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71400000029

第29章 人力资本理论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之实施(2)

邓小平同志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依靠科学和教育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论断,为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战略思想,党中央在1985年先后发布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分别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战略方针。

1992年,党的十四大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在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中明确提出:“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提出了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重大举措。

199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阐明:“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重申“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同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整个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二)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一百多年前,当科学及教育对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刚刚显示出来的时候,马克思就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地总结概括了当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同志的这个科学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在当代社会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迅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构成了科教兴国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

科教兴国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教育为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认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发展教育不仅是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条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招。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可见,邓小平同志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的。这一高瞻远瞩的思想得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集体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充分证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内容。

科教兴国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科技、教育相互促进和协调的关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当代世界,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弱,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后劲,将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和专门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同时,科技进步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邓小平同志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和提倡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的重要思想。党中央遵循邓小平同志这一正确指导思想,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在当前工作和中长期规划中把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教育事业三者统筹考虑、紧密结合,力求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人们看到,在中央以正式文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之前,全国不少地区就已经提出了“科教兴省”“科教兴市”和“科教兴县”。可见,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与广泛共识,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的客观需求。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作出的世纪性重大抉择。

科教兴国思想为我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指明了有效途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局面。但是,我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及教育的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当今时代特点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注意吸取现代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正确确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和倡导的科教兴国思想到党中央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对这一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和动力的重大课题所作出的科学回答和最佳选择,完全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科教兴国思想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正确抉择。从1992年“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以来,世界各国均在考虑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但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需要足够的智力资源的支持。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在这个国情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加快发展教育、加速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同时指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对实现科技、教育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我国同时选择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中长期现代化建设两个基本发展战略,概括起来就是:“加快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国情的需要、历史的必然,着眼于人类未来的事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综观世界各发达国家走过的振兴之路,无一不是依靠了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人力资本。教育与技术相结合,是提高国民和劳动力素质、加速科技进步,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途径。21世纪是富有挑战性的世纪,我国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创造了一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谋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一)科教兴国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人力资本是国际竞争的焦点,是国际竞争中争夺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西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高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人力资本投资使劳动者素质有所提高,从而引起物质资本资金和技术投入使用效率提高,使投入同样多的物质资本、资金和技术可以获得更多更大量的产出。因此,谁在人力资本积累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经济发展上掌握主动。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如何将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关键在于提高人口素质,其重要途径在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把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十年树人,百年兴邦,教育才是真正的基础建设”。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发展经济的基本推动力,教育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教兴国战略的立足点是人,即通过人的进步来推动社会的进步。科教兴国战略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教育加强人力资本建设,使之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最重要的源泉。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培养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能够自觉地进行自主开发,即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思想,增强自己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我国高校日渐重视校园科学技术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力求把先进的科技知识传递给学生,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应对社会发展对高校的挑战。科教兴国战略把发展科学和教育摆到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地位,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培养、吸引、使用和保障机制,以此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力资源开发道路,使中国的人力资本规模不断扩大。

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已经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劳动力资源10696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267万人;就业人员7799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1120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5910万人和7969万人。由此可见,切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就有可能使中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使得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总量更加充足、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更加提高、体系更加完善,人民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更加发展。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就曾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的无国界性决定了知识经济必然是一种全球的经济。在这种全球经济的竞争中,竞争的焦点将不再是各种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而是各种科技创新的成果,竞争已经迁移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的基础阶段。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在生产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许多重大发现直接从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中生产出来,然后应用到生产中去;第二,一旦科学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就会带来生产的飞跃发展:第三,它在影响物质生产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诸因素中,是主要的因素。因此,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关键是要看其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国际之间的经济竞争和军事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谁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谁就能占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取得主动、赢得未来。因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世界增强综合国力的首选。“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靠教育。”2005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推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同类推荐
  • 英语教学随即评价理论与实践

    英语教学随即评价理论与实践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和发展使传统教育形式下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目标、以考试为标准的评价模式,日渐显现出许多缺陷来。这一模式只有目标评价,没有过程评价;只有选拔性功能,没有引导、发展和激励性功能;只有对尖子生某方面的肯定,没有对“学困生”的认可。它过分强调评价的数量化、标准化、客观化和达标度,而忽视了那些难以量化的诸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个性特征的评价。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心理的主动、和谐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本书从经营战略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广播媒介经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广播发展实践的经营战略。同时,对我国广播经营实践中出现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广播经营的伦理规范。本书对我国广播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传媒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本书是由甘肃省抗震救灾宣传部报道先进新闻工作者、中央驻甘新闻单位记者、甘肃新闻媒体记者、灾区宣传部门同志撰写的,是他们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一线采访的亲身经历,深入甘肃灾区第一新闻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师德修养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社会新风的倡导者,是人才成长的铺路石。步入新世纪,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师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广大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江泽民总书记的号召,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修养,大力提倡顾大局、讲风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努力培养自身的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真正成为国中之范,人中之表,家中之模。
  • 农民社会保障实用指南

    农民社会保障实用指南

    农民在我国的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做好农民的工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极其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农民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是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社会保障,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医萌妻

    神医萌妻

    她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存在,他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他们是羡煞旁人的爱人,她偶然机遇穿越另一个世界,当她们在闭眼的一刹那重新睁开双眸,这个世界已变得不一样,她和他失去彼此的记忆,曾经的爱人如今相见却陌生的擦肩而过,而她几乎失去所有,他却成为了神选定的人…她挑眉“好一个道貌岸然的男人。”他勾唇“好一个阴险毒辣的女人。”
  • 九命神帝

    九命神帝

    一名落魄的少年,全身经脉被断,丹田被毁。偶然之间,获得《九转混沌决》,落魄少年开始他的逆天之旅,修神决,锻战体,破苍穹,战万神!超神越圣,少年笑道:“待我长发及腰时,便是成就万古最强之时……”ps:小白文,有什么意见可以告诉小弟我
  • 我是游戏大设计师

    我是游戏大设计师

    看来,这个世界的人还不明白什么叫用心创造快乐
  • 簪娘别传

    簪娘别传

    巧手能平巫山云,慧心可解簪中意。沉默如头饰发簪,也有往事可以一叙。巧匠簪娘和饰品们的浪漫物语~
  • 家道倘若生命有轮回

    家道倘若生命有轮回

    以一户农村小家庭为缩影,看看他们的酸甜苦辣,看看生活的五味陈杂。
  • 生活中的回忆

    生活中的回忆

    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一样,有的一直在追梦。有的一直在追梦的路上。
  • 顾苏城爱韩姗姒

    顾苏城爱韩姗姒

    顾苏城对韩姗姒一见钟情,两人经历种种磨难,最终结束了七年爱情长跑,步入婚姻殿堂!
  • 衡中,梦开始的地方

    衡中,梦开始的地方

    228班是衡中历史上第一个实验班。2005年高考,8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创造了衡中历史上的一个传奇,66名同学,37人考入北京名牌高校,河北省前2000名,228班占46人,全班同学都考入重点大学。进入大学后,228学子继续秉承衡中“追求卓越”的校训,热心学校各种活动,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取得了很多优异成绩。现在228学子分布在祖国各地,有的已经参加了工作,有的还在学校深造;有的组成了家庭,有的还在一个人打拼。不管身在何处,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228。留给学弟学妹的不仅仅是一个骄人的高考成绩,更是一种“永争第一,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228,也是所有衡中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 我的小狼狗总裁

    我的小狼狗总裁

    这不是天天唱野狼那小伙吗?怎么世界首富了?女人,我想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