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6100000012

第12章 衣食住行惠民生(1)

当代中国人的十大梦想

“国家梦”离不开“个人梦”,“个人梦”是“国家梦”的元素。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由无数普通人的梦想汇聚而成。正是无数追梦者、圆梦人的努力,才孕育出一个国家的梦想。

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人们普遍向往和追求的“中国梦”。那么,当代多数中国人的主要梦想是什么?从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提出中国梦的目标,到2013年全国两会直至现在,有关中国梦的话题在网上网下持续热议,许多媒体还开展了以“梦想”为主题的调查,我们据此试着梳理出当代中国人的十大梦想。

住有所居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句在20世纪90年代传唱最为广泛的经典歌词,在21世纪的今天仍是很多人的心声。房子这个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竟成为许多人一生的奋斗目标。

户均一套房不代表人人有房住

自中共十七大提出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以来,中国实施了大规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根据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5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逾2600万户城镇家庭住上了新房,近1亿人口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2012年年底,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2.9平方米、37.1平方米,分别比2007年增加2.8平方米和5.5平方米。

最近5年,是中国历史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根据计划,“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约为过去10年建设规模的两倍。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要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称,目前中国人口户均1.02套住房,中国住房最短缺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几个月前,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报告称,2012年全国家庭现住房完全自有率为84.7%,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户均住房已然超过1套!

令人奇怪的是,面对这样一些数据,民间社会欢呼声几乎没有,质疑声倒是一片——不少网民认为这个数字偏离了自己的实际感受,自嘲“又被平均了”“拖了国家后腿”。其背后的缘由,正如地产大鳄潘石屹所言:中国现在房子是不紧缺了,只是有人房子多,有人没房住。2012年以来,“房叔”“房婶”“房爷”等的不断涌现,就是有力证明。

楼市十年九调房价越来越高

一路上涨、高不可攀的房价可能让有的人一辈子都望“房”兴叹。

2013年2月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开展的2013年全国两会热点调查显示,线上有93%的人认为房价过高难承受,线下有66.1%的人期待抑制房价上涨。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也显示,68%的人认为目前房价高得难以接受。希望房价低一些再低一些,让买不起房的买得起房,让买房多不住等着升值的空房少些,成为广大民众的最大心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城镇平均房价为2381元/平方米,2012年全国城镇平均房价5791元/平方米。10年上涨143%,年均递增10.3%。从2003年至今,除了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房价明显下跌,2011年和2012年房价涨幅较低外,其他年份的房价上涨幅度基本都超过了两位数。北上广深和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的房价涨幅更是远超平均水平,翻了两倍、三倍甚至更高。

房价问题已经连续4年名列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问题前三名。在经过几年的消化和发展后,目前住宅的真正需求集中在工薪阶层和刚踏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身上。这部分群体不是收入水平相对低,就是积蓄较少,对住宅产品的购买力相对较弱。如果房价不加以有效控制,极有可能导致住宅市场大幅度波动,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正如有媒体指出的,房子的事绝不仅仅是经济,它膨胀太大了就是政治。

有人断言:在所有中国人的梦想里面,“住房梦”是最难实现的梦想。未来,普通人能轻松圆安居梦吗?

学有所教

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不分地域、不分贫富平等地接受教育,是每个学生和家长心底的渴望。2014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认为,实现教育公平,一方面是让所有孩子都有学上,取消择校费、择班费,划分学区就近入学等;另一方面是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平等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也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梦想的起点

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会改变社会的分层。

唯有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才能让每一个人更好地圆自己的梦想。

中国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首次占到GDP的4%,教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在国家整体性教育投入普遍提高的语境下,教育发展的公平与均衡问题更加被关注。政府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越来越呈现向偏远山区、落后地区倾斜的趋势。许多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政策扶持等得到极大改善;全国范围内叫停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启动惠及贫困学生的“免费午餐”行动;教育部还专门为西部学生拿出17万个高招名额,以缩小地域录取率差别,等等。

政府让教育资源从“高地”流向“洼地”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更加公平,让民众切实体察到一种历史性的转折和变局。不过,现实地看,这扇公平的门还开得不够大,特别是在一些公众舆论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上,还需要更为扎实地推进。

教育均衡发展面临五大问题

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还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比如资源不均衡,在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学生还要自己带桌椅上学;机会不公平,农民工随迁子女还不能顺利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有些地方上学存在“拼爹”等不公平手段挤占优秀教育资源等。有媒体总结当前中国教育均衡发展面临五大问题:

一是城乡教育投入失衡。教育资金向城市倾斜,越是大城市倾斜越明显。最好的师资、设施、管理等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农村地区得到的投资相对较少,农村子女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推出的“重点学校”政策延续至今。重点学校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资源向重点倾斜,强势学校越来越强,弱势学校越来越弱。

二是东西部差距大。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大,教育投入差距大,不管师资还是教学设施等,西部远落后于东部地区。部委所属高校大部分集中于东、中部地区。国家重点大学在省际分布不均,总体呈现出东部高校多、西部高校少的格局。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多数集中在东部地区,这些院校获得大部分优质资源。

三是只可在户籍地高考。考生在户籍地参加高考,是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后施行的制度。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大城市及进城务工者在异地工作的普遍,其子女的高考问题日益突出。

四是各高校在各地按名额录取,户籍不同,录取分数线不同。出现高分考生落榜,低分但“户口过硬”的考生占据有限录取名额的状况。

五是教育乱收费等腐败问题。人情、金钱、权力都可能影响到招生判断。招生名额分配的地区差异,也使城市和农村、富裕与贫困间竞争失去公平。

法国着名思想家卢梭说,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伟大工具。教育公平了,社会才能公平。教育公平的缺失一方面影响着各区域的竞争力,影响着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会造成农村地区学生辍学过早,导致社会结构不合理,产生很多社会矛盾,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总之,教育不公平会严重影响中国梦的实现。

病有所医

病有所医,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让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得病后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病有所医是中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两大最终目标。”这是卫生部原部长陈竺对医改宗旨的通俗解释,也是所有人的愿望。

中国医改成效为世界所瞩目

新医改启动以来,取得的成就引人注目。来自国务院医改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人,比改革前增加了1.72亿人,覆盖率达95%以上;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也大幅提高,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政府在医保方面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从2009年的4.6%上升到2011年的5%-6%,中央投入600多亿元支持了1万多所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公立医院改革也进入了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阶段。“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得到了初步缓解。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病有所医”正在成为现实。

中国医改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家统计局2013年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对基层医改的满意度达到了87.7%,其中农村居民满意度达到89.1%。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认为,虽然世界各国的卫生体系都在变革,但是中国医改的步伐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

“最美误读”反映公众对医改的新期待

一则“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将全面推行”的媒体报道引发热切关注,虽然这一消息随即遭卫生部否认,但却获得了绝大多数网友的支持响应。

这则“最美误读”正反映出当前民众对医改更为深入的美好期待。

对民众来说,这确实是美好的期待,从大方向来说,医院也肯定应该往这个方向走。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这条“乌龙新闻”被辟谣的过程,恰恰折射出了当前医改存在的最严重问题——虽然“大医改”口号多次被提出,但许多地方还只是在搞“小医改”,只由卫生部门负责,财政、人社等关键部门不与卫生系统“同下一盘棋”,如果真要放开“先诊疗,后结算”,医院承担风险,政府财政又不兜底负责,自然无法打开局面。

有调查认为,公平配置医疗资源、完善的医保及医疗环境和水平、更多的医疗投入,是网友对当前中国就医环境最为期待的改变。

农村看病难还比较严重,有的就算参加了新农合,但因医疗条件较差,小病拖、大病扛现象还比较普遍。在城市,“看病难”主要表现为在大医院就诊难、住院难、挂专家号难。一个星期通宵达旦地排队挂号,专家5分钟就打发了。一些患者时常表达这样的不满。此外,近年来,医患纠纷多发,卫生部统计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全国医疗暴力事件陡增70%。2013年全国影响较大的伤医暴力事件达到了16起。

总之,新医改成绩很大,也存在诸多难题。行百里者半九十,进入“深水区”后的新医改,更考验着改革者的决心和利益平衡的艺术。医改所取得的成绩,让百姓对医改更有信心,人们期待病有所医能够尽快完全实现。

劳有所得

收入分配是直接关系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钱袋子”越鼓,人们生活越有保障;财富分得越公,人们越能心平气顺。继国家“十二五”

规划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人们憧憬着美好未来。

财富普遍增加但收入差距依然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近10年来,中国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不断加大涉农补贴力度,到2011年年末2000多万城市居民和5000多万农村居民有了最低生活保障。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977元,比10年前增加4355元,并出现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趋势。

收入提高的同时,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

人民网2012年11月5日发表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刻不容缓专家给出改革设计方案》文章指出,中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

而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10年给出的结论是,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

同类推荐
  • 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二)

    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二)

    本书内容包括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于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
  •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为使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普及、推广和深化,笔者结合几年来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教学实践,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为题目,进行了综合整理阐述,尽量使之理性化、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具体化,力求有可操作性。
  • 讲学社丛书:后革命时代的中国

    讲学社丛书:后革命时代的中国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讲学社丛书”第二辑,内容以2010年著名土耳其裔美国汉学家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在清华园为“梁启超纪念讲座”发表的系列讲演为基础扩充而成。德里克教授从“全球现代性”的视角对20世纪初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知识话语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批判性的反思。其所涵盖的主题非常广泛,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到社会学和人类学,再到儒学与国学。在本书中,它们都被理解为进入一个根本问题的共同窗口,即后革命时代的中国思想对文化与历史的调适。
  •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成许多条目,学习这些条目有利于记忆,而且每个条目的编写都参照了有关的读本和参考书,内容上简明扼要而又完整,解决了学生在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或掌握不了要领的困难。说得确切一点,这本手册是专供考生使用的名副其实的复习资料。当然,如果要想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全貌,还需要读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只知道词条的内容是不能系统化的。两者结合起来会使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也会更加牢固。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热门推荐
  • 静安传

    静安传

    新世纪魂穿混元大陆霜雪国将军被人算计害死的亡女身上,替师傅出手救人时被卷入了世间王权纷争之中,硝烟暗涌的大陆,有太多的人祸....且看新世纪之魂如何在这乱世之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 我的钱都归你

    我的钱都归你

    慕昱珩:一觉醒来多了个老婆,嗷嗷待哺等着分家产?离婚?想都不要想!许悄悄:“老公,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你,让你不留遗憾的走。”把你的钱留给我就好。慕昱珩要离婚,各路助攻纷纷上阵。“慕总,这是许小姐买的衣服和包包,麻烦您刷一下卡。”“慕总,这是许小姐以您的名义向福利院捐的钱,麻烦您签下字。”“……”本文又名《全世界都知道我老婆败家》/《离婚前必做的一百件小事》
  • 医者父母

    医者父母

    无边无际的宇宙,绚烂的星河,繁华的种族文明,一切都是苟延残喘,都是废墟中的火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山谷之外

    山谷之外

    所有的故事,都有回到原点的那天。跌宕顿挫,人间起伏,皆为铺垫。
  • 天上掉下个小奶狗还是小狼狗

    天上掉下个小奶狗还是小狼狗

    白飞洛本以为比自己小的老公是个听话好哄的小屁孩儿,谁知这却是他伪装的外表,内心实则住了一个大狼狗,帮她复仇,夺回家产,还她一个家.......
  • 万物终极之主

    万物终极之主

    “战后的他,静静悬在空中,流着泪。”“28位星河级天神,无法消灭他,只能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化为了28星宿,动用了最为古老的强大封印——玄黄地星。大陆方园近百万里的山石、河流、草木、泥土,一层一层将他包裹,将他封印在玄黄地星的正中心,永世不得苏醒。”“玄黄地星?”“对了,玄黄地星还有个名字。”“什么?!”“地球。”“不可能!不可能!”“你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2000年冬至前三天,他,苏醒了。”
  • 青春不留白01

    青春不留白01

    青春不留白因为有成长的烦恼,所以青春是萌动的;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青春是百无禁忌;因为有初恋,所以青春是美好与苦涩的;……青春如歌,或婉转,或高亢,或忧郁……每个人都有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都风格迥异。但什么样的青春,才最无遗憾?最丰满?且看《青春不留白》让我们的青春不留白;……
  • 天界奇谈录

    天界奇谈录

    穿越异界,一路行来一路歌。看小小少年如何一步步封天裂土,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
  • 虚无佣兵

    虚无佣兵

    九曲轮回,虚无降世!九千万年的主宰再度轮回神!魔!臣服于虚无吧!