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9000000007

第7章

第七章

你没年轻过吗

每个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青年,大概都经历过苦苦摸索、寻找发展路径的曲折过程,都体验过面对老同志时的不知所措和犹疑彷徨。

不才刚毕业那会儿,雄心勃勃,踌躇满志,然而空怀一腔豪情,却不知从何入手,整日上下求索,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忽而小说,忽而诗歌,忽而论文,忽而时文,蹉跎经年,一事无成。于是,就有老同志痛心疾首曰:“几年下来,一篇像样的东西也写不出来,这叫做的什么文字工作嘛!”

闻听此言,觉得非常惭愧、非常自责、非常无地自容。老同志那下拉的嘴角、鄙夷的神色、轻慢的口吻,一直让我铭记在心。暗想:要是不干出点儿样来,真对不起他老人家的无情鞭策和当头棒喝。于是,就悬梁刺股、卧薪尝胆,就中午不睡晚上也少睡,写不了大的,写小的!写不了长的,写短的!写不了深的,写浅的!别说一年弄不出一篇不行,就是一个月弄不出一篇也不行。如此苛刻地要求自己,自然有了动力、有了约束,少了脂肪,多了成果。没几年工夫,居然可以发点不成样子的小东西了。有一阵子运气好,前后两个月的投稿,竟然在同一天的同一家报纸发表了。

老同志见状非但不欣慰、不鼓励,反而更加痛心疾首,更加恨铁不成钢了:“每天发一篇,这叫做什么文字工作嘛!我连每天拉一泡屎尚且有困难,文章怎能天天有呢?年轻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每天一篇……唉——”老同志的一声长叹,叹出了我的不堪造就、不可救药、不足与论。

这可真把我搞糊涂了:一年不写(其实只是未发表而已)一篇不行,每天都发(又不是每天写一篇)一篇也不行,进亦忧,退亦忧,那么多长时间来一篇才合他老人家的意呢?你逍遥他不高兴,你努力他也不高兴,这叫年轻人如何是好呢?

既然没有主张,索性看看他老人家自己是怎么做的。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家走过的路比咱走过的桥还多,吃过的盐比咱吃过的饭还多,总有可效法之处吧。然而一看之下才恍然大悟:这位先生搞了一辈子文字工作,冷板凳坐了何止十年,而文章是否句句不空还是个问题。更令人尴尬的是,他阁下似乎永远崇尚“述而不作”的古训,下决心甘当“青年导师”。因为谁也说不清他著作几许,文章几何,从未见过此公在任何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任何文章。每天一篇这种浅薄的勾当当然不屑为之,十年一箭的苦活好像也不打算蛮干。十年的板凳坐到第三年,他想闹个恋爱谈谈;坐到第五年,想弄点碎银花花;坐到第八年,又想混个处长当当。如此这般,冬去春来,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真正到了第N个十年,恐怕只能抓点儿小药吃吃了。

刚到单位时,不才还是个风华正茂的毛头小子,转眼也“四张半”了。虽然不时有新来的年轻人叫我“老师”,但我丝毫找不到做“青年导师”的感觉,也从来不敢恭维那种可笑的感觉。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有年轻人的龙腾虎跃、生机勃发,但我要求自己保持年轻人的心态,为每一丝微风感动,为每一缕浮云畅想,在少女的笑声中感受甜美,在青年的律动中把握青春。最最起码的,是永远不要有九斤老太心理,总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年轻人,在人家的幼稚和单纯中寻找滑稽的优越感。

曾经看过一幅温馨的法国漫画:斑马线上,两个忘情的年轻人在热吻。斑马线后,一长串汽车等在那里。靠前的司机使劲地按喇叭,后面一位老者从车中探出头来,大声地对那个司机喊:“嘿,你没年轻过吗!”我当然不赞成在马路中间表演接吻,既妨碍交通,自己也不安全。但我非常欣赏那位老者的尊重人、理解人、体谅人。有一天我也会成为步履蹒跚的老者,我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个老人一样可爱。

(原载《大河报》2006年8月17日)

乒乓启示录

同学某君,是个文武双全的能人,在地方上做着相当级别的官员。此公为人正直忠厚,性格豪爽大方,办事果断干练,一手锦绣文章。紧张工作之余,此公有三好:好读书思考,好搜集奇石,好打乒乓球。来党校学习以后,奇石无处可寻,而读书打球正当其时、正当其地,所以愈发加紧操练,务使身心俱上台阶。

读书依然常有顿悟,所谈观感常能启发同学、触动老师,为众人钦羡,此公欣欣然。而乒乓大战却不尽如人意,几度交手,胜少负多,最终铩羽而归,让此公心生疑窦:曾几何时,兄弟在地方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打遍方圆几百里,从未遭遇像样对手,何等风光!不想来此区区校园,却屡战屡败,似乎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老太太抹红嘴唇——给点颜色瞧瞧”,这让此公略感挫折。

好在聪明人毕竟是聪明人,冷静之后很快就悟出其中道理:兄弟在地方上贵为一号首长,虽然自己从不把这种身份带到球场,但任何对手都不能不以下级心态和自己交手。结果自然是屡战屡胜、“球技无人能及”。而来到党校以后,对手情形大不相同,不管原来担任什么职务,现在都是平起平坐的同学,打球就是打球,没有任何球场外的负担,真实水平立现!却原来,不是自己在当地球技第一,而是地位第一,所以无人敢胜。久而久之,假象变成现实,真以为自己天下第一了。

同学的顿悟,让我想到培根的名言:“居高位者是三重的仆役:君王或国家的仆役;名声的仆役;事业的仆役。”我想补充一条:其实更是地位的仆役。世人往往羡慕高位带来的种种好处,而我以为,好处之外,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难处”和“苦恼”——

一方面,因为居高位,自己的一切都变得强势起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文史哲、政经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讲政治,是出色的政治家;搞经济,是杰出的经济学家;当干部,更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公仆;哪怕是唱歌打球,也是一把好手。张三李四固然不如自己,王五陈六更是望尘莫及。另一方面,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可疑起来:听不到真话,得不到真爱,摸不到真情,找不到真友谊。获胜的时候,很难确定到底是实力的胜出,还是地位的超越;受到赞扬的时候,不知是真心的称颂,还是肉麻的吹捧。因位居高位,要忍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寂寞,也要忍受门庭若市的虚假热闹;忽而被人吹捧到天上,忽而被人贬损到地下,判断真假的难度大了,做人做事的成本高了,享受生活的代价成几何级数上升了……

初上高位的人,多半还有必要的谦逊和真诚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不那么全面、那么优秀、那么所向披靡。但架不住天天有奸佞小人围在身边吹捧:你高啊!你高!这样的吹捧听多了,不少人就要昏昏然,以为自己就是出类拔萃,就是非同凡响。三天听不到奉承之辞,还很不习惯了呢。能像我的同学这样冷静反思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的人委实不多。

当然,如果说做下属的人都是势利小人、奸佞之徒,显然是污蔑群众。群众有群众的难处,在人屋檐下,没法不低头。即便再木讷的人,有时也不得不违心说点好话、做点丑态。这是居高位者的威严决定的,不是小人物的道德品质驱使的。史书上记载,太监陪慈禧太后下棋,一时兴起,妄言“老佛爷,我杀您老人家的马”。不想老佛爷那天心情不好,闻言大怒:“你杀我的马?我他妈的杀你全家!”另有解密档案记载,前苏联某高官视察现代艺术馆,对所展作品评头品足。可惜高官对现代艺术并不在行,所论不免驴唇不对马嘴。冬烘的老馆长实在听不下去了,奉劝高官谨言慎行,不要乱发议论、贻笑大方。高官十分不悦,登时发作曰:“过去我也许不懂,现在当了书记难道还不懂吗?”你看,当了书记就什么都懂,谁还敢说他不懂?

虚荣心人人都有,也算是人性中普遍的弱点吧。如果只是普通百姓一个,这点虚荣危害不大;如果贵为一方诸侯,这点虚荣一经膨胀,就可能演化出亲小人、远贤臣、造祸一方的严重后果。明白不是当了高官就什么都懂的道理,能使我的同学更加清醒理智,更好地对待自己、对待下属、对待群众,相信也同样会使理智健全的其他官员有所感悟吧。人这一辈子,遇到真正的对手不易,居高位者尤其需要发现真对手、善待真对手,在真实的对决中尊重对手、壮大自己、发展事业。

(原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8期)

“舟”“水”辩证

常常听到“舟水之论”。古往今来,不绝如缕。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唐代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乃浮,违则没,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则危。”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历代“明君”常以此自勉。然而究其实,还是把人民当成工具而已。“载舟”也罢,“覆舟”也罢,无非是自己凌驾其上,人民匍匐其下。“载舟”是福水,“覆舟”是祸水,毕竟是“水”,不是“舟”,是被动工具而已。

在封建社会,不要说皇帝和黎民百姓的关系,就是所谓君臣关系,也是天地两重天的。而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以舟水理论比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很不妥了。起码从理论上讲,国家公职人员是人民公仆,是人民群众授权管理国家事务的人。他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充其量是被选出的代表与其委托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理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成为一体,是与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舟水理论貌似心忧社稷,好像时时心里装着群众。实际上还是在重视群众作用的名义下关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希望群众“载舟”,害怕群众“覆舟”,害怕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这种功利之心,算计之意,典型地反映了实用主义的心态,与共产党的宗旨相去甚远。

一言以蔽之,“载舟”为了什么?“覆舟”怕的是什么?这才是根本所在。“载舟”而不为人民服务,整天凌驾于人民头上当官做老爷,花天酒地,腐败透顶,这样的“烂舟”就算人民不“覆”,自己不也要完蛋吗?

(原载《四川文学》2006年第10期)

“国奥队” 打架后思录

踢过足球没打过架的,不多;打过架不问青红皂白,要么死不认错,要么胡乱认错的,也不多。而这两不多,在中国足球界可以直接表述成“两多”。前不久在英国访问的中国国奥足球队,就上演了一回“全武行”。在那个叫做英国女王公园巡游者队个别流氓球员的不断挑衅下,我方球员被迫反击,场面煞是混乱。结果是:两名中国球员遭重创,当晚中国队领队在中国足协直接授意下,火速向球迷和媒体道歉,表现出少见的高效率。一时间,国内外媒体议论纷纷,谴责之声不绝于耳。随后不久又传出新说:打架事件责任不在中方,匆忙道歉授人以柄,很是被动。

作为踢过多年足球的业余足球爱好者,当初看电视新闻时我就十分不解:英方球员动作之大、球风之粗野,已远远超出规则允许的范围。其恶意犯规、肆意挑衅的意图十分明显。我方球员奋起反击前,英方球员还在背后连续踢人,而那个所谓的“职业裁判”却视而不见,这是导致冲突的直接原因。更令我不解的是,据说中国队早就知道那是一支以球风粗野闻名英伦的“垃圾球队”,事先就告诫自己的队员“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好像我们到英国去就是为了磨炼耐性、忍辱负重,做一个“人家打你左脸,再把右脸送过去”的圣徒,而不是去培养性格刚猛、骁勇善战的足球战士。打架事件发生时,中国足协的衮衮诸公就在现场,对场上局面一目了然,稍有足球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其中的是非曲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却莫名其妙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匆忙道歉,不知是习惯性地沿袭了“只要打架就天然不对”的传统观念,还是生怕得罪了“洋大人”,抑或是自觉奉行遇事不问是非、关键是“争取主动”的市侩哲学?总之,我在那低声下气的道歉当中感到一种屈辱、一种困惑、一种无可名状的悲愤。

毫无疑问,没人赞赏球场暴力,没人主张把足球场变成拳击场。国奥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适当的责任,作必要的解释甚至道歉,但那必须建立在事实清楚、是非明确的前提下。不能脱离引发事件的具体原因、违背基本的是非判断作纯抽象的自我批评。“损害国家形象”之类的大帽子,我看就很值得商榷。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君子风度,是顾全大局,自然也是维护国家形象。而据理力争、奋起反抗,却是有损国家形象,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混账逻辑,难道我们刻意维护的是屈辱卑微、孱弱不堪的国家形象?是奴性十足、逆来顺受的国家形象?

近代以降,中华民族遭受了太多的屈辱。国力的衰败,不能不说与民族精神的孱弱直接相关。我们的“温柔敦厚”,我们的“温、良、恭、俭、让”,原本都是美德,但常常走到极端,使民族性格逐渐趋于弱化。我不敢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教人软弱的文化,但传统文化中的确存在许多叫人不敢恭维的糟粕。这种糟粕的积淀,使我们的性格缺乏勇猛刚强的一面,谦和有余,血性不足。不仅如此,在价值判断上,常常以无限忍让为美德,自欺欺人地以为“退一步天高地厚,忍一层海阔天空”。遗憾的是,这种唾面自干的所谓“美德”,在激烈的竞争中,常常不为国际社会所买账。人家不仅不以为美,反而认为中国人软弱可欺。这次国奥队的匆忙道歉,就非常典型地暴露了这种丑陋的价值观念导致的后果:不仅没能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赏,反而授人以柄、陷自己于被动和屈辱。

或许我扯得有些远了,但我并不认为这是生拉硬扯。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力日益强盛,我们的外交更加有能力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每个中华儿女都为祖国的强盛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奉行多年的一些所谓“传统观念”,到了需要彻底反思的时候了。

同是青春年少,同样血气方刚,又加激烈碰撞,偶尔情绪失控,甚或老拳相向,这在足球场上其实都很正常。人的成长需要时间,文化修养不高、自控能力不强的球员成熟需要更长的时间。如何对待和处理球员成长中的过失,其实不仅涉及球队的实力,更关乎球员人格的健全。笔者当年踢球时,也经常情绪失控。所幸的是,我们拥有一个很好的教练。在平时的训练中,他反复要求我们不许恶意犯规,养成良好的踢球习惯。同时明确告诉我们:可能会遭遇什么样的恶意犯规、应当怎样应对。他甚至借用毛主席的话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决不允许主动打架,但事态一旦失控,就一定要善于保护自己、战胜对手,这其实也是球队实力的一部分!”这种超乎常规的教育,不仅没有使我们成为一支野蛮冲动的垃圾球队,反而造就了一群性格刚烈、作风剽悍的男子汉。

世界杯赛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事件发生后,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有趣的是,我们中国舆论的基调是:齐达内由于自己一时的冲动葬送了法国队。而法国媒体和百姓几乎众口一词赞扬齐达内。在他们的观念中,球队的名次、国家的荣誉固然重要,但人的尊严更加重要。当别人喋喋不休地羞辱你的妻子和姐妹时,你还能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还叫男人吗?那样的男人组成的球队能够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尊严吗?

这样的观念差异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原载《联合时报》2007年4月3日)

同类推荐
  • 胸有底蕴气自足

    胸有底蕴气自足

    胸有底蕴气自足恰好可分为记忆或审视的角度叙写的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写家族历史、人生经历、生活际遇以及社会交往中的在场感受;另一部分是写自己采访的对象,近于人物专访。不论记忆还是审视,作家都用自己的心去贴近、去揣摩、去怀想。
  • 萤空(田宇现代诗选)

    萤空(田宇现代诗选)

    本书将作者近年创作的诗歌作品中精选成集,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 两个李白

    两个李白

    此书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充闾的散文自选集,选取了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中的代表作,主要分为文人、帝王、政要、女性四类,如《两个李白》《情在不能醒》《马嵬坡下的三场辩论》《李师师的真爱》《欲望的神话》《灵魂的拷问》等篇什,这些散文多从人物命运的角度切入,进而折射当时历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状况,以点带面。王充闾的历史文化散文文字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形成了朴实厚重的艺术风格,是当下散文中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 托斯卡纳艳阳下

    托斯卡纳艳阳下

    《托斯卡纳艳阳下》是美国知名作家、诗人弗朗西丝·梅斯的长篇代表作,记录了她来到意大利古镇托斯卡纳醉心生活、耕耘劳作的点点滴滴。一栋古宅,容我长在托斯卡纳。艳阳高照的昼,是愉悦唤醒身体,在田间初探橄榄,沿古道寻访山城;无眠静谧的夜,有安宁陪伴灵魂,随着月光映在地板上的方形光影,慢慢舒展徜徉。我数过,鸽子每分钟会咕咕叫六十声。山顶上的伊特鲁里亚石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我们可以慢慢聊天,有的是时间。
  • 中国经典诗文集-元曲三百首

    中国经典诗文集-元曲三百首

    “一个国家人民文化水平的高低,要看它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也就是说,它对世界文化提供了多少珍品。”(引自1982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对人类文化提供的珍品。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六百年间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
热门推荐
  • 当科学遇上迷信

    当科学遇上迷信

    一个是风水术数世家,一个是犯罪心理学专家;一个犹如阳光般明媚灿烂,一个犹如大海般不可捉摸;当他们相遇,是应该继续风和日丽还是会掀起狂风暴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法律伴你行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法律伴你行

    青少年从小就应该学法、懂法,树立法制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美德,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本书就详细介绍了和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更直观更明确地了解和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 神道之剑斩八荒

    神道之剑斩八荒

    叶家一夜之间被屠杀,不得已雷神叶雷将自己儿子叶阳送入故人手下,殊不知叶阳却成为了三域闻风丧胆的一代剑神,一剑斩八荒。手持帝剑,斩尽天下邪神。
  • 重生名门千金之狠大牌

    重生名门千金之狠大牌

    重生后她立誓:远离渣男、手撕白莲花多年后的某次采访中记者:“宴倾小姐,听说您早就结婚了,请问这是真的吗”立马,一群记者嗡嗡地挤了上来,一人一句地说:“是啊,宴倾小姐”“请您回答一下”…………宴倾:“你觉得这样的绯闻,可信吗”电视机前,他阴冷着脸,很好!居然毫不犹豫就撇清和他的关系!——晚上,他将她压在床上,极其妖孽“七七,我们没有结婚?”宴倾脸上立马挂起大大了的笑容,道:“怎么可能,我们可是领了证的”“嗯,七七真乖”
  • 俗人修仙

    俗人修仙

    一个无灵根的小人物,本以为修仙无望,却不知道他有着极大的仙缘,默默无闻中,他慢慢成长了起来,仙界离他越来越近仙道在他的世界里并不单调,修仙之路多姿多彩人生就要这样无悔!
  • Exo之记得爱我

    Exo之记得爱我

    他们本是青梅竹马却抵不过一个才认识几个月的陌生人时光流转兜兜转转当这一切回到故事的起点你是否还在原地等待。当这一切阴谋随着答案浮出水面可那个人却早已不在
  • 舞凤飞凰

    舞凤飞凰

    秣陵城陈家小姐陈灵命格贵重,自小充作男子教养,风流俊秀的她成为了众人皆知良才美质,却因意外成为了驸马鳏夫,只得以男子身份行走世间陈灵:说起来,你还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呢,“公主殿下”。闻人靖/杨靖:“夫君”,请多多指教。
  • 老哥日记

    老哥日记

    这是一位老哥的日记,本篇根据现实生活改编,三分假,七分真,又或是三分真,七分假,总之是荒唐梦一场,醒来话凄凉。这世上有一种人比穷人更穷,他们叫做老哥。这世上有一种人不值得可怜,因为他们是老哥。老哥点起一根烟,说起了从前......
  • 月满盼君归

    月满盼君归

    【不喜勿喷】简介还没有想好,麻烦各位手动点开看看。感觉还行的,麻烦给五星,当给我个鼓励。感觉不行的,麻烦不要给差评,不足的地方可以提点一下,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