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71400000028

第28章 人力资本理论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之实施(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人才为本。历经一年多的艰难酝酿,反复修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于2010年7月底正式颁布实施。这份奠定未来10年中国教育方向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本强国之行列。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之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承载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之重任。人类社会进步史表明,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对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意义尤为紧迫、重要。在学习贯彻实施发展规划纲要之今天,剖析人力资本理论和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之进程,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意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实现中华民族腾飞之梦想。

一、人力资本理论及其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是把劳动力作为资本的一部分看待,把劳动力所接受的教育视为资本价值的重要标准。1924年苏联学者斯特鲁米林在《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中对这一理论已有初步的阐述。1935年美国学者沃尔什出版《人力资本论》,标志着这一理论的确立。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真正开始影响教育改革是在1959年舒尔茨出版《人力投资》和1961年出版《教育与经济的增长》之后。

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一种指导教育改革的理论,其基本观点如下。

第一,学校教育的质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舒尔茨的研究,1900~1957年,美国物质资本投资额增加了45倍,教育经费增加了85倍,而物质资本投资所获利润增加了35倍,教育投资所获利润却增加了175倍,国民经济增长额的1/3应归功于教育。

第二,人力资本的投资是最高收益投资,没有对人的大量投资,经济增长,以至现代文明就不可想象。

第三,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而教育投资是关键。各国人口和劳动力的先天能力是平衡的,但后天获得的能力却相差甚远,各国人口和劳动力质量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后天的能力。

教育在改善人口质量方面起很大作用,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活动,教育能够增长一个人的能力,包括技能、技术、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等。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点是把教育与经济结合起来,把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发展教育的目标,通过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评价教育效益。具体来说,人力资本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教育改革。

第一,带来了教育观念上的巨大变革。传统的教育观把教育看成消费性事业,教育投资是消费性投资,发展教育被视为兴办福利。人力资本理论纠正了这种错误的观念,使人们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消费性的,而且更是生产性的,对教育的投资是生产性投资,教育应该被视为一种生产要素。我国提出的“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教育”以及“科教兴国”等等,其实均含有人力资本理论的主张。

第二,人力资本理论成为20世纪中叶指导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使教育改革形成了朝着适应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一时期,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第三,人力资本理论促进了国家和经济界对教育改革的干预。1961年,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召开了“关于经济发展和教育投资的改革会议”。会议的总结报告即为《经济发展与教育投资——OECD十年后的教育目标》。它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制定OECD成员国教育发展战略,要求成员国增加教育投资,以使教育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1962年日本文部省发表了具有改革性意义的教育白皮书《日本的成长与教育——教育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其依据的理论也是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和经济界普遍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并以此为杠杆引导教育改革朝着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向改革。

第四,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投资和效益的研究规定了教育改革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银行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投资与效益的研究成果和对40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进行的调查,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教育投资重点为初等教育,这无疑为大力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第五,人力资本理论为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教育援助提供了依据。“世界银行现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有关各级教育的成本与收益的资料作为其投资决策的依据”。世界银行改变了以往一味投资于使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经济部门,而转向更多地投资于教育,“最贫穷的国家最需要在教育经费方面得到帮助,因为在教育上的投资能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人力资本理论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它对促进各国政府增加教育投资,推动世界教育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除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家外,世界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141806万亿美元增加到1981年的1100105万亿美元,增长68倍,而同期全世界教育公共总开支从515亿美元增加到6275亿美元,增长11.2倍;这一时期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2倍,而人均教育开支增长7倍。按学生每人占有的教育公共费用,1981年发达国家生均2272美元,是1960年的86倍,发展中国家为221美元,是1960年的69倍。1960~1982年,世界初等教育入学人数从3.39亿增加到5.75亿,增长70%;儿童入学率从82%上升到94%:中等教育入学人数从8309万增加到2.368亿,增长185%,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更为惊人,入学人数从1319万增加到4959万,增长276%。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惊人,亚洲增长了319%,非洲增长了775%,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增长了948%。

人力资本理论由于其固有的欠缺,在指导教育改革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政策性失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受到一些人的猛烈批评,影响逐渐下降。

首先,人力资本理论单方面过分地强调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即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把教育的经济功能提高到了一个不恰当的高度,未能科学地说明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例如,在教育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之间的相关上,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以100个国家为对象的一项深入研究表明,这些相关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绝不意味着教育投资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有的国家按照人力资本理论的原理,加大教育投资以求经济的快速增长,教育增长率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但并未得到理想的结果,反而使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失去平衡的危险。教育与经济之间确实有着重要的关联,但其性质也许比人力资本理论所推论的简单的因果关系要复杂得多。

其次,由于人力资本理论过于强调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使教育的经济功能得到了过分的夸大,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的其他功能遭到漠视,教育目标极为功利,变异为仅仅是培养经济人,学校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均围绕着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进行,使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校教育出现了许多道德问题,被认为是“西方道德教育的衰亡时期”。

再次,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经济价值的分析并不全面,它过分强调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对经济的意义,忽视了人格个性特征等非智力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国家的中学当时所开设的课程中,绝大部分是与生产和经济活动有关的科学类课程,与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相关的人文类课程却寥寥无几。

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力资本理论给教育带来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偏差逐步显露,各国教育改革计划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开始对这一理论进行反思,认识到发展教育需要对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进行综合的规划,进而确立一种适应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不能过分强调教育某一方面的功能。否则,不仅会造成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和社会发展的失调,而且所强调的社会功能也不可能得到持续发挥。

人力资本理论对20世纪中叶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意义和价值并未随着对其的批评和矫正而消失。相反,这个理论被各国教育家作了改造,继续给教育改革以影响,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即现代教育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观点,不仅成为教育经济学赖以成立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成为教育改革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客观地讲,舒尔茨和贝克尔所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人类关于人的生产能力分析的新思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和技能,而这种知识和技能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在生产的活动中实现其价值增值,即可以带来剩余价值。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技术创新的推动力,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也是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的重要条件。人力资本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在直接和间接作用上。首先直接作用表现为,人力资本直接增加工人的边际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劳动的边际产品是指在资本投入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品产出量。边际产品的上升代表工人生产效率的提高。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的边际产品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劳动力的。其二,间接作用,即人力资本投资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产生溢出效应,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整体处于一个比较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接受新技术、帮助整个社会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换句话说,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总回报很高。新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考虑对社会产出的贡献,而不仅仅是个人收入,中国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高达30%~40%,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估计可以高达20%),也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15%~20%)。人力资本不仅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还推动其他要素的进步。它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人力资本积累能够增强经济体的创新能力,新技术、新知识、新产品和新工艺将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人力资本的增长能够促进技术的扩散与吸收,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大国,其变化日新月异。越是有知识和技能的人,越能很好地适应各种变化,并反过来更好地推进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新思想、新技术的本土化,以及中国经济的全球化都迫切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因为大量实物资本的投资,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员去操作。需要高效率运转的项目投资尤其如此。而且,中国当前大量不熟练劳工进入城市,也需要高素质人员去培训他们。

总之,人力资本是决定中国财富状况的最终决定因素。人力资本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因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并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进入世界市场打下良好的人力基础。

二、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提出与主要内容

(一)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提出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始终把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提出战略设想。

早在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重提我国实现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最初时期,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明确提出要把科教的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深刻地论述了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又依赖于教育的关系,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论述20年内我国发展战略的重点时强调要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

1985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1988年,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划时代的论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必然性。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再次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他号召全党全社会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

同类推荐
  • 谁在驾驶巴士: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谁在驾驶巴士: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为什么有人总担心自己会出丑?为什么老大很强势、老幺很叛逆?为什么险境中更容易产生恋情?印象有没有欺骗你?……如何用心理学理论剖析生活中的常见行为与社会现象?其中又蕴含了哪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谁在驾驶巴士(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上百个最具科学性与社会效应的人类行为,并揭示了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种种心理奥秘。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B卷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B卷

    十五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尤其其中的一些作者,凭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的优秀表现,被国内的知名大学录取。大赛也因此成为高考选拔人才有益的补充形式,为那些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子开辟了新的通往名校的渠道。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些凭借一篇作文上名校的作者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或文笔犀利,或情感细腻,或空灵隽秀,或质朴绵长,表现出作者们卓尔不群的思维方式、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热门推荐
  • 星辰天衍

    星辰天衍

    “土伯,你杀不死我的!”“虽然我无法杀死你,但我可以封印你的记忆!让你离开我这阴间,去往阳间!”“土伯!你敢!你当真不怕我为祸人间!”“呵……汝之记忆,封!”……
  • 至尊宠魅之第一魔妃

    至尊宠魅之第一魔妃

    她曾笑傲特工界,任务完成率百分之百,却在最后一次任务落入阴谋而亡。她曾为天才,冠绝玄灵大陆,天纵无双,却被挚友背叛陷入绝境爆体而亡。两生两世,皆死于非命,死不瞑目。这一世,她逆天重生,带着铭刻在灵魂深处的记忆和仇恨。头顶废柴名号,受尽奚落屈辱,但终有一日,她会化身为黑暗中的利刃,用敌人的鲜血,祭奠自己的前世。片段一夜色迷人,温泉中雾气氤氲。一男一女正“坦诚”相对,“赤诚”相见。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重生之炮灰黑化史

    末世重生之炮灰黑化史

    如果你一觉醒来,与丧尸面对面,它还吓你,扰你,恶心你。你会怎么办?只需虐他,揍他,拍死他,就不信重生归来我还捏不他?作为一枚在末世里被炮灰掉的人,姬绾绾深刻感觉到了自身质的飞跃和智商上的极大高度。重来末世,姬绾绾决定在黑化的道路上越奔越远,没办法,谁叫咱早有至宝在手。但是.........这位美男,这里不收女主裙下臣哦~
  • 放逐无双

    放逐无双

    英雄觉醒了最冷门的放逐之刃?不,在我的手里他将会是万族的梦魇!断剑刻骨铸先锋,放逐无双畵空痕。且看我手执七尺开天刃,笑傲尘世揽星辰!这是一个末日将至战火纷飞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可歌可泣的时代,更是一个属于我们共同的时代!
  • 驱魔从抱紧我家萝莉大腿开始

    驱魔从抱紧我家萝莉大腿开始

    这是一个天道濒死,六道崩坏的世界,凡人窃道登仙,成神,成魔。这是一个林寒与千年小萝莉相伴的驱魔师故事。这是一个快乐幸福的故事。
  • 无恙的年华

    无恙的年华

    青春像春天的小草一缕青色把生命的画卷抹绿。这就是《春草青色》。本部小说是继第一部《梦回依约的童年》之后的第二部纪实性中篇小说。夏滕的青春期,正值十年动荡的末期,和改革开放的初期。在读书无用,宁可要草也不要苗的氛围里,夏滕保持一颗青涩的初心,始终勤奋学习。恢复考试后,他以无可争辩的成绩考上了高中。恢复高考以后,他成为班上唯一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他再接再厉,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考上了著名科学家的研究生。夏滕经历了怎样的青春岁月,他是如何面对未谙世事的尴尬糗事。作者不遗笔力,为你讲述不会让你失望的那个时代的真实的故事。精雕细琢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您赏心悦目。
  • 绝品兵痞

    绝品兵痞

    老兵油子退役,本想做个平凡人,怎想到一个深夜醉酒敲错了门的美女,却让老兵油子的生活变得惊心动魄,惹来众多美女投怀送抱。
  • 凤倾天下狐狸当王妃

    凤倾天下狐狸当王妃

    沫寒是Z国的顶尖杀手,却中了头目的圈套死于任务。异世重生,她成为了神兽九尾彩狐。他意外来到这里,意外的遇到了她,将它带回府中。她要自由,他给她,她要傲视天下,他帮她。不过她却说;‘‘结婚我可不帮你。’’
  • 失业后当了主播

    失业后当了主播

    你可曾经历过?循规蹈矩的工作着,却莫名其妙被裁了;重新找工作,却四处碰壁;看着与日俱减的余额,内心焦虑不安,蹲在街头抱头痛哭……时依浔她经历过在走投无路时,她尝试当了主播,从此,人生就跟开了挂似的走上巅峰,不仅有一个富甲一方的老爸,还有一个权势滔天的老公,在整个S市横着走。写下这个故事的初衷是我真的失业了,但我依旧坚信山穷水尽后,终会迎来柳暗花明,欢迎入坑……
  • 年度最爆笑的婚恋读本Ⅱ:疯狂实验报告

    年度最爆笑的婚恋读本Ⅱ:疯狂实验报告

    《年度最爆笑的婚恋读本2:疯狂实验报告》跟一些婚姻生活指南有所不同。那些指南全是这么个主张:你要想使婚姻生活好过一些,就必须将自己的坏毛病统统改掉。而人怎么可能会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呢?这本书就不唱这种高调,不摆这种架子。它绝不提你身上的那些毛病,它只是教你如何去应对你面临的问题。这样一来,读的时候心里头就要舒坦很多,不至于因为意识到自己身上有那么多劣根性而难过得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