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838200000100

第100章 政治智慧

管仲治理齐国,要推行富国强兵的大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但是管仲都通过自己非凡的政治智慧,将这些困难一一化解,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到底有哪些政治智慧。

《史记·管晏列传》介绍管仲时首先说道:“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意思是说管仲执政,他善于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善于把灾难性的事件转化为对齐国有利的事件、福利的事件。他重视区分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这就是管仲的第一个方面的政治智慧。

前681年,也就是在北杏会盟之后不久,齐国历史性的与鲁国罢兵,抛弃之前的仇怨而会盟。

其实在齐国发展军力的这些年,鲁国也没闲着,之前长勺之战和乘丘之战的大胜,让鲁国人精神倍增,大有谁来也不惧的架势。

因为乘丘之战的惨败,宋国面子上实在抬不起头,于是就在此战后的一年(前683年),宋军再度袭鲁。

鲁庄公再此亲征,因尝到了之前使用诡计的甜头,于是这次故技重施,趁宋国立足未稳,还在布阵的时候,突然发动冲击,致使宋军再次打败而回。

鲁庄公沾沾自喜,自认为有霸主之风,趾高气扬了好长一段时间。

然而诡计为当时所不齿,特别是儒家。所以《左传》在记载此战之后,特意用了一整段来介绍战争称谓,矛头直指鲁国的诡诈。

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俊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

但凡两军交战,敌方还未摆开阵势就被对方击败,这叫“败某师”;双方都摆好了阵势的叫“战”,军队严重溃散叫“败绩”,捉到对方的勇士或将领叫“克”,设伏兵打败对方叫“取某师”,周王朝的军队战败叫“王师败绩于某”。

所以,鲁宋此战应称为“鲁败宋师”,《春秋》如此记载可不是个好事,因为孔子将作战结果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显然已经带入了感情色彩。而“败”,是对战胜方的极度不满和声讨。

鲁国看似战无不胜这些年,实际上屡败于齐国。

《春秋》和《左传》中都没有这条史料的记载,然而《史记·刺客列传》中却有如下记载:“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可能《春秋》为鲁国史官所著,所以刻意避讳连续败于齐,故此省略不记。然而《史记》搜百家史料,对此也不用避讳,所以才有如上记载。

因连续败于齐国,鲁国不堪其扰,所以主动提出结盟,这样整个事件自然显得合理很多。

于是两国君主选择在鲁国的柯地(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进行会盟,从而两国盟好,互不侵犯。

结果就在举行会盟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鲁国有一位大夫名叫曹沫,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三战皆败北的鲁国主帅,他趁此盟会之机,袖中暗藏了一把匕首,打算干件大事。

《史记》中记载,曹沫虽然三战皆败,但是鲁庄公却没有追究他的责任,继续让其为将。三战失地失城不少,曹沫心中有愧,于是打算借此盟会之机,胁迫齐桓公退还失地。

两国会盟之时,国君站于盟坛之上,两国大臣并立左右,缔结盟约,歃血为盟。

正当大家注意力都在会盟过程的时候,曹沫从袖中抽出匕首,三步并作两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到了齐桓公身旁,将匕首架在齐桓公脖子上而将他劫持。

该事件最早见于《彀梁传》和《公羊传》,后被司马迁所采用,《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此事为“曹沫劫盟”,这也是有史以来记录的第一次劫持人质事件。

侍卫们见状都不敢乱动,齐桓公更是惊恐万分,颤抖着说:“子将何欲?”

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史记·刺客列传》)

曹沫意思是说,你们齐国强大而我们鲁国弱小,作为大国的你们一直持强凌弱,欺负我们鲁国已经够苦了。我们割让的土地已经够多了,可以说你们的国境线都到了我们国都城墙根了,如果哪一天我们的城墙倒了,那一定是倒到了你们国家去了。所以我要求你把侵占敝国的土地归还!

齐桓公此时别无选择,为了能够保住性命,在曹沫的胁迫下,允诺把侵占鲁国的所有土地都还给鲁国。

见齐桓公已经盟誓,曹沫于是扔下匕首,对其深施一礼后走下盟坛,回到面向北的臣子的位置上,面不改色,谈吐从容如常。

齐桓公受到这种羞辱,非常恼怒,回国后就准备违背这个诺言。

此时管仲赶忙阻止了他,并解释说:“君无戏言,不给侵占之田,只是逞一时之快。但是这样做必然失信于诸侯,天下人就不会归附我们了!”

本来齐桓公如果因为此事而不兑现承诺,那就会酿成战乱的祸患,同时失信于诸侯,结果管仲积极进行劝阻,转祸为福,后来的事也证明,因为齐桓公讲信用,渐渐周围的诸侯都认为齐国信得过,于是纷纷依附而来。

《公羊传》如是评价说:“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雄,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著乎天下,自柯之盟始焉。”

对于这里所说的“曹沫”是不是之前长勺之战中表现出色的曹刿,历来观点不一。

《左传》叙事中,一人多种称法的情况时常出现,而“曹刿”之名在《左传》中两次出现,但并未出现“曹沫”这个名字,更没有提到曹刿劫持齐桓公这一轰轰烈烈的壮举;而《史记》只记载了曹沬劫持齐桓公一事,但却没有记载“长勺之战”这个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由此我们认为,《左传》作者与司马迁并不认为曹刿、曹沫为一人。

但是《管子》一书却明确把劫盟者写成了曹刿。《管子》一书虽然是战国时期才完稿,但是却是齐国稷下学宫之书,可信度应该很高,因此才有了历史上的争议。

其实我们从两个人物性格上分析,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曹刿生性沉稳持重、富有良谋,而曹沫好勇尚力、大胆莽撞,性格上的巨大反差很难让人接受二人合而为一的说法。而且根据《左传》对曹刿在军事上“论战”和政治上劝谏鲁庄公“如齐观社”这两件事情上看,曹刿显然不是靠《史记》中说的“以勇力”取信于君主,所以个人意见,曹刿与曹沫是两个人。

对于管仲“贵轻重、慎权衡”的政治智慧,《史记·管晏列传》还举了两个例子,我们将在之后的章节讲到。

管仲第二个方面的政治智慧,就是他很巧妙的将他的经济头脑用在了治国、外交和军事上。

作为一家之主,不会居家过日子,那就会败家;作为一国的国相,不懂经济,就会亡国。

管仲早年做过生意,到过三山五岳,接触过三教九流,这些经历为他掌管好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说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史记》说他“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又说他“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管子》一书中也记载,管仲反对向树木、六畜和人口抽税,而主张“唯官山海为可也”。

这里的“山海”就是铁和盐,可见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实行垄断盐铁的经济政策了。

齐国之所以一直十分富足,原因就在于管仲对经济的重视。不仅如此,他还很巧妙的将经商与政治、军事联系到了一起,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管仲是怎样“做买卖”的,这几个例子都出自《管子》一书。

第一个可以称之为“衡山之谋”。

衡山国在齐国和鲁国之间,大体位置应该位于今天的泰安或莱芜一带。

衡山国以盛产兵器闻名,因此别看衡山国小,但是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不容小觑。

处于扩张地盘的需要,管仲早就在谋划征服衡山国,不过要想以武力攻打衡山国,肯定要费一番功夫。

于是管仲想了个办法,他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因为齐国富足,所以不管多贵的价格,齐国人都相应支付。

见大国齐国如此看重衡山国的兵器,其他的诸侯国都到这里收购兵器,一时可谓天下争购。

看到有如此的赚钱机会,衡山国君赶紧告诉他的国相说:“天下各国都争购我国兵器,可使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

于是衡山兵器大幅涨价,而衡山国百姓也都受利益驱使纷纷放弃农业,转而开始打铁造兵器。

一年后,管仲又派人到赵国购运粮食,赵国的粮价是每石十五钱,而齐国却按每石五十钱收购。

这又让衡山国看到了商机,纷纷将库存的粮食运到齐国贩卖,这样虽然衡山国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可是国内既没有了粮食,也没有了兵器。

管仲要的就是这种结果,于是就在衡山国为既得利益而欢呼的时候,齐国突然封闭关卡,并迅雷不及掩耳的攻打了衡山国。

此时,衡山国穷的只剩下钱了,没有粮食和兵器,最终只得举国降齐。

管仲这一仗打得漂亮,不仅兵不血刃,而且原来花出去的钱又被收了回来,可以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范本。

像这样类似的故事,《管子》一书中还有很多,比如“鲁梁谋”“莱莒谋”“楚国谋”“代国谋”等,都是利用了人们对金钱贪婪的本性,对某一方面加以垄断性收购,从而完成政治军事目的,由此可见管仲的经济与军事完美融合的能力。

第二个要介绍的,可以叫做“石壁之谋”。

齐国要称霸,就要与诸侯国进行会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葵丘会盟,这也确定齐国霸主地位的一次盛会,日后自然会讲到。

就在这次会盟之后,齐桓公对管仲说:“咱们举办这么大一场盛会,花了不少金银,风头也出尽了,可怎样才能把这些虚名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利润呢?不然的话,寡人想去朝拜天子,都会感觉费用不足。”

管仲此时出了一计,他说:“咱们国家有一片乱石岗,请下令招聘一批玉匠,把这些石头,按玉的标准雕制成一块块的石壁,一尺长的定价一万钱,八寸的定价八千,以此类推来定好价格,并取名‘石破天惊壁’。”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将信将疑,但还是都照他说的做了。

石壁完成之日,管仲就来到洛邑朝见周天子,并建议说:“为了大王的尊严,我国君主打算率领诸侯们前来朝拜先王的宗庙,一者可以观摩学习周礼,二者也能为大王助威!乱臣贼子们见到这架势,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当时的天子是周襄王,此时王室正出内乱,见管仲有如此建议,他欣慰的答应了。管仲又接着建议说:“请大王发令,凡是来朝拜先王宗庙的诸侯,都必须带上‘石破天惊壁’,作为献给大王的贡礼,否则一律不准入朝。”

周襄王同意,便向天下各地发出了号令。

诸侯们一般很少有机会参观朝拜天子先王的宗庙,机会可谓难得,于是每家都载着黄金、珠玉、粮食、布帛,纷纷赶到齐国,争着抢着来购买“石破天惊壁”。

就这样,齐国的石壁流通于天下,天下的财物流归于齐国。

值得一提的是,这“石破天惊壁”就采自泰山,这也就是泰山石在天下如此出名的由来。

第三个可以称之为“包茅之谋”。

齐国聚集了如此之多的财富之后,管仲也没有忘记帮了这么大忙的周襄王,决定回馈给天子财物。

他找了一圈也没有发现天子那里有什么特殊的资源,只有楚国臣服了以后进贡来的不值钱的包茅,是用来在祭祀的时候渗滤酒渣用的。

包茅就包茅吧,反正在管仲那里,什么东西都可以变成钱。

于是管仲来找周襄王说:“请您发布命令,说准备去泰山祭天,并特许一部分诸侯陪他同去。因为诸侯是没有资格祭天的,所以这次机会就格外的珍贵,大家都愿意去。然后您再发令说:‘凡随天子去祭天的,都必须携带包茅,没有包茅的,不得上山。’其他的事交于臣下,臣下必将让王室熠熠生辉。”

周襄王不知道管仲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但是管仲是齐国的国相,受诸侯尊重,他说的话肯定没错,于是就按他说的下达了命令。

于是,天下的诸侯们便纷纷掏出黄金来,争先恐后地抢购。能够陪同天子出席这么大的盛会,黄金算什么,再贵也值!

于是包茅的价格顿时出现井喷,一口气上涨了几十倍,一捆可以卖到百金。

因此,天下的黄金就象流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周天子仅仅在这三天时间卖茅草的钱,就已经相当于他七年的收入了。

第二个和第三个例子说的是,利用天子独一无二的权势,对于本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通过另一种稀少的途径进行售卖,从而获得翻几倍的的利益。这是商人利用权势为当权者盈利的经营方式,管仲利用这一点为王室敛财,从而更加获得王室的认可,可谓为齐国的霸主地位不遗余力了。

当然这些例子并非出自正史,真实性有待进一步核实,但是这已经从侧面反映出了,管仲确实是个经商的奇才,他将经济规律运用到政治和军事的能力已经近乎完美,这个能力几千年来无人出其右。

管仲第三个方面的政治智慧,就是管仲他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用在了政治上。

人生阅历只有通过时间的沉淀,经历的事情多了才能获得。有则成语跟他有关,叫“老马识途”,记录在《韩非子》里。

前663年,北方的山戎民族建立的孤竹国侵略燕国。

山戎我们之前讲过,他们主要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也就是燕山一带,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山戎民族一度发展迅速,曾建立了孤竹、令支、屠何、无终等国,也经常袭扰中原国家。

这里的燕国是指北燕国,它离山戎最近,所以经常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由于本国军事实力较弱,所以燕国国君向大国齐国求救。

齐桓公此时早已开始他称霸的伟业,本是同根生,这种忙是必须要帮的,于是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救助。

齐桓公的军队赶到燕国时,山戎的军队已带着掠夺的财物,逃回了孤竹国。

齐军于是兵围孤竹国,孤竹国见齐国来势凶猛,硬碰硬自然没有好结果,于是派人诈降齐军,献上去袭扰燕国的将领首级,并谎称孤竹国国君因为害怕而弃国逃往沙漠。

齐桓公杀得兴起,于是以降将为前部,率军追赶。

孤竹国降将一看齐军没有撤退的意思,于是将计就计,将齐军诱入荒漠,自己则乘人不备逃之夭夭。

此时天色已晚,放眼望去只见茫茫一片黄沙,根本没有道路。无奈之下,齐桓公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行军。

不巧,到夜间的时候,沙漠中突然刮起了风暴,顿时漫天黄沙,齐军前后队首尾不能相顾,于是自此走散,失去了联系。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齐桓公有些不知所措,忙向管仲求教解危之计。

管仲沉吟片刻,之后让兵士将盾牌围成喇叭形状,使其面向四周,然后聚集所有锣鼓,让勇武之士使劲敲响,使得锣鼓之声震天动地。

管仲的扩音喇叭确实起到了效果,走丢的后队听到了锣鼓之声,于是循声而来,最终得以重新聚拢。

队伍是没散,可是走出沙漠的路还是没有找到,此时天黑,更是无从寻觅,于是管仲索性命令安营扎寨,等到天亮再行寻找。

可是天亮之后,沙漠中炎热异常,齐军所备水源不足,一望无际的沙漠让全军将士开始焦躁起来。

管仲同样心急如焚,再这么下去必然军心不稳,此时如果有个向导就好了,可是这茫茫沙漠,连只飞鸟都没有,何来向导?

正焦急间,管仲看到了自己的战马,顿时心中欢喜,忙向齐桓公建议道:“臣听说老马识途,燕马多从漠北而来,也许熟悉此地,君主不妨令人挑选数匹老马放行,或许可以寻见出路。”

齐桓公依其言,命人取数匹老马,放之先行,军队紧随其后,最后竟真的走出险地。

能够得知“老马识途”,这跟管仲曾经颠沛流离获得的生存经验有很大关系,而这次他就让这些人生阅历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当然,管仲的政治智慧还在于他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这一点我们在之后会穿插讲到。

管仲的政治智慧,对当下来说,也确实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管仲,齐国在这二十多年间整体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升,诸侯国也都表示佩服,齐国的威望就此上升。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黄巾暴徒

    三国之黄巾暴徒

    我本良民,奈何为贼。且看一落魄男如何爆锤三国大佬,笑收天下英豪,化身妖道戏耍绝世猛将。转朱阁,低绮户,不知归处,只因美人顾。重回三国的他,誓让这天下惊怒!
  • 牧兵

    牧兵

    孔子著春秋,战国分七雄。时至战国中期,天下纷乱,七雄混战,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睿智与谋略碰撞,大义与情谊交织,名传千古的经典史诗缓缓展开。这是一段传说,一段关于杀神白起的传奇故事。
  • 唐史演义

    唐史演义

    《唐史演义》为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丛书中唐代部分。本书共一百回,讲述了李渊父子起兵进驻长安、大唐王朝一统天下、贞观之治、武则天代唐立周、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以及中唐时期的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唐朝灭亡等,煌煌三百年历史。
  • 周丞

    周丞

    巍巍老矣,暮色将至,梦回西周,辉煌依旧,纵使心老,奈何身不老。一个老人如何穿越到西周,再回巅峰。
  • 康熙年间

    康熙年间

    他是一个孤儿,出身于捕快,嫉恶如仇,却一心想要发迹。他混迹于官场,变得圆滑,周旋与各个权贵之间。有人骂他是墙头草,而他看着身边的一个个权贵倒了下去,心中想着自己只不过是想活下去而已,这难道也有错?尚地群:53382499
热门推荐
  • 道微凡尘

    道微凡尘

    这是一个小修士在波澜壮阔的修仙界里奋斗的生活。
  • 征道.

    征道.

    “苍天在上,我李峰在此发誓,不灭上尊宁断道”“我李峰的一生需要你来指点吗?我的道我自己走,天道,你不配指导我的一生。”“何为道,生死亦为何?”“我一生寻道,寻道十万载,可是寻来的是什么道~~~~~~~~~~~~~”
  • 腹黑三姐妹杠上校草三殿下

    腹黑三姐妹杠上校草三殿下

    当三个古灵精怪的千金小姐在经历了欺骗,谎言,误会,诬陷,恶意绑架......后,她们与三位校草殿下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藏寺

    藏寺

    小凡?你敢出寺吗!不敢!我也不敢,他敢吗,恩???
  • 伊甸园以北

    伊甸园以北

    学校生活总是难忘的,依和凌的友谊萌发于学校,也终止于学校,其实这个地方真的很美好,美好得像伊甸园一样。
  • 炎石之界

    炎石之界

    在一次毁灭性的战争之后,世界满目疮痍,在战争中活下来的人们发现了一种叫做炎石的石头,不可思议的力量展现于这个世界。60年后,几个少年的出现即将改变这个由于炎石而重获新生的世界,一切都是命运的抉择。
  • 安待星辰向南飞

    安待星辰向南飞

    恩星,请你帮我把这个转交给安学长!”一个长相十分甜美的女生递给南恩星一个粉色的礼物盒,随后又拿出一盒巧克力:“马卡龙是给安学长的,这个是给你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本法对“恐怖主义”的定义、涉恐信息报道传播等问题作出了进一步明确。
  • 云枫儒绵

    云枫儒绵

    公子出马,手到擒来.沉玺攻城,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