁也没能逃过去。

1972年,在原联邦德国慕尼黑市举办的第20届奥运会所欠下的债务,久久不能偿还。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1届奥运会,亏损达到10亿美元。

1980年,在苏联的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耗资高达90亿美元, 亏损更是空前。

1980年,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冬季奥运会,就财政和组织上来说,也是不甚成功的。

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就能发现,举办奥运会是财政上的一场“灾难”,谁主办谁就得不惜“血本”,更何况尤伯罗斯是私人主办奥运会。

现实即使如此,但尤伯罗斯觉得是对自己一次重大的挑战,他欣然接受了筹委会的邀请。

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城市能够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但是,奥运会的巨额费用使承办者苦不堪言,想承办者也知难而退,筹集资金是承办奥运会的关键,这个问题始终因扰着人们。

但尤伯罗斯毕竟是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如果没有很大把握,他也不会接这个摊子的。

人们说:“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 这句话对尤伯罗斯来说恰如其分,毫不夸张。

尤伯罗斯决定利用各竞争对手的竞争心理,提高赞助收入。

他规定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只接受30家,每一个行业选择一家,每家至少赞助400万美元,赞助者可取得本届奥运会某项商品的专卖权,这样一来,各大公司就只好拼命地抬高赞助额的报价。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历来是对头,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两家交手的战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百事可乐占了上风,虽然赌注大了点,但毕竟打响了牌子,提高了销售量,可口可乐尽管自恃老大,但一不留神就会在竞争中落后,这次洛杉矶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决心一定要挽回自己的面子。

尤伯罗斯向两家面子公司抛出了400万美元的底价。

百事可乐思想准备不足,还在犹豫之际,可口可乐已经胸有成竹,一下把赞助费提高到1300万美元,高出了尤伯罗斯提出的低价2倍之多。

可口可乐的一位董事咄咄逼人地说,我们一下多出了900万美元, 就是不给百事可乐还手的余地,一举将它击退,果然百事可乐没有还手,可口可乐成了饮料行业独家赞助商。

尤伯罗斯笑纳1300万美元后,又把目光对准了感光胶片的两位大亨: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底价同样是400万美元。

然而这次可不那么顺利。

柯达公司开始也想加入赞助者的队伍,但他们不肯接受组委会的不得低于400万美元的条件,他们只同意赞助100万美元和一大批胶卷,尤伯罗斯没有答应,他还亲自飞到柯达公司的总部劝说他们接受组委会的条件,但“心胸狭窄和傲慢”的柯达公司没有同意,他们满以为有把握不改变条件便可获得赞助权,等待着尤伯罗斯的让步。

此时一向嗅觉灵敏的日本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决心以此打入美国市场。富士公司同尤伯罗斯讨价还价,最后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洛杉矶奥运会胶卷独家赞助权。

待到柯达公司醒悟时,富士胶卷已经充斥了美国市场,为此柯达公司广告部的经理被撤了职。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丰田等日本几家汽车公司的竞争,更是热火朝天,彼此都竭尽全力以拼抢这“唯一”的赞助权…… 结果,企业赞助共计3. 85亿美元,而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的381家赞助厂商,总共赞助仅900万美元。

收入最高的莫过于把运动会实况由电视转播权作为专利拍卖。

最初,工作人员提出的最高拍卖价是1. 52亿美元,遭到他的否定。他亲自出马研究了前两届奥运会电视转播的价格,又弄清楚了美国

电视台各种广告的价格,提出2. 5亿美元的价格。

尤伯罗斯还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放手转播权分别卖给了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从这开始,放手电台免费转播体育比赛的惯例被打破了。

结果,仅此一项,尤伯罗斯就筹集到了2. 8亿美元。

奥运会开幕前,要从希腊的奥林匹亚把火炬点燃空运到纽约,再蜿蜒绕行美国的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途经41个城市和近1000个镇,全 程1. 5万公里,通过接力最后传到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

尤伯罗斯发现参加奥运火炬接力跑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引以为荣的事情,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公开出卖参加火炬接力跑权利的办法,即凡是参加美国境内奥运会火炬接力跑的人,每跑一英里,须交纳3000美元。

此语一出,世界舆论哗然,尽管尤伯罗斯的这个做法引起了非议, 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大笔的款项还是收上来了,这一活动筹集到了3000万美元。 设立“赞助人计划票”。凡愿赞助2. 5万美元者,可保证奥运会期间每天获得最佳看台座位两个;每家厂商必须赞助50万美元,才能到奥运会做生意,结果有50家厂商,从杂货店到大型的商业公司,都出来赞助。

组委会还发行各种纪念品、吉祥物,高价出售。

虽然奥运会的大多数项目的开支不能减少,但有不少项目可以采取变通办法,这就会节省一大笔开支。

首先,洛杉矶1932年曾举行过奥运会,虽然现在奥运会的规模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但以前奥运会的一些设施毕竟犹存,仍然可以使用。于是,他对这些场地简单地进行了修缮,这就为他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而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其次,尤伯罗斯正式聘请的工作人员只有200名,这与前三届比相差悬殊——

慕尼黑奥运会有1600名职员; 蒙特利尔奥运会有1505名职员; 莫斯科奥运会有2000名职员。

正式工作人员少,不仅减少了开支,而且容易管理,职员之间没有

踢皮球现象,工作效率高,更何况尤伯罗斯很好地运用了支援人员,使组委会工作效率迅速提高。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整个洛杉矶已呈现出浓郁的气氛。由各公司赞助整修和重建的各种设施也已焕然一新。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主任贝利等人视察了这些设施之后, 非常满意地说:“洛杉矶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是最好的,无懈可击的。”

从五彩缤纷的开幕式开始,抵制给奥运会带来的阴影被一扫而光了,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运动员和观众以及美国的观众表现出的空前热情,把洛杉矶奥运会推向了巨大的成功。

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960名运动员使这届运动会的规模超过以往的任何一届。整个奥运会期间,观众十分踊跃,场面热烈,门票销路大畅,田径比赛时,9万人的体育场天天爆满,以前在美国属于冷门的足球比赛,观众总人数竟然超过了田径,就连曲棍球比赛也是场场座无虚席,美国著名运动员刘易斯一人独得4枚金牌,各种门票更是被抢购一空,多杰尔体育场的棒球表演赛,观众比平时多出1倍。

同时,几乎全世界都收看了奥运会的电视转播,令人眼花缭乱的闭幕式至今还留在人们记忆中。

在奥运会结束的记者招待会上,尤伯罗斯宣称,本届奥运会将有盈利。一个月后的详细数字表明本届奥运组委会除去一切开支,节余了

2. 36亿美元,尤伯罗斯本人也获得了47. 5万美元的红利。

洛杉矶奥运会以其财政上前所未有的成功为后来的奥运会树立了榜样,这一结果证明了尤伯罗斯确实是一个经营天才。

同类推荐
  • 生活之书

    生活之书

    “7个步骤5项训练能让你在14天内做回真正的自己”这样简单的事儿从来没有!不过幸运的是,本书提供了一种富于逻辑的方法,在你面临许多问题的时候可以提供指导。本书行文“白纸黑字、简单明了”,完全没有需要复杂思考、拐弯抹角、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内容以幽默的方式简单呈现。羊儿每一天都沿着同一条路回家,但你却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踏上新的路途吧,好好享受新的风景。本书宗旨是引发你的思考,思考一旦开始,生活大有不同……
  • 走向绚丽的人生(人生篇)

    走向绚丽的人生(人生篇)

    有人认为若要成为强者,则一个人的硬件和软件均要具备。硬件是扎实的知识功底且不断更新,丰富的社会资源与智慧加上健康的身体。软件是健全的心理与乐观的心情富有生命激情,有冒险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不时创新;不怕任何困难,能挑战极限;能与大家和睦相处,有协作精神。
  • 别为小事沮丧

    别为小事沮丧

    本书提供了治疗沮丧的方法,书中汇编的每一则故事,都是平凡生活中常见的小事。
  • 难以释怀的思念(心灵感悟书坊)

    难以释怀的思念(心灵感悟书坊)

    从蹒跚学步到懵懂无知,从初入社会到感慨万千,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有无数的难以释怀的思念。本书收录了一些动人的令人难忘怀的故事:陌生的大叔、母亲做的棉窝、姐姐的辫子、祖母的月光、废品里的秘密、用婴儿交换小羊羔……这些故事,让我们学会感恩,伴我们成长,感悟我们的心灵。
  • 跳槽不如卧槽

    跳槽不如卧槽

    《跳槽不如卧槽》针对人们所关心的跳槽还是卧槽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差异角度,全面揭开了跳槽与卧槽的区别。本书特色同时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跳槽和卧槽的差异,探讨两者对职场人的利害关系,从跳槽的原因、目的到给跳槽者提供合理的建议进行了梳理。通过真实的数据客观性地进行阐述,为读者全面了解跳槽风险和如何跳槽提供必要的参考,相信读者读完这本内容详实的书籍后,必将能启发他们规划好职业生涯,收获理想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昏临故剑

    昏临故剑

    年后重新出发年后重新出发年后重新出发年后重新出发
  • 蚀心萦绕:命中爱人

    蚀心萦绕:命中爱人

    "一段缠绕了四年的噩梦,那一年他和她初遇他害死了她最好的朋友,她怨过恨过却最终选择了原谅,四年后的再次相遇她已经不记得他,忘记了一切的恩怨重新的相遇,重新的相知是充满了谎言还是彼此的宽恕?她闵小希只是一个被人收养的孤儿,想尽一切的办法为身边的人着想却和那个不懂爱的人,磕磕绊绊总是受到伤害也注定了和那个人之间的孽缘。他从小在阴谋与算计中长大,天生注定了了冷漠无情,与她的相遇让他翻起了童年的记忆,他不喜欢她却总是不愿她死去。暮然回首间原来抛开一切他们还是可以真心相对的,他们所需要的只是那一句喜欢你。"
  • 从支教到巨星

    从支教到巨星

    因为爱情,他前往藏区支教。十年后重回大都市。一举成名天下知,星光璀璨,巨星闪现......书友群:751361668
  • 原来我们不再相遇

    原来我们不再相遇

    兵荒马乱的十八岁,命运如同暴风雨催毁萧伶,她卑微静默地存活,唯有于江奕给过她一丝光亮,在众人指责中黯然离开生活的城市,她以为逃离原本的轨道,生活就会转入平静,却不想,风波随后蔓延而来。原来她才是罪恶的根源。于江奕说,谁都可以爱我,唯独你不行。杨子扬说,只要你对我笑一笑,我就可以原谅你的所有不是,陈舟极说,萧伶,我恨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妃来袭:摄政王束手就擒

    萌妃来袭:摄政王束手就擒

    只因那命格先君老头为了报别人的恩,竟将她原本的现代身份转成丞相府被人推下水的倒霉二小姐,成为了一枚为了利益而投出去的棋子,一道圣旨,将她许给了那帅气却对女人讨厌到不能看一眼的太子!婚嫁当日,那夫君却是当今朝廷上的摄政王。“涟漪,新进的簪子要不要?”“要要要!”“涟漪,宫里送来的香粉要不要?”“要要要!”“涟漪,今晚要不要?”“我要!我要!我就要!”椰梨帅比16年贺新甜文——《萌妃来袭:摄政王束手就擒》
  • 主少下令:停,站住别动

    主少下令:停,站住别动

    人生就是这么的琢磨不透,一个爱字就能将人的一生陷入混沌中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老板卖宠物

    老板卖宠物

    宠物店老板,被狗咬穿越到异世,带着宠物店系统,看零三在这个世界卖宠物。
  • 生活心理医生

    生活心理医生

    本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运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生动案例,深刻剖析了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是我们解决日常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好帮手。
  • 她成了女主的大腿

    她成了女主的大腿

    现代白氏集团总裁白玄陌对人冷漠,又冷又霸道有时她自己都觉得自己生错了性别。她的父亲是位富商,母亲是个家族大小姐可惜父母早亡只剩白玄陌一人尚存于世。在她少时就知道自己未来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父母留存的偌大财产压着她迫使她不得不成长起来最后她成为了最小且商财最多的人,她一手创的白氏集团垄断市场触及各个领域,以至于她成了男人对未来媳妇的标准但却在加班时猝死,并且狗血的发现自己穿越到自己刚看完的一本小说还成了恶毒女配,至此立誓改变命运人前冷漠,人后沙雕【本文女强文,男主会出现出现的少】小剧场:白玄陌:滚,别来烦我某男一本正经:陌儿,我错了我不该……还没说完就被白玄陌捂住了嘴推荐新书《快穿:女配她是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