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5100000015

第15章 古代音律知识(2)

【鼓鼙(pí)】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与小鼓。鼙也作“鞞”,乃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有时“鼓鼙”也作“鞞鼓”,借指军事。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丝竹】是古人对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总称。弦乐器如琴、瑟、琵琶等。竹管乐器如笛、箫等。又,“丝竹”也泛指音乐,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琴瑟】是两种拨弦乐器,属八音之中丝类。琴,也叫“七弦琴”,俗称“古琴”,周代已有。瑟,形似古琴,春秋时已流行,常与古琴合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琴心”即用琴声传达心意,用以指表达的爱慕之心。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另,“琴瑟”并用也作“瑟琴”,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胡琴】弦乐器。唐宋时,凡来自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拨弦乐器,统称为胡琴。如唐段成式在其《乐府杂录》中也称二弦琵琶为胡琴。作为拉弦乐器的胡琴,最早记载见于宋沈括《梦溪笔谈》。元代用于宴乐。《元史·孔乐志》记:“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今有板胡、京胡、二胡等,通常胡琴指“京胡”。如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琵琶(pípa)】本作“批把”。一种拨弦乐器。《释名·释乐器》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又传说琵琶起源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东汉末传入中国。琵琶在唐宋以后逐渐形成现今形状,木制,体长圆形,上有长柄,一般是四根弦。演奏方法由横抱改为竖抱,由拨子弹奏改为五手指弹奏。如《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箜篌(kōnghóu)】也作“空侯”、“坎侯”。古代拨弦乐器,属八音中之丝类。乃西域传入的乐器,分竖式、卧式。今已失传。如《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筑(zhú)】古代击弦乐器。形似筝,颈细肩圆,有十三根弦,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如《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筝(zhēng)】拨弦乐器。战国时流行于秦地,故又名“秦筝”。傅玄《筝赋》记:“世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唐宋时教坊用的筝都是十三弦,只有清乐用十二弦,用寸余长的鹿骨爪拨奏。近代筝十六弦,按五声音阶定弦。演奏时右手指弹弦,左手指按弦。

【柷(zhù)】又名“椌(qiāng)”,是击乐器,属八音中之木类。用于雅乐开始时。《尔雅·释乐》记:“所以鼓柷谓之止。”郭璞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挏(dòng)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

【敔(yǔ)】又名“楬(qià)”,是击乐器,属八音中之木类。用于雅乐结束时。《尔雅·释乐》记:“所以鼓敋谓之籈(zhēn)。”郭璞注:“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jǔyǔ同“龃龉”),刻以木,长尺,栎(lì)之,籈者,其名。”籈,击敔的木棒。鉏铻,齿状突起物。栎,敲击。

【拍板】又名“檀板”、“绰板”,简称为“板”。击乐器。唐宋时由六或九片木板组成,用两手合击发音。现在的拍板是由三块木板组成,分为前后两组,前组两块,后组一块,用绳连接。演奏时,用左手拿后一块,使与前两块板相碰击而发声。在民族乐器中是用来打拍子。

【笙】簧管乐器。因笙竽一类乐器用匏(páo)做座,上设簧管,所以古属八音中之匏类。笙在殷、周时已流行。由簧片、簧管、斗子三部分组成。演奏时,手按簧管下端指孔,吹吸振动簧片而发音,能奏和声。常用的有十三簧、十四簧两种,现在有二十四簧笙、三十六簧键钮笙等。如《诗经·小雅·鹿鸣》:“鼓瑟吹笙。”

【竽(yú)】古簧管乐器,属八音中之匏类。形似笙而略大。长四尺二寸,三十六簧。先秦时代乐器合奏时,常用竽定音。如《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通“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匏(páo)笙】乃古代匏类乐器名。如《新唐书·骠(piào)国传》:“有匏笙二,皆十六管,左右各八,形如凤翼……又有小匏笙二,制如大笙。”

【匏琴】是隋唐时期的一种匏类乐器名。隋炀帝时由扶南传入。唐代中国西南地区有匏琴,覆以半匏,上加铜瓯,以竹为琴,长三尺多,头曲如拱,长二寸。

【唢呐】又作“苏尔奈”。是管簧乐器。管口铜制,管身木制。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唢呐”即是波斯原名的音译。约在金元时传入中国。后经改造,有喇叭、大吹、海笛、小青等类别。现在的唢呐大小不一,常用的有六孔。唢呐的音色明亮热烈,起初用于军乐,后也用于戏曲、歌舞的伴奏。小型的唢呐又叫“叽呐”或“海笛”。

【管弦】管,即管乐器,用铜、竹等制成的管状乐器,属八音中之竹类;弦,即弦乐器,乐器上用发音的丝线、铜丝或钢丝,属八音中之丝类。管、弦并用也泛指音乐。如《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又如《阿房宫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管龠(yuè)】是古代的两种管乐器,属八音中之竹类。像编管之形,似为“排箫”的前身。相传禹时乐舞《大夏》就用龠伴奏。如《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管龠”此处指箫、笛类。又如苏轼《日喻》:“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箫】是竹制的管乐器,属八音中之竹类。古代的箫用好多竹编成。现代的箫单管不封底,直吹。有时“箫管”并用,也泛指乐器。如李约《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羌(qiāng笛)】笛,本是横吹乐器。古时又叫“横吹”。竹制,上面有一排供吹气、蒙笛膜和调节发音的孔,因此又叫“横笛”。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民族,相传笛是由西域传来,故称“羌笛”,不过“羌笛”接近现代的箫。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胡笳】是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类似笛子。汉代流行在塞北与西域一带,汉魏鼓吹乐中常用。清代形制有三孔,木制,两端弯曲。

【雅乐】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时所演奏的音乐,是跟俗乐对称。周秦时的《韶》、《武》即为雅乐。从汉时起均由太常和太常寺掌管。各代均曾因前代雅乐散失而吸收民间音乐重新制订。元、明以来,雅乐、俗乐的区别虽还存在,但这两个名称已日见少用。

【俗乐】是对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的泛称,跟雅乐相对。宫廷宴会时也用俗乐,称为“燕乐”。一般也把散乐(百戏)包括在俗乐之内。历代俗乐都很流行。唐玄宗时设教坊管理俗乐,并在梨园教练俗乐乐工。

【乐师】古代专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如《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善弹琴、击磬。孔子曾跟他学过弹琴。如《师说》:“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字子野。盲人,善弹七弦琴,辨音能力很强。晋平公铸大钟,乐工们听后都认为音律准确,唯师旷不以为然,后证实师旷的判断是正确的。

【桑林】舞乐名。相传是商汤时的乐曲。如《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意思是合于《桑林》舞乐的节拍。

【经首】传说乃尧时的乐曲名。如《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意思是又合于《经首》乐曲的节奏。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阳春》和《白雪》是高雅的上曲,而《下里》与《巴人》乃流行的下曲。故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如《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霓裳】乃《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唐代的名曲。是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初名《婆罗门曲》,经唐玄宗润色并制歌词,便改名为《霓裳羽衣曲》。全曲共十二遍,前六遍为散板,无拍,不舞;后六遍有拍而舞,曲终以曼声结束。如《琵琶行(并序)》:“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六幺(yāo)】又作“绿要”、“绿腰”、“乐世”、“录要”。唐代著名的琵琶曲名。如《琵琶行(并序)》中“初为《霓裳》后《六幺》”。

【正宫】宫调之一。曲子分许多宫调。宫调是表示声音的高低的。例见关汉卿《窦娥冤》。

【曲牌】俗称“牌子”。是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及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每种曲牌都有专用名,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且字数、句法、平仄等也都有其基本定式,可据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多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元曲中曲牌名有《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一煞》、《二煞》、《煞尾》等。例见《窦娥冤》。

同类推荐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访谈的艺术》致力于反映访谈这一概念及其实践内涵的成熟与完善进程。做好访谈的关键在于研究不断扩展的、各种各样的谈话情境,了解人际传播理论的新发展以及与访谈实践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们力求纳入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将其贯穿于课本之中,同时始终强调增强访谈双方交流技能的各个要素。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场所的转移和地球村的影响等也都在好几个章节中得到特别关注。
  • 精典教育-俗物与天才

    精典教育-俗物与天才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 祝酒辞集锦

    祝酒辞集锦

    本书囊括了迎宾、生日、婚宴、节庆、乔迁、开业、庆功、聚会、送行、答谢等所有日常酒宴所能用到的祝酒辞。
  • 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当美食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雅俗共赏成了一种趋势。家厨与食府,会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观。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间。江南鱼米之乡的丰饶与温润,最能显见于口腹之道。其实,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味觉能透露一种心情。本书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有口舌惜繁华的秦淮桥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芜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风味里的故乡。好吃好看,给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情深绵绵不自知

    情深绵绵不自知

    贺皓:只要你回头,我愿意站在你可以看到的任何地方。林筱一:生命中最好的期待,就是路再远,也能遇见你。两个心底冰凉的人,互相温暖对方,成为生命中的全部。
  • 日常小纪
  • 封龙卡

    封龙卡

    被贬下界,为赎罪还是为证道千年前的人遇上千年后的人美丽的小乔,妩媚的貂蝉,还有那楚楚可怜的蔡文姬文明的对碰,善与恶的对立,爱与恨的纠缠仙与魔的恩怨,对与错的矛盾往前一步是万劫不复退后一步是身死道消究竟是天意弄人,还是咎由自取PS:感谢每一位读者,一本有开始就有结束!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指出来,千叶不怕黑!
  • 重生之激荡年华

    重生之激荡年华

    一个即将读博的学霸研究僧重生在平行时代里的2008年,附身17岁的高中生,于是那些璀璨青春盛开的年代终有幸重来,那些激荡的风云岁月有幸从观众变为主演。在家里,独有一位身缠风雨雷电的姐姐,她左手鸡毛掸,右手擀面杖,扬言以理服人并给他定下三条铁律:第一,好好学习;第二,不准上网;第三,不准早恋!
  • 前方江湖请绕行

    前方江湖请绕行

    一直立志成为“小透明”的少女习若瑶,为了躲避门派争斗风波,来到了高手如云的江湖学院。虽然她的身份是魔教第一百二十四任魔教教主,但由于幼年时受了伤,所以武功尽失,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十五岁女孩。不过做一个普通人也不是没什么不好,吃吃睡睡的平静生活她最喜欢了!可是,来到江湖学院她才知道,这个学校里的建筑居然连楼梯都没有!成心欺负她不会轻功吗?还好同学们都很“热情”,同宿舍的唐门后人唐杳晴经常拿好吃的给她,虽然吃了都有一些不太正常的反应;药王谷的小美女程韵冰虽然平时冷冷的,但总会在她毒发的最后关头伸出援手,顺便记录下她毒发前各个阶段的反应…可是最后,习若瑶想要的平静生活离她越来越远。
  • 涅槃重生:绝色废材不好惹

    涅槃重生:绝色废材不好惹

    前世,她是杀手界令人闻风丧胆的女王,不料一时大意,竟碰上穿越重生这般荒谬之事?今生,作为夜府的嫡女大小姐,誓要让之前对不起她的那些人血债血偿!废材?全系天才分分钟秒杀你。丑女?沉鱼落雁之色分分钟甩你三百条街!机关算尽,幸好回过头后还有那个宠她爱她护她的人……
  • 三界苍茫

    三界苍茫

    一剑斩六合,九鼎镇八荒。五灵幻两仪,三生叹苍茫。
  • 修罗大陆

    修罗大陆

    陆洋回到生活多年的世界,却意外发现,时间又定格在他失踪前的三天前。当年,陆洋要学文没学文,要那修为没修为,只能被族人嘲笑废物,却毫无办法。当年,母亲因为出生问题,根本不被重视,整天以泪洗面。当年,受尽屈辱,发誓要强起来,却在命运的捉弄下,无力回天。如今,从修罗界归来,陆洋要改变这一切,要让天地臣服在脚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