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03400000004

第4章 雨水浇灌土地上文明的兴起

最初,我们称之为文明的复杂社会形式只能在河流冲积平原的灌溉土地上产生。在其他地方,农民生产不出足够的粮食,只能自给自足,没有余粮养活从事专业技艺的人员,如士兵、工匠、祭司、地主等。快到公元前3000年时,犁的发明改变了这种局面。有了犁,再套上几头牛,普通土壤也能产出足够多的粮食,养活一家人。前提是只要有充沛的降雨、适宜的温度即可。因此,河流冲积平原这一特殊环境不再是文明社会产生的必要条件。

这意味着,地球温带地区的广袤大地都有可能产生文明。简单的新石器时代村落要想转变为文明社会,需要获取专门技艺、革新社会结构。到公元前2000年时,这些变革在中东绝大部分地区实现。在接下来的五百年间,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一个又一个或独立发展,或衍生进化的文明在古美索不达米亚中心的每一处蓬勃兴盛。我们了解最多的是小亚细亚的赫梯社会,以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迦南群落,但在伊朗东部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北部的亚美尼亚也有文明兴起。

文明、蛮族和文化传播

文明是如何从灌溉土地传播到非灌溉土地的?这一问题的答案再清楚不过。一些人高高在上,使唤农民耕种收获、上缴余粮,供给士兵、祭司、工匠、船员、驼队、矿工、伐木工,及其他从事专业技艺的人员。随着这些人数量渐增,技艺日精,一个我们称之为“文明”的社会由此形成。这种转变并不简单。生活在村庄上的人做着同样的工作,过着差不多一样的生活,而文明社会结构更为复杂。要充分了解这种转变,我们必须考查文明民族和未进入文明社会的民族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蛮族社会和文明社会何以有别

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大多数人希望能够享用或使用任何比已有的东西看起来要好的新东西。因此,能工巧匠所制妙物,专家学人所发奇思常被相邻民族视为高超不凡。而当一个民族发觉相邻民族在重要方面都比自己高超不凡时,做出这一发现的民族可适当被称之为“蛮族”。

“蛮族”(barbarian)一词为古希腊人所创,用来形容所讲语言让希腊人听不懂的民族。在希腊人看来,这些人似乎只会发出毫无意义的音节——barbarbar。到了古罗马时代,“蛮族”主要指生活在古罗马帝国疆域之外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英语“蛮族”一词含义即发端于此。在概括早期基督教世纪日耳曼人和古罗马人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我们使用“蛮族”指代那些虽与文明中心产生联系(如日耳曼人),但所怀技艺无法比肩其文明近邻的民族,那么“蛮族”一词可以用来描述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贯穿整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出现频率极高。

如果我们认同“蛮族”的这种定义,就会发现,每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拉开了文明中心民族和文明之外民族之间的技艺差距,导致野蛮未开化状态的产生。文明的发展也建立了一种难解难分、又爱又憎的关系。蛮族希望享用文明成果,却不愿承认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称文明方式腐坏堕落。另外,创造文明的民族对蛮族近邻常怀恐惧鄙视之心,但他们有时也羡慕蛮族吃苦耐劳、自由勇敢。只要社会不平等凸显,社会不公显现,文明民族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失去信心,这种羡慕之情就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古代,所有文明社会都建立在经济和社会不平等基础上。多数人辛苦耕种,一贫如洗。只有少数人生活富足,还有一些人尊享奢华。相比之下,蛮族社会虽然生活贫穷,技艺不精,但更简单,也更团结。

与蛮族社会的贸易往来

跟其他地方一样,在古代中东,文明社会和蛮族社会之间的关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二者不可能长时间相互隔绝。冲积平原上的城市需要蛮族地区产出的木材、石料、金属矿石。为获取这些资源,他们有时会动用武力。但更多时候,他们还是觉得一买一卖来得更方便。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的商人和外交人员很愿意拿工具、布匹、小首饰等精工细制之物,换来冲积平原上找不到的原材料。但采集东西满足文明民族所需,并运输到位,需要蛮族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只要经常有贸易、重要贸易,就不可避免会产生专业从事这一行当的人。这种蛮族社会内部的专业有别意味着不平等开始出现。

新的不平等也在蛮族村庄里产生。比如,到公元前2000年时,得益于贸易往来,中东高山地区产生了专以开矿伐木为生的群落。这些人常需从别处寻找粮食。因此,住在高山里,靠采挖原材料为生的人,与生活在附近村庄和远方城市手中有粮的人之间有着一种微妙脆弱的关系。如果战争或自然灾害打破了这种关系,矿工和伐木工就得饿肚子。为避免挨饿,他们袭击山下村庄,夺走自己不能生产的粮食。

结果是,中东生性平和的农民愈发感觉自己两面受敌。南面是游荡在沙漠边缘、尚武崇战的游牧人,北面是抢人东西的山里人。要想找到职业“保护人”也不难,这些人专门习武制暴。但他们要收取重租强赋,才肯充当常备守卫。相比遭遇不可预测的破坏,支付这种经常性费用会让生活更安全方便。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中东平原上的村庄愈发面临这种两难抉择。

文明社会和蛮族社会之间的战争

战争暴力也在文明民族和蛮族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像阿卡德王萨尔贡手下组织程度高的军队可以深入蛮族腹地。文明社会的士兵每到一处,就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抢走。但是蛮族居住在郊外,可抢的东西不多。食物供给稀缺。当地加工制作的产品很难比得上文明社会出产。文明社会的军队得到的不过是些原材料,而要把这些东西弄到手,与其筹集战备、调兵遣将大费周章,还不如说服当地居民挖矿伐木来得容易。

但对于蛮族武装来说,深入文明疆土收获颇丰。他们能把新品珍品纳入囊中。要是缺粮的话,也能在这里得到满足。文明社会仓廪充实,远胜己方。

对蛮族社会而言,劫掠和贸易效果相同。只要劫掠到手,有利可图,蛮族武装就不会罢手,并把此当作营生。文明社会制作的物品传之四方,新品味形成,文明习俗渗入蛮族社会。总而言之,劫掠让双方联系更加密切。而且,随着蛮族内部专业化和社会分歧的产生,蛮族社会也变得日益复杂,向文明开化社会靠拢。

一般来说,文明社会的统治者无力制敌入侵。在这种情况下,劫掠者开始和受害者共处,很快变成统治阶层,收取租金,使役众人。反过来,这些征服者也要保护老百姓,让他们不再受到侵害。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最有名的统治者一般都是蛮族或半蛮族。比如,一度驰骋沙场、所向披靡的阿卡德王萨尔贡原本就是苏美尔边境阿卡德人的头领。大约500年后,汉谟拉比率领亚摩利人,从西北沙漠边缘挺进美索不达米亚腹地,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汉谟拉比死后不久,另一路蛮族来犯。这一次是从东北方侵入,为首的是喀西特人。

一场政治循环由此开始。一群又一群蛮族接踵而至,征服了文明开化的民族。但这些统治者在位时间不超过几代。原因不外乎两方面:要么是原有文明社会的王位继承人发动暴乱夺权,要么就是新出现的边境蛮族颠覆政权。

乌尔第三王朝的建立就是原有文明一族成功夺权的结果。喀西特人后出现的巴比伦帝国和亚述帝国也是这样诞生的。但文明社会很难组织起反抗力量抵挡蛮族统治者,而蛮族武装却有强烈意愿反击。因此,古代中东政治史是由一波又一波边境蛮族侵略写就。

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日迁移,这些边境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腹地越来越远,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一直都存在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地带。这种情况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文明民族和蛮族之间的复杂互动稳步推进了文明社会模式向新疆域的传播。这一点也可以在另外一个事实中得到佐证:蛮族社会是在与文明社会交战或通商后才出现专业分工和贫富差距加大。

文明传播遭遇诸多挫折。有时,整个文明覆亡,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就能看到。但着眼人类历史全局,有一点确定无疑:文明常常传播到新的疆域,这种过程从文明发轫之初即已开始。文明社会内部出现专业分工,产生社会不平等,使得一些人能在结构简单的社会下积聚更多财富和权力。在古代文明群落,农民和工匠常遭受残酷剥削,统治者和祭司不劳而获。但总体而言,文明社会比简单群落更有能力控制环境,获得更多资源。

因此,如果有机会选择的话,多数蛮族都会选择踏上文明之路。文明民族和蛮族之间交流的净结果是,非开化一方借鉴文明技艺和知识,将其应用于己方特定社会和物理环境。由此,蛮族社会沿文明脉络不断重塑,文明传播绵延不绝。

美索不达米亚影响范围

我们已经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冲积平原上看到过这个过程。文明始于苏美尔最南方,沿河流上游传播。先是到了阿卡德,后来是巴比伦,最后抵达亚述。每次传播都会有新地区、新民族进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圈中,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微变。比如,在汉谟拉比时代,巴比伦成为政治中心。祭司立足本地,将苏美尔人的神祇加以改造,创造出自己的神马杜克。风暴雷电之神原为恩利尔,现由马杜克取代。

几乎在同一时期,巴比伦祭司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学会了测量行星、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所使用的度分秒球面网格法,今天用来,依然十分精确。有了对三个天体的精确记录,他们就有能力在过去未来任一时点,预测出这些“苍穹移动光”的位置。祭司天文学家还可以相当精确地预测月食。天文预测需要大量复杂计算,但大费周章似乎很有必要。因为每个巴比伦人都相信,只要了解天体运动规律,就能预测地球上将要发生的事情。通过仔细观察太阳、月亮、行星位置,统治者得出了发动战争、修建宫殿、签署条约的最佳时机。汉谟拉比时代取得的数学突破让祭司能做出比前任更精确的预测。但这种成就并未能促进任何全新概念的产生。

这种情况阐明了一个基本事实:只要灌溉农业仍然是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根基,由古苏美尔人首次创立的思想和技艺仍将适用。政治中心北移后,这些思想和技艺被忠实保存了下来。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欣然将古老的神庙仪式和传统知识拿来为己所用,仅变动、阐发了个别细节。

寻找新金属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影响从未局限于这块冲积平原上。很早以前,就有人远行千里,走进大山伐木挖矿,开采石料。《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就有对这种探险的描述。我们可以肯定,金属贸易从苏美尔文明发轫之初就已经存在。文明社会征战讨伐,对锡、铜有不竭需求。这两种金属可以合成制作武器盔甲的最佳金属——青铜。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勘探、开采、冶炼工作渐趋专门化。探矿者、矿工和冶炼工这一专业社会群体的业务范围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以北大弧线周边山区。此后不久,塞浦路斯岛等更远的地方也发现了铜、锡。公元前2000年后,撒丁岛已有铜矿开采。英格兰康沃尔郡的锡矿差不多是在同一时期,向美索不达米亚市场供应锡矿石。

一旦找到矿石,某地就建立了与美索不达米亚市场的联系。这种联系有时跨越很长距离,并涉及多个中间人。有一个证据很有意思,可以证明苏美尔影响之广。公元前2500年左右,生活在现今俄罗斯南部的武士喜用石斧作战。这种武器的形状就是比照苏美尔青铜样式制成的!

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离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越近,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就越强。一般来说,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所有居民,连同阿拉伯半岛北部沙漠边缘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游牧民与文明方式关联不大,但他们在篝火边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比如,巴比伦创世故事有对滔天洪水的描述,有对美索不达米亚神庙的稚拙描写,说这些神庙摩天碍日。《圣经》中保留了这些传说故事,希伯来人也对此口口相传。对比美索不达米亚文字版本,就能看出这种关于文明社会的神话流传范围非常广。比如,希伯来神话中诺亚和洪水的故事与《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故事非常相像。

凡有农耕的地方,就有可能传播美索不达米亚的生活方式。地方首领、国王和祭司倾尽所有,效仿美索不达米亚宫廷神庙的华美精致。就连比布鲁斯这样的地中海港口(毗邻今天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也因陆路通行美索不达米亚比海路通航埃及方便,在文字样式和宗教神话元素上借鉴两河流域。语言相近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模式行之四方的原因之一。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人都说闪语,跟汉谟拉比时代取代苏美尔语、成为美索不达米亚日常语言的阿卡德语同属一个语系。

伊朗、安纳托利亚和西部草原

再往远去,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失去了语言相近带来的优势。在埃兰和伊朗高原,人们讲的是完全不同的语言。不过在这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模式也为所有安事农耕人的生活增色添彩。我们很快会看到,就连住在欧亚草原上养马养牛的边地牧民都在借鉴美索不达米亚的某种技艺,并进行改良。这种情况也在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出现。考古学家不经意间发现了不少书信。这些信写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是居住在安纳托利亚小镇上商人的家书。他们的家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亚述城(后成为亚述帝国首都)。从这些家书中可以看出,地方王公割据,安纳托利亚四分五裂。原因就是,这几大王公都想与美索不达米亚做贸易。

士兵、祭司和工匠聚集在安纳托利亚统治者的宫廷中。他们认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商品、风格和思想理应受到推崇。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安纳托利亚在艺术学术风格上没有自己的独创。即便在赫梯帝国崛起,并于公元前1800年左右掌控安纳托利亚大部分地区后,也还是比照美索不达米亚标准,把首都哈图沙建成了小城镇。赫梯艺术也是在美索不达米亚风格基础上做过变动,但稍显凌乱。当地语言和神祇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但在文字上,就连偏僻地区的书吏都在使用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

再往远走,我们对美索不达米亚的影响仅有一些间接证据。俄罗斯草原上那些按照苏美尔样式制作战斧的蛮族,在听说苏美尔人神御万物的描述后,也对自己的宇宙论进行了修正。后来,这些蛮族雄视欧洲,把自己讲的印欧语系传遍欧洲全境,还传到了印度大部分地区。所以可以这样说,苏美尔人的宗教思想具备持久影响力。希腊人、罗马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供奉的绝大多数非基督教神祇都与苏美尔诸神遥相呼应(诸神“pantheon”一词来源于希腊语)。这些神祇的名字和特质进入到文学语言中,流传至今。比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雷神托尔,希腊主神宙斯,罗马主神朱庇特,印度主神因陀罗等都是古苏美尔人风暴雷电神——恩利尔的变身。

埃及文明和印度河文明的影响范围

埃及以沙漠为屏障,减少了与蛮族的接触。因此,埃及文明的影响范围不及古美索不达米亚大,但也不是没有影响。向西沿地中海岸边走是利比亚。跟今天一样,那时的利比亚也是人烟稀少,完全受埃及文化影响。但因地处条件恶劣的沙漠,利比亚在文化方面没有取得多大进展。

关于埃及文明对南方的影响,我们了解得更少。高度发达的埃及文明从未穿过尼罗河第一瀑布向外拓展。原因是,瀑布水深流急,无法通航。但中非大湖地区和西非的酋长制与埃及法老角色相似。问题就出在这里:是非洲人借鉴了古埃及的神圣王权,还是最初在尼罗河流域从事农耕的埃及人把这种观念带给了非洲狩猎者,随后又传到中非和西非?没有人知道答案。

巨石文化

这种海路文化的刺激特性在另一种高雅文化传播史中清楚显现。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这一文化传遍地中海西部,在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和非洲落地生根。我们从石墓和其他建筑中了解到这种文化的存在。这些建筑物常被称为“巨石”(希腊语意为“大石头”)。我们可以这样推测:有一些圣人从埃及人的观念中得到启发,宣扬死后有来生。他们渡海而来,受到当地农民和渔民的欢迎。这种信条肯定很有说服力,信徒成千上万。为了证明自己是虔诚信徒,他们将巨大石块塑造成型,并拖到一地,建造纪念墓地。

因此,正如苏美尔人的宗教思想在俄罗斯草原找到归宿一样(本章已有讨论),埃及部分宗教思想也在欧洲最西端和北非传播开来。公元前2000年后,这两种宗教思想碰撞在一起。祖居草原的武士抵达欧洲大西洋海岸,征服了建造巨石的农人和渔民,强迫他们使用巨石加工技艺,竖立石圈。英格兰的巨石阵就是这种形式的纪念碑典范。据推测,征服者原本熟悉的某种神圣建筑以树干圈形呈现,所以便用石头修建石圈。石头所在的位置就是太阳升沉的方位。基于每对石头的照准线,祭司可以在每年太阳和校钟星到达关键点时,计算出准确的天数,制作精确的历法。

这种务求精确的技艺让人想起美索不达米亚的天文成就。但开采搬运巨石的技艺很明显来自埃及。因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通过这种惊人的方式,在公元前1900年的巨石阵相会交融。

印度河文化

当我们试图追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影响时,会碰到许多不确定性情况。但因为我们对印度河文明影响印度及非洲东岸等地一无所知,这些不确定也就算不了什么。没有充足的考古学证据,连猜测都不太可行。但印度河城市在鼎盛之时,肯定令蛮族近邻深为折服,就像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的宏伟壮美曾让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大为震撼一样。而且,因为印度河流域通过陆路对外交流开放,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差不多,所以类似的群落很有可能在别处形成。目前,人们已经在印度中部和南部发现了几十个带有印度河文明痕迹的遗址。不过,调研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不经过细致研究,谁也不能确切说明印度河文明的传播方式。

战车革命

公元前1700年初,一项基本性的变革打破了蛮族和文明民族之间的势力均衡。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影响圈外围的蛮族发明、改进了一项新的战争工具——两轮轻战车。

怎样兼顾速度与攻击力

战车的发明是设计上的卓越突破。公元前3000年前,苏美尔出现了四轮车。轮子固定在轴上,轴拴在车底,紧贴车板转动。摩擦一起,车子行驶缓慢,无法负重,而且,只能把车轮塞到侧面后才能转弯。

与笨重不便的四轮车不同,战车只有两个轮子。这就解决了转弯问题。两轮车能迅速大幅度转弯,让一个轮子留在后,另一个轮子滚向前。另外,全新的车轮设计让车子轻便有力。车轮不再是厚制实心,而是采用独立成件的轮毂、轮辋、辐条组合制成。轴固定在车身上,轮毂沿轴端转动,这样一来,摩擦大大减小,拉起车来也相对容易。

战车改善后,要想用于战事,面临两大局限:第一,建造战车需要精工细料,工本很高。只有富人才用得起。特别是好轮子制造不易,每一部分都要精确咬合。轮辋必须做成圆形,同时还要结实耐用,扛得住快速行驶产生的颠簸震动。要想造出这样的轮辋,非技艺娴熟的工匠不可。这种人专门从事车轮制作,深谙木料蒸汽处理之道,并将其弯成曲线形状,再用紧密贴合的皮革或金属轮胎把所有部件组装到一起。

第二,马匹价钱不菲。公元前4000年前,很可能还没有驯化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北方草原有野马栖息。

关键的排列组合可能是在公元前1700年初在伊朗高原完成。善饲马匹的蛮族遇见了精于轻便结实车轮制作的工匠。第一批战车得以设计建造。蛮族牧马人很快发现自己手中有了一件强大武器。

战车作战术

可能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第一批制作战车的匠人才意识到可将战车的移动性能和攻击力派上用场。战术得到充分完善,每一辆战车上都配有一名车夫,一名弓箭手。万车齐进,弓箭手射箭攻敌。如敌军没有受惊,车夫猛驱战车,深入敌军前线。弓箭手在飞速向前途中继续射箭。随后,战车停到安全距离,让马匹稍事休息,弓箭手补给装备。接着继续向前进攻,或转到敌军后方,从背面袭击。很快,敌人四处逃散,溃不成军。战车步步紧逼,直至将其擒获。

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战术能克敌制胜,所向披靡。没见过马的士兵看见攻击的阵势就被吓住了。战车在战场上疾驶而过,步兵很难伤及马匹或车夫。当然,修建城墙能防御战车攻击。但城外无防可守,只能落于敌手。而且,即便城防固如金汤,也不能闭门不出,因为粮草在城外。

没有了马匹,战车御者极易受到攻击。为防止突然袭击,他们很快学会加固营地。营地呈四边形,入口设在每边中间。这种营地格局后来为罗马军团采纳。公元前1300年左右,中国商朝都城殷(今安阳)的平面图也采用这种模式。中国到欧洲,远隔千山万水,战车之力可见一斑。旧式军队对这种新战术无计可施,战车武士所向披靡。遇有众多人口、擅耕田种地之处,他们就命令当地老百姓交租纳税。但在北欧和西欧大部分地区,他们遭遇了当地人的反抗。战车在这些地方不仅是实用的作战武器,更是身份荣耀的象征,以至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瑞典偏远地区的首领竟用战车陪葬。

战车的政治影响

在世界其他地方,战车的使用完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比如,在遥远的中国,距今4000多年前建立的夏朝已有战车及小规模车战。商朝的战车御者于公元前1523年至公元前1028年间沿黄河中游打败了,建立商朝,并使役当地农民。印度则刚好相反,讲印欧语系的战车御者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从伊朗草原来到这里。他们摧毁了印度河城市,开启了印度“黑暗时代”。

对米诺斯和迈锡尼文明的影响

约公元前1400年,爱琴海锡拉岛附近火山大爆发,引发猛烈海啸,火山灰遮天蔽日。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湮灭。当然也有可能是,火山爆发后,希腊大陆的侵略者趁机而来,将克诺索斯神殿洗劫一空后废弃。不管是哪种情况,海上控制权从克里特岛转移到希腊大陆上的迈锡尼。

克诺索斯的覆亡、迈锡尼的崛起与希腊战车御者的出现极其巧合。海盗出身的迈锡尼国王既能驾船,又善御车马。不过,在荷马史诗中,迈锡尼人似乎并不擅车马战事。荷马认为,迈锡尼武士驾车上战场后,又下车步行,使用矛枪击敌。也许,迈锡尼王在听说战车之前,就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矛枪作战法。虽然从叙利亚传来的新武器——弓箭威力强大,但他们并不愿意使用。因为就像荷马所言,从远处射杀敌人是懦夫行径,为英雄所不齿。

迈锡尼文明与米诺斯文明很相像。通过解析古克里特岛两种文字之一,我们知道,说希腊语的统治者在克诺索斯风雨飘摇之际就控制了政局。迈锡尼的统治者也说希腊语,并带有亚该亚口音。而且两种艺术风格高度相仿。专家认为,迈锡尼的宫殿很可能是克里特工匠装饰的。这些匠人可能在战争中沦为俘虏,被押往迈锡尼做工。

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最大区别是战争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迈锡尼宫殿四周布有重防,而克诺索斯根本没有城墙。从荷马史诗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迈锡尼社会的尚武好战习性。当然,荷马生活在迈锡尼湮灭几个世纪之后,当时,关于迈锡尼的说法很多,而且,诗人是从口口相传的史料中选材,这些材料可以追溯到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征战四海的时代。但荷马认为,关于阿伽门农远征攻打特洛伊人的事实确凿无疑。就连公元前1184年这一日期也与现代学者所知高度相符。在这一年,特洛伊被攻陷、烧毁。至于是谁毁灭了特洛伊,我们也只能依据荷马的说法。此后不久,迈锡尼也走向灭亡。从北面而来、讲希腊方言多利安语的侵略者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摧毁迈锡尼,希腊从此走向“黑暗时代”,就像几个世纪前,雅利安人将印度带入“黑暗时代”一样。

近东的战车帝国

因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势力范围很广,战车征服者并未造成多大破坏。公元前1700年初,喀西特人乘战车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像汉谟拉比一样,将都城定于巴比伦。北去不远,米坦尼人统治了亚述和叙利亚。从米坦尼人那里,安纳托利亚的赫梯人学会了如何建造使用战车。希腊的迈锡尼人很可能也是从米坦尼人那里学到了这门手艺。借战车之威,赫梯人很快在安纳托利亚建造了一个宏大的帝国。

公元前1730年至公元前1570年间,埃及受另一个名叫“希克索斯”的武士队伍统治。希克索斯人吸纳了几个不同的语言群体。在其统治后期(可能从一开始),他们使用战车,让躁乱不安的子民就范。

虽然有战车在手,喀西特、米坦尼和希克索斯王朝仍不堪一击。他们人数不多,抢到土地后,占地而居,成为地主。从每个地产中收取的租子金额不小。他们把这部分收入不仅用在了保养战车上,还用在享受文明生活的奢华上。不出几代,这些征服者的后裔对豪家美室钟爱有加,把兵旅生活的艰苦和战争的风险抛在了脑后。

这种情形对叛乱者有利。约公元前1570年,埃及人把希克索斯人赶出了自己的土地,建立了新王朝。此时,法老不再满足于仅仅统治埃及这一块疆土,希望把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也纳入囊中,因为这两块土地就是希克索斯人的老家。最终,埃及战车军队穿过沙漠,征服地中海,并向北挺进托鲁斯山脉。在南面,埃及军队越过尼罗河瀑布,深入努比亚军事要地。努比亚盛产黄金,法老拿黄金付给战车御者。这些人多数来自外邦,由他们组成的常备军可随时出动,攻击敌人。再没有别的统治者能坐拥这么多黄金,让这么多士兵随时待命。因此,在一段时期里,埃及军强兵足,无人能敌。后来,远在北方的赫梯人也对叙利亚产生了兴趣。公元前1298年,赫梯人和埃及人在叙利亚北部卡迭石发动战车大战,埃及撤兵。不过,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退兵时,命人刻下铭文,宣称埃及得胜。

卡迭石战役前不久,米坦尼王国被亚述人推翻。跟埃及人差不多,亚述人也是采用新式战车击溃了旧主子。在这期间,喀西特人一直稳坐巴比伦,直到亚述人南进“解放”了美索不达米亚其他地区,结束了外族统治。不过,巴比伦人也不太情愿被亚述人统治。

战车时代的宗教、文字和艺术

传统信仰

在驼队、军队和外交官往来穿梭于中东各地的背景下,有一种情况便难以想象。比如说,被叙利亚某小镇供奉的神祇会召唤文明世界一端的埃及人,以及文明世界另一隅的亚述人,让他们去惩罚不给他献祭的当地居民。这听起来虽然不可思议,但按传统解释办法,灾难就是这样降临的。

战车入侵促进了各民族交往,加快了沟通交流,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原有的宗教信仰。大家开始意识到,不能保护虔敬信徒的神祇不值得崇拜。与此同时,各地区关于世界形成和诸神统治的传统互相冲突。如果说,一个为真,其余为假,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一个为假,其余都为假?

荒唐归荒唐。人们不会很快把原有礼仪信条弃之不用。相反,他们会完完整整遵照传统拜祭程式。这样做一半是出于习惯,一半是为了确保自己没有在神前怠慢,惹得神灵降罪。但如果事情是在很远的地方发生,怎么可能只有一席神力统治全世界?一神论产生的时机已经成熟,但原有信仰纷纷攘攘,阻碍新事新境。能做的就是舍掉其他各神,强调一神法力无边。因此,在巴比伦,祭司极力颂扬马杜克,将其推到巴比伦主神位置,别的神祇显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一神论起源:对太阳神阿托恩的崇拜

一神还是多神,曾让埃及人大伤脑筋。希克索斯人入侵之前,埃及人洋洋自得,对尼罗河之外发生的事情置若罔闻。但当法老将统治版图扩展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时,就不能再漠视埃及边界之外的世界。但把埃及的政治宗教观念强加给别的土地也并非易事。这些土地上没有尼罗河,当地人对法老神力闻所未闻。

但是太阳无处不在。凡是穿越埃及和巴勒斯坦间茫茫大漠的人都不可能忽略太阳的威力。因此,埃及宗教改革者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太阳神阿托恩是大自然唯一真神,其他诸神均为虚假。公元前1380年,新一任法老走上王位,接受了这样的观念。为表示对阿托恩的尊崇,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阿肯那顿,并禁止其他任何崇拜形式。因为法老宣称自己具有神力,阿肯那顿的改革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非一神论,但这场改革进行得相当彻底。石匠被派到埃及各地,凿掉太阳神阿托恩之外所有神祇的名字。底比斯的造物之神——阿蒙神就是此次清洗的主要目标。原因是,底比斯的祭司带头反对阿肯那顿。新都选在今天的泰尔埃尔阿马那村附近。定都后,阿肯那顿着手重造传统埃及艺术和建筑风格,以取悦阿托恩。要做到这一点,阿肯那顿必须抛掉严肃正规,关注当下,做到思想和行为开放。这种风格与埃及传统艺术中的正襟危坐和庄重尊严形成了巨大反差。

阿肯那顿死后,改革运动即告终止。宗教反对势力占据上风。首都迁回底比斯。新一群石匠被派往各地,将所有能找到的阿托恩的名字擦掉。阿蒙神祭司独立于法老存在,握有更大权力。阿托恩崇拜湮灭无存。直到现代学者发掘阿肯那顿废都时,才发现了阿托恩的一些碎片。学者将这些碎片拼在一起,发现了几首献给阿托恩的赞美诗,还有一个详细记录法老与远在叙利亚、安纳托利亚的统治者之间的外交函件。

埃及与以色列关系之谜

帝国时期的埃及和以色列的关系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圣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约公元前1950年,乌尔第三王朝末期,亚伯拉罕离开苏美尔乌尔城,和他的追随者、羊群云游四方,最后抵达迦南地。亚伯拉罕死后,以撒和雅各先后率领子民逃往谷物丰裕的埃及。雅各在与一位天使较力后,更名为“以色列”。《圣经》上还有这样的描述,雅各之子约瑟因见宠于父亲,遭诸兄嫉妒,被卖身为奴。多年后,约瑟成为法老幕僚长。他把谷物赠给父兄,并揭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雅各喜不自禁,一直居留埃及,直到离世。雅各的后裔也在埃及生活多年。后来,埃及一位“不认识约瑟”的法老开始迫害他们。上帝命摩西返回这片乐土。摩西遵照上帝谕旨,但在“以色列之子”实现目标前去世。于是,摩西的子民定居迦南。这块土地正是很久以前亚伯拉罕的放牧之地。

现代学者还没能找到埃及文字中任何与《圣经》故事相关的记述。有些学者认为,关于约瑟及其兄弟的故事可能是与希克索斯入侵被逐有关的民间记忆。但二者日期不符,而且希克索斯人是以征服者身份踏上埃及大地的,并非饥荒灾民。一些学者认为,有着埃及语名字的摩西从阿托恩崇拜者那里得到了一神论的灵感,但这似乎也牵强附会。因为阿托恩崇拜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神崇拜。而且,摩西敬拜的神——耶和华与阿肯那顿尊崇的太阳神阿托恩完全没有相似之处。简而言之,不论从哪方面来讲,埃及的文字记录与《圣经》记述都不相符。如果没有新的考古发现填补我们的认知空白,这一谜题将永不可解。

更简单的文字形式

在战车帝国时代,许多不同背景的民族聚合交融,促进了更简单文字形式的发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设有完善的教育体系,专门培养书吏。因此,复杂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继续存在,发挥作用。只要这种培养学习一直持续下去,就不会有重要变化发生。但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中间地带,尤其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存在某种混乱现象。比如,在叙利亚乌加里特镇,考古学家发现了用六种文字写成的文本。这里没有建立教育体系,来解决如此复杂的文字教学问题。所以,那些没有受过专门培训的书吏发挥聪明才智,将书写彻底简化,发明了字母文字。

最早的字母

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在西奈和叙利亚北部某地,有人发现,不到30个符号就可以完全表达口语中的全部发音。秘诀在于将元音的变化忽略不管。比如,一个简单的符号“b”可以代表“ba”、“be”、“bi”、“bo”和“bu”。因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所用闪语经常变换辅音和元音,读者不难把正确的元音和辅音组合在一起。比方说,“b-n-n”和“banana”看起来可能不像,但只能读作一个音。因此,书吏发明的东西实际上是只记录辅音的字母。

这种发明让学习变得相对简单。相比原来的书吏动辄背诵记忆成千上万个符号,只学习不到30个符号可谓简单之至。其实早在公元前1300年,陶器碎片上的文字片段就证明,普通老百姓已经学会了如何书写。他们有时还用这种方式记下不少鸡毛蒜皮、家长里短。

而且,更简单的文字形式让知识从专业人士传播到普通百姓成为可能,但这种传播进展得非常缓慢。祭司不太乐意记下圣歌圣事,让平头老百姓阅读。实际上,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祭司和书吏执意使用过去那种复杂文字。一直到基督纪元,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才寿终正寝。同样,其他一些知识也为特殊群体所把持。他们觉得传之大众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因此,虽然文字形式简化了,却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直到文学脱胎而出,新思想才得以开放,新知识得以获取。这种显著变化在公元前1000年后姗姗来迟(见第四章)。

纸莎草和羊皮纸在书写中的应用

除文学外,第二个书写形式的变化也值得注意。美索不达米亚人使用泥板写字,烘干后坚硬易碎。埃及人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后来,人们开始用笔墨在展平的莎草纸上写字。莎草纸呈条形,卷在一支木棍上。写字的人一列一列书写,边写边打开纸卷。读的人不用翻页,而从一支木棍上摊开纸卷来看,读完一卷后,再从下一支木棍上展开读下一卷。莎草纸跟现代纸张很像,但更厚,表面也不很光滑。只有埃及才长有纸莎草。莎草纸制作业在埃及是重要产业。

许多个世纪以后,人们发明了羊皮纸,取代莎草纸。制作办法是:把羊皮割成薄薄的一层,再不断揉搓,直到表面光滑为止。在不生长埃及纸莎草的地方,羊皮纸尤为重要。

使用笔墨

把芦苇秆从中段以上劈开,通过毛细管作用控制墨水流量,可以制成笔。不过,使用笔墨后,字体形状也跟着发生改变,圆润流畅的草写体由此产生。这种字体多应用于正式函件书写,就像今天的书面文字采用打印字体一样。

公元前1200年,新一轮侵略开启了中东历史的新篇章。人们手中备齐了所有的书写工具,文字学习变得至关重要。但是关键性突破是在很久以后才实现的。突破的契机是,古犹太人编纂了自己的宗教经典,并围绕学习经典、恪守上帝训教,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艺术和社会

中东人生活的其他方面还没有受到战车侵略的太大影响。战车御者没有制订重大的新法和准则。埃及人、赫梯人和第一个亚述帝国没有在汉谟拉比建立的政府体系下取得进展。经济关系也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绝大多数人仍以务农为生,无法积极参与到文明更高层次。遥远地区之间的商业和军事联系大大增多。但军事行动毁灭了安定平和的文明(此类文明可能受祭司管理),如克里特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也给宣扬巨石神力的祭司出海远航、传播教义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陌生人不再被视为远道贵客,反而有可能遭劫被害。小船不敢在晚上停泊在不熟悉的海岸。出海远游变成了军事远征。船员兼做海盗。到了荷马时代,“船员就是海盗”这一观念已经司空见惯。

这一时期也没有出现引人入胜的艺术新风格。除了阿肯那顿开展的短期试验外,埃及艺术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拉美西斯二世等多位法老曾在短时间内新建了大量纪念碑。为赶工期,追求大体量,不求高雅精致。不过,图坦卡蒙墓装饰精美绝伦,展现了埃及高超的手工艺水准,让人想见法老宫殿的富丽奢华。图坦卡蒙是阿肯那顿的儿子,在位时间仅短短几年,死时尚未成年,陵寝一直不为人知。1922年,图坦卡蒙墓重见天日。考古学家发现整整一间屋子里堆满了家具和奇珍异宝。黄金之多,前所未见,超乎想象。

在文明世界其他地方,艺术一如既往,映照整个时代。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心及周边所有地区,艺术风格交会融合,各地差别不大。

结论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间,中东人学会了如何在灌溉不兴之地上建造复杂的文明社会。贸易和战争促使文明向蛮族边地传播。另外,地中海为海路联系提供了便利,激发克里特人创造了一个独特不凡的新文明。

公元前1700年左右,文明拓展遭遇挫折。生活在草原上或比邻草原而居的蛮族学会了御马驾驶轻便灵活的战车,将机动性和攻击力合二为一。乘马力之快,这些战车御者可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击溃任何敌人。因此,在这种新式战争兴起之初,战车侵略者所向披靡,将中东纳入麾下,又将兴盛于印度和克里特岛上几百年之久的文明毁于一旦。但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因当地文明发展较早,发展水平更高,侵略者未能建立新帝国。后来,这些地区的民众学会了制作和驾驶战车,奋起反抗,推翻了侵略者。

在战车侵略时代及随后一段时间里,不同地域民族交往加深,中东许多人开始质疑原有宗教观念。埃及经历了宗教革命,一度将太阳神阿托恩尊于万神之上。后来反对势力居上,旧礼仪信条复辟。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祭司和书吏殚精竭虑保护复杂古文字。但在两地区之间的其他地方,书吏培训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反成有利条件。公元前1300年,字母系统成为新文字,简化了文字书写。今天我们所用的字母就是从这一古老的发明延续而来。

战车时代及其后帝国兴衰产生的最大影响不在于中东之变,因为这样的变化相对来说并不出奇。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200年这五百年间,印度、中国、希腊三地的战车征服者为三个崭新独特的文明风格打下了根基。这三个文明注定要在世界史涂上浓墨重彩。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逐一考查。但最开始,我们还要继续讲述中东古代史,一直讲到公元前500年。因为正是从这个地方,希腊和印度汲取了重要的技艺知识,塑造了各自卓异不凡的文明风范。

同类推荐
  • 开天智圣

    开天智圣

    盘古逝,天地殇;人间乱,民心丧;星魔犯,山河颤。诸葛再生,备战星魔;整饬天地,重塑人间。风雷引造化,洪炉化新身;智领洪荒五域,武开人世星天!
  • 红楼贾琮

    红楼贾琮

    红楼即是盛世也是乱世,四大家族命运悲惨,且看贾琮逆天改命。
  • 关于我的自传

    关于我的自传

    我,出生在一个不知名的村庄里,那里穷,偏,总之,一切不好的词语都可以用上,但至少生活的平静。这种平静一直持续到52岁那年……
  • 重生三国之我为将

    重生三国之我为将

    王轩因一场车祸意外穿越到了汉末时期,偶然间他开始招兵买马只求在此乱世能有自保之力。王轩:“对面何人报上名来?”张角:“吾乃天公将军张角是也!”王轩:“我草!听说他得到一本太平要术可以撒豆成兵!”书友:“你一个现代人居然不相信科学?”王轩:“相信你马勒个比,穿越这种事情劳资都碰上了,凭什么不相信世上的鬼神之事?”
  • 未央梦

    未央梦

    他的运气似乎好得出奇,一代盛世天子出身于牢狱,却有着一生的伤痛.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写了汉宣帝的一段往事,看上去平凡的背后却充满着一位守业之君的艰难.由于历史知识有限,只能当娱乐了.千万别当正史看.
热门推荐
  • 圣苍诅咒

    圣苍诅咒

    即便恶魔记忆消释、能力尽失!即便他走上平凡贵族的人生轨道!可不要忘了,他是恶魔!恶魔之心!恶魔之欲!任谁都无法阻挡!!!
  • 待他来辛夷篇

    待他来辛夷篇

    从来都说女人像花,但其实男人也与花有缘。感谢阅读,这里是待他来。
  • 试婚:爱情攻防战

    试婚:爱情攻防战

    冷面男人,我行我素性格女,两条平行线因婚约有了交集,在这场试婚的协议中谁胜谁负,是斗得两败俱伤,还是幸福的携手?
  • 青山微光

    青山微光

    一束微光下我从山里来又回山里去山海青翠林
  • 天阳武神

    天阳武神

    天阳大陆,以武为尊。万物通灵,兵器、丹药,皆对修炼大有裨益。一个苦索强者之路的少年,掀起了万古前的秘辛,卷入了一场惊世大乱……
  • 禹桂飘香

    禹桂飘香

    在我出生的那个年月,正是改革开放的时节,由大集体大锅饭到土地承包划分责任到家,中国农村历经了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变化。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农民的干劲更大了,粮食产量上去了,农民的腰包也鼓了,中国农民不在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有了更大的理想和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边祖国大地,西方文化也逐渐渗入到中国的农村,传统的中国质朴文化正历经着严峻的考验,家风在逐渐被改变。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利弊共存,生活富足了,人们的情感生活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些曾经质朴的审美观正逐渐消逝,迎接我们的是新的挑战,新的考验。作为陕南边陲的偏僻小山村西村,是中国广大农村的缩影版。从贫穷到富裕,从富足到贪婪,无时不刻再现了人性的弱点。但是中国农民身上的质朴美,却源远流长。小说主人公薇娅出生于一个贫农阶层,家境寒酸,但是她善良勇敢,刻苦好学,有理想,有目标,尽管命运多舛,她依然不折不挠,志强不息,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这是关于草根阶层励志的故事,在辛酸中取乐,在绝望中冒险,在平凡中求索,即便挣扎,也是光彩照人。
  • 抓鬼那些事儿

    抓鬼那些事儿

    我生于19XX,某月某日,天生阴瞳,必定跟阴间打交道。我走阳间路,吃阴间饭。抓过鬼,杀过妖,驱过邪,也不曾怕过僵神将臣。我却怕她……离开,虽然她天数已尽,我也与天作对!
  • 乾坤书道

    乾坤书道

    文以书法,武以圣气!二者兼修,文武双全!邪族外侵,奋勇抵抗!一个身怀龙脉的无谓少年。一朵不离不弃的紫色罗兰。一种舍身取义的乾坤书道。一段惊天动地的圣王传说。这个世界,还拥有一个不一样的唐门!qq书友群:188969757。
  • 万物生菩提

    万物生菩提

    人皇逐梦,神佛争渡;眸光开合,星斗黯然。
  • 回到山沟去种田

    回到山沟去种田

    文案一:3D魔幻城市逼死导航狗!只有回家去种田!种树,养鱼,遛狗,培兰,下河,跑山……在山沟里也能玩出多彩的人生!文案二:回岭新云认雨痕,到溪老叶缱乌村。山梅冷彻疏香寂,沟李夭秾乱雪陈。去尽远山随柳日,种开新菊待词魂。田中紫陌今何岁,也问桃溪避世人?文案三:好吧其实不会写文案……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加群讨论:6580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