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212900000004

第4章 太平天国及捻苗乱

清廷自五口通商以来,外交莫不失败,内政亦无建设改革之大计,而人口繁多,生计艰难,秘密会党之势力日涨,危机四伏,造成极大惨杀之悲史。吾人于言祸乱之先,不可不知一八五五年黄河之改道也。黄河自有记录,迄于十九世纪初叶,大徙者凡五。一一九四(金章宗五)年,河水泛滥,其一部分始由南清河(泗水)入淮。十三世纪末叶(元世祖至元中),河水改从汴渠,经过徐州,东北流入泗淮,其北流渐微,十五世纪,北流筑塞,遂以一淮受全河之水。淮水发源于河南,历安徽、江苏,而入黄海,原为中国大河之一,乃以一河容纳二河之水,易至泛滥。黄河之在徐州境内者,河身褊狭,上流之水,难于一时流出,徐州之下,则水放流,均易成灾。清廷设官治之,修筑高堤,防塞决口,糜款甚巨,从未有一二十年安流不为民害者。一八五五(咸丰五)年夏,大雨不已,河水高涨,自仪封铜瓦厢决口,折入山东,夺大清河道,流入渤海。淮水下流入海之道遂淤,其水一部分改由运河流入长江,兹言黄河改道之主因与影响于下。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之北麓,高出海面约一万四千尺,曲折东流,入于甘肃皋兰之附近,地势降低,而洮湟二水流入,由是水势陡盛,东行阻于六盘山脉,折转而北,流入绥远,再以高山之阻,转入陕西、山西,而为二省天然之省界焉。水流奔泻于山峡之中,直达河南,始至广大之平原,高低相去无几,然后折向东流,而入于海。夫水之流也,因高就下,高低悬殊愈甚,则水流益速,其力之猛,冲动碎石,夹带沙泥,及至下流,支流众多,水量大增,易于为害。且其经过之高山平原,多无树木,甚者或无青草,登高远望,则目力所见,常为黄土。迨遇大雨,地面上之肥泥被洗而去,流入河中,黄河之水沙泥益多,及抵平原,水流渐缓,其力不能尽携泥沙而去,泥沙淤淀,河身渐高。历代之治河者,从未于根本上着手,而多高增两岸,筑塞决口,久则河身淤泥积高,一旦水势浩大,唯有破堤泛滥,另夺河道入海而已。至是,黄河改自山东入海,淮水入海之故道淤塞。其上游之水,乃以洪泽湖为尾闾,其湖底较海面水平线为高,而水无从流出,万顷膏腴之地,均在水中,江北人民之生计转难。黄河既至山东,而时内乱正亟,无力修治,后遂大为民害。其漂没之人畜财产,殆不可计算,地面上之肥泥,亦入海中。外人有告予者,谓其来华,船抵扬子江口,见江水所含之泥,而以中国不善保存,深叹其富。扬子江如此,黄河更无论矣。予曾从吉普士(Dr.Gihbs)博士读微菌学。博士研究山西、东北土壤之微菌,曾告吾人曰:“其地土壤缺少有利于植物之微菌,殊为穷瘠。”予按其地缺少树木,肥泥为水洗去,实其原因之一。处于今日整理黄河,诚非易易。其为吾人所能者,则为保全肥土,禁伐小树,广植草木。夫然天降大雨,水因植物之根,易入泥中,而肥土得免于洗去。此盖补救办法之一也。

十九世纪初叶,中国入于衰弱时期,祸乱时起,尚非大规模之屠杀,人口有增无已。贫民虽曾溺死婴孩,而道德观念,以无子为不孝,社会上以养子为防老,迄今民间尚信“一根草有个露水珠儿”。其意谓天生一人,即有衣食,父母无须烦恼。其溺死者,多为女子,非子女众多,而家累太重者,则不肯为,人口故无减少之理。十八世纪末叶,学者洪亮吉曰:“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洪氏举例证之,一家夫妇二人,初有屋十间,有田一顷,及至其孙,不下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亦必不敷。其言人口增加之倍数,虽未必尽确,要为平日观察所得之结论,不可厚非。洪氏谓户口增加之后,游手好闲者,数十倍于前。其人遇有水旱疾疫,不能束手待毙,苟逢时机,将起而作乱。《皇朝续文献通考》称一八一二(嘉庆十七)年,全国人口凡三万六千余万,乃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户口之总数,视前反少六百余万,其数颇可怀疑。鸦片战争时,澳门报纸论中国人口,一称中国人有天下三分之一,一言“嘉庆及当今皇帝(道光)太平管治此三十万万臣民”。其时世界人口之估计,约十二万万左右,中国何得有此三十万万臣民?数目当或译错。据三分之一计算,中国人口殆四万万。报纸偶言直省人口,前后多不相同,盖此实非外人所能估计也。道光朝东华录记其中年人口逾四万万,亦非调查所得之确数。总之,咸丰初年,人口已至无可再加之情状。其时满洲、热河、察哈尔、绥远均不准汉人移居,新疆、外蒙古、西藏更无人愿往,而本部十八省,尚有限制。台湾故例禁止内地人民偷渡,台民私往番地者治罪,云南、广西、贵州等尚有一部分土地归土司治理,人民私往外国,亦犯国禁。其职业种类少于今日,大多数以耕种为生,而田地有限不敷分配,生活日难。一八五〇年,浙江巡抚常大淳奏称人民开山过多,以致沙淤土壅,有妨水道,山地硗薄,生产力弱,而民竞争耕种。鸦片战争期间,杨芳战败,请许英商贸易,称其船有洋米三万余石,广东向资洋米接济等语。中国以农立国,而产生之食料,不足以供国人之需要,可见人口之多。前后战争,均有愚民贪图小利为敌人工作,可证失业之众,其无职业而胆较壮者,则投入会党,为害乡里。于是会党之势养成,魏源曾言及之,兹再节引时人之言,以见社会情状不安之一斑。

御史常大淳于一八三五年,奏曰:“直隶、山东、河南向有教匪,辗转传习,惑众敛钱,遇岁歉,白昼伙抢,名曰均粮。近来间或拿办,不断根株,湖南之永州、郴州、桂阳,江西之南安、赣州与两广接壤,均有会匪结党成群,动成巨案。”一八五〇年,侍郎赵元奏曰:“近来盗风愈炽,直隶、山东陆路行旅,往来多被抢劫,两湖三江连年水灾,盗贼日众,至如河南之捻匪,四川之嘓匪,广东之土匪,贵州之苗匪,又皆肆意横行,目无法纪。且到处均有邪教会匪,各立名目,煽动乡愚,胁从既众,蹂躏尤多。地方文武恐滋事端,苟且因循,唯务姑息,书差既豢贼纵容,兵弁复得规徇隐。州县之勤干者,有时查访严拿,则差役通风,武弁解体,夺犯戕官,往往酿成巨案。其愚懦者,平时既不以缉捕为务,至报劫频闻,恐干严议,则复讳盗为窃,避重就轻,以至匪徒益无忌惮。若不急为整顿,则盗贼肆行,奸匪交接,其祸害有不可胜言者。”一八五一年,曾国藩奏称安徽、江苏,河南瘠县,盗风日炽,乡吏勾盗,差役讹索,案尚未破,而事主之家已破,乃吞声饮泣,无力再控,即使再控,幸得发兵会捕,而兵役平日皆与盗通,临时卖放,泯然无迹,或反借盗名以恫吓村愚,索要重贿,否则指为盗伙,火其居而械系之,又或责成族邻,勒令缚盗来献,直至缚解到县,又复索收押之费,索转解之费。故凡盗贼所在,不独事主焦头烂额,即最疏之戚,最远之邻,大者荡产,小者株系,比比然也。”及于湖南练兵,奏曰:“湖南会匪之多,人所共知,去年(一八五二)粤匪入楚,凡入天地会者,大半附之而去。近来有司亦知会匪之不可遏,特不欲其祸自我而发,相与掩饰弥缝,以苟一日之安,积数十年应办不办之案,而任其延宕,积数十年应杀不杀之人,而任其横行,遂以酿成目今之巨寇。”湖南湘乡诸生刘蓉后以军功,擢至巡抚,其言乱前情状曰:“今天下僻远之邑,绿林深山之地,盗贼群聚而据焉,大者以千计,小者亦以百计,造栅置寨,屠狗椎牛,昼则群饮于市肆,赌博叫嚣,夜则劫掠于乡村,纵横骚扰,而乡里莫之敢发,州县莫之敢问,隶卒莫之敢撄者,诚畏其势而无可如何也。”四人之言,虽为社会情形之实录,要就纷扰之地而言,虽难例推全国,而国内固已不安矣。

政治上之腐败,亦为造成祸乱主因之一,其尤明显者,则财政之无办法,及吏治之无从整顿也。政府之收入,以田赋、盐税、关税为大宗。田赋限于祖制,正赋不得加增,一八四五年后,每岁歉收约在数百万两以外,而朝廷又发款赈济灾民。盐归政府专卖,由商人包运转售,百弊丛生,民间则盐枭偷运,敢与官吏相抗。关税收入年约五百万两。而朝廷自嘉庆以来,叛乱时起,用兵不已,黄河决口,阻塞需款,国已患贫。道光初禁鸦片,未始不动于严塞漏卮,以培国本之说。迨及战争,朝廷调派军队,军费大增,而《南京条约》赔款二千一百万元,广州之六百万元,尚不在内。道光曾以筹款为虑,刘韵珂则言浙江无力担负。其时国内生活费低,银元购买力十数倍于今日,因巨大之赔款也。其能如期缴清,一由于官吏设法搜罗,一由于朝廷卖官鬻爵,财政更为窘迫。而鸦片漏卮,反多于前。道光初以纹银不敷流通,农民纳税之担负,为之增加,谋开银矿,一八四八年,谕四川、云、贵、两广督抚于其所辖境内,确实察勘矿产。中国虽为用银之国,而国内殊少银矿,开采又为旧法,殆无纯利可得,其为害于民,历史上曾有明例。道光之出此,盖为增加收入之计,后虽未曾开矿,然可见其患贫,臣下亦以为言,战争期内官吏私派之弊,实不能免,魏源于《圣武记》中言之,鸦片战争,更有切实之明证。

吏治腐败之原因,常为蒙蔽。刘蓉言之曰:“今时弊之积于下者,不必尽闻于上,其闻于上者,又必再四详慎,不甚关于忌讳,然后敢入告焉。公卿大臣又必再三审处,不甚戾于成法,然后勉而行焉。则夫弊所及除之端,盖无几耳,而禁令之不行,抑又如此,则是天下之弊,终无厘革之日也。”章学诚论其弊曰:“上下相蒙,唯事婪赃渎货,始则蚕食,渐至鲸吞,初以千百计者,俄而非万不交矣,俄而万且数计矣,俄以数十万百万计矣。”洪亮吉亦曰:“今日州县之恶,百倍于十年二十年以前有司无事则蚀粮冒饷,有事则避罪就功,府县以蒙其道府,道府以蒙其督抚,甚至督抚即以蒙皇上。”章洪二氏当白莲教之乱,见闻官吏逼民为贼,深有所感,其言似甚激烈,而实切中时弊。政府竟不能用,积弊反多。鸦片战争期内,统帅疆吏莫不蒙饰上奏,和议成后,上下仍不明知实状,造成外交上重大之损失。其关于内政,刘蓉曾痛言之曰:“今天下之吏,亦众矣,未闻有以安民为事者!而赋敛之横,刑罚之滥,朘民膏而殃民命者,天下皆是。”刘蓉所言之天下,就中国全国而言,盖对于时事,深有感慨而发。其措辞虽涉笼统,要可证明吏治之坏,民生之苦。初一八五〇年,咸丰嗣位,诏求直言,朝臣言事者颇多,其关于吏治,可于曾国藩、赵元之奏疏见之。曾国藩曰:“臣观今日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琑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一遇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十余年间,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弊。科道间有奏疏,而从无一言及主德之隆替,无一折弹大臣之过失。”朝臣赵元曰:“近来积习相沿,风气日坏,加以捐例屡开,仕途益杂,罔识民事之艰难,但较缺分之肥瘠。幕友家丁,招摇滋事,书差胥吏,又复从中舞弊,联络把持,贿嘱情托,无所不至。萎靡者怠玩因循,不知振作。贪酷者恣睢暴戾,唯事诛求。钱粮则任意侵亏,词讼则株连积压,及至众怨沸腾,舆论不洽。上司或有风闯,遇事参劾,则敢挟嫌抵制,攻讦多端,大吏虑其噬脐,姑容不问,不特各州县毫无顾忌,即佐杂末吏,亦且相率效尤。”积弊之由来已久,朝臣非不知之,而平时竟不敢上奏,致成痈决疣溃之祸。此洪秀全之所以得于广西起兵也。

广西旧称瘴疠之区,明(一三六八至一六四四年)前放置罪人,其大部分归土司统理,逐渐改土归流,清末尚有始设州县者,其省多山,土壤硗瘠。境内原有苗人、狼人、獞人、瑶人、山子等杂居,其人名称繁多,而俗统称为苗瑶。生活未脱野蛮人之状态,身体强壮,愍不畏死,汉族后始徙居其地,其住近于苗瑶者,生活状况,或与之相近,或略胜一筹。其人深受环境之支配,轻身好斗,而又知识浅陋,迷信极深,苟人得其信心之后,则虽为之赴汤蹈火,亦所不辞。广西东部桂平、武宣一带,山势高峻,蜿蜒千里,古称瑶山,地为天险,其附近居民出入山中,登高履险,捷若猿猴。其人有土著客民之分,巡抚周天爵曾奏朝廷曰:“初粤西地广人稀,客民多寄食其间,莠多良少者,结土匪以害土著之良民。良民不胜其愤,聚而与之为敌,黠桀者啸聚其间,千百成群,蔓延于左右江千里之间。而其原因州县不理其曲直,邪教见民冤抑之状,因好鬼之俗,倡为蛊惑之词,盖自道光二十二三(一八四二三)年,祸基已兆。”其言发于洪秀全举兵之后,影射之词,虽不尽确,而客民土著相仇,则为事实。广西志亦以为言。一八四七年,广西大饥,民食不足,其狡桀者,相聚为盗。会湖南土匪南扰广西,杀人劫财,无恶不作。其东北一区,受祸尤烈,本地之无赖,乘势横行,陈亚溃等各有党羽数千,小股尚有数十。巡抚郑祖琛老而讳盗,无力维持境内之安宁,乡民迫而自卫,创立团练。团练之起,原为良民自卫之团体,无如雇用团丁,分子复杂,秘密社会之党员,往往得势,乃予洪秀全起兵之时机。

洪秀全者,广东花县农民洪国游之幼子也。生于一八一三年,上有异母兄二,下有同母妹一,父母爱之。其家境穷苦,年幼入村塾读书,天资颖敏,塾师爱之,十六岁后,辍学,村人延为塾师,后往广州应试,得马礼逊信徒梁亚发(译名)所编之《警时良言》。秀全收之,及试,不售,携书而归。一八三七年,说者言其再试失败而归,心中怨恨,抑郁致病,盖其家贫,而村师所得无几,其时除教读力耕而外,难有相当之职业,才能有为之士,多视科举为其进身之阶,考试失败,则无从上进也。病时,秀全梦见幻象,有鬼召之,魂魄若乘彩舆而往,抵一宫阙,老媪导往清溪,洗濯污秽。有一老者易其心脏,导入正殿,见一老者高坐,悲泣世人信奉恶魔,授秀全宝刀金印各一,曰:“以是锄奸”,赏赐异果。秀全食之,老者导之,遍观下界之淫乱污秽,秀全愤极而苏,共病四十日。其他所见之幻象尚多,及愈,其躯干益雄伟,操行益庄重。斯说也,其族弟洪仁玕述之以告外人者,要偏于神奇之怪迹,殆不可信,其徒则以此惑人,病后仍为乡村塾师,一日,陈箧发书,得《警时良言》。书分九卷,材料取于译本《圣经》,秀全读之,觉其意与前病中幻象相印证,自言曾得上帝之默示,毁弃偶像,专拜上帝,宣传新教,名曰上帝会。其先入会者,则同县人冯云山也。云山年幼读书,长怀大志,应考失败,心怀怨望,遂与秀全相结。二人知其乡人信神,不易得势,一八四四年,同往广西桂平、武宣二县之乡间宣传。其地近于猖山,汉人猺獞之居近山麓者,知识浅陋,二人不辞劳困,劝民入会,与之同处,逐渐得其信心。及冬,秀全回于花县,而云山不肯舍其传教事业,独留广西,努力进行。一八四七年,广州美教士洛波士(Issacher J.Roberts)闻知秀全宣传上帝,致书招之。洪秀全偕仁玕见之,留住广州,受其指导,未及受洗而去,西觅冯云山。初冯云山鼓动乡民,上帝会之信徒大增,拆毁神像,生员王作新等控之,拿获解县。知县顾元凯、知府王烈讯之,得其宣传文字,内载敬天地,戒淫欲诸款。官吏以其劝善无叛逆之迹,释之,递解回籍。洪秀全同之回乡,而上帝会依然存在。一八四九年,洪秀全等再至广西,秘密活动,广收党徒,明年起兵。

洪秀全、冯云山之宣传上帝会,以民间原有之思想,牵强附会于欧洲人所言之宗教,其所根据者,多为旧约,观其文字,则其宗教之理论极肤浅,而于基督教之精义,尚未了解,甚且与之冲突。其宣传之方法,则托耶和华为天父,耶稣基督为天兄,而洪秀全为上帝之次子,奉天父天兄之命,统治人类,除去恶魔,洗涤罪恶,拯救世人。其言至为不经,而从者则证以秀全病中之幻象,且曰:“世人肯拜上帝者,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蛇虎伤人,敬上帝者不拜别神,拜别神者有罪。”乡民求免上帝之重罚,加入会中,并纳香银五两。其会友概为平等,男称兄弟,女称姊妹。冯云山之在广西,具有热忱,颇得乡民之信心,故时不久而信者增多。其能起兵横行于一时者,则广西之汉人、苗人,本为好勇轻生之武士,但无组织之能力,苟得军事训练,富有能力之领袖,则皆成为精兵,而贪生怕死之官兵,不能御之。其先湖南会匪窜入境内,东西劫掠,变成流寇。流寇云者,避实捣虚,出没无定,不据城池,专事劫掠屠杀之徒众也。于其纷扰之后,贫民之衣食益难,强者自动加入,弱者被迫胁从,由是徒众之耳目益多,祸害愈烈。《浔州府志》记之甚详,邑人谭熙龄曰:“时(一八四八,九年)流贼蜂起,四境骚然,动以千百计,而官与团汲汲有不能终日之势,匪徒遂无所忌,而人愈众。”团练之起,由于乡民迫于祸害之切身,自动组织,官吏多取任放之政策,及其成后,尝倚势凌人,一村之团练,或与他村之团练,结仇构衅,或相党援。武宣、桂平之团练,有上帝会人、非上帝会人之别,常相仇杀,而上帝会人,因其团体之坚固,多占优势。

上帝会之声势渐大,一部分叛乱失败之会党,加入其中,借求保护。其人多属于三点会(一称三合会),其得横行者,则以政府制度之不良,长官之昏庸畏祸,胥吏之敲诈勒索,军队之腐败不堪,而人口增加无已,以致失业,而流入会匪也。洪秀全招而收之,一八五〇年七月,起兵于桂平紫荆之金田村。谭熙龄曰:“紫荆者,层峦叠嶂,深林密箐,通断藤峡。”峡古称大藤峡,在万山中,盘薄六百余里,地称天险。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秦日昌等佐之。冯云山幼抱大志,召聚会众。杨秀清初以烧炭为业,聪明狡诈、善于巫说。萧朝贵耕种山地,多力勇敢,其妻为秀全之妹。韦昌辉原名韦正,捐得监生,熟于胥吏,出入衙门,颇有机变。石达开为一地之富豪。秦日昌做苦工自给,忠勇信义。此数人者,议定起兵之计划。其余上帝会徒之从秀全者,多如李秀成所供,俱为农夫,或寒苦之家,受经济压迫,铤而走险者也。时值内忧外患接至,清廷之弱点昭著于世,起兵之诸豪,有取而代之之思想。其举兵也,悉取村中之粮食衣服,纵火焚烧拜上帝人家,盖其一部分信徒,安居家乡,心中仍有起兵即为叛逆,而犯大逆不道之重罪,将有家属夷灭之祸,而避之者。秀全焚其居宅之后,则无以为生,势必迫而加入。此中情节,可于李秀成供词见之。秀成家贫为人佣工,难于度日,及其住处被焚,始肯从军。官军之剿叛人也,多无纪律,扰乱民间。人民苟为教民,官军即可视为叛徒,捕而杀之,教民有避祸难而助乱者。

洪秀全起兵后,客民助之,谭熙龄于《浔州府志》曰:“值贵县土客械斗,客民无依,男女约计数千,窜及桂平,与洪逆合伙。”其军中有上帝会徒,三合会员亡命等,均受政治经济之压迫,轻生好斗,为其生存竞争之计,勇往直前,不顾一切,其势锐甚。官军方逐大股土匪,秀全乘时部署队伍,武生胡以珧聚众应之,湘人洪大全、游民林凤祥、海盗罗大纲等,率众从之,声势涨旺,器械稍备。官兵数败,朝廷以贼转多,诏命巡抚郑祖琛出省会督师,战亦不利,罢免其职。咸丰先后诏委重臣林则徐、李星沅、赛尚阿为钦差大臣,劳崇光、周天爵、邹鹤鸣为广西巡抚,调提督向荣、张必禄,副都统乌兰太驰往会剿。林则徐中途病死,李星沅督师无功,忧愤而死,张必禄亦殁。其时将帅疆吏不和,咸丰诏军机大臣赛尚阿为帅,洪军之势猖獗,附者益多。周天爵始知其为劲敌,咨商向荣统师专剿,向荣初为战将杨遇春之部下,时以能战见称故也。一八五一年,向军进攻,将校多死,秀全分兵四出,扰于浔州府属各县桂平、贵县、武宣、象州、平南。赛尚阿招调大军攻之,亦无大功。其主要原因,则洪军勇敢,据有险要也,谭熙龄曰:“或五人,或十人为一队,五人者毙四人,其一人犹贾勇冲敌不知退,其教以死为登仙也。”其人熟于地理,出入险阻,奔走逃窜,往往出于官军意料之外,九月,弃其老巢,往袭永安。向荣统率一军追之,遇敌大败,失其军械,乌兰太接战,亦挫。秀全遂陷永安,永安今为蒙山县,在猺山之东,洪秀全据之,益信官军之不足畏,立国号曰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洪大全为天德王,秦日纲等为丞相等职。

洪军既下永安,声势陡增,钦差大臣赛尚阿改变战略,不问小股队伍,亲督战将乌兰太、向荣进围。向荣一军驻防北路,乌兰太兵防守南路,二将不和,而赛尚阿无统驭之方,其围城也,缺留一面,欲放之出。一八五二年春,太平军守城,清兵无如之何,但以粮食日少,知其终将见擒,四月,天雨,冒死出战,伤杀清军总兵数人,溃围而出,乘势夺取火药十余担,据李秀成言,军中始有火药。清兵捕获洪大全,槛送至京,磔之。太平军沿山中小道而行,直扑省城桂林,乌兰太追之,重伤而死。向荣则知省城兵力单薄,敌将往攻,统兵绕道,先时入城,而洪军踵至,昼夜攻城,守兵善于防守,相持三十一日。六月,洪秀全等乘夜解围北去,陷湘水上流之全州,掠船数百,方拟顺河而下,直趋长沙,而江忠源扼之。江忠源者,湖南新宁县人也,曾以军功补得知县。及洪军势炽于广西,值丁忧回籍,乌兰太召之,统率湘勇赴援,俄再回湘,及闻桂林被围,率兵千余人往援。其兵为湘中之团练,果敢忠勇,会桂林围解,江忠源率之往援全州,不及驻于蓑衣渡,二军恶战,南王冯云山中炮而死。太平军气沮,改由东岸往攻道州,陷之,弃之,东走,下桂阳、郴州诸城。其城均在湖南南部,土瘠民贫,及太平军至,争先加入。郴州当湘粤之冲,商贾辐辏,驮货骡马,不可胜算,财货尽为洪秀全所得,军势大涨,洪秀全休兵不动。九月,萧朝贵将其精兵,间道直趋长沙,乡民避难入城,长官初尚不信寇至。十八日,萧朝贵猝至城下,官兵登陴固守,诸生自告奋勇,请领兵勇助战,会江忠源等率兵来援。城中之兵勇日多,堵御益力,萧朝贵亲攻南门,重伤而死,其部将报于洪秀全。秀全丧其妹夫,悲哀愤恨,亟欲复仇,悉率其兵,驰往长沙,并力攻城。其时张亮基新奉朝命为湖南巡抚,礼请举人左宗棠参佐兵事,左氏以友人郭嵩焘之劝,出而应聘,入住长沙,太平军攻城正亟,左氏“精通时务,熟悉古今地图兵法”(胡林翼语),为之划守。洪秀全命军中采煤山夫,以鳌翻法攻城;其法穴地甚深,达于城根,放置火药,将其爆炸,声震如雷,其力极猛,破坏城墙,可得乘势蜂拥而入也。无如地雷数发,而守兵死战不退,堵合阙口。十一月,洪秀全气挫,惧众离心,取所造玉玺称为天赐,借以激励士气,军中高呼万岁,夜间去城,渡湘而西,清军初不知其所往也。十二月,太平军西陷益阳,掳得民船,渡洞庭湖而往岳州,守将弃城先逃,尽得旧藏吴三桂所遗之军械,再夺民船五千,顺流而下,迳扑汉阳陷之。汉阳时为数省通衢,百货山积,及陷,焚掠五昼夜殆尽,更自汉阳渡江,力攻省城武昌,穴地坏城。一八五三年一月,下之。二月,太平军悉众东下,达五十万人,船逾万只,尽载其金钱、米粮、军械、布帛、贵重之物,妇稚亦皆置于舟中,蔽江而下,军士沿两岸而行。及抵武穴,两江总督陆建瀛督官兵水师御之,两江额兵约有十万,而缺额极多,其作战者,说者谓为万人。官兵大败,舟师溃散,退守南京,九江、安庆、芜湖相继失守,三月,进攻南京,十九日,地雷坏城,外城失守,后二日,内城亦破。官吏旗人二万余人(一说三万),皆被杀死,状至惨酷,天王定都南京,号曰天京。

一八五〇年七月,洪秀全起兵,一八五三年三月,攻陷南京,历时不足三年,而能出广西,走湖南,破湖北,历江西,经安徽,入江苏,横行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其于攻下之诸城,除收掠财货兵器,招纳会众而外,未曾分兵固守,其性质初殆无异于流寇也。其人数自数千增至五十万,临时由各地投入,服饰自难整齐,其旗或黄或红,兵士多衣黑色号衣,长及于腰,袖短而便,状如背心,身束长带,佩刀或插枪于其中,脚着草鞋,甚或赤脚。其迥异于官军者,则头上长发,不肯结辫,短发亦不剃去,而以红绸或布束之,绕于头上,将校则以黄绸为之,其人数较少,故俗有长毛红头之称。其领袖多为粤人,发难于广西,官书故以粤匪称之。洪秀全既以推翻清室为目的,申言其罪以讨之,其文名曰颁行诏书,其中有诛妖救世文,讨胡檄,均为杨秀清、萧朝贵所发行,而奉旨准许者。前者叙说《圣经》中之故事,上帝创造天地,怒降洪水,救以色列人,遣子耶稣降生,天王救世。咸丰胡奴,为中国世仇,且率人变为妖类,望志士起兵,共立勤王之勋,人民亟早回头。其讨胡檄文首斥满人为妖人,盗窃神州,肆毒中国,奴视汉人。次言满人之罪状,改变中国之服装,淫乐中国之女子,文有“满洲妖魔,悉收中国之美姬为奴为妾,三千粉黛,皆为羯狗所污,百万红颜,竟与骚狐同寝”。蹂躏人权,改造胡语,贪官刮剥,豪杰绝望。中论夷夏之分。末言妖运告终,劝民速拜上帝,擒狗鞑子,同享禄位。檄文利用种族不平等之情感,反对清廷,含有宣传之性质。其不平之意,取而代之之心,则溢于言外。

洪秀全以上帝会起兵,托言上帝遣其次子下凡救世,作为理论,其壮年曾数应试,皆不中归,抑郁不平。其所住之乡村,书籍缺少,对于学术,自无深切之研究。其宗教思想,一部分本于以色列人之传说,如拜上帝者有福,拜别神者有罪之类。其理论之演绎,敬拜偶像,即为叛离上帝,摧残偶像,则为有功,得入天堂。孔子神主,自在偶像之列,安置神像之建筑,自无存在保护之价值。其教徒生于贫苦之家,远陋之乡,少见宏伟之建筑,或无审美之观念,或不知美术之意义。因而摧残破坏,不遗余力。凡其军队攻陷之地,所有庄严之孔庙,幽深之佛寺、道观,宏大之官署,以及名胜之古迹,常受劫掠焚毁之祸。僧尼曾遭杀死,太平军中且称经书、佛经、道家书籍为妖书。其私藏诵读者,犯罪至重。及其占据南京,毁坏中外人士艳称之报恩寺塔。塔建筑于明初,历二十九年始成,凡九级八面,覆以五色琉璃瓦。张岱《陶庵梦忆》曰:“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玻璃砖十数块凑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筍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怪光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其言近于文人浮夸之辞,而其为美术史上无价值之建筑物,固世所公认,乃竟毁之。其他建筑,若明故宫等,亦多被毁,此足证明太平军中之领袖,毫无常识,其破坏之行动,直为中国文化上极大之障碍。

洪秀全自起兵以来,纵横六省,兹分言其战胜之主因,以见当时之情状。

一、军队。太平军之初起,几尽粤人,广西之风俗强悍,其从军者,或为练丁,或为乡里中之会众,或为知识浅陋之苗人,或为迫而从军之教徒,类多饥寒逼迫之民,铤而走险者也。起兵之后,战亦死,不战亦死,力战既可死中求生,安享富贵,战死亦得升天。迨其自广西出发,秘密社会之党员,踊跃加入,其人以失业之故,结合党羽,潜伏各地,待时而动。至是,太平军诱之以拜上,称之为兄弟,其初不满万人,历久战争,而人数反增,其中要多会众,是以声势浩大,战多胜利。《平定粤匪纪略》曰:“恶少年闻风响应,未来则敛钱馈贼,曰进贡,既去则假其旗帜,裹黄巾聚众为淫掠”,可见其关系之密切。曾国藩倡办团练于湖南,对于会众,主张严捕大杀,不顾残酷之名,左宗棠练兵于金盘岭时,严定立斩会众之条,均有所见而然。

二、官军。官军有八旗绿营之分,暮气深重,久已失其战斗能力,平乱则力不足,扰民则绰然有余。一八五〇年,曾国藩应求直言诏奏曰:“漳泉悍吏,以千百械斗为常,黔蜀冗兵以勾结盗贼为业。其他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各省皆然。大抵无事则游手恣睢,有事则雇无赖之人代充,见贼则望风奔溃,贼去则杀人以邀功。”其言深切时弊,后奏练兵曰:“白军兴以来,二年有余,时日不为不久,糜饷不为不多,调集大兵,不为不众;而往往见贼逃溃,未闻有与之鏖战一场者!往往从后尾追,未闻有与之拦头一战者!其所用兵器,皆以大炮鸟枪,远远轰击,未有短兵相接,以枪托与之交锋者!其故何哉!皆由所用之兵,未经练习,无胆无艺,故所向退怯也。”曾氏主张练兵,形容整个官军,虽曰过甚,而其中不堪战争者,实无异此。其困难由于饷糈太少,营制马兵月饷二两,马干一两,战兵一两五钱,守兵一两,每人按月给米三斗。绿营多为步兵,平日缺额甚多,饷任营官侵蚀,兵士又不切实操练。战时,随地报募,而即驱之作战,调遣之兵,由各地营中抽选,兵不相知,将不相识,统帅用非其人,指挥不能统一。将士各自为政,败不相救,胜则争功,以之抗拒不顾死亡之太平军,自多失败。善哉谭熙龄于府志曰:“兵不经战,闻风声则提携奔避,临敌阵则畏缩不前。而用兵诸将又苦事权不一,贪功嫉能,文员所招募壮勇,类皆市井无赖,不知纪律,不受约束,肆意抢掠。百姓畏兵,甚于畏贼。”江忠源以为湘勇万人,足以平乱,左宗棠训练之精兵,为时只有二月耳。

三、人民。我国人民深受清廷政府之淫威,对于国家除纳税而外,别无深切之关系,其视政府之存亡,无明显之利害,盖人之常情,非利害切己,则不表示意见,而或有所动作。王闿运记太平军曰:“始寇之起,所行无留难,其踞省府,胁取民谷而已。行道掠人夫,不用则遣还。”其纪官军曰:“彼等绿营兵,以地方州县之人夫,搬运其武器锅帐,己则拱手乘车马,征地方之公馆为宿舍,兵卒或步行而不担武器,徒征发民家旅居,使居人惶怖,而恨其不去。”潮勇入湘,奸淫抢掠,湘民恨之切骨,称颂太平军之不奸杀焚掠。曾国藩深以为病,作书劝告各县绅耆,言其颠倒黑白。太平军自湘入鄂势如破竹,掠取城市财物,绰然有余,不掳乡民,反而分恤贫苦之人,又称事平豁免三年钱粮,贫人争先附之。张德坚于《贼情汇编》曰:“贼至争先迎之,官军至皆罢市。此等悖惑情形,比比皆然,而以湖北为尤甚。”二军相较,太平军最初之纪律,远胜于官军,则为明显之事实。其原因则人民安居已久,各营生业,太平军自广西出发,未曾久驻一城,路上夺得库金积谷,人民或来进贡,财货有余,不必苛扰虐取于民也。

四、迷信。知识简单之人民,宗教之信心强固,得其信心之后,赴汤蹈火常所不辞,洪秀全以上帝会起兵,自称上帝次子,奉天父之命,立国称王,天父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凡事由其作主。杨秀清、萧朝贵尤为狡黠,秀清调查人私,托言天父下凡,附于其身,忽变常态,群惊信之。其在永安,赛尚阿诱其部下周锡能为内应,秀清知之,忽作天父下凡,命将其押审,北王韦昌辉审之,无供。秀清再作天父下凡,用尽劝诱之方法,得其实供,命北王晓谕兵将。“北王大声唱道:“众兵将,今我们托赖天父皇上帝权能,破残妖魔诡计,指出周锡能反骨偏心,谋反对天。众兵将,同心踊跃,立志顶天,天做事,天担当,齐要放胆,时刻要感念天父权能恩德。每事要加时长灵变。众兵将同心唱叹天父皇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在也。斯时,皇上帝圣兵合军兵将共怒切齿,伏求天父上帝下令,即将谋反妖魔,凌迟焚灰。”审毕,天父回天,各官回衙,天父忽再下凡传集众官,称其权能。谕曰:“尔众小,未知天父权能,且看今晚,未知天父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亦观今晚。尔众小,要认真天堂路,切不好踏差,放胆立志顶天,不妨我自有主张也”,乃再回天。众杀猪牛,敬拜虔谢。其事详见于《天父下诏书》。萧朝贵托言耶稣下凡,晓谕将士“遵守命令,勇敢作战,一时受苦,同打江山,后来自有高封”。其谕或为文,或为歌,载于《天命诏书》。其中杂有天父圣诏,性质相同,其兵固深信之,而常力战不却也。

五、种族思想。中国民族,原合多数种族之血胤而成,乃至近代,夷夏之别极严。推求其故,则中国迭受外患,清以东胡入主中国,明末志士,生于忠君思想发达之世,其自好者,不事二姓,发为文字,含有种族仇清之思想。清帝患之,一方面召用隐士,一方面大兴文字之狱。然其根深蒂固,终难将其消灭,民间秘密社会,曾有复明之口号。其始虽不可知,而其利用种族之恨恶,推翻清廷,则昭然若揭,其思想则取而代之也。洪秀全之起兵,连合会党,公布檄文,驱杀胡妖。说者言为种族革命,其得一部分人之同情,盖以此也。

六、女子。千年以来,我国女子以弓足为美,尤以殷实富贵之家为甚。广西民贫,乡村之女子多为天足,其工作之勤苦,几无异于男子。及洪秀全起兵,上帝会人从军,家人同往。谭熙龄曰:“向之从贼者,类皆自逸去,而拜上帝会则必家属子女俱。调遣不足,以妇女充后队。”周锡能自清营归伍,则称回乡团接兄弟姊妹,及其被杀,其妻同子亦均受刑。《天父下凡诏书》,且记营中姊妹关于其妻之传说,天王曾谕将士保护老幼男女,诏中迭见“女将”。相传秀全之妹宣娇统领女军,妇女之在军中,曾有助于男子。将士知其家人同在营中,战或不胜,家属将被杀戮,力战则可出险。尤有进者,女子勇敢善战,或不逊于男子,男子受其刺激,则将引起争胜之心,而勇敢杀敌也。久则自不免于弊端。

七、军械。十九世纪中叶,科学发达,火器日精,我国于鸦片战争失败之最大原因,则为刀剑弓矢之不敌枪炮,而军士无严格之训练也。清廷于订约后,尚未觉悟,军事设备,毫无改革,兵士仍执刀剑。夫刀剑以铁制成,得之甚易。两军相攻,胜负决于勇敢,古代匹夫盗魁,揭竿而起,可得横行,亦以此故。今则火器刀剑之利钝,不可同日而语,匹夫起兵者,殊不易易。忠王李秀成之败,挫于上海,而失地于东南者,则常胜军之有利炮也。设使清兵先已改用新式火器,则太平军当或不足为患也。

于上述情状之下,洪秀全举兵而势大炽,清廷政府应付之政策,则取生番式之屠杀。咸丰诏用大臣,调遣重兵,专力剿办,顾其任命之大臣,或死于途中,或殁于广西,或相诋毁。赛尚阿未受军事教育,又无调处才能,其职务则监视诸将之攻战,而作浮夸之报告。诸将时有满汉之别,常以地位不同,互相嫉妒。向荣以能战称于当时,先与乌兰太龃龉,后与赛尚阿不协,曾托病不出,朝廷迭令催之,将其革职,始肯视事,统兵追敌。其后乱事蔓延,朝廷无一定具体之计划,赏罚且无公平之标准。其不能立奏大功者,则多革职议罪,而固不问其所处地位之困难、军队之战斗力也。是以三年之中,钦差大臣、督抚之受罚者,不胜例举。朝廷君臣无所措手足之情态毕露。盖洪氏举兵之年,值道光病崩,其第四子弈詝嗣位,明年,改元咸丰。咸丰行年二十有二,缺乏常识,性好女色,贪于娱乐,乱事方亟,旗民欠粮,犹亲选秀女。女中有家无见粮,黎明食粥而往应选者,等候久之,而咸丰不出。其时天寒,女子不堪其苦,高言皇上失德。咸丰闻而问之,女子以前辞对,咸丰令其退出,惭而罢选,说者尚称其圣德焉。此虽私人道德,无政治上之关系,而其弱点,则无判断之能才,辨别是非,乃为群小所包围,颠倒是非,随心所欲,对于战争自无办法也。在外之大将,专事防御而已。军中或无侦探斥候,访察敌军之行动,故难防祸于未然,而徒追敌于事后。向荣即其明证。逮曾国藩率湘军出征,始有计划,清廷之无人也久矣。

太平军攻下南京,钦差大臣向荣率兵踵至。初向荣统军往援长沙,洪军久攻不克,转入长江下流,向军追之,收复诸城,师行颇速,其先锋张国梁抵于九江。张国梁原名嘉祥,初为盗魁,受抚后为向荣部下,忠勇能战,及是,乘空漕船东下,三月三十日,达于南京,而城已于十日前失守矣。大军结营于朝阳门外,依山据险,遍立土垒,是为江南大营,与太平军相拒,无胜负可言。其时洪秀全轻视清兵,业已命其丞相林凤祥、李开芳等统兵东攻镇江,沿运河北上。其城守兵先逃,三十一日,不战而得镇江,乘势袭取扬州。扬州时为淮海盐商所在之地,民殷物富,及陷,太平军所得之财货极多,将即北伐,而钦差大臣琦善、内阁学士胜保将率北方马步精兵,自河南来援,阻其北上。林凤祥令送妇女资财于天京,自率大军,西往安徽之滁州,折转而北,陷临淮关,五月,攻下凤阳,声势大振。初洪秀全与杨秀清计商亲统全军渡江,沿运河而北,直趋北京。有舟子言于秀清曰:“北路无水乏粮,遇困莫解,今据长江之险,舟师万千,宜踞南京为都。”秀清韪之,言于天王,改遣林凤祥等北伐,洪秀全遂失时机。其军中多为憨不畏死之农人,铤而走险之贫民,乘势附从之会众,自出永安围后,入于扬子江流域,附者日多,势力愈厚,群众心目之中,信其果得上帝之助,其气正锐,宜于进取。清兵自屡败后,军心丧沮,琦善统率北方之精锐骑兵,力战北上之一军,而林凤祥竟得从容改道北上。洪秀全苟或悉众而北,清兵御之,固不知鹿死谁手也。持久则太平军失其锐气,将致军粮不继,纪律散失,引起民众之恶感。其时忠君之思想未衰,皇帝之威信尚在,历时既久,具有才能之大臣,可得从容布置。太平军乃处于不利之地,天王之尤失策者,则其不肯遣兵东下,席卷东南富庶之区,善治其民,不扰上海之商业,而与外人言和,购买火器,训练军队,乃听清官治理其地,自海运输漕米,接济北京也。虽然,此实偏于理想之空论,即使洪氏侥幸成功,不过以暴易暴,且其狂妄之思想,摧残文化,祸犹未可知也。

太平军北上,胜保自扬州城外将兵追之,山东巡抚李僡集集兵布防,进驻徐州。林凤祥新得援军,乘间前往河南,六月,闯入归德,径扑省会开封,幸其守兵,先期闻警,而援军适至,登陴固守。太平军知其不能猝下,鼓众西行,历中牟,抵巩县,潜收煤艇,北渡黄河,七月,围攻怀庆府(今沁阳县)。钦差大臣兼直隶总督讷尔经额督诸路援兵,先后驰至。林凤祥初欲攻下怀庆,然后北上,命兵立水栅为城,深沟坚垒以困之,而清兵来者益多,乃由太行山之小道,潜入山西境内,攻扰其东南诸城。胜保统兵踵之,讷尔经额布置防御,驰回正定。十月,林凤祥忽自河南武安,直入直隶,连陷广平、顺德二府属县。清军外无侦探,及敌大至,惶恐不知所为,兵遂败溃,北京大震。咸丰诏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蒙古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督北路诸军御太平军。十月,林凤祥率全军东北而行,陷献县、沧州,直走天津,而津沽已有防备,攻不能下,南陷静海,坚筑土垒木栅,分据独流镇、杨柳青,以作犄角。清军攻之,互相胜负,其时气候渐寒,太平军先无预备,军中粤人惯住于温暖之地。及至严冬,北风怒号,砭人肌骨,冰雪交至,不堪作战。清兵则多生长北方,视为固然。僧格林沁采用以围为攻之策,督兵力战,颇有成效。明年二月,林凤祥率兵突围而去。《山东军兴纪略》曰:“冰雪塞涂,贼病多死,能行者手足憀浗,委弃兵仗。”清兵追杀甚惨,太平军南至阜城,洪秀全遣将黄生才等入皖,纠合皖民,侵入山东援之,连陷城镇。胜保奉命御之,而黄生才竟能攻下临清,声势大涨,无如人众地瘠,无食可掠,胁从者散去。胜保灭之,林凤祥自阜城南逃连镇,马队陷据高唐,一八五五年,均为清兵攻陷,由是北伐军消灭。

初林凤祥留兵分守扬州,清军围攻之者益急,仍不能下,而太平军之交通尚未断绝,其往来以镇江为孔道。镇江在扬州之南,隔江峙立,其形势之险要,足为扬州之屏障,镇江失守,扬州始乃难于守战。其时清兵尚未收复镇江,而瓜州、仪征亦在太平军之掌握,守将互相应援,清兵故难攻下也。洪秀全另派一军往援扬州,军队自三汊河前攻,步步为营,死战不退,清兵骇溃。一八五四年一月夜间,守兵出围,退于瓜州,清兵之所得者,空城而已。其先琦善奏称扬城之围已合,旦夕将下。咸丰诏谓围城穷蹙,必歼除罄尽,无俾旁突滋扰,及得奏报,诏惩诸将,琦善亦革职留营效力。琦善所统之兵,名曰江北大营,声威远在江南大营之下,大营得扬州之后,与太平军相持于瓜州,互有胜负,琦善俄死,兵势益衰。

方太平军之将北伐也,张亮基命江忠源平定湖南巨匪,咸丰授为湖广总督,以为长江上流,可得无事,诏令江忠源率其所部千余人,赴江南大营,帮办军务。不意洪秀全派兵西上,再陷安庆,以船运兵,溯流而上,直攻江西。江忠源率军适抵九江,闻敌将窥省城南昌,驰往应援。六月,太平军围攻甚力,且分兵出攻九江,往扰腹地。江忠源飞书湖南请援,其巡抚骆秉章遣兵勇三千余人即行,罗泽南与焉。泽南原为书生,治程朱之学,及洪秀全入湘,创办团练至是,奉命率其弟子乡人,自成一军。八月,湘军抵于南昌,战初不利,其兵作战,未遇劲敌,而胆气不壮也,乃援邻邑,剿灭股匪,颇有战功。太平军力攻南昌,时巡抚张芾,以防守事宜,交江忠源办理,江氏督军死守。九月,太平军解围而去,攻陷九江,入于湖北。江忠源自南昌往救,及至,而九江城陷,闻敌上犯,乃出瑞昌,经新国(今阳新),抵于江边,而敌踞有天险之半壁山。十月,二军激战,清兵败逃,水师溃散,太平军乘势水陆大进,次第攻取沿江之要城,直入汉阳,一支北趋德安(今安陆)不胜,退驻黄州。其在皖北者,归冀王石达开指挥。石达开驻于安庆,安卫人民,委任乡官,按亩收税,设官征取货捐。天王改命秦日纲代之。十一月,秦日纲率兵冒雨,自安庆而前,出集贤关,进陷桐城、舒城,清兵败退庐州(今合肥)。庐州时为安徽之临时省治,文武大吏在焉。太平军往攻,江忠源自湖北败后,率兵入皖,驻于六安,及闻庐州有警,将兵入援。太平军围之,城陷而死。败闻,咸丰切责湖广总督吴文镕出省督师。初张亮基调任山东巡抚,吴文镕奉旨代为总督,颇主持重,欲扼上流之势,坚守省会,待其门生曾国藩水师练成,然后出兵,而朝廷促之即行,一八五四年一月,东至黄州督师,二月,兵败城陷而死。太平军乘胜西上,再陷汉阳,围攻武昌,分军而出,一陷德安诸城,一溯江而上,攻下岳州。曾国藩率其所练之陆军水师出战。

曾国藩为湖南湘乡县人,先祖业农。一八一一年,曾国藩始生,年幼读书,聪明有识,果毅有为,二十八岁,考取进士,历迁检讨、侍讲、考官、侍读,擢至侍郎,一八五二年,请假回籍省亲,途中得知母死,改服奔丧。时太平军道出湖南,会众闻风起应,力攻长沙。曾国藩间道归于湘乡,而小股土匪,仍扰于民间,良民为其生命财产安宁之计,办设团练自卫。湖南西南山势蜿蜒,土瘠民贫,其人体壮多力,勇于战斗,召而练之,则成精兵。方事危急,湘乡之匪蜂起,县令礼请邑中儒生罗泽南、李续宾、刘蓉等训练乡勇,乡团遂以湘乡称首。及洪秀全退出湖南,张亮基搜捕土匪,札请罗泽南招募乡勇千人,入长沙防守。曾国藩奉旨帮办团练,搜查土匪,国藩言其不习练兵,恳请在家终制,文成未发,适张亮基专人送函恳请其出,友人郭嵩焘亦至其家力劝出保桑梓。曾国藩官高望重,学问文章负有盛名,出而练勇,易于号召也,乃毁前疏,赴长沙与张亮基筹商,主张于省城立一大练,就各县曾经训练之乡民,招募来省,严格操练。其时罗泽南已率所部入省。其编制也,仿明戚继光兵法,定五百人为大营,不满五百者为小营。曾国藩亲自校阅,访知塔齐布等勤劳勇敢可用,将其保奏,有“临阵退缩之事,即将微臣一并治罪”。其知人善用如是,将士任用诚朴士人,无官僚之恶习,兵多农民,无营棍之嚣张。其所遇之困难,则筹饷不易,而兵勇相仇也。筹饷多赖劝募,而兵燹之后,百业凋落,至为不易,曾氏奏疏数以为言,巡抚曾欲将其所部汰裁。兵勇相仇,始于曾氏弹劾副将而起,塔齐布逐日抽调兵勇操练,盛夏不辍。提督至长沙时,公然非之,营伍咸怨曾氏,并及湘勇兵勇,遂相械斗。曾氏严责其勇,而营官不问其兵之不法,乃咨请提督按律治罪,提督尚未能行,而营兵忽于夜间集队闯入参将公署,欲杀塔齐布。塔齐布匿于菜圃草中以免,乱兵毁其房而去,更往曾国藩官舍,夺门而入,杀其使丁,国藩避逃,赖巡抚骆秉章解救,始免于死。提督仍置乱兵不问,义勇愤愤不平,将致大祸,国藩率之,移驻衡州,奏称其地为匪徒聚集之薮,数月以来,聚众为乱,巨案迭出。及至,遣勇平定衡永郴桂各属土匪,以壮其气。其治匪也,不问残酷之名,严刑鞫讯,日有斩杀,其毙于杖下者,时不能免,匪徒闻风敛迹。其在衡州,咸丰迭次饬其讨贼,曾国藩奏称土匪尚未大定,水师亦未成功。初洪秀全掳得船只,作为兵船,往来江上,江忠源羡其运输便利,而陆军无如之何,郭嵩焘亦以为言。曾国藩深信平太平军,必有水师,访求造船之术,咨请粤督买炮置于船上。其船身大底平,仿自广东海艇,一八五四年二月,水师成立,有战船二百四十只,运输船二百余只,人数五千,以褚汝航、杨载福(后改名岳斌)、彭玉麟等统之。陆军五千余人,以塔齐布等将之。合官员丁役全军约一万七千人,三月,出发,公布讨贼檄文。文曰: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掳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濬壕,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有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有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粤匪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此其残忍惨烈,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唯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谓田皆天主之田也。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谓货皆天主之货也。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焉能袖手坐观,不思一为之所也!自古生有功德,没则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在四川)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宫,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所过州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此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以救我被掳之船只,拔出被胁之人民,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祇被辱之憾,是用传檄远近,成使闻知。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吾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仗义仁人,捐银助饷者,千金以内给以实收部照,千金以上专折奏请优叙。倘有久陷贼中自拔来归,杀其头目,以城来降者,本部堂收之帐下,奏授官爵。倘有被胁经年,发长数寸,临阵弃械徒手归诚者,一概免死,资遣回籍。在昔汉唐元明之末,群盗如毛,皆由主昏政乱,今天子忧勤惕厉,敬天恤民,田不加赋,户不抽丁,以列圣深厚之仁,讨暴虐无赖之贼,不论迟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尔被胁之人,甘心从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亦不能更为分别也。本部堂德薄能鲜,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长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成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

檄文歌颂大清之功德,自多夸张之词,其胪列太平军之罪状,一部分由于误解其思想,一部分则为事实。洪秀全自广西出发,抵于南京,途中数千里地,既无收税之所,又无储蓄之粮,初则人数数千,后则达于五十万人(一说攻陷南京有众七十万)。其粮食来自何地,吾人可代为设想。其加入者,多为衣食富贵之计,非有高大之思想,荼毒生灵,蹂躏州县,殆难幸免。其强胁人民为之工作,亦犹今日战时所拉之夫役,自不能免。其江上船只,亦尽掳之于民。官军之纪律,初虽坏于洪军,而洪军与之相较,殆五十步与百步也。其破坏名教,焚毁庙宇,一如檄文所言。平心论之,洪秀全之宗教思想,极为幼稚,其屡试不售,怨恨已极,乃其焚学宫毁木主原因之一。尤有进者,个人信奉宗教,无论其热忱达于何点,皆当尊重他人之信仰。公共建筑物为民力所成,美术影响人生至深,均当保护,乃竟不顾一切,而焚毁之,其愚殆不可及。然则洪秀全不应起兵乎?曰:此又不然,政府成立之根本原因,就学理言之,则为防御外患,维持治安。换言之,政府之天职,则为谋求全国人民之幸福也。清代政治之腐败,外交之失策,会党之横行,民众生计之困难,而竟置之不问,业已失其存在之需要,人民可得革命而推翻之。所可怪者,我国已往之知识界人,囿于忠君极端服从之说,或以身家性命之顾虑,见闻政府之腐败,人民之失所,除少数言论而外,殆无活动。其先起兵者,则为会党之领袖,盗贼之巨魁,文人学子奔走事之而已。盗魁遂为天子,此秦以后历史上常见之例,故除大杀人民,摧残文化,争夺帝位而外,终无根本之改革与建设,此固不能独责洪氏也。

方曾国藩之统兵讨太平军也,太平军南据岳州、通城,崇阳之众应之。三月,曾国藩分兵往剿,欲以进援武昌,而太平军忽自岳州退入湖北,王錱率勇追之,国藩统水师抵于岳州,船遇大雨,颇有损失。会太平军反攻,王錱败退,余兵坚守岳州,势甚危急,国藩命水师援之,将其救出,南返长沙。其援鄂者亦奉令撤回,太平军乘胜南下,陆军攻陷湘潭,兵船泊踞靖港,长沙在包围之中。四月,曾国藩命塔齐布将兵往攻湘潭,遣彭玉麟等将水师五营助战,亲率兵船往攻靖港。及战,风发水急,为敌所乘,大败而退,自以两次失败,战无希望,愤而投水,从者救之,得免于死,丧气归于长沙,曾为市井小人所侮,长官有议将勇解散者,会湘潭水陆大捷之报至,塔齐布统兵进攻,恶战五日,颇有斩获,水师尽焚敌船,敌大溃散,收复湘潭。《曾文正公年谱》曰:“自粤逆称乱以来,未受大创,湘潭一役,始经兵勇痛加剿洗。”固军兴以来之大捷也。太平军退守岳州,骆秉章奏请速饬广东、贵州之兵勇往援,调罗泽南回楚,胡林翼之黔勇,乃留而助战。胡氏先为贵州黎平知府,募勇得力,吴文镕调之入楚,胡氏带勇千人,行次通城,而吴文镕败死,故留于湘。曾国藩另造船只,水兵自广西募至,广东解来大炮,整理一切,而武昌守兵久待援军不至,粮食缺乏,巡抚青麟率全军冒死突围而出,退至湖南,咸丰将其正法,太平军再至湖南,直趋常德。七月,湘军整顿完毕,曾国藩分兵进攻岳州,人数约有二万,名将胡林翼、罗泽南、李续宾、塔齐布等均于此役作战,水陆军进逼岳州。太平军拒战不利,即行退出,湘军遂得岳州。敌船来攻者,均为水师所败,水师进攻城陵矶,遇风失利,死亡颇多,失船数十只。陆路连战皆捷,水师助之,陷城陵矶。湘军进至湖北,于激战之后,抵于汉阳城下。十月,太平军弃城东逃,一日之间,清兵收复汉阳、武昌,火焚襄河中不及退出之敌船千只,军威大振。湘军沿长江南岸东下;鄂军自北岸前进,归湖广总督杨霈节制,曾国藩自将水师。太平军于田家镇设防,以铁链锁江。十一月,湘军进攻,水陆大捷,尤以南岸半壁山之战为最烈。曾国藩奏曰:“平地血流,崖有殷痕,江之南岸,水皆猩红。自湘潭、岳州以来,陆战数十次,未有毙贼如此之多者也。”太平军中之主将,则为燕王秦日纲,水师攻断江中铁链,焚毁敌船四千只以上。田家镇、蕲州之守兵不战而退,湘军进至九江城外。其守将林启荣果勇善战,塔齐布攻之不胜。一八五五年一月,太平军改变战略,石达开自皖北纠合大军,往攻湖北以分湘军之兵,借解九江之围,湘军战败,乃攻杨霈所部于广济。鄂军猝然遇敌,争先溃逃。太平军连破汉口、汉阳,改出别道再破武昌。朝廷大震,诏命曾国藩赴援。当此时也,湘军之地位,殊为危险。大军围攻九江,而湖北省会业已失守,孤悬其间。苟或撤围回援,则敌军来追,上下受敌,国藩乃令九江围兵坚持勿动,先后遣胡林翼、罗泽南,等回援湖北,达于武昌城下。一八五六年四月,罗泽南战死,李续宾代统其众,攻城如故。十二月,太平军突围而出,官军收复武昌、汉阳。此役也,以巡抚胡林翼之功为最,湖北之地位始渐巩固。方武昌之力战也,曾国藩困于南昌,形势岌岌,及武昌克复,军事始有转机。

湘军之出境也,曾国藩请设大员筹饷,朝廷置之,其出兵名义,初用钦命办理军务前任礼部侍郎关防,三年之中,改变者三。其关防且为木质,非朝廷颁给,地方官戏疑其为伪造,印札为其诘责,捐输印收,被其猜疑,其所受之痛苦,以在江西为甚。后曾书告其友郭嵩焘曰:“国藩昔在湖南、江西,几于通国不能相容。六七年间,浩然不欲复闻世事。”其所幸者,左宗棠及郭嵩焘之弟昆焘入骆秉章幕府,筹饷军政归其主持,湘军作战在外,深赖其力。其能战胜者,初以曾国藩之地位,异于疆吏,故得从容布置,对于朝廷之促出兵,有辞上奏。其遇困难多能忍耐,其水师一败于岳州,再败于靖港,三败于湖口,奋不欲生者再,及为从者所救,仍不灰心,反增长其用兵之经验。其兵来自湖南。其地风气强悍,人民易成精兵。其应募者原为保护家乡之农民,将校多为研究理学之学者,其人对于洪秀全之摧残儒教,莫不痛心疾首,而欲灭之,均能黾勉从事,训练士卒。其勇待遇视营兵为优,陆勇月饷四两二钱,亲兵什长略有增加。水勇三两六钱,炮手舵工稍有增加,故能得其死力,冲锋陷阵。迨后风气一变,招募颇易。曾国藩曰:“湘中勇夫赴江西、湖北投效者,络绎不绝,父缺子代,此往彼归”,盖视投营为名利之场也。营中将校相处,重信义,共患难,胜不争功,败则相救。曾国藩奏曰:“臣等一军,勇逾万余,不特臣国藩臣塔齐布二人,亲如昆弟,合如胶漆,即在事人员,亦且文与武和,水与陆和,兵与勇和,将与卒和,粮台官绅与行间偏裨均无不和。全军二万人,几如家人骨肉之联为一体,而无纤芥嫌隙之生于其间。”及其困于南昌,彭玉麟回籍,曾氏招之,其时交通断绝,彭氏变服步行七百里,抵于南昌。曾氏致江忠源书,曾论将校兵士乖迕不和之弊,其命将出师,谆谆然以之为戒。其行军也,严谨斥候,未曾为敌所袭而败,其自上流东下,军有水师,往来应援,其船大炮多,非太平军中之所能及,而实长江战争之利器。尤有进者,曾国藩虽非将才,然能谋而后战,审察利害,不求一时之功,而有深思远见之方略。太平军遂遇劲敌。

方林凤祥败于北方,长江上流之激战也,南京尚有江南大营。大营自屯孝陵卫后,军饷出自苏常浙江,其兵月饷五两以上,故于全国绿营中,较有战绩。城中有增生金和者,密约向荣袭城,已为内应,向荣失期,以其怯弱,不足成事,遂去南京。其友廪生张炳垣(一作张继庚)仍力活动,广结党羽,谋为内应,前后凡七上书于向荣。向荣遣降人田玉梅入城,约期举兵。一八五四年三月三日夜间,张炳垣率其党羽五十余人,袭杀神策门守兵,而大营兵不至,事败被杀,向荣遂失时机。其兵于城外建筑军垒,分援邻邑,其后向荣谋断南京西上之路,遣将西攻太平府,并陷芜湖,太平军之守镇江、瓜州者,亦形不利。初上海小刀会起事,一八五五年,清兵攻陷县城,移兵镇江,并力攻城,掘地道,置火药,轰毁城垣十丈余,而守兵死拒不退,仍不能下。瓜州则二军相持,无进取之可言。太平军之在皖北者,大队往援湖北,余兵与提督和春相拒。和春督兵攻下庐州,分兵直趋巢县、舒城,以去心腹之疾,亦进陷之。由是南京之粮食日少,形势危急。一八五六年春,东王杨秀清大恐,遣部将李秀成等往援镇江,李秀成苦其不得入城,报于守将,出兵夹击围师。陈玉成欣然前往,幸得成功,四月,进攻,大败围兵。二将乘势率兵渡江,北往瓜州,突施攻击,大败江北大营,再陷扬州,顾以兵少不敷防守,弃城而去,五月再回镇江,力攻距城三十里之要镇高资,大败清兵,杀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向荣闻报,遣其骁将张国梁驰援,亦已晚矣。据李秀成供,谓其率兵回归天京,杨秀清责其攻陷江南大营,始得入城。李秀成议定分军旁扰邻邑,向荣发兵应援,兵力遂单。六月,李秀成会同援兵,自紫金山勇扑大营,城内守兵亦出通济门而前,并力夹攻。大营起火,兵勇溃散,向荣收聚败卒,退至丹阳,八月,气恨而死。

方太平军、清兵之恶战也,清廷之威信大失,秘密社会之党徒,失业之民众,以为法律不足凭,官长不足畏,乘势蜂起,凡太平军所到之地,多从之去。其遗散之零星小队,或起兵来附,而大军已去,未及加入者,所在纷扰,其势大者攻陷城池,雄霸一方。广西自洪秀全出,向荣追之,境内无兵,土匪大起,攻城戕官,所在皆是。湖南哥老会(天地会)徒,大半附洪秀全去。曾国藩于长沙奏称尚有串子会、红黑会、半边钱会、一股香会。名目繁多,往往成群结党,啸聚山谷,乡里无赖,无所畏惧,造谣煽惑,白日抢劫。浏阳征义堂尚不与焉。征义堂聚众数千,胁官扰民。《平定粤匪纪略》记载恶少年敛钱馈贼,聚众淫掠,称其多如猬毛。一八五四年曾国藩督师东下,其奏疏甚多,间或略言人民痛苦,及至江西奏曰:“九江以上,兴国(今阳新)、通山、崇阳、武宁等属,皆土匪勾结粤贼之渊薮。”太平军之在江西者,催民纳贡,诛求极酷,曾国藩曰:“前此官有骚扰之名,贼匪有要结之术,百姓不甚怨贼,不甚惧贼,且有甘心从逆者。自今年以来,贼匪往来日密,抢劫日甚,升米尺布,掳掠罄空,焚毁屋庐,击碎釜缶。百姓无论贫富,恨之入骨”,江西北部,时为太平军所踞,自其败后,粮食不足,故乃抢劫。后石达开往援湖北,自江西回归迭陷要城,声势大涨。赣水以西,土匪应之,众至十余万,扰乱几及全省。安徽皖南沿江一带,为太平军出入之孔道,江南大营曾分兵攻之,人民不得安居,流离失所。皖北沿江要城,亦归太平军统治,其北驻有清兵,淮水一带民气强悍,盗贼横行,尤以捻军为甚。乡民设办团练,而权归于练总,练总侵掠圩寨,征粮榷税,称霸一方,如苗沛霖之类。居民不胜其虐,荡析失业,田庐荒芜。江苏南有江南大营,北有江北大营,江南战事区域,在丹阳以西,江北在仙女庙、邵伯以南。苏常里下河尚称安宁,难民避难者多,且为军饷所出之地,官吏榨取于民,农民不堪其苦。青浦、南汇乡民,均有抗税暴动。一八五三年,小刀会起事于上海,其众以粤人、闽人为多。九月,其领袖刘丽川招集手下占据县城,攻陷川沙等县,清军围攻之于上海,久不能下。游兵扰及租界,长官言其难于约束,外人视为口实,乃以武力逐之。一八五四年,法舰助战,城中粮食缺乏,明年始下。

林凤祥之北伐也,出江苏,经安徽,攻河南,入山西,趋直隶,扰山东,援军继之北上,北部遂入于纷扰不安之情状。人民身高体壮,风气强悍,乐于战斗。十九世纪初年,天理教徒起兵,以为根据,可见北方秘密社会势力之盛大。迨太平军至,一部分加入军中,一部分相聚起事,清廷方聚大军拒战太平军,各城之防兵单弱,不能平乱。山东一省有白莲教、幅众、团众、降众等作乱。白莲教为前余部,幅众原多漕船之工人,以布幅帕头,结党成群,及漕运改由海道,其人失业,相聚为众。其时黄河溃决,农夫受其祸者,无以为生,沦而为匪。团众则为团练劫掠之人,降众则指降而复叛者,扰及全省。安徽捻军于春秋二时入境,“焚掠自近及远,负载而归,饱食歌呼,粮尽再出、有如贸易”(《山东军兴纪略》语)。河南亦受捻军之害,土匪起而应之。山西、直隶均受清兵、太平军之扰乱,土匪乘之。甘肃回民有欲动之势,新疆且有外寇。其余诸省,广东则群雄并起,扰及全省,一八五四年进陷佛山镇,九龙暂且归其掌握。福建亦有小刀会起事,其党攻陷漳州、泉州,船往厦门,更行登船,进攻福州。贵州为贫瘠之省,汉苗杂居,清帝改土归流,不善治之。苗人不服,迭起祸乱,朝廷用兵剿之,未尝调查祸根,讲求安绥教导之法。一八五五年,苗民起事,全省扰乱。浙江有小股土匪,幸未造成大乱。海上自上海以南,达于广东,海盗势炽。其在广东者,英舰攻而败之,宁波海面则扰乱颇甚,予外船保护之机会。长江盗贼之劫掠者,所在皆是。总之,祸乱既作,破坏之习惯惭成,扰乱之机会增加,政府失其维持治安之天职,人民失其遵守法律之义务,而入于无政府之情状。

于斯纷扰时期,其最苦者,则为人民。国内商业几全停顿,输入货物,除鸦片外,多无销路。输出物以丝茶为大宗,其价低廉故也。外商来华之先,收买西班牙银元,欧洲市场为之一空,及抵上海,仍无纳税之现款,发生重大之困难。其原因则人民各欲贮藏现款,以备万一也。清廷以收入锐减,兵费大增,无法支付,而鼓铸制钱之云南之铜出产额少,且不能北上,乃鼓铸铁钱。其种类繁多,有当千,当五百,当二百,当一百,当五十,当三十,当二十,当十,当五之不同。铁钱始作于公元后一世纪公孙述雄踞一方之时,后世曾再鼓铸,要当扰乱之秋,缺少铜料,而政府且借之获利也。咸丰严禁私铸,顾民羡其厚利,法律虽严,而亦不能止焉,恶货币乃充斥于市场。政府仍以国用不足,发行无准备金之官票宝钞,官票面价一两,抵银一两,当制钱或宝钞二千,宝钞为制钱票。清廷诏令完纳钱粮,及一切交官解部协拨筹款,均准搭用官票宝钞五成,但时国内扰乱,政府失其威信,人民不愿使用,而以政府之压迫,暂时使用,物价因而提高,终乃拒绝使用铁钱,纸币遂成废物。其受损失者,人民也。其时纹银一两,兑制钱两千以上,平民生活之代价,为之提高,生计益难。

人民生于乱世,应付军队,唯求苟安于一时。太平军至,则前进贡,及官军至,则又供粮。田地之所出有限,并须养其家室,然以时势所迫,出其所有,藉作安居之代价,斯亦可矣。无奈大军经过,不良之分子,骚扰乡里,常不能免。每当军队大败之时,主将失其统驭之力,溃兵散卒三五成群,无恶不作,战胜之师,将帅许其抢劫,以作赏赐,大掠之后,始肯安民。行军之际,清兵拉夫,洪军强民入伍。斯民也,原无政治知识,对于清廷之存在,天王之建国,皆无明切之关系,唯求安居乐业,固不愿以其生命牺牲也,及闻警报,争先逃去。其时社会上重男轻女,贫民患其担负之重,溺死女婴,民间男女之比例常不均匀。生活困难之男子,或无妻室,入伍之兵丁,多为市井之无赖,贫困之愚民,遇有时机,乃至放荡为非,奸淫妇女。顾时民间贞操之观念极强,自爱之妇女,知其将受污辱,或投水死,或悬梁死,或投崖死。其心目之中,诚古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王定安记载武昌城陷,于《湘军记》曰:“妇女悬梁投水者,数十万人,死丧之惨二百年所未有。”安徽诸省,亦有其例,程善之先生曾言皖南乡民,于军队入境之时,避于一山,妇女自经者,尸积如山。人民远出避难,弃其田地财产,田地荒芜,房屋常罹于火。汉口火烧十五里,五昼夜不绝,村镇之类此者,不知凡几。太平军所掳民船,毁于湘军水师者六七千只。水师曾夺其船五百余只,彭玉麟以为勇饱思飏,而尽焚之。人民经济之损失,殆不可计。其在城邑,官吏闻敌将至,先焚城外之民房,武昌、南昌莫不皆然。其去家乡者,或死于途中,或掠于盗贼,父子不保,夫妻相弃,生者则多流离失所,加以天灾岁歉,生活愈难。一八五六年,东南天旱,飞蝗蔽天,食尽青草,北方亦然。军机大臣彭蕴章在京,作诗咏其事曰:

飞蝗来蔽天,食我田中粟,顷刻空连畦,野老吞声哭,三冬釜无炊,八口谁为育?腰镰带夕阳,刈获恐不速。未熟早登场,终胜饱蝗腹。百里秋塍空,群空还断续。蝗亦及东南,纷纷见奏牍。

彭氏之诗,歌咏北方之蝗害,家居苏州,因亦略及东南,范围可谓广矣。时当黄河决口之后,政府均不之问。二军相战,清兵搜杀长毛,一八五四年,湘军于大冶战胜,曾国藩奏疏中有“各营生擒逆匪一百三十四名,因其掳掠奸淫,肆毒已久,仅予枭首,不足蔽辜,概令剜目凌迟”。半壁山之战,水师焚敌船四千余只,曾氏奏其入江号呼浮沉,或反攀战船求救,则被官军刺毙,或缘登贼舟,贼亦抽刀斫之,不能相顾。太平军每至一地,则搜杀妖人,及其攻陷南京,杀戮官吏满人二万余名。妇女老幼无得免者,而投其尸于江中。呜呼!人何不幸,生于乱世!

太平军之初起,纪律胜于官军,沿途易于得食,及自湖北东下,势如破竹,尽取省会所得之库金,仓廪之积谷,民间进贡之粮米而去。其可考者,曾于武昌得银七十万两,安庆三十万两,并及大宗仓谷。南昌献银二十万两,白米五万担,及陷南京,尽得城中之财货。天王遣兵东下,连陷镇江、扬州,所得极多,粮如山积,并获运送漕米之船。清兵之饷,初由户部筹拨,年约六百余万两,迨至战祸延长,范围广大,收入减少,而军费激增。山西豫征钱粮,朝议推行于陕西、四川,仍不足用。户部无奈,徒以空文指拨,统兵大员,乃各就地设法收括,毫不顾及民间之疾苦。清廷为免困难之计,亦不问其筹款之方法。其握军符兼治民政之疆吏,或保卫一方之统将,常令地方官筹饷,或由地方协助军费,其款类多榨取于民。其掌兵权而无督察吏权者,军饷则多出于捐输厘金二途。捐输原为自由捐官之一种,至是,军官指定所谓富户,责其输金,充作军饷,给予印收,然后报告于北京政府,而予以相当之虚荣,或官爵也。其强迫性质,无异于太平军中之进贡。其指定之富户,实无正确之调查与标准,出款则为直接之担负,人情之常,非出于万不得已,不肯交出,反足以引起挟嫌之报告,私情请托之弊端。官吏常避富贵权势之家,不敢指定摊派,故于一县所得之金钱,数实无几,而困难之状,虐民之深,亦未有过于此也。厘金由副都御史雷以创办,雷以募勇成立一军,助攻扬州,苦无军饷,一八五三年,创办厘金于仙女庙。其法仿自商人会馆,百取一二之赢金,以济公用之惯例。征收之法,据王闿运《湘军志》,分行商、坐商二种,榷之行商,则本千而取三十,名曰活厘,榷之廛肆,则入千而取十,名曰板厘。换言之,运输之货物,按价征收百分之三,设卡收之,商店输纳百分之一,近于今日之铺捐,其后偏重活厘,成为通行之厘金。英人林乐(Lin—Le)曾往仙女庙贩米,称自仙女庙至瓜州,共有厘卡二十,征收之税,视法定额增加数倍。林乐工作于太平军中,对于清军肆力攻击,其言虽甚,然可略见厘金之害。曾国藩于攻克武昌之后,仿行其法,令人设卡于汉口,征收货捐。总督以其病商害民,拘捕卡长,不幸后竟采行,各省踵之。当时达官朝使均以捐吏诃索,借端讥留其家人姻戚,奏请罢之,朝廷不许。四川初设卡局,人民聚众毁局,官吏以炮船营兵捕之。湘军之粮饷,初极困难,以捐输为大宗,颇扰于民,及其出援江西。曾国藩以筹饷之故,与巡抚陈启迈相抵牾。其部将官至三四品者,曾为州县扑责,饷糈劝民捐赀,给予营中印收,州县则指为伪,捕拘捐户,责令再捐。此外地方恶税尚多,上海征收丁税,北京征收间架税,凡屋每间百文,宁波等地征收鸦片捐。凡征调之时,车骡人夫,多征之于民,人民所受之痛苦深矣!

方太平军之东下也,势如破竹,欧美诸国闻而惊奇。时值英国以粤人仇英之运动,广州之入城问题,与在粤之钦差大臣发生严重之争执。美法诸国以其利害相同,多表同情于英。外人之观察中国者,概谓北京政府之腐败,官吏之昏庸,而改革之无望也。及太平军势力涨旺,以为汉人成立政府,势将改变政策,其热心于宣传宗教之牧师,闻知太平领袖,信仰上帝,摧残偶像,信其将予以极大之传教机会,深表同情于太平天国,而上海华官反信外人助其防守,一八五三年三月,照会英、美、法三国领事,请其派遣军舰往援南京,领事置之。四月,英国专使文翰乘舰驶往南京调查实状,谒见太平军领袖,研究其刊行之书籍。其报告本国政府,建议严守局外中立,其属员深表同情于太平军。当时传说英国将保护太平天国,清廷求助于俄,而俄将保护黄河或长江以北之地。美国在华委员为之叹息,其报告政府竟言中国将为印度,其言乃外人之猜想。同年,美国委员赴宁调查,后二年,再往南京,其报告亦请政府中立,而美政府动于太平军驱逐满人,建设汉人政府之思想,训令其委员,可得斟酌情形,承认其为事实政府。法国之政策,颇异于英美,其所以然者,则天主教神父深入内地传教,观察太平军破坏之行动,常有不利之报告。说者谓太平军摧毁神像,而与天主教立于反对之地位,故神父恶之也。法使亦曾赴宁调查,请其政府中立,然未有效。太平军既下南京,分兵东陷镇江,渡江北伐,置东南富庶之区,及上海通商要港于不顾,而英美商人,则为防患于未然之计招募义勇,深掘战壕。一八五三年九月七日,上海小刀会起事,攻陷县城,明日,攻于黄埔江边之海关,对于外人未有骚扰。其人以红布包头,自称属于太平天国,遣人赴宁求援。天王命使调查之后,不肯出援,官军进攻,相持不下。三国领事相继宣告中立,而外人之贩运军火于双方者,因其获利之厚,终不能止。官军围攻县城,久不能下,两军隔城墙城河而战,东门外商业繁华之区,皆罹于火,估计损失约三百万元。一八五四年十二月,法将领事单独行动,下令法舰,对于城中之小刀会开始炮击,明年,城陷,官军屠杀抢劫,残酷过于小刀会。此役也,法军死伤三百余人,而其在沪利益,无足轻重,其加入战争,殆由于宗教之主动力。其个人或以宗教之关系,或以金钱为目的,或动于冒险,尚有自动加入太平军者。太平军利其运来之枪炮,战斗之勇敢,待之甚厚,尤以李秀成之部下为最多,称之曰“洋兄弟”,其下称之曰“洋大人”,英人林乐则其一也。秀成之女,与外人发生恋爱,后遂妻之。

同类推荐
  • 喋血晚清

    喋血晚清

    一个特种兵,穿越到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前夕的广西之后的喋血经历,
  • 大明国宦

    大明国宦

    南有倭寇频频侵扰东南沿海,北有鞑子虎视眈眈,朝堂之上,更是一片乌烟瘴气,而这时,一群自诩名门正派的所谓英雄好汉,不知忠君报国,救民于水火,频频内斗,更是与世家狼狈为奸搜刮民脂民膏!更有甚者与倭寇勾结!本书的主角就是一个原本以为自己穿越是个很正经正统的历史开局,奈何被卖到宫中.............谁说宦官就不能为国为民!劳资今天就要教教这群只懂得内耗、抢地盘的所谓的“大虾”渣子们,什么是真正的男人!BY:铁胆!贯穿笑傲人吃人的江湖,但绝不是主线!PS: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异世贤婿

    异世贤婿

    上能骑马武艺定乾坤,下会提笔决策治安邦。没错,这说的就是我叶尘。
  • 回到清朝当驸马

    回到清朝当驸马

    穿越到清朝,大小姐,小宫女,公主……手到擒来……即便是霸气四射的皇帝,都忍不住要夸一句:“卿真乃吾大清之福啊!”
  • 不羁少年

    不羁少年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素有左淮明珠之誉的扬州非但风光旖旎,景致优美,而且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京杭大运河又由中腹贯穿而过,历来是水陆交通之枢纽,南北漕运之咽喉,一向物丰民富,商贸繁荣。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攀登顶峰

    英雄联盟之攀登顶峰

    对于一个职业选手来说,究竟是百炼成钢重要还是一战成名重要?或许都很重要。但作为失败者的林言十分清楚,当一战成名后,别人才会去关注你的百炼成钢。
  • 快穿之女配只想独自美丽

    快穿之女配只想独自美丽

    小可怜秒变狂拽大魔王人设?不存在的!吃苦?不存在的!男人?不存……大BOSS一把捞住她的腰:“嗯?!”林楚瑟瑟发抖:“存在!存在的!”这是一个走肾不走心的小恶魔碰见非要走心的大BOSS的故事。
  • 凤舞九天之全才殿下

    凤舞九天之全才殿下

    一个21世纪的全才总裁穿越重生为异世大陆的天才少女,使其更精彩的装逼之路。炼丹,炼器,符彖,阵法无一不通,再有几只萌宠,三两好友。
  • 轮回之我为天妖

    轮回之我为天妖

    世间万物皆逃不过轮回,有生有死有轮回,万物死后皆轮回,轮回重生皆万物。
  • 某人的掉马甲日常

    某人的掉马甲日常

    某人的日常生活“老公,这个世界著名小说家怎么和你长得好像?”某人默默地捡起自己的马甲“哦,是吗,世界上长得像的人很多,巧合而已。”过了两天“老公,这个世界一流画家“墨”为什么和你长得也很像?”“巧合………”“老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流量明星开始签到

    从流量明星开始签到

    陈默,一个曾红火一时的流量小咖,正值事业上升期之际,他遭受到强烈的打击,正当他绝望之时……“叮!恭喜签到打卡成功,获得《年少有为》!”“叮!恭喜签到打卡成功,获得传说剧本一部!”
  • 罪恶孽土

    罪恶孽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滔天猛兽,当灾难降临,制度崩坏,是选择肆意发泄兽意,还是坚持心中的花火?是毁灭还是生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塔木德:犹太人的做人与经商圣经(精华珍藏版)

    塔木德:犹太人的做人与经商圣经(精华珍藏版)

    《塔木德》汇总了《密西拿》、《革马拉》、《米德拉西》三部分内容。它凝聚了10个世纪中2000多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导航图,是支撑着这个苦难民族的精神支柱。犹太人看重各类书籍,尤其珍爱凝聚着先人和贤人心血的犹太商法类书籍,其中最为神圣的,就是用三千三百年写就的《塔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